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農場經營情況報告【精彩多篇】

農場經營情況報告【精彩多篇】

農場經營情況報告 篇一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繼續增加農業補貼資金規模,新增補貼向主產區和優勢產區集中,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傾斜。“家庭農場”概念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爲準確摸清我縣農村家庭規模經營發展現狀,着力以現行家庭規模經營爲基礎、探索發展家庭農場的有效途徑和方式,筆者在深入調研32個鄉鎮規模種養殖業和20個家庭農場式規模種養殖生產大戶的基礎上,結合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客觀分析了我縣家庭規模經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積極穩妥發展家庭農場的措施建議。

一、我縣農村種養殖戶規模化發展現狀

根據全市統一確定的規模種、養殖戶標準,我縣32個鄉鎮規模種養殖業監測調查結果顯示,到末,全縣共有規模種植戶87個,種植面積9422畝,戶均108.3畝。其中規模種糧13戶、面積904.5畝,戶均69.5畝;規模種蔬菜18戶、面積1707畝,戶均94.8畝;規模種烤煙23戶、面積1323畝,戶均57.5畝;規模種藥材14戶、面積2891畝,戶均206.5畝;規模種花卉9戶、面積916畝,戶均101.8畝;其他規模種植10戶、2200.5畝,戶均220畝。,全縣規模養殖戶達到131個。其中規模養殖生豬64戶、飼養12324頭,戶均192頭,規模養殖家禽40戶、飼養153749只,戶均3843只;規模養殖肉羊24戶、養殖4761只,戶均198只;規模養殖肉牛4戶、飼養215頭,戶均54頭;規模養殖肉兔19戶、飼養37931只,戶均1996只。規模種植戶、規模養殖戶佔農戶總數的0.17%,規模種植面積佔總播種面積的0.7%;生豬規模戶存欄生豬佔存欄總量的4.5%,家禽規模戶存欄家禽佔存欄總量的12.7%。

二、我縣家庭規模經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我縣20個從事規模種養殖業家庭經營戶的調查情況看,現行家庭規模經營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籌資融資困難。絕大多數規模經營戶主要依靠自身積累或可借貸方式投資,除國家在政策調控時適當扶持外,基本沒有其他融資渠道。在種養殖關聯產品市場價格正常或逐漸上漲的情況下,各個生產環節正常循環,規模經營能獲得正常利潤,生產規模逐步擴大趨勢明顯。一旦市場價格低迷,產品銷售受阻,生產過程則不能正常循環。不少規模戶因爲沒有外來資金參與週轉,只能壓縮生產規模、降低虧損程度,虧損時間稍長,少數支撐不住的戶只能退出生產,規模生產的連續不穩定。

(二)銷售渠道不暢。所有規模經營戶均沒有建立較爲正常規範的銷售渠道,完全靠自己盲目尋找銷路,導致產品銷售渠道不暢通,反過來又影響了正常的生產經營。受信息資源、聯繫能力、交通工具及銷售方式等多種因素影響,銷售零星分散,耗費人力物力和生產時間,影響規模經營效益水平。

(三)技術服務滯後。規模種植養殖生產需要相對專業的技術人員對生產進行技術指導,比如開展病蟲或疫病防治、對廢棄物或病死畜禽進行無害化處理等。但現行規模化種養殖業專業服務提供跟不上,生產過程中各方面技術服務主要通過臨時聘請人員或者種養殖戶自學解決,技術保障方面存在諸多缺陷和漏洞。由於技術服務與生產要求脫節,勢必影響規模經營質量效益,增加規模種養殖業生產風險。

(四)生產要素不穩。規模化種養殖業需要適度集中耕地、林地、牧草地、養殖水面等農業生產資源,各資源要素流轉通過口頭協商、書面協議方式確定。流轉時間少則一兩年、多則三五年,生產經營虧損時協議租金不減少、生產經營收益好時協議租金上漲(比如王家鄉花卉苗木生產戶租用土地租金就從最初每畝600元漲到現在的每畝1000元)。生產要素流轉不穩定,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生產經營者長期投資經營的信心。

