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描寫長江的古詩【精彩多篇】

描寫長江的古詩【精彩多篇】

著名長江的詩句 篇一

1、日假何道行,雨含長江白。——杜甫《雨二首》

2、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絕句二首》

3、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

4、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袁凱《京師得家書》

5、小溝東接長江,柳堤葦岸連雲際。——蘇軾《水龍吟》

6、雲帆望遠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李白《送別》

7、江北秋陰一半開,曉雲含雨卻低徊。——王安石《江上》

8、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黃庭堅《登快閣》

9、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白居易《暮江吟》

10、巨海一邊靜,長江萬里清。——李白《贈升州王使君忠臣》

11、長江滾滾蛟龍怒,扁舟此去何當還?謝逸《送董元達》

12、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陳與義《登岳陽樓》

13、八月長江萬里晴,千帆一道帶風輕。——崔季卿《晴江秋望》

14、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黃庭堅《寄黃幾復》

15、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崔顥《長幹行家臨九江水》

16、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曹勳《續巴東三峽歌》

17、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18、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19、[]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詞三首》

20、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21、君看檐外江水,滾滾自東流。——辛棄疾《水調歌頭送楊民瞻》

22、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23、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戲爲六絕句其二》

24、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清如澱。——周德清《塞鴻秋潯陽即景》

25、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一》

描寫長江的古詩 篇二

1、《過長江》

唐·黃滔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還應有主人。

若把長江比湘浦,離騷不合自靈均。

2、《送柳八員外赴江西》

唐·皇甫冉

岐路窮無極,長江九派分。

行人隨旅雁,楚樹入湘雲。

久在徵南役,何殊薊北勳。

離心不可問,歲暮雪紛紛。

3、《題長江》

唐·賈島

言心俱好靜,廨署落暉空。

歸吏封宵鑰,行蛇入古桐。

長江頻雨後,明月衆星中。

若任遷人去,西溪與剡通。

4、《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早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5、《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6、《賦得送賈島謫長江》

唐·李洞

敲驢吟雪月,謫出國西門。

行傍長江影,愁深汨水魂。

筇攜過竹寺,琴典在花村。

飢拾山松子,誰知賈傅孫。

7、《江行二首》

唐·殷堯藩

暝色滄州迥,秋聲玉峽長。

只因江上月,不覺過潯陽。

晚泊長江口,寒沙白似霜。

年光流不盡,東去水聲長。

8、《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九年級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9、《京師得家書》

明·袁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10、《卜算子》

唐·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何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付,相思意。

11、《江上漁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裏。

12、《早寒江上有懷》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13、《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長江萬里晴,千帆一道帶風輕。

盡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陽城。

14、《送別》

唐·李白

尋陽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裏。

勝境由來人共傳,君到南中自稱美。

送君別有八月秋,颯颯蘆花復益愁。

雲帆望遠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

描寫長江的古詩 篇三

1、《江上》

宋·王安石

江北秋陰一半開,曉雲含雨卻低徊。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2、《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3、《惠崇春江曉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4、《臨江仙》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5、《北固山看大江》

清·孔尚任

孤城鐵甕四山圍,絕頂高秋坐落暉。

眼見長江趨大海,青天卻似向西飛。

6、《念奴嬌·赤壁懷古》

明·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7、《旅夜抒懷》

唐·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着,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8、《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9、《詠懷》

