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羅馬假日》的影評【精品多篇】

《羅馬假日》的影評【精品多篇】

羅馬假日影評 篇一

是不是二十一世紀的人們都陷入了三角戀的抉擇中呢?不然,《倩女幽魂》悽美的愛情也不會被整蠱成那小三插足的狗血。而高圓圓也不至於在吳彥祖與古天樂之間舉棋不定。我知道,新時代的我們選擇多、誘惑多,就連電影院裏關於兩個人的邂逅與緣分都很少。你看,那寧採曾的一回眸硬是將燕赤霞與聶小倩生離死別的眼淚憋了回去。我更懷疑,要不是吳彥祖當時就在高圓圓的身邊,她一定會再次投向“賤男”的懷抱。

這些電影是好看。但是總覺得少了一點什麼。是如《戀戀筆記本》那“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蕩氣迴腸?還是若《返老還童》般“君老我未生,我老君已幼”的無限惆悵?似乎,電影爲我們營造的不只是浪漫的夢境,還有那種接地氣的代入感。否則,電影結束了,我們的夢也破了。這簡直比給我們一個不那麼完美的結局還要殘忍。

韶華依稀,再回到1953年那個如夢的歲月。

公主與平民的愛情,對於自稱摩登的現代人而言,是很俗套。但是,那樣久遠的時間,那般黑白的畫面,如此溫婉可人的奧黛麗·赫本,還有英俊瀟灑的格里高利·派克,這一切都是不落窠臼的理由。

大概,愛電影的你早已將《羅馬假日》的每一句值得體味的臺詞都熟記於心。每次談起電影的點點滴滴,你的嘴角亦都會泛起讚美的笑意。而在這個沒有真正的大師的年代,我們越是渴望經典,我們就越會緬懷《羅馬假日》的118分鐘。彷彿,這二十四小時裏邂逅的愛情,只爲等待最後那彼此相忘於江湖的無言祝福。

有時候,我會偷偷設想,如果換做二十一世紀的新生代導演們來拍這樣一個故事,會不會又是大團圓的美滿呢?幸而,我的腦海裏定格的畫面永遠都是他們飽含深情的凝望,還有那空蕩蕩的大廳裏派克依依不捨的轉身。就在“theend”赫然出現於屏幕上的時候,心頭亦迴盪着《夢一場》的旋律。這種哀而不傷的漣漪竟將我近日看片不暢快的心情治癒。

好吧。請不要介意我這如此吐槽的文字,只爲《羅馬假日》這幾十年的永恆與流傳,還有自己心中那樣念念不忘的嚮往。

羅馬假日影評 篇二

當奧黛麗·赫本出現在銀幕上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她要一直美麗下去。五十多年過去了,她依然以最清麗,最優雅的形象存在於人們的心中。她的超凡脫俗成就了[羅馬假日]。這樣說或許對影片的其他主創有些不公平,不過如果不是因爲奧黛麗·赫本,或許[羅馬假日]遠無法達到現在的高度。

在異國他鄉,一對男女相遇了,只不過那個女人是公主,而男人則是心懷鬼胎的記者。很俗套的故事,演員的表演也很青澀,尤其是赫本,總是有點誇張,還帶着些許笨拙,演技稚嫩得很。可是這些都不是問題,赫本用她的靈動和魅力使那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顯得微不足道。如此的赫本,和高大英俊的格里高利·派克站在一起,相得益彰,美麗的人兒總是要有“白馬”來配的。

影片一直在一派輕鬆的氣氛中進行,導演也安排了一些有趣的細節來表現人物。像是剛開始公主會見使節時弄掉了鞋子,這一細節表現出了公主的單純可愛與不願受到束縛嚮往自由。後來晚上女伯爵送上餅乾和牛奶,從兩人的對話中可以得知每晚睡前都如此一成不變,這與最後公主重新回去之後用堅定且不容置疑的口氣拒絕了女伯爵送上的牛奶與餅乾形成了對比,顯示出了皇族的陳舊刻板,也顯示出了公主經過了羅馬一日遊與短暫的愛情之後的成長。還有記者對上司編的謊話,和自己帶回家的女孩爭牀,理髮師不忍剪掉安雅美麗的長髮,賣花人免費送了安雅一枝花等等,都顯示出記者的滑頭和公主的惹人喜愛。

