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企業環境報告多篇

企業環境報告多篇

【第1篇】企業環境污染調查報告

企業環境污染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爲了我們能夠對我們身邊的環境進一步瞭解,能更加有針對性的對我們周邊受污染的環境進行有效的治理。

二、調查人員

2022級外國語學院(一)班,二組成員我身邊的環境污染的調查報告。

三、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是採用了問卷調查的方式,而問卷是由調查人員發電子郵件到受訪者的郵箱並提醒他們進行填寫的方式而進行的。我身邊的環境污染的調查報告。

四、調查範圍

我們周邊的人,多數是市民。

五、調查結果

本次共發了50份問卷,收回47份,最終有效的有45份。

六、結果分析

大家都知道,由於人類向自然界過度的索取,已經導致了大自然無情的報復:颶風、暴雨、暴風雪、洪澇、乾旱、蟲害、酷暑、森

林大火、地震等災情不期而至,全世界因乾旱等原因而造成的遷移性難民預計到2025年達到1億人。

慘痛的生態教訓,已經引起世界各國和全人類的重視,國際奧委會評估團視察申奧城市,就把生態環境改善列爲其中重要的內容。我國高度重視環保工作臺,先後出臺了許多保護環境的政策和法規,開展了許多保護環境的工作和活動。

然而,通過調查發現我們現在的市民對保護環境的意識還是不夠的。調查顯示真正知道世界環境日或者有意識去關注環境污染指數的受訪者只有55%。主動去關注污染方面的文章也就更少了,只有45.5%。然而在他們身邊環境的受污染程度是達到61%的。而這些污染的環境有45%是來自工業三廢的影響的,而剩下的55%是由生活所排放的廢棄物造成的,其中,主要是白色污染。

伴隨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生活正向便利化、衛生化發展。爲了順應這種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飯盒、塑料袋等也開始頻繁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些使用方便、價格低廉包裝材料的出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這些包裝材料在使用後往往被隨手丟棄,造成'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我國城市特有的環境污染,在各種公共場所到處都能看見大量廢棄的塑料製品,他們從自然界而來,由人類製造,最終歸結於大自然時卻不易被自然所消納,從而影響了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從節約資源的角度出發,由於塑料製品主要來源是面臨枯竭的石油資源,應儘可能回收,但由於現階段再回收的生產成本遠高於直接生產成本,在現行市場經濟條件下難以做到。我

們都知道在去年奧運年的時候國家就已經實行塑料袋的禁用。但是在我的調查數據中顯示65%的人羣還沒有真正地去執行。

同樣,通過調查顯示,在我市內,在大型超市中,使用塑料袋人數佔總人數比例的60%;在菜市場上,使用塑料袋人數佔總人數比例的62.5%;在小型超市中,使用塑料袋人數佔總人數比例的59%。由此可見,我市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還不是很高。

不過我們知道這是需要一個過渡期的。對於政府社在環境保護方面做法和成效方面。50%的受訪者的態度是政府的環保的監管力度還是有待提高和改進,通過居民與政府共同合作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而關於滇池呢。滇池是我國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屬國家重點保護水域之一,對維護區域生態系統的平衡有着重要作用,歷史上曾是雲南省昆明市城市用水、工農業用水的重要水源。然而許多年以前,由於不合理的開發利用,造成滇池流域水資源污染嚴重,滇池水質已爲劣v。

這裏也有市民對滇池的污染情況也進行了說明,他表示,滇池水面污染的情況很嚴重,雖然已被清理過,但是厚厚的藍藻、死去的魚和其它生物隨處可見,而且他所看到的可能還只是冰山一角;他還說,生長在滇池旁邊的一刻柳樹的條垂到了滇池表面,那是多麼美麗的一

幅景啊,然而,碰到水面的楊柳都死了。碰到水面的楊柳都死了,更何況是裏面的魚蝦呢?我身邊的環境污染的調查報告。

還有人說,水葫蘆、藍藻、青苔、浮萍等各種藻類和浮葉植物成爲水上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在遊船開出時,螺旋槳撥開水面,便散發出一陣惡臭,使得遊人不得不繞道而行;美麗的傳說還被刻在大理石板上,豎立在岸邊,但滇池的現狀的確令人揪心。

有市民還說,“有一條排水溝,整個社區七個小組田裏的排水都彙集在這裏再排向滇池。就在5年前,這裏的水還很清,能抓到魚。可是近年來斗南發展了、繁榮了,但這水卻變渾了。以前沒專人打掃時,每天要衝下好多垃圾,還好這裏設了抽水站垃圾不能流入滇池,但就積在這裏。有一次終於有部門組織打撈了,結果撈起的垃圾把溝邊的電線杆埋起了一人多高。”

另外,據調查,全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突破130萬輛,機動車排氣污染在大氣污染中的分擔率相當高。昆明機動車每年排放的各種有害物質至少有10多萬噸,而且仍在以每年超20%的速度遞增,大氣污染中機動車尾氣污染率已佔70%左右。

而關於此問題,許多市民也做出了些表示,市民對政府近年來對環境的整治表示肯定。在“目前我市污染較重的問題有哪些?”一項中,調查結果爲:50名市民提及環境問題,有10個回答認爲大氣污染是各類污染源中的“第一殺手”,佔20%,並認爲越來越增加的機動車尾氣和工業廢氣污染最爲嚴重。其次,道路揚塵、飯店油煙等也是市民認爲頭疼的問題。

然而,對於此問題,防治中心可對轄區內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監督管理,在轄區內機動車停放地對在用機動車的污染物排放狀況進行監督檢查,在轄區內組織對無環保標誌在用車輛排氣污染實施路檢抽檢,對轄區內機動車環保標誌的申領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轄區內機動車環保定期檢測機構的檢測活動進行監督檢查,對轄區內製造銷售環節的機動車排氣污染狀況進行監督檢查,對轄區內車用燃油品質及加油站油氣回收實施監督檢查,送達行政處罰文書及處罰決定的落實及後督察,對其他違反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行爲進行監督檢查。

通過調查,還發現了其他許多環境污染的問題,例如,現在的人們還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爲了方便,隨手扔垃圾,果皮;垃圾也沒有分類處理,有的還會把垃圾往河裏扔,造成許多不必要的污染。

四、總結

出現上述問題,首先我們要多瞭解有關知識 ,向身邊的人宣傳環保知識,協助政府做好工作。其次,我們的生活中的廢棄物要分類回收。儘量使用可循環再用的日用品。還有就是儘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要愛護植物,愛惜我們周圍的環境。不要吃野生動物也是爲保護環境獻力量的一種做法。在個人方面要注意,平時不去做那些污染環境的事情;多參加一些環境宣傳活動;時刻記住保護環境,人

【第2篇】私營企業發展環境的調查報告

關於我市私營企業 發展環境的調查報告 私營經濟作爲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在地方經濟發展中,它更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爲了及時反映私營企業發展情況,瞭解私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爲黨政領導和各有關部門制定發展私營經濟政策提供依據。

威海市企業調查隊近期以發放調查問卷和走訪調研相結合方式,對全市40傢俬營企業發展環境進行了調查。 基 本 情 況 本次調查覆蓋了全市三市一區及兩個開發區的私營企業,抽中樣本基本能夠反映我市私營企業發展情況,從調查情況看,我市私營企業呈現以下特點: 一.私營企業經營管理者素質逐步提高 調查結果顯示,我市被調查的40傢俬營企業經營者男性35人,女性5人,平均年齡爲44.3歲,是一支以中青年爲主的有朝氣、有活力的隊伍。

在這支隊伍中40-49歲的人最多,佔55%;30-39歲的次之,佔20%;50-59歲的佔17.5%;其餘的佔7.5%。從文化程度方面看,27.5%的企業經營者已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大專學歷佔22.5%,中專高中學歷佔32.5%,其餘的佔17.5%。

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佔12.5%,中級技術職稱佔25.5%,無技術職稱佔一半多。任職年限最長18年,任職在xx年以上者佔32.5%,4-6年者佔35.5%。

企業經營者任現職前所從事的工作,來自企事業單位最多,佔57.5%;黨政機關佔10%,農民佔22.5%。 以上數據儘管反映企業經營者素質在逐步提高,但與整體經濟發展趨勢要求還有較大差距,私營企業經營者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私營企業發展模式二元化 調查結果顯示,我市私營企業的起步和發展大體可劃分兩種模式: 第一種模式,它是以個體、工商戶發展成私營企業,以家庭工業爲起點的模式。企業的起初投資大部分來源於自有資金,22.5%私營企業經營者任現職前是農民出身,這種模式特點是,起點低,自發性強,有活力。

第二種模式,部分企事業單位、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在政府出臺加快私營企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感召下,依然決定放棄企事業、機關部門工作,邁進了私營企業創業之門。他們把部分國有、集體中小企業轉製爲私營企業,或者租賃、承包個人經營,或改爲股份合作制,企業的資金主要來源於銀行貸款,合夥投資。

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大多數企業起死回生,企業效益轉虧爲盈。有67.5%的私營企業經營者來自企事業、黨政機關。

這種模式特點是,起點較高,發展較快,效益較好。 三.私營企業組織形式日趨規範 從本次調查反饋的情況看,我市的私營企業組織形式由最初私營獨資、私營合夥,發展到如今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私營股份有限公司、與外商合資等多種形式,其比例分別爲25%、5%、50%、12.5%、7.5%。

有限責任公司佔據半壁江山,其比重有逐年增加趨勢,組織形式日趨規範化。 四.私營企業貢獻日益突出 我市私營企業經濟實力不斷提高,經營規模迅速擴大。

對40傢俬營企業調查結果顯示,1999年至xx年三年間企業銷售收入、資產總計連續三年同時保持遞增的企業佔32.5%,納稅總額連續三年遞增企業佔30%。xx年納稅總額超百萬元的企業就有3家。

其中華夏集團xx年上繳稅金達2300萬元,私營企業稅收成爲我市稅收的一個新亮點。另一方面,私營企業的發展,解決了大批剩餘勞動力問題,在吸納城鄉勞動力,安置下崗和困難職工方面都做出貢獻。

顯而易見,私營企業已成爲一個新的企業羣體,它回報社會貢獻越來越多,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也越來越大。 五.產品市場定位區域拓寬 “拾遺補缺”,“小打小鬧”是私營企業發展初期的真實寫照。

在調查中,百姓間流傳着私營企業最初創業的模式“一個老闆,一輛車,三個夥計兩間房,外加保安一條狗”。隨着社會的發展私營企業生產服務領域逐步延伸拓展,不少企業把目光投向區域外,去拓展更爲廣闊的市場空間。

