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醫學生的實踐報告多篇

醫學生的實踐報告多篇

【第1篇】醫學生的暑假實踐報告

醫學生的暑假實踐報告

七月流火,酷暑難耐而又風雨交加。也正是在這樣的盛夏時節,一年一度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着。我到了xx進行了十天的社會實踐。

社會是一個大課堂,又是人生的大舞臺,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大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學生積極投身國家建設,向羣衆學習,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大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培養了我們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同時也認識自我,有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每次跨入**大門不禁使我想起了開學時的醫學生誓言:“健康所繫、性命相托”一種立志爲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我通過看書、查資料、問醫生、訪患者等方式,使我對醫生這個職業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我經常聽見病人家屬這樣叮囑:“別怕,到醫院了。”“別急,醫生來了。”“好了好了,有救了,醫生來了。”當病人奔向醫院大門之時,他們把軀體把生命交給了醫院,交給了醫生。醫生救死扶傷,是無比的神聖和崇高!

醫生—生命的救星。

醫生—人類的安全帶。

在醫院我主要是跟****一起到病房接病人*****,然後是到手術室跟醫生學習,最後是和****醫生送病人到病人,有時我也獨自去接送病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收穫和感受可謂是不少,首先********的這種接送制度充分體現了人性化,麻醉科醫生親自去接送病人,不僅可以增進醫患的相互瞭解,降低了手術風險,而且還可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通過社會實踐加深了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爲本,以人爲本的“人”,是指人民羣衆。在當代中國,就是以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勞動者爲主體,包括社會各階層人民在內的中國最廣大人民。以人爲本的“本”,就是本源,就是根本,就是出發點、落腳點,就是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記得一個醫生在給一個14歲患闌尾炎的女孩****的時候僅用了一種***,是一種較便宜而又能滿足手術需要的***,這樣一來不僅滿足了****,而且也降低了患者的費用,可謂是用心良苦。

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懂得了醫學知識的重要性,增強了學習醫學知識的願望。通過深入醫院,瞭解患者,跟醫生學習,懂得醫生熟練操作的背後是淵博的學識和辛勤的操練。從此,爲祖國騰飛而奮發讀書的理想更加明確,增強了建設祖國、爲社會做貢獻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社會實踐過程中,認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正所謂“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個人離開社會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離開土地而被拋棄到荒漠裏不可能生存一樣。”叔本華也曾說過:“單個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賓遜一樣,只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這充分說明了團結協作的重要性。醫生在手術檯上爲患者做手術,他們中有人掌刀,有人吸引,有人遞線,有人縫傷口,有人剪線……之間相互依賴、相互關聯、共同合作,默契配合,有序而不亂。

【第2篇】醫學生的假期社會實踐報告

現在的學生一般在假期的時候也是會去進行社會實踐的,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醫學生的假期社會實踐報告,歡迎閱讀!

醫學生的假期社會實踐報告

應學校團委的號召,自己於20xx年7月26日至8月15日在家鄉參加了爲期二十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形式爲跟師學習,在四川省仁壽縣清水鎮計劃生育服務站見習。

自己的老師是計生站的站長,馬上就要退休了,有着豐富的臨牀經驗,中西醫皆懂。在他的建議下,自己先用大約一週的時間對藥物進行了解,主要是對中藥的認識。自己先是認識藥房裏每一味中藥的外貌,再是口嘗大部分藥物,對其藥性藥味進行一定的瞭解。在認識藥物的過程中總結出瞭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由於多數藥物都是炮製過的,大多都是切片,很少有整個植被都做藥用的,所以很多藥物在切片上很相似。比如生地和玄蔘,但是在藥味上卻有不同,兩者都是甘苦之品,玄蔘苦味更重,略有鹹味,而生地則是甘味更重。再比如荊芥與薄荷、前胡與柴胡等等。

第二,實際嚐出來的結果同中藥書上介紹的藥性藥味存在着差異。鹹味便不容易嚐出來,比如青黛、玄蔘等。而藿香切片後的氣味沒有它生長在土地裏的氣味強烈了。

第三,由於地方差異,在xx學的中藥理論回來跟xx的實地藥材相比較,略有不同。在實習的藥房裏甚至有些藥材中藥課時都沒有提及到。比如川明參、蠶沙、甘鬆、金精、銀精等。丁香有公母之分,檳榔亦有馬檳榔、花檳榔之別。有些書上講到的藥物,在藥房裏也沒有見到。畢竟中藥的種類成千上萬,還有地區差異。

第四,老師開方時常會用一些藥物的別稱。比如前仁是指車前子;茯毛是指大腹皮,即檳榔的外殼等等。因地因人制宜。

在認識中藥之餘,自己還對西藥進行了初步的瞭解。由於西藥藥理是在大三上學期纔開始學習,這次瞭解只是爲了在腦海裏有個基本的印象,不做更高要求。

隨後的十多天便是在老師身旁看老師給病人診療了,這纔是實習的重點。因爲是在計生站,所以來看病的婦科兒科居多,當然外感之類的病人也到此處。因爲老師在當地名聲很不錯,來看病的人總是很多,老師幾乎沒有單獨給自己講解的時間。所以自己只有自己記錄整理消化,將望聞問切的結果記在筆記本上,再看老師開的處方,不管開的是中藥還是西藥都記錄下來,利用晚上在家的時間整理消化。當然,重點在中藥方子上,西藥只做瞭解。在此也將自己的看法歸納爲以下幾點。