舞會是全片的高潮,英雄救美之後,兩個人終於墮入情網,就在這一切都將發展成一出完滿的愛情故事時,國家大義佔了首位。公主最終還是決定回到那個鳥籠,回去自己該去的地方。兩個有情人就這樣分開了。儘管有不捨,可是公主還是毅然決然的離開心愛的男人,在路口轉身走,她唯一的願望,就是要男人目送她離開。他不知道該怎樣道別,她說不出話來,於是他們接吻,最後一個吻。

公主終於由一個女孩成長爲一個女人,一個真正的公主。會見各國記者時執意與記者握手,這是她最後的任性。那個可愛的一直被捉弄的攝影師最後也善良的把照片送給了公主,那些照片或許會成爲公主一生中最重要的紀念。最後,兩個人只能禮貌的握手,眼神交匯,裏面有說不盡的千言萬語。

公主離開了她最愛的城市,羅馬,只剩下記者一個人在大廳裏落寞的身形。

可惜,他沒有一個帶廚房的房子。

羅馬假日影評 篇三

當奧黛麗·赫本出現在銀幕上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她要一直美麗下去。五十多年過去了,她依然以最清麗,最優雅的形象存在於人們的心中。她的超凡脫俗成就了[羅馬假日]。這樣說或許對影片的其他主創有些不公平,不過如果不是因爲奧黛麗·赫本,或許[羅馬假日]遠無法達到現在的高度。

在異國他鄉,一對男女相遇了,只不過那個女人是公主,而男人則是心懷鬼胎的記者。很俗套的故事,演員的表演也很青澀,尤其是赫本,總是有點誇張,還帶着些許笨拙,演技稚嫩得很。可是這些都不是問題,赫本用她的靈動和魅力使那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顯得微不足道。如此的赫本,和高大英俊的格里高利·派克站在一起,相得益彰,美麗的人兒總是要有“白馬”來配的。

影片一直在一派輕鬆的氣氛中進行,導演也安排了一些有趣的細節來表現人物。像是剛開始公主會見使節時弄掉了鞋子,這一細節表現出了公主的單純可愛與不願受到束縛嚮往自由。後來晚上女伯爵送上餅乾和牛奶,從兩人的對話中可以得知每晚睡前都如此一成不變,這與最後公主重新回去之後用堅定且不容置疑的口氣拒絕了女伯爵送上的牛奶與餅乾形成了對比,顯示出了皇族的陳舊刻板,也顯示出了公主經過了羅馬一日遊與短暫的愛情之後的成長。還有記者對上司編的謊話,和自己帶回家的女孩爭牀,理髮師不忍剪掉安雅美麗的長髮,賣花人免費送了安雅一枝花等等,都顯示出記者的滑頭和公主的惹人喜愛。

舞會是全片的高潮,英雄救美之後,兩個人終於墮入情網,就在這一切都將發展成一出完滿的愛情故事時,國家大義佔了首位。公主最終還是決定回到那個鳥籠,回去自己該去的地方。兩個有情人就這樣分開了。儘管有不捨,可是公主還是毅然決然的離開心愛的男人,在路口轉身走,她唯一的願望,就是要男人目送她離開。他不知道該怎樣道別,她說不出話來,於是他們接吻,最後一個吻。

公主終於由一個女孩成長爲一個女人,一個真正的公主。會見各國記者時執意與記者握手,這是她最後的任性。那個可愛的一直被捉弄的攝影師最後也善良的把照片送給了公主,那些照片或許會成爲公主一生中最重要的紀念。最後,兩個人只能禮貌的'握手,眼神交匯,裏面有說不盡的千言萬語。

