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七夕節民間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多篇)

七夕節民間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多篇)

七夕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 篇一

盛夏的夜晚,仰望羣星閃爍的夜空,人們能看到銀河兩岸有着兩顆遙遙相對的亮星。著名的“0”等亮星是織女星,它旁邊的四顆小星組成像是一隻織布的梭子形;對面的一等亮星是牛郎星,它同前後兩顆小星組成宛如一個人挑着一副擔子在趕路的一字形。傳說《牛郎織女》講的就是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

相傳織女是王母的女兒(或天帝的女兒,或孫女)。她心靈手巧,善織,能用一雙靈巧的手織出五彩繽紛的雲朵。人間有個孤兒叫牛郎,他雖然勤勞,但一直過着貧苦的生活。後來,牛郎在老牛的指點下,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織女的衣裳,織女也喜愛牛郎,兩人就結成了夫妻。

從此,男耕女織,生下一兒一女,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誰知織女下凡在人間成親的事讓王母知道了,她大發雷霆,派天兵將織女捉迴天宮。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籮筐裝着兒女,挑着追到天上。王母見牛郎追來,就用頭上的金釵在織女和牛郎之間劃出一道大河,這就是銀河。滔滔的銀河水無情地把牛郎和織女隔在兩岸,他們只得隔河痛哭相望。

後來王母見他們哭得傷心,動了惻隱之心,命喜鵲傳話讓他們每隔七日相見一次。誰知喜鵲傳錯了話,說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見一次。於是王母就罰喜鵲給他們搭橋。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牛郎織女就在喜鵲搭成的橋上相會,傾訴衷腸。

傳說這天晚上,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在葡萄架下能聽到牛郎和織女的竊竊細語,天上要是落下雨點,那就是他倆傷心的眼淚。

七夕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 篇二

話說在很久以前,南陽城西有個牛家莊,牛家莊裏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叫牛郎,父母雙亡,跟着哥嫂艱難度日。誰知嫂子馬氏,爲人刻薄狠毒,百般虐待牛郎,挖空心思逼他幹活,使得牛郎一天到晚不得休息,而他哥哥懼內,不敢爲弟弟做主,致使牛郎苦不堪言,度日如年。

有一年秋天,嫂子心生一計,她逼着牛郎去放9頭牛,要等有了10頭牛時才能回家,不然掃地出門。牛郎無奈,只好趕着9頭牛離開了村莊。

牛郎獨自一人趕着9頭牛,迤邐來到一座大山前,他讓牛在草深林密的山坡上吃草,自己坐在樹下想心思。他冥思苦想也不知何時纔能有10頭牛,沒有10頭牛怎能見到哥哥呢!想到嫂子爲人,膽戰心驚,不覺潸然淚下。

聰明的牛郎終於想出了好辦法,等母牛生了小牛,不就有10頭牛嘛。想到這裏,他又難過起來,這一年的漂泊日子可咋過呢?他又開始發愁了……

突然,一位鬚髮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和藹可親地問牛郎:“小夥子,你爲何愁眉不展,傷心流淚呢?”

牛郎把自己的不幸遭遇一五一十地告訴老人,老人聽後,笑着對他說:“小夥子,別難過,在伏牛山裏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餵養它,等老牛病好了之後,你就有了10頭牛了,那時你就可以趕着牛回家了。”

牛郎聽了老爺爺的話,心裏非常高興,他剛想問“伏牛山在哪裏”,老人卻突然不見了。

牛郎趕着9頭牛,一路走,一路打聽伏牛山的下落。他不辭勞苦,翻山越嶺,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找了伏牛山,在伏牛山的一個山溝裏見到了那頭奄奄一息的病牛。牛郎看到老牛,像見了親人似的高興。眼見老牛病得厲害,他揪心的難受。牛郎顧不得勞累,立即上山打來一捆捆青草,精心餵養老牛,3天后,老牛恢復了元氣。但是,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老牛竟會說話。