在被調查的企業中41.1%的企業產品外銷出口,15%的企業產品在國內其他省市銷售,13.3%的企業產品本省銷售。涌現出一大批出口創匯大戶,比如新泰格玩具、華隆食品、魯東藝品、錫祺抽紗、榮韓國際貿易等。

其中新泰格玩具xx年出口額達800多萬美元。來料加工,全部出口等各具特色的創匯私營企業在我市爲數不少。

六.產品由模仿型向創新型轉變 私營企業在發展之初由於技術人員缺乏、資金少、裝備差,因而主要是以模仿型產品生產爲主,隨着資本原始積累的形成,部分企業已注重產品質量與產品的科技含量,有的私營企業通過招攬人才,形成技術開發中心,自主開發新產品。有的企業則藉助科研院所的力量開發新產品。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有62.5%的企業獲取新技術主要依靠自主研究開發或仿製。藉助外部力量開發新產品的企業只有37.5%,其中與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合作開發的7.5%,引進國內現成技術企業12.5%,與企業有業務關係的大企業25%,引進國外技術5%。

發 展 趨 勢 一.加入wto,企業家信心倍增 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下,私營企業得到快速發展。加入wto後,私營企業與其他類型的企業一樣,將面臨更激烈的市場競爭。

調查結果顯示,27.5%的企業認爲由於私營企業經營機制靈活,在入世後將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企業會獲得更多的利益。15%的企業認爲私營企業規模小,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差,企業經營更加困難,32.5%的企業認爲入世後對企業不會產生影響,25%的企業對入世後是否對企業產生影響說不清楚。

二.私營企業發展前景樂觀 隨着市委、市政府號召大搞民營經濟以及各項有利於私營經濟發展政策的實施,使私營企業深受鼓舞,對今後的發展前途充滿信心。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經營者對企業未來發展前景表示出比較樂觀的態度。

12.5%的企業經營者認爲企業發展前景相當樂觀,45%認爲樂觀。認爲樂觀的企業比例佔57.5個百分點。

三.私營企業發展後勁較足 隨着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國有集體經濟改革的深化,私營經濟面臨新的競爭和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空間。調查結果顯示,企業投資意願普遍較高,62.5%企業表示繼續擴大投資,25%的企業表示不變,只有10%的企業表示不追加投資,2.5%的企業表示要減少投資。

在擴大投資的企業中有52.5%的企業投資用於擴大原有生產規模,22.5%投資新項目,15%進行技術改造。 發 展 環 境 一.經營硬環境基本滿足需要

下大力氣改善經營硬環境是改善本地區經營環境的一項宏大系統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包括在硬件環境之中,它爲私營經濟提供基本生存條件。

問卷調查顯示,75%私營企業對本地區的基礎設施、資源、能源等硬件環境表示比較滿意。其中對水、電、交通運輸能力及便利性的比較滿意度均達到或超過85%。

良好的發展環境,對招商引資很重要,對發展私營經濟更重要、更迫切。 二.經營軟環境基本被認可 經營軟環境是政策,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及政府部門服務水平等,它對私營經濟發展起着關鍵性作用。

調查結果顯示,私營企業對企業經營軟環境基本認可,比較滿意度達70%。但私營企業也提出了若干看法,好的方面:對本地政府部門的服務態度及辦事效率比較滿意;國家對私營企業政策連續性表示放心;不足的方面:對亂收費、亂攤牌、亂罰款現象有意見;審批投資項目手續要多簡化些;對優惠政策的落實程度表示關注;經營環境仍需改善;企業運營資金仍然緊張;融資環境需要更加完善些;對市場經濟發展帶來的競爭壓力錶示擔憂;企業競爭力仍待提高、活力有待加強;市場開拓力度仍顯不足;對政府加強稅收徵管、公平稅負提出補充意見;對法制建設及完善程度要求加深力度。

三.私營企業老總對經營環境的總體評價 “私營企業老總目前對私營企業經營環境的總體評價”按照評價高低程度排序如下: 私營企業老總對經營環境的總體評價(比較滿意度) 序號 評價項目 比重(%) 1 政治環境 92.5 2 企業合法權益保障程度 87.5 3 政府部門爲私營企業提供服務情況 77.5 4 社會對私營企業的認識 67.5 5 經濟或技術糾紛及時解決 65.0 6 企業間公平競爭 55.0 7 市場競爭秩序 55.0 來自私營企業主的呼聲 一.營造良好的~環境 近幾年來,我市把發展私營經濟作爲調整所有制結構,強市富民的戰略來抓,私營經濟迅速發展。但是,社會對私營企業還有偏見,長期以來受公有制的觀念影響,人們習慣以公有、私有標準衡量企業的好與差。

我們本次走訪調查了多傢俬營企業主,從座談情況看,私營主們一致呼籲,要解決社會對私營企業的認識問題,通過報刊、電視、電臺等~媒體,加強對私營企業的宣傳,提高私營企業及企業家的聲譽和社會地位,在社會營造從事私營經濟光榮的氛圍。他們認爲通過合法經營、照章納稅,爲發展社會生產力做貢獻,理應得到社會的尊重及認可。

二.優化寬鬆的政策環境 幾年來,我市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私營經濟發展,把本項工作作爲經濟工作重點,圍繞着優化環境、放寬政策、改善服務等方面,先後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但是一些政策實施在下面執行中要麼走樣,要麼難以落到實處,私營企業老總們對此意見較大,他們呼籲有關領導部門在執行落實政策上充分體現公平、公證、公開的原則。

象對待其他經濟成份的企業一樣對待私營企業,切實做到政策平等,貸款平等,稅收平等,開放對外貿易平等,社會待遇平等。同時還提出多向粵、江、浙一帶的先進省份學習,“建議降低稅負,出臺新的利好政策,按私營企業納稅的高低追還一定比例的養老保險”;“要多爲市場經濟主體企業着想,多給企業一些發展空間。

政策多扶持,多傾斜”。還有提出“個別外資企業打游擊,鑽國家減免稅收政策的空子,企業減免稅期限一到,馬上換個地方,另選廠址,重開門戶,再次享受減免稅待遇,這是不合法的,政府在這方面管理力度不夠,大家有意見,私營企業與其他的企業應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競相發展”。

政策是私營經濟的生命線,隨着市場競爭力度加劇,私營經濟發展將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各級政府部門要積極採取措施,爲私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三.改善私營企業的融資環境 資金是促進企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近年來,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大中型企業的融資狀況得到改善,但是私營企業的融資環境依然緊張。

資金已成爲當今制約私營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私營企業管理者反映“由於各國有及商業銀行長期以來對私營企業存在不合理的偏見,使得私營企業正常的貸款行爲變得異常困難。不用說信用貸款,連足額抵押貸款的複雜手續都讓人望而卻步。

至於募股融資,私營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都不如國有企業。希望政府和有關部門對私營企業和國有企業一視同仁,都作爲‘自己人’看待”。

另者反映,“私營企業在起步發展時期,由於投資、信貸還缺乏相應的社會誠信認可,雖然擁有好的產品和市場,由於資金短缺,這一階段最艱難,只能靠自己籌措,三年五載談發展壯大很難。影響了私營企業發展的進程,我們認爲政府在私營企業發展前期給予更多的支持。

例如信貸、投資支持。制定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如土地、廠房、稅負方面優惠”。

融資難、擔保難成爲制約私營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所以建議金融機構在融資、結算等方面給私營企業提供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貸款審批上應與國有平等對待;在貸款擔保上採取適當辦法,維護借貸雙方的合法權益;政府要實行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政策,這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

四.創造優越的服務環境 加快私營經濟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服務環境。地方政府首先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

對私營企業指導不指揮、參考不參與、支持不干預、服務不索取。調查結果顯示,一些管理部門和服務單位辦事拖拉,效率低下,有歧視現象。

私營企業管理者反映“社會負擔過重;政府職能部門辦事效率低、環節多,相對降低了企業效率”;“除了收稅,別的事無人管”;“思想還不夠開放,政府的官本位思想還很嚴重,希望政府多辦些實事,減少企業不必要的負擔,讓企業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下搞好生產”。 總而言之,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多傾聽私營企業家的呼聲,關心他們的疾苦,支持他們的工作,使他們幹得舒心、順心、放心。

通過私營企業的發展,促進全市經濟發展。

【第3篇】2022年甘肅民營企業生存與發展環境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民營企業人才是指在民營企業人力資源中具有較高教育水平、掌握專門知識和技能的羣體。根據中央組織部和原國家人事部人才統計標準,在民營企業中具有中專畢業學歷以上人員或具有初級職稱以上人員即是人才。在甘肅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中,總體上科技水平較低,因此,具有一定技能的技術工人也應作爲人才予以重視。在30多年的發展中,甘肅民營企業人才隊伍逐步壯大,人才政策逐步明確,人才環境逐步改善,人才結構逐步優化,人才在民營經濟發展中的貢獻逐步明顯。但也存在人才總量不足、人才層次不高、人才政策不夠優惠、人才流動性大、高素質人才外流、人才使用不合理等問題。僅從政府部門和管理層方面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引進、留住人才的軟硬環境還不夠理想。人才流動的市場壁壘太高,在專業人才引進方面仍然存在障礙,難以實現人才的市場化配置。有些縣(市、區)規定大學本科以上人才可以落戶,重學歷、看資歷、輕實績,使那些有實際經驗而學歷未達到本科的人才和企業最需要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及技工被拒之門外。在一些地方,有的民企緊缺鉗工、焊工、精加工等人才,國有企業擁有這類人才,並且暫時閒置,民企上門聯繫,國企卻不同意放人。有的民企急需的緊缺人才,本人雖能真才實幹,但沒有學歷、職稱,無法引進。對沒有房產和戶口的外地子女入學,各地基本上都收取借讀費,昂貴的費用讓一般管理和技術人才難以承受。人事管理和人才流動的法規建設滯後,沒有形成良好的法制環境,致使人才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尤其是戶籍管理、檔案管理等體制性壁壘,給民營企業人才引進帶來難度。民營企業人才職稱評定還沒有納入正常軌道,有的企業不知道找那個部門申報,而有的政府部門只管國有或直屬企事業單位,不接受民企的申報。

2、鼓勵“全民創業”的政策有待認真落實。甘肅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鼓勵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在職人員提前停職、離職、辭職、提前退休創辦企業,鼓勵軍轉幹部自主擇業創業和城市退役士兵從事個體經營,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或從事個體經營,鼓勵科技人員領辦興辦科技型企業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充分發揮這些人才創業的積極性、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但要把這些政策落實尚需做大量的宣傳和組織工作。

