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李白的詩詞名句精彩多篇

李白的詩詞名句精彩多篇

古·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篇一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峯長,

銀河倒掛三石樑。香爐瀑布遙相望,

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

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

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爲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閒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裏,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李白的詩歌 篇二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常相憶。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作品賞析

杜甫的兩首《夢李白》,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後敘寫,依清人仇兆鰲的說法,兩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層,所謂“一頭兩腳體”(見《杜少陵集詳註》卷七)。《夢李白·死別已吞聲》寫杜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了他對故人吉凶生死的關切之情。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詩要寫夢,先言別;未言別,先說死,以死別襯托生別,極寫李白流放絕域、久無音訊在詩人心中造成的苦痛。開頭便如陰風驟起,吹來一片瀰漫全詩的悲愴氣氛。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不說夢見故人,而說故人入夢;而故人所以入夢,又是有感於詩人的長久思念,寫出李白的幻影在夢中倏忽而現的情景,也表現了詩人乍見故人的喜悅和欣慰。但這欣喜只不過一剎那,轉念之間便覺不對了:“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意思是:“你既然被流放到了南方的遠地,怎麼就能插翅飛出羅網,千里迢迢來到我身邊呢?”聯想世間關於李白下落的種種不祥的傳聞,詩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還是死魂?路遠難測啊!”乍見而喜,轉念而疑,繼而生出深深的憂慮和恐懼,詩人對自己夢幻心理的刻畫,是十分細膩逼真的。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夢歸魂去,詩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從江南而來,又星夜自秦州而返,來時要飛越南方青鬱郁的千里楓林,歸去要渡過秦隴黑沉沉的萬丈關塞,十分遙遠,十分艱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個。“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在滿屋明晃晃的月光裏面,詩人忽又覺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顏依稀尚在,凝神細辨,才知是一種朦朧的錯覺。想到故人魂魄一路歸去,夜又深,路又遠,江湖之間,風濤險惡,詩人內心禱告着、叮嚀着:“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這驚駭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險惡處境的象徵;這惴惴不安的祈禱,體現着詩人對故人命運的殷憂。這裏,用了兩處有關屈原的典故。“魂來楓林青”,出自《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舊說系宋玉爲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龍”一語見於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東漢初年,有人在長沙見到一個自稱屈原的人,聽他說:“吾嘗見祭甚盛,然爲蛟龍所苦。”通過用典將李白與屈原聯繫起來,不但突出了李白命運的悲劇色彩,而且表示着杜甫對李白的稱許和崇敬。

李白的詩詞鑑賞 篇三

蜀道難原文

噫籲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方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從雌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爲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爲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蜀道難註釋

噫籲嚱:蜀方言。宋庠《宋景文公筆記》捲上:“蜀人見物驚異,輒曰'噫籲嚱'。”

蠶叢、魚鳧:傳說中古蜀國兩位國王的名字。

爾來:從那時以來。四萬八千歲,誇張而大約言之。

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長安西(今陝西眉縣、太白縣一帶)。

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渦的河流。

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類。

青泥:青泥嶺,在今甘肅徽縣南,陝西略陽縣北。《元和郡縣誌》卷二十二:“青泥嶺,在縣西北五十三裏,接溪山東,即今通路也。懸崖萬仞,山多雲雨,行者屢逢泥淖,故號青泥嶺。”

捫參歷井:參、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於地上的州國,叫做“分野”,以便通過觀察天象來占卜地上所配州國的吉凶。參星爲蜀之分野,井星爲秦之分野。捫:用手摸。歷:經過。脅息:屏氣不敢呼吸。

膺:胸。

子規:即杜鵑鳥,蜀地最多,鳴聲悲哀,若雲“不如歸去”。《蜀記》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號曰望帝。宇死,俗說杜宇化爲子規。子規,鳥名也。蜀人聞子規鳴,皆曰望帝也。”這兩句也有斷爲“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這種斷法順。

胡爲:爲什麼。

劍閣:又名劍門關,在四川劍閣縣北,是大、小劍山之間的一條棧道,長約三十餘里。

錦城:《元和郡縣誌》卷三十一劍南道成都府成都縣:“錦城在縣南十里,故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諮嗟:嘆息。

相關文章>>李白的詩:將進酒2歲寶寶學唐詩(中) 李白詩歌四首

蜀道難的詩意/蜀道難的意思

唉呀呀,多麼危險多麼高峻偉岸!

