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三年級《守株待兔》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三年級《守株待兔》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三年級《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篇一

有人說“語文課堂教學最美的不是你的答案,而是你的聲音。”這天,我教《守株待兔》時,更加體會到了這句話的`真正意思。當講到第一段的時候,我首先讓學生齊讀一遍,讀完之後,我不解地問學生:“不知怎的,這隻兔子爲什麼會撞在樹樁上呢?請同學們想想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這一問,同學們開始議論起來。有的說:“這隻兔子因被獵人追趕,慌了神,就一頭撞在了樹樁上。”有的說:“這隻兔子在樹樁上,死了。”有的說:“這隻兔子太胖了,想減肥,結果就去跑步,跑得太快了,就撞在樹樁上,死了。”有的說:“兔寶寶被獵人抓走了,兔媽媽也不想活了。”有的說:“這隻兔子在和烏龜賽跑,兔子很想得到冠軍,結果就撞在樹樁上,死了……”就這樣,學生一下子想到了許多種答案。有的還真得很有創意。

當講完課文,提問學生:“如果你看見那個種田人坐在樹樁旁邊等兔子時,你會怎樣勸他?”同學們又議論開了。整節課,全班同學都在開動腦筋。

這天,這節課語文課,上得很開心,學生也學得很開心。我想:以後在課堂上必須要多創設這樣的情景,這樣,不僅僅學生的學習用心性有所提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我們何樂而不爲呢?

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篇二

《守株待兔》一則寓言故事,課文主要講的是一個種田人,偶然得到一隻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從此丟掉鋤頭,整體坐在樹樁旁邊等着,結果再也沒有等到野兔,田地也荒蕪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勞動不會有收穫,不能靠運氣過日子。文章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敘寫了一個饒有趣味的故事,從而闡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引導學生回憶概括理解文言文的方法——看註釋,藉助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看插圖。然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理解課文內容時,通過學生反覆品讀課文,找出守株待兔這一成語的內容,懂得“株”的意思。在引導學生領會寓意時,也是讓學生從讀中來感悟守株待兔背後的真正寓意。將課堂自主權真正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大膽地說。

《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篇三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寓眼”,關鍵在於寓意的揭示。

上完這一課後,我感覺自己對寓意的揭示安排得較爲巧妙,水到渠成,學生揭示的教好。主要原因是我在前文的鋪墊做得較好,突出表現在:

(1)學生質疑問難後,我便請學生帶着“爲什麼要守在樹樁旁邊等野兔”這一問題讀課文從文中找到答案,不一會兒學生便彙報所劃的句子。我根據學生所找的內容出示了這句話“種田人急忙跑過去,沒話一點力氣,白撿了一隻又肥又大的野兔。”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體會,隨着學生的回答,隨即啓發引導學生,像種田人這樣白白的撿了一隻野兔這叫什麼?學生回答後及時板書:不勞而獲而後再請學生從他的想法上談一談這種不勞而獲的高興心理,隨即揭示出他的想法對不對?繼而讓學生得出種田人撿到野兔是碰巧的事。

(2)請學生細讀第一段劃出有關野兔撞在樹樁上是碰巧的句子,引導學生抓住“忽然”“竄”“撞”這幾個詞來引導學生想象一下造成野兔驚慌失措的原因,繼而得出野兔一定是遇到了危險的事,碰在樹樁上純屬一件巧合的事,“巧合”換個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偶然。”接着便讓學生談他們對這個詞的理解,得出偶然的事件是不能經常發生的,但種田人不知道,卻執迷不悟,不知是偶然發生的事。順理成章再讓學生劃出表現他不知是偶然發生的有關語句。

(3)正因爲前文爲學生揭示種田人錯在哪兒做好了鋪墊,所以當我提出那個人錯在哪兒時,學生紛紛舉手,回答的十分精彩!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這個人的悲慘下場一無所有,接着讓學生入情於境發揮自己的想象:請同學們看圖,你看這個人還在那兒呆呆地、傻傻地等着,假如這時你從他身邊走過,你會對他說些什麼?

話音剛落,學生想象的閘門便一發而不可收拾,課堂氣氛也隨之推入了高潮,同學們的精彩回答比比皆是:有的學生說:“你真傻呀!你撿到一隻撞的兔子,那只是偶然發生的一件事,怎麼能天天想好事呢?”有的學生說:“你趕快醒悟吧!快快起來好好種莊稼吧!要不然你明年吃什麼呢?”還有的學生說:“你可要老老實實地勞動,只有這樣纔能有好的收穫,才能過上好日子。”

總之,寓言所內含的深刻的寓意就這樣從學生的口中以不同的語言表達效果揭示出來。由此可見,寓意的揭示貴在做好鋪墊。

文言文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篇四

《語文課程標》指出:“語文課程應用心倡導民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就應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守株待兔》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和合作潛力,體現大語文

一、創設自主的學習環境,學生的創新火花在閃耀,自主探究的精神在滋長。

在揭題伊始,我就讓學生聽故事自主提問,提的問題還真不少:野兔倒底是怎樣了,爲什麼會撞死在樹樁旁?種田人只但是是撿了一隻兔子,爲何那麼高興?種田人真的傻嗎?他爲什麼老守候在樹樁旁?

學生提這些問題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小組討論,一齊來解決他們想要明白的問題,把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充分調動起來,他們各抒己見,談論着自己的看法,把每個學生帶進課堂。整堂課中,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寓意,受到教育。真正將課堂教學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獲得健康,主動的發展克服了傳統教學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說教。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和語言訓練

想像對孩子來說是一項很重要的潛力,他們也喜歡發揮各種豐富的想象。因此,在本堂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大膽地想象:“野兔爲什麼會跑來撞死在樹樁上”“種田人坐在樹樁旁想些什麼”……以及作業,編故事,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他們的想象力。如:“野兔爲什麼撞死在樹樁上呢?”“有一個獵人在追趕它,跑得不知方向了,撞死”。“和烏龜賽跑,不能再輸,光想沒看見樹樁”。“它的兒女受到了傷害,一時想不開”……

學生的想象力被激發出來,同時,在學生表達的過程中,就是一項很好的語言訓練,語文教學在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更就應注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另讓學生談談自己身邊,自己周圍有哪些類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真切地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

《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篇五

《守株待兔》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通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拾到一隻撞死在樹樁上的兔子,從此,他就放棄農活,整天守着樹樁等待撞死的兔子,結果什麼也得不到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偶然得到意外好處就產生僥倖心理,不再努力,想不勞而獲,結果什麼也得不到。”這一道理。

教學《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時,揭題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解題:“守株”、“待兔”,讓學生讀文,理清文章的脈絡;然後讓學生自讀自悟,說說這則寓言的意思;接着出示動畫片,讓學生自己觀看,自己想;最後全班討論歸納出寓意。這樣就克服了傳統教學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說教。學生掌握了學習寓言的方法。

教學中我還努力地爲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感受,談談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怎樣避免“守株待兔”的現象發生。這樣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寓言故事,體會寓意,受到教育。

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講的是古時候一個種田人,偶然得到一隻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守在樹樁旁邊等着,結果再也沒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過學習要讓學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看成是會不斷髮生的事情,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

知識與能力目標:

認識個10生字。會寫2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學文的過程中學習10個會認字,並通過讀感知課文內容,理解寓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懂得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