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北師大國小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精品多篇】

北師大國小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精品多篇】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屬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長方體(二)的內容,是在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的計算之後,進一步的理解和加深,是它的綜合應用,緊貼於生活,對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有很大的幫助和作用。

二、目標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和新課標的要求,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使學生體驗等量替換的數學方法,發展數學的應用意識。

2、過程與方法:感受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3、情感與價值: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合作意識,感受數學的價值,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學難點:

設計測量方案

教具準備:

透明容器、不規形狀的石頭、大豆、乒乓球等。

三、學情分析

五(1)班學生他們學習認真、踏實、自覺,基礎一般,好學上進,而絕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基礎差、底子薄、生源雜,學習比較被動。對數學毫無興趣,還有部分學生年齡小,在他們身上還明顯地存在着兒童的天性,好動、好奇、容易分散注意力、自控能力差等。所以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本班的實際情況,採用比較合適他們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四、教法分析

我先用《烏鴉喝水》的故事創設情境,開啓他們的智慧。首先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當中,然後通過動手操作,演示等活動,引導學生去發現,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鼓勵學生獨立尋找不同方法和途徑,把枯燥無味的數學變得即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有趣和測量是我設計本節課的兩個着眼點。讓學生從測量規則物體的體積一下子過渡到不規則的圖形中,思維跨度大,具有挑戰性。怎樣讓學生輕鬆愉快地獲得新知,我採取以下四個環節結束本課的教學任務:

1、創設情境,開啓智慧。

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就跟語文老師學過《烏鴉喝水》這篇課文,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但瓶裏的水不夠高,烏鴉一顆一顆的往瓶子裏裝石子。瓶子裏的水漸漸升高。教師提問:a、烏鴉喝到水了嗎?b、誰能用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析這一現象?c、烏鴉往瓶子裏裝的小石子有多少呢?我們一起來幫助烏鴉算一算好嗎?把學生帶入了動物的世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烏鴉叼來的小石子即不像長方體,又不像正方體。不能直接用公式求出體積怎麼辦呢?產生智慧的火花。

2、交流探究,分享智慧。

首先,是讓學生去猜猜石塊的體積?開發學生的思維,但,不能得到準確的數據。想一想有什麼辦法求出石塊的體積呢?小組合作,制定出一種可行的測量方案。其次,分組彙報(請同學們對各小組的彙報(試驗步驟)充分發表意見,指出優點和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辦法的建議。),其他組員有沒有補充。

3、通過課件演示學生有可能提到的方案:

方案一:A、找一個長方體容器,裏面放有一定的水,請學生觀察並記錄此時水的高度。B、放入石塊,再次請學生量出水面的高度。升高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可以怎樣算?a、計算水面升高了幾釐米,用底面積乘以高計算出升高的水的體積。b、分別計算放入石塊前後總體之差。質疑:爲什麼升高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呢?(石塊佔有一定的體積,所以水面會升高)。教師板書:上升的水的體積=石塊的體積

方案二:將石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中,並將溢出的水到入長方體的容器中算出體積。質疑:爲什麼會有水溢出來?(石塊佔有一定的體積,所以水會溢出來)

教師板書:溢出水的體積=石塊的體積

方案三:(1)將石塊放入沒水的容器中。(2)往容器中加水,淹沒整塊石頭。(3)將石塊取出。教師板書:下降的水的體積=石塊的體積

方案四:(1)將石塊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2)容器中的水位在升高的同時又溢出。

教師板書:上升的水的體積+溢出水的體積=石塊的體積

4、學生分組實驗,測量並計算石子的體積。

三、鞏固拓展,展示智慧

a、拳王爭霸。

b、說說如何測量一粒黃豆的體積。一個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呢?

c、課後閱讀如阿基米德、曹衝稱象、撈鐵牛等的故事。

四、課堂小結、提升智慧。

在實踐與操索過程中,償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驗問題。

本節課是對已學過知識的綜合運用,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只有理解了,才能把書本知識轉化爲自己的知識,然後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二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這學期已基本養成了一些比較好的學習習慣,能自覺地做好練習和複習中的準備工作,有一定的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有存在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有小一部分學生要教師和家長的督促才能完成作業,還有個別同學不願意回答問題,明知道自己不懂也不問。特針對以上情況制訂如下複習計劃:

二、複習重、難點:

(一)複習重點:

1、因數與倍數、質數與合數、奇數與偶數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數的特徵,以及綜合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以及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實際問題,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分數大小比較,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以及整數、小數的互化。

