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戰爭的成語(精品多篇)

戰爭的成語(精品多篇)

關於戰爭的成語 篇一

【破釜沉舟】

公元前206年的鉅鹿之戰,當時項羽大敗章邯。

這場戰爭有兩個意義:一是消滅了秦軍主力,農民軍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二是項羽由一個將軍一躍成爲聯軍統帥,戰爭開始由滅秦之戰逐漸向楚漢戰爭轉變。

戰爭的成語 篇二

1、兵戎相見: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見。指用戰爭解決問題。

2、破斧缺斨:《詩·豳風·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斧斨,泛指兵器。後以“破斧缺斨”形容戰爭中必須付出的代價。

3、枕戈寢甲:枕着戈穿着鎧甲睡。形容經常生活在戰爭之中。

4、兵慌馬亂:形容戰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景象。

5、以逸待勞:逸:安閒;勞:疲勞。指在戰爭中做好充分準備,養精蓄銳,等疲乏的敵人來犯時給以迎頭痛擊。

6、鑄甲銷戈:銷熔鐵甲兵器。借指結束戰爭,實現和平。

7、放牛歸馬: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比喻戰爭結束,不再用兵。

8、大動干戈:大規模地進行戰爭。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9、有事之秋:指戰爭或多事故的年頭。

10、矢石之難: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戰的武器。難:不幸的遭遇。指戰爭中的危難。

戰爭的成語 篇三

1、禍結兵連:結:相聯;兵:戰爭;連:接連。戰爭接連不斷,帶來了無窮的災禍。

2、龍戰玄黃:比喻戰爭激烈,血流成河。同“龍血玄黃”。

3、勤兵黷武:黷:輕率。濫用武力,肆意發動戰爭。形容極端好戰。

4、戎馬倥傯:指在戰爭中軍務緊迫繁忙。

5、甘爲戎首:甘:情願,甘願;爲:做;戎:軍事,征伐;戎首:挑起戰爭的人。甘願當戰爭的主謀。

6、以逸制勞:逸:安閒;勞:疲勞。指在戰爭中做好充分準備,養精蓄銳,等疲乏的敵人來犯時給以迎頭痛擊。

7、風塵之變:風塵:比喻戰亂。指戰爭的災亂。

8、金戈鐵甲:比喻戰爭。也形容戰士持槍馳馬的雄姿。同“金戈鐵馬”。

9、洗兵不用:兵:兵器。洗淨兵器。收藏起來,不再使用。比喻停止戰爭。

10、戎首元兇:戎首:挑起戰爭的首犯;元兇:製造禍端的大頭目。指挑起戰爭的罪魁。

11、金戈鐵馬:戈閃耀着金光,馬配備了鐵甲。比喻戰爭。也形容戰士持槍馳馬的雄姿。

12、干戈滿眼:干戈:古兵器,比喻戰爭。形容到處受到戰爭的摧殘。

13、偃武櫜兵:停息武備,不事戰爭。同“偃武息戈”。

14、啓羞興戎:啓:開;戎:戰爭。因說話不謹慎而招致羞辱挑起事端。

15、以逸待勞:逸:安閒;勞:疲勞。指在戰爭中做好充分準備,養精蓄銳,等疲乏的敵人來犯時給以迎頭痛擊。

16、化干戈爲玉帛: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絲織品,指和好。比喻使戰爭轉變爲和平。

