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高鼎《村居》原文、譯文及賞析多篇

高鼎《村居》原文、譯文及賞析多篇

《村居》註釋 篇一

村居:在鄉村裏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拂堤楊柳:楊柳枝條很長,垂下來,微微擺動,像是在撫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煙:春天水澤、草木等蒸發出來的霧氣。

散學:放學。

紙鳶:泛指風箏,它是一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箏。鳶:老鷹。

《村居》譯文 篇二

農曆二月,村子前後的青草已經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着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着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如同煙霧般凝集着。楊柳似乎都陶醉在這濃麗的景色中。

村裏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着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村居》賞析: 篇三

這首詩寫的是農村秋日黃昏的小景,前兩句是具體描寫村居,後兩句是從村居以外來描寫村居,意象非常豐富。農家的情況,見諸於詩的已經不計其數,很難寫出新意來。這首詩採用遠近交替的寫法,重在對場景氣象的渲染烘托,以大特寫的。手法,提供帶有暗示性的畫面,所以後來者居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詩前兩句採用當句對,以便於把很廣泛的題材濃縮成集中的平面。詩說水田環繞的人家,籬笆外種滿了竹子,院落裏的榆樹錢已經落盡,槿花也都稀疏了。寫出晚秋季節裏斜陽照耀着的農舍,水竹清華,落木蕭蕭的景色,充滿了和平靜穆的氣氛。詩僅寫了村居外圍,而村居本身即可由此想象,成功地避開了熟見的茅檐、白門、蓬窗、桑圃等詞,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同樣,詩沒有寫人,而通過環境,也可表現住在村居里的人的品藻趣味。

三、四句是傳頌的名句。詩將薄暮景色作了高度濃縮。夕陽西下,照着原野,也照着上面所說的村居、水田,詩在這兒僅以“夕陽”二字,回照上文,增加前兩句的形象。而在整個村野中,詩只捕捉住回村的老牛這一中心寫,說牛背上沒有牧童,牛兒在夕陽中不慌不忙地自己沿着歸路,往村裏走來;在牛背上,雙雙烏鴉佇立着,悠閒自在,彷彿是老牛正把它們帶回村莊。整個畫面沒有一個人,雖然是寫動,但節奏很緩慢,表現出大自然寧靜和平的氣氛,給人以恬淡溫馨的享受,充分體現了作者的審美觀。讀着這詩,很自然地令人想到《詩經》所寫的“日既夕矣,羊牛下來”那幅原始的自然美的風光來。

全詩雖然寫的是一組小景,由於詩人本身是個畫家,所以很具有畫意。詩所選的景物,都有典型性,描繪了村居的特徵及季節的特點,用的都是深色調,與夕陽暮靄相統一。在寫作手法上,前兩句直接寫靜,後兩句是動中顯靜,在同一畫面上配合得很和諧。牛背上站着烏鴉的情況,錢鍾書《宋詩選注》指出同時人詩中也有,如蘇邁詩“葉隨流水歸何處,牛帶寒鴉過別村”,賀鑄詩“水牯負鴝鵒”。由於張舜民把這一景象與整詩所表現的境界融成一片,所以更爲成功。

村居(高鼎) 清朝 篇四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村居》創作背景 篇五

詩人晚年遭受議和派的排斥和打擊,壯志難酬,於是歸隱於上饒地區的農村。在遠離戰爭前線的村莊,寧靜的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受到田園氛圍感染的詩人心情愉悅寫下此詩。

村居的譯文及註釋 篇六

譯文

農曆二月,村子前後的青草已經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着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着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如同煙霧般凝集着。楊柳似乎都陶醉在這濃麗的景色中。

村裏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着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註釋

①村居:在鄉村裏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②楊柳拂堤:像楊柳一樣撫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煙:春天水澤、草木間蒸發形成的煙霧般的水汽。

③散學:放學。

④紙鳶:泛指風箏,它是一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箏。鳶:老鷹。

《村居》賞析 篇七

這首描繪春天風光的小詩,是詩人閒居農村時的即景之作。

“草長鶯飛二月天”寫時間和自然景物。生動地描寫了春天時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着,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樹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着地面,彷彿在春天的煙霧裏醉得直搖晃。“草長鶯飛”四個字,把春在的景物寫活,使讀者彷彿感受到那種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氣氛,讀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動着春的脈搏。

“拂堤楊柳醉春煙”寫村中的原野上的楊柳,“拂”,“醉”,把靜止的楊柳人格化了。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豔陽高照,煙霧迷濛,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寫活了楊柳的神韻。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主要寫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羣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裏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孩子們放學早,趁着颳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兒童正處在人生早春,兒童的歡聲笑語,興致勃勃地放風箏,使春天更加生機勃勃,富有朝氣。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爲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結尾兩句由前兩句的物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盡致。

春景既然如此動人,生活在這如畫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詩的後兩句,由景而及人,詩人饒有情致地寫了一個羣童放風箏的場面。天氣實在太好了,連平時愛在外貪玩的小學生們也一反常態,放學後早早地回到家,趕緊放起風箏來。“散學歸來”用一“早”字,說明連孩子們也讓這風和日麗的氣候給打動。

全詩前半部分寫景,後半部分寫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寫的靜態,後半部分則添加了一個動態。物態人事互相映襯,動態靜態彼此補充,使全詩在村居所見的“春”景這一主題下,完美和諧地得到了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