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給孔子的一封信(精彩多篇)

給孔子的一封信(精彩多篇)

詩經讀後感 篇一

《詩經》是貴族教育中普遍的文化教材,孔子云:“不學詩,無以言。”秦始皇時期被焚燬,但由於它易於背誦,古人普遍熟悉,又得以流傳。

讀了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讀詩有很多好處,可以傳承中國古代文化,可以開闊視野,可以學到豐富的知識,讀詩還可以勵志。就像孔子說的:“不學詩,無以言。”

從國小一年級到現在,我已經學了很多首古詩,呂老師非常重視古詩詞積累,現在我們已經進階到第三階段。

詩是最精簡美麗的語言。“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它把我帶到了風景如畫的春天,我欣賞並沉醉在美麗的春光中;“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我感受到了:戰爭帶給人們的災難;每當我玩得停不下來時,我就會想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我們的老師就像辛苦勞作的園丁,栽種希望,收穫芬芳,“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對老師無私奉獻精神的真實寫照。

學習古詩能使我們變得靈秀、開闊視野,好的詩能使我們終生受用,我要好好學習古詩詞,月底完成三階段古詩背誦。

給孔子的一封信 篇二

尊敬的孔子先生:

您好!

我是來自21世紀的少年,久仰您的大名,借這次時光郵件的契機,與您共同探討對2500年前的知識的汲取發揚。

美國詩人、哲學家愛默生認爲“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巴黎集會,會議結束後發表聯合宣言,呼籲全世界“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裏汲取智慧。”這些都無疑最有力地高度讚揚了您的智慧和人格。

遠在2500多年前由於身處亂世,您所主張的仁政沒有施展的空間,但在治理魯國的三個月中,使強大的齊國也畏懼您的才能,足見您無愧於傑出政治家的稱號。政治上的不得意,使您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業上。您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您打破了教育壟斷,開創了私學先驅,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賢。七十二人中有很多爲各國高官棟樑。又爲儒家學派延續了輝煌。

而《論語》更是您諸多文化寶石中的最璀璨的一顆,它將永遠閃爍在中華民族永不泯滅的火光中!

《論語》主要是記錄春秋時期您和您的弟子弟子言行的一部書,語言簡潔精煉,含蓄,字字珠璣,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爲至理。您的教誨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啓發論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這些文化珍寶,讓您在我心中有了一個形象:身材高大,氣勢非凡,透露着一種仁愛、智慧。《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您許多弟子的形象:顏回的沉默聰慧,子貢的聰穎善辯,子路的豪爽魯莽,都栩栩如生,您因材施教,對不同的人,您考慮了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優缺點、不同的長處,給予了不同的教導,這纔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更是那些至理名句,千古流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這些名言,實在不能用語言說出它的精妙,好似重山,走進一座,更有一座,令人深思,回味,拍手稱快。

您,是中華民族,乃至世界的偉人、毋庸質疑的成功的教育家,爲歷史文學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人們將永遠銘記您,時刻謹記您的教誨,這2500年前的文化,是最絢麗的文化。

願這封信,帶着我的敬佩和想望,穿越現在,送給長眠與地的您。

寫信人:

日期:

給孔子的一封信 篇三

尊敬的孔子爺爺:

你好!

請接受晚生的一拜。爲了表達我對您的崇敬,特此冒昧的給您寫封信。雖然您我相隔一條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但您的諄諄教誨一直謹記在我們的心田,時時提醒我。記一次考試,我對自己的這次考試充滿信心。

我在前一天晚上沒複習,試卷一下來,我三下五除二就把它解決了,可成績一下來,卻很糟糕,紅叉叉幾乎爬滿了整張卷子。我當時非常的恨自己,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我本以爲會被老師霹頭蓋臉的罵一頓,可老師跟我提起了“溫故而知新”,並叫我好好學習。聽到老師講您的著作《論語》,內心別提多高興了。

