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十個簡短的成語故事(新版多篇)

十個簡短的成語故事(新版多篇)

十個成語的故事 篇一

公元前633年,楚國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第二年春天,晉文公派兵攻佔了楚的盟國曹國和衛國,要他們與楚國絕[]交,才讓他們復國。楚國被激怒了,撤掉對宋國的包圍,來和晉國交戰。兩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對陣。

晉文公重耳做公子時,受後母迫害,逃到楚國,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問重耳以後如何報答,重耳說:“美女、綢緞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給您什麼呢?假如託您的福我能回國執政,萬一遇到兩國發生戰爭,我就撤退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楚國還不能諒解,雙方再交手。”

爲了實現當年的諾言,晉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國大將子玉率領楚軍緊逼不捨。

當時,楚國聯合了陳、蔡等國,兵力強;晉國聯合了齊、宋等國,兵力弱。應該怎樣作戰呢?晉文公的舅舅子犯說:“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對於注意禮儀的君子,應當多講忠誠和信用,取得對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戰陣之間,不妨多用欺詐的手段迷惑對方。你可以採取欺騙敵軍的辦法。”

晉文公聽從了子犯的策略,首先擊潰由陳、蔡軍隊組成的楚軍右翼,然後主力假裝撤退,引誘楚軍左翼追趕,再以伏兵夾擊。楚軍左翼大敗,中軍也被迫撤退。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城濮之戰。晉國取勝後,與齊、魯、宋、鄭、蔡、莒、衛等國會盟,成爲諸侯霸主。

精選十個簡短的成語故事 篇二

隔牆有耳

從前,有一個好奇心很重的人,他總是喜歡四處打聽別人的祕密。

知道的祕密太多了。憋在心裏真難受。

一天他喝了幾杯酒,終於忍不住,拉着好朋友,把自己打聽到的事情全部說了出來。

他哪裏想得到,就在牆另一邊的隔壁房間裏,有人把他說的話都聽得清清楚楚。

於是沒過多久,所有人都知道了他多嘴的壞毛病啦!

十個成語的故事 篇三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不能爲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爲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裏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爲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口袋,抓了許多螢火蟲放在裏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晉代孫康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外面十分明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裏要亮多了。此後,每到下雪的夜晚,他都會在雪地裏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最終功成名就。

十個成語的故事 篇四

危如累卵

春秋時期,晉靈公爲了享樂,下令修建一座九層高臺。引起了人民的強烈不滿。一些大臣也勸晉靈公,不要幹這種勞民傷財的事。可是晉靈公執意不聽,還說:“誰再來提意見,就殺誰。”

有個大臣叫荀息,他來求見晉靈公說:“大王,我會一個小戲,表演給您看。”

晉靈公聽了,自然很高興。荀息便走到桌旁,拿出十二顆棋子一顆一顆地先平擺在地上,然後又拿出九個雞蛋,一個一個地放上去。他先在棋子上面擺了五個,第二層再擺三個,第三層擺一個。晉靈公看着擺在堆尖上那個勉強擱住的雞蛋,緊張得直叫“太危險啦!太危險啦!”荀息這時意味深長地說:“這不算危險,還有比這更危險的事呢。您修建的九層高臺,剛動工三年就鬧得民不聊生,國庫空虛,如果遭到外來侵略,咱們國家不就像這累起的雞蛋一樣危險嗎?”晉靈公聽了,嚇了一大跳,連忙下令停止築臺,這就是成語“危如累卵”的來由,“累”是堆積;“卵”是蛋。常用來比喻那種極危險的情況。

負荊請罪

戰國時候,趙國的藺相如因爲幾次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任務。被提拔爲上卿(相當於丞相);地位在有名的老將軍廉頗之上。廉頗因此很不服氣,揚言說,如果見到藺相如,定要侮辱他一番。

藺相如知道後,就避免與廉頗見面,如果在路上遇見廉頗,也悄悄地掉轉車子躲開。

藺相如手下的人埋怨他不該這樣膽小。藺相如說:“秦王那樣厲害,我尚不怕,難道會怕廉將軍嗎?秦國之所以不敢來侵犯我們,是因爲我們文臣、武將團結一心,如果我和廉將軍不和,只能對秦國有利。我們要考慮國家利益,不能計較個人恩怨啊!”

這番話傳到廉頗耳裏,他感到非常慚愧,於是脫掉上衣,光着身子,揹着荊條,去向藺相如賠禮道歉。

從此,他們結爲至交好友。這故事流傳很廣,“負荊請罪”也便成了成語。“負”是揹着;“荊”

是荊條;“請罪”就是賠禮認錯。“負荊請罪”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請求對方給以懲罰。現在常用它表示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的意思。

義無反顧

司馬相如是位才子,會擊劍撫琴,但最擅長的是寫詩作賦。因此漢武帝很賞識他,讓他在自己身邊作官。這時正趕上唐蒙在修治西南蜀道。由於他徵集民工過多,又殺了他們的首領,引起了巴蜀人民的驚恐和不安,發生了騷亂。漢武帝知道了這件事情,便讓司馬相如去責備唐蒙,並且讓他寫一篇文告,向巴蜀人民作一番解釋。

司馬相如在文告中說:“調集民夫、士兵修築道路是應該的,但是驚擾了長老、子弟並不是陛下的意思。有人不曉得國家的法令制度,驚恐逃亡或自相殘殺是不對的。士兵作戰的時候,應該迎着刀刃和箭鎬而上,絕不容許回頭看,寧可戰死也不能轉過腳跟逃跑。你仍應該從長計議,急國家之難,盡人臣之道……”

司馬相如將這件事完成得很好,修路的工程的順利地進行了。漢武帝非常高興,又拜司馬相如爲中郎將。

芒刺在背

漢武帝晚年,大臣霍光很受信任,被封爲大將軍,漢武帝死後,他又輔佐年幼的漢昭帝。朝廷裏的大事都由霍光決定。

漢昭帝死後,由昌邑王繼位。他不幹正事,霍光因此極爲不滿,就把他廢掉了,迎立了漢宣帝。

由於霍光地位高、權力大,漢宣帝也很怕他。一次,漢宣帝要去祭祀。霍光陪同,與宣帝同乘一輛車,宣帝非常緊張,感到如同有細小的芒刺紮在背上一樣不舒服(原文是“若有芒刺在背”)。 “芒”是指穀類種子殼上的細刺,“芒刺”就是細小的刺。現在成語“芒刺在背”一般用來形容因爲恐懼,或有某種心事而坐立不安的心情。與“芒刺在背”相近似的還有成語“如坐鍼氈”。意思是好像坐在插了針的毯子上,用來比喻心神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