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麥積山的導遊詞多篇

麥積山的導遊詞多篇

麥積山的導遊詞 篇1

在甘肅的麥積山上,有一條蜿蜒的小路,盤繞在山上。沿着小路往裏走,在一片鬱鬱蔥蔥的綠蔭掩映下,隱約看到一個個紅色的屋頂,走近一看,一排排的小木屋,站立在小路的一旁,紅色的屋頂,在一片翠綠中,越發好看。這就是這次旅行我們要住的房子,太棒啦!小木屋下面是架空的,一側有樓梯,上去以後是個大平臺,上面擺放着桌椅,坐在桌旁喝茶聊天,看着眼前的美景,非常愜意!小木屋裏面是由兩個套間組成的,雖然不豪華,但是很明亮,很舒適!

清晨,天漸漸亮了起來。太陽投下千絲萬縷的金光,金燦燦的太陽花競相開放。“瞧,那邊有隻小松鼠!”我們隨聲望去,看到一隻棕色的小松鼠在曬太陽,看起來舒服極了。

我和朋友們開始踢球,“射門!YES!”“傳給你。”我們的歡聲笑語佈滿了整座山谷,也給這座幽靜的山谷添加了別樣的情趣。

到了中午,我們順着河流上山,一路上伴隨着鳥語花香,我們來到了山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瀑布,讓我不禁想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的詩句。瀑布中間激起的層層水霧,朦朦朧朧的,好似結了冰一樣。

我們開始往山下走,看到了一個籃球場,大家不約而同地齊衝過去,或許男孩子大都這樣吧!我們五個小夥伴編成“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和“小五”,分成兩組打起了籃球,大家你追我趕,非常熱鬧。打完籃球,我們繼續下山,不經意走到了一片玫瑰花田,一大片的玫瑰花競相開放,美麗無比!我們聞着玫瑰的芳香,陶醉在這裏……

傍晚,我們離開了花田,夕陽掛在天上,紅的、粉的、黃的晚霞,好似濃墨塗抹,美麗極了。

暮色已濃,我們一起吃晚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聊起家常,吃完晚飯,我們就出去看滿天繁星的夜晚,黑色的夜空彷彿幕布,星星好似閃爍的寶石般掛滿了夜空,像是伸手就能摘下來似的。欣賞完星星,我們就回到小木屋,進入了甜蜜的夢鄉。

這次旅行,令我印象深刻!

麥積山的導遊詞 篇2

中國大型石窟羣之一,"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宗教藝術古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著名風景名勝區之一。位於甘肅天水縣麥積鄉南側,是西秦嶺山脈北支小隴山前山區的孤峯,相對高度142米。峯頂呈圓錐狀,紅色砂礫岩層略近水平,因巖體形如農村麥垛而得名,爲隴原上麥垛式丹霞地貌。石窟創建於十六國姚秦時期(約384),大興於北魏太和元年(477)以後,西魏再修崖閣寺宇,北周造七佛閣,隋初建舍利塔,又於七佛閣下雕出高達15米的摩崖大石佛三身,爲麥積山最大雕像。唐開元二十二年(734)天水一帶發生大地震,崖面中部塌毀,分窟羣爲東崖和西崖兩部分,即五代時所謂東閣和西閣。

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均曾增建重修。東崖以涅□窟、千佛廊、散花樓、上七佛閣、中七佛閣和牛兒堂等最爲重要,規模宏大;西崖共140窟,最重要的三大窟中以萬佛堂最大,天堂洞次之,127號窟最小,皆開鑿於6世紀。石窟高峻驚險,凌空鑿於20~80米的懸崖峭壁上,星羅棋佈,層層相疊。有崖閣、摩崖窟、摩崖龕、山樓、走廊及不同類型的窟形與窟龕等,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及建築結構演變發展的重要依據。石窟以精美泥塑藝術着稱於世,還有少量石刻像和像碑,反映出中國曆代雕塑藝術特點。現存窟龕194個,塑像7800身;壁畫1100平方米,僅佔原有壁畫3/10。

