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一

三年級教學的重點在於引導學生在朗讀文本的基礎上體會文本所要表達的情感及寫作方法。所以在教學《風箏》一文時,我自己先讀幾遍,讓自己有對文章有更深的體會和感悟,並參考了大量的資料。因爲“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在此基礎上,我深深體會到作者怎樣用樸實的語言把文中小夥伴的心情變化生動展現出來。那麼在教學中,我應該如何讓學生去理解、體會這一點呢。最後我決定以朗讀爲突破口來挖掘文本。這就是在“讀”上下功夫了。

第一課時教學比較簡單,就是引導學生識生字詞,然後反覆練讀課文,當然讀課文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至於使學生厭煩。在熟讀的基礎上,初步感知文意。所以第一課時重點放在“讀”上:讀生字詞、讀課文。

第二課時教學要複雜多了。除了各段落的自由讀、齊讀,還進行指名讀,同桌交流讀,小組競讀等。而且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找關鍵詞語,在幫助學生體會心情變化,同時也積累了語言:

①在理解“精心”一詞時,採用換詞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精心就是用心、認真、仔細的意思,以此讓學生體會文中孩子們在做風箏時的認真樣。

②在理解“憧憬”一詞時,採用查字典的方法,瞭解憧憬就是嚮往的意思。

③在理解“千呼萬喚”“大驚失色”時,逐字理解意思,再整體解釋詞義。在這指導的同時,引導學生朗讀有關心情變化的句子,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細心體會。

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朗讀精彩時,我都能給於一個鼓勵的微笑,當某個孩子膽小聲音微弱時,讓其他孩子給他鼓掌。看着孩子們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啊!但就朗讀而言,學生的思想感情還沒有達到一定層次的時候,讓他們齊讀,效果會更好,充分體現團結的力量大。

可以說本節課基本達到了我預期的目標,不過也有不足之處,如文章的細節挖掘得不夠;指導朗讀評價性語言較少,教學的有些環節不是很連貫等。這些都須要多磨鍊,多給自己敲敲警鐘,儘快適應一些規模較大、正式的課堂教學活動,在以後的日子裏爭取更大的進步。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二

三年級是個過渡時期,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轉變,教學目標也有了新的變化。如何來上好三年級的語文課,我在教學過程中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一、創建趣味、和諧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提高教學效果

三年級的語文教材,教材內容形式多樣化。要想讓學生一堂課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開始上課的時候常常覺得力不從心,覺得孩子總是不是那麼認真的聽課,不能那麼專心,開小差,常常半路停下來處理課堂紀律問題。反省覺得是自己紀律沒抓好。後來看了一位老師的《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纔有所感悟,這位老師在裏面寫到 “ 在我們班上課,孩子想開小差都難! ” 因爲她足夠的自信自己的課孩子一定願意聽。我開始反思課堂紀律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也是老師的問題,正如所說 “ 我拿什麼去吸引你 ―― 我的孩子。 ” 我開始注重提高課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備課。你的課有激情,同學們也容易被你的激情所帶動,所感染;你的課有意思,同學們才樂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課堂,走進樂於學習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備課,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愉快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 “ 自主、合作、探究 ” 學習的能力。

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語修訂版大綱認定, “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 ,因而, “ 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 孩子的成長基本上得益於自己的學習。要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讓學生自主制定詳細的預習方案,讓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能夠在初讀的時候學生字、組詞、讀順課文,摘抄課文當中的好詞好句,提高課前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同桌間互讀互講,小組討論、一些朗讀遊戲的方式拓寬他們的合作能力。再者多問一些有創建性的問題來啓發學生的思維。老師本身在這方面也得下苦功夫去研究,哪些問題是可以問的,如何問?學生會有哪些答案,是否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教學效果?

三、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同時自己也要多讀、多看、多思考。

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鼓勵學生多讀多看,同時開設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學生寫讀書筆記。既能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己看過的書;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內容 ―― 作文,讓他們把寫讀書筆記當成習慣積累,也當成一種練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 “ 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 ” 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說 “ 名師出高徒 ” 。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學生素質的提高對老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爲一名學者。在學生眼裏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爲一名學者,平時應該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更要重視新教材中參考資料的學習,因爲這與學生的學習有着直接的聯繫。淵博的知識,是每一位老師教好書的關鍵所在。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三

以“搭船的鳥”爲題,“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順便乘坐船”。一個“搭”字使鳥兒具有了靈性,體現了鳥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諧。我也正是抓住了這個字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理解“搭”字在課題中的含義,感受題目所蘊含的深意。在這裏我喊了兩位學生回答“搭”意思,他們也都說出是“順便乘、坐”的意思,但是後面從“這個題目你感受到了什麼?”孩子們回答的都是“這是隻可愛、聰明的小鳥”。因爲不是我要的答案,所以我沒有說什麼就讓孩子坐下了。在這裏我應該進行適當的評價,把問題留給學生,讓他們學完課文後自己判斷。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圍繞“細緻觀察”進行學習。先初步感知“作者對那些事物進行了細緻的觀察?”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留心觀察了旅途中的環境,第二、四自然段作者觀察了翠鳥的外形以及翠鳥捕魚時的動作。