公主離開了她最愛的城市,羅馬,只剩下記者一個人在大廳裏落寞的身形。

可惜,他沒有一個帶廚房的房子。

羅馬假日影評 篇四

《羅馬假日》,這部讓奧黛麗。赫本聞名遐邇的電影,至今仍爲世人所讚譽,成爲一個不朽的經典。

夢一般的故事

一位到羅馬訪問的英國公主,逃離行宮,與一位美國記者喬像普通人一樣度過一天的故事。明媚的陽光,錯落的古道,友好的市民,寬敞的鮮花廣場……公主所走過的地方沒有被特意安排上宏偉的建築,顯眼的地標,浪漫的場景。一切讓人恍若在夢中,而此時,安妮和喬的那段純真而青澀的感情也在悄悄萌生。

一天過後,公主決定回到皇宮,負擔起公主的責任。於是這個浪漫純美的故事纔有了一個結局,只是這個結局略顯傷感。赫本飾演的安妮公主也許多想就這樣沉醉在羅馬的一片明媚與斑斕中,盡情恣意地享受普通人的快活,但現實讓她成爲一個公主,她也只能自甘如此。當安妮與喬分別時,那在黑暗中獨自寂寞卻毅然決然地回到皇宮的身影,讓我剎那間看到了安妮公主身上所映射出的一種責任的力量與光輝。她不僅僅擁有絕世的容顏,還有她的高尚的心。

令人感傷的結局

在童話故事中,就算是公主與平民也能收穫完滿的結局。然而故事的發展直至片尾,才發現它並不是童話,而隱隱透出的悲涼。安妮和喬在分別後再次在公主的新聞發佈會上見面,安妮終於又重披上了公主的華袍,再不復那日的生動可人,只是羅馬和喬帶給她的回憶,對她的一生來說都足矣了。當安妮被記者提問最喜歡哪個城市時,安妮並沒有說出已經爛熟的外交辭令,而是噙着淚微笑着說,Rome羅馬。我的心卻也在微微顫動。

喬站在人羣中,注視着公主在衆人的簇擁下漸漸離去。最終整個宮殿都變得空蕩蕩的了,喬終於收回目光,轉身而去。他的腳步聲“嗒,嗒”,感覺整個世界彷彿都靜了下來,越來越輕,變成了一個未盡的夢。

電影閉幕了。卻帶給所有觀衆一種沉重感。但這樣又何嘗不是一個成功的結尾?儘管不圓滿,卻搖曳了人們的年輕的心,在戛然而止之時激發了觀衆的未了之情和心中留存的美好。也許,正是這不完美的結局締造了整部影片的完美。

今昔羅馬

電影中穿插的羅馬美景是一大亮點。從古街,羅馬古鬥獸場,教堂的真理之嘴,再到臺伯河畔,都是那麼悅目,配合着黑白的畫面,彰顯出一種優雅的恍若隔世的美。

今日的羅馬,儘管依舊繁華美麗,比起那個定格在電影裏的永恆的羅馬,卻顯得單薄無力。那個羅馬,因爲有了電影的潤色,彷彿在向人們傾訴着一切。想起了它,就想起了安妮公主在這裏的一次夢的旅程。