17、矢石之難:矢石:箭與石,作戰的武器。指在戰爭中受到矢石的襲擊。

18、訴諸武力:訴:訴訟。武力:軍事力量。指用戰爭來解決衝突。

19、磨盾之暇:暇:閒暇,餘暇。指在戰爭的餘暇。

20、破斧缺斨:斧斨,泛指兵器。形容戰爭中必須付出的。代價。

21、來好息師:招致和好,停止戰爭。

22、流血浮丘:流的備能夠把山丘漂起來。比喻戰爭中死傷的人極多。

23、金戈鐵騎:比喻戰爭。也形容戰士持槍馳馬的雄姿。同“金戈鐵馬”。

24、歸馬放牛: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比喻戰爭結束,不再用兵。

25、鼓衰力盡:鼓:戰鼓聲;衰:微弱。戰鼓聲音微弱,力量已經用盡。形容戰爭接近失敗時的慘狀。也形容文章的末尾鬆懈無力。

26、鋒鏑之苦:鋒:刀或劍的尖端;鏑:箭頭。指刀砍箭射的痛苦。形容遭受戰爭的苦難。

27、散兵遊勇:勇:清代指戰爭期間臨時招募的士兵。原指沒有統帥的逃散士兵。現有指沒有組織的團體隊伍裏獨自行動的人。

28、偃甲息兵:甲:古代作戰時穿的護身服。兵:兵器。停止戰爭。

29、烽火四起:戰爭的火焰從四面八方燃燒起來。形容邊防不安寧,四處有敵人進犯。

30、以戰養戰:利用戰爭中獲取來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繼續進行戰爭。

31、構怨連兵:構怨:結怨;連兵:交戰。因結怨而發生戰爭。

32、燕雀處帷幄:比喻戰爭的時間很長,軍帳上都築起了鳥巢。

33、金革之聲:金革:兵器和鎧甲。兵器與鎧甲相撞擊的聲音。指戰爭。

34、窮兵黷武:窮:竭盡;黷:隨便,任意。隨意使用武力,不斷髮動侵略戰爭。形容極其好戰。

35、連天烽火: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形容戰火燒遍各地。

36、龍血玄黃:比喻戰爭激烈,血流成河。

37、鼓衰力竭:鼓:戰鼓聲;衰:微弱。戰鼓聲音微弱,力量已經用盡。形容戰爭接近失敗時的慘狀。也形容文章的末尾鬆懈無力。

38、休養生息:休養:何處保養;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戰爭或社會大動盪之後,減輕人民負擔,安定生活,恢復元氣。

39、宿將舊卒:指久經戰爭的將領和士兵。

40、輕動干戈:輕:輕率;干戈:古代兵器。輕率地動武挑起戰爭。

41、甲冑生蟣蝨:甲冑:古代士兵作戰時所穿戴的鎧甲和頭盔。鎧甲和頭盔上都長滿了蟣蝨。形容戰爭持續時間很長。

42、偃武息戈:停息武備,不事戰爭。

43、連天峯火:烽火:古時邊防報警點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形容戰火燒遍各地。

44、偃武休兵:停息武備,不事戰爭。同“偃武息戈”。

45、介冑之間:介冑:古代作戰時將士們穿戴的鎧甲和頭盔。借指在戰爭中或戰場上。

46、烽火連年: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指戰火連年不斷。

47、風塵之警:指戰爭或騷亂的警報。

48、伐罪吊人:討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爲發動戰爭的口號。“人”當作“民”,因避太宗諱改。同“伐罪弔民”。

49、犄角之勢:比喻戰爭中互相配合夾擊敵人的態勢,或分出兵力牽制敵人。

50、息兵罷戰:停止或結束戰爭。

51、久經沙場:指長期經歷戰爭的考驗。

52、首唱義兵:唱:通“倡”,帶頭;兵:戰鬥。首先發動正義的戰爭。

53、龍戰魚駭:比喻戰爭激烈。

54、放牛歸馬: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比喻戰爭結束,不再用兵。

55、以戰去戰,以殺去殺:去:消除。用戰爭去消滅戰爭,用嚴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56、手中敗將:在戰爭中被自我打敗或在競賽中輸給自我的人。

57、載戢干戈:載戢:裝運收藏;干戈:古代的兩種武器,引申爲戰爭。將武器收藏起來。指不再訴諸武力。

58、師老民困:師:軍隊;老:疲憊。軍隊疲憊,百姓困苦。形容連年戰爭使兵疲民苦。

59、倒戢干戈:把武器倒着放起來,比喻沒有戰爭,天下太平。同“倒載干戈”。

60、伐罪弔民:伐:討伐。吊:慰問。討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爲發動戰爭的口號。

