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如夢令李清照詩詞多篇

如夢令李清照詩詞多篇

賞析: 篇一

一問一答之間,花在人前花含愁,人在花前人消瘦。綠肥紅瘦,出語驚人,新鮮之極,動人之極,只是隨手點染卻又神氣兀然,千古之下不負勝名。一個不解愁思,一個嘆時光易逝,兩相對照,如花影搖曳自有風致翩然。

這是一首絕妙的大自然的讚歌。此首小令,爲作者年輕時詞作。寫她經久不忘的一次溪亭暢遊,表現其卓爾不羣的情趣,豪放瀟灑的風姿,活潑開朗的性格。用白描的藝術手法,創造一個具有平淡之美的藝術境界,清秀淡雅,靜中有動,語言淺淡自然。樸實無華,給人以強列的美的享受。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詞作之一。詞中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這是一首小令,內容也很簡單。它寫的是春夜裏大自然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詞人預感到庭園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捲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捲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對此,詞人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與一個“應是”來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綠肥紅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

詞的寫法別緻,側重於從聽覺方面來塑造形象並構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鋪直敘地去描寫百花凋殘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後,從“昨夜”寫起,通過“雨疏風驟”,從聽覺上展開聯想,然後轉化爲視覺形象:“綠肥紅瘦”。值得指出的是,這“綠肥紅瘦”四字只不過是作者內心虛擬想象之詞,它還有一個向客觀現實轉化的過程。正因爲這首詞有一個從聽覺到視覺,有一個從內心到客觀現實的轉化過程,所以才能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便於進行藝術的再創造。這首詞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這裏。

其次,通過問答進行感情上的對比烘托。這種寫法,不僅語言精煉生動,結構也由此顯得分外緊湊,使讀者有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養以及感情上的細微差別也都歷歷在目,詞也由此而顯得生動活潑。“卻道”一句,寫出了“捲簾人”觀察上的粗疏與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襯托出作者體察的細膩與情思的深婉。沒有這種細膩的體察與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寫出好作品來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擬人化的手法。詞中把本來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來用以形容綠葉的繁茂與紅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漸消失。這一句不論是在語言的提煉上還是在修辭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極富創造性的。

前面說過,這首詞很短,總共不過三十三字,但它卻能通過生活中一個極其普通的細節,反映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用語平白淺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黃了翁在《蓼園詞選》中說:“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而‘綠肥紅瘦’無限悽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這段評語有助於我們對這首詞的理解。

如夢令 篇二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註釋:

1、疏:指稀疏。

2、捲簾人:有學者認爲此指侍女。

3、綠肥紅瘦: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4、濃睡不消殘酒: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濃睡:酣睡 殘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5、雨疏風驟:雨點稀疏,晚風急猛。

譯文:

昨天夜裏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後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於是就問正在捲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只對我說:“海棠花依舊如故”。知道嗎?知道嗎?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賞析:

起首兩句,辭面上雖然只寫了昨夜飲酒過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盡消,但在這個辭面的背後還潛藏着另一層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爲惜花。這位女詞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謝,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飲了過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餘醉。

三、四兩句所寫,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儘管飲酒致醉一夜濃睡,但清曉酒醒後所關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園中海棠。詞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驟風疏雨的揉損,窗外定是殘紅狼藉,落花滿眼,卻又不忍親見,於是試着向正在捲簾的侍女問個究竟。一個“試”字,將詞人關心花事卻又害怕聽到花落的消息、不忍親見落花卻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達得貼切入微,曲折有致。“試問”的結果——“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卻讓詞人感到非常意外。本來以爲經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捲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後,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於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後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風驟”之後,“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

李清照的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小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如夢令》賞析 篇三

