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牛郎織女的故事精品多篇

牛郎織女的故事精品多篇

牛郎織女的故事 篇一

中國有著名的四大民間故事傳說,是我們中華民族之瑰寶,中華民族之驕傲,體現出深厚的民族文化,人們用他們智慧的大腦創造出博大精深的文化,使之源遠流長。其中牛郎織女的故事稱爲四大民間故事之首,它以浪漫的情懷,奇特的想象爲我們講述了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人們帶着對愛情的渴望,對家庭婚姻的美好向往,編織出這樣一段佳話,充分反映出當時封建禮教社會對人性的束縛,因此這一段傳說在人們的願望下廣爲流傳。下面就來淺析一下民間傳說牛郎織女的文化底蘊,探究中華的傳統文化。

我認爲,牛郎織女的傳說之所以流傳至今,深受人們喜愛,乃至成爲古今文人墨客筆下的鐘愛題材之一,其根本原因就是它具有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並且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特徵。衆所周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起始於先秦時代,到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的歷史,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人們按照自己的愛情觀,婚姻觀和社會理想來完善這段傳說,情節形式不斷豐富,內容更多的增加個人色彩,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充分體現出了民間故事傳說時空的廣泛性、內涵的多重性及其結構的開放性。

中國古代是農耕經濟社會,牛郎織女體現着男耕女織的的生產方式,牛郎負責“耕”,女負責“織”,而牛則是耕作的協作“工具”,這是古代小農經濟的耕作特點,也是古代社會家庭的分工方式。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我們告別了了小農經濟,向社會經濟招手,男耕女織的生產方式已經不存在了,但是由於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男耕”仍然在社會經濟中佔據着主要地位,我們骨子裏的那種傳統觀念根本就無法徹底消除。當今社會,男人在家庭生活中仍然佔據經濟收入的主要地位 ,無論社會怎麼在進步,科技怎麼在發達,中國人在思想上還是需要改變,那種根深蒂固的觀念需要我們一點點的去改變,去適應時代的發展。在這個言論自由的年代,我們的呼聲,口號一浪比一浪高,但是真正能夠落實改變的真正的又有幾個呢,男女平等的呼聲口號從未停止過,然而,女織的生產合作方式正在逐步退化。

在當時的小農經濟社會,牛郎織女的美滿結合體現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在我看來,牛郎和織女各自代表着我們國古代勤勞的男性女性,他們用他們勤勞的雙手豐衣足食,自給自足,體現着我們中華民族勤勞樸實,踏實肯幹的精神。男耕女織的生產合作方式,牛郎和織女通過一起努力,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牛郎靠辛苦的勞作來掙錢生活,在當時的社會這也是千百萬農民的生活方式。織女則是在家養蠶紡織,代表着古代勤勞女性。用他們勤勞刻苦,踏實肯幹,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去構建美好生活,並孕育一兒一女,一家人其樂融融。這也是當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極其願望,人們藉助牛郎織女來達成他們心裏的強烈願望,把自己的美好向往加到牛郎織女的傳說裏。

牛郎織女的傳說中,天庭制度造成了倆人的分離,織女是天帝的女兒,在和姐妹們下凡的途中和牛郎相愛了。顯而易見,兩人的地位懸殊,怎麼可能得到祝福。織女是天帝之女,財富,地位,容貌都堪稱上流;而牛郎則是民間一窮二白的貧窮小子,地位金錢勢力一無所有,這根本得不到別人的贊同,這樣的婚姻在別人眼裏是不可能幸福的`。因此,王母天帝知道後,極力阻止,拆散他們,導致相愛的兩個人不能廝守,妻離子散,痛不欲生。但是,牛郎爲了追求愛情,衝破重重阻力,在帶着兒女就要追到織女的時候,卻被王母用一玉簪隔成了一道銀河,從此,每年七夕只能在鵲橋邊見一次面。這個傳說體現出了到時封建社會制度,“父母之言,媒妁之命”是古代女子出嫁的命運,自己沒有追逐愛情的權利,只能聽從家族的安排,失去人身自由。在婚姻面前,只有門當戶對,沒有自由與愛情,王母以一個古代封建家長的態度出現在相愛的兩個人的面前,一隻玉簪就輕易的摧毀了他們的愛情。但是他們是堅強的,就算有人阻止,不被人祝福,他們還是要力爭爲自己爭取機會,追求愛情與自由,追求幸福生活。儘管不能天天見面,但是每年的七夕是他們全家的幸福之日,這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傾注了從古至今多少人的願望理想,封建禮教摧毀了他們的美好生活,只能將這種對幸福生活的渴望放到自己所喜愛的故事裏。體現了當時的封建社會,人們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民間傳說源於人們的口頭,他們同情牛郎織女,不想以痛苦悽慘的結局收尾,因此,他們決定把每年七夕定爲牛郎織女鵲橋相見,也算是一個不錯的結局。