老牛擡起頭,望着牛郎,悶聲悶氣地說:“我本是天上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條,被玉皇大帝貶下凡間,摔壞了腿,動彈不得。我的傷腿,需要用山上百花中的露水,洗上七七四十九天,方能痊癒。”

牛郎聽了老牛的話,不畏辛苦,每日早起去百花叢中採集露水,白天爲老牛用花露水洗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細心照料老牛足足四十九天,老牛的病好了,牛郎高興得手舞足蹈,立即趕着10頭牛回家了。

牛郎回到家裏,嫂子無話可說,只得留下牛郎在家放牛。牛郎辛辛苦苦幫助哥嫂幹活,可是嫂子仍不滿意,視他爲眼中釘、肉中刺,三番五次地加害牛郎,每次都被老牛識破,想方設法相救,牛郎才免遭殺身之禍。最後,嫂子惱羞成怒,找了個“莫須有”的罪名,把牛郎趕出家門,永世不得回家。

牛郎萬般無奈,只好央求嫂子把那頭老牛給他,嫂子答應了,於是牛郎與老牛爲伴,含淚離別了哥嫂,在外過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話說天上織女,玉皇大帝之嬌女也,在天宮錦衣玉食,享盡榮華富貴,可她仍不滿足,深感天宮生活枯燥無味,寂寞難忍。她聽月宮嫦娥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依我看人間勝似天堂。”於是織女思凡,想到人間過平民的生活。

有一天,織女與幾個仙女在月宮聊天,織女向嫦娥說了自己的想法。在嫦娥的指點下,織女帶着幾個仙女,偷偷離開天庭,來到人間。她們到人間一看,到處是青山綠水,鶯歌燕舞,人歡馬叫,哪像天堂冷冷清清,死氣沉沉,不覺心花怒放,翩翩起舞。她們一行邊舞邊唱,不覺來到一條清水河邊。織女提議大家下河洗個澡,衆仙女個個高興得眉開眼笑,立即解衣寬帶,跳下河去,在水中盡情嬉鬧。

此時牛牛郎正在河邊附近放牛,無意中看見一羣美女洗澡,嚇得他趕緊離開這裏。這時,老牛看在眼裏,喜在心頭,它想,牛郎與織女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我要撮合他倆喜結良緣。

牛郎來到林蔭深處,頓感身體疲乏,倒頭便睡。老牛趁牛郎熟睡之際,搖身一變,變成一位慈祥的老媽媽,快步來到清水河邊,她找到織女,如此這般地說了一通之後,然後又回到牛郎身邊,此時牛郎尚在夢中,老牛來去,他渾然不知。

不一會兒,牛郎醒了,趕着老牛在大道上行走,不料迎面來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子,擋住他的去路。牛郎向左邊爲她讓路,女子走到左邊;牛郎向右邊爲她讓路,女子走到右邊。如此三番五次,牛郎怎麼也過不去,於是他生氣了,大聲說:“我說這位大姐,您爲什麼老擋住我的去路呢?”

織女笑道:“這位大哥毫無道理,大路朝天,各走一邊,明明是你擋住我的去路,怎麼說我擋住你的去路呢?”一句話說得牛郎啞口無言。

織女問:“這位大哥急急忙忙到哪裏去?”

牛郎說:“我居無定處,到處漂泊,四海爲家。前面不遠處就是我的草菴。”

織女說:“我也是初到中原,人生地不熟,願與大哥結伴而行,不知大哥意下如何?”

牛郎看看天色,夕陽快要落下,他想孤身女子行走,恐有危險,於是答應與她同行。

二人有說有笑不一會來到牛郎的草菴,牛郎立即煮飯。晚飯後,二人坐在在草菴外邊,望着皎潔的明月、滿天星斗,述說各自的不幸遭遇,說到傷心處,不覺流下淚來。二人越說,話越投機,只恨相見時太晚,二人有意結爲夫妻,只是無人搭橋牽線。這時,只見織女對老牛嘀嘀咕咕說了一通,然後便各自找個地方休息。

第二天早起,織女告訴牛郎,她要陪伴他終生。牛郎聽了,心中歡喜,但是口上卻說:“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個人怎能做主?”

