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2019年著名作家老子道德經有感【新版多篇】

2019年著名作家老子道德經有感【新版多篇】

老子道德經有感 篇一

老子,大約生活在公元前571―477年間,原名李耳,字聃,是中國古代着名的思想家。他寫的《道德經》雖然文辭簡煉,所蘊含的道理卻至深至遠,千百年來不知啓蒙了多少人的心智。可見,老子對人們影響深遠啊!

書中的老子多次提到水,而《道德經》中也不乏對水的讚揚:“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者莫之能勝”……我覺得,水的精神是可貴的,水的力量看似柔弱而又十分剛強。正如老子所說:“真正強大的不是剛強而是柔弱啊!”

因爲水很柔弱,它沒有爭鬥的心願,所以它能夠滋潤萬物,使萬物茁壯成長。它從不輕視低的地方,總是往低處流。難道這種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波瀾壯闊的大海是由無數的水滴匯成的,滴水還可穿石,這是水的力量。海上的波浪永不厭倦地拍打着礁石,無私的水永遠滋潤着萬物,這是水的精神。

水從不爭強好勝,它能忍讓一切。石頭擋住了它的去路,它會繞開,繼續奔流。它又是那樣謙虛,總是往低處流,從而匯成了江河湖泊。然而水又是那樣的剛強有力,能載舟,亦能覆舟。

水乃萬物之根本。沒有了水,也就沒有了生命。水雖然無形無色,但它看似柔弱的力量卻超越了一切。水使我明白了厚德載物,雅量容人的道理。能容天下之人才能爲天下人所容。同時也使我認識到,在學習上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爲學日益。我們才能精進有爲,成爲國家的有用之材。

當今社會中,又有多少像水一樣謙虛而又默默奉獻的人呢?又有多少人爲了名利、金錢而落得個臭名昭着、遺臭萬年呢?水是偉大的,它的精神會讓人們有所感悟。

老子道德經有感 篇二

《道德經》這部著作是老子所寫,但不是介紹老子生平事蹟,而是講道論德,所以叫做《道德經》。《道德經》全書原本分爲上下篇共五千多言,上篇一章至三十七章主要講“道”,下篇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主要講“德”。讀完道德經後感受頗深,它讓我明白應該如何更好地去生活、工作。

人的一生,總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能說會道,有的人不善言辭。有的人甜言蜜語信手拈來,有的人沉默寡言卻豐富。說着悅耳動聽卻不走心的話遠遠比不過說着逆耳忠言卻溢滿關懷的語言來的動聽。“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正是說明了與其華而不實,不如樸實無華。由衷而出的信言遠遠好過滿嘴奉承的美言。所以教導我,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都得做到真實待人。

工作中總會有些意見和觀點不統一的地方,所以“善者不辯辯者不善”,與其強詞奪理,不如以理服人。做一個善良的人,忠厚老實,以理服人。有問題大家多溝通討論,互相尊重,將問題矛盾化解。

還告訴我要去做一個聰明的人。“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多涉獵多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使人睿智使人聰明使人深刻。做個聰明的人,明明德,明歸止。給我的啓示就是得多學學技能,工作中碰到的問題要牢記,多去看看結合工作專業方面的書籍知識,多學習,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傅學習指教,這樣當你心中明白,就遇事不慌,合理操作,解決突發事件。

做一個懂得奉獻和付出的人。給予是一種美德,奉獻是一種品質。一味的索取只會讓人生之路越走越窄。雖然奉獻有可能失去些什麼,但是人總要明白有時候失去是另一種方式地得到。可能失去了”物質”,但是卻贏得了”精神”,給予的幫助越多,得到的內心滿足感越多。當然奉獻與付出不是毫無保留地,一味的付出不計回報並不是可取的。懂得付出和奉獻的度,適可而止就好。做一個懂奉獻的人,樂於助人,溫暖他人。我們單位就有很好的傳統,如一日捐活動,如工會的義賣活動等等,大家都積極踊躍參與了進去。工作中也是,當別人有困難時,盡力去幫助他。和諧環境,靠大家。

道德經核心“無爲”是讓我做一個爲而不爭的人,順其自然,踏踏實實,努力工作就好,要明白“越努力越幸運”,但也要懂得非己莫強求。得到了好好珍惜,得不到不去強求,失去了順其自然,快樂就好。

老子道德經有感 篇三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三章就有專門講怎麼去解決大事難事的問題。老子在這裏是這樣告訴人們的:“圖難於其易,爲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這裏的“難”指的是力所不及的目標或是難於成功的事情,“大”指的是偉大的事業或者是一個事所需時間長任務繁雜的事。老子告訴我們,難的事情就從容易的地方開始。大的事情需要從每件小的事情入手。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從小到大,由難到易開始的。