第一,第一次臨牀見習,不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劣的,只能將很多東西暫時寄存於心,不敢先給它下個錯誤的定義,等到以後有答案了,是好的那它就成了經驗,是壞的那它也是個教訓。就比如老師的方子,自己看到的幾乎所有的方子裏都有地榆,中藥書上說地榆具有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的功效,主治下焦血熱出血,被稱爲水火燙傷的要藥。爲什麼每個方中都有少許地榆呢?後來老師跟自己說,他用地榆作佐製藥,因爲用了許多苦寒之品,患者服後容易壞肚子,地榆具有收斂的作用,用少許在方中防止苦寒太過。第一次聽到這樣的用法,不能說這不是收穫啊!每位醫生在遣方用藥的時候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自己的這位老師還有許多獨特的地方,在這兒就不一一舉例了。第一次體會到臨牀與理論的不同之處,相比之下臨牀還更有*力,不那麼死板,便顯得更加可愛了。只是這又在自己的學習路程上多加了一道關卡,要靈活運用、妥善治療還真得下苦功夫啊!

第二,是關於病人的思考。在見習的這段時間裏自己看到了很多不同的病人,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孕婦、甚至還有襁褓中的嬰兒。他們中有稍微有錢的老闆,還有中等水平的農民,甚至還有窮到衣衫襤褸無人撫養的孤寡老人。每個人對待疾病的看法各不相同,總的來說,人們對疾病預防這一層面認識加深了,對自己的健康的關心程度也提高了,這是自己們社會的進步。但是還有好大一部分人羣,過着食不果腹的日子,生病了也拖着,不到萬不得已不來求醫的。因爲自己在鄉鎮上見習,這樣的患者應該比城鎮裏的多見。雖然現在有醫保了,但是那樣的保障卻的確還沒有到達每一個公民的手中,尤其是那些看不起病的貧苦人民。這就不光是作爲醫生該思考的了。

第三,是以一個“西醫文盲”的角度談的一些有關西藥的見解。在見習期間,很多患者都是因爲感冒來就診的。老師的第一句話似乎永遠都是“能吃青黴素嗎?”如果能吃,藥單的第一個藥便是阿莫西林。自己知道自己是個初學者,不應該對一些事情或者事物產生偏見,但是爲何自己總是越看那個“阿莫西林”就越覺得厭煩呢?一般人都知道阿莫西林是消炎藥,是抗生素類藥物,常用或者用量較大都會有很多副作用。但是你聽西醫怎麼說“不先把炎症消下去,病又怎麼好呢?”自己並不是討厭西醫,該消炎的時候當然是你的阿莫西林來得快,但是心裏總是有些疑問,是否能夠既治好病又不要留下太多副作用的天然療法呢?就像自己們對待大自然一樣,是否治病也該整一“可持續發展”出來呢?這些疑問就讓它留在心裏吧,自己想老師也不一定會解答。

第四,是淺談對於醫生治病的問題。一次跟一位退休的老伯談及到了這個問題,以往那樣神聖嚮往的醫生這個職業的光環突然暗淡了許多,有對社會的無可奈何,更多的是對自己的無可奈何。老伯說,比如有兩類醫生,一類只是治標,短暫的療效很好,抗生素藥品幾乎是來者必用,也不考慮患者以後的事情。一類醫生是標本兼治的,但是治標的效果卻是要慢一些,就像中醫平調人的陰陽。可是往往患者多的卻是前者,口碑好的也是前者。心裏想想,有些辛酸。又想到自己以後,會不會也轉變成前者了呢?因爲生活的壓力。好害怕,害怕變成那樣,害怕自己的意志還沒有磨鍊得足夠堅定,一旦被推進了社會這個大染缸,便變得不知所措起來。

都說做醫生辛苦,自己想辛苦的並非是學習那些醫學知識,只要是自己真心熱愛的,學起來應該是種樂趣。真正辛苦的是他內心醫德的磨練。

曾經夢想的醫生在這個現實生活中似乎變得不復存在了,曾經以爲的那些醫術很好的老中醫們的光輝形象似乎也因老伯的一個例子黯淡了許多。那自己該以什麼樣的醫生做爲自己奮鬥的目標呢?突然好迷茫。

其實像那樣治標的醫生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他們也是在解除病者的痛處,而且還直接了些,似乎自己應該學習纔是。只是自己卻不願將目標定在那樣一個“下醫”的位置。那是在拯救病患還是在害他們呢?

總而言之,這次實踐的收穫也是挺多的,儘管發現了許多的問題,但是誰又能說明這些不是漫漫學醫途中必須經歷的呢?不管有多少困難有多麼迷茫,自己相信,只要堅持自己的目標,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只要擁有自己的原則,再迷茫的路途也會有對的方向!

