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二月二龍擡頭的故事通用多篇

二月二龍擡頭的故事通用多篇

二月二龍擡頭的作文 篇一

3月20日是農曆二月八年級。民間稱這一天“龍擡頭”,象徵着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那麼,“龍擡頭”是何意思?天文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解釋說,“二月二,龍擡頭”此說和古代天文學有關。

專家介紹,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擡頭”。據天津、江蘇兩地的天文專家介紹,天上“龍擡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雨水也會多起來。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

民諺“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強烈願望。

二月二龍擡頭的作文 篇二

“二月二”是一個與天文、氣候、農事、衛生等等都相關的日子,講究特別的多。既然想龍擡頭,就要設法引龍出來。自打明朝以後,就有撒灰引龍之舉,沈榜的《宛署雜詩》寫道:“宛人呼二月二爲龍擡頭。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廚,旋繞水缸,呼爲引龍回。”每到二月二,各家都從大門外到屋中,再到廚房繞水缸一圈撒上石灰,這天不許掃地、做針線活,說是怕傷了龍。撒石灰粉的另一層意思是不讓復甦的蟲子在屋內繁殖。爲此,要用明火遍照牆壁房樑、犄角旮旯,“二月二照房樑,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老奶奶一邊說着“敲炕謠”一邊手握笤帚敲打炕:“敲呀敲,敲炕頭,金子銀子往家流,敲呀敲,敲炕沿,蠍子蜈蚣不見面!”在農村,這天早晨,莊稼人要在院子裏用竈灰畫五個大圓圈,把五穀雜糧放在中間,稱之爲“打囤”,預祝當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倉滿囤圓。要不怎麼說“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呢。

在北方,二月八年級,已是春開解凍,陣雁北飛,犁牛遍地,即將是整地播種的好時節了。據《古今北京》載:清代定製,每歲仲亥日,皇帝要到先農壇祭祀農神。行禮完畢,還要自扶犁耕地做出樣子,就算是玉帝親耕了,然後,坐在觀耕臺上觀“庶人終畝”。皇帝在此時祭祀農神,本意是號召人民起來春耕,後來經過一些人的神化,成爲二月二龍擡頭的美好傳說。

民間一直有“理髮去舊”的說法,二月二去理髮,據說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這天,理髮的地方,會忙得不亦樂乎,皆因人們一個多月沒理髮了。所有的理髮師傅,歇了整整一個月,趕到二月二這天,早早開門,不用迎接客人,客人自然蜂擁而至,“二月二,龍擡頭,孩子大人要剃頭。”

二月二這天所有吃的東西均和龍有關,飯叫龍子、面叫龍鬚、餃子叫龍牙、餛飩叫龍眼、春餅叫龍鱗、肉卷饃叫懶龍。醬肉必吃不可。漢族的傳統習俗是在二月二這天吃豬頭肉。以前人們通常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時殺豬宰羊,七年級、破五、十五都完了,肉也基本上吃光了,最後剩下一個豬頭。到了二月二,就把這“龍頭”作爲供品拿來享用了。

二月二,除了是龍的生日,也是土地爺的生日,舊時各家各戶都要到土地廟祭拜。光拜土地還不行。北京還有一個風俗是進香祭神,二月二,男男女女額上貼了金字,騎上毛驢相繼來到涿州的碧霞元君廟燒香,寄予美好的願望,希望得到神仙的眷顧。名爲到廟上香,實則踏青外遊。《歲華紀麗譜》記載:“二月二踏青節,初郡人遊賞,散在四郊。”

二月二龍擡頭的作文 篇三

在山西,最重要的習俗是“引龍”,在晉西北叫“司錢龍”,二月二早上太陽沒出山以前,家家戶戶都要提桶到河邊或井邊取水。汲水時桶裏放着銅錢,提上水後邊走邊灑,到家後將剩下的水倒入水缸,這樣就把“錢龍”引回來了。引錢龍時不準說話,以免嚇走錢龍。