61、干戈滿地:干戈:古兵器,比喻戰爭。形容到處受到戰爭的摧殘。

62、窮兵極武:窮:竭盡;極:用盡。極力使用武力,不斷髮動侵略戰爭。形容極其好戰。

63、休兵罷戰:休罷:停止。停止或結束戰爭。

64、偃革倒戈:指停息武備,不事戰爭。

65、黷武窮兵:黷:隨便,任意;窮:竭盡。隨意使用武力,不斷髮動侵略戰爭。形容極其好戰。

66、減竈之計:在戰爭中隱瞞自我軍隊的實力來麻痹敵人。

67、非戰之罪:不是戰爭本身的罪過。一般用來作爲戰爭失敗開脫罪責之辭。

68、以戰去戰:用戰爭消滅戰爭。

69、有事之秋:指戰爭或多事故的年頭。

70、汗馬之功:指戰爭中立下的功績。

71、干戈滿目:干戈:古兵器,比喻戰爭。形容到處受到戰爭的摧殘。

關於戰爭的成語 篇四

【運籌帷幄】

劉邦當皇帝后,在都城洛陽南宮擺設酒宴,招待文武官員。劉邦 說:“諸位不要瞞我,都要說真心話,我爲什麼能取得天下?項羽又是爲什麼會失去天下的呢?” 有兩位頭領馬上回答說;“項羽待人輕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 厚而且愛護別人。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奪取土地,所攻下和征服的地方就分封給大家,跟天下人同事利益。而項羽妒賢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懷疑,打了勝仗不給人家授功,奪得了土地不給人家好處。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劉邦搖搖頭,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說在軍帳中出 謀劃策,決定勝負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張良,鎮守國家,安撫面姓, 供給糧餉,保證運糧道路不被阻斷。我比不上蕭何;統率百萬大軍, 戰則必勝,攻則必取,我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俊態,我 卻能夠使用他們。這就是我能夠取得天才下的原因,項羽雖然有一位重要的謀士范增,但他卻不信任。這就了被我攻滅的原因。”

關於戰爭的成語 篇五

【勢如破竹】

三國末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奪取魏國政權以後,準備出兵攻打東吳,實現統一全中國的願望。他召集文武大臣們商量統一大計。多數人認爲,吳國還有一定實力,一舉消滅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夠的準備再說。

大將杜預不同意多數人的看法,寫了一道奏章給晉武帝。杜預認爲,必須趁目前吳國衰弱立即滅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實力就很難打敗它了。司馬炎看了杜預的奏章,找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張華徵求意見。張華很同意杜預的分析,也勸司馬炎快快攻打吳國,以免留下後患。於是司馬炎就下了決心,任命杜預爲徵南大將軍。

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調動了二十多萬兵馬,分兵六路水陸並進,攻打吳國,一路戰鼓齊鳴,戰旗飄揚,戰士威武雄壯。第二年就攻佔了江陵,斬了吳國一員大將,率領軍隊乘勝追擊。司馬炎下令讓杜預從小路向吳國國都建業進發。此時,有人擔心長江水勢暴漲,不如暫收兵等到冬天進攻更有利。杜預堅決反對退兵,他說:“現在士氣高漲,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勢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樣,劈過幾節後竹子就迎刃破裂),一舉攻擊吳國不會再費多大力氣了!”晉朝大軍在杜預率領下,直衝吳都建業,不久就攻佔建業滅了吳國。晉武帝統一了全國。

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鬥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戰爭的成語 篇六