3、教育機構專業設置不能適應民企的需要。調查顯示,我省就業的農民工中具有專業技能等級的不足10%。低素質勞動者與產業結構調整和高新技術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凸現,其中教育機構專業設置滯後、人才發展觀念偏差是主要原因。近年來,大學一再擴招導致畢業生就業困難,而對畢業生供不應求的技術教育專業少、投入明顯不足。專業設置脫離社會及民企需求,重學歷教育、忽視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是造成畢業生學不能致用、畢業就“改行”或畢業就“再進修”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技能型人才供給嚴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重要原因。

4、民企人才的教育培訓尚未納入正常渠道。民營企業人才的繼續教育和發展提高問題基本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絕大多數企業人才表示急切需要進修或學習提高,但與機關事業單位、高校、科研院所相比,民營企業人才參加學術交流活動、專業培訓的機會少,時間無法保證,經費沒有來源,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民營企業人才科技水平的提高,也導致人才穩定性差、頻繁跳槽、流失現象嚴重,過頻的人才流動不僅給企業帶來損失,而且也給個人留下不良記錄。

此外,在人才管理和使用上,民營企業自身也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家族式企業人才管理模式守舊,企業內裙帶關係嚴重,對外來人才不放心、不放權、不放手,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排斥心理,缺乏誠信,挫傷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出現人才頻繁流動,導致企業人才不穩定。還有的民企在用人觀上只注重員工對企業的價值,而較少考慮爲員工提供充分的發展機會,追求“拿過來就能用的人才”,忽視員工培訓,不注重使用與開發並重,更不注重員工的自我發展。企業激勵機制不健全,許多高級管理人員的報酬結構設計不合理,員工工資薪酬缺乏靈活性、多樣化,習慣一刀切、固定化,不能根據企業的發展狀況而隨時調整,人才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挫傷積極性。在勞動力比較富裕的“買方市場”的情況下,有的企業老闆很少和員工溝通,幾乎不做任何思想工作,動不動就叫“走人”,甚至把“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標語貼在廠區顯眼的地方,既是警示也是威脅,難以形成勞資雙方的和諧關係。這些都是導致企業留人難、人才頻繁跳槽或大量外流的原因。

二、鼓勵支持全民創業,創造優越的人才環境

人才是支撐民營企業持續發展、科學發展的關鍵。創造優越的人才環境是政府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職責。因此,政府部門要把民企人才工作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部署,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選拔、評價、使用、引進、流動、保障、調整、協調和服務機制,通過多種方式宣傳人才工作的重要意義,在全社會形成以人爲本、尊重知識、重視人才的環境和氛圍。

1、政府要加強政策引導,完善公共服務。爲民營企業創造平等寬鬆的人才政策和用人環境,如制定並實行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縣(市區)自主創業、從事自由職業和到民營企業工作的優惠政策;實行無償人事代理服務;採取靈活、寬鬆的戶籍管理辦法;在專業技術職稱評定、評選各種獎勵、提供深造和繼續教育的機會、解決政治和生活待遇等方面要與國有企業員工一視同仁,爲民營企業人才的成長創造平等競爭的機會。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允許個人委託人事代理,按靈活就業人政策以個人身份參加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險;凡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除國家限制的行業外,工商、城管等部門給予一定的優惠。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和法律規定,健全民企人才社會保障制度,實行與人才價值和作用相匹配的社會保障政策,努力消除企業各類人才的後顧之憂。建立、完善人才市場,逐步形成以市(州)和縣(市、區)政府人事部門所屬人才市場爲主體、社會人才市場中介服務組織爲補充的多層次、多功能、覆蓋全社會的人才市場體系,實現人才資源社會化、資源配置市場化。要加強與企業的聯繫和溝通,定期組織大型人才招聘會、小分隊外出招聘、網上招聘等活動,努力引進各類急需緊缺人才和高層次人才。要在人才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上實現新突破,積極爲企業人才工作提供優質服務。涉企部門要及時掌握民營企業的人才基本情況、需求和建議,加強人才市場信息化建設,建立人才信息庫,開通企業人才引進“直通車”,做到企業與人才供求信息及時傳遞,幫助企業與人才有效對接。適時組織行業性、專業性的民營企業人才交流會、引才引智洽談會等,組團到經濟發達地區選聘優秀人才。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加強協調、聯繫,通過產學研相結合引進人才、成果帶進人才、技術入股拉進人才。進一步完善民營企業人事代理制度,健全免費的人事代理服務體系,探索建立人才爭議仲裁製度。同時,爲企業人才在家屬就業、子女入學、戶籍轉移、代辦養老保險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使他們安心、舒心地工作。

要認真實施省委、省政府最近下發的《關於推動非公有制經濟跨越發展的意見》中的“人才支撐”工程,把民企優秀人才的引進工作與項目招商、資金引進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壯大和提高民企人才隊伍,爲民營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2、全面落實“全民創業”的各項政策措施。政府要責成主管部門細化、具體化“全民創業”的政策措施,使之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操作性。要從資金、信貸、土地、稅收、項目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大力支持全民自主擇業、自立創業,形成優秀人才和民營企業家脫穎而出的社會氛圍。要積極創造條件建立人才創業基地,爲各類人才實現創業理想提供舞臺;要制定人才創業資助、人才住房等具體實施辦法,發揮政策導向和保障作用。

3、完善民營企業人才培養機制。學習外地經驗,建議省上和各市(州、縣)設立民企人才培訓基金,着力提升民企人才的綜合素質。管理層要把爲民企提供人才培訓做爲服務重點,特別要提高民營企業家的整體素質、管理實戰能力,只要企業家的管理能力提高了,就能把企業帶向健康發展的方向,就會對地方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管理層領導要深入企業與企業經營管理者進行面對面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瞭解他們的需求,精心安排課程,並將聘請全國知名經濟學者和省內知名企業家前來授課,由政府提供費用幫助民營企業家“補課”、“充電”,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管理層還要引導民營企業加強員工培訓,保證員工培訓學習的時間和經費,提高企業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

4、政府主管部門要制定並實行民營經濟人才戰略規劃。爲減少民營企業人才開發和管理的盲目性、隨意性,應建立民營企業人才發展戰略規劃,對於建立民企人才儲備、流動機制,爲民企大力培訓適用人才,實施一視同仁的人才政策等等,均應提前作出規劃和預案。同時要建立急需人才信息庫,將人才需求情況,尤其是緊缺的急需人才情況進行全面調查,納入人才信息庫,指導大專院校進行專業設置和調整,按規劃需求進行培養和引進。

5、政府應該進一步加強對民企人才管理的指導和統籌。引導民營企業家學會和運用人力資源管理科學。人力資源管理決不是“把人管住”,而是“把心留住、把根留住”。要把科學用人列入企業文化建設,重新建立一種具有穩定性、吸附性和包容性的企業文化,發揮企業文化在凝聚人才、穩定人才和激勵人才方面的積極作用,提高民營企業家的文化素質和修養,尊重人才,平等待人,加強溝通,增進交流,廣招人才,留住人才。民企要認真貫徹國家有關人力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與員工按規定訂立勞動合同,建立公正合理的績效考評制度,嚴格績效考覈,實行優勝劣汰、晉升和激勵機制,尤其要認真對待高級人才;引導企業健全人才社會保障制度,爲員工辦理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使他們解除後顧之憂。引導企業重視人才培養,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對員工實行終身教育。同時要突破侷限,擴大視野,從省內外、甚至國外引進人才並賦予重任,優化企業人才隊伍結構。政府部門應放鬆戶籍的跨地域管制,消除人才流動的體制性障礙,打破人才身份、所有制等限制,儘快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動過程中的一系列配套制度。

【第4篇】2022年旅遊企業發展環境調研報告

爲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優化旅遊企業發展環境,國家旅遊局組織開展了《旅遊企業發展環境》專題調研。調研組在認真研究制定(三)掛靠承包問題

掛靠承包者主要追求眼前利益,長遠觀念、法制觀念、誠信觀念、質量觀念都不強,成爲旅行社業散、亂、差和“零負團費”操作模式蔓延的重要原因。

(四)經營保障問題

主要是火車票、景區門票上漲過快和干擾預訂問題。旅行社需要批量訂購火車票,但是一到旺季,火車票代理權就被取消,往往還被以倒票論處,極大地影響了旅行社的業務經營。景區門票價格上漲過快,在很多地方已經超過地接旅行社總成本的一半,企業經營壓力大。政府在有重要公務接待、大型會議時,強行取

消旅行社住房、用餐、用車、遊船預訂和臨時封閉景區、道路,導致旅行社不得不調整計劃、增加費用、處理糾紛、賠償損失。

(五)宣傳導向問題

旅遊產品和服務存在的很多問題都通過旅行社反映出來,改進旅遊服務質量和規範整治旅遊市場往往都要以旅行社爲重點,媒體宣傳和社會反映也就比較多的涉及旅行社,而正面宣傳顯得不足,導致旅行社的形象受到很大影響,對從業人員的信心、士氣和旅行社業持續健康發展也都產生不利影響。

三、星級酒店面臨的問題

(一)水、電、氣同價政策落實問題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措施的(二)管理體制問題。大部分沒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政府或政府派出管理的比例大,部門分割、多頭管理現象較嚴重,直接影響景區的

【第5篇】私營企業的發展環境調查報告

關於我市私營企業 發展環境的調查報告 私營經濟作爲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在地方經濟發展中,它更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爲了及時反映私營企業發展情況,瞭解私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爲黨政領導和各有關部門制定發展私營經濟政策提供依據。威海市企業調查隊近期以發放調查問卷和走訪調研相結合方式,對全市40傢俬營企業發展環境進行了調查。

基 本 情 況

本次調查覆蓋了全市三市一區及兩個開發區的私營企業,抽中樣本基本能夠反映我市私營企業發展情況,從調查情況看,我市私營企業呈現以下特點:

一.私營企業經營管理者素質逐步提高 調查結果顯示,我市被調查的40傢俬營企業經營者男性35人,女性5人,平均年齡爲44.3歲,是一支以中青年爲主的有朝氣、有活力的隊伍。在這支隊伍中40-49歲的人最多,佔55%;30-39歲的次之,佔20%;50-59歲的佔17.5%;其餘的佔7.5%。從文化程度方面看,27.5%的企業經營者已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大專學歷佔22.5%,中專高中學歷佔32.5%,其餘的佔17.5%。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佔12.5%,中級技術職稱佔25.5%,無技術職稱佔一半多。任職年限最長18年,任職在xx年以上者佔32.5%,4-6年者佔35.5%。企業經營者任現職前所從事的工作,來自企事業單位最多,佔57.5%;黨政機關佔10%,農民佔22.5%。 以上數據儘管反映企業經營者素質在逐步提高,但與整體經濟發展趨勢要求還有較大差距,私營企業經營者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私營企業發展模式二元化 調查結果顯示,我市私營企業的起步和發展大體可劃分兩種模式: 第一種模式,它是以個體、工商戶發展成私營企業,以家庭工業爲起點的模式。企業的起初投資大部分來源於自有資金,22.5%私營企業經營者任現職前是農民出身,這種模式特點是,起點低,自發性強,有活力。 第二種模式,部分企事業單位、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在政府出臺加快私營企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感召下,依然決定放棄企事業、機關部門工作,邁進了私營企業創業之門。他們把部分國有、集體中小企業轉製爲私營企業,或者租賃、承包個人經營,或改爲股份合作制,企業的資金主要來源於銀行貸款,合夥投資。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大多數企業起死回生,企業效益轉虧爲盈。有67.5%的私營企業經營者來自企事業、黨政機關。這種模式特點是,起點較高,發展較快,效益較好。

三.私營企業組織形式日趨規範 從本次調查反饋的情況看,我市的私營企業組織形式由最初私營獨資、私營合夥,發展到如今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私營股份有限公司、與外商合資等多種形式,其比例分別爲25%、5%、50%、12.5%、7.5%。有限責任公司佔據半壁江山,其比重有逐年增加趨勢,組織形式日趨規範化。

四.私營企業貢獻日益突出 我市私營企業經濟實力不斷提高,經營規模迅速擴大。對40傢俬營企業調查結果顯示,1999年至xx年三年間企業銷售收入、資產總計連續三年同時保持遞增的企業佔32.5%,納稅總額連續三年遞增企業佔30%。xx年納稅總額超百萬元的企業就有3家。其中華夏集團xx年上繳稅金達2300萬元,私營企業稅收成爲我市稅收的一個新亮點。另一方面,私營企業的發展,解決了大批剩餘勞動力問題,在吸納城鄉勞動力,安置下崗和困難職工方面都做出貢獻。顯而易見,私營企業已成爲一個新的企業羣體,它回報社會貢獻越來越多,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也越來越大。

五.產品市場定位區域拓寬 “拾遺補缺”,“小打小鬧”是私營企業發展初期的真實寫照。在調查中,百姓間流傳着私營企業最初創業的模式“一個老闆,一輛車,三個夥計兩間房,外加保安一條狗”。隨着社會的發展私營企業生產服務領域逐步延伸拓展,不少企業把目光投向區域外,去拓展更爲廣闊的市場空間。在被調查的企業中41.1%的企業產品外銷出口,15%的企業產品在國內其他省市銷售,13.3%的企業產品本省銷售。涌現出一大批出口創匯大戶,比如新泰格玩具、華隆食品、魯東藝品、錫祺抽紗、榮韓國際貿易等。其中新泰格玩具xx年出口額達800多萬美元。來料加工,全部出口等各具特色的創匯私營企業在我市爲數不少。

六.產品由模仿型向創新型轉變 私營企業在發展之初由於技術人員缺乏、資金少、裝備差,因而主要是以模仿型產品生產爲主,隨着資本原始積累的形成,部分企業已注重產品質量與產品的科技含量,有的私營企業通過招攬人才,形成技術開發中心,自主開發新產品。有的企業則藉助科研院所的力量開發新產品。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有62.5%的企業獲取新技術主要依靠自主研究開發或仿製。藉助外部力量開發新產品的企業只有37.5%,其中與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合作開發的7.5%,引進國內現成技術企業12.5%,與企業有業務關係的大企業25%,引進國外技術5%。

發 展 趨 勢

一.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近幾年來,我市把發展私營經濟作爲調整所有制結構,強市富民的戰略來抓,私營經濟迅速發展。但是,社會對私營企業還有偏見,長期以來受公有制的觀念影響,人們習慣以公有、私有標準衡量企業的好與差。我們本次走訪調查了多傢俬營企業主,從座談情況看,私營主們一致呼籲,要解決社會對私營企業的認識問題,通過報刊、電視、電臺等輿論媒體,加強對私營企業的宣傳,提高私營企業及企業家的聲譽和社會地位,在社會營造從事私營經濟光榮的氛圍。他們認爲通過合法經營、照章納稅,爲發展社會生產力做貢獻,理應得到社會的尊重及認可。

二.優化寬鬆的政策環境 幾年來,我市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私營經濟發展,把本項工作作爲經濟工作重點,圍繞着優化環境、放寬政策、改善服務等方面,先後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但是一些政策實施在下面執行中要麼走樣,要麼難以落到實處,私營企業老總們對此意見較大,他們呼籲有關領導部門在執行落實政策上充分體現公平、公證、公開的原則。象對待其他經濟成份的企業一樣對待私營企業,切實做到政策平等,貸款平等,稅收平等,開放對外貿易平等,社會待遇平等。同時還提出多向粵、江、浙一帶的先進省份學習,“建議降低稅負,出臺新的利好政策,按私營企業納稅的高低追還一定比例的養老保險”;“要多爲市場經濟主體企業着想,多給企業一些發展空間。政策多扶持,多傾斜”。還有提出“個別外資企業打游擊,鑽國家減免稅收政策的空子,企業減免稅期限一到,馬上換個地方,另選廠址,重開門戶,再次享受減免稅待遇,這是不合法的,政府在這方面管理力度不夠,大家有意見,私營企業與其他的企業應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競相發展”。 政策是私營經濟的生命線,隨着市場競爭力度加劇,私營經濟發展將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各級政府部門要積極採取措施,爲私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三.改善私營企業的融資環境 資金是促進企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近年來,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大中型企業的融資狀況得到改善,但是私營企業的融資環境依然緊張。資金已成爲當今制約私營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私營企業管理者反映“由於各國有及商業銀行長期以來對私營企業存在不合理的偏見,使得私營企業正常的貸款行爲變得異常困難。不用說信用貸款,連足額抵押貸款的複雜手續都讓人望而卻步。至於募股融資,私營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都不如國有企業。希望政府和有關部門對私營企業和國有企業一視同仁,都作爲‘自己人’看待”。另者反映,“私營企業在起步發展時期,由於投資、信貸還缺乏相應的社會誠信認可,雖然擁有好的產品和市場,由於資金短缺,這一階段最艱難,只能靠自己籌措,三年五載談發展壯大很難。影響了私營企業發展的進程,我們認爲政府在私營企業發展前期給予更多的支持。例如信貸、投資支持。制定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如土地、廠房、稅負方面優惠”。 融資難、擔保難成爲制約私營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所以建議金融機構在融資、結算等方面給私營企業提供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貸款審批上應與國有平等對待;在貸款擔保上採取適當辦法,維護借貸雙方的合法權益;政府要實行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政策,這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

四.創造優越的服務環境 加快私營經濟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服務環境。地方政府首先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對私營企業指導不指揮、參考不參與、支持不干預、服務不索取。調查結果顯示,一些管理部門和服務單位辦事拖拉,效率低下,有歧視現象。私營企業管理者反映“社會負擔過重;政府職能部門辦事效率低、環節多,相對降低了企業效率”;“除了收稅,別的事無人管”;“思想還不夠開放,政府的官本位思想還很嚴重,希望政府多辦些實事,減少企業不必要的負擔,讓企業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下搞好生產”。 總而言之,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多傾聽私營企業家的呼聲,關心他們的疾苦,支持他們的工作,使他們幹得舒心、順心、放心。通過私營企業的發展,促進全市經濟發展。

【第6篇】旅遊企業環境問題調查報告

爲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優化旅遊企業發展環境,國家旅遊局組織開展了《旅遊企業發展環境》專題調研。調研組在認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調研提綱、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於2022年3月上中旬,先後到北京、河北、上海、山東、河南、四川等地,以典型企業訪談、召開小型座談會等方式,開展了實地調研。3月下旬和4月初,調研組對實地調研及有關資料進行了彙總分析和集體討論。現以調研中所瞭解的旅遊企業發展環境方面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意見和建議爲主要內容,形成本調研報告。

一、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積累和融資困難。旅遊企業的發展資金積累較爲緩慢。旅行社是微利行業,酒店投資量大、成本高、回收期長,景區與酒店基本相同。有的企業發展幾十年規模仍然有限,資金的原始積累過程較長,旅遊企業普遍受到資金短缺的困擾。融資困難主要體現在,第一,旅行社、旅遊商品企業、旅遊汽車公司等非資源經營性企業多爲中小規模,固定資產小,缺少高附加值的抵押財產,難以達到銀行貸款規定的條件,申請貸款困難;第二,酒店、景區等資源經營性企業難以將資源資本化,金融部門只規定將景區門票作爲質押條件,而不將旅遊資源價值作爲申請貸款抵押的條件,使得企業申請貸款渠道窄;第三,很多景區仍然是行政管理,政企未分,產權不明,限制了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造直接融資;第四,農家樂(包括民居接待點)的企業身份不明確,金融部門沒有出臺農家樂擔保、貸款優惠的具體政策,大多數農家樂經營戶不能獲得銀行貸款,持續發展能力受到限制。

(二)旅遊項目用地困難。一是缺乏旅遊用地專項支持政策,《土地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對旅遊用地的範疇、定義及類型沒有明確規定,沒有對旅遊項目用地及旅遊投資建設用地優惠等政策的具體規定;二是絕大部分地區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對於旅遊用地規定不明確,旅遊用地規劃沒有真正與本地區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有效地結合起來,可變性較大,操作性不強,很多旅遊項目用地指標不足,往往只能通過置換集體用地來滿足,供需矛盾突出;三是農家樂、鄉村酒店等鄉村旅遊用地多采用租賃方式,辦不了兩證,使得業主很難大規模投入,限制了鄉村旅遊的提檔升級,同時多爲當地村民經營,有較大資金實力的外來投資者很難介入,土地緊張和流轉規模小、難度大及差別待遇等因素制約了鄉村旅遊的發展壯大;四是旅遊業對環境要求高、用地規模大,且沒有優惠政策,旅遊用地成本高於工業用地,增大了投資商的成本,項目招商困難;五是各地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旅遊用地審批程序繁瑣、部分旅遊景區和度假村等旅遊用地不合理或實際開發不到位等土地浪費現象和旅遊用地產權不明確等問題。

(三)員工隊伍不穩定和素質呈下降趨勢。首先,長期的價格競爭和成本壓力,使得旅遊企業無力負擔較高的員工薪酬,宣傳引導不夠和社會評價不高,員工職業自豪感和忠誠度下降,事業凝聚力和向心力減弱,導致旅遊行業員工流失率較高、流動速度快、初次就業比例高,員工隊伍素質呈下降趨勢。此外,旅遊高等教育脫離行業需求,職業教育的技能培養滯後,難以爲旅遊業輸送合格的人才。