魏晉·阮籍

湛湛長江水,上有楓樹林。

皋蘭被徑路,青驪逝駸駸。

遠望令人悲,春氣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雲進荒淫。

朱華振芬芳,高蔡相追尋。

一爲黃雀哀,淚下誰能禁。

10、《得行簡書聞欲下峽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來又得東川信,欲取春初發梓州。

書報九江聞暫喜,路經三峽想還愁。

瀟湘瘴霧加餐飯,灩預驚波穩泊舟。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

11、《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長江萬里晴,千帆一道帶風輕。

盡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陽城。

12、《放魚》

唐·竇鞏

金錢贖得免刀痕,聞道禽魚亦感恩

好去長江千萬裏,不須辛苦上龍門。

13、《白沙渡》

唐·杜甫

畏途隨長江,渡口下絕岸。

差池上舟楫,杳窕入雲漢。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

我馬向北嘶,山猿飲相喚。

水清石礧礧,沙白灘漫漫。

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

高壁抵嶔崟,洪濤越凌亂。

臨風獨回首,攬轡復三嘆。

14、《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5、《梅雨》

唐·杜甫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黃梅。

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

茅茨疏易溼,雲霧密難開。

竟日蛟龍喜,盤渦與岸回。

16、《過長江》

唐·黃滔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還應有主人。

若把長江比湘浦,離騷不合自靈均。

17、《送柳八員外赴江西》

唐·皇甫冉

岐路窮無極,長江九派分。

行人隨旅雁,楚樹入湘雲。

久在徵南役,何殊薊北勳。

離心不可問,歲暮雪紛紛。

18、《題長江》

唐·賈島

言心俱好靜,廨署落暉空。

歸吏封宵鑰,行蛇入古桐。

長江頻雨後,明月衆星中。

若任遷人去,西溪與剡通。

19、《送別》

唐·李白

尋陽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裏。

勝境由來人共傳,君到南中自稱美。

送君別有八月秋,颯颯蘆花復益愁。

雲帆望遠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

20、《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1、《賦得送賈島謫長江》

唐·李洞

敲驢吟雪月,謫出國西門。

行傍長江影,愁深汨水魂。

筇攜過竹寺,琴典在花村。

飢拾山松子,誰知賈傅孫。

22、《江上漁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裏。

23、《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九年級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4、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5、《卜算子》

唐·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何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付,相思意。

描寫長江的古詩 篇四

1、《過長江》

唐·黃滔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還應有主人。

若把長江比湘浦,離騷不合自靈均。

2、《送柳八員外赴江西》

唐·皇甫冉

岐路窮無極,長江九派分。

行人隨旅雁,楚樹入湘雲。

久在徵南役,何殊薊北勳。

離心不可問,歲暮雪紛紛。

3、《題長江》

唐·賈島

言心俱好靜,廨署落暉空。

歸吏封宵鑰,行蛇入古桐。

長江頻雨後,明月衆星中。

若任遷人去,西溪與剡通。

4、《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早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5、《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6、《賦得送賈島謫長江》

唐·李洞

敲驢吟雪月,謫出國西門。

行傍長江影,愁深汨水魂。

筇攜過竹寺,琴典在花村。

飢拾山松子,誰知賈傅孫。

7、《江行二首》

唐·殷堯藩

暝色滄州迥,秋聲玉峽長。

只因江上月,不覺過潯陽。

晚泊長江口,寒沙白似霜。

年光流不盡,東去水聲長。

8、《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九年級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9、《京師得家書》

明·袁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10、《卜算子》

唐·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何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付,相思意。

著名長江的詩句 篇五

1、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王恭《春雁》

2、江頭橘樹君自種,那不長系木蘭船。——張籍《春別曲》

3、更把玉鞭雲外指,斷腸春色在江南。——韋莊《古離別》

4、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杜甫《夢李白二首其一》

5、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6、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李白《蘇臺覽古》

7、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白居易《暮江吟》

8、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岳飛《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9、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10、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11、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12、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白居易《江樓夕望招客》

13、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晏幾道《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

14、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

15、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湯顯祖《午日處州禁競渡》

16、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17、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18、玉闌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李廌《虞美人玉闌干外清江浦》

19、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誰知。——薩都剌《小闌干去年人在鳳凰池》

20、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歐陽修《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

著名長江的詩句 篇六

1、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 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2、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 白居易《憶江南詞三首》

3、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誰知。 —— 薩都剌《小闌干·去年人在鳳凰池》

4、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 杜甫《旅夜書懷》

5、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李白《峨眉山月歌》

6、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 韋莊《臺城》

7、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 —— 白居易《浪淘沙·借問江潮與海水》

8、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 李嶠《風》

9、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鉅艦一毛輕。 —— 朱熹《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二》

10、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 李商隱《暮秋獨遊曲江》

11、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 魚玄機《江陵愁望寄子安》

12、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江上幾人還?川原繚繞浮雲外,宮闕參差落照間。 —— 盧綸《長安春望》

13、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 —— 潘閬《酒泉子·長憶觀潮》

14、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 鄭谷《淮上與友人別》

15、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 杜甫《野望》

16、釣罷歸來不繫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 司空曙《江村即事》

17、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 杜甫《天末懷李白》

18、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 —— 王安石《疊題烏江亭》

19、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 王昌齡《送魏二》

20、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 —— 劉長卿《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21、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 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22、楚江微雨裏,建業暮鍾時。 —— 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 》

23、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 —— 李白《蘇臺覽古》

24、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 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

25、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 劉長卿《別嚴士元》

26、江頭落日照平沙,潮退漁船閣岸斜。 —— 戴復古《江村晚眺》

27、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 張籍《春別曲》

28、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 杜甫《宿府》

29、江皋樓觀前朝寺,秋色入秦淮。 —— 徐再思《人月圓·甘露懷古》

30、京國多年情盡改,忽聽春雨憶江南。 —— 虞集《聽雨》

31、江湖多**,舟楫恐失墜。 —— 杜甫《夢李白二首·其二》

32、中原事業如江左,芳草何須怨六朝。 —— 納蘭性德《秣陵懷古·山色江聲共寂寥》

33、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 —— 寇準《江南春·波渺渺》

34、春風催客醉,江月向人開。 —— 劉長卿《喜李翰自越至》

35、憑卻長江管不到,河洛腥羶無際。 —— 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