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古村旅遊系列介紹

古村旅遊系列介紹:

古村旅遊系列介紹

江南豪宅博覽園——十都古村

一、地理位置

古代,十都村有許多桂花樹,又稱桂林,位於江西省廣豐縣嵩峯鄉,地理座標:北緯28°22'56〞,東經118°24'24〞

二、環境條件

十都村處於山環水抱之間,村落坐落在盆地小平原上,十都港與後溪河彎彎曲曲在村口匯合。自北向南,光山塢、大溪街、大溪水、橫街、商市、村莊民居、小溪水、禁山培。依次形成了十都“山、街、水、市、居、水、山”的村落整體形態。

三、村落規模

十都村現有1250戶,5388人,32個村民小組,村域面積23.8平方公里,古村面積1.5平方公里,現存古建築500多幢,目前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築9幢、清代建築21幢。

四、交通狀況

古代的十都,系三省通衢之地,既是廣信府通往浙江、福建陸路的必經之地,又是廣信府、浙江、福建等相鄰地域貨物的集散地。通衢大道上,挑伕如蟻,摩肩接踵,夜伏晝行。從明末至民初,十都號稱“小杭州”,繁榮發展程度很高。

五、經濟狀況

十都以農業爲主,除稻穀外,還盛產綠茶、木材、毛竹、芋頭、柚子,如今古村旅遊已初具規模。有全日制完小一所,在校學生386人,幼兒園二所,入托兒童187人,有村衛生所四個,從業人員6人。

六、建村歷史

十都村建村於南宋,據《王氏世譜》載,童姓爲十都村肇基者。此後,王、祝、葉、沈等70多個姓氏陸續徙入,繁衍生息,農商結合,耕讀並舉。

七、歷史變遷

元代後期,王、祝、葉等姓氏祖先勵精圖治,一批民居逐步興建,十都村初具規模。

明代,十都的王、祝、葉等氏族先人躋身於鉅商行列。當時十都紙業、木竹業、批發零售和茶業商人生意如日中天,一批商宅、祠堂等逐步興建。

清代乾隆盛世,十都大屋、沈氏宗祠、花堂門、顯白公祠、智仁橋等相繼建成。嘉慶至光緒年間,王家兵站、秀毓鰲峯、古戲臺等華堂巨構相繼落成,十都村財富急劇增加,勢力日益強勁,達到鼎盛。

清末至民國期間,內憂外患,百業凋零,商人落敗,封建宗法制度逐漸解體,十都村的發展受挫、衰落。

1932年,曾建立過鄉蘇維埃政府。1948年至今,十都村經歷了11次區劃變動與易名。1984年10月啓用十都村委會名至今。

八、歷史文化

十都村的先祖崇尚教育浸濡,素來重視教育,或堅貞做人,或勤儉持家,出了不少名仕。

祝克明,十都先祖,一生奇遇,報國精忠。

王集賢生於康熙,歿於乾隆,清代中國著名紙業大亨。以半生精力,建造了中華第一民宅——王家大院。

王良誠,進士出身,曾任山西澤州府知府,建造“花堂門”,飲譽鄉里。

祝坤生,克己樸素,恤困濟貧的,雖只揚名村裏,卻是善良芸芸衆生的真實寫照。

九、民俗風情

十都村有敦厚淳樸的地方民俗文化。春節、清明、端午、七月半、中秋、重陽、冬至、十月半等傳統節日,有着十分豐富的祭祀和娛樂習俗。正月迎燈蕩花船,清明節上墳不燒紙,只“標石子”,七月半、冬至在家祭太公﹙祖先﹚,十都村有“清明標石紙、冬至燒紙”之說。祭祀與娛樂活動包括祭祖、祭神、燈綵、唱戲等。

十都村地處吳、贛、閩方言的交接地帶,但十都村的方言俚語,還很純正地保存着大量“廣豐腔”的“廣豐方言”語彙音韻。

十都村有許多實用的民歌,如《上樑號子》、《竈司君》、《哭七七》,有娛樂成分的《十八摸》、《十匹手巾》、《孟姜女》等小調,以及大量的農事、氣候、風物、勸世諺語。

十、古村現狀

星移斗轉,王朝更迭,如今的十都村,仍不失爲古建築羣龐大,歷史文化深厚的古村落。有大溪街、旗杆墩弄、後牆弄等古街巷,有智仁橋、板橋、將軍橋等石橋,有衆多的古建築和水利設施。