3、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4、分數加減法的意義以及計算方法,把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推廣運用到分數加減法。

5、體積和表面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能進行單位間的換算,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實物的表面積和體積的測量和計算。

6、在方格紙上畫軸對稱圖形以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二)複習難點:

1、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

2、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實際運用。

3、生活中的某些實物的表面積和體積的測量及計算。

4、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推廣運用到分數加減法。(尤其是減法的性質的運用)

5、對統計圖中的數據進行合理分析。

三、複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會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認識常用的體積和容積單位,能夠進行簡單的名數的改寫。

2、進一步掌握因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等概念,會分解質因數;會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3、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進行假分數、帶分數、整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4、進一步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

5、探索軸對稱圖形及旋轉的特徵和性質,能在方格紙畫軸對稱圖形及旋轉圖形,認識衆數及作用,會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及根據統計圖解決簡單問題。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對本冊知識的系統歸類、整理、綜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2、通過複習,進一步加強自己的審題和分析能力,能正確解答各種類型的實際問題。

3、通過複習,提高自己解題的靈活性以及正確性。

四、複習措施:

1、對本冊內容進行系統歸類、整理,形成網狀立體知識結構系統,在歸納中,要有序、多角度概括地思考問題,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全面而系統地思考各類問題,同時對該類型知識進行整合。

2、複習內容要有針對性,對知識的缺陷、誤區、理解困難的重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複習知識的覆蓋面要廣,針對性和系統性要強。

3、要理清知識的體系,分層、分類,拉緊貫穿全冊教材的主線,要深鑽本冊教材,仔細領會編者意圖,掌握教材的重難點和知識現狀,發現普遍不會的,難理解的,遺漏的要重點理解。

4、加強作業設計,進行分層練習,但絕不搞題海戰術,不加重自身負擔。複習中的練習設計,不是舊知識的單一重複,機械操作,要體現知識的綜合性,每天在練習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嘗試做智力衝浪式的題目,體現質的飛躍,訓練思維的敏捷性、創造性。

五、複習時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重視查漏補缺。要根據所教班級的情況,確定複習計劃,對相對比較薄弱的內容要加強複習和練習。

2、在複習題的設計中要十分注意層次性。

3、可採用的一些形式:自己出題目練習,自己去整理知識;自己與同學之間去交流與合作。

4、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北師大版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篇三

一、學情分析

我班有學生25人,學生的學習態度、班級的學習風氣是比較好的。我一直對行爲習慣的培養很重視,因而這批同學的學習態度端正,作業書寫工整、美觀。但也有部分同學由於父母長輩過分寵愛,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嚴,學習習慣較差,作業馬虎,字跡潦草,由於學習態度不端正,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因此,在本學期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要特別加強學生學習習慣和責任心的培養,學會思考方法,養成善於思考的好習慣,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第一單元分數加減法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並能正確計算;能理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並能正確計算;能把分數化成有限小數,也能把有限小數化成分數;能結合實際情境,解決簡單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第三單元分數乘法結合具體情境,在操作活動中,探索並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探索並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解決簡單的分數乘、除法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第五單元分數除法瞭解倒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能夠正確進行分數混合運算;理解整數的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結合實際情境,能用多種方法解決簡單分數混合運算的實際問題,體會分數混合運算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七單元用方程解決問題在列方程的過程中,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於有兩個未知數,需要選擇設一個未知數爲x,再根據兩個未知數之間的關係,用字母表示另一個未知數。同時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提高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間與圖形

第二、四單元長方體(一)(二)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及其基本特徵,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瞭解體積(包括容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包括容積)單位,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探索某些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引領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觀念。

第六單元確定位置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離來表示物體位置;在具體的情境中,自建參數系確定位置。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八單元數據的表示和分析學生在這一單元認識學習複式條形統計圖和複式折線統計圖,感受複式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複式條形統計圖、複式折線統計圖有效地表示數據;能讀懂簡單的複式統計圖,根據統計結果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與同伴進行交流。通過實例,理解中位數、衆數的意義,會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衆數,並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

(四)數學好玩

本單元設置了象徵性長跑、有趣的摺疊、包裝的學問三個內容,主要目的鼓勵學生從數據中獲取儘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思想,鍛鍊思維能力,積累思考經驗,開闊眼界。

三、教學措施

1、轉變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將重視結論的教學轉變爲重視過程的教學,注重再現知識產生、形成的過程,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