三、適宜我縣發展的主要家庭農場模式

從農村種養殖資源狀況出發,以現行種養殖規模經營戶爲基礎,培育適宜我縣發展的家庭農場模式有四種類型:一是糧食蔬菜生產農場,分佈在土地面積集中、肥力狀況較好、交通方便的平壩地區,發展規模與本地資源要素相適應的糧食或蔬菜生產農場。如:臨溪的糧食生產大戶,王家的股份制蔬菜生產大戶都可爲發展農場提供借鑑;二是特種作物產業園(場),黃連、蓴菜、烤煙、辣椒等特色作物宜於發展適度規模的家庭農場。如黃水黃連,冷水蓴菜,主要烤煙、辣椒產地等都可適度發展特色作物產業場;三是果園內養殖型複合式農莊(場),在種養殖資源優越、交通條件較好的城鎮遠郊地區發展種養殖業循環、優勢互補的家庭式農莊。如:沿溪鎮濱江村汪卯祥租用耕地種植果樹200餘畝,同時在果園內養殖生豬175頭;四是林下養殖類生態休閒農莊(場),充分利用林地資源豐富的優勢,發展林下養殖類生態休閒農莊(場)。

通過對20個家庭農場式規模種植、養殖生產大戶生產效益調查情況看,規模種糧畝均收入1620元,比零星分散生產增加130元,效益提高8%左右;規模種蔬菜畝均收入3429元,比零星分散生產增加309元,效益提高10%左右;規模種其他特種作物畝均收入5810元,比零星分散生產增加1300元,效益提高20%左右。規模養豬每頭純收入200—400元,比零星分散養殖增加200—300元,效益提高15左右%;規模養禽每隻純收入5—10元,比零星分散生產增加約5元,效益提高8%左右。從調查結果看,各種項目的規模化生產收入都比零星分散生產高得多,經濟效益也比零星分散生產好得多。

四、積極穩妥發展我縣家庭農場的措施建議

從當前我縣農村農業生產實際看,一家一戶分散生產經營方式在推動縣域農村經濟發展的動力方面有所減弱,發展現代農業更加迫切需要適宜的新型勞動載體融入。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縣委、縣政府鼓勵現代農業發展的一系政策措施的推出,我縣積極穩妥發展家庭農場的客觀條件已然成熟。

(一)建立多渠道投融資機制,築牢發展基礎。融資渠道單一、投入數量不足是影響規模戶穩定發展和向更大規模、更高要求的家庭農場過度的主要制約因素。逐步建立以農戶投入爲主、政府扶助、金融支持、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渠道投融資機制,是發展家庭農場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家庭農場正常運行的客觀需要。

(二)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保障既得利益。建立與生產品種和產出數量直接聯繫的銷售渠道或消費市場,是保證家庭農場正常運行的本質要求和內在屬性。穩定現有消費市場與需求數量、確保基本銷售數量不動搖;拓展新的銷售渠道與開闢新的消費領域、爲銷售更多產品找到更大範圍、更深程度的支持空間;建立政府對主要基礎產品實行淡儲旺供機制、緩解市場價格漲跌對家庭農場規模化經營產生的衝擊;建立實力企業對規模經營產品收儲加工與家庭農場專業化產品生產銷售相聯繫機制,讓家庭農場在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中不斷髮展壯大。

(三)規範流轉行爲,增強發展信念。立足家庭農場發展的實際需要制定相應的土地流轉政策,鼓勵全家外出戶或棄農經商戶、勞動力不足無力正常經營戶、生產技術落後產出效益低戶等不以土地爲基本生存資料的農戶積極參與土地流轉。通過規範流轉方式、穩定流轉期限、合理流轉價格等形式,積極幫助農場主規範有序、穩定合理流轉土地,增強規模經營和發展信心。

(四)落實技術職責,完善全方位服務。家庭農場專業化、規模化生產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需要系統健全的配套服務。健全服務組織,配強技術力量,根據家庭農場從事業別的專業特點、規範化生產、不斷擴大產能和提高效率的實際需要,各有關部門和鄉鎮要提供全方位、高質量服務,有效保障家庭農場持續健康發展。

(五)寬鬆環境,加強扶持引導。家庭農場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時代產物,是統籌城鄉發展、有效增加農民收入的客觀載體。各鄉鎮、縣級有關部門要在生產要素組織、生產過程扶持、產品加工銷售等方面寬鬆政策環境、加強資金扶持、強化技術支持。用強力有效的政策扶持措施保障家庭農場這一新型農村經濟經營主體有效承載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爲新形勢下實現農民收入快速增長提供強大動力。

