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篇一

《蟋蟀的住宅》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四年級語文上冊中的一篇課文。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在課文中,作者懷着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建築住宅的才能。作者在第一自然段點明蟋蟀的出名“不光是由於它的唱歌,還由於它的住宅,”首先引起了讀者的興趣。後來作者通過富有情趣的語言表達了對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的讚許。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二是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好語言的。教學本課的重點是瞭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通過重點詞語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通過讓學生全篇解讀課文,不僅要去感悟蟋蟀在建立時選址的慎重,住宅的特點,還要理解蟋蟀修建住宅的艱苦。教學這篇文章,我着手讓學生體會以下幾點:

1、文中的題目比較新奇,引用揭題來引起懸念,激發閱讀興趣。利用動物和人類的“住宅”的聯繫及區別,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說說動物住處的稱呼,讓學生在拓展中積累,在比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從“住宅”入手,瞭解蟋蟀住宅的特點,並適時地進行擬人句的學習,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點,此文不僅是科學說明文同時也是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課文中的語言乍看平實,其其實文章涵蓋着作者濃濃的情懷。我讓學生多次找出擬人句並重點地指導朗讀,訓練了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學習觀察,潛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愛昆蟲、熱愛自然的教育。

3、通過重點詞句學習語言。文中許多詞語和句子都寫得別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這句話我要求學生們反覆閱讀,運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結合體會段中的“臨時”“隱蔽所”“得來不費功夫,棄之毫不可惜”等體會”不肯隨遇而安所表達的豐富內涵。再如:“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引導這句話時,我給學生設疑:作者把蟋蟀挖掘的住宅說成是“住宅”,而且還說是個“偉大的工程”你覺得是不是有點誇張了?從而又引導學生認真讀書,從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內部兩方面的特點來感受蟋蟀的聰明才智和建造出這樣的住宅簡直是一個奇蹟,所以說它是偉大的工程一點也不誇張。又如:“假使我們想到蟋蟀用來挖掘的工具是那樣簡單,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蟋蟀能夠依靠自己的弱小身軀建造出這麼好的住宅真不愧是建築的高手。學生通過讀文及思考,較好地完成了預設的課堂目標。

最後,我把課堂拓展到課外,讓孩子成爲蟋蟀住宅的開發商,再給蟋蟀提一些好的修建住宅的建議。並且在課後蒐集一些科普短文來閱讀。覺得這樣一來學生可以《蟋蟀的住宅》一課作爲起點,再多接觸一些科普文章。這樣他們既可以增長課外知識,又可以鍛鍊讀書能力。從而實現語文與生活的銜接,語文與實踐的融合。

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篇二

《蟋蟀的住宅》是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七冊裏的一篇文章,課文介紹了蟋蟀是怎樣修建住宅以及它們住宅的巧妙結構。一開課就引導學生找出課文的兩個重點問題,讓學生讀和思有依據有方向。然後讓學生圍繞每一個問題去讀書,通過讀自己找到與問題有關的語句,可以用自己的話說,也可以用書上的話回答。

待同學們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後,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說外部特點是能不能用一個詞概括?設計這一環節是爲了訓練學生由具體到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爲了讓大家都能領悟蟋蟀住宅的特點,爲下文蟋蟀是怎樣建造住宅的以及建造住宅用的是柔弱的爪子,讓每一位學生對蟋蟀產生敬慕之情打下堅實的情感基礎。

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篇三

這是一篇語言十分風趣的筆記,昆蟲學家法布爾在文中大量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動比作人的活動。在教學中,學生找出了文中許多擬人寫法的句子,再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概括出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從而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蟋蟀真是一個勤勞的工程師!”“蟋蟀真是一個偉大的設計師!”“蟋蟀真是一個出色的設計師和建築師!”……讚歎的同時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對昆蟲的特殊感情,極大地引發了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篇四

在教學《蟋蟀的住宅》一課時,我認真地看了教案,揣摩了一下本課的主要內容,在教學中,我沒有像以前一樣帶領學生朗讀、分析課文,而是採用了一種幽默的語言來進行教學,結果學生學得輕鬆,我自己的心情也十分愉快。下面就將我的一些做法介紹如下:

1.介紹作者,引起興趣

本文的作者法布爾長期觀察昆蟲達30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我在上課前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有關法布爾觀察昆蟲入了迷的故事,學生聽得哈哈大笑。然後我話鋒一轉,引到了蟋蟀的住宅上,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起來了。

2.縱橫對比,理解課文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讓學生抓住重點,縱橫對比,以點帶面來理解課文:爲什麼說蟋蟀的住宅是一個偉大的工程?老師的住宅比蟋蟀的住宅大得多,裝修也好得多,爲什麼反而沒有蟋蟀的住宅出名呢?學生從課文中找了大量的例子來證明蟋蟀挖掘住宅的不易,還指出老師的住宅雖然好,但全是別人完成的.學生找得高興,我也教得輕鬆,在快樂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就突破了難點.

《蟋蟀的住宅》是國小六年制第九冊第七組中的一篇課文,是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說老實話,我抽到這篇課文還有些牴觸情緒,初讀這篇課文時興趣也不大,可能有些老師和我有同感,覺得文章有點散,線索似乎不太清晰。但是當我們沉到文本中,仔細研讀時,就會發現,這篇課文不是按照蟋蟀修建住宅的順序寫的:先選址再修建接着寫修建好的樣子;而是根據法布爾的觀察順序寫的,先發現住宅再觀察特點繼而想了解它的修建過程。而且法布爾在富有情趣的語言中,表達出了他對蟋蟀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努力改造自己生活的那種欣賞和讚歎。葉老曾經說道“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開了窺視作品奧妙的門戶。

基於這樣的解讀,根據文本特點,爲了簡化教學,我們作了一些嘗試。

時間有限,簡單說三點。

1、我們抓住了題眼“住宅”,循着作者的思路,帶着學生好好地去欣賞住宅,對住宅做進一步的瞭解和新的發現,在不斷的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這是偉大的工程,情感的昇華水到渠成。而不是給學生一個“偉大工程”的結論,要學生去論證這個結論。這樣就極大的尊重了學生的主體,真實地做到了讓學生自主探究。

2、突出重點,注重文章內在的聯繫。從文本來說,主要寫了住宅特點和修建兩個方面。在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和感悟時,根據學生普遍對住宅特點感興趣的情況,我“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對課文內容作了大膽的取捨,重點研讀住宅特點,概括學習修建過程。在學習住宅特點時,學生髮現蟋蟀的住宅具有朝陽、傾斜、幹得快的特點,我就順勢引導學生將上下文聯繫起來學,發現段落之間的聯繫,感悟小蟋蟀舒適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隨遇而安、慎重選址密不可分。通過今天的教學實踐說明,這種“舍而不棄、上掛下聯”突出了重點,揭示了文章的內在聯繫,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適應孩子的需求。

3、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讀是閱讀教學最基本的方法,這節課我是非常重視讀的。除此之外,我還運用了多種方法。比如在聯繫上下文讀、對比讀中抓住關鍵詞品排水優良、陽光溫和;在讀思議結合中品草“半掩”的高明;在讀寫遷移中品“巢穴”“住宅”“家”之間的不同含義及文字背後的不同情感。學生在品味語言魅力後,“體驗寫話”,在我的眼中,這裏是蟋蟀的……孩子們妙語連珠,令我驚喜。就這樣讓學生在“字字珠璣”中品味語言精妙,感受這了不起的小生命以及作者、我們對這小生命的敬佩。還有教師創設情境,請學生“聽話想象”,蟋蟀會唱些什麼呢?孩子們浮想聯翩,一個會勞動會生活的小蟋蟀深深印在了他們心上。還有課中及時捕捉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如質疑、批註、邊讀邊聽邊思考。及最後的“吟誦昆蟲記中的一段話”。課外學習文中的表達方法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這都是在想方設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正因爲學生有了主動參與的意識,課堂顯得和諧並充滿生命的活力。