對於羅馬來說,《羅馬假日》已經成爲了它的一個標誌,一個象徵。

一天的唯美假日

在電影中,安妮和喬從相遇,相識,相愛,到相離僅僅用了一天。這24小時的愛情讓許多人動容。我在熒幕外也能感受到一種最初最純的情感。

天下再也不會有這樣的假日,它只應該珍藏在1953年的那個羅馬裏。在歲月的長河裏,永不褪色。

溫暖,美好。這就是《羅馬假日》。

羅馬假日影評 篇五

愛是永恆的話題。影片中,安妮公主和記者喬·布拉德利在浪漫的羅馬相遇。他們有一種神祕的感覺,這是一個關於公主和普通人之間的無階級關係的好故事。這部電影的編排很巧妙。它把兩個完全不同的人放在浪漫的羅馬,不能有感情。他們一開始並不認識對方。由於記者喬·布拉德利的同情,他們把公主帶回家,使他們的生活開始相遇。他們在羅馬的街道上度過了一天,一起騎摩托車,甚至在街上跑來跑去,在露天咖啡店裏喝咖啡,在舞會上跳舞,在拒絕皇室的追求後跳進海里。他們在這一天的經歷可以說是同甘共苦,同甘共苦。這樣,他們愛情的種子也將永遠被埋掉。愛不能被愛。在電影結束時他們的眼神交流中,他們所有的愛都在沉默中。劇中的男女主角彼此相愛,劇外的觀衆也能看到。雖然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人們更願意相信這種經歷真的存在於羅馬,即使只有一天。

作爲一部帶有幽默元素的情感電影,《羅馬假日》不僅給我們提供了純粹而完美的情感信息,同時也呼籲當時冷漠的人們迴歸人性,學會相信和關心他人。這部電影拍攝時,美國政府正在尋找並找出共產黨人。首當其衝的是好萊塢文化圈。在好萊塢,演員、導演和編劇都害怕自己。爲了逃避極度緊張的懷疑和被懷疑,攝製組來到羅馬拍攝。不僅要通過這部電影來遠離恐慌,更希望讓觀衆在看完電影后學會相信,不再冷漠,不再多疑,人們關心和諧。

這部電影之所以成爲經典,不僅是因爲愛情的主題選得好,還因爲兩位演員的主角選得好,尤其是《公主與公主》的主演奧黛麗·赫本。安妮公主是這齣戲的靈魂人物。她有良好的教育,優雅的生活和良好的形象的人。但是她沒有自由,不能放縱自己,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奧黛麗·赫本從裏到外散發着高貴和優雅。她的眼睛也流露出淡淡的悲傷,這非常適合安妮公主。可以說,沒有奧黛麗·赫本的羅馬假日,就不會有人們心目中的完美羅馬假日。沒有奧黛麗·赫本的感情,浪漫就會被削弱。

總之,羅馬假日的美好感覺是迷人的。它是人們心中永恆的“羅馬假日”。它註定要在觀衆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不可磨滅。

奧黛麗·赫本純潔、溫柔、高貴、優雅。她像不吃煙花的天使一樣純潔美麗。她的眼睛是清澈的,她的微笑是陽光的,她的短髮是頑皮的。人們無法抗拒她的魅力。當他們看到她,他們永遠不會忘記她。格雷戈裏·帕克長得帥,心地善良,眼睛深邃。他似乎就是童話故事裏摔倒的王子。在一個浪漫的地方,我在一個浪漫的時刻遇見了理想中的公主,羅馬是一個夢幻的城市,歷史上一個繁華的古城,銀幕上一個浪漫的愛情發生的地方。就這樣,高貴典雅的公主和窮困潦倒的記者之間,在這個夢幻般的羅馬城市裏,有一種溫暖而動人、濃烈而芬芳的感覺。

看,我不得不佩服演員的完美,導演的溫和和細膩。羅馬假日的每一個細節都站在一個完美的點上,似乎多了一分,少了一分,就會大大減少。對於安公主來說,要睡在豪華的牀上,要懶惰,要接待外賓,要脫鞋,要可愛,要笑;對於她來說,要處理的日程安排很滿,約束很多,忍受着宮廷生活的痛苦和抑鬱的煩惱;爲安公主會見記者喬可舒,到羅馬遊玩快樂而自由又興奮;爲安娜公主與記者無奈的分離而嘆息。

大學畢業後,我又看了《羅馬假日》。也許是因爲年齡的增長和環境的變化。這一次,我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它不僅能看到演員、故事和背景的精緻和完美、優雅和雅緻,而且能看到我們自己,看到我們周圍每個人的生活,感覺到我們與自己有真正的聯繫。