2、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一起擺擺、拼拼、說說,讓學生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在教學中注意採用開放式教學,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境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如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編等途徑,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

4、練習的安排,要由淺入深,體現層次性。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練習,對優生、學困生都要體現有所指導。

5、增強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係,使學生感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的實際意義來誘發和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6、後進生轉化措施:培養後進生的自信心。只有樹立起後進生的自信心,我們的轉化工作才找到了起點。要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後進生。對後進生多寬容,少責備。要做到三心:誠心、愛心、耐心。重視與家庭的聯繫。

四、課時安排

一、分數加減法6課時

二、長方體(一)7課時

三、分數乘法8課時

四、長方體(二)8課時

整理與複習3課時

五、分數除法6課時

六、確定位置3課時

七、用方程解決問題5課時

數學好玩3課時

八、數據的表示和分析6課時

總複習5課時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四

一、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有學生21人,學生的`學習態度、班級的學習風氣是比較好的。我一直對行爲習慣的培養很重視,因而這批同學的學習態度端正,作業書寫工整、美觀。但也有部分同學由於父母長輩過分寵愛,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嚴,學習習慣較差,作業馬虎,字跡潦草,由於學習態度不端正,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本學期應加以改進,力爭使我班的合格率得到100%。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學風氣尚未形成,學優生和學困生的結對工作、強化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均大有文章可做。

二、教材分析:

1、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有:

(1)分數乘法;

(2)長方體(一);

(3)分數除法;

(4)長方體(二);

(5)分數混合運算;

(6)百分數;

(7)統計;

(8)總複習。

2、教學要求。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掌握它們的計算法則,並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2)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認識它們展開圖的形狀,理解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含義並能正確計算。

(3)使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並能熟練地計算。

(4)使學生認識理解物體體積概念,認識常用體積和容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數、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夠掌握這些單位間的進率和換算,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方法。

(5)使學生掌握分數乘法、除法的數量關係,並能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6)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正確熟練地進行小數、分數、百分數的互化,並能正確地解答百分數應用題。

(7)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懂得中位數,衆數的意義,並能針對具體問題選擇使用。

(8)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三、教學措施:

1、鼓勵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及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北師大版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篇五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有學生25人。學生通過一個學年的新教材學習,已經初步的適應了新課程的教材特點,並能有一定個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不過尖子生和後進生方面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所以本這個學期的教學重點還是要放在良好聽課習慣的養成上和數學思維能力訓練。另外,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積極教育與引導學生,讓學生逐步愛上數學,拉近差距。

二、教學目標

1、數與代數

第一單元“加與減”。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通過加減法的計算,能通過擺豎式正確計算10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在計算過程中初步養成認真、細心、耐心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第三單元“數一數與乘法”。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通過“數一數”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體會乘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感受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第五單元“2――5的乘法口訣”,第八單元“2――5的乘法口訣”。在這兩個單的學習中,學生經歷2――5和6――9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形成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確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第七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第九單元“除法”。學生通過大量的“分一分”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體會除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體會乘法與除法的互逆關係。

第二單元“購物”。學生通過購物,進一步人數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在實際情景中,通過購物,認識元、角、分,並進一步學會實際的應用。

2、圖形與幾何

第四單元“圖形的變化”。在這個單元學習中,學生將經歷觀察的過程,在活動中積累圖形運動的活動經驗;在欣賞與設計中,體驗到圖形的美和設計的樂趣。通過觀察活動,初步發展空間概念。

第六單元“測量”。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認識了釐米和米,認識到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通過測量活動,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測量生活中的物體的長度。

3、綜合與實踐:本冊教材安排了“班級舊物市場”和“尋找身體上的數學‘祕密’”兩個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到了數學的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體會乘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感受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學生經歷2――5和6――9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形成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確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3、學生通過大量的“分一分”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體會除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體會乘法與除法的互逆關係。

教學難點:理解乘除法的意義並能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願望,創造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重視動手操作與抽象概括相結合,體驗乘除法的含義,發展學生的數感和符號感。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通過操作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幫助學生積累參加數學活動的經驗。

3、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以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整理與複習中,注重培養學生回顧與反思的學習能力。

5、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對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6、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鼓勵算法多樣化。

五、課時安排:

1、加與減 ---------------------------------- 7課時

2、購物 ------------------------------------ 3課時

3、數一數與乘法 ---------------------------- 5課時

4、圖形的變化 ------------------------------ 2課時

5.2――5的乘法口訣 ------------------------ 8課時

整理與複習-------------------------------- 2課時

6、測量 ------------------------------------ 6課時

7、分一分與除法 ----------------------------- 12課時

8.6――9的乘法口訣 ------------------------ 4課時

數學好玩 ---------------------------------- 2課時

9、除法 ------------------------------------ 5課時

總複習------------------------------------ 4課時

六、教學進度表

周 次

第 1周9.1~9.7

第 2周9.8~9.14

第3 周9.15~9.21

第4 周9.22~9.28

第5 周9.29~10.5

第6 周10.6~10.12

第7 周10.13~10.19

第8 周10.20~10.26

第9 周10.27~11.2

第10周11.3~11.9

第11周11.10~11.16

第12周11.17~11.23

第13周11.24~11.30

第14周12.1~12.7教 學 進 度 安 排《誰的得分高》2課時 《秋遊》1課時《星星合唱隊》第1課時《星星合唱隊》第2課時 《練習一》2課時 機動1課時《買文具》1課時 《買衣服》1課時《小小商店》1課時 機動1課時《有多少塊糖》1課時 《兒童樂園》1課時《有多少電子》1課時 《動物聚會》1課時國慶放假《練習二》1課時 《折一折,做一做》1課時《玩一玩,做一做》1課時 機動1課時《數松果》1課時 《做家務》1課時《課間活動》1課時 《需要幾個輪子》1課時《小熊請客》1課時 《回家路上》1課時《練習三》2課時《整理與複習》2課時 《教室有多長》1課時《課桌有多長》1課時《1米有多長》2課時 《練習四》2課時《分物遊戲》1課時 《分蘋果》1課時《分糖果》1課時 《分香蕉》1課時《練習五》2課時 《小熊開店》1課時《快樂的動物》1課時 《花園》2課時 《練習六》2課時《有多少張貼畫》1課時 《一共有多少天》1課時

《買球》1課時 《做個乘法表》1課時

第15周12.8~12.14

第16周12.15~12.21

第17周12.22~12.28

第18周12.29~1.4

第19周1.5~1.11

第20周1.12~1.18

第21周1.19-1.25《班級舊物市場》1課時 《尋找身體上的數學“祕密”》1課時《長頸鹿與小鳥》2課時《農家小院》1課時 《練習七》2課時機動1課時《總複習》4課時期末複習期末複習期末複習期末考試

北師大版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篇六

一、教材說明:《體積與容積》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41頁至42頁內容。

二、教材分析:

體積與容積的學習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內容是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使學生理解物體體積與容積的意義。

三、學生特點:

體積與容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的概念,在此之前,學生只學習掌握了平面圖形的面積和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與計算方法。體積概念的初步建立是學生空間概念的一次飛躍,其實在生活中學生經常遇到物體佔據空間的事例,只不過不會用體積這一數學語言來描述它,而是用佔位置描述這一現象。從學生的認知水平看,這部分內容從平面到空間,知識跨度大、難度高,教學中學生較難理解。

四、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理解物體的體積與容積的意義。

2、使學生建立體積概念,理解體積的大小與形狀變化無關的原理。

3、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展空間觀念。

五、教學理念:

本課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對於十歲左右的孩子來說,空間觀念是在經驗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的,所以在教學中我首先通過再現《烏鴉喝水》的故事把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然後再通過實物觀察活動、想象活動、操作與表達等活動讓學生感知和體驗體積與容積的意義,發展空間觀念。

六、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杯子、米、木塊、西瓜、梨、油瓶、茶葉罐等。

學具:土豆、水、大小量杯、每組12個小正方體。

七、教學過程:

(一)認識物體佔空間

1、師:同學們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今天,我們一起隨着電腦動畫再去聽一遍好不好?(師出示電腦畫面學生欣賞。)

師:這隻烏鴉動動腦,想了個什麼辦法喝到瓶底裏的水?

師:爲什麼石頭丟進瓶子裏,瓶子裏的水就升高了呢?

師隨着學生的回答小結:原來石頭要佔一定的空間。

2、師出示裝滿米的杯子。

師:下面請看老師這個杯子,在這個杯子里老師裝了滿滿一杯

米,現在我把米倒在袋子裏,放進一塊木塊,你想想,剛纔倒出的米還能裝得下嗎?爲什麼?

師:我把木塊取出,換一包紙巾進去,結果又會怎樣?