接下來重點教學第二、四自然段,學習作者觀察的方法,感受作者觀察的細緻入微。在學習翠鳥的“外形”時,首先學生帶着“翠鳥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的問題自讀思考。我叫了幾個學生來談,其實應該學生小組內交流討論,讓每個學生都切實開動腦筋思考問題,讓學習真正發生。小組內交流討論後再由小組代表彙報。今後的教學中要做到真正關注學生學習。我進行小結後引導學生邊讀第二自然段邊想象畫面,並出示翠鳥圖片進行觀察,說一說翠鳥的樣子,感受翠鳥外貌的美麗,體會“我”觀察的細緻。學習作者從整體到部分並把每一部分觀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然後,出示鸚鵡圖片說一說樣子,給予孩子扶手進行寫一寫。這個地方因爲太害怕孩子們寫不出來,給與的提示過多,反而限制了孩子們思維。今後應該放手給學生,把更多的學習空間、學習時間給學生。

本節課重點學習了觀察翠鳥的外形,在學習翠鳥捕魚時的動作時,進行了簡單處理,聚焦動詞,觀看翠鳥捕魚視頻。繼而引導學生體會觀察事物不僅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還要用心去感受。

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注意:

一、讓學生讀課題後提出自己的疑惑,明確想學的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二、通過抓重點詞語,詞語的替換,豐富學生的詞彙量,體會作者用詞是經過反覆推敲的。

三、提出問題要全班討論,讓學習真正發生。四、課堂上要多讀書,多有感情地朗讀和精心的默讀。對學生的評價方面還需要下功夫,力求讓自己的教學更上新臺階。

一、看圖理解

由於我們生活在離河、海拔遠的地方,很多孩子對船比較陌生,沒有親眼見過船,對船艙、船篷、蓑衣櫓不理解,我就通過看圖,指着圖說明船各部分的名字。

二、結合上下文理解

上述幾個生詞除了看圖之外,我也藉助了上下文幫孩子們理解,如:“我們坐在船艙裏”通過“我們坐在”學生知道在圖中找“我們”坐的地方是船艙。“雨點打在船篷上”通過雨點打在,說明船篷是遮在我們頭上的頂,從圖中很快找到船篷,“蓑衣”“櫓”也是一樣的道理。

三、聯繫生活理解詞語

如第四自然段中的“銜”和“吞”,我就是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來理解的。有的孩子見叼着的樣子,並用表演來說明。“吞”字,有的學生舉例爲嚼就嚥下去。

當然對詞語的理解方法還有很多,如:換詞,查字典等,我們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選用不同的方法。

國小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四

《鹿角和鹿腿》也是學生喜歡的寓言故事,講述的是一隻鹿獅口逃生的內容。全文分爲三部分,也是很清晰的,在設計時我還是抓住了詞語來落實教學,第一組是“勻稱、珊瑚、精美別緻”和第二組“撅嘴、皺眉、沒精打采”分組對比明顯看出小鹿對鹿角的欣賞之情和對鹿腿的抱怨之情。由兩組詞語開啓這一刻的學習。像上一課一樣詞語讀出感情,悟出意思後,再放入句子中去讀,通過多種方式的演讀,讓他們在讀中體會小鹿的心情變化。

在朗讀中,我關注到了多音字的教學,因爲本課的多音字較多,所以我在PPT上出示了習題,讓學生看着註釋的內容,選詞填空,讓學生在運用和實踐中進一步辨析多音字的不同用法。同時,我還關注到了“咦”、“啊”、“唉”三個語氣詞的朗讀,讓學生們圈出來,放到句子中,感受人物心情的變化,請多名學生來讀,比一比誰讀得好,在讀“咦”的時候,學生能注意到語調商鞅,讀出小耳朵問號的感覺,讀出了了鹿第一次見到自己倒影時內心的驚訝和懷疑。學生能拉長“啊”的讀音,並重點兩個“多麼”,表現小鹿對鹿角的欣賞,讀出了那份驕傲、自豪、得意和自我陶醉的感情。“唉”字在學生的嘴裏拖得很長,讀出了小鹿對自己腿的極度不滿,那份抱怨和失望的感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還是挺滿意孩子的朗讀,尤其是我們班的女生,接着我出示語段,引導學生圈畫描寫鹿動作和神態的詞語,出類似的題目,讓學生進行拓展仿寫,有積累到運用,讓學生學會遷移運用。

