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民間傳承的清明節食物:清明果【精品多篇】

民間傳承的清明節食物:清明果【精品多篇】

清明節食俗清明果 篇一

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可是今年的清明節卻陽光明媚,所以,爸爸、媽媽和我趁興一起回奶奶家包清明粿。

平時,我們過清明節都是自己從街上買現成的清明粿吃,今年,我們突發奇想,到街上買來材料,帶回奶奶家自己動手做。

奶奶見我們回家了,十分高興,幫我們把筍、肉、香菇切得細細小小的當餡,我們又下草地仔仔細細、一絲不苟地採艾草,爸爸說:“選艾草要儘量選矮的,若是艾草上有結籽的,那便是老艾草,別摘!”

我摘了一會兒,見蟲子多,便先回家裏去看電視了。

過了不久,爸爸叫我過去到廚房包清明粿,我見到一大團什麼綠綠的東西,後來,我才明白那是艾草切成的泥,我覺得那團東西軟軟的,很像橡皮泥,不過又很香,一股艾草的清香。

我站在奶奶旁邊,先看奶奶是怎麼包的,然後,我也學奶奶那樣包。

“哎呀!皮兒怎麼粘不起來呀?”我埋怨道。

我真不想包了,可我轉念一想:不能半途而定廢,加油,別放棄!

我便開始先拿一團綠色的泥,接着揉成圓,壓扁,然後弄出一個凹下去的地方,用來放餡兒,放完餡兒,再一下子捏起來,最後,放在柚子葉上面,嘿嘿,其它的,就看它的“造化”啦!

我越包越好,越包越快了,我見旁邊有一袋元霄粉,便倒了一些在清眀粿上面。嘻嘻!如果不仔細看,還真讓人以爲是個“大白饅頭”呢。

雖然,我包的清明粿不太好看,但是,那是我親手包成的,我吃在嘴裏甜在心上。

我喜歡做清明粿,更喜歡我們的這個清明節,因爲,它讓我覺得勞動真快樂!

清明節食俗清明果 篇二

清明節下午,我們舉行了一次活動——包清明果。

中午,同學們雖然坐在教室裏捧着書,可那激動的心卻早已飛到了食堂。

“叮零零”熬了一中午的時間,換來的是同學們一片歡騰。我排着隊走在去食堂的路上,心裏琢磨個不停:清明果怎麼包?會不會很複雜呢?真讓我恨不得飛到食堂去。

終於到食堂了。同學們馬蜂窩似的擁進顯得窄小的門,來到自己的座位上。真幸運,那些材料正好在我們那桌。不一會兒,我們那桌上就擠滿了同學,有的趴在桌上,有的站在長凳上。在擁擠的人羣中,我隱隱約約看到有一個大盆,裏邊睡着雪白雪白的麪粉。

首先要讓水來大盆裏當“指揮員”,讓散開的麪粉寶寶們擁抱得緊緊的,成個大大的麪糰。這一步稱之爲和麪。面和好以後,該讓我們大顯身手了:先取一段差不多手掌心一半的麪糰,搓圓後壓扁成碗形,再往“碗”裏裝餡,最後把開口封起就完成了。

聽完規則,我迫不及待地開工,可我那手中的麪糰總不聽使喚,一壓扁邊圈就乾裂,等我把裂縫補上後,定睛一瞧,這哪是隻“碗”呀!厚得要命,分明是我吃的趣多多餅乾嘛。好不容易做好了兩個“湯圓兒”。隨後,我用鉸子皮做了個“圓環圈”。看看其它同學的傑作,嘿,真是五花八門,各不相同:有的像一個可笑的奶嘴;有的像迷你窩窩頭;有的像新鮮出爐的包子;有的像一個“吃”得撐撐的大胖子,我也不甘示弱,一連做了三個奇形怪狀的清明團。

做完清明鉸子,我們就該回教室了,又將等待下一段美好的時光——嘗清明團。度過了漫長的蒸清明果時間,我們懷着興奮的心情又來到了食堂。可惜,那些好好的造形成了一糊黏黏的粥。同學們卻垂涎三尺,忍着燙也要把它塞進嘴裏,生怕被其它同學搶光了。雖然那味道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美好,但是,它讓我嚐到了勞動的快樂與辛苦。