織女說:“這兒前不着村,後不靠店,只有一棵老槐樹,我看就請老槐樹做媒吧。”

牛郎問:“老槐樹怎麼做媒?”

織女說:“只要老槐樹開口說話,咱倆就結爲夫妻。”

牛郎答應了,二人來到老槐樹下,焚香磕頭,請老槐樹開口說話,他們二人願結爲夫妻。這時,只見老槐樹前後搖了搖,開口道:“牛郎織女,前世有情,今生有緣,槐樹做媒,喜結良緣。”

老槐樹開口說話了,牛郎織女在槐樹下舉行婚禮。他們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再拜槐樹、老牛,於是二人結爲夫妻。然後,夫妻二人趕着老牛,回到闊別已久的老家南陽城西牛家莊。

鄉親們見牛郎娶了個仙女似的媳婦歸來,男男女女涌出家門觀看,左鄰右舍都來道喜,大家合夥在村東頭幫牛郎蓋了三間草屋,算是安了家。這時嫂子再也不敢難爲他了,從此牛郎織女過着幸福的農家生活。

這時,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村裏的男女老少都誇織女心靈手巧,心地善良,青年男女誰不羨慕這對恩愛夫妻。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後有戲文爲證: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

綠水青山綻笑顏。

從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雙雙把家還。

你耕田來我織布,

我挑水來你澆園。

寒窯雖破能抵風雨,

夫妻恩愛苦也甜。

你我好比鴛鴦鳥,

比翼雙飛在人間。

第二年,織女生了龍鳳胎,兩個孩子十分可愛,一家人過着幸福美滿的生活。

這一年,王母娘娘在天宮召開蟠桃大會,命宮女傳令織女帶領仙女去蟠桃園摘蟠桃,這時宮女稟報道:“織女多日不見,不知現在何方?”

王母娘娘大怒,立即派太白金星查訪。太白金星早從嫦娥那裏得知織女下凡,爲使織女能過上一年半載的人間生活,他不忍心向玉皇大帝稟報,如今看來,祕密難保,於是向王母娘娘道出實情。

王母娘娘聽後,惱羞成怒,立即命二郎神帶領天兵,到人間捉拿織女歸案。

突然有一天,狂風驟起,天昏地暗,電閃雷鳴,一隊兵馬從天而降,爲首的正是二郎神。它火速來到南陽牛家莊。織女自知在劫難逃,便向牛郎說出真情,並表心意:“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望你好好照顧一雙兒女,我在天上等着你。”說完,淚流滿面。

說時遲,那時快,兩個天兵立即捉住織女,強行將她帶回天上,恩愛夫妻就這樣活活地給拆散了。

牛郎眼見妻子被人抓走,無能爲力,他欲哭無淚,上天無路,正在爲難之際,老牛告訴他說:“牛郎,你不用着急,我死後,你可以用我的皮做成鞋,穿着它就可以上天了。”說完,老牛頭撞南牆,立即斃命。

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飛向藍天,追織女去了。眼看牛郎就要追到織女,此時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出現了,將牛郎和織女隔在銀河兩岸,二人只能相對哭泣流淚。

牛郎與織女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從人間飛來,在銀河上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見了,無可奈何,只好順水推舟,允許牛郎織女在每年的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七夕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 篇三

中國有著名的四大民間故事傳說,是我們中華民族之瑰寶,中華民族之驕傲,體現出深厚的民族文化,人們用他們智慧的大腦創造出博大精深的文化,使之源遠流長。它以浪漫的情懷,奇特的想象爲我們講述了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人們帶着對愛情的渴望,對家庭婚姻的美好向往,編織出這樣一段佳話,充分反映出當時封建禮教社會對人性的束縛,因此這一段傳說在人們的願望下廣爲流傳。下面就來淺析一下民間傳說牛郎織女的文化底蘊,探究中華的傳統文化。