(四)認識方面存在的不足。很多人認爲旅遊就是吃喝玩樂,對旅遊產業改善國民經濟結構、增進國民福利、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城市人居條件的戰略性作用認識不足,導致很多地方缺乏對旅遊產業發展的主動思考和系統規劃,旅遊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實較爲困難,還導致了政府和企事業組織等難以保障公民的旅遊福利,影響旅遊的公開採購。

二、旅行社面臨的問題

(一)合理稅負問題。旅行社中小企業多,利潤水平低,資金週轉量大,促銷投入多,經營中有大量代收代付項目。很多地區的營業稅等地方稅費的徵繳,往往採取按比例(多爲80%)扣除代收代付部分,然後按照法定稅率計徵,有的還對小旅行社實行定額稅,宣傳促銷經費也都不能計入成本扣減。從年檢數據看,我國旅行社全行業的收入利潤率,已經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3%左右,逐步下降到不足1%。另據瞭解,目前作爲旅行社主要收入項目的綜合服務費,佔旅遊報價的比重低於10%。因此,旅行社的營業稅等稅費負擔明顯不合理。

(二)參與政府採購和服務外包遇到的問題。鼓勵旅行社參與政府採購和服務外包是41號文件確定的新政策,此前在上海、深圳、大連等部分城市實行。現在的障礙主要是,國家有關部門有文件規定,旅行社的發票不能作爲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差旅、考察、會議、展覽活動的經費報銷憑證,發票用途欄目如何填寫也不明確。

(三)掛靠承包問題。掛靠承包者主要追求眼前利益,長遠觀念、法制觀念、誠信觀念、質量觀念都不強,成爲旅行社業散、亂、差和零負團費操作模式蔓延的重要原因。

(四)經營保障問題。主要是火車票、景區門票上漲過快和

干擾預訂問題。旅行社需要批量訂購火車票,但是一到旺季,火車票代理權就被取消,往往還被以倒票論處,極大地影響了旅行社的業務經營。景區門票價格上漲過快,在很多地方已經超過地接旅行社總成本的一半,企業經營壓力大。政府在有重要公務接待、大型會議時,強行取消旅行社住房、用餐、用車、遊船預訂和臨時封閉景區、道路,導致旅行社不得不調整計劃、增加費用、處理糾紛、賠償損失。

(五)宣傳導向問題。旅遊產品和服務存在的很多問題都通過旅行社反映出來,改進旅遊服務質量和規範整治旅遊市場往往都要以旅行社爲重點,媒體宣傳和社會反映也就比較多的涉及旅行社,而正面宣傳顯得不足,導致旅行社的形象受到很大影響,對從業人員的信心、士氣和旅行社業持續健康發展也都產生不利影響。

三、星級酒店面臨的問題

(一)水、電、氣同價政策落實問題。《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7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國辦發11號)均明確提出:對列入國家鼓勵類的服務業逐步實現與工業用電、用水、用氣基本同價,《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再次提出:落實賓館飯店與一般工業企業同等的用水、用電、用氣價格政策。但絕大部分地區均未落實,原因主要是沒有具體措施和督查機制,而水、電、氣生產者也都是企業,價格下調必然減少收入。

(二)高星級酒店規模問題。很多地方將高星級酒店作爲形象,政府對其投資建設予以鼓勵、支持,有的納入發展規劃、工作計劃進行考覈和責任追究,一些地產樓盤爲了提升價值和價格而建設五星級酒店,導致高星級特別是五星級酒店規模擴張過快。

(三)多頭管理問題。酒店經營涉及衆多部門和方面,各種檢查和收費名目繁多,隨意性很大,酒店不堪負荷,疲於應付,甚至有的酒店管理人員感到人格尊嚴都受到侵犯。

(四)星級評定問題。主要是標準及其實施偏重觀光、政府接待、商務會議,對快速發展的經濟型酒店、度假酒店、主題酒店、鄉村酒店等考慮不夠。

(五)節能減排鼓勵促進問題。酒店行業是能源使用大戶,目前缺少對酒店節能燈安裝、中央空調改造、污水處理、中水回用以及綠色酒店管理等節能減排方面明確有效的鼓勵和促進政策。

(六)落實促進農村就業優惠政策問題。酒店行業爲社會提供了大量的中低層服務崗位,其中相當大比率是針對初次就業的農民工羣體的,但酒店沒有享受到促進農民工就業方面的優惠和補貼政策。

四、景區面臨的問題

(一)資金負擔問題。大部分新開發的景區,集中進行基礎配套和服務設施建設時,多采用貸款融資方式,在一定階段還貸壓力很大,年純收入的相當一部分用於還本付息。

(二)管理體制問題。大部分沒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政府或政府派出管理的比例大,部門分割、多頭管理現象較嚴重,直接影響景區的經營管理和可持續發展。

(三)周邊環境問題。景區對外部環境缺乏管理手段,周邊市場秩序和環境問題突出,隨意擺攤設點、不按照標準規範從事經營服務、尾隨兜售乞討、強買強賣、假冒僞劣等現象比較常見。

(四)免票人員的保險保障問題。一些景區對老年人、學生、青少年、軍人、殘疾人等實行免票,這部分人員就沒有伴隨門票提供的保險保障,人身、財物受到損害時的保障責任不明確,易引發糾紛。

(五)內部社區管理問題。很多景區內都有居民,大型景區還有建制鄉鎮或村、村民組,居民生產生活以及參與旅遊經營服務、搬遷拆遷、環境保護等,往往成爲景區管理的棘手問題。

五、其他旅遊企業面臨的問題

(一)旅遊客運管理問題。旅遊汽車運輸管理職責劃分不明確,標準、規範不統一,部門之間和旅行社與汽車公司之間協調配合比較難,沒有運營資質的車輛低價競爭,導致旅遊客運市場不規範,安全隱患也明顯增加。

【第7篇】企業經營者成長與發展環境調查報告

企業經營者成長與發展環境調查報告

吉林省企業經營者成長與發展環境調查報告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發展,企業經營者隊伍的成長與發展受到了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加入wto後更廣泛、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對企業的發展和企業家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爲了瞭解和分析企業經營者成長狀況和發展環境,促進企業經營者隊伍的健康成長,近期省企業調查隊開展一次專項調查。這次調查以企業法人代表爲調查對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260份,回收有效問卷235份,回收率90。

調查結果表明:我省企業經營者隊伍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經營者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結構進一步優化,大多數企業經營者認爲有利於企業家隊伍成長和發展的環境已初步形成。

一、企業經營者素質狀況

1、經營者年齡進一步年輕化。調查顯示,我省企業經營者隊伍主要集中在36-55歲年齡段,年齡逐漸趨於年輕化。

其中46-55歲年齡段的人數最多,比重爲52.6;其次是36-45歲,比重爲34.6,兩個年齡段比重之和爲87.2;56歲以上和35歲以下各佔10.7和2.1。與20xx年調查結果相比,36-55歲的企業經營者所佔比重增加了8個百分點,而56歲以上的卻減少了4.5個百分點。

按企業規模劃分,大型企業經營者年齡在45歲以下的佔40,中小企業企業這一比重分別爲35.6和37.5。在各類型企業中,47的私營企業經營者年齡在45歲以下,其次是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分別爲46.2和40.4,國有企業爲32.1,集體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所佔比重最低。

2、學歷水平明顯提高。調查表明,在企業經營者隊伍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佔91.1,其中大學學歷佔44,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佔21.3,大專以下佔8.9。

高學歷的比重與20xx年相比有明顯提高,其中大學本科提高9.2點,研究生提高11.5點,表明我省企業經營者隊伍已進入較高學歷結構。從不同年齡段看,在人數較多的36-45歲和46-55的年齡段,大學學歷的比重分別佔28和58.5,研究生的比重分別爲62和32。

表明在36-45歲年齡段,研究生的比重高,而在46-55的年齡段,大學本科比重高。在56歲以上的企業經營者中,大學本科以上的佔72,35歲以下的研究生比重較大,爲40。

3、知識結構趨於專業化。在企業經營者隊伍中學管理的人數最多,佔42.2;其次是財經專業,佔14.5,理工農醫佔13.5,工商管理(mba)佔10.4。

與20xx年調查結果相比,我省企業經營者隊伍的知識結構向專業化方向。從不同年齡段看,經營者在36-45歲和46-55歲年齡段學管理專業比重最大,分別爲30和

5

8、8,財經和理工農醫專業的次之。35歲以下和56歲以上年齡段學文史和理工農醫專業的比重較大,管理次之。

另外46歲以上年齡段企業經營者學習管理專業、財經專業和mba的比重比46以下的所佔比重要高。表1: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對照表()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年齡35以下36-4546-5556以上文化程度大專以下大專大學研究生及以上21.3現任職務董事長總經理廠長黨委書記其他所學專業文史哲法律財經工商管理(mba)管理理工其他

二、經營者自我評價提高企業家經營者的綜合素質是造就企業家隊伍的一個重要內容,本次調查瞭解了企業經營者對職業化技能的看法和對自己各方面技能的評價。

1、管理能力增強,開拓能力較弱。調查顯示,企業經營者認爲自己最強的能力依此是:決策能力(88.1)、組織協調能力

(46)、創新能力(35.7)、知人善任能力(31.5)、市場營銷能力(25.1)、學習能力(17.9)、公關能力(10.6)、表達能力(8.1)。與20xx年的調查數據對比,可以發現近幾年有一些可喜的變化趨勢:創新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的比重有所提高,創新能力由第五位提高到第三位,學習能力由第八位提高到第六位。

認爲自己最弱的能力依此是:公關能力

(63)、表達能力

(46)、市場營銷能力(45.5)、創新能力(36.6)、知人善任能力(30.2)、學習能力(21.7)、組織協調能力(13.6)、創新能力(4.7)。值得注意的是,被企業經營者排在較弱能力前面的公關能力、表達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與企業的對外開拓和市場推廣關係密切,而排在強項能力前面的決策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與企業的內部管理關係更密切,這反映了我省企業經營者能力結構的一些特徵:內部管理能力強,對外開拓能力弱。

因此在目前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加劇的環境下,企業經營者的對外開拓能力有待加強。

2、個人事業比較成功。大部分經營者認爲自己經營企業是比較成功的,比重佔82.3, 其中認爲非常成功和不太成功的比重分別是5.2和9.8,只有極個別經營者認爲自己經營企業是不成功的。

而對於成功的原因,經營者認爲“企業員工的支持”和“個人素質較高”、“領導班子的配合”是最主要的因素,三者所佔比重分別是25.

