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寓言故事的成語【多篇】

寓言故事的成語【多篇】

寓言故事的成語 篇一

按圖索驥 不得要領 滄海桑田 返老還童 狐假虎威 困獸猶鬥

八面威風 不寒而慄 草船借箭 防微杜漸 華而不實 藍田生玉

拔苗助長 不合時宜 草菅人命 分崩離析 畫餅充飢 濫竽充數

拔山舉鼎 不拘一格 草木皆兵 分道揚鑣 畫龍點睛 狼狽不堪

拔幟易幟 不堪回首 曾參殺人 分庭抗禮 畫蛇添足 狼子野心

白面書生 不可多得 車水馬龍 奮不顧身 患得患失 勞而無功

白頭如新 不可救藥 車載斗量 風吹草動 黃梁一夢 老當益壯

百發百中 不可同日而語 沉魚落雁 風聲鶴唳 火樹銀花 老馬識途

百感交集 不倫不類 城狐社鼠 奉公守法 雞口牛後 老牛舐犢

百聞不如一見 不求甚解 乘風破浪 負荊請罪 雞鳴狗盜 老生常談

百丈竿頭 不屈不撓 乘人之危 負隅頑抗 堅壁清野 老嫗能解

百折不撓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乘興而來 負重致遠 間不容髮 樂不思蜀

班門弄斧 不貪爲寶 程門立雪 赴湯蹈火 見獵心喜 力不從心

半途而廢 不爲五斗米折腰 癡人說夢 覆巢無完卵 江郎才盡 樑上君子

抱薪救火 不學無術 寸草春暉 覆水難收 膠漆相投 兩敗俱傷

杯弓蛇影 不遺餘力 打草驚蛇 感恩圖報 侃侃而談 量體裁衣

背水一戰 不因人熱 大筆如椽 高枕無憂 克己奉公 論功行賞

必恭必敬 不遠千里 大材小用 各得其所 克勤克儉 馬革裹屍

髀肉復生 不知所云 大腹便便 各自爲政 刻舟求劍 馬首是瞻

標新立異 不自量力 大公無私 瓜田李下 空洞無物 買櫝還珠

別開生面 才高八斗 大逆不道 刮目相看 空前絕後 芒刺在背

別有天地 殘杯冷炙 大器晚成 管鮑之交 空中樓閣 盲人摸象

賓至如歸 罰不當罪 當局者迷 過河拆橋 口蜜腹劍 毛遂自薦

冰山難靠 囫圇吞棗 當務之急 邯鄲學步 口若懸河 門可羅雀

兵貴神速 嗟來之食 道聽途說 汗流浹背 夸父逐日 門庭若市

病入膏肓 驚弓之鳥 雕蟲小技 沆瀣—氣 膾炙人口 孟母三遷

伯樂相馬 精衛填海 東施效顰 好好先生 曠日持久 名落孫山

博而不精 井底之蛙 對牛彈琴 合浦珠還 七步之才 磨杵成針

博士買驢 九牛一毛 多多益善 後來居上 七擒七縱 木人石心

捕風捉影 舉一反三 爾虞我詐 後起之秀 杞人憂天 南柯一夢

黔驢技窮 開誠佈公 二桃殺三士 後生可畏 起死回生 南轅北轍

巧取豪奪 開卷有益 發奸擿伏 尸居餘氣 氣壯山河 難兄難弟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開門揖盜 發蒙振落 尸位素餐 千變萬化 鳥盡弓藏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開天闢地 三寸之舌 師出無名 千金市骨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