李清照是處於南北宋之間的女詞人,她的詞是婉約派的代表,更加上她女性特有的靈性,她的詞就比“男子作閨音”來的真切,把女性特有的感覺用來寫詞就更加要妙宜修,更加能夠把女子的內心感受表達的淋漓盡致。很多人都對她那首晚年更加成熟的《聲聲慢》評價很高,而我認爲她早年的一些作品也很耐人尋味,比如這首《如夢令》就寫的很好,下面我就談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感受。

時間:昨夜——今早 地點:庭院——香閨

環境:雨疏風驟

人:捲簾人(答者無心)——主人公(問者有心)

物:海棠(依舊)——海棠(綠肥紅瘦)

首句“昨夜”點明時間,在交代“雨疏風驟”發生在昨夜,同時也表明詞中所寫已是第二天天明發生的事了,也可以知道天明後已是風停雨霽。“雨疏風驟”,疏者,狂也,謂雨大;驟者,急也,謂風狂,可見天氣之惡劣,那麼隱含其間的是女主人公昨夜心情不是很好,可以猜想是因爲戀人遠在他方,沒有人陪伴在自己的身邊,內心感到苦悶,那麼女主人公都有那些行爲表現呢?

接下一句“濃睡不消殘酒”就交代了她的行爲,原來是喝了酒。一個人喝酒,孤獨之感油然而生,真是“舉杯消愁愁更愁”,在加上下着冷雨刮着悽風,就不能自已地喝的多了。從那裏可以看出來呢?“濃睡”二字說明睡覺的時間之長,而“不消殘酒”補充說明喝的酒一定很多,到第二天早上還酒勁未消,可見昨夜喝酒的情形。但是是真的醉了呢,還是不願意醒呢,到此時我們尚且還不清楚,有待進一步的分析。

第三句的“試”字用的好,“試”字不僅把女主人公懷着疑問、小心翼翼的心態傳達出來,而且把女主人公的害怕的微妙心理刻畫的惟妙惟肖,她是怕海棠花在風雨之中已經飄零。所以“試”字用的很貼切,同時也可以看出詞人用詞的精準。詞人很善於用曲筆,她不直接的寫出來,卻借捲簾人之口表達出女主人公內心的希望。捲簾人的隨口無心的一句“海棠依舊”,花兒依然盛開,這讓女主人公的心得到了莫大的'安慰,也可以看出她憐春惜花的心情,嚮往美好的願望。但是這是不是真實的情形,在風雨的蹂躪下花兒真的還是那麼嬌豔嗎?

接下來的兩句證明這似乎是女主人公的一廂情願。在現實面前,虛幻的美好不堪一擊,女主人公的願望徹底的破滅了。因此“知否,知否”詰問的語氣表面是在責怪捲簾人,但是在內心裏卻是責怪“雨疏風驟”的殘酷無情,無奈之中深藏着深沉的失望之情。“綠肥紅瘦”纔是現實的情形,在風雨的摧折下,海棠葉依舊而花已飄零,和“海棠依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是理想和現實的尖銳衝突,兩相對照之中更顯出女主人公憐春惜花之情。由此可見,女主人公不是真的醉了,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因爲她清醒的知道現實的殘酷,離她而去的人怕是很久就不得相見了,因此她不願醒寧可長醉不醒,只有這樣才能保留美好的期望,才能減輕情感上的傷疼。

末句“綠肥紅瘦”歷來受人稱道,可謂標新立異,其妙處有三:其一,用“綠”、“紅”兩個表示色彩的詞,給人一種醒目的視覺衝擊,同時把形容詞活用爲名詞,可見詞人深厚的語言工夫;其二,“肥”、“瘦”二字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形容人的詞用在物上,傾注了女主人公的個人情感;其三,“綠肥”、“紅瘦”形成鮮明的對照,更顯出女主人公憐花惜花的心情。

由此可見,這麼短短的一首令詞,它的內涵卻是非常的深厚,有含蓄不盡的韻味。在這首詞中,詞人給我留下了很多的“空白”,那就需要我們去“填空”,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把詞的內涵挖掘出來,充實起來,只有這樣才能體味出詞中的“味外之味”、“韻外之致”。在我們佩服歎賞詞人的工夫的同時,也給我們很強的審美感受!

