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名人讀書的讀書方法精品多篇

名人讀書的讀書方法精品多篇

名人讀書的讀書方法 篇一

宋朝著名文學家蘇軾在他的《又答王庠書》中就侄女婿王庠“問學”,介紹了他自己首創並實踐的一種讀書方法。蘇軾在信中說:“少年爲學者,每一書,皆作數過盡之。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並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說,好書就像知識的海洋,內容豐富。

那麼,讀一本好書可以每次只帶着一個目標去讀,或只就一個方面的問題去探求、研究,而不是同時涉及其它的目標或問題。所以,每一本好書都需要好好讀它幾遍,日久天長,必有所獲。

蘇軾自己就是這樣來讀《漢書》的,第一遍學習“治世之道”,第二遍學習“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數遍之後,蘇軾對《漢書》多方面的內容便熟識了。

名人讀書的讀書方法 篇二

晉代文學家陶淵明的“會意”讀書法。他在《無柳先生傳》中曾寫到:“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讀書時注意抓住重點,去繁就簡和獨立思考。

實際上,他追求的是讀書會意,着重領會書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摳個別字句。

名人讀書的讀書方法 篇三

北宋文豪歐陽修的“計字日誦”讀書法是根據自己的讀書經歷歸納而成。他曾經精選了《孝經》、《論語》、《詩經》等十部書總字數爲455,865個字,然後規定每天熟讀300字,用三年半時間全部熟讀完畢。每天背誦150字,只要七年時間就背熟了。

他說:“雖書卷浩繁,第能加日積之功,何患不至?”的確,這樣日積月累,一部部的書籍就被他背熟了。這種每日定量計字,細水長流,集腋成裘,在歐陽修的親身實踐中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名人讀書的讀書方法 篇四

明代學者張溥的“七焚”讀書法強調讀寫並用,強調“眼到、手到、心到”。他的讀書法分爲三步:第一步,每讀一篇新文章,都工工整整地將它抄在紙上,一邊抄一邊在心裏默讀。第二步,抄完後高聲朗讀一遍。第三步,朗讀後將抄寫的文章立即投進火爐裏燒掉。

燒完之後,再重新抄寫,再朗讀,再燒掉。這樣反覆地進行七、八次,一篇文章要讀十幾遍,直至徹底理解、背熟爲止。張溥藉此苦讀成名,給自己書齋取名爲“七焚齋”,也叫“七錄齋”

名人讀書的讀書方法 篇五

“八面受敵”是一種抓住一箇中心、集中精力只解決一個問題的讀書方法。發明人是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

他認爲人們在讀書時,往往會感到處處都是有用的知識,猶如“八面受敵”,而“人的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說,在浩如煙海的知識之中,每次讀書,只求一點,所以後人也叫它“求一法”,或叫“主攻法”。因爲它每次只圍繞一箇中心,只解決一個問題,容易集中深入,徹底攻破一“敵”,像打仗那樣,把敵人化整爲零,各個擊破,一次攻破一面“敵”。這種讀書方法,是抓主要矛盾,從戰略上考慮問題的讀書方法。具體做法據史書記載:“嘗有人間蘇文忠(蘇軾的諡號)曰:‘公之博治可學乎?’曰:‘可,吾嘗讀《漢書》矣,蓋數過而始盡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財貸之類,每一過求一事。不待數過,而事事精竅矣’。”這種讀書方法既是定向閱讀,分步進行,長久堅持,必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