羅馬假日影評 篇六

很早就開始想看《羅馬假日》了,今天我終於如願以償欣賞了這部幽雅的作品。看完《羅馬假日》卻很是惆悵。作爲這樣一部傳世名著,或許中間的情節我們可以輕鬆猜到,我一直好奇的是影片如何結尾。於是在我的翹首以盼中,Joe沉重地邁着步子緩緩離開。說好了不說再見的,說好了不要回頭的,可是,JOE怎麼做得到?所有人散去,空曠的大廳,迴盪着的是他和她的愛情。凝住淚眼纔敢細看,只因你的背影太好看,太好看。

不知道該稱之爲陰差陽錯,還是機緣巧合,他們就是相遇了,一個是高貴的公主,一個是平民記者,他們攜手進行了羅馬一日遊,經過這一天的相處,他們相愛了。即使喬在最初是出於功利的私心,但是,從他放棄把照片交給報館的老闆以邀功可以看出,他是真的愛上了那個天真清純而又美麗的公主,他要保護她的形象!可是最後,安妮公主和喬並未能“有情人終成眷屬”,公主清楚她對國和家的責任,她回到大使館去了,而喬也明白,並尊重她。他們真的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愛上了彼此,從此,他們卻要用一生去忘懷了。或許他們不會選擇忘記,這樣他們就不用面對一個一生的難題。他們只會把那一天的美好永存心底,在各自的人生中各安天命。

這部浪漫的愛情喜劇影片堪稱經典之中的經典,多少年來屢映不衰,一代又一代的影迷爲之傾倒。同時,這也是一部無法言說的迷人影片,語言在它面前失去了顏色。影片最成功之處,就在於它塑造了一個美麗而不圓滿的愛情,就像幾十年後的《泰坦尼克》一樣。愛情的魅力就在於它的轉瞬即逝和無可奈何。影片在成功的營造了一個喜劇氛圍之後,又轉回頭來成就了一個悲劇結尾(當然,這也是別無選擇的),兩者結合竟然如此成功,難怪會成爲絕世經典。純粹的喜劇和單調的悲劇都無法脫離自身的侷限而上升一個檔次,這種笑過之後眼角帶着淚花的影片才能抓住觀衆的心。

世上的愛情大多是不圓滿的,人世間的悲劇莫過於此。在影片中這對男女來說,真正遺憾但又真正欣慰的是,兩個人都沒有說出“我愛你”這三個字,就像《大話西遊》中悟空對紫霞一樣,只有深深一吻。但兩個人心領神會的無限愛意和無奈又豈是語言所能表達的,這正是影片之所以成爲經典的關鍵。

在追求真愛的旅途中,我們要學會以一種成熟的心態面對愛情,理智應對愛情道路上的坎坷。在感情受挫的時候,想想我們的家人,我們有與生俱來的責任,對父母的責任。

如果無緣走在一起,那就各安天命吧。把對她(他)的感情化爲祝福,不管她(他)的幸福裏有沒有你,只要那個人幸福了,你也會感到欣慰的,不是麼嗎?

羅馬假日影評 篇七

林清玄在自己的文章寫到,當他看完電影《羅馬假日》後,爲奧黛麗·赫本的美貌和脫俗優雅氣質傾倒,就發誓娶一個像“奧黛麗·赫本”的女子爲妻。因爲喜歡閱讀林清玄帶有禪意的哲理散文,就萌生了看這部電影的念頭。只有作家才具有這樣的號召力,潛移默化地影響着讀者,所以寫作是一件頂幸福的事吧!