蜀道真太難攀簡直難於上青天。傳說中蠶叢和魚鳧建立了蜀國,

開國的年代實在久遠無法詳談。自從那時至今約有四萬八千年,

秦蜀被秦嶺所阻從不溝通往返。西邊太白山有飛鳥能過的小道。

從那小路走可橫渡峨嵋山頂端。山崩地裂蜀國五壯士被壓死了,

兩地纔有天梯棧道開始相通連。上有擋住太陽神六龍車的山巔,

下有激浪排空紆迴曲折的大川。善於高飛的黃鵠尚且無法飛過,

即使猢猻要想翻過也愁於攀援。青泥嶺多麼曲折繞着山巒盤旋,

百步之內縈繞巖巒轉九個彎彎。可以摸到參、井星叫人仰首屏息,

用手撫胸驚恐不已坐下來長嘆。好朋友呵請問你西遊何時回還?

可怕的巖山道實在難以登攀!只見那悲鳥在古樹上哀鳴啼叫;

雄雌相隨飛翔在原始森林之間。月夜聽到的是杜鵑悲慘的啼聲,

令人愁思綿綿呵這荒蕩的空山!蜀道難走呵簡直難於上青天,

叫人聽到這些怎麼不臉色突變?山峯座座相連離天還不到一尺;

枯鬆老枝倒掛倚貼在絕壁之間。漩渦飛轉瀑布飛瀉爭相喧鬧着;

水石相擊轉動象萬壑鳴雷一般。那去處惡劣艱險到了這種地步;

唉呀呀你這個遠方而來的客人,爲了什麼要來到這個地方?

劍閣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雲端,只要一人把守,千軍萬馬也難攻佔。

駐守的官員若不是皇家的近親;難免要變爲豺狼踞此爲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膽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覺防範長蛇的災難。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獸殺人如麻即令你膽寒。

錦官城雖然說是個快樂的所在;如此險惡還不如早早地把家還。

蜀道太難走呵簡直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與長嘆!

蜀道難賞析

這首詩是襲用樂府舊題,意在送友人入蜀。詩人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藝術地再現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藉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

至於本詩是否有更深的寓意,歷代有各種不同看法。然而就詩論詩,不一定強析有寓意。但從詩中,“所守或匪親,化爲狼與豺”看,卻是在寫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時,告誡當局,蜀地險要,應好好用人防守。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這首詩採用律體與散文間雜,文句參差,筆意縱橫,豪放灑脫。全詩感情強烈,一唱三嘆,迴環反覆,讀來令人心潮激盪。

送客歸吳

唐代 李白

江村秋雨歇,酒盡一帆飛。

路歷波濤去,家惟坐臥歸。

島花開灼灼,汀柳細依依。

別後無餘事,還應掃釣磯。

註釋

①此詩見《文苑英華》卷二六九。《滄浪詩話·考證》認爲非太白詩。

②島花:王琦校:“一作山桃。”灼灼:盛貌。《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③汀:水邊平地。依依:盛貌。

賞析

“路歷波濤去,家惟坐臥歸。”作者目送友人在波濤中乘船遠去,獨自歸家。只能在家中一會坐下,一會躺着等待友人歸來。

表達了對友人離去的不捨以及依依惜別之情。“去”和“歸”對比鮮明,更加突出感情。

《送客歸吳》古詩提要:

《送客歸吳》是唐代詩人李白所寫的一首五言律詩。作者在江村把酒送別友人,目送友人遠去,歸家而生感慨:“別後無餘事,還應掃釣磯”。作者以島花和汀柳襯托,表現出對友人的離去的不捨。“灼灼”“依依”運用疊音,更烘托出了作者的內心的感情。

送客歸吳,此詩見於《文苑英華》卷二六九,署李白作,王琦據收《李太白全集》卷三○《詩文拾遺》。嚴羽《滄浪詩話·考證》謂此詩不見於集中,家數在大曆、貞元之間,非李白作。

吳:泛指今江蘇一帶。李白有《子夜吳歌四首》、《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脫餘之囚參謀幕府》、《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序》雲:“雲自嵩宋沿吳相訪。”另有《送崔度還吳度故人禮部員外輔國之子》、《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送客歸吳》。

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號稱“斗酒詩百篇”,一生中與“酒”相伴,創作了大量與“酒”有關的詩歌,他的詩與酒往往是一體的,李白既是詩仙,又是酒仙,他的詩歌始終洋溢着一種濃郁的酒香。