農場經營情況報告 篇二

近年來,玉屏鎮緊緊圍繞轉變農業經營方式,以土地流轉爲載體,加大政策扶持,大力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初步形成了以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爲基礎,合作經濟組織爲紐帶,多種生產經營主體共生的農業經營格局,有力推動了農業規模經營,現代農業加快發展。

一、發展現狀

1、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鎮共12家,經工商登記註冊的7家,涉及種、養、加及供銷服務等衆多領域,其中種植業4個、畜牧業5個、漁業2個、加工運輸倉儲業1個、其他行業2個。其中康淋農產品加工專業合作社於20xx年度獲縣級先進示範社;成員總數200餘人,戶均純收入高於全鎮農民戶均收入2倍以上。其缺點是制度不夠健全,尚有部份未通過工商註冊。

2、家庭農場。現有家庭農場5家,還未經工商登記註冊,農場通過示範引領、土地流轉、僱工等形式帶動農戶生產經營,經營面積100餘畝,戶均純收入高於全鎮農民戶均收入3倍以上。

3、專業大戶。全鎮專業大戶已成爲農村中當前比較有活力和影響的新型經濟體,現有9戶,其中種植業5戶、養殖業2戶、其他2戶,戶均純收入高於全縣農民戶均純收入2.5倍以上。

二、作用和成效

1、加速了土地流轉,解決了“誰來務農”的問題。新型經營主體通過租賃土地,農戶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加速了土地流轉,充分利用了農村的“四荒”,同時也避免了農村土地的撂荒問題;同時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全鎮800餘戶,有力構建起“經營主體+農戶”的有機銜接的利益共同體和產業鏈條,解決了“誰來務農”的問題。

2、優化社會服務,拓展“怎樣務農”的途徑。在各類經營主體的帶動下,玉屏鎮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產業實現全覆蓋,由傳統生產經營模式逐步向產加銷一體化經營方向轉變,由單一要素合作向勞動、技術、資金、土地等多要素合作方向轉變,由各自爲陣向聯合發展推進,提高了農業組織化程度,促進了分工分業和規模經營,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現代農業基礎不斷鞏固和優化,實現了提質增效。

3、推進綠色生產,夯實“吃得放心”的基礎。玉屏鎮力爭省級生態鄉鎮,近年來努力引導各經營主體依靠科技,推進綠色生產,確保“吃得放心”,抵制生產轉基因食品原料。蠶、茶、竹、畜、糧五大產業不斷向優質農業推進。努力爭創“無公害農產品整體推進鎮”、“綠化模範鎮”。目前在本鎮同堯村建立了初具規模的“林下生態烏雞養殖發展專業合作社”,玉聯村和九角村建立了“無公害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還將打算在玉聯、魚池、九角等村打造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興陽村的生態養牛,中棉村的生態養羊、兔,以及黑豚鼠(珍稀養生食品畜類),中心村的無公害糧食生產基地,河畔村的珍稀菌類—竹蓀的生產。所有的生產和養殖都力求綠色,無公害。

4、轉變發展方式,支撐“農業出路”的模式。圍繞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採取放活土地、改善手段的方式,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流轉,着力把農村有經管能力的農民培養成爲“專業大戶”、“小農場主”,大力培育新型產業化經營主體,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大量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從事二三產業,使農村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獲得更多增收渠道。通過科技示範、良繁品種、生態精品、農產品加工等建設,不斷提高現代農業基地建設水平和綜合效益,逐步提高科技水平,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三、存在問題和困難

1、土地流轉難。土地零碎化,農業集約化、規模化水平偏低,需要大力培育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全鎮農戶人均耕地不足一畝,且分佈零散,加上丘陵山區的地理條件,既不利於標準化生產和機械化作業,又增加了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的難度,制約了機械化和規模經營程度的提高,勞動力和土地資產效益沒有充分發揮。加之承包農戶不斷分化,兼業化傾向明顯,農村大量土地複種指數不高甚至閒置擱荒。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尚處於發展早期,數量少、規模小,亟待加大培育力度。

2、思想認識滯後,務農意願淡薄。我鎮農業勞動力結構性短缺,與農村勞動力持續轉移不相適應,需要加快培養職業農民。農業勞動力已經呈現老齡化、低文化,出現了年齡段、季節性、區域性等結構性短缺,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普遍務農意願淡薄。如果這一狀況得不到根本改善,將嚴重影響今後一個時期現代農業建設。爲此,必須加快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確保現代農業後繼有人。