7、25.4和25.1;而認爲“國家政策好”和“趕上好的機遇”則分別佔16.7和7.2。

3、有長遠奮鬥目標。調查顯示,經營者所在企業已制定發展規劃的佔95,其中有長期規劃的佔50.

9、中期規劃的佔據36.4,短期規劃的佔11.7,只有5的企業沒有制定發展規劃。調查還顯示,企業經營者在任期內有資產保值增值目標的佔92.3,沒有的佔7.7。

其中大型企業經營者有資產保值增值目標的比重達93.3,中型企業爲90.7,小型企業94.4。

4、追求創新精神。本次還對詢問了經營者對企業家精神的理解和他們在經營活動中投入精力最多的工作是什麼,調查結果顯示:認爲“勇於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最高體現,所佔比重爲59.

4、認爲“追求利潤最大化”佔26.9,而認爲“勇於承擔風險”和“樂於奉獻”分別佔9.1和4.7。調查結果還顯示:我省企業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精力投入最多的工作是“強化企業內部管理”(26.7)、“尋找新的發展機會”(25.5)和“市場營銷”(22.6),三項工作佔其全部工作的四分之三,而“協調與有關部門的聯繫”和“新建項目或技術改造項目”分別佔12.9和12.3。

4、經營業績良好。從產品地位看,有67.7的被調查企業認爲本企業產品質量在同行業中屬於上等水平,認爲中等水平的爲28.1,認爲下等水平的佔1.7。

從產品在市場中的地位看,企業經營者認爲本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屬於暢銷的佔48.1,屬於平銷的佔46.4,屬於滯銷的佔1.3。從被調查企業的效益狀況看,盈利企業佔66.8,虧損企業佔32.3,持平的佔0.9。

三、對經營者隊伍成長環境及相關制度的評價

(一)對成長環境的評價

1、對成長環境總體給予肯定,法制環境亟待加強。調查顯示,企業經營者對企業家成長環境所涉及的經濟環境、法律環境、政策環境、社會環境等六個方面給予了肯定評價。

調查表明,要促進企業家隊伍的快速健康,各種環境因素還需要有較大改善,尤其是法制環境和市場環境建設亟待加強。表2:對企業經營者隊伍成長環境的評價()很有利比較有利一般不太有利很不有利均值百分制市場環境15.741.730.310.41.73.5971.8經濟體制8.138.340.99.12.93.3867.6政策環境11.937.940.46.82.63.4969.8文化環境8.535.749.84.70.853.4569社會環境7.738.344.76.81.73.4168.2法律環境8.935.347.25.52.63.4168.

【第8篇】最新關於私營企業發展環境的調查報告

私營經濟作爲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在地方經濟發展中,它更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爲了及時反映私營企業發展情況,瞭解私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爲黨政領導和各有關部門制定發展私營經濟政策提供依據。威海市企業調查隊近期以發放調查問卷和走訪調研相結合方式,對全市40傢俬營企業發展環境進行了調查。

基 本 情 況

本次調查覆蓋了全市三市一區及兩個開發區的私營企業,抽中樣本基本能夠反映我市私營企業發展情況,從調查情況看,我市私營企業呈現以下特點:

二.私營企業發展模式二元化 調查結果顯示,我市私營企業的起步和發展大體可劃分兩種模式: 第一種模式,它是以個體、工商戶發展成私營企業,以家庭工業爲起點的模式。企業的起初投資大部分來源於自有資金,22.5%私營企業經營者任現職前是農民出身,這種模式特點是,起點低,自發性強,有活力。 第二種模式,部分企事業單位、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在政府出臺加快私營企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感召下,依然決定放棄企事業、機關部門工作,邁進了私營企業創業之門。他們把部分國有、集體中小企業轉製爲私營企業,或者租賃、承包個人經營,或改爲股份合作制,企業的資金主要來源於銀行貸款,合夥投資。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大多數企業起死回生,企業效益轉虧爲盈。有67.5%的私營企業經營者來自企事業、黨政機關。這種模式特點是,起點較高,發展較快,效益較好。

三.私營企業組織形式日趨規範 從本次調查反饋的情況看,我市的私營企業組織形式由最初私營獨資、私營合夥,發展到如今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私營股份有限公司、與外商合資等多種形式,其比例分別爲25%、5%、50%、12.5%、7.5%。有限責任公司佔據半壁江山,其比重有逐年增加趨勢,組織形式日趨規範化。

【第9篇】旅遊企業發展環境調研報告

爲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優化旅遊企業發展環境,國家旅遊局組織開展了《旅遊企業發展環境》專題調研。調研組在認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調研提綱、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於xx年3月上中旬,先後到北京、河北、上海、山東、河南、四川等地,以典型企業訪談、召開小型座談會等方式,開展了實地調研。3月下旬和4月初,調研組對實地調研及有關資料進行了彙總分析和集體討論。現以調研中所瞭解的旅遊企業發展環境方面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意見和建議爲主要內容,形成本調研報告。

一、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積累和融資困難。旅遊企業的發展資金積累較爲緩慢。旅行社是微利行業,酒店投資量大、成本高、回收期長,景區與酒店基本相同。有的企業發展幾十年規模仍然有限,資金的原始積累過程較長,旅遊企業普遍受到資金短缺的困擾。融資困難主要體現在,第一,旅行社、旅遊商品企業、旅遊汽車公司等非資源經營性企業多爲中小規模,固定資產小,缺少高附加值的抵押財產,難以達到銀行貸款規定的條件,申請貸款困難;第二,酒店、景區等資源經營性企業難以將資源資本化,金融部門只規定將景區門票作爲質押條件,而不將旅遊資源價值作爲申請貸款抵押的條件,使得企業申請貸款渠道窄;第三,很多景區仍然是行政管理,政企未分,產權不明,限制了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造直接融資;第四,農家樂(包括民居接待點)的企業身份不明確,金融部門沒有出臺農家樂擔保、貸款優惠的具體政策,大多數農家樂經營戶不能獲得銀行貸款,持續發展能力受到限制。

【第10篇】2022年10月企業環境污染調查報告範文

企業環境污染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爲了我們能夠對我們身邊的環境進一步瞭解,能更加有針對性的對我們周邊受污染的環境進行有效的治理。

二、調查人員

2022級外國語學院(一)班,二組成員我身邊的環境污染的調查報告。

三、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是採用了問卷調查的方式,而問卷是由調查人員發電子郵件到受訪者的郵箱並提醒他們進行填寫的方式而進行的。我身邊的環境污染的調查報告。

四、調查範圍

我們周邊的人,多數是市民。

五、調查結果

本次共發了50份問卷,收回47份,最終有效的有45份。

六、結果分析

大家都知道,由於人類向自然界過度的索取,已經導致了大自然無情的報復:颶風、暴雨、暴風雪、洪澇、乾旱、蟲害、酷暑、森

林大火、地震等災情不期而至,全世界因乾旱等原因而造成的遷移性難民預計到2025年達到1億人。

慘痛的生態教訓,已經引起世界各國和全人類的重視,國際奧委會評估團視察申奧城市,就把生態環境改善列爲其中重要的內容。我國高度重視環保工作臺,先後出臺了許多保護環境的政策和法規,開展了許多保護環境的工作和活動。

然而,通過調查發現我們現在的市民對保護環境的意識還是不夠的。調查顯示真正知道世界環境日或者有意識去關注環境污染指數的受訪者只有55%。主動去關注污染方面的文章也就更少了,只有45.5%。然而在他們身邊環境的受污染程度是達到61%的。而這些污染的環境有45%是來自工業三廢的影響的,而剩下的55%是由生活所排放的廢棄物造成的,其中,主要是白色污染。

伴隨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生活正向便利化、衛生化發展。爲了順應這種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飯盒、塑料袋等也開始頻繁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些使用方便、價格低廉包裝材料的出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這些包裝材料在使用後往往被隨手丟棄,造成'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我國城市特有的環境污染,在各種公共場所到處都能看見大量廢棄的塑料製品,他們從自然界而來,由人類製造,最終歸結於大自然時卻不易被自然所消納,從而影響了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從節約資源的角度出發,由於塑料製品主要是面臨枯竭的石油資源,應儘可能回收,但由於現階段再回收的生產成本遠高於直接生產成本,在現行市場經濟條件下難以做到。我

們都知道在去年奧運年的時候國家就已經實行塑料袋的禁用。但是在我的調查數據中顯示65%的人羣還沒有真正地去執行。

同樣,通過調查顯示,在我市內,在大型超市中,使用塑料袋人數佔總人數比例的60%;在菜市場上,使用塑料袋人數佔總人數比例的62.5%;在小型超市中,使用塑料袋人數佔總人數比例的59%。由此可見,我市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還不是很高。

不過我們知道這是需要一個過渡期的。對於政府社在環境保護方面做法和成效方面。50%的受訪者的態度是政府的環保的監管力度還是有待提高和改進,通過居民與政府共同合作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而關於滇池呢。滇池是我國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屬國家重點保護水域之一,對維護區域生態系統的平衡有着重要作用,歷史上曾是雲南省昆明市城市用水、工農業用水的重要水源。然而許多年以前,由於不合理的開發利用,造成滇池流域水資源污染嚴重,滇池水質已爲劣v。

這裏也有市民對滇池的污染情況也進行了說明,他表示,滇池水面污染的情況很嚴重,雖然已被清理過,但是厚厚的藍藻、死去的魚和其它生物隨處可見,而且他所看到的可能還只是冰山一角;他還說,生長在滇池旁邊的一刻柳樹的條垂到了滇池表面,那是多麼美麗的一

幅景啊,然而,碰到水面的楊柳都死了。碰到水面的楊柳都死了,更何況是裏面的魚蝦呢?我身邊的環境污染的調查報告。

還有人說,水葫蘆、藍藻、青苔、浮萍等各種藻類和浮葉植物成爲水上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在遊船開出時,螺旋槳撥開水面,便散發出一陣惡臭,使得遊人不得不繞道而行;美麗的傳說還被刻在大理石板上,豎立在岸邊,但滇池的現狀的確令人揪心。

有市民還說,“有一條排水溝,整個社區七個小組田裏的排水都彙集在這裏再排向滇池。就在5年前,這裏的水還很清,能抓到魚。可是近年來斗南發展了、繁榮了,但這水卻變渾了。以前沒專人打掃時,每天要衝下好多垃圾,還好這裏設了抽水站垃圾不能流入滇池,但就積在這裏。有一次終於有部門組織打撈了,結果撈起的垃圾把溝邊的電線杆埋起了一人多高。”

另外,據調查,全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突破130萬輛,機動車排氣污染在大氣污染中的分擔率相當高。昆明機動車每年排放的各種有害物質至少有10多萬噸,而且仍在以每年超20%的速度遞增,大氣污染中機動車尾氣污染率已佔70%左右。

