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小滿時節的寓意和傳統【精品多篇】

小滿時節的寓意和傳統【精品多篇】

小滿吃什麼傳統食物 篇一

苦菜

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書》:小滿之日苦菜秀。《詩經》:採苦採苦,首陽之下。據說當年王寶釧爲了活命曾在寒窯吃了18年苦菜。舊社會農民每年春天青黃不接之時,要靠苦苦菜充飢。苦苦菜,帶苦嘗,雖逆口,勝空腸。當年紅軍長征途中,曾以苦苦菜充飢,渡過了一個個難關,江西蘇區有歌謠唱:苦苦菜,花兒黃,又當野菜又當糧,紅軍吃了上戰場,英勇殺敵打勝仗。苦苦菜被譽爲“紅軍菜”、“長征菜”。

苦苦菜遍佈全國,醫學上叫它敗醬草,寧夏人叫它“苦苦菜”,陝西人叫它“苦麻菜”,李時珍稱它爲“天香草”。中國著名美食家聶鳳喬先生1958年在寧夏發現了開黃花的苦苦菜,名曰“甜苦菜”,其葉片大,莖稈脆,苦中帶甜。與常見的開藍色花朵的苦苦菜相比,有很多優點。

苦苦菜,苦中帶澀,澀中帶甜,新鮮爽口,清涼嫩香,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膽鹼、糖類、核黃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熱、涼血和解毒的功能。《本草綱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醫學上多用苦苦菜來治療熱症,古人還用它醒酒。寧夏人喜歡把苦菜燙熟,冷淘涼拌,調以鹽、醋、辣油或蒜泥,清涼辣香,吃饅頭、米飯,使人食慾大增。也有用黃米湯將苦苦菜醃成黃色,吃起來酸中帶甜,脆嫩爽口。有的人還將苦苦菜用開水燙熟,擠出苦汁,用以做湯、做餡、熱炒、煮麪,各具風味。

枸杞苗

枸杞苗又叫枸杞尖。中醫認爲,枸杞苗全株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除煩、滋陰明目的作用。適於治療陰虛發熱、消渴口乾、手足心熱以及肝腎虧虛、兩目乾澀、虛火牙痛等病症。

摘取枸杞嫩苗放入素上湯內灼熟或滾湯而食,啖之清爽祛暑;喜香口之味則可先炒枸杞苗至半熟,倒入蛋漿(發打蛋漿時先加入鹽,胡椒粉及生油拌勻)煎至金黃半焦,佐粥下飯皆美。

苦瓜

夏季吃點苦瓜是清熱解毒的一劑良方。苦瓜具有清熱、養血益氣、補腎健脾、滋肝明目的功效,對治療痢疾、瘡腫、中暑發熱、痱子過多、結膜炎等病有一定的功效。苦瓜中的苦瓜素被譽爲“脂肪殺手”能使攝取脂肪和多糖減少。

選苦瓜關鍵在果瘤,也就是苦瓜表面凸起的地方。果瘤的顆粒越大越飽滿,瓜肉就越厚;果瘤顆粒越小,瓜肉就越薄。發黃的苦瓜一般都過熟,口感不好。

小編建議您,在自己炒苦瓜之前,可以將苦瓜用開水燙一下的,這樣可以去掉一點苦味,並且可以去除苦瓜裏面的草酸,這樣可以促進鈣質更好地吸收。

萵筍

中醫認爲,萵筍味苦,性微寒,有利五臟、通經脈、開胸膈、利氣、堅筋骨、去口氣、白牙齒、明眼目、通乳汁、利小便和解毒的功效,可以用於血尿、小便不利、產婦缺乳、高血壓以及高血脂症。