民族文化就此傳承下去,七夕已經是家喻戶曉,衆所周知,七夕是牛郎織女見面之日,由此,七夕演變成當今的情人節,相愛到人在這天浪漫約會,吃情人大餐,感受這愛的氣氛。這已經是一種風氣習慣了。每年的七夕,天河山的人絡繹不絕,許多人紛紛來到這裏,來感受這對有情人的的愛情,中國民俗協會已經將天河山命名爲“七夕文化基地”,加強了對七夕文化的瞭解,也促進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七夕節已經廣爲流傳了上千年,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們應該繼續傳承下去,不要懈怠它。我們不僅僅要把七夕節看成一個節日,一個紀念愛情的日子,我們更應該把七夕節當成中華民族的文化,不要曲解它的真正意義。我們要積極傳播中華文化,讓它源遠流長,而不是盲目崇洋喜歡國外,追捧外國文化,忽略自己民族的文化。做到積極傳承中華民族文化之精華。

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主要是靠人們的想象與幻想,將兩個看起來毫不相干的人的緊密聯繫起來,也就是所謂的上等人和下等人,相愛之後結婚孕有一兒一女,過着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基於人們的想象,畫面貼近生活,富有生活氣息。故事一波三折,幸福生活總不是那麼長久的,在人們的想象下,他們被迫分離,在反抗無效下,被安排一年只能見一次面,這也是人們對當時封建社會的不滿,雖然沒有戰勝封建禮教,但是這一年一次的見面也算滿足了人們的奮力抗爭的一點點勝利,帶着極大的感情色彩,傳承着這段民間傳說。這段傳說傾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生活,在封健禮教摧殘下,人們只能藉助民間傳說來傾訴一下自己的心聲,並且表達了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及願望。

從古到今,牛郎織女傳說在人們的口中不斷的演變,經過千年的流傳,這段神話傳說越來越完美,堪稱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動人故事,也成爲我們中華民族經典的傳統文化,因此,我們要積極傳承下去。我們不僅在牛郎織女傳說中感受他們的悽美浪漫愛情,而且也要積極學習民族文化,體會中國文化的奧妙,要知道學無止境,我們要不斷的進步。

七夕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 篇二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爲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傳說美麗的仙女們在水中沐浴嬉戲,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

但這事被王母娘娘知道後,勃然大怒,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

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爲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

這就是流傳最廣的七夕傳說啦,牛郎織女其實挺可憐的,每年只能見一次。如果可以,小編希望現實中的每一對戀人都能日日夜夜陪伴在彼此身邊,畢竟陪伴纔是最長情的告白嘛。男孩子們趁這個七夕,向女友大膽求婚吧,愛她就給她一個溫暖的家!

關於七夕傳說的古詩詞也有很多,小編記得高中時候學過的一首詩是這麼說的: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讀來就能感受到字裏行間的那種傷感之情,哎,牛郎織女的故事固然浪漫,但卻是一個悲傷的浪漫故事啊。還是紅塵一世,煙火夫妻來得快樂啊,起碼能與相愛的人相守一生,不至於此般相思落淚。

還是那句話: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七夕傳說再美,也終究是悽美。女孩子想要的,是你的陪伴,是人生路上的相濡以沫。願以後的每一天,不管是七夕還是平常日子,深愛的人都在你身邊。

七夕節的來歷 篇三

作爲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的背後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傳說天上的織女,在一次下凡的過程中愛上了一個凡人,兩人偷偷私定終身。這件事被玉帝知道以後勃然大怒,下令將織女帶回了宮中。而神牛被兩人的愛情感動,偷偷用自己的觸角劃出了一條銀河,從此以後,兩人只能隔河相望。而王母娘娘也不忍看到織女受相思之苦,於是偷偷幫助他們在每年的七夕見面。

從此以後,七夕就成爲了傳統的情人節,很多異地的情侶,無論如何也要在這一天裏見上一面,以解相思之苦。民間也有很多關於七夕的說法,比如七夕這天是一定會下雨的,因爲七仙女與牛郎這一天相會必定會哭泣,而他們的眼淚就會化成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