而關於此問題,許多市民也做出了些表示,市民對政府近年來對環境的整治表示肯定。在“目前我市污染較重的問題有哪些?”一項中,調查結果爲:50名市民提及環境問題,有10個回答認爲大氣污染是各類污染源中的“第一殺手”,佔20%,並認爲越來越增加的機動車尾氣和工業廢氣污染最爲嚴重。其次,道路揚塵、飯店油煙等也是市民認爲頭疼的問題。

然而,對於此問題,防治中心可對轄區內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監督管理,在轄區內機動車停放地對在用機動車的污染物排放狀況進行監督檢查,在轄區內組織對無環保標誌在用車輛排氣污染實施路檢抽檢,對轄區內機動車環保標誌的申領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轄區內機動車環保定期檢測機構的檢測活動進行監督檢查,對轄區內製造銷售環節的機動車排氣污染狀況進行監督檢查,對轄區內車用燃油品質及加油站油氣回收實施監督檢查,送達行政處罰文書及處罰決定的落實及後督察,對其他違反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

【第11篇】關於私營企業發展環境的調查報告

私營經濟作爲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在地方經濟發展中,它更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爲了及時反映私營企業發展情況,瞭解私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爲黨政領導和各有關部門制定發展私營經濟政策提供依據。威海市企業調查隊近期以發放調查問卷和走訪調研相結合方式,對全市40傢俬營企業發展環境進行了調查。

本次調查覆蓋了全市三市一區及兩個開發區的私營企業,抽中樣本基本能夠反映我市私營企業發展情況,從調查情況看,我市私營企業呈現以下特點:

二、私營企業發展模式二元化調查結果顯示,我市私營企業的起步和發展大體可劃分兩種模式:第一種模式,它是以個體、工商戶發展成私營企業,以家庭工業爲起點的模式。企業的起初投資大部分來源於自有資金,22、5%私營企業經營者任現職前是農民出身,這種模式特點是,起點低,自發性強,有活力。第二種模式,部分企事業單位、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在政府出臺加快私營企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感召下,依然決定放棄企事業、機關部門工作,邁進了私營企業創業之門。他們把部分國有、集體中小企業轉製爲私營企業,或者租賃、承包個人經營,或改爲股份合作制,企業的資金主要來源於銀行貸款,合夥投資。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大多數企業起死回生,企業效益轉虧爲盈。有67、5%的私營企業經營者來自企事業、黨政機關。這種模式特點是,起點較高,發展較快,效益較好。

三、私營企業組織形式日趨規範從本次調查反饋的情況看,我市的私營企業組織形式由最初私營獨資、私營合夥,發展到如今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私營股份有限公司、與外商合資等多種形式,其比例分別爲25%、5%、50%、12、5%、7、5%。有限責任公司佔據半壁江山,其比重有逐年增加趨勢,組織形式日趨規範化。

【第12篇】企業環境污染調查報告範文

企業環境污染問題是很重要的,下面小編整理了企業環境污染調查報告範文,歡迎閱讀!

企業環境污染調查報告範文

【環境的基本狀況】

寒假,學校大學生實踐調查的作業,因此,我對我家鄉?的環境進行了調查。多年了一直在外面讀書,很少回家,回家也從來沒有好好的瞭解家鄉環境的變化,這一次的調查和實地走訪,說實在話家鄉的環境讓我打吃一驚。小時候,經常從爺爺、奶奶那一輩聽到這樣的說唱:“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魚蟲絕代,七十年代河水氾濫”。我記得小時候,家鄉的河水是清澈見底的,河裏魚蝦成羣結隊,傍晚時分河裏的石頭上會有螃蟹停留在上面,我們就這樣一邊撿着螃蟹,一邊嬉戲,這裏曾是我童年快樂的回憶,是我童年迷戀的地方。那時從來不曾想過這一切都會逝去。可是現在卻應徵了“魚蟲絕代”、“河水氾濫”的說法。河道里滿是廢器、垃圾,由於垃圾的堆積,沒有清理,河水變得臭氣難聞,河裏沒有了魚蝦,更別說小孩嬉戲了。而且許多水資源也因爲人類的過度索取和開發已經枯竭。不僅僅在於河裏,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是有是無得污染。今年來由於環境污染,天氣也變得異常炎熱,特別是在夏天令人難以接受。

【環境污染的原因】

由於我國工農業生產的迅猛發展和村鎮住宅建設的激增,不僅城市,農村的生態環境也日趨惡化,許多地區的鄉鎮工業由於缺乏長遠規劃,一方面各種工業任意布點;另一方面又因經濟能力和技術力量的薄弱,企業無力處理“三廢”,污染問題相當嚴重。農村地區對自然資源利用多,培育少,目前興建的水利設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自然災害的威脅。隨着生產的發展,化肥農藥不合理的大量使用,畜禽養殖業廢水、廢氣和廢渣的任意排放,使各種污染物在農村地區內循環,造成大面積農村面源污染,水體污染現象十分嚴重。小城鎮衛生條件差,交通擁擠,居住緊張。村鎮或佈局分散,或延展過長,於生產、生活和公共設施的安排都極爲不便。村莊內部結構鬆散,空間混雜,生活用水不衛生,道路不規範等。但城鎮建設費用很少,無力改變這種現狀。通過調查發現造成家鄉環境污染的原因有:

(一)、“白色污染”

1、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許多企業對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科學地處理,放任自流。

3、我國現有的法律沒有對塑料包裝廢棄物的處理,制定出過硬的相關法規。(幸好國家新出臺了“禁塑令”,但效果還不顯著。希望能有大的作爲。)

4、儘管在創建省級文明衛生城鎮的口號下,我們的縣城變得整潔得多,但是總的來講,人們的環保意識比較淡薄,濫用和隨意亂倒塑料製品現象相當普遍。

(二)、森林遭受迫壞,水資源污染嚴重:

1、森林面積減少,除了一些自然因素外,還有就是認爲造成的森林面積減少。人類大量開發森林資源,然而又沒有及時的進行補進;

2、由於森林面積的減少,土壤變得鬆散,雨水下來,泥土衝進河道,造成河道,河水可以的道換新,形成污染;

環境污染的調查報告優秀範文環境污染的調查報告優秀範文

3、森林減少,造成了水土流失問題;

(四)整治仍不徹底。在城區,雞鴨屠宰點和燒肉攤點污染嚴重;花盆和盆景中菸頭、紙屑較多;攤點商戶佔道經營較多;車輛亂停亂靠現象依然存在;牛皮癬仍然很多;向河道里傾倒垃圾依然嚴重,河水污濁。在鄉鎮街道,亂丟亂吐亂倒現象嚴重;農貿市場垃圾較多;車輛亂停亂放現象嚴重;小食店清潔衛生問題突出;存在重城鎮輕農村、重幹道公路沿線輕邊遠村社的現象;部分鄉鎮對場鎮和主要公路沿線外的村社還未開始環境整治。在農村,農戶院壩散養家禽嚴重;柴草亂堆,垃圾亂倒較爲普遍。

(五)設施不夠完善。一是環衛設施數量不夠多,尤其是垃圾池、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清運車、路燈、人行道板等環衛設施配套不足,破損嚴重;二是部分設施佈置不合理,有的修(洗、停)車場、水果市場、畜禽交易市場佈局不合理,造成市場交易秩序混亂,影響市容市貌;有的垃圾池設置、垃圾桶擺放位置不合理,造成新的環境污染和視覺污染。

(六)、交通工具(、車輛、輪船、飛機等)廢氣和噪音音;

(七)、使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物質的農田灌溉後流出的水。

(八)、廢水、廢渣

【境污染的危害】

人類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就必須要擁有健康的生活環境。環境污染不利於人類的生存,吸入有害的氣體,影響呼吸,影響健康;“白色污染”的危害有:1、視覺危害,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破壞了市容景觀。如散落在自然環境、街頭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2、潛在危害:

(1)、塑料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後,會導致動物死亡。

(3)、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它們填埋,會佔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分解。

(4)、部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裝的材料,這樣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保護環境的措施】

通過調查的我得了: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所以保護環境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爲。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雖然家鄉現在在的環境狀況不是很樂觀,但是據調查,我們的政府正在努力進行環境保護的工程: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向老百姓宣傳環境保護,提高人們的環境白虎意識等;在政府的努力下,作爲這片土地主任的人們,外面更應該努力保護我們生存的家園,愛護它,保護它,從手上的事做起,不亂扔、亂折、亂吐;從身邊的是做起,共同把我們的家鄉建成美好的家園。

【總結】

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瞭解到:隨着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爲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每當大風颳起時,空中就瀰漫着黃色的粉塵,有時在空中還飛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們出門十分狼狽。因此,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爲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改變這種狀況,光靠環衛工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所以保護環境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爲。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把“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牢記心中!