3、農戶分散經營,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偏低,需要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當前,農戶家庭經營多數仍屬於分散經營,存在着“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面臨着自然、市場和質量的“三重風險”。實踐已經證明,發展各類經營主體是從根本上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矛盾、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的有效途徑。目前,全鎮家庭農場尚處於起步階段,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與農戶間的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健全。爲此,迫切需要推進多形式的聯合與合作,加快各類經營主體的培育發展。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夠,設施配套差,經濟比較薄弱,人才缺乏,內部管理不到位,農業社會化服務不足。與當前專業化分工發展要求不適應,需要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伴隨農業生產向專業化分工、社會化協作轉變,對農業社會化服務提出了強烈需求。目前,農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普遍缺乏爲農民提供“統”的服務能力;經營性服務組織發育不充分,經濟實力弱,政策扶持不夠;公益性服務供需銜接不緊密,服務機制尚需健全。爲此,迫切需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培育和發展以生產性服務爲重點的現代農業服務組織。

四、加快發展的建議

1、更加重視,加強組織領導。改田改土,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創新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實現適度規模經營,完成土地流轉是必經之路。要整合項目資金,加大投入,努力實施改田改土,改變土地零碎化現狀,爲規模經營和實施農業機械化奠定良好的基礎。加快完成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機制,盤活農民手中的土地資源。幫助農民算好經濟賬,在引導廣大農民維護自身合法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土地流轉,促進農村土地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

2、創新方式,更加有效解決生產要素的瓶頸制約。聚力研發,全力推廣農業機械。農業機械化是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大型農業機械,不但可以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節約勞動成本,增加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還可以推動土地流轉,帶動土地規模經營,改變農戶經營規模過小、過於分散、過於粗放狀況。要加大研發力度,開發適宜高縣丘陵山區推廣使用的小型農業機械,同時,加大國家農機購置補貼力度,加快推廣農業機械。

3、多管齊下,加大扶持,做強做大經營主體。要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按照“確定標準、分級扶持”的要求,設立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專項扶持資金,在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技術推廣、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農業產業化等重點支農項目申報和資金安排上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鼓勵支持有條件的示範社申報省、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鼓勵科技創新,支持並鼓勵經營主體開展自主創新,引導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涉農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農業技術推广部門對接,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綜合效益,不斷提高科技含量和農產品核心競爭力。金融部門要創新信貸方式,簡化貸款手續,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力度。同時,通過部分無償資助、無息、低息專項貸款、貸款貼息和稅費減免等方式,鼓勵和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要建立完善農業政策性保險制度,不斷建立健全相關的農業風險防範機制。

4、強化管理,確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範運作。加大加強培訓力度,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除了需要新型職業農民,更需要一支有實力、懂管理、會經營的農村“能人”隊伍。要進一步整合農村教育資源,對農業科技、農業技術、農業發展、農業管理、農業生態以及法律政策進行系統培訓,努力培養一支“農村‘老闆’+農業經理人+新型職業農民”的現代農業生產隊伍。同時,要從政府補貼、社會保障、項目扶持、金融服務、土地流轉、職稱評定等方面創新制度和政策,吸引富有創新精神、專業知識較強的大中專畢業生和專業技術人員紮根農村、投身農業,在農業領域大顯身手。

農場經營情況報告 篇三

一、全縣家庭農場發展基本情況

按照有關家庭農場的基本條件,根據農業、林業、水務、畜牧以及工商等部門的統計,我縣現有家庭農(林)場13941個,其中種植業13922個,種養結合2個,畜牧養殖場16個,水產養殖場1個。全縣家庭農場勞動力總數71541人,其中家庭成員41970人,常年僱工29571人。加入或領辦農民合作組織的有20家,除了個別家庭林場因列入工程造林享受過國家政策補助外,其他均未享受過專項政策扶持補助。

1、主要以家庭林場爲主。我縣林業資源豐富,林權制度改革成效顯著,家庭林場發展迅速,家庭農場呈現以家庭林場爲主的特點,家庭林場比例佔到總數98%。

2、發展不規範。根據摸底調查,我縣家庭農(林)場數量達13941個,但由於家庭農場屬新生事物,缺乏統一認定標準和辦法,除了34個家庭林場擬註冊,其餘所有家庭農場尚無工商註冊意識,而且大部分家庭農(林)場賬務覈算不規範,未進行詳細的財務收支記錄,只算大帳,不記小賬,沒有進行成本覈算,效益分析。

