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年獸的經典傳說(新版多篇)

年獸的經典傳說(新版多篇)

年獸的經典傳說 篇一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

“年”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

慢慢地,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原來它每隔365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男男女女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爲關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竈,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然後把宅院的大門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他們平平安安地度過這一夜。

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

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年”從深山老林裏竄了出來,摸進人羣聚居的村落。

只見家家戶戶宅門緊閉,門前還堆着芝麻桿,街上卻瞧不見一個人影兒。

轉了大半個晚上的“年”毫無所獲,只好啃些芝麻桿充飢。

再過些時,公雞啼曉,這些兇殘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

熬過“年關”的人們欣喜不已,要感謝天地祖宗的護佑,要互相祝賀沒有被“年”吃掉,還要打開大門燃放鞭炮,去同鄰里親友見面道喜。

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

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裏。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 還有幾個童稚,在院裏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

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

在《詩經·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製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後,竹節裏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

這事後來傳到天上的紫微那兒,他爲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

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這種現象逐漸蔚成了綿綿相傳的“過年”和“拜年”的風俗,“拜年”的風俗內容豐富,通常的順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後出門去拜親朋友好,亦有七年級拜本家、八年級拜岳家、九年級拜親戚……等各種講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謂“拜個晚年”。

年獸的經典傳說 篇二

話說古代有一隻四角四足的惡獸——夕,因冬季大雪覆蓋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莊裏去找吃的;因其身體龐大、脾氣暴躁、兇猛異常,給村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

每到臘月底,人們都整理衣物扶老攜幼,到附近的竹林裏躲避夕。

這一年,村裏的人們在收拾東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紀約七八歲的孩子,餓倒在路旁。

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將孩子救醒,並要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惡獸——夕,這個聰明的孩子便與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裏的人來到了村後的竹林裏。

由於冬季在竹林裏寒氣逼人,大家冷得紛紛伐竹蓋房、燒火取暖

這個被老婆婆救來的孩子就好奇的問大家:我們這竹林離村子那麼近,就不怕夕會來到這裏嗎?有位老人回答他說:“我年小的時候就隨鄉親們來這裏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幾年因爲它餓極了也追來過,可是它每次都看到鄉親們在這竹林裏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這個孩子想了想告訴大家:“我有辦法除掉‘夕’讓大家從今以後不用每到臘月裏就出來逃難。”大家聽後都非常高興,紛紛問該怎麼辦?這個聰明的孩子告訴大家:多砍一些竹節帶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們各家的門外,掛一塊紅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後夕就再也不會來了。

鄉親們半信半疑的聽着這個孩子的話,由村裏的老者帶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們由於害怕“夕”會來沒有人敢睡覺,除了在自家的門外懸掛了紅布條之外,就來到村中間的空地上,守着一些從竹林裏帶回來的一些碎的竹節。

天氣寒冷大家點了火堆取暖,餓了就拿些吃的出來……子夜,便聽到一聲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懼的縮做一團。

這時那個聰明的孩子突然間站出來告訴大家說:“我去把他引來,然後大家就往火堆裏扔我們守了一夜的碎竹節。”還沒等還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這個孩子已經來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裏硬闖,破壞了很多東西,於是他大聲的叫到:你每年都來,害得百姓不能安居樂業,今天我一定要給你點厲害!!“夕”聽到孩子的叫聲,便循着聲音追來過來,可是它看到家家門牆都掛着紅紅的布條就沒敢進,於是順着孩子的聲音忍着捱餓的肚皮來到 了村中央的空地這裏。

這時孩子大聲地說:“鄉親們,往火裏扔碎竹節啊!”,可是大家因爲害怕早已經站在那裏礓住了,這個瞬間“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來重重的甩在了地上。

村民們聽到孩子落地的聲音反應過來,紛紛往火裏扔起了竹節。

由於是砍伐不久,溼溼的竹節遇到旺火紛紛爆裂,噼裏啪啦的響了起來!“夕”聽到這響聲掉頭鼠竄,沒有再損壞村裏的東西。

天亮起來了,“夕”被人們扔到火裏的竹節爆裂時發出的聲音嚇跑了,住戶家因爲門前掛的紅條,夕沒有進所以保住了,人們心中卻高興不起來。

因爲那個救了這個村莊的聰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

而這一天就是正月七年級。

這個聰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爲“夕”沒有死,所以每年的臘月卅,大家都守着碎竹節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

可是一年年過去了,誰也沒有再見過“夕”,有的只是大家爲防止“夕”的到來燃放的爆竹與門前掛的紅布條,然而卻給我們留下了這個傳說與過年的習俗:臘月卅的夜裏,大家齊聚一堂吃着年夜飯,一起守歲等待除夕的鐘聲。

放爆竹,貼門聯。

等到天亮彼此走訪鄰里給予問候與祝福等。

七年級早上鄉親們彼此走訪看看相鄰有沒有受傷說一些吉祥客氣的話,希望來年的臘月“夕”不再來。

如今我們過年的很多俗語與習慣都來源於這個傳說:

年七年級:人們爲了讓自己的後代子孫記得這個救了整個村子的孩子——年,就把天明後的早晨就叫年。

又是正月七年級 ,所以又叫大年七年級。

守歲:大家守着碎竹節等待的過程。

守歲就是守着碎竹片的簡稱。

除夕:臘月卅大家守着碎竹節等“夕”的這一夜。

紅布:如今的對聯。

而除夕夜裏大家餓了,拿東西出來吃則演變成了我們齊聚一堂歡聲笑語如今的年夜飯。

這種現象逐漸蔚成了綿綿相傳的“過年”和“拜年”的風俗,“拜年”的風俗內容豐富,通常的順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亦有七年級拜本家、八年級拜岳家、九年級拜親戚……等各種講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謂“拜個晚年”。

標籤:多篇 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