李清照《如夢令》賞析 篇四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詞作之一。詞中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這是一首小令,內容也很簡單。它寫的是春夜裏大自然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詞人預感到庭園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捲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捲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對此,詞人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與一個“應是”來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綠肥紅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

詞的寫法別緻,側重於從聽覺方面來塑造形象並構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鋪直敘地去描寫百花凋殘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後,從“昨夜”寫起,通過“雨疏風驟”,從聽覺上展開聯想,然後轉化爲視覺形象:“綠肥紅瘦”。值得指出的是,這“綠肥紅瘦”四字只不過是作者內心虛擬想象之詞,它還有一個向客觀現實轉化的過程。正因爲這首詞有一個從聽覺到視覺,有一個從內心到客觀現實的轉化過程,所以才能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便於進行藝術的再創造。這首詞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這裏。

其次,通過問答進行感情上的對比烘托。這種寫法,不僅語言精煉生動,結構也由此顯得分外緊湊,使讀者有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養以及感情上的細微差別也都歷歷在目,詞也由此而顯得生動活潑。“卻道”一句,寫出了“捲簾人”觀察上的粗疏與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襯托出作者體察的細膩與情思的深婉。沒有這種細膩的體察與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寫出好作品來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擬人化的手法。詞中把本來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來用以形容綠葉的繁茂與紅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漸消失。這一句不論是在語言的提煉上還是在修辭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極富創造性的。

前面說過,這首詞很短,總共不過三十三字,但它卻能通過生活中一個極其普通的細節,反映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用語平白淺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黃了翁在《蓼園詞選》中說:“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而‘綠肥紅瘦’無限悽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這段評語有助於我們對這首詞的理解。

譯文】: 篇五

昨天夜裏,雨點稀疏,晚風急猛,雖然酣睡了一宵,還是餘醉未消。試探地問那捲簾的侍女,她卻告訴我說,海棠花還跟原先一樣。唉,你知道嗎,知道嗎?海棠樹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原文: 篇六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賞析】: 篇七

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轟動朝野。傳聞就是這首詞,使得趙明誠日夜作相思之夢,充分說明了這首小令在當時引起的轟動。又說此詞是化用韓偓《懶起》詩意。韓詩曰:“昨夜三更雨,臨明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臥捲簾看。”但李清照的小令較原詩更勝一籌,入木三分地刻畫了少女的傷春心境。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這兩句寫昨夜的風很急,還淅淅瀝瀝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飲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來酒意還沒有完全退去。一開始就將整首詞的時間、環境勾勒得十分清楚。“雨疏風驟”十分恰當的寫出了暮春的特點,風吹的緊而雨卻是疏落,四個字即使人能夠感受到暮春的氣息。“濃睡不消殘酒”則寫出了人物現在的狀態,剛剛醒來略略還帶些酒意,一副慵懶的模樣,這種狀態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風驟,隱隱心底還藏着些許心事,這樣就順理成章地引出下文。上下兩句前者寫室外,後者寫室內,轉折的巧妙恰當,靈動自然。