上面我們讀了老子“圖難於其易,爲大於其細“,我們怎樣運用到實際中去?在生活中遇到難事或者說是所謂的大事,比如你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追求一個姑娘,可你怎麼也想不到一個好的方法,也不好去求人,怎麼辦?我們還是用老子的方法圖難於其易,你先暫時忘掉你的目標,做你所能做到的實事,真心實意幫她解決生活中每一個細小的事情,關心女朋友的每個生活小事,用行動感化她,自然你的目標能實現;又比如一個人在創業中遇到難以突破的問題,這應該算是個人生活中的大事加難事了。你先要了解創業的具體條件,需要注意哪些具體問題,必須一個個一件件落實解決,遇到困難及時找到解決最好方法去完成,不要忽視每個細節,不要不重視自己認爲的小問題,每件事情力求完美。這樣你離成功就很近了。而這些都是由小到大難到易而組成的,因此,當我們遇到難事的時候必須從容易開始,做大事時先從小事做起,如果不屑於做小事情,不注重每個細節,那是不可能成就難事大事的。

“圖難於其易,爲大於其細”首先強調的是方法上的“序”,即先易後難、先細後大的次序,這也是所有事物共同的存在和發展之序,另外一點就是必須要注重細節,即特別關注事物發展鏈條上的“小”。因爲事物的發展壯大皆起自細微也就是小。故“小”在道家哲學中具有特別的意義。第三是要做到未雨綢繆。一切事情爲在事先,要在事物向反面轉化之前就防範於未然。懂得“難易、大小”的關係,做到不自以爲是,不急功近利,相信終能成就其大事。

老子還在《道德經》第六十四章中說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古代荀子也說“不積蛙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難以成江河”。關於大事小事的名言警句很多,大家都可以學習,但是重要的是人步子邁得要堅實。可是,有的人有理想,但看不起小事情,夢想突然有一天作出驚天動地的大事,這隻能是癡人說夢。一切偉大的事業都是從一件件小事做起,無數小事積累才能構成偉大的事業。

在我們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很多的文化典籍都有很多人生智慧。我這裏介紹老子的《道德經》,主要是老子《道德經》通俗易懂,文字不多,內容很廣,有很多做人的道理和處事經驗都是極寶貴又實用的。老子《道德經》全遍充滿智慧,如果你是急於解決一個問題,你翻開目錄看看就可找到,你不用花很多時間,但我相信,只要你看了老子《道德經》你就會愛上它,很多的人生智慧會讓你一輩子受益無窮。不信你先看看。

老子道德經有感 篇四

《道德經》主要論述了兩個問題:“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爲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爲人處世之方法。

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林語堂是這樣評價《道德經》:我覺得任何一個翻閱《道德經》的人最七年級定會大笑;然後笑他自己竟然會這樣笑;最後會覺得現在很需要這種學說。魯迅先生對《道德經》評價道: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我看完《道德經》,觸動最大的是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意思就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水樂意使萬物滋長而不與它們競爭,它甘心居於衆人不願處的下位,所以最接近於道。

我喜歡水的團隊精神。小小的水滴凝聚成水流,在廣袤的大地上流淌,沐浴衆生,滋潤萬物。水滴石穿,持之以恆。水滴憑藉團隊的力量,持之以恆的精神,用看似渺小的力量戰勝了強大的頑石,一改給人的柔弱表象,讓人肅然起敬。

我喜歡水以柔克剛的精神。水在遇到石頭打擊的時候,從來不做過多的抵抗,但它的“軟弱”卻是一種無比深奧的智慧,因爲這種“軟弱”有時候正是化解矛盾的神奇力量!人生,其實也需要這種智慧。遇到事情找簡單的方法去解決,做到以小勝大、避實擊虛、曲線靈活,放棄硬碰硬的做法,不要針鋒相對,不要以死相拼,懂得這些,我們的生活便會靈活和簡單。

我喜歡水包容的精神。水無形,卻虛懷若谷,包容天地;火剛烈,卻鋒芒盡露,過早夭折。生活中,具有水一般性格的是能屈能伸、不計較一時得失者;具有火一般的是隻認死理、不撞南牆不回頭之人。因此,當前方遇到艱難險阻時,水一般性格的人能分流而過,火一般性格的人卻往往撞得頭破血流。

水與人類更是有着極深的淵源。有水是星球有生命的基礎。水是萬物之源,是萬物的供養者。而做人,更應該像水那樣清清白白,處世要像水那樣安心低下,辦事要像水那樣靈活變通。

老子道德經有感 篇五

通讀了老子81章的《道德經》一個特別強烈的感受是老子思想所處的智慧高度和對自然的領悟及對人類社會關係的宏觀視角。對事物發展的辯證和轉化能給出融入自然規律的基本解剖。特別難能可貴的能夠脫離“從衆定勢思維”習慣而獨立地接近於自然。

老子《道德經》另一個廣博在於任何人讀之可以感悟出個體自己領域內的和外延。也就是每個人都可以讀出自己貼切的答案和個體標準。

老子對自然存在科學、宇宙守恆、人文、國家管理、戰爭、人性、生命、名利、權位甚至物理都有自己獨到精確和細緻的認識。以上是從宏觀上對《道德經》感受。而在微觀上。

下面對《道德經》某些段落、重要的文句與自己的觀念給出個人的感受:

非常道;名可名,1首句:道可道。非常名。1章)