在豫東一帶,農曆二月二的早晨家家必用爐膛裏的灰在院子裏及大門外打囤,即把草木灰放在長柄鐵杴上散落成圓圈,然後圓心處放上不同的糧食,這實際上是莊稼人對糧食豐收的一種祈願。

二月二龍擡頭的故事 篇四

龍擡頭(二月二)又被稱爲“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龍擡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八年級,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擡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人們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

龍擡頭農曆二月八年級,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擡頭的日子,它是我國農村的一個傳統節日,名曰“龍頭節”。俗話說:“二月二,龍擡頭,大家小戶使耕牛。”此時,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

故事一:

傳說此節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二月八年級,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的歷史傳說。

故事二:

民間相傳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大唐高宗李治駕崩後,武則天當權,先立其子李哲、李旦爲中宗、睿宗,又先後廢去。於永昌二年(公元690年),廢唐改周,自立爲帝,稱周武皇帝。

這事惹惱了玉皇大帝,他傳命太白金星告訴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降雨人間,以示懲戒。當年從立夏到寒露,150多天滴雨未下,因致大地乾涸,莊稼旱死,許多地方連吃水都非常困難,哀鴻遍野,民不聊生。

種種人間慘象,被掌管天河的玉龍看在眼裏十分不忍,他冒着違犯天條的危險,張開巨口,喝足天河之水,私自布雨,解救了天下黎民百姓,但卻招來了玉帝惱怒,將玉龍打入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山前還立了一通石碑,上面刻有四句話:“玉龍行雨犯天規,應受人間千秋罪,若想重上凌霄殿,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經過這裏,看了碑上的這些字,才知道玉龍爲救百姓行雨,卻被壓在這裏受苦。爲了救出玉龍重上雲天,再掌天河,人們決心找到開花的金豆,但卻苦苦尋找不到。

找啊、找啊,直找到第二年的農曆二月七年級,恰好街上有集,一個老奶奶揹着一布袋苞米粒趕集,因布袋口沒紮結實,走着走着布袋開了,金黃的苞米粒撒了一地。人們看了,高興極了,這苞米粒多像金豆呀!如果放在鍋裏炒,不就爆出金花了嗎?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全都知道了。大家商定,第二天,二月八年級一齊行動,大家都爆苞米花。

這情景被玉龍看見了,好不歡喜,就大聲喊道:“太白老頭兒,金豆開花了,還不快放我出去。”太白金星老眼昏花,看了看,果然是金豆開花,便將壓在玉龍身上的大山移開,玉龍順勢一躍騰空,再降甘霖。

從此之後,二月二炒苞米(或者炒黃豆)成了習俗,一年一年傳了下來。

二月二龍擡頭的作文 篇五

大家可都聽說過我們瞿溪鎮的二月七年級嗎?這可是我們瞿溪鎮傳統的歷史文化喲!

傳說在二百多年前,住在大山裏的人紛紛下山,趕在二月七年級之前用衛生紙多換些農作工具,好在春季耕種。就這樣。慢慢地演變過來,變成了現在繁華、熱鬧的集市!

二月七年級,往往是最吸引我們的,街上人流如織,車水馬龍,猶如一片川流不息的大海。有賣衣服,有賣美食的,有賣玩具的,玩樂的,應有盡有。

比如美食街吧!一條街裏藏着中國各地的小吃,吃一口烤羊肉串辣中有甜,讓你感受到新疆的風土人情;吮一口甘甜的椰汁,讓你領略到海南的大好風光;咬一口冰糖葫蘆,酸酸甜甜的,讓你聯想到老北京的情境……我吃了一碗臭豆腐奇臭無比,一口就能讓你回“臭”無窮!一條小小的美食街裏,蘊藏着豐富的美味!

還有一條玩樂街,如同遊樂園一般,有驚心動魄的海盜船,天旋地轉的空中轉椅,更有刺激的海洋球……我玩了一次海洋球,在球裏滾來滾去,在水裏翻來覆去,樂此不疲。上空中不是飄蕩着孩童們刺激的尖叫聲!一條玩樂街,讓人釋放心中的壓力!