醫學生的假期社會實踐報告

短短兩天的是社會實踐志願平谷行很快就結束了,但留在心中的印記卻永遠不會泯滅。還記得前期準備的辛苦和倉促,還記得臨行前的興奮與期待,還記得濛濛細雨中有條不紊開展活動,還記得鄉親們那一張張純樸的笑臉,還記得基層醫療的嚴峻面貌不容樂觀,還記得自己們身負重任,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親身走進農村,自己才深切地感受到那種缺醫少藥是什麼樣的尷尬現狀,自己的眼前是這樣一幅真實的畫面:村裏只有兩個赤腳醫生,衛生所在5裏地外,很多村民平時有了小病就隨便開點兒藥來吃,管用就吃,不管用就扛過來甚至不理了,現有的醫療保險制度也就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加的人數少,報銷的比率低,手續麻煩,和一個大娘聊天,她每月只有200元維持生活還要給小孩子買零食,還有一些中老年人甚至是第一次測量血壓,據自己們測量的結果看血壓偏高的人佔總測量人數的一半左右,只有極少數人堅持吃藥,用的也基本上是最便宜的淘汰的短效降壓藥,多數人即使知道自己血壓高也根本不吃藥。有些家裏還在燒着土竈,用着柴火,這真的是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市嗎?自己疑惑了。城區裏的老人有着優厚的退休金,有着完善的醫療保險,有着小康的生活條件。這個差距,這個距離,那麼,外省市呢?外省市的郊區農村呢?佔中國人口70%以上的農民,究竟在怎麼樣的醫療條件、生活條件下生活着!

說過自己所眼見的情況,下面說說自己所親身經歷的。這兩天的社會實踐是在平谷金海湖鎮小東溝村村大隊進行的,這個村子的東南方向就是天津的薊縣,村子裏沒有服務業,自己們住在鄰近的靠山集村,靠山集村有一條約四五百米長的主要街道,有兩家飯館,兩家旅館,自己男*分別住在這兩家,條件基本完善,有電視和電扇,牀單被罩略帶污漬,由於是太陽能供熱水,自己們去的那天趕上下雨,沒有熱水,廁所一個,男女共用,鎖門爲界。走出校門,走進農村,自己才發現,能在家裏洗個舒服的熱水澡是多麼的幸福。

自己認爲,目前農村醫療嚴峻的局勢更多的是政策和制度的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大力發展中醫是自己認爲解決現有農村醫療困難現象的好辦法,以目前農民的文化素質和認知水平,弘揚中醫以解決農村醫藥緊缺的現狀,有以下好處:

1、草藥採集就地取材,價格便宜

2、望聞問切無需繁瑣的實驗室檢查指標輔助診斷

3、深入民間,深得民心

但也面臨以下問題:

1、中醫治療週期較長,無法快速達到解除病痛的效果,農民更願意選擇療效快的西藥來解決病痛。

2、人才緊缺,農村生活條件艱苦,待遇較低,真正來到農村一干就是幾十年的人寥寥無幾。

3、中西醫屬不同系統,發展趨勢尚無定論,發展中醫條件不足。

作爲一名醫學生,瞭解了目前的醫療現狀後,有益於站在更高的角度上計劃自己的人生。實踐自己的人生理想。相信不遠的未來,在自己們的努力下,農民的生活條件,醫療條件會漸漸提高並達到較好的水平。

今日參與社會實踐,明日實踐和諧社會。

【第3篇】醫學生的社會實踐報告

以下是小編帶給大家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總結杜甫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然而,在素質教育並不是很普及的今天,這句話似乎成了天方夜譚。從國小到高中,我們都是啃着書本,在題海里“遊”過來的,素質教育似乎離我們很遠。到了大學——這個微型社會,我們才發現,原來,實踐能力是這麼的重要,“實踐岀真知”相信這是我們每個人都不敢否認的。

時光飛逝,不知不覺的就走完了大一的路程,又是一個長期的暑假,在這個暑假之前,我已經早早地爲自己做好了安排。因爲有兩個月的假期,我計劃放假之後,用一個月的時間去找一份工作,體驗一下生活,鍛鍊鍛鍊自己的能力。剩下的一個月幫媽媽收拾收拾家裏。乾乾農活。然而這次的暑假卻讓我屢屢碰壁。以前沒有體驗過的,這次全部經歷了。我第一次感到了生活的壓力和社會激烈的競爭。但也是在這個暑假中讓我明白了好多好多學校裏無法學到的東西。

以前的我總是很天真,總以爲時就這麼大,竟然有找不到工作之理,聽起來就覺得滑稽可笑。我還以爲只要自己踏實肯幹就會有回報等等一些天真的想法。就因爲這個暑假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些事情讓我改變了很多看法和觀點。也更多的瞭解了這個五彩繽紛而又錯綜複雜的社會。

實習是每個大學畢業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在實踐中鞏固知識。然而倘若我們都等到快畢業的時候纔去鍛鍊自己,那恐怕真是要“畢業就失業”了。假期生活實踐活動便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提前認識社會的平臺,它讓我們更廣泛的拓展自己的知識,開闊視野。

我是一名醫學院校的學生,衆所周知,專業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與厚度才能更好的在實踐中鞏固,尤其是醫學專業知識。