一句“與爾同消萬古愁”,癡迷了幾代豪傑,“舉杯邀明月”的意境,醉了整個世界。李白一生愛酒,就如熱愛詩歌一樣。他的詩詞沁滿酒的濃香,如《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爲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爲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爲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又如《客中行》“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金陵酒肆留別》“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如《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在以上李白的詩歌中,都溢滿、盪漾着酒的醇香。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他的個性,這類詩固然數長安放還以後所作思想內容更爲深沉,藝術表現更爲成熟,《將進酒》即其代表作。李白被後世尊爲詩仙,而此《將進酒》一詩,則是太白借酒消愁、以酒抒憤的名作!此詩成於太白被賜金放還長安之後,仕途中的偉大抱負無法施展,詩人只能借酒消愁。在這愁苦的意境中,詩人卻從反面述說憂愁使人衰老,以黃河水之流逝聯想時光蹉跎,而後,“人生得意須盡歡”,豪放的詩句表現了對權貴的不屑。依稀彷彿,還能看到太白輕蔑的笑。“古來聖賢皆寂寞”,又有一種哀愁。無言,卻愈加悲傷。特別是在《將進酒》中寫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任情傾瀉,真可謂“天然去雕飾”,酒這時已經不是單純的酒已經成了一種象徵。李白詩歌中在寫酒時都在言志或寫壯志難酬後的悲慨、消沉、失落、苦惱,都是詩人那一顆積極憤世之心的具體體現。

在酒的世界裏,李白可盡情的遊樂歡快,豪邁奔放,不受任何束縛,不向任何勢力低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是何等自在逍遙,李白的詩似一壺壺醇厚芳香的佳釀,多麼沁人心脾啊!李白借酒抒發自己的曠放豪情,表明對不合理的社會人生的藐視。“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上高樓”(《梁園吟》),何等灑脫!李白用酒向世人表達自己的激烈壯懷、難平孤僨,發泄自己的鬱勃不平之氣和抑不住的萬千悲慨。“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玉壺吟》),何等悲愴!李白借酒展示自己裘馬輕狂的青年時代,描述自己恣意行樂的放誕生活。“憶昔洛陽董糟丘,爲余天津橋南造酒樓。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何等痛快!李白借酒向青天發問、對明月相邀,在對宇宙的遐想中探求人生哲理,在醉意朦朧中顯露自己飄逸浪漫、孤高出塵的形象。“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且停杯一問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何等瀟灑!李白借酒拋卻塵世的一切瑣屑和得失,忘情于山水,寄心於明月。“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何等的逍遙和灑脫!

在“一杯復一杯”中,在半醉半醒之間,李白笑傲度過一生,但畢竟是“舉杯銷愁愁更愁”。酒和詩、花和月、山和水,鬱結與曠放、失意與孤傲構成了整個李白。酒,是李白人生中除詩歌外的又一大人生支柱,他愛詩成性,愛酒至狂,他明白“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即愛酒,愛酒不愧天”。他的詩多半是以酒助興,由興而發,如果少了酒這個東西,我想中國古代文壇不會這麼興旺,也不會有這麼多的好詩爲後人所傳誦。李白的詩酒文化,是他人生體驗的最好記錄。他一生用酒當墨,用心作筆,寫下了許多令人心驚和令人心馳神往的文字,在詩壇上成爲一件又一件亮麗的瑰寶。李白一生關心國事,但爲國立功的理想和不滿黑暗現實的秉性,又構成了他特有的“詩酒”人生。

【簡析】

這首詩意在表達人壽幾何,及時行樂,莫使金樽空對月。同時指出“自古聖賢皆寂寞”。

【註釋】

①搗衣。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爲樂。

所守或匪親,化爲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都是傳說中古蜀國國王。古代的蜀國本與中原不通,至秦惠王滅蜀(公元前三一六)。

【註釋】

①會須,千金裘,石冰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若此,使人聽此凋朱顏,但願長醉不願醒,與爾同銷萬古愁,見一大蛇入穴中。

⑩諮嗟:嘆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藉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只得回車。

⑥高標,因而“千金散盡”“且爲樂”,一“酣”,點出了 “餞別”的主題。“蓬萊”四句,故址在今河南洛陽故城西:山名,又名太乙山,秦嶺主峯:意謂山高入天,竟至可以伸手摸到一路所見星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隱居不仕,與詩人交好。

④鐘鼓,只好在“弄扁舟” 中去尋求寄託,舉杯 銷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來描摹愁緒的名言,寫詩人酒興大作,“五花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圖一醉方休。表達了詩人曠達的胸懷。“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詩人自信爲人的自我價值,也流露懷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積極思想感情。詩深沉渾厚,氣象不凡。情極悲憤狂放,語極豪縱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詩句長短不一,參差錯綜;節奏快慢多變,一瀉千里。

關山月①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③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註釋】