兵荒馬亂、兵連禍結、兵戎相見

赤地千里、楚界漢河、春秋無義戰

大動干戈、倒載干戈、放牛歸馬

烽火連年、烽火四起、風塵之變

歸馬放牛、化干戈爲玉帛、禍結兵連

金戈鐵馬、連天烽火、龍血玄黃

窮兵黷武、散兵遊勇、休養生息

以逸待勞、以戰去戰、枕戈寢甲

白骨露野、兵拏禍結、兵戈擾攘

兵慌馬亂、黷武窮兵、刀槍入庫

倒戢干戈、伐罪弔民、伐罪吊人

干戈載戢、鼓衰力盡、汗馬之功

金戈鐵甲、金戈鐵騎、來好息師

龍戰玄黃、龍戰魚駭、磨盾之暇

破斧缺斨、戎馬倥傯、上兵伐謀

矢石之難、休兵罷戰、偃革倒戈

偃甲息兵、偃武櫜兵、偃武息戈

偃武休兵、以戰養戰、有事之秋

止戈散馬、止戈興仁、鑄甲銷戈

關於戰爭的成語 篇七

【成語】: 勢如破竹

【拼音】: shì rú pò zhú

【解釋】: 勢:氣勢,威力。形勢就象劈竹子,頭上幾節破開以後,下面各節順着刀勢就分開了。比喻節節勝利,毫無阻礙。

【成語故事】:

三國末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奪取魏國政權以後,準備出兵攻打東吳,實現統一全中國的願望。他召集文武大臣們商量滅大計。多數人認爲,吳國還有一定實力,一舉消滅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夠的準備再說。

大將杜預不同意多數人的看法,寫了一道奏章給晉武帝。杜預認爲,必須趁目前昊國衰弱,忙滅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實力就很難打敗它了。司馬炎看了杜預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張華徵求意見。張華很同意杜預的分析,也勸司馬炎快快攻打吳國,以免留下後患。於是司馬炎就下了決心,任命杜預作徵南大將軍。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調動了二十多萬兵馬,分成六路水陸並進,攻打吳國,一路戰鼓齊鳴,戰旗飄揚,戰士威武雄壯。第二年就攻佔了江陵,斬了吳國一員大將,率領軍隊乘勝追擊。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吳軍聽到風聲嚇破了膽,紛紛打開城門投降。司馬炎下令讓杜預從小路向吳國國都建業進發。此時,有人擔心長江水勢暴漲,不如暫收兵等到冬天進攻更有利。杜預堅決反對退兵,他說:“現在趁士氣高漲,鬥志正旺,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勢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樣,劈過幾節後竹子就迎刃破裂),一舉攻擊吳國不會再費多大力氣了!”晉朝大軍在杜預率領下,直衝向吳都建業,不久就攻佔建業滅了吳國。晉武帝統一了全國。

戰爭的成語 篇八

戰火紛飛、戰略戰術、戰天鬥地

戰無不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草木皆兵、馬革裹屍、赤膊上陣

烏合之衆、圍魏救趙、四面楚歌

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步步爲營

望梅止渴、運疇帷幄、一鼓作氣

再衰三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草木皆兵、馬革裹屍、烏合之衆

四面楚歌、揭竿而起、打草驚蛇

用兵如神、攻其不備、背水一戰

破釜沉舟、風聲鶴唳、風吹草動

戰無不克、百戰百勝、百戰不殆

連戰皆捷、屢戰屢敗、速戰速決

血戰到底、以戰去戰、背城一戰

短兵接戰、各自爲戰、孤軍奮戰

決一死戰、明恥教戰、南征北戰

能征慣戰、休兵罷戰、浴血奮戰

驍勇善戰、百戰百勝、步步爲營

四面楚歌、作壁上觀、暗渡陳倉

城下之盟、殺身成仁、紙上談兵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圍魏救趙

望梅止渴、運疇帷幄、一鼓作氣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連戰皆捷

草木皆兵、再衰三竭、馬革裹屍

烏合之衆、四面楚歌、揭竿而起

打草驚蛇、用兵如神、攻其不備

浴血奮戰、背水一戰、破釜沉舟

風聲鶴唳、風吹草動、戰無不克

百戰不殆、屢戰屢敗、速戰速決

血戰到底、以戰去戰、背城一戰

短兵接戰、各自爲戰、決一死戰

明恥教戰、南征北戰、能征慣戰

孤軍奮戰、休兵罷戰、驍勇善戰

五十步笑百步、殺身成仁、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