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愛國人物的故事多篇

愛國人物的故事多篇

愛國人物的故事 篇一

大米,是中國人的主要食品。可長期以來,水稻產量不高,人口又那麼多,農民們成年累月種田栽稻,還是滿足不了“吃”的需要。糧食產量低,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大障礙。農業科技工作者袁隆平決心爲國攻關,解決這個難題。

袁隆平是湖南一個鎮上的農校教員。雖然工作條件差,可他一心撲在科研工作上。每天除了教學外,就是在試驗田裏培育高產品種。在試驗中,他發現天然雜交 水稻穗大粒飽,產量高,但是第二年再種,就退化了,失去了優勢。他就想進行一種試驗,培育能保持高產的雜交水稻的種子。爲了這個理想,袁隆平不知花費了多少精力,有時候在試驗田裏觀察,連家也顧不上回。經過10年的艱苦努力,終於培育成功了。

這種雜交水稻畝產達到1000多斤,在全國推廣後,我國稻穀在幾 年中增產了1000多億公斤,真是一個飛躍!袁隆平獲得了國家第一個特等發明獎。美國等國也引進了他的成果。他被稱爲“雜交水稻”之父,爲改變我國糧食生產的落後狀態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愛國人物的故事 篇二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後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采納他的建議。

分析:“位卑未敢忘憂國”,爲國分憂,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義不容辭的義務。

愛國人物的故事 篇三

郭子儀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時候的大將。當時,兩人因爲平時的一些誤會,積怨很深,感情很不好。平時即使同桌吃飯,互相都懶得瞧上一眼,更別提說話了。

後來安祿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儀做朔方(今寧夏一帶)節度使,李光弼成爲他的部下。當時節度使大致相當於戰區司令長官兼行政長官,權力極大。

李光弼這時有些擔心,怕郭子儀公報私仇,藉故殺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儀反向皇帝極力舉薦他,結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爲河東節度使,同時,郭子儀還將自己部下一萬精兵分給了他,讓他帶兵東征。

郭子儀此舉,讓李光弼產生了更大的誤會,心想郭子儀這次一定不會放過他了。於是他橫下一條心來,找到郭子儀說:“今後不管怎麼處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圖不連累妻小。”

郭子儀聽後,很是詫異,忙離開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熱淚說:“國家危急,我們應該同心協力,不能再小肚雞腸,斤斤計較了。”

李光弼見郭子儀心胸如此坦蕩,便帶隊請戰。此後,將帥一心,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愛國人物的故事 篇四

字業章,號蓮峯,福建同安人人。行伍出身。曾任金門鎮總兵、福建水師提督。平日善撫士卒,甚得軍心。 1840年,調任江南提督。戰爭爆發後,率部防守吳凇口,積極備戰,築壘二十餘座。1842年6月10日,英國艦隊進攻吳凇口,乃率參將周世榮扼守西炮臺。13日,親自揮旗督戰,燃炮殺敵,擊傷英艦數艘,致敵不敢進。

時兩江總督牛鑑從寶山脫逃,致東炮臺失陷,英軍遂登陸抄襲西炮臺,他率孤軍血戰,中彈七處,血透徵袍,仍奮勇搏鬥,與守備韋印福、千總錢金玉等官兵英勇殉難。

愛國人物的故事 篇五

詩人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南宋廬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國勢弱小,北方蒙古族於1271年結束了內部爭奪皇位的自相殘殺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頭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顏統20萬大軍攻下襄、樊,以此爲突破口,順江而下,兩年不到,便後臨南宋首都臨安的近郊。蒙古兵所過之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農田荒廢,百業凋敝,這是一場空前殘暴的野蠻的侵略戰爭,南宋面臨着亡國滅種的嚴重威脅,詩人文天祥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英雄。

詩人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詩人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麼鬼話!”詩人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絃的《正氣歌》。

愛國人物的故事 篇六

屈平,字原,通常稱爲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平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愛國人物的故事 篇七

張良,字子房,漢族,傳爲漢初城父人,今亳州市城父鎮。漢高祖劉邦的謀臣,秦末漢初時期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漢王朝的開國元勳之一,“漢九年級傑”(張良、韓信、蕭何)之一。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之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待大功告成之後,張良及時功成身退,避免了韓信、彭越等鳥盡弓藏的下場。張良在去世後,諡爲文成侯(也稱諡號文成),此後世人也尊稱張良爲謀聖。《史記》中有專門的一篇《留侯世家》,用以記錄張良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