①關山月:樂府《橫吹曲》調名。

②胡:這裏指吐蕃。

③高樓:指住在高樓中的戍客之妻。

【簡析】

這首詩在內容上仍繼承古樂府,但詩人筆力渾宏,又有很大的提高。詩的開頭四句,主要寫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從而表現出徵人懷鄉的情緒;中間四句,具體寫到戰爭的景象,戰場悲慘殘酷;後四句寫徵人望邊地而思念家鄉,進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樓嘆息不止。這末了四句與詩人《春思》中的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同一筆調。而“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又與王昌齡的“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同步。

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

海客談瀛洲①,煙濤微茫信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③五嶽掩赤城④。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盪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⑤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爲衣兮風爲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⑥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註釋】

①瀛洲:神山名。

②信:果真。

③拔:超越。

④赤城:山名。

⑤列缺:閃電。

⑥摧眉:低眉。

【簡析】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遊仙詩。詩寫夢遊名。.。.。. 連鳥兒也迫不及待,不約而同地遠走高飛了,這是在寫自己的孤獨!這就是李白與敬亭山"相看兩不厭,還是無知覺的,……當一個人身邊無人作伴時;了,無人不贊同的。

寓言三首

唐代 李白

周公負斧扆,成王何夔夔。武王昔不豫,剪爪投河湄。

賢聖遇讒慝,不免人君疑。天風拔大木,禾黍鹹傷萎。

管蔡扇蒼蠅,公賦鴟鴞詩。金縢若不啓,忠信誰明之。

搖裔雙綵鳳,婉孌三青禽。往還瑤臺裏,鳴舞玉山岑。

以歡秦娥意,復得王母心。區區精衛鳥,銜木空哀吟。

長安春色歸,先入青門道。綠楊不自持,從風欲傾倒。

海燕還秦宮,雙飛入簾櫳。相思不相見,託夢遼城東。

【其一】

周公背靠屏風而立受諸侯朝拜,周成王戒懼敬慎。周武王不愉快的時候,周公剪爪投入河湄。

賢聖都會遭遇讒言抵毀,人君也不免有所懷疑。天風拔起大木,禾苗盡受損壞。

周武王弟管叔鮮與蔡叔度象蒼蠅一樣扇動流言蜚語,周公寫下《鴟鴞》詩。

如果周武王沒有看到周公的《金縢》書,誰知道誰忠信可靠呢?

【其二】

扶搖直上的雙綵鳳,婉孌多姿的三青鳥。往還於王母的瑤臺裏,鳴舞在玉山顛。

以討秦娥的歡喜,又重新獲得王母的歡心。而誠情摯意忠心耿耿的精衛鳥,受到的是冷落,只好銜木哀吟。

【其三】

春色迴歸長安城,一般先入青門道邊。綠楊沒有自持能力,風吹兩邊倒。

海燕飛歸秦宮,雙雙飛入簾櫳,畫樑築巢。相思卻不能相見,只好託夢到遼城東夫婿所在的關塞。

賞析

這三首寓言詩,寓意各有不同。蕭士贇認爲,

第一首詩:“此懼讒詩也,隱括金滕之事以申其意。”

第二首詩:“此刺當時出入宮掖,取媚后妃、公主,以求爵位者。綵鳳、青禽,以比佞幸。瑤臺、玉山,以比宮掖。秦娥,以比公主。王母,以比后妃。精衛銜木,以比小臣懷區區報國之心,盡忠竭誠而不見知,其意微而顯矣。”

第三首詩:“此閨思詩也。良人從軍,滔滔不歸,感時觸物而動懷人之思者歟?綠楊、海燕,以起興也,婉然《國風》之體,所謂“聖於詩”者,此哉!”

自遣

唐代 李白

對酒不覺暝,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鳥還人亦稀。

譯文一

兩人對飲着不知不覺中天色已經暗了,落花沾滿了我的衣服。

喝醉起來後在月光的照耀下沿着溪水漫步,鳥兒都回窩了,人們也都在自己家裏,所以這裏很少有人。

譯文二

與朋友對飲,不知不覺已經暮色昏暗,落花灑滿了我的衣衫。

醉意朦朧在溪邊月光下散步,鳥都歸家了,路上行人也很稀少。

註釋

①對酒:兩人對飲。②暝:日暮。③盈:這裏用作動詞,沾滿。

賞析

《自遣》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所五言絕句。這是一首詩人獨自排遣愁懷的詩歌,讓人讀之不免嘆息。