人給家足 忍辱負重 三顧茅廬 十行俱下 千鈞一髮 牛鼎烹雞

人傑地靈 任人爲賢 三令五申 識時務者爲俊傑 千里鵝毛 弄巧成拙

人面獸心 日不暇給 三遷之教 士別三日 千慮一得 怒髮衝冠

人棄我取 日暮途窮 三人成虎 手不釋卷 千人所指 拋磚引玉

人琴俱亡 如火如荼 三生有幸 守株待兔 千萬買鄰 庖丁解牛

人人自危 如釋重負 三折其肱 熟能生巧 千載難逢 剖腹藏珠

人心如面 如魚得水 殺雞取卵 雙管齊下 天經地義 四海之內皆兄弟

人言可畏 孺子可教 殺身成仁 水滴石穿 天下無雙 四面楚歌

一敗塗地 入木三分 傷風敗俗 水落石出 天涯海角 隨聲附和

一暴十寒 入吾彀中 上行下效 水深火熱 天衣無縫 隨月讀書

一不做、二不休 塞翁失馬 上下其手 司空見慣 天真料漫 螳螂捕蟬

一代楷模 下筆成章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死不旋踵 完壁歸趙 同仇敵愾

一髮千鈞 下車泣罪 韋編三絕 死而不朽 完璧歸趙 同甘共苦

一傅衆咻 先發制人 爲虎作倀 死灰復燃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同工異曲

一鼓作氣 先聲奪人 未雨綢繆 言過其實 萬死不辭 土崩瓦解

一國三公 小時了了 刎頸之交 掩耳盜鈴 亡羊補牢 以古非今

一揮而就 小巫見大巫 無出其右 陽春白雪 妄自尊大 以管窺天

一夔已足 小心翼翼 無價之寶 葉公好龍 望梅止渴 以規爲滇

一毛不拔 心曠神怡 無可奈何 夜郎自大 望洋興嘆 以鄰爲壑

一鳴驚人 興高采烈 五日京兆 疑鄰盜斧 危如累卵 以卵擊石

一木難支 休慼相關 五色無主 窮兵黷武 愚公移山 以貌取人

一諾千金 朽木不雕 庸人自擾 曲高和寡 與虎謀皮 以強凌弱

一錢不值 異軍突起 有備無患 曲盡其妙 予取予求 約法三章

一竅不通 飲醇自醉 有腳陽春 曲突徙薪 羽毛未豐 長驅直入

一丘之貉 飲鴆止渴 有名無實 犬牙交錯 鷸蚌相爭 鄭人買履

一日千里 莊周夢蝶 魚目混珠 自作聰明 坐井觀天 指鹿爲馬

一葉障目 自相矛盾 智子疑鄰

成語寓言故事 篇二

關於成語的寓言故事:鞠躬盡瘁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主張聯吳伐魏。他平定南方以後,一直積蓄力量,準備北伐曹魏,爲蜀國的生存爭奪空間。

過了一陣子,諸葛亮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便決定統率人馬,攻打魏國。出師前,他給皇帝劉禪上了一道奏表,名曰《出師表》,勸劉禪虛心納諫,重用人才,把心思都用在治理國家方面。

可惜的是,第一次北伐失敗了,諸葛亮只得退兵,等待時機。過了幾年,諸葛亮又決定北伐中原。當時,很多大臣覺得蜀國力量太小,老是這樣動用軍隊,不是國家之福,因此反對北伐。

諸葛亮針對這種情況,又上表給後主劉禪,對當時的敵我形勢進行詳細分析,說明蜀漢和魏國勢不兩立,你不去伐他,他就會派兵來對付你,倒不如主動攻打他,說不定還會找出一條生存之路。後主劉禪看了,表示全力支持諸葛亮伐魏。

這第二道表,史稱《後出師表》。在這道表的最後,諸葛亮表示他一心爲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成語寓言故事 篇三

刻舟求劍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仍不見寶劍的影子。其實他又怎麼找得到寶劍呢?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成語寓言故事 篇四

關於成語的寓言故事:一言九鼎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着他一起前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後,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於九鼎大呂。”(九鼎大呂:鍾名,與鼎同爲古代國家的寶器。)

成語“一言九鼎”由這個故事而來,形容一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

南轅北轍 篇五

從前有一個人,從魏國到楚國去。他帶上很多的盤纏,僱了上好的車,駕上駿馬,請了駕車技術精湛的車伕,就上路了。楚國在魏國的南面,可這個人不問青紅皁白讓駕車人趕着馬車一直向北走去。路上有人問他的車是要往哪兒去,他大聲回答說:“去楚國!”路人告訴他說:“到楚國去應往南方走,你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對。”那人滿不在乎地說:“沒關係,我的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馬,阻止他說:“方向錯了,你的馬再快,也到不了楚國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說:“不打緊,我帶的路費多着呢!”路人極力勸阻他說:“雖說你路費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個方向,你路費多也只能白花呀!”那個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國去的人有些不耐煩地說:“這有什麼難的,我的車伕趕車的本領高着呢!”路人無奈,只好鬆開了拉住車把子的手,眼睜睜看着那個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個魏國人,不聽別人的指點勸告,仗着自己的馬快、錢多、車伕好等優越條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麼,他條件越好,他就只會離要去的地方越遠,因爲他的大方向錯了。

寓言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寓言故事的成語 篇六

餓虎不食

餓虎:“胖子留步,快些脫去衣服,讓我飽餐一頓。”

*官:“大王饒命。我乃一*官,有許多錢,你要多少給多少。請手下留情!”

餓虎:“你是*官?”

*官:“下官正是。”

餓虎:“我不吃你,快逃命去吧!”

*官:“下官能否斗膽問上一句,大王爲何今日大發慈悲,饒過本官一命?”