並且經常吃蘆筍的話,還可以消除您的緊張,可以改善您睡眠差的情況,給您一個好的睡眠,因爲萵筍有一定的鎮靜作用,所以經常食用是有很多好處的哦。

萵筍葉中維生素B1、B2、C、E的含量分別是莖的3~5倍。葉中含的胡蘿蔔素(維生素A前體),幾乎是莖的6倍。

萵筍葉所富含的葉綠素,有“綠色精靈”的美譽,能潤膚美容、清潔口腔、防齲除臭。因此食萵筍棄葉,大大降低了其食用的營養價值。

蒲公英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黃花地丁等,爲菊科植物蒲公英帶根的全草,全國多有分佈。蒲公英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蔬菜,主要含有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核黃素及鈣、磷、鐵等營養成分。中醫認爲,蒲公英性味甘、苦、寒,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止瀉、利膽、保肝、健胃、降血壓等作用。

爲了減少蒲公英苦味,食用時可將其洗淨後在開水或鹽水中煮5~8分鐘,然後泡在水中數小時,將苦味浸出沖洗乾淨,再煮湯或熬粥。

仙人掌

仙人掌的開發價值較高,具有獨特的清香味,營養豐富,除含有許多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之外,還含有可增強人體免疫能力的抱壁蓮、角蒂仙、玉芙蓉等珍貴成分。長期食用可對人體產生清熱解毒、消炎解暑、開胃健脾、清咽潤肺等功效。

在購買菜用仙人掌時,應選擇生長15~35天的嫩片,色澤嫩綠,少刺或無刺,表皮有光澤,無皺褶,以手掌大小爲宜。嫩片在常溫下一般可保存15天,冰箱保鮮可達40天。

製作菜餚的仙人掌首先應剔除小刺,選擇鋒利的薄菜刀可以很容易地把小刺削掉;如果仙人掌偏老,還可以適當削掉一些皮,使得口感更好。

小滿節氣的寓意和傳統 篇二

一、小滿節氣的寓意和傳統

1、小滿的寓意

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小滿時節到來的時候,中國大部分地區開始進入夏季,這個時候的農作物顆粒開始灌漿,但是還未成熟,也就是小滿。

2、小滿的傳統

小滿節氣有祭車神、祭蠶神、繞三靈、忙收種、吃苦菜、搶水等傳統風俗。

二、人生最好是小滿的寓意

1、古人云:“小滿,四月中。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

意味:着自然萬物還有向上生長的空間,生命也是如此,順勢而爲,把握好尺度,身體將獲得新的能量。

2、俗話說: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一切達到極致後必然走下坡路。

大滿並不是古人所追求的完美境界,而“小得盈滿”,是將熟未熟還有向上的空間,還可以“繼長增高”,這恰好也是人生最好的狀態。

三、小滿是什麼季節

小滿是夏季,小滿的到來也是標誌這夏天溼熱正式開始了,要做好夏季養生。小滿開始夏季就溼熱了,養生可以多關注祛溼氣,解暑氣方面,飲食注意不要油膩,味重的。飲食方面,應多吃些清淡味苦的食物,如多喝綠豆湯,多吃苦瓜、苦菜等味苦的食物,以及具有清利溼熱作用的清淡素食。禁忌甘肥滋膩,生溼助溼的食物,如動物脂肪、海鮮、及油煎燻烤類食物。

對於脾胃不和的人羣來說,在此時節,容易出現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嚴重的會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因此,小滿防溼,脾胃不和的人羣尤其要注意調養,多進食健脾、利溼功效的食物。

小滿節氣養生 篇三

1、宜健脾祛溼

脾主運溼,脾胃功能好,就能把多餘的溼氣運化出去。所以,此時養生的重點就應該放在健脾祛溼上。

2、防熱病溼疹

小滿節氣正值五月下旬,氣溫明顯增高,如若貪涼臥睡必將引發風溼症、溼性皮膚病等疾病。

此時天氣悶熱潮溼,爲皮膚病發作提供了條件,易引發腳氣、溼疹等疾病。因此,飲食上應以清淡爲主,同時注意衣物材質的選擇。

3、忌心神不寧

小滿時風火相煸,人們也易感到煩躁不安,此時要調適心情,以防情緒劇烈波動後引發高血壓、腦血管意外等心腦血管病。

4、按揉足三裏

取足三裏穴時,應當膝屈曲,外膝眼向下4橫指,旁開脛骨前嵴1橫指處;豐隆穴爲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1寸,脛骨前嵴外2橫指處。