3、家庭經營規模較小。目前,全縣家庭農(林)場經營總面積約52萬畝,但以小型家庭農(林)場規模爲主。其中經營面積在50畝以下的8773個,佔了總數的63%,50—100畝的5042個,100畝—500畝的91個,500-1000畝的19個,1000畝以上的16個,規模化經營趨勢不明顯。

4、農場用地來源於土地流轉。家庭農(林)場的土地來源主要是承包或租賃鎮村組集體林地或私人林地以及荒山荒地造林,承包期限爲10至50年不等。

5、從業人員具備一定技術經驗。農場業主都是村裏懂技術、善管理的能人,個別爲村組幹部或長期從事木材經營的老闆。個別農場業主辦有一定規模的加工廠,農場主均有一定資金實力,經驗豐富,比較熟悉農業政策,能夠非常敏銳地捕捉到商機和市場前景。

二、當前家庭農場存在的問題

1、產品效益較低。農(林)場總體效益較低,總收入在10萬元以下的有13907個,10-50萬元的有27個,50萬元以上的僅有7個。我縣家庭林場產品大部分屬於初級產品,原木、原竹或部分加工半成品,有面積無規模、有數量無效益、無特色無品牌,很難形成產業規模,導致產品市場競爭力弱,經濟效益不高。

2、經營管理水平待提高。目前,我縣家庭農(林)場主大多是農村的種田能手、村組幹部等,他們儘管在農村中素質相對較高,具備一定經營管理水平,但就多數家庭農場經營者而言,他們與現代家庭農場經營管理的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對農場的經營管理大多停留在傳統經驗階段,難以適應社會化大生產和日趨激烈的農產品市場競爭的需要。

3、土地流轉難以形成規模。我縣屬於典型山區縣,土地細碎化情況較爲嚴重,加上農民的惜地意識等傳統思想的影響,使得家庭農場實現規模經營的最大難題是不能流轉到大面積連片的耕地,造成農業機械化普及率較低,土地生產效率較低。

4、融資難,投入能力不足。家庭農(林)場屬於一家一戶的小型生產,資金積累少,加之農村金融發展滯後,以及現行土地產權制度的缺陷,家庭農場大多缺乏貸款抵押,融資難;現有政策不明確,扶持力度不夠,進而制約了家庭農場規模的擴大以及集約化水平的提高。

三、對策建議

1、明確主體資格,加大宣傳力度。一是在儘快明確家庭農(林)場的概念、內涵、註冊登記等制度,明確認定標準、登記辦法,逐步把家庭農場扶持成爲具有法人資格的市場主體。二是各地在制定家庭農(林)場認定標準時,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行業的性質,進行不同標準界定,把經營規模控制在適度範圍內。三是規範管理。在明確認定、註冊制度後,嚴格按照有關法規政策進行管理,協調相關部門,確定專門機構及專(兼)職人員負責家庭農(林)場的管理工作。四是加大宣傳力度。家庭農(林)場是農業農村發展的新生事物,也是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必須加大宣傳力度,使農民羣衆真正認識什麼是家庭農場,積極主動發展這一新生事物。

2、推進產權改革,完善制度保障。一是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要求,推進農地產權制度創新,讓農戶擁有完全而有保障的土地租賃權、入股權、抵押權和繼承權。二是健全土地流轉機制。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市場和服務平臺,建立規範的土地流轉機制,實現家庭農場的適度規模經營要求;三是推進農村金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貸款擔保制度和農業保險制度。

3、推進技術普及,提升科技水平。一是加大農民技術培訓力度,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現代家庭農場主和農民企業家。二是加強土地整理力度,打造集中連片耕地,改造中低產田,完善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爲規模經營奠定基礎。三是研發方便於山地間運輸、價格低、體積小、質量輕、操作簡易、便於田間作業等特點的小型或微型農機產品,普及機械化操作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堅持企業引領,創新經營模式。大力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發展“企業+基地+家庭農(林)場”等產業組織模式,創建市場中介組織,探索建設各類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加強農副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體系建設;創新發展獨立經營、合作制、公司制等新型家庭農場經營形式,實現家庭農(林)場和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提升家庭農(林)場的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生產。