餓虎:“我聽老一輩說過,*官雖然肉多,但五臟俱毒,不宜食用。”

寓言故事的成語 篇七

水落石出

當時,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潔明媚。蘇軾和他的兩個朋友沐浴着和煦的秋風,興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月白風清的美麗夜景,使他們詩興大發,和朋友相聚,暢敘友情,更使他們忘記了一切煩惱,他們和歌吟詩,暢所欲言,歡樂之至,無以形容。蘇軾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趕回家中,詢問妻子家中是否有酒。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說這就是供給他臨時需用的。

蘇軾大喜過望,連連稱謝,拿了酒,趕回朋友中間,來到赤壁下的長江岸邊,登上小舟,泛舟遊玩。

這時,只聽見東流的江水發出潺潺的聲響,在萬籟寂靜的夜晚顯得特別清脆,岸邊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峯屹立,懸在山峯間的月亮顯得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頭,露了出來。

釋義江水下落,水下的石頭自然露了出來。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經過調查研究和對證,終將真相大白。

成語寓言故事 篇八

東漢順帝時,皇上無視宦官爲惡,放任外戚專權。很多人無才無德,本來就是草包一個,只是因爲能阿諛奉承,討好皇帝,或是家裏有漂亮的姑娘做了后妃貴人,便可以全家跟着享受富貴。皇上的身邊,王侯結隊,侍從成羣。官吏則整天想的是巧取豪奪、中飽私囊。在朝廷的欺壓盤剝下,百姓生活的艱難困苦就可想而知了。

廣陵人張嬰,不堪忍受殘酷的暴政,發動羣衆舉起了義旗。義軍們殺刺史,斬富豪,劫庫府,濟貧民,縱橫揚州、徐州一帶幾十年。朝廷對此感到十分棘手,更令郡守膽寒心驚。

當時朝中有一位侍御史,名叫張綱。此人廉潔剛正,多次上書,痛陳時弊,請求誅殺違法犯罪的大臣,削減朝廷的費用開支。皇上對他十分頭疼,許多貪贓枉法的奸佞之臣更是恨他恨得咬牙切齒。於是,當時一個權傾朝野的外戚——皇后的兄長、大將軍樑冀便想了個好辦法,他串通幾個當權人物跟皇上上奏說,派張綱去做廣陵太守,讓他平息人民的暴 動,企圖用這件事情加害於他。

以前別人被派去光陵的時候,臨行時都反覆要求多派兵馬。張綱此去,卻要單車獨行,僅帶着十幾名吏卒。到了廣陵,張綱徑直來到張嬰的大營,好言好語,請求會見軍中頭領。張嬰起初十分驚訝,後來看到來的人特別誠懇,便出來相見。張綱請張嬰坐上座,張嬰也不推辭。張嬰坐下來冷冷地問道:“太守大人屈尊來到賊營,不知有何見教?”

張綱立刻站起身來,一邊打躬施禮,一邊說:“將軍何出此言?下官辦事不周,不恤民情,上愧卓恩,下愧百姓,以至於陷民於水火之中。俗話說,‘官逼 民反’,將軍體恤鄉民疾苦,挺身赴險,實在是出於萬不得已。而將軍清廉自律,行俠仗義之舉,實令下官敬佩不已。”

張綱的這一番話,出乎張嬰的意料,他急忙站起來賠禮,激動地說:“太守早來十年,我張嬰怎麼會像現在這樣?我是個草莽之人,不知禮儀,更無法結交朝廷。我也知道,我們這些人都是鍋裏的游魚,苟延殘喘而已,哪裏會活得長久?只是想到,橫豎都沒有出路,鬧一天算一天吧。今天大人到此,就請您給我指點迷津吧!”

張綱就這樣用安撫的辦法,不動一兵一卒,經過與張嬰反覆協商,妥善處置,終於平息了廣陵的暴 亂。

寓意:就像是在炊器裏自由自在遊的活魚,不管它是否察覺水在加熱,或是用盡力量求生,它都沒有辦法逃離炊器。其實當它落入炊器之際,結局就早已註定,那就是死路一條。當時張嬰實際上也是無路可走的狀態,正好張綱採取以退爲進的策略,這個策略幫助張嬰走出困境。所以張綱便不費吹灰之力平息了暴 亂。

黔驢技窮 篇九

過去貴州(黔)這個地方沒有驢。有個多事的人用船運來了一頭驢,運來後卻沒有什麼用處,就把驢放到山腳下。、一隻老虎看見了驢,以爲這個軀體高大的傢伙一定很神奇,就躲在樹林裏偷偷觀察着,後來又悄悄走出來,小心翼翼地接近驢,不知道驢子的底細。

有一天,驢叫了一聲,大虎大吃一驚,遠遠躲開,以爲驢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懼。然而,老虎反覆觀察以後,覺得驢並沒有什麼特殊本領,而且越來越熟悉驢的叫聲了。

老虎開始走到驢的前後,轉來轉去,還不敢上去攻擊驢。以後,老虎慢慢逼近驢,越來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斷冒犯它。驢非常惱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裏盤算着:“你的本事也不過如此罷了!”非常高興。於是老虎騰空撲去,大吼一聲,咬斷了驢的喉管,啃完了驢的肉,才離去了。

唉!那驢的軀體高大,好像有德行;聲音洪亮,好像有本事。假如不顯出那有限的本事,老虎雖然兇猛,也會存有疑慮畏懼的心理,終究不敢攻擊它。現在落得如此下場,不是很可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