3、認識任何物體都要佔空間

師:好,閉上眼睛,想象這個杯子在不斷變大、變大,變得臉盆一樣大了,變得小遊泳池一樣大了,最後變得像我們上課的教室一樣大了,睜開眼睛,看看四周,什麼佔了空間?

師:水要佔空間,人要佔空間,米要佔空間,木塊要佔空間,還有同學們說的物體都要佔空間,這說明了什麼呢?

師小結:只要是物體它都要佔一定的空間。(板書:佔空間)

(二)認識物體佔空間有大有小

1、師手舉西瓜、梨問:我手上的西瓜、梨誰佔的空間大?誰佔的空間小?

師:物體不僅要佔空間,而且所佔空間有大有小,我們把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概念)

生齊聲讀體積概念。

2、師:剛纔的西瓜和梨,我們可以說西瓜的體積比梨的體積大或梨的體積比西瓜的體積小,在我們的身邊,有着許許多多這樣的例子,你能像我這樣說給小組同學聽嗎?說一說。

同學交流。

3、師:有些物體的體積大小我們一眼就能分辨出來,而有的物體的體積我們用肉眼一時難以分辨,像這兩個土豆(師手舉兩個差不多大小的土豆)你說誰的體積大?

師:到底哪個土豆體積大,你們能商量出一個好的比較方法來嗎。

小組商量。

小組彙報:(可能會想出以下兩個辦法)辦法一、用兩個一樣大小的杯子,裝上一樣多的水,然後把兩個土豆放入兩杯水中,看哪個杯子裏的水升得高,哪個土豆的體積就大。

辦法二、用兩個大小相同的杯子裝滿水,然後分別把兩個土豆放入水中,看誰漏出的水多。

4、學生領取活動材料進行實踐活動。

各組彙報實踐結果。

師:你們組中哪個杯子中的土豆大?你們是怎樣判斷出來的?

(三)認識容積的意義。

1、師:還記得同學們在舉例中說到冰箱、櫃子,像這兩種物體打開裏面是空的,可以裝東西,容納別的物體,我們稱它們爲容器。(板書:容器)你還見過什麼容器?

2、師:(手拿一高痩一矮胖量杯)問:你們看,它們可以裝什麼?如果我往裏裝水的話,誰會裝的多?你有什麼好的方法證明你的猜測?

老師根據學生說的方法動手試一試。

3、師揭示容積一詞並讓學生說說通過演示活動,你怎麼理解容積的意義。

師小結並板書容積的意義。

4、例舉:油瓶所能容納的油的體積就是油瓶的容積。學生試舉例。

5、辨析:出示裝有半杯水的杯子,這時杯中所裝水的體積是不是杯子的容積。

(四)揭題看書。

(五)談談體積與容積的區別。

(六)練習。

1、書中試一試。

2、用12個大小一樣的小正方體搭出不同形狀的物體。

師:老師爲每個小組的同學準備了12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請你們小組的同學共同合作,發揮想象,用這12個正方體搭出美麗的形狀。

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合作搭建。

師:請各個小組彙報一下你們搭出了什麼?

師:你們真不錯,搭出了不同形狀的物體。你們所搭物體的體積大小怎樣?爲什麼?

師;形狀不一樣,體積一樣。這說明了什麼?

小結:體積的大小和它的形狀無關。

3、書中練一練1、2、3。

(七)總結。

八、教學反思:

(一)提供生活化的學習材料設置問題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國小數學教學當中,學生認知的構建與知識的獲取之間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如何跨越這道鴻溝?我認爲多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具體形象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置身於一定的情境中,調用各種感官去體驗、感受,獲得對數學事實和經驗的理性認知。在導入教學中,教師首先利用學生一年級學過的《烏鴉喝水》故事引入,美麗的動畫緊緊吸引着學生的眼球,熟悉的情節在耳邊響起,石子投進水後水面的變化清晰可見,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學習的情境,並且學生很自然地運用了空間一詞回答爲什麼水面會升高。而在這一個環節中,有些學生可能會膚淺地認爲物體要佔液體的空間,還不能體會到任何物體放在任何地方都要佔一定的空間。於是老師緊接着提供了一些生活化的學習材料:米、木塊、紙巾,杯子。讓學生在老師創設的一系列生活情境、問題情境中感悟物體並不是在水中才會佔空間。最精彩之處還是老師讓學生想象杯子不斷變大,變得教室一樣大時有哪些物體佔據空間。使學生們關注到自己教室裏所有的物體都佔據了一定的空間,突破了任何物體都要佔空間這一難點。