麥積山早爲隴右名山,歷代著名學者詩人多有賦詩題銘者。石窟實爲雕塑藝術博物館,爲研究中國文化藝術、科學技術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1953年成立文物保管所。1955年修成天水市—麥積山直達公路。1973年以後加固整修,成爲全國旅遊勝地。此外,還有可供遊覽的綜合性大型樹木園。

麥積山的導遊詞 篇3

麥積山位於天水市東南四十五公里的麥積區南側的羣山中。深秋時節,我和親友們一起遊覽了麥積山,目睹了她美麗的容顏。

進入麥積山風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被譽爲麥積山的主峯,她像民間的麥垛,巍然莊嚴的聳立着。這時的你會爲大自然巧奪天工的精湛技藝而折服。

麥積山被周圍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羣山環繞着,山上松柏長青,蒼翠永恆。各種各樣的喬木在秋風的呼喚下一個個盛裝打扮,奼紫嫣紅,在那裏熱情的歡迎着從遠方前來觀光的你。一陣微風吹來,樹上一片片黃的、紅的、紫的葉子隨風飄舞,輕輕地落在你的肩頭手中,你彷彿誤闖了人間仙境。

進入麥積石窟,當你爲古人鬼斧神工般的高超技藝歎服時,你不由衷地會爲自己是一個華夏子孫而驕傲,爲自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天水人而自豪。

當“砍倒十里鬆,堆起麥積崖”的傳說在你耳邊縈繞時,眼前的陣陣松濤不就在證明着當時動工的宏偉與艱辛嗎?一千五百多年前,先輩們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雕塑的七千多尊石像,個個栩栩如生。建在懸崖峭壁上的一尊尊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石像,在導遊生動的敘說裏幾乎尊尊有一個生動的故事,個個都有一段動人的傳說。

當你品味“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的詩句時,身臨其境的你彷彿漫步在世外桃源,正與神仙僧侶們同行。

麥積山的秋,以她豐碩的內涵呼喚着遠方的你,如果你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你不妨來素有“東方雕塑館”的麥積山轉一轉,看一看。她獨特的自然美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會令你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麥積山的導遊詞 篇4

迎着秋風,踏着青草。我們全家人前往天水旅遊。而在這次的天水之遊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旅遊景點便是著名的“麥積山石窟”了。

經過四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到達了天水市。住進旅館,吃過午飯,我們便馬不停蹄地趕往第一個旅遊目的地——麥積山石窟。

“真是湊巧,剛剛還陽光明媚,現在卻已細雨綿綿。唉,下雨可怎麼玩呀!”我低聲抱怨着。“這你就錯了,”爸爸說,“‘麥積煙雨’可是麥積山的一大奇景,一般可碰不到呢!”聽了這話,我眼前一亮,盼望着早點看到這“奇景”。

到了麥積山山腳,清新的空氣撲鼻而來。遠遠望去,山體酷似農家麥垛,因下雨形成的霧氣,環繞着山頭,朦朧的景象給人帶來一種神祕的氣息,猶如仙境一般。

吸着新鮮的空氣,聞着青草的香味,我們徒步走到了麥積山石窟下。

聽導遊說:麥積山石窟始鑿於十六國後秦,經十多個朝代開鑿重修,距今約一千六百年曆史,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現存洞窟194個,大小造像7200餘尊,分泥塑,石雕和石刻造像碑三類,以泥塑爲主,素有“東方雕塑陳列館”的美譽。深厚的民族傳統,鮮明的世俗化和濃郁的生活情趣,是麥積山石窟的顯著特徵。

聽着導遊的講解,我們不知不覺走到了山頂(指人能走到的最高處)。看着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像,我彷彿看到了我們的祖先在這座陡峭的山上,利用他們的智慧,造出這一尊尊神奇的雕像。他們有的在雕刻,有的在上色,有的在固定……總之,到處都有他們勤勞的身影。