通過學生的講和演,學生大致瞭解了課文的內容,明白了故事的啓示。最後給出關鍵詞語,讓學生對故事進行復述,提高學生講述故事的能力。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五

《好漢查理》是這一單元中一篇課文,主人公查理是一個調皮而又愛搞惡作劇的孩子,沒有人喜歡他,而“好漢”則是他給自己戴的高帽。然而,在他與新搬來的羅伯特一家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後,卻變了,不再愛搞惡作劇,在與羅伯特一家人分別時竟鄭重地對他的夥伴傑西說:“我要做個好漢”。是什麼改變了他?這是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重點體會的問題。

學生在字裏行間尋找答案,最後有兩個字在我們的心中漸漸清晰──信任,是羅伯特和他的女兒傑西對查理的信任。這個沒有人喜歡的孩子,傑西在第一次與他談話時,是那樣彬彬有禮,並沒有因他自稱“好漢”而不屑,卻自然地也稱他爲“好漢查理”。這一切讓查理第一次感到被人尊重的幸福。臨別時,當查理鄭重地對傑西說:“我要做個好漢”時,傑西那句“我從來都相信”又一次觸動了查理的心。而羅伯特對查理的肯定,也讓查理從內心深處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就這樣,羅伯特一家在無意中改變了一個小男孩對生活的態度,甚至影響了他的一生。正是這種自然流露出的信任與尊重,注入到了他的內心,所以影響和改變了他。

在課堂上,我們都被這種信任感動着,也爲查理的改變而興奮着,同時也在思考着。於是孩子們想到自己和身邊的人。

聰明而調皮的趙振華同學說:“我以前犯了錯誤,總是被爸爸打罵,我很反感。現在我住在姑姑家,姑姑凡事總是給我講道理,這樣我就能想辦法改正錯誤”。我隨即問:“你喜歡哪一種方式?”“當然是講道理,因爲我知道姑姑相信我一定能改的。”

這時,我們班最難管、紀律最差的一名同學站起來說:“我覺得我現在已經比以前進步了。以前我經常打架,而現在我這個缺點已經基本改了。我要感謝同學們,因爲大家總是一次次原諒我,對我的進步進行鼓勵。正因爲大家的這一信任,我纔有了改變。”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六

這個學期我擔任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將要過去,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一學期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三年級教材編寫的意圖在於注重人的發展,用生活的情景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感受知識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學知識的目的在於用知識解決問題,這就對以往沒用的內容進行刪除,所學的全是對以後步入社會有所幫助的,教材中的生活場景自然就很多,內容看似簡單,實施起來卻很難。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現行教學的總體思路,它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1、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促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裏,學生的思維纔可能處於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才能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成愉快的學習活動。因此,課堂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語言:“老師,我有個問題。”“我對你提個意見。”“我對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老師的語言也成了:“你先來說說好嗎?”“能向大家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嗎?”“你先等一等,讓別的同學先準備一下好嗎?”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易於造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奮發向上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感化和薰陶,從而激發出學習的無限熱情和創造願望,使他們全力以赴地投入學習,提高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2、結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智力作爲一個整體,是認識活動的綜合能力。通常人們的認識活動並非一種而是幾種智力在相互作用。學生的學習也是各種智力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不能只用認識智力去衡量學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實實地去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學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而傳統的課堂教學大多以教師的語言傳遞爲主,結合聽說讀寫,這樣做容易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短時間裏使學生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並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語言、數學智能的發展,但容易忽略其它幾項智能,諸如學生個性素質的開發、潛能資源的發揮、創新能力的培養一直受到忽視。這個問題已經受到許多老師的高度重視,我嘗試借鑑了了幾個做法,發現效果還挺好的。

A、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科聯繫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說一說,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在語文教學中,三年級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較困難,一方面我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爲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誇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學完一篇課文,讓學生以課本劇的形式在課堂上表演,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記憶,從中也加強了肢體運作智能、交際智能和語言智能。

B、愛因斯坦認爲“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經常意味着一個新領域的開闢”。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可以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懂得了什麼?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聯繫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能,同時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能、交際智能得到了培養。

3、新課程“以人爲本”,閱讀教學“以讀爲本”。“以人爲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後,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裏,享受陽光,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七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我們的學期又過了一半。在這期間我們九年級年級進行了三次考試。第一次我們全年級136人,優秀10人,及格90人。第二次,我們從六中找的題目,優秀沒有一人,及格也只有60人。第三次即期中與外校聯考,優秀9人,及格103人。三次考試均不理想。