自然的方面可以指自然規律,道”可以泛指。如:星系的運動軌道,物質的自然混成及固有的運動軌道和方式;人文方面可以指人道、道德、人類發展的自然規律。

可道”指出宇宙自然規律的確定性和因果關係。也就是宇宙的自然規律的可以被人類認可和確定的現象。

非常道”又指出人類一旦用言語文字來表達就存在着不確定現象。用物理的觀念來分析就可以認爲是一種動態的存在使一切都不確定。也可以認爲是指出人類的有限性而難於道出自然界的全部或準確的自然動態。

名可名是老子認可了人類思想活動對自然的命名。另一方面,名可名”就是人類對一切現象的命名。又用“非常名”區分了人類的名”和“自然的不可名”

非常道”就道出了人類不同參照系下的各種理論體系的存在一種自然存在現象。所以這樣的一對排比句道出了宇宙無常和人類有常的界限。前面簡單的6個字“道可道。

2無爲而無所不爲”一膾炙人口的名句。

不是字面上的直解不做任何事情,而是不做不符合自然規律的事情。當你不做違反自然和違反社會規則的事件時,無爲。所做的其它事件就是無所不爲。當然,這裏對“什麼是違反自然和社會規律”無爲”事件的判斷是必須具有各種層次的經驗和高度智慧。

就不要隻身跳入海里。不跳海就是一種“無爲”這種不跳入水裏就是一種經驗的無爲”而這種無爲會給你生命存在帶來關於該問題的保障,舉一些在自然低層次且簡單的例子;例如:不會游泳。這種保障就是一種變相的無所不爲”上面舉的例子是較爲簡單而淺顯的例子,任何人都可以根據經驗給出相應的各種參差不同層次的無爲”和“無所不爲”

地法天,3人法地。天法道,道法自然。25章)

特別是老子在那個時代能夠發現出了所看到天被“道”所包容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宇宙觀。更有對宇宙的存在給出了終極的自然存在觀,這是一句用大小來定性宇宙存在相互包容順序。而不是給出“神造”自我臆測,這也是當時時代難能可貴的自然客觀存在觀念。

還有一句話是人也大”這一句主要是對人類精神偉大的特指,這一章裏。換句話,可以認爲,人類的精神思維世界可以包容天地而存在

4戰勝以喪禮處之(31章)

以不戰而勝爲上上,老子在強兵反戰與孫子的戰略思想同出一轍。而戰勝以喪禮處之。說明老子對生命的尊重和不得以而爲之的戰爭策略。

一生二,5道生一。二生三,三生萬物。42章)

很有趣和抽象的本解突出用現代物理的思路與之對應。爲何老子認爲三生萬物,這一句話裏。說明老子認可這個宇宙是隻有三樣最基本的東西嗎?那麼,尋找這三樣事件與現代物理學對應的什麼?就個人的分析就是運動”空間”自然力”這三樣;可以認爲萬物都是這三個事件組織而成的事件,沒有更多於這三樣的東西存在這是對三生萬物的物理分析。

二生三的物理意義。二”就是動”力”這二個事件的存在產生物質的三”三就是萬物。再往上推,從此可以推出。一生二”中的一”指的整體的宇宙,就是這一個宇宙,而宇宙是產生動、力這“二”個現象的根源,從物理學的角度分析,進一步可以認爲動力互相轉換是自然存在因果關係。

老子認爲,最後。道是宇宙存在基本源頭,也可以認定在自然角度上這個道是指特定的運動軌道。人們對老子的分析中,主要認爲他道,因此把他稱爲“道家”其實,對於德,老子不能忽略的另一個主要元素。德產生道和道產生德是互存的兩個基本元素,這也是81章用《道德經》命名的一個主要。與之對應的物理學上的動力學》可以認爲道是由德決定的對應於運動軌道是由力產生的物理現象。任何軌道如:導彈的運行軌道,物體的運動軌跡都脫離不了力的作用。也就是道是被力所決定的因果關係。反過來,力是由運動的道所產生的現象是人類難於直觀覺察到事件。關於這一點,將來的物理學定會給與正確的認識。因此,宏觀地可以認爲道德經可以對應於動力學,這是從物理學方面給與抽象觀測的認定。由於當時動力學沒有得到普遍的認識和推廣,把“德”對應於“力”對於我分析老子的自然科學觀或許會有點牽強附會。

社會科學方面,然而。道德更多的指人類社會的基本規範。由於人類更注重於社會問題,因而在社會上指人類遵從的社會公德是一種道。人類道德方面,老子在社會公德提出了比孔子“以直報怨”更高層次的德”以德報怨”關於這一方面的分析範文有很多的解釋更好,就不在這裏進行更多的瞎扯。

甚至對不確定性、悖論的數學物理關係都能給出抽象的合理分析,另外老子對於宇宙自然的相對性、物極必反、中庸之道、道無常、柔弱剛濟、處事處世、大小上下、重輕強弱等等相對、絕對的分析都能給出最大參照系的分析和包容。這種分析雖然不能給出方程的確定性,然而卻能指出方程的不確定性問題。也就是當時的思維可以直達物理學目前的最高境界“不確定性原理”

《道德經》哪個時期,總而言之。甚至在當代仍然不失爲一部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直至“天人合一”簡明而客觀的經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