不瞞您說,我這個人缺點挺多。犯錯誤時,總得連累好幾個人陪我挨罰、挨排罵、叫家長,後來爸爸告訴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並告訴我:人應該“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記得有一段時間我的成績直線下降,成績滑落的可以讓人大跌眼鏡,老師家長一直給我做思想教育,可是怎麼用心都學不下去,堅持不下去。那天晚上媽媽敲我房門,進來送了一杯水,並且說了一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悄悄地走了,聽了這句話我恢復了以前的我,把自己的功課又補了上來。孔子爺爺您的《論語》我並不是全看過,但是我對你的敬仰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因爲您的成就對我們後人有了巨大的幫助,您的治理名言,我們時時記在心中。雖然,我們無法見面,從早到晚可以用心靈溝通,雖然我們無法在一起說話,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論語》來見證您的偉大成熟。

在此,我感謝您,是您在我的成長道路上留下了一道絢麗的彩虹,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您所著的《論語》將是我人生中最好的夥伴。

此致

敬禮

詩經讀後感 篇四

最早接觸《詩經》,應該和大多數人一樣,是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開始的,這首熟得不能再熟的詩詞就連幾歲的孩童也能吟誦,但是真正懂得其所表內涵的人卻是比較少的。其實,除了專家學者外,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像安意如一樣,從書架上隨意取下《詩經》,坦然自若地閱讀,再坦然自若地向其他人交流自己的所得?這也是我欣賞和佩服她的原因。就如她自己所說:懂得才能夠親近,能想象出它的意境,看到的就不止文字本身,還有一種彷彿鼻尖輕碰的真實觸感。如此靈動的話語,非親身體會無以表達。

《詩經》的每一篇本質上都是潔淨的,沒有繁複的章法結構,沒有過度的語法修飾,沒有曲曲折折小心刻意的隱語。文字如一個獨立的天地,你立於門前,可看見喜怒愛恨如季節般分明,那翻覆在期間如花海蔓延的情與欲,也自然奔放地呈現在天地之間,無拘無畏。

我真正注意到詩經,並且欣賞她是從《蒹葭》開始的。那是一種何等高的境界?“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一句寫愛情,達到了某種極致,如看着開在彼岸的蓮花——欲接近而不可得的絕望。這位在水一方的伊人,無論是男是女,她(他)的孤潔,都爲世所稀。

書中無時無刻不體現着安的獨特見解,那精闢的看法評論,精彩華麗的文字,語句,無一不將我們帶到她的世界裏,跟她一起徜徉在詩三百的海洋中,跟她一起領略詩中主人公的羞怯、傷心、痛苦與快樂。毫無疑問,《思無邪》超越了一般讀詩之人的尋常範疇,帶給了我們很多不一樣的感受,讓我們逐漸享受起詩三百帶來的美好。細細品味,安所寫所品的精彩之處竟是如此之多,就好像信手拈來的一段也是經典。再難的詩句,在她的筆下就彷彿鮮活了起來,分析得是如此到位,如此精準,如此讓人讚不絕口。箇中的妙處,只有真正讀後纔會有所體會。

詩經讀後感 篇五

《詩經》很有名,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裏的內容就其原來性質而言是歌曲的歌詞,但到後來,《詩經》變成了貴族的音樂書。秦始皇時期曾經焚燬過包括《詩經》在內的所有儒家典籍,但人人都熟悉《詩經》,因爲《詩經》很有名,所以到漢代又得到流傳。孔子曾經說過:“不學《詩》,無以言”。可見詩經非常有名。

我從小到大也背過一些經典的詩,我從咿呀學語時就開始背誦,一直到我幼兒園、國小,目前我已經可以背誦100多首了。我不光把他們背下來了,而且還熟練地運用到了實際生活中。有一次我旅遊,結交了一個朋友,我們離別時我給他寫了一首詩作爲紀念,這首詩是仿照李煜的《相見歡》來寫的。詩文是這樣的:

《送別》

一聲別,朋友走了。

無耐朝來孤獨晚來悲。

不知聯繫,又不知姓名。

只望下次能再見。

這也充分體現了“熟能生巧,巧能生精。”以後,我一定要多讀詩、多背詩,多作詩,繼續把經典傳承下去。

詩經讀後感 篇六

《詩經》這篇文章主要寫了《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樂歌原來的主要用途,一是作爲各種典禮的一部分,二是娛樂,三是表達看法。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所以到漢代《詩經》又得到流傳。