這個暑假,我試着找一個與所學專業掛鉤的臨時工作,於是我去一家大藥店應聘。這家藥店的經理聽說我是醫學生還比較滿意,但是他們根本不僱傭短期工。就這樣,我的這個想法破滅了。

第二次,我去了一家手機專營店。我把我的情況向經理敘述了一遍,經理向我詢問對各種品牌手機的瞭解情況,我說“這些,我覺得各品牌手機的性能之類的都應該類似吧!”然而,這位經理卻委婉的說“我們這手機種類挺多的,估計你學會了我們的合同也到期了。”就這樣,我再一次被拒之門外。

回到家裏,我真的不知道是個什麼感覺,有失落,有沮喪,有對用人單位不願意給大學生實踐機會的不解,有對自己能力不夠的抱怨,總之很複雜,我也不知道是帶着什麼心情回家的。

不過,我沒有氣餒。我覺得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從此一蹶不振。兩次的求職失利我反思了,我想起了從前見過的因爲家裏貧困上不起學而沿街乞討的大學生。我覺得他們這不是生存之道,二十幾歲的大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與大腦自力更生。乞討來的錢也許是容易,但卻不是我們所提倡的。我覺得我與他們不乏也有相似之處。大學以前我一直都花家裏的錢,從沒爲家裏做過什麼。現在上了大學,有了課餘時間,自己支配的時間多了,我覺得該是自己貢獻的時候了,難道還要等到畢業工作之後纔來報答父母嗎?我還想到了馬加爵,這個爭議頗多的人物。家庭貧困導致的自卑心理讓他走上了不歸路,回過頭來想想,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確是我們當代大學生的一個致命弱點,高學歷抑鬱症患者每年都不斷增加着,想到這兒,我想再試試吧,也許下一個機會就是我的。

【第4篇】醫學生的社會實踐報告樣文

醫學生的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應學校團委的號召,我於20xx年7月26日至8月15日在家鄉參加了爲期二十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形式爲跟師學習,在四川省仁壽縣清水鎮計劃生育服務站見習。

我的老師是計生站的站長,馬上就要退休了,有着豐富的臨牀經驗,中西醫皆懂。在他的建議下,我先用大約一週的時間對藥物進行了解,主要是對中藥的認識。我先是認識藥房裏每一味中藥的外貌,再是口嘗大部分藥物,對其藥性藥味進行一定的瞭解。在認識藥物的過程中總結出瞭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由於多數藥物都是炮製過的,大多都是切片,很少有整個植被都做藥用的,所以很多藥物在切片上很相似。比如生地和玄蔘,但是在藥味上卻有不同,兩者都是甘苦之品,玄蔘苦味更重,略有鹹味,而生地則是甘味更重。再比如荊芥與薄荷、前胡與柴胡等等。

第二,實際嚐出來的結果同中藥書上介紹的藥性藥味存在着差異。鹹味便不容易嚐出來,比如青黛、玄蔘等。而藿香切片後的氣味沒有它生長在土地裏的氣味強烈了。

第三,由於地方差異,在吉林學的中藥理論回來跟四川的實地藥材相比較,略有不同。在實習的藥房裏甚至有些藥材中藥課時都沒有提及到。比如川明參、蠶沙、甘鬆、金精、銀精等。丁香有公母之分,檳榔亦有馬檳榔、花檳榔之別。有些書上講到的藥物,在藥房裏也沒有見到。畢竟中藥的種類成千上萬,還有地區差異。

第四,老師開方時常會用一些藥物的別稱。比如前仁是指車前子;茯毛是指大腹皮,即檳榔的外殼等等。因地因人制宜。

在認識中藥之餘,我還對西藥進行了初步的瞭解。由於西藥藥理是在大三上學期纔開始學習,這次瞭解只是爲了在腦海裏有個基本的印象,不做更高要求。

隨後的十多天便是在老師身旁看老師給病人診療了,這纔是實習的重點。因爲是在計生站,所以來看病的婦科兒科居多,當然外感之類的病人也到此處。因爲老師在當地名聲很不錯,來看病的人總是很多,老師幾乎沒有單獨給我講解的時間。所以我只有自己記錄整理消化,將望聞問切的結果記在筆記本上,再看老師開的處方,不管開的是中藥還是西藥都記錄下來,利用晚上在家的時間整理消化。當然,重點在中藥方子上,西藥只做瞭解。在此也將我的看法歸納爲以下幾點。

第一,第一次臨牀見習,不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劣的,只能將很多東西暫時寄存於心,不敢先給它下個錯誤的定義,等到以後有答案了,是好的那它就成了經驗,是壞的那它也是個教訓。就比如老師的方子,我看到的幾乎所有的方子裏都有地榆,中藥書上說地榆具有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的功效,主治下焦血熱出血,被稱爲水火燙傷的要藥。爲什麼每個方中都有少許地榆呢?後來老師跟我說,他用地榆作佐製藥,因爲用了許多苦寒之品,患者服後容易壞肚子,地榆具有收斂的作用,用少許在方中防止苦寒太過。第一次聽到這樣的用法,不能說這不是收穫啊!每位醫生在遣方用藥的時候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的這位老師還有許多獨特的地方,在這兒就不一一舉例了。第一次體會到臨牀與理論的不同之處,相比之下臨牀還更有誘惑力,不那麼死板,便顯得更加可愛了。只是這又在我的學習路程上多加了一道關卡,要靈活運用、妥善治療還真得下苦功夫啊!