我認爲,牛郎織女的傳說之所以流傳至今,深受人們喜愛,乃至成爲古今文人墨客筆下的鐘愛題材之一,其根本原因就是它具有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並且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特徵。衆所周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起始於先秦時代,到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的歷史,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人們按照自己的愛情觀,婚姻觀和社會理想來完善這段傳說,情節形式不斷豐富,內容更多的增加個人色彩,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充分體現出了民間故事傳說時空的廣泛性、內涵的多重性及其結構的開放性。

中國古代是農耕經濟社會,牛郎織女體現着男耕女織的的生產方式,牛郎負責“耕”,女負責“織”,而牛則是耕作的協作“工具”,這是古代小農經濟的耕作特點,也是古代社會家庭的分工方式。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我們告別了了小農經濟,向社會經濟招手,男耕女織的生產方式已經不存在了,但是由於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男耕”仍然在社會經濟中佔據着主要地位,我們骨子裏的那種傳統觀念根本就無法徹底消除。當今社會,男人在家庭生活中仍然佔據經濟收入的主要地位 ,無論社會怎麼在進步,科技怎麼在發達,中國人在思想上還是需要改變,那種根深蒂固的觀念需要我們一點點的去改變,去適應時代的發展。在這個言論自由的年代,我們的呼聲,口號一浪比一浪高,但是真正能夠落實改變的真正的又有幾個呢,男女平等的呼聲口號從未停止過,然而,女織的生產合作方式正在逐步退化。

在當時的小農經濟社會,牛郎織女的美滿結合體現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在我看來,牛郎和織女各自代表着我們國古代勤勞的男性女性,他們用他們勤勞的雙手豐衣足食,自給自足,體現着我們中華民族勤勞樸實,踏實肯幹的精神。男耕女織的生產合作方式,牛郎和織女通過一起努力,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牛郎靠辛苦的勞作來掙錢生活,在當時的社會這也是千百萬農民的生活方式。織女則是在家養蠶紡織,代表着古代勤勞女性。用他們勤勞刻苦,踏實肯幹,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去構建美好生活,並孕育一兒一女,一家人其樂融融。這也是當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極其願望,人們藉助牛郎織女來達成他們心裏的強烈願望,把自己的美好向往加到牛郎織女的傳說裏。

牛郎織女的傳說中,天庭制度造成了倆人的分離,織女是天帝的女兒,在和姐妹們下凡的途中和牛郎相愛了。顯而易見,兩人的地位懸殊,怎麼可能得到祝福。織女是天帝之女,財富,地位,容貌都堪稱上流;而牛郎則是民間一窮二白的貧窮小子,地位金錢勢力一無所有,這根本得不到別人的贊同,這樣的婚姻在別人眼裏是不可能幸福的。因此,王母天帝知道後,極力阻止,拆散他們,導致相愛的兩個人不能廝守,妻離子散,痛不欲生。但是,牛郎爲了追求愛情,衝破重重阻力,在帶着兒女就要追到織女的時候,卻被王母用一玉簪隔成了一道銀河,從此,每年七夕只能在鵲橋邊見一次面。這個傳說體現出了到時封建社會制度,“父母之言,媒妁之命”是古代女子出嫁的命運,自己沒有追逐愛情的權利,只能聽從家族的安排,失去人身自由。在婚姻面前,只有門當戶對,沒有自由與愛情,王母以一個古代封建家長的態度出現在相愛的兩個人的面前,一隻玉簪就輕易的摧毀了他們的愛情。但是他們是堅強的,就算有人阻止,不被人祝福,他們還是要力爭爲自己爭取機會,追求愛情與自由,追求幸福生活。儘管不能天天見面,但是每年的七夕是他們全家的幸福之日,這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傾注了從古至今多少人的願望理想,封建禮教摧毀了他們的美好生活,只能將這種對幸福生活的渴望放到自己所喜愛的故事裏。體現了當時的封建社會,人們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民間傳說源於人們的口頭,他們同情牛郎織女,不想以痛苦悽慘的結局收尾,因此,他們決定把每年七夕定爲牛郎織女鵲橋相見,也算是一個不錯的結局。