(二)突出探究活動,親歷做數學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數學課程標準》在空間與圖形的內容中,十分強調數學學習活動的情境設置和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中,教師先出示大小相差很大的兩個物體讓學生辨別哪一個物體的體積大。再出示兩個大小差不多的物體讓學生比較,引起學生思考:這該怎麼辦?而教師課始簡短的動畫導入爲學生自學探究做了鋪墊,課堂上學生想出了兩個可行的辦法。有了辦法,接下來學生就會迫不及待地、主動地進入探究階段。實踐的方法是學生說出的,實踐的過程是學生親自參與的,自始至終老師都只是承擔組織者的作用。是學生在做數學中明白物體佔空間有大有小,並學會比較兩個相差不大的物體大小的方法。

(三)激發情感體驗,學而有興、學而不累

與其他數學內容相比,空間與圖形的教學更容易激起學生對數學的情感體驗。在練習中,當老師讓學生用12個正方體搭建不同物體時,學生非常興奮,創造慾望極強。每個同學都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特別是搭好後全班交流參觀時,同學們的臉上露出了滿足、驕傲的表情。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學生從自己的數學現實出發,通過操作、觀察,類比、分析、歸納得出體積大小與形狀的變化無關。這一原理的獲得學生是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四)在教學中也有一點不足之處,當學生想出用兩種方法證明自己的猜測時,教師只給學生提供了第一種方法的實驗材料,讓學生集中用第一種方法進行操作。沒有照顧到想到第二種方法的同學實驗需求。

北師大版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篇七

一、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觀察物體、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圖形的變換、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等。其中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折線統計圖等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

(一)在“數與代數”方面,這冊教材安排了因數與倍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因數與倍數,包括因數和倍數的意義,2、3的倍數的特徵,質數和合數。教材在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分數的加法、減法,結合約分教學最大公因數,結合通分教學最小公倍數。

(二)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冊教材安排了觀察物體、長方體和正方體、圖形的變換。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在前面學習辨認從不同方向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圖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看到的形狀圖通過操作還原該物體,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探索並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圖形之間的關係,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及表面積公式,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認識圖形的軸對稱和旋轉變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三)在“統計與概率”方面,這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折線統計圖。在學習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到當數據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時,比較適合用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結合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長方體和正方體等多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聯繫上述三個領域的教學內容編排“數學廣角”,教學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教材還編排了一些“你知道嗎”,介紹數學背景知識。編排一些思考題,作爲彈性的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和技能:

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會進行整數、小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掌握因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奇數和偶數等概念,以及2、3的倍數的特徵;會求100以內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會解決有關分數加、減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知道體積和容積的意義以及度量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有關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以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積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讓他們認識到數學的價值,生活中離不開數學,使他們喜歡數學,樂學數學。

形成對數學的濃厚興趣,樹立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學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引導反思促進情感態度的發展。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反思當堂、當天的學習活動,適時教育學生要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學習上要實事求是,並以肯定的方式強化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創造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學以致用,體會數學就在身邊,藉以激發和保護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以及運用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教學難點:

掌握因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奇數和偶數等概念,以及2、3的倍數的特徵;會求100以內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四、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共有47人,大部分學生思想認識明確,學習態度端正,上進心強。能夠及時完成數學作業,但還有個別學生較爲調皮,始終把學習不放在心上,學習態度及學習習慣欠佳,不能及時完成作業,學習自覺性不夠,在數學學習方面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新的學期裏,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並加強培養學生各種學習數學的能力。使這部分學生儘快成長起來,爭取數學成績有大幅度的提升。

五、教學措施:

(1)多利用多媒體小平臺,創設的有利於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習的教學情境。

(2)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特別是計算能力的培養,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

(3)要求學生能預習教材,上課能更好接受新知。

(4)注重因材施教,進一步做好培優補差工作。組織好一對一幫教學習,抓好後百分之二十學生的學習。

(5)加強課堂練習時間,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

(6)加強單元檢測,及時讓學生及教師自己反饋教學情況,以便查漏補缺。

(7)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8)踏踏實實做好教學常規工作,以自己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滿腔熱情的工作作風,虛心向同事學習,同時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做好對學生的培養。

(9)加強自身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文化知識水平,積極參與教科研活動,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深入鑽研教材,充分利用40分鐘,讓課堂事半功倍。

(10)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學習習慣。

總之,在本學期我將一如既往繼續着重以培養孩子勤動腦、善思考的目的爲準則,爭取孩子們能夠運用自己的學習方法學好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