第二,是關於病人的思考。在見習的這段時間裏我看到了很多不同的病人,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孕婦、甚至還有襁褓中的嬰兒。他們中有稍微有錢的老闆,還有中等水平的農民,甚至還有窮到衣衫襤褸無人撫養的孤寡老人。每個人對待疾病的看法各不相同,總的來說,人們對疾病預防這一層面認識加深了,對自己的健康的關心程度也提高了,這是我們社會的進步。但是還有好大一部分人羣,過着食不果腹的日子,生病了也拖着,不到萬不得已不來求醫的。因爲我在鄉鎮上見習,這樣的患者應該比城鎮裏的多見。雖然現在有醫保了,但是那樣的保障卻的確還沒有到達每一個公民的手中,尤其是那些看不起病的貧苦人民。這就不光是作爲醫生該思考的了。

第三,是以一個“西醫文盲”的角度談的一些有關西藥的見解。在見習期間,很多患者都是因爲感冒來就診的。老師的第一句話似乎永遠都是“能吃青黴素嗎?”如果能吃,藥單的第一個藥便是阿莫西林。我知道我是個初學者,不應該對一些事情或者事物產生偏見,但是爲何我總是越看那個“阿莫西林”就越覺得厭煩呢?一般人都知道阿莫西林是消炎藥,是抗生素類藥物,常用或者用量較大都會有很多副作用。但是你聽西醫怎麼說“不先把炎症消下去,病又怎麼好呢?”我並不是討厭西醫,該消炎的時候當然是你的阿莫西林來得快,但是心裏總是有些疑問,是否能夠既治好病又不要留下太多副作用的天然療法呢?就像我們對待大自然一樣,是否治病也該整一“可持續發展”出來呢?這些疑問就讓它留在心裏吧,我想老師也不一定會解答。

第四,是淺談對於醫生治病的問題。一次跟一位退休的老伯談及到了這個問題,以往那樣神聖嚮往的醫生這個職業的光環突然暗淡了許多,有對社會的無可奈何,更多的是對自己的無可奈何。老伯說,比如有兩類醫生,一類只是治標,短暫的療效很好,抗生素藥品幾乎是來者必用,也不考慮患者以後的事情。一類醫生是標本兼治的,但是治標的效果卻是要慢一些,就像中醫平調人的陰陽。可是往往患者多的卻是前者,口碑好的也是前者。心裏想想,有些辛酸。又想到自己以後,會不會也轉變成前者了呢?因爲生活的壓力。好害怕,害怕變成那樣,害怕自己的意志還沒有磨鍊得足夠堅定,一旦被推進了社會這個大染缸,便變得不知所措起來。

都說做醫生辛苦,我想辛苦的並非是學習那些醫學知識,只要是自己真心熱愛的,學起來應該是種樂趣。真正辛苦的是他內心醫德的磨練。

曾經夢想的醫生在這個現實生活中似乎變得不復存在了,曾經以爲的那些醫術很好的老中醫們的光輝形象似乎也因老伯的一個例子黯淡了許多。那我該以什麼樣的醫生做爲我奮鬥的目標呢?突然好迷茫。

其實像那樣治標的醫生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他們也是在解除病者的痛處,而且還直接了些,似乎我應該學習纔是。只是自己卻不願將目標定在那樣一個“下醫”的位置。那是在拯救病患還是在害他們呢?

總而言之,這次實踐的收穫也是挺多的,儘管發現了許多的問題,但是誰又能說明這些不是漫漫學醫途中必須經歷的呢?不管有多少困難有多麼迷茫,我相信,只要堅持自己的目標,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只要擁有自己的原則,再迷茫的路途也會有對的方向!

【第5篇】大一醫學生的社會實踐報告

雖說本次社會實踐並不是我的第一次社會實踐,但卻是我以一名醫學生的身份到醫院進行與我自己專業相關的一次實踐。今年寒假,我有幸來到社區醫院的鍼灸科進行實踐活動。在學校我們學習的都是書本上的知識,雖說有些實驗活動,但尤其對我們大一學生來說,真正動手實踐的機會並不多,更別說與患者接觸了。

作爲一名醫學生、日後救死扶傷的醫生,我們不僅要有一流的理論知識儲備,更要通過親身實踐體驗,才能讓自己進一步瞭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這就是我們參加社會實踐的真正目的。

鍼灸科室裏一天到晚瀰漫着艾灸的“香味”,就診患者常常會被薰的流眼淚,但這一切對醫生護士來說早就習以爲常,一天幾十個病人的門診量常常讓鍼灸科的主治醫師忙的焦頭爛額。這讓我不禁感慨,要想成爲一名優秀的醫生,需要的不僅是紮實的基本功、豐富的臨牀經驗,更需要一個強健的體魄與超強的忍耐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爲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在鍼灸科的學習,我已經能熟練地爲患者取針、拔罐、做電療,雖說不能真正爲患者做鍼灸、小針刀治療,但我也從中體會到了做一名醫生的不易。