民族文化就此傳承下去,七夕已經是家喻戶曉,衆所周知,七夕是牛郎織女見面之日,由此,七夕演變成當今的情人節,相愛到人在這天浪漫約會,吃情人大餐,感受這愛的氣氛。這已經是一種風氣習慣了。每年的七夕,天河山的人絡繹不絕,許多人紛紛來到這裏,來感受這對有情人的的愛情,中國民俗協會已經將天河山命名爲“七夕文化基地”,加強了對七夕文化的瞭解,也促進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七夕節已經廣爲流傳了上千年,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們應該繼續傳承下去,不要懈怠它。我們不僅僅要把七夕節看成一個節日,一個紀念愛情的日子,我們更應該把七夕節當成中華民族的文化,不要曲解它的真正意義。我們要積極傳播中華文化,讓它源遠流長,而不是盲目崇洋喜歡國外,追捧外國文化,忽略自己民族的文化。做到積極傳承中華民族文化之精華。

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主要是靠人們的想象與幻想,將兩個看起來毫不相干的人的緊密聯繫起來,也就是所謂的上等人和下等人,相愛之後結婚孕有一兒一女,過着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基於人們的想象,畫面貼近生活,富有生活氣息。故事一波三折,幸福生活總不是那麼長久的,在人們的想象下,他們被迫分離,在反抗無效下,被安排一年只能見一次面,這也是人們對當時封建社會的不滿,雖然沒有戰勝封建禮教,但是這一年一次的見面也算滿足了人們的奮力抗爭的一點點勝利,帶着極大的感情色彩,傳承着這段民間傳說。這段傳說傾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生活,在封健禮教摧殘下,人們只能藉助民間傳說來傾訴一下自己的心聲,並且表達了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及願望。

從古到今,牛郎織女傳說在人們的口中不斷的演變,經過千年的流傳,這段神話傳說越來越完美,堪稱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動人故事,也成爲我們中華民族經典的傳統文化,因此,我們要積極傳承下去。我們不僅在牛郎織女傳說中感受他們的悽美浪漫愛情,而且也要積極學習民族文化,體會中國文化的奧妙,要知道學無止境,我們要不斷的進步。

七夕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 篇四

牛郎、織女的故事流傳了千百年,衍生出許多有趣的民間習俗。

七夕的重頭戲主要在女孩的身上!因爲傳說中,織女的手藝極巧,能織出雲彩一般美麗的天衣。爲了使自己也能擁有織女一般的巧手,在少女之間,遂發展出了一種“乞巧”的習俗。乞巧的習俗大約早在漢代就已形成,只不過是後來才和牛郎、織女的故事相結合。乞巧用的針就分雙眼、五孔、七孔、九孔之多。七夕晚上,手拿絲線,對着月光穿針,看誰先穿過就是“得巧”。

另一種丟針卜巧的方法,是在七夕的中午,放一盆水在太陽下爆曬,過了一段時間後,空間中的塵土就會在水面上結成一層薄膜。這時把針丟在水裏,有了薄膜的支撐,針會浮在水面上。再看看水中呈現的針影,如果成爲雲彩、花朵、鳥獸之形,就是得巧。反之,若呈現細如線、粗如槌的影子,就是未能得巧。