十一、重點建築

    十都王家大院:建於清乾隆年間,系十都紙商王集賢所建。佔地面積27000平方米(40.5畝田),建築面積6780平方米,單層磚木結構。有房間108間、大小天井36個、青石推槽式圓門3扇、水井2口、青石圍欄雕刻魚池3處,進排水設施完好,集南北建築工藝精髓於一體。    良�門:王良誠任山西澤州府知府時(清乾隆十三年)建成,又稱花堂門。中間橫匾上書龍躍雲津,上方雕刻百官上朝圖,下方是雙龍戲珠、鯉魚躍龍門,兩邊雕刻狀元遊京街、關公送紅娘等組圖,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顯白公祠:建於明末清初,建築面積850平方米,十都王姓人爲紀念開族太公王顯白所建。顯白公祠用料粗大、莊重,後中堂柱用青石,兩側都爲廂房,四周迴廊屋檐、撐拱,雕捲雲花草,反映了古人對真、善、美的追求和期望。    王家中廳: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據《王家族譜》記載,中廳由當時的駐軍主使王氏所建。分爲三進,設三個天井。一進、二進單層木結構,三進左右兩側設有閣樓。整個中廳的木柱用料粗壯,厚實,青石柱礎簡潔,厚重,大方,後進閣樓的門窗較精緻,線條流暢。     王家兵站:建於清代中期,建築面積536平方米,浙派風格。曾駐紮軍隊得名。該屋外柱之間施用穿插枋,內檐兩柱之間施用跨枋,加強柱之間的水平聯繫,防止柱子傾斜,提高梁枋的負荷能力,設計科學,有較高文物保護價值。    上祝家大廳: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明代古民宅建築風格。四進佈局,一進、四進爲單層建築,二、三進廂房爲兩層建築。額上以斗拱支撐,頂部木結構組成,門窗雕刻簡潔大方,樑、柱用料厚重,以莊重、大氣、寬容爲特點。    智仁橋:建於清乾隆丙子年(1756年),爲單曲三孔石拱橋,連接十都村南北。全長22米,橋寬7米。由王集賢捐獻石條砌成,石欄杆有各種花草圖案,橋墩雕有“避邪獸”,承受橋面的2座橋墩均爲“燕嘴”形,有利於減少洪水對橋墩的衝擊。    秀毓鰲峯:建於清代光緒年間,佔地面積480平方米,三進單層穿樑式結構。大門青石雕刻,石門楣書“秀毓鰲峯”四個秀麗行書大字。門楣下方“雙鳳朝陽”爲百寶改圖案裝飾。門外地面是鵝卵石砌就的“金錢圖”。整棟建築工藝精細、保存完好。    十都古戲臺:建於清同治五年,建築面積180平方米。戲臺爲歇山頂,雕樑畫棟、精美絕倫,天花藻井、雀替、撐拱上件件雕刻精美、線條流暢、構圖嚴謹,內容以民間故事爲主,爲古村最熱鬧繁華的區域。具有相當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厚德輝宏:建於清乾隆年間。以人物雕刻和拼字花窗爲主要特點,屋內的八仙人物雕刻,是目前江南保存最爲完整的一套。花窗採用冰裂紋案、拼有“福、祿、壽、禧”字樣。地上有鵝卵石鋪就平平安安、招財進寶圖案。整體工藝非常精美。    十都板橋:建於清乾隆年間,全長22米。當年石料不夠僅建橋墩,橋墩爲燕嘴形利於減少洪水衝擊,橋面木頭鋪設。1979年村民用水泥澆築,橋面寬二米,無護欄。2013年6月嵩峯鄉政府改造成仿古木橋,加寬至3米,增添護欄,既美觀又安全。

    道德講堂上饒市第一個農村“道德講堂”位於古建築“南峯擁翠”,建築面積400平方米。“南峯擁翠”建於清末, 2013年5月,嵩峯鄉修復籌建爲“道德講堂”,成爲名師授課、弘揚傳統道德文化的理想場所。

十二、價值特色

十都古村落“天人合一”的人居環境和優美的建築景觀,在中國建設規劃與建築史上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

“商幫”爲十都古村落建設提供了物質保障,也使這個古村落成爲研究古代“邊貿”歷史留下的活化石。系一個因陸興商,以街爲市的“商業名村”,在爲數不多的江西商業交通型古村落中,具有獨特的典型意義。

十都的水路“十都港”是廣豐通往饒、鄱水系的端點碼頭。發達的陸路交通優勢,補之以“十都港”水運,使十都成爲名聞三省三縣的商業名村。

獨特的建築風格、高超的建築技藝,有奇特的“文化飛地”現象,使十都古村成爲中國古代江南民間豪宅建築傑作博覽園。

十三、保護規劃

近年來,縣、鄉、村在規劃、管理、古建維修、公共設施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委託江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廣豐縣嵩峯鄉十都村古建築保護規劃及旅遊資源開發規劃》。

標籤:古村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