雖說醫生在醫院工作,環境侷限在一個小小的科室裏,但常常能與天南地北的患者接觸,所以視野還是比較開闊的。來中醫鍼灸科治療的患者大多是一些患有頸椎、腰椎疾病的患者或是一些中風後進行康復治療的患者,另外因爲鍼灸治療對於一些急性拉傷的患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所以經常能夠看見進來時叫痛連天的病人回去時已經面露喜色,連聲向醫生道謝的場景。

通過這次的實踐,不僅讓我接觸到了病人,更堅定了我學用並重的理念。人體是一部精密的機器,只有充分了解身體每一部分的構造,不斷實踐後,才能做到下針有神、下刀有神。而我本次實踐的體會就是:醫學知識不進行實踐,學起來比較困難,如果理論學習與實踐相互交替進行,不但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同時也會增加同學們的臨牀經驗。

大一醫學生社會實踐報告範文二: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總結杜甫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然而,在素質教育並不是很普及的今天,這句話似乎成了天方夜譚。從國小到高中,我們都是啃着書本,在題海里“遊”過來的,素質教育似乎離我們很遠。到了大學——這個微型社會,我們才發現,原來,實踐能力是這麼的重要,“實踐岀真知”相信這是我們每個人都不敢否認的。

時光飛逝,不知不覺的就走完了大一的路程,又是一個長期的暑假,在這個暑假之前,我已經早早地爲自己做好了安排。因爲有兩個月的假期,我計劃放假之後,用一個月的時間去找一份工作,體驗一下生活,鍛鍊鍛鍊自己的能力。剩下的一個月幫媽媽收拾收拾家裏。乾乾農活。然而這次的暑假卻讓我屢屢碰壁。以前沒有體驗過的,這次全部經歷了。我第一次感到了生活的壓力和社會激烈的競爭。但也是在這個暑假中讓我明白了好多好多學校裏無法學到的東西。

以前的我總是很天真,總以爲時就這麼大,竟然有找不到工作之理,聽起來就覺得滑稽可笑。我還以爲只要自己踏實肯幹就會有回報等等一些天真的想法。就因爲這個暑假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些事情讓我改變了很多看法和觀點。也更多的瞭解了這個五彩繽紛而又錯綜複雜的社會。

實習是每個大學畢業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在實踐中鞏固知識。然而倘若我們都等到快畢業的時候纔去鍛鍊自己,那恐怕真是要“畢業就失業”了。假期生活實踐活動便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提前認識社會的平臺,它讓我們更廣泛的拓展自己的知識,開闊視野。

我是一名醫學院校的學生,衆所周知,專業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與厚度才能更好的在實踐中鞏固,尤其是醫學專業知識。

這個暑假,我試着找一個與所學專業掛鉤的臨時工作,於是我去一家大藥店應聘。這家藥店的經理聽說我是醫學生還比較滿意,但是他們根本不僱傭短期工。就這樣,我的這個想法破滅了。

第二次,我去了一家手機專營店。我把我的情況向經理敘述了一遍,經理向我詢問對各種品牌手機的瞭解情況,我說“這些,我覺得各品牌手機的性能之類的都應該類似吧!”然而,這位經理卻委婉的說“我們這手機種類挺多的,估計你學會了我們的合同也到期了。”就這樣,我再一次被拒之門外。

回到家裏,我真的不知道是個什麼感覺,有失落,有沮喪,有對用人單位不願意給大學生實踐機會的不解,有對自己能力不夠的抱怨,總之很複雜,我也不知道是帶着什麼心情回家的。

不過,我沒有氣餒。我覺得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從此一蹶不振。兩次的求職失利我反思了,我想起了從前見過的因爲家裏貧困上不起學而沿街乞討的大學生。我覺得他們這不是生存之道,二十幾歲的大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與大腦自力更生。乞討來的錢也許是容易,但卻不是我們所提倡的。我覺得我與他們不乏也有相似之處。

大學以前我一直都花家裏的錢,從沒爲家裏做過什麼。現在上了大學,有了課餘時間,自己支配的時間多了,我覺得該是自己貢獻的時候了,難道還要等到畢業工作之後纔來報答父母嗎?我還想到了馬加爵,這個爭議頗多的人物。家庭貧困導致的自卑心理讓他走上了不歸路,回過頭來想想,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確是我們當代大學生的一個致命弱點,高學歷抑鬱症患者每年都不斷增加着,想到這兒,我想再試試吧,也許下一個機會就是我的。

就在我想再去找一份工作時,同學說她家裏有那種手工活,讓我去看看,看來之後,我想:先乾乾試試,反正閒着也是閒着。這是一種安裝行李箱密碼鎖的話,東西很小,需要極好的視力與足夠大的耐性,幹了一天,感覺還不錯,可是她家裏活不多,幹了3天就沒活了,下一批活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到呢。唉!這次又泡湯了!