工藝品街,猶如一個民間工藝品博物館,哪裏有竹子編器物,鐵皿器物,草繩編的等等,精緻巧妙。我買了一個草繩編成心形的三層小寶盒,放什麼都可以,做一個擺設也行哦!一條工藝品街,有着民間的淳樸風氣。

歡迎大家來作客喲!

二月二龍擡頭的作文 篇六

農曆的二月二,人們都說:“二月二,龍擡頭。”實際上“二月二,龍擡頭”是和古代天文學有關,每年二月春分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擡頭”。

晚上上完美術課已經7點了,我和媽媽急急忙忙地來到民主路上向市政府走,這時路上已經有很多人了。我們到了京都崗那就不能往前去了,於是靠邊站了下來。在我和媽媽的前後左右都是人,真是人山人海,人潮如流。

這時候,焰火已經開始放了,我看一種焰火正出神,另一種又把我吸引了,它們有的像蝴蝶飛舞,有的像金蛇直衝雲霄,有的在天空中像一顆心……我最喜歡的是那蝴蝶形的。在我剛到的時候,它就剛出現過一次,我就喜歡上它了!它先是出現一個蝴蝶的身體,然後兩個翅膀再出現,可是它來得慢,去得快,一下子就沒有了!還有一個我最喜歡的,它只出現過一次,很漂亮。隨着一聲巨響,天空中出現了幾個字母,好象是:ILOVEYOU!那煙花五光十色,五彩繽紛,看得人眼花繚亂!也有普通的煙花,它是一層一層的,就像一朵朵美麗的菊花,好看極了。突然,我看到一個大瀑布從天而降,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我看見孩子們在焰火的海洋中高興得手舞足蹈,大人們也已笑得合不攏嘴。煙花放了半個小時,最後還是結束了。人們談着,笑着,戀戀不捨地離開了,民主路上又顯出了夜晚的寧靜。

二月二龍擡頭的作文 篇七

今天是二月八年級,用大衆點的話來說就是龍擡頭。那你知道在二月二的時候,有什麼禁忌和習俗嗎?不知道的話,我就給你講一講吧。

二月二稱爲龍頭節,以各種與龍相關的民俗活動來祈求平安和豐收,這也成爲了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龍擡頭又被稱爲農事節、春耕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龍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黃昏時龍角星(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會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俗稱龍擡頭。

介紹完龍擡頭的由來後,我再向你介紹一下與龍擡頭有關的習俗吧。

龍擡頭時都要去剃頭髮,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所以在二月二這天剃剃頭,一年都會有好精神頭。在二月二這天,民間飲食也多以龍爲名,比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麪條叫扶龍鬚這些習俗寄託了祁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在二月二這天,北方多祭祀龍神,南方沿海地區會祭祀土地神,希望通過敬龍祈福,可以保證這一年五穀豐登。

這就是有關二月二龍擡頭的習俗和由來,有興趣的話,還可以自己去找找吧。

二月二龍擡頭的作文 篇八

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爲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麪條則是“扶龍鬚”,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爲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

當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餅卻是普遍習俗,明《酌中志》一書中就有記載:“二月八年級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白麪和稀攤爲煎餅,名曰‘薰蟲’”。

二月二龍擡頭的作文 篇九

俗話說“龍不擡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擡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爲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髮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另外,在我國民間流傳着“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髮後,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髮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過,這一民間禁忌近年來已經逐漸淡薄。

二月二是蟄龍昇天的日子,而中國人素以龍爲圖騰,這一天“剃龍頭”,體現出人們祈求神龍賜福的美好願望。

二月二龍擡頭的故事 篇十

傳說,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捱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爲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八年級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猛然想起,這玉米就象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裏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裏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還念着:“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裏用竈灰撒成一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於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其意是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節日時,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麪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二月二龍擡頭傳說四:伏羲氏和二月二龍擡頭

相傳此節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二月八年級,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的歷史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