讀了這個故事,我想到了《詩經》秦風《蒹葭》,因爲這首詩我剛剛背過。這首詩風格纏綿、朦朧悽美、如夢如幻,表達的是對朝思暮想的人的讚美和思念,其中我最喜歡“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一句,因爲“所謂伊人”就是詩人思慕的對象,“在水一方”寫出了雲煙飄渺、茫茫無際的景象。我還想起了衛風《木瓜》,這首詩描寫了青年男女兩情相悅後相互贈答,它告訴我人和人相處要投桃報李。通過這兩首詩,我迷上了《詩經》,今後我要多讀,爭取把它們都背下來!

詩經讀後感 篇七

曾經總覺得,《詩經》之於我太晦澀、太難懂,於是總想逃避,更不要說對它有什麼感覺。然而今日讀《氓》,卻陡然讓我的心靈爲之一顫。我也不知是從何而來的莫名的感動,但可以肯定的是,我被震撼了。

一遍又一遍地輕聲誦讀,四字一句地,朗朗上口,越發竟覺得餘音繞樑。這是來自一個幽怨而悲慘的婦女的靈魂深處的哀嘆。幾千年前的她和她的刻骨銘心的愁恨,就濃縮在這幾段稀稀落落的文字裏,經不得挖掘,因爲一挖就是痛徹肺腑的悲哀。

一切婚姻都是從美好的愛情開始的。而詩歌開頭所描繪的那令人心馳神往的兩情相悅,竟是爲悲慼的結局埋下的伏筆。在年輕的姑娘眼裏傻得有點楞的小夥子,眼裏帶笑地抱着布來換絲,她就在窗前等着。一不小心四目對視,小夥子的眼裏滿是最純真的熱情,而她的眼裏是遮掩着的愛意,突然又覺不好意思了,含羞地笑着低下了頭。

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一轉睛一回眸之間,都四溢着無暇的純情。我的眼前似乎浮現出了正處花季年華的兩個主人公的形象:他如何靦腆地說,她如何婉婉地辭以秋期;他如何依依不捨地走,她如何望眼欲穿地盼。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韶華與美好,是如此令人流連,又是如此稍縱即逝。“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這樣的句子似乎就出於一個含着淡淡憂傷的封建少婦。再怎樣強烈的感情,都要被刻意地壓制。在這含蓄婉轉的話語中,在這飽含激烈的感嘆號之後,隱藏着的究竟是警示?是悲呼?還是無盡的哀怨?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愛情悲劇的真面目終於原形畢露。自從她嫁給他,清苦貧寒她任勞任怨。悠悠的淇水啊,你能爲我作證麼?你有眼麼?我對他的控訴,你都聽到了麼?淇水不言,只是依舊默默地將船帷沾溼。

後面的句子實在太殘忍了,默讀之時,心中總有隱隱的絞痛。三年的悽苦生活,她任勞任怨,“承受”就是她生命意義的全部。“言既遂矣,至於暴矣”,最殘忍的是郎心。日日夜夜的親密無間,最終將美好的感情慢慢消磨,留下的只有空洞、乏味和枯燥。而這一切對於任勞任怨的她,是不是太過不近人情了呢?“靜言思之,躬自悼矣”,我似乎又看到了那個孤單的'身影,那個只能對鏡黯然自傷的悲慘女子。

她的恨決不能用“後悔”形容得盡。她無力地質問:淇水都有岸,窪地都有邊,爲什麼你,我的士郎,卻沒有行止?於此時,鏡頭又切到曾經年少的一幕幕。當初的怎樣的海誓山盟,到頭來竟全部在歲月的消磨中無影無蹤。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面對這樣的愛情,面對這樣的婚姻,手無縛雞之力的她能說些什麼呢,又能反抗些什麼呢?從來不會有,也永遠沒有。等待着她的只有無盡的承受、承受、再承受。