5、完善扶持政策,保障公共服務。家庭農(林)場作爲新興事物,必須加強扶持和引導。在財政扶持中,要完善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政策,將家庭農場納入獎補範圍,對符合條件的家庭農場,在發展特色種養業、農業產業化、農業標準化、土地流轉、農機購置補貼、項目貸款貼息等方面給予獎補。加強技術服務,定期下鄉開展家庭農場的技術指導,農技推廣項目向家庭農場傾斜;設立信息服務機構,爲家庭農(林)場提供市場銷售等信息。

農場經營情況報告 篇四

今年以來,全縣圍繞農民增收主題,堅持以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爲指針,將建設現代農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貫穿於種植業工作始終,進一步發揮職能作用,創新工作思路,強化爲農服務,狠抓措施到位,全力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爲增創現代農業新優勢、促進現代農業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基本現狀

20××年全縣高效農業在各級領導的重視下,全縣高效種植業種植面積15.8萬畝,比上年新增2萬畝,形成了高效農業規模基地15個,其中設施蔬菜規模基地8個。建成“一村一品”專業村12個。全縣高效農業工作特點是:

1、設施高效農業發展速度快。以設施蔬菜爲代表的高效農業種植基地新建7個,分別爲公興鎮大棚西瓜基地,楊集鎮大棚西瓜、冬瓜基地,益林鎮大棚蔬菜基地,陳集鎮大棚蔬菜基地,羅橋鎮大棚蔬菜基地,東溝鎮大棚番茄基地,板湖鎮大棚西芹基地。大棚蔬菜基地新增面積達2000畝。

2、高效規模基地建設規模大。新建的高效規模農業基地連片面積超1000畝以上有10個,分別是公興、楊集、羅橋鎮的荷藕基地,板湖鎮的西芹基地,古河鎮的西蘭花基地,三竈、合利鎮的芡實基地,公興、羅橋、益林鎮的大棚蔬菜基地等。

3、高效規模基地種植效益高。全縣高效規模基地平均種植純效益3525元/畝,其中設施蔬菜基地平均純效益5145元/畝。

二、存在問題

1、設施農業所佔比重偏低。全縣大棚蔬菜實際種植面積1.03萬畝,僅佔耕地總面積的0.79%。反觀外地,壽光常年固定蔬菜面積爲40.05萬畝,其中各種蔬菜大棚達34.95萬畝。鹽城最高的東臺大棚蔬菜面積達39萬畝次,設施蔬菜發展勢頭強勁,幾乎每個村都能看到百畝以上的規模基地。

2、產業結構調整較爲滯後。種植業仍以糧棉油爲主,糧食麪積171.37萬畝,佔農作物播種面積的81.1%,而蔬菜和特經作物種植面積不到11.7%。稻麥輪作居多,畝收益在700元左右,遠遠低於2000元的高效農業標準。糧棉油佔我縣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只有78.6%,但卻佔有了五分之四的土地資源。

3、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力不強。目前,全縣從事糧、棉、油等傳統農產品加工企業佔絕大多數,銷售收入超千萬元的大型龍頭企業大都是從事糧、棉、油加工的。這些企業還僅停留在農產品初級加工上,產品附加值不高,和農民增收的關聯度不高,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能力不強。我縣蔬菜產業加工龍頭企業數量雖然較多,但規模偏小,與高效農業基地規模發展還不能配套,加之銷售體系不健全,許多蔬菜品種的種植規模一但發展到較大規模時,就會造成產品的過剩。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弱,嚴重製約了高效農業規模化的發展。

4、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的組織化程度不高。目前全縣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還處於始發階段,規範化程度低,發展會員少,聯結較爲鬆散,組織的實力和帶動力不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僅吸收入社農民3萬多人,相對於我縣衆多的農業人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覆蓋率還比較低。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低,在市場競爭中沒有優勢,制約着高效農業規模化的發展。

三、制約因素

1、來自現行土地政策的制約。土地流轉難度大,往往有一些農民自己不願意發展現代高效農業,也不願意把土地流轉給其他投資主體開發,即使願意流轉,流轉費用也很高,一般每畝流轉費700元左右。農民不肯流轉和高額的土地流轉費嚴重製約了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