有些婦女,採集各種鮮花,放在盛有水的銅盆裏,露置院中,第二天取來搽面,據說可使皮膚嬌嫩白淨。有些婦女搗鳳仙花,取汁,染無名指和小指甲的指,稱“紅指甲”。有些婦女還唱〈〈乞巧歌〉〉:“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顏容,乞我爹孃千百歲,乞我姐妹千萬年。”除此之外,七夕當天還得在月下設一香案,供上水果、仙花向織女乞巧。

據載,蔡州有位丁姓女子,十分擅長女紅。有一年七夕她乞巧時,看到一枚流星掉在她的香案。第二天早上一看,原是隻金梭。從此之後,她的“巧思益進”。乞巧的方式之多,甚至連祭織女的供品也可派上用場。供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瓜果,如果夜裏有嬉子(一種小蜘蛛)在瓜果上結網,就表示該女子已得巧。講究一點的,如唐朝宮女,就把喜子放在小盒子中,第二天早晨打開來看。如果網結得不好就是巧乞得少。

另有哭聲之說,據說必須要是個童女,在夜來人靜之時,悄悄的走進古井之旁,或是葡萄架下,屏息靜聽,隱隱之中如果能聽到牛郎、織女對談或是哭泣的聲音,此女必能得巧。

婦女問乞巧,男子也沒閒着。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鬥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爲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爲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根據民間傳說,魁星爺生前長相奇醜,臉上長滿斑點,又是個跛腳。有人便寫了一首打油詩來取笑他:不揚何用飾鉛華,縱使鉛華也莫遮。娶得麻姑成兩美,比來蜂室果無差。鬚眉以下鴻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貪午睡,風吹額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離奇,一步高來一步低。款款行時身欲舞,飄飄度處乎如口。只緣世路皆傾險,累得芳蹤盡側奇。莫笑腰枝常半折,臨時搖曳亦多姿。

然而這位魁星爺志氣奇高,發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試時,問他何臉上全是斑點,他答道:“麻面滿天星”;問他的腳爲何跛了,他答道:“獨腳跳龍門”。皇帝很滿意,就錄取了他。

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傳說,說魁星爺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惜每考必敗,便悲憤得投河自殺了。豈料竟被鱉魚救起,昇天成了魁星。因爲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都鄭重的祭拜。

青年男女乞智、乞巧,希望自己的技藝才能高人一等,而已婚的、年老的、貧的、富的,莫不各懷所願,於是七夕儼然成了一個許願的日子。七夕當夜,拜牛郎、織女時,馬上下拜,說出自己的願望,不管是乞富乞壽、乞子,莫不靈驗。但是所乞求的願望一次只能有一種,而且要連乞三年纔會靈驗。

據說七夕的天河,還可預告當年的收成,天河明顯,收成就好,糧價就低;天河灰暗,收成就不好,糧價就貴。有的地區在七夕作“青苗會”,也是一種許願的活動。

七夕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 篇五

相傳,下凡的織女與牛郎喜結良緣後,男耕女織,互敬互愛。兩年後,織女生下一男一女。然而玉皇大帝聞知織女下嫁人間,勃然大怒。七月初七,王母奉旨帶着天兵天將,捉了織女離去,悲痛欲絕的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籮筐挑着兒女

追上天去。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拔下金番一畫,牛郎腳下立刻出現一條波濤洶涌的天河。肝、腸寸斷的織女和挑粉一雙兒女的牛郎,一個在河東,一個在河西,遙望對I泣。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婆時,無數的喜鵲飛向天河,搭起一座“鵲橋,牛郎織女終於可以在鵲橋上相會了。王母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橋上相會一次。

這個美好的傳說始於漢朝,經過千餘年的代代相傳,深入人心。每到七夕將至,牽牛和織女二星都競夜經天,直至太陽升起才隱退。因而又被喻爲人間離別的夫妻相會。後來,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擡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祈求上天能讓自己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因爲這個節日的主要活動者是女性,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爲重視的日子,故而也稱爲·女兒節·或。少女節·。這是中國許多傳統性的節日‘中。最富有浪漫氣氛的歲時節慶,被稱爲“中國的情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