鄰家叔叔聽說我一直爲找工作犯愁,便推薦我到他家親戚的農資門市部試一下,於是,我得到了所謂的第二份工作。

那的經理姓吳,感覺還挺和藹的,去的第一天,他派了一個同事幫我熟悉,他們那的產品價格和性能我慢慢摸索着。

我在那主要從事會計工作,爲此我還專門瞭解了會計這一行業,會計是對會計單位的經濟業務從數和量兩個方面進行計量、記錄、計算、分析、檢查、預測、參與決策、實行監督,旨在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覈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經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雖然我從事的所謂會計工作遠不如這些複雜,但是梁啓超說過:“凡職業都具有趣味,只要你肯幹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第二天,我開始了正式的工作,開始的時候總摸不着頭腦,同樣的事情我總是用很慢的辦法完成,不過還好,賬目沒出現什麼問題。

農忙時節快到了,好多人都來預定農膜,開始的時候,我把他們迎進來,可當他們問我農膜的性能,一斤出多少,每米農膜能岀多少,沒畝地需要多少就夠了……諸如此類的問題,我還真被他們問住了。看來這實際工作就不是啃書本啊,以爲自己都背過了,可到真正用的時候卻都混了,分不清了。

晚上回去的時候,我把各種農膜的資料帶回去好好研究了一下,第二天,同事們說我的技術熟練多了,這使我心裏好高興啊。

我工作的這家農資綜合門市部不算很大,但生意還算紅火,它的員工不多,所以我在向消費者介紹完產品時還要算賬,有時候甚至還要幫他們搬一些東西,一天下來,可以說不是很輕鬆,但是我卻很高興,因爲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工作,它使我明白:凡事都要有恆心、細心和毅力不可的,那纔會達到成功的彼岸。興趣是成功的保障,我證實了這句話,因爲我深深喜歡着這份工作。

爲期一個月的實踐很快結束了,眨眼也快開學了,回想這兩個月的暑假,我確實碰壁不少,但也明白了很多:

1·一個人初次出身社會,我們要主動適應環境,熟悉周圍的人和物,而不是環境來適應我們。

2·生活是很艱辛的,每一份所得都要付出雙倍甚至更多,除了能力、吃苦耐勞,還要有機遇。

3·在我做手工活的那3天裏,我深深感覺到了賺錢是多麼的不容易,供應一個孩子從國小到大學畢業又是多麼的艱辛,我深刻體會到了父母的不容易。

4·出門在外,沒有了父母的照顧,同學的幫助,要學會獨立自主,自己照顧自己。

5·打工畢竟是短暫的,作爲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努力學習,爲今後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做鋪墊,爲自己擺脫體力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6·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在社會這樣複雜的環境裏,不比我們在家裏,在學校,沒有什麼煩惱挫折,有時年少輕狂,有時肆意妄爲,一切都是那麼順利,脫離了學校和家,在社會就不是那麼好了,我們應該放下學校裏的那種輕狂,家裏的那種嬌寵,不要期望太高,要一步一步地去完成,我們要有一顆平常心,樂觀地去面對社會裏遇到的不如意和挫折,正確的估計自己,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

這就是我這次暑假的一些感受,我從中學會了很多,現實和理想是有很大差距的,現實是殘酷的,然而機遇總偏愛與有準備的人,要改變生活,就要努力學習,不斷地學習,從書本中,也從實踐中。

【第6篇】醫學生的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醫學生的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應學校團委的號召,我於20xx年7月26日至8月15日在家鄉參加了爲期二十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形式爲跟師學習,在四川省仁壽縣清水鎮計劃生育服務站見習。

我的老師是計生站的站長,馬上就要退休了,有着豐富的臨牀經驗,中西醫皆懂。在他的建議下,我先用大約一週的時間對藥物進行了解,主要是對中藥的認識。我先是認識藥房裏每一味中藥的外貌,再是口嘗大部分藥物,對其藥性藥味進行一定的瞭解。在認識藥物的過程中總結出瞭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由於多數藥物都是炮製過的,大多都是切片,很少有整個植被都做藥用的,所以很多藥物在切片上很相似。比如生地和玄蔘,但是在藥味上卻有不同,兩者都是甘苦之品,玄蔘苦味更重,略有鹹味,而生地則是甘味更重。再比如荊芥與薄荷、前胡與柴胡等等。

第二,實際嚐出來的結果同中藥書上介紹的藥性藥味存在着差異。鹹味便不容易嚐出來,比如青黛、玄蔘等。而藿香切片後的氣味沒有它生長在土地裏的氣味強烈了。

第三,由於地方差異,在吉林學的中藥理論回來跟四川的實地藥材相比較,略有不同。在實習的藥房裏甚至有些藥材中藥課時都沒有提及到。比如川明參、蠶沙、甘鬆、金精、銀精等。丁香有公母之分,檳榔亦有馬檳榔、花檳榔之別。有些書上講到的藥物,在藥房裏也沒有見到。畢竟中藥的種類成千上萬,還有地區差異。