什麼原因讓我們的語文成績履履失敗?我不得其解,是我們備課不認真,還是我們在授課方面有所欠缺。備課我們年級組在一塊備,從去年開始我們年級組配合就比較?切,針對每一個問題,常常在一塊商量討論,一份導學案出來後,我們在一塊掂量一下如何去上課,於老師以前就說,你們三人是真正在研討。今年就更加規範起來,定時、定地點、定人員,我們嚴格按照學校的要求來辦。首先自備好預案,然後大家坐在一齊討論,定出統一標準導學案。有疑惑,不明的地方隨時請教教研組長及戴老師。他們也給我們提出很多寶貴意見。從三次的考試狀況來看,我們各班的優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差距都是不大的。我們羣衆備課了,方案也統一。

但學生的成績總不理想,我們費了這麼大的勁,爲什麼不出成績呢?爲此我進行反省自我。該說的我也說了,該講的我也講了。但學生的理解如何呢?他們完全理解了嗎?我認爲沒有。比如這三次試卷所考的基礎知識,古詩詞填空,有的很容易,可他們就是答不全對,我們平時也要求他們背誦了,把該記得東西給記住了,要求了,也佈置了,一問他們什麼都會,可真正考試時,嚴格規範起來,他們卻拿不到高分,因爲不是這一點出現問題,就是那一點出現差錯,往往是眼高手低。古詩文的名句默寫,要麼是有的字不會寫,要麼用別字。另外字的注音拿不準聲調,詞語中的錯別字看不出來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平時查的力度不到位,沒能到達日日清,課課清,月月清。

第二問題。語文閱讀理解我們老師引導不到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沒有打開,所學的東西比較死板,不能夠靈活運用,課本上的東西在老師的引導和點撥下,他們能夠學會,但是一旦變換模樣,他們就不知所措了。比如,一次考一篇現代文閱讀《青春的門檻》很多學生讀不懂,不明其意,所以導致這一大題,嚴重失分。文章的閱讀如果是考課本上的,學生還能得心應手,但會考又不考書本。如何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怎樣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關鍵。考試考課外閱讀,其實還是使用課本知識來解題,在平時的上課或評講試卷時教給學生閱讀技巧和方法。作文這一塊,學生所寫的資料太空,光有骨架,沒有實在資料,無論是寫人,還是寫景狀物,不具體,不生動,不感人,材料不鮮,角度不新,構思不妙,這也是每次作文分數偏低的一個主要原因。下一步在平時的作文指導中,先選取一些素材,或從網上下一些材料給學生,另外讓學生多讀多寫多積累寫作素材。在平時的教學中,還得想方設法調動同學們學習語文的激情,鼓吹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我想下一步,學生的語文成績可能會提高一點。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八

以“荷花”入文,應該說古今詩歌散文中是非常多的,愛“蓮”之人多如牛毛。蘇教版國標版十二冊中,關於“荷花”的文章也有好幾篇。比如《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二下)、《荷花》(三下)、《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五下)。文人愛蓮,世人也愛蓮。而葉聖陶的《荷花》應該說是名篇了,短短三百餘字,讓我們感受到另一種荷花之美。葉先生的荷花既不是“我看見小小的荷塘,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荷葉像一柄大傘,靜靜地在荷塘舉冷戰。小魚來了,在荷葉下嬉戲,雨點來了,在荷葉上唱歌……”,也不是楊萬里筆下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而是給人一種獨特的陶醉。

《荷花》應該說是傳統篇目,我們小的時候就學過,而這篇文章在我們頭腦中留下的不是前三段的,而是“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裏。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想到這裏,我問自己是不是我的學生學習這課,這一段也會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永恆?我又問自己,爲什麼這一段在我的頭腦中留下這麼年沒有忘記?

思考之中,我感覺到這是因爲“陶醉”會讓人終身難忘。何爲陶醉?詞典中說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感受之中就是陶醉。葉先生的確沉浸在荷花之中了,否則寫不出這麼美的文章。學生學習這篇文章,如何讓他們也陶醉呢?記得教我的老師是這樣做的:

大聲讀,反覆讀,人人都能夠高聲背誦。老師彈着琴,讓我們輕聲背,反覆練,並且參加學校朗誦比賽。看來,我以前的語文老師是花了代價的,從內心上也感謝我的語文老師,讓美文走進了我的世界。現在看到荷花,我還會吟誦,因爲童年的記憶沒有消失。

今天,也應該讓學生這樣享受式的讀,因爲只有讀,才能產生最佳的感受。

繼續思考着這一課,我個人認爲還應該把陶醉這個詞還給孩子,讓孩子明白陶醉是多好的事。人的一生,所看的景一定很多,所經歷的事一定不少,讓自己陶醉與其中的事肯定不是一件。陶醉對於一個人來說那是最美的,也最值得回憶的。陶醉的故事對於他人來說,其實同樣是美的。如何把自己的陶醉奉獻給世界?最佳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陶醉用筆記下來,寫成文章。所以說,通過這一課的教學,用陶醉引領學生從另外一種角度明白寫作的價值,對於師生來說都是一種收穫。

因爲收穫的是陶醉,所以最幸福!因爲收穫着陶醉,所以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