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園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對,因此急急地向“捲簾人”詢問。一個“試”字,寫出了人物心中的擔憂,她不願意春天就這麼快的過去。“試”字將不忍問卻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畫的淋漓盡致。孰料,“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這讓她出乎意料,雖然她內心渴望海棠依舊,但自己也明白風雨之後必是花事凋零,所以“捲簾人”的回答給了她意外的驚喜。“海棠依舊”從後面應和了前面“問”的內容,這種手法使得其詞更加耐讀。“卻”字同時寫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聽到回答後的意外之情,還隱隱道出了“捲簾人”不瞭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時的漫不經心,這兩者之間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對比,主人公的細膩委婉與“捲簾人”粗疏淡漠之間的對比。詞至此,又疊進一層,意境又開一界。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主人公畢竟還是知道這是暮春時節,況且昨夜又是一夜風雨,海棠花斷然是不會依舊了,因此她連用兩個“知否”來糾正“捲簾人”的答覆,口語的語氣使得這兩個“知否”讓人讀來頗覺清新。“應是綠肥紅瘦”一句寫出了當前的情形。這句是最爲世人稱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穎別緻、生動傳神,看似信手拈來,卻是功力獨到。她用“綠”字代指滿枝的綠葉,用“紅”代指枝頭的花朵,“肥”替換了“多”,“瘦”替換了“少”,寫出了一個全新的意境。無怪乎多爲歷代詞論者讚譽,如《草堂詩餘別錄》中曰“結句尤爲委曲工整,含蓄無窮意焉”。而更深一層,“紅”又不單指花朵,還隱指了春天萬紫千紅的景象與色彩,隱指了春天衆多無比美好的事物,隱指了在春天裏的喜悅心情。這樣“紅瘦”一詞就逼真地寫出了人物地傷春情思。不需直言,不假雕飾,卻更令人心動,這是李清照的詞作給讀者的一個典型感受。

作爲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這首小令寫法別緻。它曲折委婉,意境層層疊進,雖只六句,卻幾度轉承,時時宕開一筆。同爲傷春之作,作者並沒有像其他詩篇一樣直接寫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傷惆悵,而是通過聽覺、視覺等側面營造暮春時節的氛圍,從客觀現實逐漸轉入主觀感受,從而能夠更加強烈的引起讀者的共鳴。

其次,作者通過主人公與“捲簾人”的對話來展開全文。這種寫法,不僅是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在腦海裏形成一副完整的。畫面,增添了真切感,而且行文上也顯得緊湊而有內容。同時還將人物的心境通過話語表現出來,更顯得真實可信。此外作者在對話中稍加點綴,如“試”、“卻”等字,將人物情感的轉折細膩地刻畫出來,對比着描寫了兩個人物的情感心思。

再者,成功地運用代指手法。以“綠”“紅”代指葉和花,以“肥”“瘦”代指多少,在語言上更顯凝練,言前人所未言。前已詳述,此處即不重複了。

接下去三、四兩句所寫,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儘管飲酒致醉一夜濃睡,但清曉酒醒後所關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園中海棠。詞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驟風疏雨的揉損,窗外定是殘紅狼藉,落花滿眼,卻又不忍親見,於是試着向正在捲簾的侍女問個究竟。一個“試”字,將詞人關心花事卻又害怕聽到花落的消息、不忍親見落花卻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達得貼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彥《少年遊》:“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捲簾看。”便顯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蠟了。“試問”的結果如何呢?——“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卻讓詞人感到非常意外。本來以爲經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捲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後,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於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後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風驟”之後,“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既是對侍女的反詰,也象是自言自語:這個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稀少纔是!“應是”,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口吻極當。因爲她畢竟尚未親眼目睹,所以說話時要留有餘地。同時,這一詞語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雖好,風雨無情,它是不可能長開不謝的。一語之中,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而這一層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捲簾人”所不能體察也無須更多理會的,她畢竟不能象她的女主人那樣感情細膩,那樣對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這也許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綠肥紅瘦”一語,更是全詞的精絕之筆,歷來爲世人所稱道。“綠”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後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後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這實在是語言運用上的一個創造。由這四個字生髮聯想,那“紅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象徵着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嗎?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歎爲觀止。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稱:“此語甚新。”《草堂詩餘別錄》評:“結句尤爲委曲精工,含蓄無窮意焉。”看來皆非虛譽。

這首小詞,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卻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詞人因惜花而痛飲,因情知花謝卻又抱一絲僥倖心理而“試問”,因不相信“捲簾人”的回答而再次反問,如此層層轉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蓼園詞選》雲:“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可謂的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