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篇五

今天,我又一次認真看了我執教的課文《蟋蟀的住宅》。看後我認真進行了反思,思考着如何在原來的基礎上再次提升。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說明性的科學小品,作者懷着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真實地介紹了它的住宅特點和修建的經過,讚揚蟋蟀在惡劣的環境下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這節課設計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網絡環境下進行學習。首先目標引路,利用課件讓學生自學課文,重點讓學生理解蟋蟀住宅特點和住宅修建過程,同時領悟作者在介紹時的運用說明方法;接着讓學生提出問題後進行協作學習,對比學習,學生把生活中人們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聯繫起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項偉大的工程;然後採用變換角色的教法,讓學生扮演蟋蟀工程師來介紹自己如何建築住宅,住宅有什麼的特點等,通過學生當主角,老師充當一位聽者,師生的角色互換,這樣反饋練習,解決了難點;讓學生上網查找有關蟋蟀的資料,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增長了見識,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學生在網絡環境下,通過文本學習與超文本學習相結合,提高了語文素養和信息素養。安排學生小練筆,以小組爲單位,每組寫一種小動物,寫好後在網上交流,評議、修改,培養學生合作性學習的精神。

上學期,全體參加課題研究的老師經過認真總結,確定了喜學、樂學、創新的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點撥精講,解難析疑

四、暢談感受,拓展創新。

如果我再上這一節課,就會按照我們總結出來的模式嘗試,相信,教學的效果一定會更好。

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篇六

這是一篇說明文,作者懷着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真實地介紹了蟋蟀住宅地址的選擇、蟋蟀的住宅特點和怎樣修建住宅的,讚揚了蟋蟀不辭勞苦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本節課教學重點是住宅的特點和怎樣修建這兩部分。

1、在本節課的導入部分,安排介紹蟋蟀的相關知識背景,設法激起孩子的學習興奮點。同時根據“住宅”這個詞語的運用,引導學生理解整篇課文中擬人手法的運用。同時,初步感知作者對蟋蟀的特殊感情。

2、讓學生在反覆的讀課文和預習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概括出每段的大意,然後小組交流討論後,可以把課文分爲幾部分,引導學生整體感知這篇課文。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概括課文的大意時,有些難度,需要老師在引導上下功夫。

3、對於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圍繞着“隨遇而安”這個詞語展開,首先讓學生說一說這個詞語的意思,然後,在課文中找到這個詞語,想一想,“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蟋蟀不肯隨遇而安?”然後,逐步引導學生思考蟋蟀選址的特點。這部分的學習較爲容易,學生很好理解。

4、對於蟋蟀住宅的特點,這部分的學習概括難度較大,我主要採取的方法是讓學生反覆地讀這一部分的內容,然後再在小組裏討論,學着用一個詞語概括,然後把概括的詞語寫在黑板上。這種方法,學生都很積極,找了很多的詞語,基本上都概括出來了。有些較爲隱蔽的特點,引導的基礎上再進行補充。當然,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很活躍,但是,需要老師很好地控制課堂秩序。對於這一部分,還要提到的就是語言的生動活潑,這裏需要老師較高的基本功,語言的魅力更重要的是通過朗讀把它表現出來。這裏擬人句的運用,都是學生日後寫作文可以用到的。

5、但是在教學中還是存在着很多問題,首先,我認爲有些課文,我們很難把它完全地分爲幾部分,比如說《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我經過反覆地推敲,查閱了相關的參考資料,我認爲,這篇課文的前面一部分和後面一部分內容很難進行嚴格的劃分,這樣在整體感知課文的時候,學生理解就存在困難。最大的困難

還是情感方面,我認爲,現在的國小生很難理解當時作者寫文章時候的情感,因爲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興趣、愛好也產生了變化,作者對蟋蟀的喜愛之情很難深入體會。

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篇七

這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語文第七冊第二單元——觀察與發現主題單元的一篇課文,而蟋蟀,是我最喜歡的一種昆蟲,學校操場的草地上可以經常看見,也應該是每位學生喜聞樂‘道’的,因而,我選擇了這一課參加學校的公開課比武。

爲了上好這一課,我做了大量的準備。首先我再次熟悉課文和教參,翻閱以前多次上這課的記錄,回憶學生昔日的表現,還上網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努力尋找新的突破點進行創新教學。在重難點確定好之後,我給這一課設計了兩課時:第一課時,我主要是教學生字,讀通課文,瞭解作者;第二課時抓住課文內容,突破重難點,讓學生既能輕鬆學到知識,又能學到作者的觀察方法。可怎麼突破重難點呢?我考慮必須要將學生帶入課文情境之中。而要將學生帶入課文情境,直觀的課文教學錄像和課件應是首選。