預防三種疾病

1、預防皮膚病

初夏時節,是生髮的季節,同時夏天天氣悶熱潮溼,就爲皮膚病發作提供了條件,容易引發風溼症、腳氣、溼疹等皮膚病。

2、預防上火症狀

在小滿節氣裏,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疲勞。熬夜則很容易讓人產生內熱,這樣內熱、外熱交加,很容易引起便祕、口腔潰瘍、咽痛等上火症狀。因此,除了注意飲食以外,還要避免熬夜,保持愉悅的心情,有壓力盡快疏導,防止內熱產生。

3、預防腹痛、腹瀉等病

進入小滿後,氣溫不斷升高,人們往往用冷飲消暑降溫,但冷飲過量會導致腹痛、腹瀉等病症。特別是小孩及老人更要注意避免過量進食生冷食物。

小滿節氣的由來 篇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

小滿的“滿”釋義有兩種。其一爲形容莊家作物的飽滿程度,其二爲形容雨水盈缺的情況。

這時全國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乳熟後期,所以叫小滿。

南方地區的農諺賦予小滿以新的寓意:“小滿不滿,乾斷田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

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滿時田裏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乾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

在小滿這天,南方地區一般會降雨多、雨量大。如果此時北方冷空氣可以深入到我國較南的地區,南方暖溼氣流也強盛的話,那麼就很容易在華南一帶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因此,小滿節氣的後期往往是這些地區防汛的緊張階段。

長江中下游地區來說,如果這個階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勢力較弱,位置偏南,意味着到了黃梅時節,降水可能就會偏少。如果不滿,必是遇上乾旱少雨年。

小滿節氣的各地習俗特點 篇五

習俗一:麪條加饅頭

南京有句老諺語,“小滿毒日頭,麪條加饅頭”,就是說南京人的飲食習慣從小滿開始轉向減少米飯增加麪食了。其實這個習俗挺有科學道理的。夏季暑熱,腸胃功能受其影響而減弱,因此在飲食方面,細糧與粗糧要適當搭配吃。

習俗二:祭蠶

相傳小滿爲蠶神誕辰,因此江浙一帶在小滿節氣期間有一個祈蠶節。我國農耕文化以“男耕女織”爲典型。女織的原料北方以棉花爲主,南方以蠶理爲主。蠶絲需靠養蠶結繭抽絲而得,所以我國南方農村養蠶極爲興盛,尤其是江浙一帶。

習俗三:祭三神

小滿有“動三車”之說,這三車指的是叫水車、牛車、絲車。“祭三神”則指的是,在小滿時節,祭祀掌管這三車的神靈,祈求神靈保佑,風調雨順,有個好收成。相傳,“車神”爲白龍。農家在車水前,要舉行祭祀儀式。在車基上放置魚肉、香燭等供品祭拜,而且還要特地準備白水一杯作爲祭品,祭時將水潑入田中,祝水源涌旺。

習俗四:菜端上桌

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小滿前後也是吃苦菜的時節,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書》:小滿之日苦菜秀。《詩經》:採苦採苦,首陽之下。苦苦菜遍佈全國,醫學上叫它敗醬草,寧夏人叫它“苦苦菜”,陝西人叫它“苦麻菜”,李時珍稱它爲“天香草”。

習俗五:搶水

舊時水車車水排灌爲農村大事,諺雲:“小滿動三車(三車指的是絲車、油車、水車)。”水車在小滿時啓動,農戶以村圩爲單位舉行“搶水”儀式,這一習俗流行於浙江海寧一帶,有演習之意。待執事者將以鼓鑼爲號,大家以擊器相和,踏上小河岸上事先裝好的水車,數十輛一齊踏動,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浜水光方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