《自遣》此詩約作於酒隱安陸時期。詩中寫在花叢中飲酒,不知不覺已到傍晚,落花滿身乘醉在溪邊月下散步,這時鳥已歸巢,行人稀少,一片寂靜。

吳逸一評此詩“語秀氣清,趣深意遠”(《唐詩正聲》)。黃叔燦評雲:“此等詩必有真胸境,而後能領此真景色,故其言皆成天趣”(《唐詩箋註》)。

《從軍行》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作品賞析

這首詩以短短四句,刻畫了一位無比英勇的將軍形象。首句寫將軍過去的戎馬生涯。伴隨他出徵的鐵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以見他征戰時間之長和所經歷的戰鬥之嚴酷。這句雖是從鐵衣着筆,卻等於從總的方面對詩中的主人公作了最簡要的交待。有了這一句作墊,緊接着寫他面臨一場新的嚴酷考驗──“城南已合數重圍”。戰爭在塞外進行,城南是退路。但連城南也被敵人設下了重圍,全軍已陷入可能徹底覆沒的絕境。寫被圍雖只此一句,但卻如千鈞一髮,使人爲之懸心吊膽。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呼延,是匈奴四姓貴族之一,這裏指敵軍的一員悍將。我方這位身經百戰的英雄,正是選中他作爲目標,在突營闖陣的時候,首先將他射殺,使敵軍陷於慌亂,乘機殺開重圍,獨領殘兵,奪路而出。

詩所要表現的是一位勇武過人的英雄,而所寫的戰爭從全局上看,是一場敗仗。但雖敗卻並不令人喪氣,而是敗中見出了豪氣。“獨領殘兵千騎歸”,“獨”字幾乎有千斤之力,壓倒了敵方的千軍萬馬,給人以頂天立地之感。詩沒有對這位將軍進行肖像描寫,但通過緊張的戰鬥場景,把英雄的精神與氣概表現得異常鮮明而突出,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將這場驚心動魄的突圍戰和首句“百戰沙場碎鐵衣”相對照,讓人想到這不過是他“百戰沙場”中的一仗。這樣,就把剛纔這一場突圍戰,以及英雄的整個戰鬥歷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壯烈,完全傳奇化了。詩讓人不覺得出現在眼前的是一批殘兵敗將,而讓人感到這些血泊中拚殺出來的英雄凜然可敬。象這樣在一首小詩裏敢於去寫嚴酷的鬥爭,甚至敢於去寫敗仗,而又從敗仗中顯出豪氣,給人以鼓舞,如果不具備象盛唐詩人那種精神氣概是寫不出的。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1],被後人譽爲“詩仙”。漢族,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出生於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今安徽境內,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生活,南到洞庭湘江,東至越州(會稽郡),寓居在安陸、應山。直到天寶元年(742),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兩年半,就賜金放還而去,然後由高天師如貴道士授錄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的道觀紫極宮。成爲一個真正的道士,過着飄蕩四方的漫遊生活。

後世將李白和杜甫並稱“李杜”。他的詩歌總體風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朽,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李白帶月的詩:玉壺吟 篇四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烈士擊玉壺,壯心惜暮年。

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

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

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

朝天數換飛龍馬,敕賜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

西施宜笑復宜顰,醜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

關於李白的詩句 篇五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

一提起李白,人們首先會想起俊逸、瀟灑,這些形象,彷彿不食人間煙火,仙風道骨,用西方現代的眼光,一副“硬漢”詩人形象,容易忽略李白另一些方面,重感情,心腸柔軟,無比善良,日常人情,如,寫給亡妻後一對孤幼子女的詩《寄東魯二稚子》:

吳地桑葉綠, 吳蠶已三眠。

我家寄東魯, 誰種龜陰田?

春事已不及, 江行復茫然。

南風吹歸心, 飛墮酒樓前。

樓東一株桃, 枝葉拂青煙。

此樹我所種, 別來向三年。

桃今與樓齊, 我行尚未旋。

嬌女字平陽, 折花倚桃邊。

折花不見我, 淚下如流泉。

小兒名伯禽, 與姊亦齊肩。

雙行桃樹下, 撫背復誰憐?

念此失次第, 肝腸日憂煎。

裂素寫遠意, 因之汶陽川。

再賞一首他同情憐憫山中貧苦悲老婦孺的:《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結尾句“三謝不能餐”,令人感嘆。說杜甫是人民詩人,李白亦同樣民本詩人,他只是喜歡笑傲王侯,何曾對底層百姓裝過一點架子?甚至鞠躬有三,心常愧之。

李白在安徽的宣州,曾結識一位民間釀酒的老師傅,後老人辭世,李白專寫了一首《哭宣城善釀紀叟》:

紀叟黃泉裏,

還應釀老春。

夜臺無李白,

沽酒與何人?

——“最偉大的人物肯定是心腸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