於是,我又在網上進行了大量的搜索,“皇天不負有心人”,還真讓我找到了一個生動清晰的全文動畫教學錄像。接下來,我開始認真的設計第二課時教案:開始怎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擯棄了以前帶實物上課的教法,選擇以出示蟋蟀叫的錄像開頭,然後質疑課題,輻射全文,自然過渡到課文的教學重點上。爲了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兩個重點,我把前面在網上找到的全文動畫教學錄像分割成了兩部分,即蟋蟀住宅的特點和蟋蟀建宅過程,引導學生邊看邊思考前面提出的問題,看完錄像後,讓學生再次進行文本閱讀,進一步尋找答案,在交流時,我並不滿足學生找到的`答案,而更注重他們讀後的感悟,設計了“從這裏你能體會到……讀出了什麼,你是從課文哪裏知道的?”這樣的既緊密聯繫文本,又啓發學生思維的話語,努力突破重點。

爲了突破難點,我除了精心設計啓發式教學語言外,還設計了模仿蟋蟀,在音樂聲中進行動作體驗和角色轉換,廣告創意的環節,同時還自己製作了一些課件,如:爲了讓學生理解“偉大的工程”一詞,我在網上搜索了長城、鳥巢、頤和園、天壇、人民大會堂等建築物的的圖片製作了直觀精美的幻燈片,這樣的一些教學設計,目的就是爲了讓學生真正的進入文本,入情入境,在快樂體驗中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課的最後,除了簡短的總結外,我還設計了一個跟着熟悉的音樂齊唱《蟋蟀和蟬之歌》的收尾,目的是照應開頭,整體歸納,進一步突出重難點,激發學生對蟋蟀喜愛和敬佩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學習蟋蟀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精神。

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篇八

本節課講授的成功之處:

1、通過蟋蟀和人類比住宅環節,促使學生去探究蟋蟀的住宅,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在第一自然段的教學中,將蟋蟀擬人化,以人的標準來衡量其行爲,幫助學生體會蟋蟀的優秀品質,從而讓學生受到情感教育。

3、在第2課時的教學中,通過角色扮演、品評住宅,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蟋蟀的住宅,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蟋蟀的住宅,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蟋蟀住宅的特點。

不足及改進:

由於時間限制,在閱讀上用的時間不夠。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可以用“假如你就是課文中的那隻可愛的小蟋蟀,請你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住宅”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可檢驗學生了解蟋蟀住宅特點的情況。

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篇九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經典的科學課文。今天用了兩個課時跟孩子們一起把課文學完了。

從教學策略的選擇上,仍堅持“讀議結合,以讀爲主”的原則,把大量時間放在了引導學生讀課文上面。

根據課文的層次,或以自然段爲單位,或者按照意義段來讀,考慮到教學時間不寬裕,在朗讀要求上沒有提出過高的標準,只是強調要讀準確、讀整齊。

讀完之後,讓孩子們議一議段落的基本大意,這樣做是爲了訓練孩子概括段意的能力,是課程標準明確要求的。

議了段意,通常會由我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髮表各自的見解。

如讀完本課前第二自然段,我設計的問題是“蟋蟀選擇住址的標準是什麼?跟其他動物相比,蟋蟀的做法體現了什麼?”,孩子們很快就找到了“排水優良”、“有溫和的陽光”、“不肯隨遇而安”、“慎重”等關鍵詞,在集體探究了隨遇而安、慎重兩個詞語的意思之後,孩子們對蟋蟀選擇住址的標準和講究程度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而後再讀課文,感覺就明顯不一樣了。

講到蟋蟀住宅的特點時,根據課文的表述,我跟孩子們一起在黑板上畫出了蟋蟀住宅剖面圖,洞口的位置在哪裏,平坦的平臺以及九寸深、一指寬的隧道,都被直觀呈現了出來。

我感覺這樣做效果不錯。

蟋蟀是怎樣建造住宅的,也是解讀課文的一個重點。

遺憾的是由於時間關係,這部分內容講得有些侷促,對教材的挖掘不太夠,只重點幫助孩子們理解了前足扒土、後足踏地、兩排鋸推土等內容,缺少了對蟋蟀弱小與建造住宅工程量巨大的分析對比,也沒能對作者細緻入微、極富耐心的觀察加以提示,更不要說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了。