第四,老師開方時常會用一些藥物的別稱。比如前仁是指車前子;茯毛是指大腹皮,即檳榔的外殼等等。因地因人制宜。

在認識中藥之餘,我還對西藥進行了初步的瞭解。由於西藥藥理是在大三上學期纔開始學習,這次瞭解只是爲了在腦海裏有個基本的印象,不做更高要求。

隨後的十多天便是在老師身旁看老師給病人診療了,這纔是實習的重點。因爲是在計生站,所以來看病的婦科兒科居多,當然外感之類的病人也到此處。因爲老師在當地名聲很不錯,來看病的人總是很多,老師幾乎沒有單獨給我講解的時間。所以我只有自己記錄整理消化,將望聞問切的結果記在筆記本上,再看老師開的處方,不管開的是中藥還是西藥都記錄下來,利用晚上在家的時間整理消化。當然,重點在中藥方子上,西藥只做瞭解。在此也將我的看法歸納爲以下幾點。

第一,第一次臨牀見習,不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劣的,只能將很多東西暫時寄存於心,不敢先給它下個錯誤的定義,等到以後有答案了,是好的那它就成了經驗,是壞的那它也是個教訓。就比如老師的方子,我看到的幾乎所有的方子裏都有地榆,中藥書上說地榆具有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的功效,主治下焦血熱出血,被稱爲水火燙傷的要藥。爲什麼每個方中都有少許地榆呢?後來老師跟我說,他用地榆作佐製藥,因爲用了許多苦寒之品,患者服後容易壞肚子,地榆具有收斂的作用,用少許在方中防止苦寒太過。第一次聽到這樣的用法,不能說這不是收穫啊!每位醫生在遣方用藥的時候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的這位老師還有許多獨特的地方,在這兒就不一一舉例了。第一次體會到臨牀與理論的不同之處,相比之下臨牀還更有誘惑力,不那麼死板,便顯得更加可愛了。只是這又在我的學習路程上多加了一道關卡,要靈活運用、妥善治療還真得下苦功夫啊!

第二,是關於病人的思考。在見習的這段時間裏我看到了很多不同的病人,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孕婦、甚至還有襁褓中的嬰兒。他們中有稍微有錢的老闆,還有中等水平的農民,甚至還有窮到衣衫襤褸無人撫養的孤寡老人。每個人對待疾病的看法各不相同,總的來說,人們對疾病預防這一層面認識加深了,對自己的健康的關心程度也提高了,這是我們社會的進步。但是還有好大一部分人羣,過着食不果腹的日子,生病了也拖着,不到萬不得已不來求醫的。因爲我在鄉鎮上見習,這樣的患者應該比城鎮裏的多見。雖然現在有醫保了,但是那樣的保障卻的確還沒有到達每一個公民的手中,尤其是那些看不起病的貧苦人民。這就不光是作爲醫生該思考的了。

第三,是以一個“西醫文盲”的角度談的一些有關西藥的見解。在見習期間,很多患者都是因爲感冒來就診的。老師的第一句話似乎永遠都是“能吃青黴素嗎?”如果能吃,藥單的第一個藥便是阿莫西林。我知道我是個初學者,不應該對一些事情或者事物產生偏見,但是爲何我總是越看那個“阿莫西林”就越覺得厭煩呢?一般人都知道阿莫西林是消炎藥,是抗生素類藥物,常用或者用量較大都會有很多副作用。但是你聽西醫怎麼說“不先把炎症消下去,病又怎麼好呢?”我並不是討厭西醫,該消炎的時候當然是你的阿莫西林來得快,但是心裏總是有些疑問,是否能夠既治好病又不要留下太多副作用的天然療法呢?就像我們對待大自然一樣,是否治病也該整一“可持續發展”出來呢?這些疑問就讓它留在心裏吧,我想老師也不一定會解答。

第四,是淺談對於醫生治病的問題。一次跟一位退休的老伯談及到了這個問題,以往那樣神聖嚮往的醫生這個職業的光環突然暗淡了許多,有對社會的無可奈何,更多的是對自己的無可奈何。老伯說,比如有兩類醫生,一類只是治標,短暫的療效很好,抗生素藥品幾乎是來者必用,也不考慮患者以後的事情。一類醫生是標本兼治的,但是治標的效果卻是要慢一些,就像中醫平調人的陰陽。可是往往患者多的卻是前者,口碑好的也是前者。心裏想想,有些辛酸。又想到自己以後,會不會也轉變成前者了呢?因爲生活的壓力。好害怕,害怕變成那樣,害怕自己的意志還沒有磨鍊得足夠堅定,一旦被推進了社會這個大染缸,便變得不知所措起來。

都說做醫生辛苦,我想辛苦的並非是學習那些醫學知識,只要是自己真心熱愛的,學起來應該是種樂趣。真正辛苦的是他內心醫德的磨練。

曾經夢想的醫生在這個現實生活中似乎變得不復存在了,曾經以爲的那些醫術很好的老中醫們的光輝形象似乎也因老伯的一個例子黯淡了許多。那我該以什麼樣的醫生做爲我奮鬥的目標呢?突然好迷茫。

其實像那樣治標的醫生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他們也是在解除病者的痛處,而且還直接了些,似乎我應該學習纔是。只是自己卻不願將目標定在那樣一個“下醫”的位置。那是在拯救病患還是在害他們呢?

總而言之,這次實踐的收穫也是挺多的,儘管發現了許多的問題,但是誰又能說明這些不是漫漫學醫途中必須經歷的呢?不管有多少困難有多麼迷茫,我相信,只要堅持自己的目標,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只要擁有自己的原則,再迷茫的路途也會有對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