奧黛麗·赫本的妝容被中國很多女星模仿過,她粲然的笑靨,清澈的眼眸,精緻的隆準,短短的鬈髮,自帶公主的光環。她在電影中飾演的是英國的安妮公主,這是一部黑白電影,並沒有使她的美貌削減一分,反而覺得非她莫屬。

影片講述的是一位要繼承王位的公主,她每日都要周旋應酬繁忙的公務,這次的日程安排是出訪歐洲各國,最後一站到了羅馬,因爲公主的身份,她不能隨心所欲地遊玩。她厭倦這樣的生活,情緒歇斯底里地說:“就讓我安靜地死去吧!”不自由,毋寧死。她拒絕尊貴,在幽雅的躺椅上,在靈魂的絕妙的山谷裏。被醫生注射鎮定劑後,假裝睡覺越窗遛出大使館,鎮定劑藥性發作後,她昏沉沉地睡在了街頭的長椅上,巧遇了美國新聞社的窮記者喬·布萊德,他誤以爲她是喝醉酒的少女,本打算租出租車送她回家,可是安妮公主意識不清醒,只好帶她回他家留宿。

第二天他欣喜地發現帶回家中的少女就是報紙上特別公告的公主,想對公主內幕進行特別報道,來賺取利益。他做了公主一天的護花使者,陪她遊玩,去街邊的咖啡館,在馬路上騎摩托車橫衝直撞,參加水上舞會,與警察廝打,拍下來很多張寶貴的鏡頭,公主流露出天性中活潑天真的一面。

公主要承擔對國家的責任,一日的羅馬之旅就結束了,喬。·布萊德不知不覺地戀上了公主,出於對她的保護,他放棄了成名贏利的機會,將照片贈予了公主,兩人身份懸殊,只好依依作別。

最喜歡的一句臺詞是:若是我死去,眠於地下,但只要聽見你的聲音,即便在青草之下,我那化爲塵土的心也會欣慰的。

這部電影的劇情很簡單,只有一條線索,沒有複雜的社會背景,反映的是人性中的美好,影片中沒有一個反面人物,是一部溫馨浪漫的喜劇。導演威廉·惠勒以嚴格近乎殘忍的態度,讓赫本和派克在炎炎烈日之下的羅馬街頭爲一個鏡頭拍攝多達60次,奧黛麗·赫本以精湛的本色出演完美地詮釋了帶有反叛精神的安妮公主的角色,派克和赫本爲我們塑造了一對十分登對的熒屏情侶,才鑄就了這部經典的愛情文藝片。

電影中對自由的嚮往讓我想起普希金的詩《囚徒》,我們原是那自由飛翔的鳥兒/飛去吧/飛到那烏雲背後明媚的山巒/飛到那裏/只有藍色的海角/只有風在歡舞/還有我作伴……

羅馬假日影評 篇八

美妙年華的公主,短暫逃出皇室的藩籬,在街頭喧鬧的陽光下放肆真性情,貪婪地享受作爲平民的自一由,做一回真女孩。這就是盡人皆知的電影《羅馬假日》。

奧黛麗—赫本在1993年就已經作古了,天使回到了天堂,從此人世上就再也沒有了安妮公主那瞬間乍現的率真和天然。這個世上缺了一種元素。愛赫本的人,甚至認爲這種元素就是活着的唯一依據。

我們是爲愛而生的,如果愛得偏狹、愛得固執,愛得只識得一種情趣,那愛就變得艱難。正如活着就必須圓滑一樣,愛,也要見風使舵、順水推舟,否 則要我們怎麼活下去呢?赫本肯定是走了,在某片雲朵上面,用蹙起的眉頭看着我們把愛擺在脣齒間,看着我們一次次爲了照顧其他東西把愛放在一邊,看着我們把 愛玩成了競技,看着紙上的愛那麼多、心靈的愛那麼少,看着我們用錢幣購買很多東西,包括愛。是啊,我們要活得象樣,我們要HOUSE那樣的房,要BMW那 樣的車,要Sophie Marceau那樣的女人,甚至要馬爾代夫海景房的清晨,要塞納河邊咖啡館的黃昏,即使我們暫時還不能擁有遊輪和小島,我們靠以上這些武裝起來時,就已經 感到自己也可以去追求赫本了。