【第13篇】私營企業發展環境調查報告格式

關於我市私營企業 發展環境的調查報告 私營經濟作爲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在地方經濟發展中,它更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爲了及時反映私營企業發展情況,瞭解私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爲黨政領導和各有關部門制定發展私營經濟政策提供依據。威海市企業調查隊近期以發放調查問卷和走訪調研相結合方式,對全市40傢俬營企業發展環境進行了調查。 基 本 情 況 本次調查覆蓋了全市三市一區及兩個開發區的私營企業,抽中樣本基本能夠反映我市私營企業發展情況,從調查情況看,我市私營企業呈現以下特點: 一.私營企業經營管理者素質逐步提高 調查結果顯示,我市被調查的40傢俬營企業經營者男性35人,女性5人,平均年齡爲44.3歲,是一支以中青年爲主的有朝氣、有活力的隊伍。在這支隊伍中40-49歲的人最多,佔55%;30-39歲的次之,佔20%;50-59歲的佔17.5%;其餘的佔7.5%。從文化程度方面看,27.5%的企業經營者已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大專學歷佔22.5%,中專高中學歷佔32.5%,其餘的佔17.5%。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佔12.5%,中級技術職稱佔25.5%,無技術職稱佔一半多。任職年限最長18年,任職在xx年以上者佔32.5%,4-6年者佔35.5%。企業經營者任現職前所從事的工作,來自企事業單位最多,佔57.5%;黨政機關佔10%,農民佔22.5%。 以上數據儘管反映企業經營者素質在逐步提高,但與整體經濟發展趨勢要求還有較大差距,私營企業經營者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私營企業發展模式二元化 調查結果顯示,我市私營企業的起步和發展大體可劃分兩種模式: 第一種模式,它是以個體、工商戶發展成私營企業,以家庭工業爲起點的模式。企業的起初投資大部分來源於自有資金,22.5%私營企業經營者任現職前是農民出身,這種模式特點是,起點低,自發性強,有活力。 第二種模式,部分企事業單位、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在政府出臺加快私營企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感召下,依然決定放棄企事業、機關部門工作,邁進了私營企業創業之門。他們把部分國有、集體中小企業轉製爲私營企業,或者租賃、承包個人經營,或改爲股份合作制,企業的資金主要來源於銀行貸款,合夥投資。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大多數企業起死回生,企業效益轉虧爲盈。有67.5%的私營企業經營者來自企事業、黨政機關。這種模式特點是,起點較高,發展較快,效益較好。 三.私營企業組織形式日趨規範 從本次調查反饋的情況看,我市的私營企業組織形式由最初私營獨資、私營合夥,發展到如今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私營股份有限公司、與外商合資等多種形式,其比例分別爲25%、5%、50%、12.5%、7.5%。有限責任公司佔據半壁江山,其比重有逐年增加趨勢,組織形式日趨規範化。 四.私營企業貢獻日益突出 我市私營企業經濟實力不斷提高,經營規模迅速擴大。對40傢俬營企業調查結果顯示,1999年至xx年三年間企業銷售收入、資產總計連續三年同時保持遞增的企業佔32.5%,納稅總額連續三年遞增企業佔30%。xx年納稅總額超百萬元的企業就有3家。其中華夏集團xx年上繳稅金達2300萬元,私營企業稅收成爲我市稅收的一個新亮點。另一方面,私營企業的發展,解決了大批剩餘勞動力問題,在吸納城鄉勞動力,安置下崗和困難職工方面都做出貢獻。顯而易見,私營企業已成爲一個新的企業羣體,它回報社會貢獻越來越多,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也越來越大。 五.產品市場定位區域拓寬 “拾遺補缺”,“小打小鬧”是私營企業發展初期的真實寫照。在調查中,百姓間流傳着私營企業最初創業的模式“一個老闆,一輛車,三個夥計兩間房,外加保安一條狗”。隨着社會的發展私營企業生產服務領域逐步延伸拓展,不少企業把目光投向區域外,去拓展更爲廣闊的市場空間。在被調查的企業中41.1%的企業產品外銷出口,15%的企業產品在國內其他省市銷售,13.3%的企業產品本省銷售。涌現出一大批出口創匯大戶,比如新泰格玩具、華隆食品、魯東藝品、錫祺抽紗、榮韓國際貿易等。其中新泰格玩具xx年出口額達800多萬美元。來料加工,全部出口等各具特色的創匯私營企業在我市爲數不少。 六.產品由模仿型向創新型轉變 私營企業在發展之初由於技術人員缺乏、資金少、裝備差,因而主要是以模仿型產品生產爲主,隨着資本原始積累的形成,部分企業已注重產品質量與產品的科技含量,有的私營企業通過招攬人才,形成技術開發中心,自主開發新產品。有的企業則藉助科研院所的力量開發新產品。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有62.5%的企業獲取新技術主要依靠自主研究開發或仿製。藉助外部力量開發新產品的企業只有37.5%,其中與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合作開發

【第14篇】企業投資環境調查報告

企業投資環境調查報告

根據區委的工作重點和區人大會年度工作要點的要求,區人大會在今年4至5月份組織全區人大代表開展了“我爲環境建設年建言獻策”的大型調研活動。全區人大代表以代表小組爲單位,採取召開座談會和實地走訪相結合的辦法,深入本轄區外來投資企業、民營企業、個體業戶、基層羣衆及政府有關職能部門開展調查研究,共召開座談會34個,209名代表參加了調查、座談,100餘名企業負責人和個體私營業主參加了座談。區人大會全體副主任和駐會委員在參與代表調查活動的同時,又分成10個組分別深入到各鎮、街道辦事處召開代表小組組長和企業負責人座談會進一步瞭解情況、徵求意見和建議。在廣泛、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區人大會又多次召開主任會議對我區投資環境的優勢和不足進行了認真分析研究,提出了意見和建議。現將調查情況,彙總報告如下。

一、我區投資環境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

近幾年來,區委、區政府從戰略高度出發,始終把提高行政效率,優化發展環境作爲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促進了我區投資環境的改善。一是以精簡審批事項爲突破口,積極推進政府審批制度的改革。全區行政執法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按計劃順利推進,全區49個部門報批的809項審批和收費項目,取消和廢止的有599項,取消比例達到了67.9%,進一步減輕了企業的負擔。二是認真規範政府行政行爲,實行政務公開,提高了辦事效率。全區成立了區外商投資項目服務中心、建設工程項目服務中心及建設工程交易中心,開展了“一站式”服務,實行審批事項超時默認制度和行政審批責任追究制度,爲企業提供了便捷的服務通道,促進了政府工作提速增效。三是集中整頓規範經濟秩序,加強對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清理,制定出臺了《99區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責任追究暫行規定》。成立了機關行政效能投訴中心,實行了檢查許可證制度,進一步淨化了企業發展環境。四是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對全區行政執法單位的執法檢查和收費項目,依照相關法規和政策進行了覈實和精簡,減少了“三亂”行爲,增強了行政執法的透明度。五是在全區深入開展了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大力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實行了政務公開和服務制度,機關會風和文風得到了改進。同時,幾年來,區委、區政府持之以恆地狠抓路、綠、水、樓、燈、廣場等城市要素建設,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面貌大爲改觀,城市功能、城市形象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另外,全區各鎮、街道辦事處和區直各部門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深入開展環境建設年、項目建設年活動,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招商引資、環境衛生整治、精神文明創建、社會治安治理等工作,使我區的投資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既爲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又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促進了投資的大幅度增長。在區人大代表的調查中,多數企業對我區的城市硬件發展環境表示滿意,在企業與政府的關係上,政府工作效率和質量上,大多數企業認爲有較大的改善。

二、當前投資環境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區以良好的基礎設施和配套的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商。但是,面對其他周邊城市整體投資環境方面的競爭壓力,我們在思想認識、服務環境、信用環境、執法環境、企業經營環境和人文環境建設等諸多方面仍存在許多問題,有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區經濟發展的綜合競爭力。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爲:

1.人人都是投資環境的觀念尚未在少數政府執法部門工作人員中形成共識,上通下阻,上熱下冷的現象還時有發生。代表們反映,少數執法部門的工作人員優化投資環境的意識與市區黨委、政府的指導思想反差比較大,政府出臺的改善投資環境的政策和措施在這些工作人員中有的貫徹執行還不到位。有的部門和執法人員缺乏優化投資環境的強烈責任感和緊迫感,缺乏服務的主動性和熱情,甚至有的時候僅僅從部門利益出發,不能站在大局的高度和企業角度靈活制定政策、運用政策。由於思想還不夠解放,導致了優化投資環境的思路難以拓展、手腳難以放開、障礙難以消除。

2.行政行爲不規範問題在少數部門時有發生,服務環境有待於進一步改善。調查中企業普遍反映,一是企業新上項目辦事難的問題並未根本解決。有的代表們在發言中談到,目前在我區一些部門辦事,門好進、臉好看,但是事仍然難辦。投資一個項目或搞一項建設,要到30多個單位及科室審批,週期長達幾個月。二是個別從行政執法部門分離出去的中介服務機構,沒有真正與這些部門脫鉤。企業在需要中介服務時,必須到這些行政執法部門指定的中介機構辦理,且收費比其他中介機構要高,這種強制服務的行爲企業比較反感。三是我區實行的一站式服務機構,雖然採取了集中辦公的形式,但實際上還需要到各部門分別辦理,同時還存在部門之間協調不力等實際問題,審批週期長,行政效率偏低。四是“三亂”的治理還不徹底。代表們反映,個別行政執法部門重收費、輕管理,甚至於爲收費而收費,以罰代管、罰而不管的問題時有發生。有的行政執法部門檢查、罰款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反覆上門檢查,搞得企業不能安心經營。此外,經營狀況好的企業還成爲少數社區、單位和組織優先“光顧”的對象,承擔着一定的社會服務負擔。五是重招商、輕安商的問題還在一定範圍內存在。許多代表反映,政府既要重視招商,又要重視安商、扶商,在某些情況下,安商、扶商甚至要比招商更加重要,否則,招來商留不住,給他人做嫁衣,將直接影響我區的財政收入和經濟發展的後勁。調查中發現,我區目前有些企業已改到開發區註冊,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在短期內儘快解決,已建成企業的流失現象還有可能繼續發生,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

3.信用環境不盡人意,誠信建設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和各有關部門在整治信用環境方面採取了一些過硬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從總體上看,當前我區的信用環境不容樂觀,少數政府部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失信行爲,不少代表反映,現有政府文件中規定的優惠政策如招商引資獎勵、投資獎勵、退稅、綠化修路獎勵等難以兌現,挫傷了一些企業的發展積極性。

4.一些市、區執法部門職能交叉,執法環境急待改善。據代表們反映,儘管市、區黨委、政府在清理不規範文件和收費項目中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是力度還不夠大,有許多與市場規則不相適應但與部門利益密切相關的審批、收費項目還沒有完全取消。同時,由於我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市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的文件和規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我區的執法權利,影響了我區的利益。特別是市、區執法部門事權劃分不清,重複檢查、交叉收費,嚴重地影響了中心城區的執法環境。不少企業領導反映,他們需要拿出百分之五六十的精力來應付各種檢查和收費、協調各種關係,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經營。還有一些代表反映,政府一些工作部門制定的規範性文件、行政措施、政策信息、收費規定和標準以及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制度、規定,由於不能及時向社會公開,宣傳力度不夠,企業不知情、不瞭解,常處於被動地位。

5.中小企業融資難度大,企業經營環境還需進一步優化。從調查的情況看,絕大多數企業認爲經營環境有所改善,對基礎設施條件、勞動力素質、企業與當地政府的關係、社會治安環境等滿意度較高,而經營環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融資環境偏緊,企業發展缺乏資金支持。大多數中小企業很難得到銀行的貸款,只能靠自己的積累,甚至靠借高利貸、靠集資來解決資金週轉困難,貸款難已成爲嚴重製約企業做大做強的“瓶頸”。二是基礎性配套措施還跟不上,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代表們反映,一些園區如99科技工業園在路、水、電、氣、排污、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上遠遠達不到企業的要求,影響了企業入園的積極性。三是人才缺乏,影響企業的發展後勁。我區是市中心區,人才資源相對其他區縣比較豐富,但企業普遍感到高級人才和科技人員難招、難留,人才引進的門檻還比較高,特別是對於沒有中高級職稱而企業又特別急需的技術人才、技術工人在優惠政策上還缺乏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