這一次有意義的清明節包餃子活動,給我留下了小學時代永不忘懷的記憶。

清明節食俗清明果 篇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清明節我們要吃清明果,所以我決定今天學做清明果。

第一步要找艾草。奶奶給我一張圖,說:“這就是艾草,你照着上面找”。我點點頭說:“嗯。”然後就開始地毯式搜尋。一株株嫩綠的艾草頭頂上開了幾朵淺黃的小花,如同戴了黃帽子的婦人。我們小心翼翼地將艾草拆入籃中,一逢逢,一簇簇的艾草堆滿了竹籃子。

滿載而歸後,我看見奶奶把艾草放在盆裏搗碎,接着擠出汁,放到糯米粉裏使勁地揉啊揉啊,搓啊搓啊,散亂的糯米粉不久就變成蔥綠色的青糰子了。我好奇地問:“奶奶,你爲什麼這麼反覆地揉搓呢?”奶奶說:“這樣一方面是爲了讓糯米粉和艾汁均勻地揉和起來,另一方面是爲了清明果有勁道,吃起來更有嚼勁。”聽了奶奶的話,我恍然大悟。

開始做清明餜了。奶奶先把大青團摘成一個個小青糰子,接着把小青糰子壓平,然後把筍肉的餡放進去,再把青糰子包好,放在一個模具裏一按,一個帶有梅花圖案的清明果做好了。我也照貓畫虎學了起來。可是我做的清明果,一邊鼓鼓的,一邊扁扁的,“爲什麼會這樣呢?”我正納悶着。奶奶笑着說:“因爲你沒把餡放在最中間啊。”我若有所悟。接着,我又繼續做起來,越做越好。後來,靈機一動,我就隨心所欲地做了起來。青糰子在我手中變魔術一般,一下子粘成了一個憨憨的豬頭,一下子粘了一隻可愛的鴨子……奶奶看了我的創意,讚不絕口,我心裏也美滋滋的。

今天,我終於學會做清明果了,真開心啊!

清明節食俗清明果 篇四

清明於仲春與暮春之交,帶着暖意又一次來到。作爲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有着其獨特的美味。

先說清明果。

清明果多爲圓團形,含內餡,有些還有精緻的刻花紋。清明果外皮多用艾草與清明草做成,用清明草做成的清明果爲帶着淡青的翠綠色,在 強光照射下表皮會透出晶瑩之感。用艾草做成的清明果則爲深綠色,縈繞着濃濃的艾香。清明果的果皮柔韌且不會吸收內餡中的油。果皮似一種特殊的外包裝,完美地包裹住了鮮美的內餡。各地製作的清明果也各有特色,翡翠一般的果子有時會墊在一片竹葉上,艾香與竹香交織,伴着嫋嫋清香襲來,反像一件靜心雕琢的玉器,四周散發着淡淡的柔光,吃在嘴中更是軟香滑糯。

撒子是另一種清明美食。

撒子表面用油炸出的明豔色澤如黃金一般散發着光彩,其形細如麪條,成環形柵狀,酥脆香甜。蘇軾有詩云:“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寒具詩》)各地撒子也各有不同,在調料與烹調方面也各有特色,深得我國人民喜愛。

樸籽粿也是清明節的必備傳統糕點。

樸籽粿是潮汕僑鄉的民族風情與美食特色。清明間的潮汕街頭,樸籽粿像花朵一般被放在杯中,是潮汕人民喜愛的清明甜品。樸籽粿連結了海內外潮汕人民的故鄉情,是同鄉人民的感情紐帶。

清明果,撒子與樸籽粿皆是清明時期祭祀的民間美食。清明節間,全家團聚共出遊掃墓已成爲傳統。一代代的人消逝了,而清明美食卻在歷史長河中傳承了下來,每一份都代表着一份或喜或悲的鄉愁,一份已然流逝的過往。似曾相識的味道彷彿提示着,回想着曾經存在過的一切。逝去的曾經,或景或物或人,與如故的美食交織在一起,成了中華人民的鄉愁。每一年的祭祀,回首的不僅是往昔,還有一道道獨具風味的美食。

清明時節雨紛紛,江南斷魂煙雨夢。

又是一年清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