於是我們就出現在羅馬的街頭了,黑白的羅馬,五十年代的羅馬。我們口袋裏的銀子感覺可以買下羅馬的半條街,我們目的明確:找到安妮,擺平她; 我們狂妄至極。我們不會象電影裏的那個老跟人借錢的窮記者那樣捉襟見肘,我們會把安妮直接領到鬥獸場門口,腦袋一擺,問她要不要這處房子,我們還會把那位 理髮師包下來,把那場舞會也包下來,我們甚至會買通警察局長好好看護場子。跳舞的時候我們會毫不慚愧的說:安妮,我家裏還有一老大,你不介意吧?沒聊幾句 我們又大方的說:亞運村那邊剛來一批新車,我看白色的廣本挺適合你的。我們清楚地記得她的生日,並且打死也忘不了在2月14日向她獻花,還會在聖誕節來臨 前預定好一間KTV,我們最得意的事是她把我們信用卡的密碼記在手機上,因爲那是我們最樂意拿出來的東西。我們自認爲最能打動她的一句話是:你看,我今天那份2000萬的合同都沒簽,專門過來陪你的。

赫本的形象典型極了,俏皮的劉海,美妙的下巴,靈動的眼神,輕一盈的小骨架,永遠的平底鞋,緊束的腰身,飄逸的裙襬。在北電和中戲的校園裏,不難見到這樣的女孩。不難見到這樣的女孩,優雅地鑽進一部碩一大的轎車,6缸的馬達只一轟就已經從你五十年代的眼界裏絕塵而去。

這個女孩,是去羅馬了嗎?

這是一個狂妄的年代,狂妄到靠賣路遊器和芯片發家的人要運用商業智慧得到一個著名女人的芳心,狂妄到一個學舞蹈的女孩要運用肢一體語言贏得二環 邊一處樓盤,而這一切,都是在愛情的名義下進行的。在愛情的名義下進行的交易跟在友情的名義下進行的生意沒有任何的不同,不,可能有場地的不同:後者在桌 上,前者一般在另一樣傢俱上。

將愛變成爲交易是濫情的結果,而濫情會使我們喪失愛的能力。伴隨我們泡妞指數的增高,我們愛的通路就象被高血脂阻塞了的血管,硬化,脆弱。在 面對如安妮般率真的目光時,我們的情感通路時常阻塞,而支配智力和情|欲的神經卻如拆除了收費站的五環路一般暢通,於是我們行動了,於是我們偏離了,於是我 們再次增高了泡妞指數,於是我們患上了“情愛高血脂”。我們再也不會愛誰了,我們得到一件刀一槍一不入、水火難侵的“鐵布衫”。擁有金剛之體的我們,優遊在任何情色遊戲中間,毫髮難損。

想去羅馬過一個假日嗎?我這裏隨時有一張機票。

赫本更象一位舊時的戀人。那時的我們還穿着燈心絨的獵裝和水洗布的褲子,那時的我們還留着掩蓋雙耳的長髮,那時我們喜歡甩一甩頭,把落在額前 的發綹擺向右邊,喜歡沒事把手插在褲袋裏,喜歡遇見空癟的易拉罐就一腳踢開。那時侯赫本離我們不遠,可能在馬路那邊,可能在走廊那端,可能在同學家隔壁單 元,可能在遇到紅燈時跟你一同單腳着地的一個青年的身後。簡單的衣着,乾淨的頭臉,明媚的神情,可能沒有束腰的長裙,沒有精緻的的平底鞋,但你能說那就不 是赫本嗎?在一個宿醉醒來的清晨,呆坐在牀上的我們,癡望着樓下依然燭照的路燈,偶爾會有一個赫本象一枚柔軟的手指在心頭一紮,就再也難以睡去。你在嗎? 你在哪兒?我怎麼會在這裏呢?面對樓下這個正在預熱、即將準時轟鳴起來的城市,我們恍若置身夢幻。夢幻中,我們格外渴求那種失去的元素,正如我們在宿醉後 渴望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