在這麼多雕像中,令我讚歎的有兩處。首先便是位於山東側的“西方三聖”雕塑。中間的阿彌佗佛長13米,威嚴壯觀,神形兼備,琉璃珠做的眼睛炯炯有神,衣服上的褶皺做得細緻入微,因爲在和泥時加入了髮絲等材料,使得佛像看起來光滑細嫩,像真的一樣。其次就是被稱爲“東方微笑”的小沙彌。他兩眼微閉,嘴巴上翹,頭微微低下,顯出東方人特有的可愛與含蓄。非常討人喜歡。

游完麥積山,我心中感慨萬分,我們的祖先,利用他們的智慧、勤勞與恆心,爲後人留下了這樣值得驕傲的文物。而作爲龍的傳人的我們,更應該將祖先們勤勞樸實,持之以恆的精神發揚光大,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生生不息。

麥積山的導遊詞 篇5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約45公里處,是我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峯,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狀奇特,孤峯崛起,猶如麥垛,人們便稱之爲麥積山。山峯的西南面爲懸崖峭壁,石窟就開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達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懸崖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國的石窟中是罕見的。

麥積山周圍風景秀麗,山巒上密佈着翠柏蒼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頂,極目遠望,四面全是鬱鬱蔥蔥的青山,只見千山萬壑,重巒疊嶂,青松似海,雲霧陣陣,遠景近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景,這圖景被稱爲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在我國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麥積山爲最佳。

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自公元384年,後來經過十多個朝代的不斷開鑿、重修,遂成爲我國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現存洞窟194個,其中有從4世紀到19世紀以來的歷代泥塑、石雕7200餘件,壁畫1300多平方米。麥積山石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洞窟所處位置極其驚險,大都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達。遊人攀登上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棧道,不禁驚心動魄。古人曾稱讚這些工程:“峭壁之間,鐫石成佛,萬龕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羣衆中還流傳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麥積崖”,“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的諺語。可見當時開鑿洞窟,修建棧道工程之艱鉅、宏大。

麥積山石窟藝術,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歷史學家范文瀾曾譽麥積山爲“陳列塑像的大展覽館”。如果說敦煌是一個大壁畫館的話,那麼,麥積山則是一座大雕塑館。這裏的雕像,大的高達15米多,小的僅20多釐米,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系統地反映了我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這裏的泥塑大致可以分爲突出牆面的高浮塑,完全離開牆面的圓塑,粘貼在牆面上的模製影塑和壁塑四類。其中數以千計的與真人大小相仿的圓塑,極富生活情趣,被視爲珍品。

麥積山的塑像有兩大明顯的特點:強烈的民族意識和世俗化的趨向。除早期作品外,從北魏塑像開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視的體態,都有和藹可親的面容,雖是天堂的神,卻象世俗的人,成爲人們美好願望的化身。從塑像的體形和服飾看,也逐漸在擺脫外來藝術的影響,體現出漢民族的特點來。

麥積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別具一格的“崖閣”。在東崖泥塑大佛頭上15米高處的七佛閣,是我國典型的漢式崖閣建築,建在離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開鑿於公元6世紀中葉。麥積山石窟雖以泥塑爲主,但也有一定數量的石雕和壁畫。麥積山石窟被列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架和修復了1300多米的凌空棧道,使遊人能順利登臨所有洞窟。 麥積山石窟的造像最高大者達16米,最小者僅爲10餘釐米。其中第44窟造像被日本人稱爲“東方的維納斯”。西秦的78窟、128窟的造像的僧衣細緻地繪出了圖案。建於七十餘米高的的七佛閣上塑像俊秀,過道頂上殘存的壁畫精美絕倫,其中西端頂部的車馬行人圖,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車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稱國內壁畫構圖之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