這就是封建制度下的婚姻。在我看來,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愛情悲劇。

給孔子的一封信 篇八

尊敬的孔子先生:

您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學生,您是我國偉大學者,是儒家學派的創立者。相隔千年,我壯膽寫信給你,雖然相隔千年,但是您的儒學思想,學識卻流傳千古,你的事蹟我們耳熟能詳,在此我向您您致上我崇敬的問候。您生於魯國,遊歷於各諸侯之間,弟子三千,桃李天下,學富五車,經驗豐富。您的儒家思想主張是:“溫、良、恭、儉、讓”。您有一套自己的思想體系和政治見解,您思想中最光輝的一點,是提倡“仁”。這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實,您將自己提倡的文化知識先及到人民中間去,受到了推廣。君王漢武帝劉徹並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更是將儒家思想變爲正統思想學派。

我之所以寫信給您,是因爲我要告訴您現在您的主張的儒學受到了許多學者的好評。你知道麼現在以您的思想爲首的國學可熱鬧了,中央電視臺每天播出的《百家講壇》,講的就是以您思想爲首的《論語》,講的太好了,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愛聽。用我們現代語言來說就是火了。講壇的女教授將您的《論語》,變成了一本書,每天都能賣出一萬多本,非常暢銷。多種語言,連在國外也很受歡迎。外國人看了都讚不絕口,稱讚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不遠千里來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學習古人的智慧。您的思想不止在中國廣爲流傳,您的儒學是以“禮”與“仁”爲核心,治國的方略上爲“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

400多年前您的學說傳到西方,傳教士把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一書譯成拉丁文帶到歐洲開始交學。而今,您的學說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國建立“孔子學院”,這正如您所說“四海之內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思想的現實實踐。我這次寫信不止是爲了贊楊您的學識,還要提出自己的觀點。您知道麼中華民族在19世紀遭受的是何等的苦難。《南京條約》、《馬關條約》,一份份不平等條約擺在清政府面前,他們可是您的好子孫。生靈塗炭,人民潦倒,便是如此“讓”出來的。在現實生活當中,更多的時候我們必須“不讓”且要“爭”。當今社會日新月異,而不像你當年國泰民安,無論是經濟抑或是軍事,無論是社會文化還是人民道德,都可謂瞬息萬變。地方性的區位聯繫,國家之間的合作、互利,國際互聯網等迅速發展讓人歎爲觀止。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若安穩地依着祖宗的家產,對任何事物都是一個果斷的“讓”字,不參與,爭取經濟合作,不和別國在競爭中取得發展,那麼歷史又將推向何處呢?我覺得凡事都不能太絕對了,做人有時要中庸一點,做事要從環境決定做人標準,不能拘泥固執,改正的時候就要爭,不改正的時候就要讓,表現的時候就要努力表現。

祝您身體健康!

姓名:

年月日

詩經讀後感 篇九

《關雎》——彼岸的虛影。

聽着耳邊水鳥相喚,眼中彷彿只剩下一個人,河對岸的那個窈窕身影。孤零零地躺在牀上,輾轉反側,怎樣都無法抹去她的驚鴻一瞥,於是夢中相見,琴瑟表示親近,鐘鼓使她快樂,淪陷進這一場海市蜃樓的夢幻,卻在夢醒時將這一切都歸爲虛無,笑他宏願空想,卻不過是相思成災。

《蒹葭》——墜落於迷茫。

蒹葭蒼蒼蘆葦蕩,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那人卻在水中央。雖路途艱難卻依然要去追尋那一抹身影,但總是相距不遠,無法靠近,只爲一抹微弱光芒執着追尋。不斷追逐,追逐,可是他到底在追什麼?心裏是不是早就有了答案,明白自己陷進了無法破譯的迷障,卻不願面對現實。

每個人心裏都有一束白月光,追着它有時會指引人生,有時卻會迷失方向。所謂lover(愛人)也會over(結束),過度執着於單戀終究只會越陷越深,倒不如選擇放手,去尋找更加幸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