2、來自務農勞動者素質的束縛。現代農業技術含量高,對生產者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對產品的定位、市場信息的瞭解等要求較高。近年來,全縣農村勞動力尤其是有文化知識的中青年農民大規模的外出打工,從事農業生產的多數是那些年紀大、文化低的中老年和婦女。目前,絕大多數本地農村青年已經不再務農,農業從業者大多勞動技能單一,半數以上的人只會種植糧油,對現代農業生產技術比較陌生,往往對新生事物帶有牴觸心理。此外,在家種田的老年人和婦女,要他們發展現代農業難上加難。

農場經營情況報告 篇五

我家庭在村委會的支持下,近年來根據政策引導逐步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改變經營方式,多元化、多手段的擴大生產經營,現已初具規模。

一、基本情況

鎮安縣新盛家庭農場,位於鎮安縣回龍鎮宏豐村,法人樂祥明。土地經營總面積達到920畝,其中流轉土地720畝,常年僱工9人。現有收割機3臺,旋耕機2臺,犁、耬、耙、耱配備齊全,機械壓油機一套,機器設備總投資150萬元。農場共養殖了620只羊、100頭豬、248頭肉牛、4000只肉雞、2000只蛋雞、120箱蜜蜂;種植了200畝油葵、200畝油菜、300畝露天蔬菜、100畝瓜果、120畝糧食(小麥、玉米),總營收586萬元,利潤189.58萬元。

二、經營特點

1、精耕細作、品質至上。農場生產的農產品(主要是牛肉、羊肉、菜籽油、葵花籽油、蜂蜜)均爲零添加,種植中不使用化肥使用餅肥、腐熟農家肥、沼液和沼渣,生產中不添加任何防腐劑,食用油基本現產現賣。農場牛、羊均爲天然人工放養,肉品品質極佳。農產所有產品基本實現無公害農產品標準甚至更高。

2、農產所有產品除農場外不設其他賣店,不代購,保證銷售過程品質不變。

3、農場內還設有休閒農家,主要菜品來自農產出產,保證原汁原味,客戶可以根據自己喜好和品嚐口感選擇購買農產產品。

4、農產內實現農業循環生態發展,牛糞、羊糞、雞糞進行沼氣發酵,沼液沼渣還田。

5、農場產品商品化率高,因爲品質較好,當季產品產出後基本被搶購。

三、存在的問題

1、農場經營延續了小農經營模式,缺乏現代管理方式,土地資源、人力資源等統籌利用率不高,成本高,規模進一步擴大難度大。

2、鎮安土地稀少,山大溝深,農業機械不能廣泛使用,人工成本高。

3、融資困難。經營家庭農場前期所需資金投入較大,而農業經營見效慢、回籠資金時間長,經營主體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比較突出。

農場經營情況報告 篇六

我家庭在村委會的支持下,根據政策文件要求的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改變經營方式,多元化、多手段的擴大生產經營,現已初具規模,現將我家庭農場的基本情況、經營效果和社會效益逐項作一介紹:

一、家庭農場的基本情況:

家庭農場位於山陽縣法官鎮姚灣村,經營場地400平方米,服務面積2000畝,家庭承包經營面積180畝,流轉土地180畝。現有收割機3臺,旋耕機2臺,犁、耬、耙、耱配備齊全,秋季種植小麥180畝,夏季種植玉米180畝,投入勞工9人,經營性收入36萬元,設備總投資50萬元。

二、經濟效益分析:

爲了使家庭的生產、生活質量大幅度的改變,我們經常參加農業技術培訓,不斷改進農作物的種植技術和機械維修養護技術,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使產品數量和質量大幅提高。經年來通過土地流轉,承包經營土地180畝,農機服務面積達2000畝,去年共收益36萬元,純收入18萬元。

三、社會效益預測:

隨着國家對農業、農村、農民等涉農問題的不斷投入,使黨的惠農政策在農村得到充分體現,從農場綜合社會效益上講,它具有穩定家庭與穩定社會的作用,能帶動周邊農戶提高農產品效益,增加農民收入,還可以使夫妻雙方常年在一起共同勞作、互敬、互愛,減少了不必要的社會和家庭矛盾,使家庭地位在羣衆中有明顯提升。家庭農場建立後,機械化大面積操作方便,也解決了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減輕了農民投入勞作的時間,爲農民騰出大量的時間從事其他行業,增加家庭收入。

總之,在黨的利民政策的指導下,我農場從小到大,我感覺它有容易管理和耕作、使政府指導方便、黨的政策好落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