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元宵節的來歷傳說故事(新版多篇)

元宵節的來歷傳說故事(新版多篇)

元宵節的來歷傳說故事 篇一

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衆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羣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着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火把也逐漸變爲了彩燈。

自唐朝中期以來,元宵節發展成爲了我國全民性的狂歡節,因此元宵節是把傳統節日習俗體現得最爲徹底和典型的傳統節日。

大部分地方元宵節習俗有吃元宵、觀花燈、猜燈謎,還有擂鼓、舞龍、舞獅等活動,但南北各地風俗也有獨特之處。

元宵節的一些傳統習俗 篇二

吃湯圓:過元宵吃湯圓,“湯圓(tangyuan)”與“團圓

(tuanyuan)”字音相近,象徵全家團團圓圓,和睦幸福,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賞花燈:元宵節期間,各地都非常熱鬧。花燈薈萃,放花燈、賞花燈,燈火通明,燈的種類甚多:走馬燈、關刀燈、蓮花燈、兔子燈、應有盡有。

猜燈謎: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猜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在流傳過程中深受大家的喜歡。

舞龍燈:龍是中華的圖騰。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爲吉祥的象徵。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的喜氣氛圍,也寄託着人們求吉納福的美好願望。

元宵節的來歷傳說故事 篇三

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裏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籤語。一時之間,長安裏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着:“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羣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裏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着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裏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爲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