而這個是本單元教學的重中之中。

因此,我對這兩個課時總的自我評價是:教學目標達成度低,教學效果不理想。

一般來說,諸如此類的課文理解起來障礙不大,只要多讀幾遍,就能把課文內容理解個八九不離十。然而,語文課的教學不能僅僅滿足於孩子們理解了課文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引導他們藉助教材提供的文章範例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對文本的理解和感受能力,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並逐漸學會在自己的習作中加以運用。就本課教學而言,應該說只完成了初步理解文意的初級目標,語言文字訓練不夠,理解感受能力培養缺失,表達方法學習幾乎沒有涉及。因此,這樣的語文課屬於低效高耗。

究其原因,自認爲首要的還是解讀教材、研究教法不夠。備課階段沒能深入解讀教材,對文本的理解較爲膚淺,關鍵詞句領會不到位,掌握與課文有關的外圍資料如昆蟲學相關知識不夠;上課過程中組織教學不夠嚴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未被充分調動起來,讀課文的形式不夠多樣化、缺少新意,課堂討論參與範圍較窄,發言者相對比較集中,大部分孩子依然屬於“沉默的大多數”。其次,教學時間分配不盡合理,隨意性較大。第一課時安排了前一篇課文的背誦檢查,前後用去了近10分鐘時間,再加上講課過程中偶爾停下維持紀律、提醒個別走神兒的孩子也會佔去一點時間,再有就是課堂上的一些廢話,致使寶貴的教學時間白白浪費掉了。如果課前考慮周全,很多時間完全可以節省出來用於實質性的學習。

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從細節做起。從明天起,我將致力於此。

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篇十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懷着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對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讚許的。學習這篇課文,在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要讓學生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這是一篇說明文,作者懷着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真實地介紹了蟋蟀住宅地址的選擇、蟋蟀的住宅特點和修建經過,讚揚了蟋蟀不辭勞苦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本節課重點研究選擇地址和住宅的特點兩部分 在不知不覺中結束了這一節課,感慨頗多,提煉點滴並整理如下:

1、引題設法激起孩子的學習興奮點,利用動物和人類的”住宅“的聯繫及區別,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說說動物住處的稱呼,讓學生在拓展中積累,在比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課堂伊始,利用孩子強烈的好奇心理,設計爲: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禮物(出示蟋蟀的圖片)誰認識這個小傢伙?說說你對它的瞭解。此舉一下子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因爲農村的小孩對蟋蟀大概瞭解一些,已不足爲奇,尤其夏天到來時到處可見,同學們紛紛舉手競相猜測回答,爲學習新課營造了積極的心理氛圍;在解釋”暴雨“一詞時,引導學生回憶:生活當中我們經歷過的又急又大的雨,正好我講課的前天晚上下了一場大暴雨,同學們立刻想到了那是怎樣的情景,()於是聯想的遇到這樣的雨蟋蟀的住宅也會馬上變乾的,接着追問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地勢,是朝着陽光的堤岸上,理解”堤岸“這個詞,有一個同學說出了自己的理解,我認爲很好,爲了全體同學都能理解我特意準備了兩張圖片示意學生觀看,這樣更直觀。由此一步一步學生聯想到小蟋蟀的聰明,仔細,有頭腦。聯想到作者是通過認真仔細的觀察才發現的這青草叢中隱蔽的隧道。

3、從”住宅“入手,瞭解蟋蟀住宅的特點,並適時地進行擬人句的學習,這其實是文章很大的亮色,它奠定了此文不僅是科學說明文同時也是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的地位。而我則顯然是重前者而忽略了後者,因爲這語言乍看平實,其實是涵蓋着作者濃濃的情懷。當學生找出擬人句時我沒有重點地來指導朗讀,失去了很好的語感訓練機會。如果有再一次的教學,我一定要加強對感情的體會和朗讀指導,使學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學習觀察,潛移默化地受到熱愛自然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