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春節的由來簡介【精品多篇】

春節的由來簡介【精品多篇】

春節五種吉祥物 篇一

春節期間,各種祭祀、社交、禮儀形式繁多,人們以各種方式表達吉祥和祝福,而爆竹、春聯、年畫、壓歲錢、燈籠等五種吉祥物頗具代表性。

1、爆竹,又稱鞭炮。“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宋丞相王安石一首《元日》詩描繪了一幅爆竹聲中春滿人間的美麗畫卷。

爆竹是中國特產,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了。最初古人燃放爆竹是爲了驅除妖魔鬼怪,祈求平安,如今已成爲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之說,即在新的一年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給人們帶來愉快,是辭舊迎新的標誌,預示來年大吉大利。

2、春聯,又稱對聯,因爲在春節時張貼,故叫“春聯”。春節期間,人們通常會把精心挑選的大紅春聯貼在門上,並配以“福”字。

春聯源於“桃符”、“春貼”。貼春聯這一習俗從宋代開始流行,真正普及於明代。據清人陳尚古在《簪雲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璋在過年前下令,每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當時的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文雅的樂事,寫春聯成爲一種社會風尚。清代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對聯更是風行,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使用場所,可分爲門心、框對、春條、斗方等。貼春聯不只是爲了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它象徵着人們對新生活的嚮往和期盼,也烘托了節日的喜慶氣氛。春聯的內容多是家庭團圓、富貴有餘、五穀豐登、辭舊迎新等,表達喜慶吉祥,也是用吉言教育後人。

3、年畫。年畫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它反映了人民大衆的風俗和信仰,寄託着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春節貼年畫在我國由來已久,最早稱之爲“門畫”、“門神畫”。晉代宗懍《荊楚歲時記》道:“正月一日,給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之門神。”隨着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的單調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如《福祿壽三星圖》、《五穀豐登》、《迎春接福》等精典彩色年畫。在諸多年畫中往往都少不了魚、雞、娃娃,因爲魚意味着錢糧有餘,雞表示吉祥,娃娃則象徵人丁興旺。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曆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種合二爲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了掛曆,至今家家仍不可或缺。

4、壓歲錢。春節期間,晚輩要給長輩跪地叩頭拜年,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並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裏學習長進,好好做人。

壓歲錢的風俗在我國民間流傳很久,有的地方叫“壓腰錢”、“壓魂錢”、“派紅包”。據傳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逢凶化吉。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道:“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壓歲錢牽繫着一顆顆童心,興奮的孩子們用壓歲錢忙着買鞭炮、玩具、糖果等節日用品。可以說壓歲錢習俗體現了晚輩對長輩的尊敬,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願,希望他們在新的一年裏平安順利,健康快樂。

5、燈籠。春節期間掛燈籠象徵着闔家團圓、事業興旺、紅紅火火,象徵着幸福、光明、圓滿與富貴。

甲骨文中的“東”字就是對燈籠形象的描繪。漢明帝建武中元二年稱帝之後,敕令全國每年正月十五燃燈,從而形成後世過節張燈的習俗。過年掛燈籠這一傳統,滲透着中華民族特有的、豐富的文化底蘊。不管是在中國本土還是在海外,只要是在有華人居住的地方,春節期間都會大紅燈籠高高掛。大紅燈籠儼然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符號。

春節的來歷 篇二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也是我最喜歡和最開心節日。每當春節到來的時候,我們都要換上新服,貼春聯、放鞭炮、收壓歲錢還有很多的小夥伴在一起玩耍,非常熱鬧。

春節這麼熱鬧,但大家知道春節的來歷嗎?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他經常在冬天欺負住在山裏的人,有一些人就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趕走。有一年冬天“年”又來了,許多人家裏都遇到了襲擊,除了門外生着火的和家門口掛着紅布簾的家沒有受到傷害。因此,山裏的人類知道了“年”害怕的`東西,分別是紅色、很大的響聲和火。

有一次,“年”又來了,人類用這三樣東西把“年”給趕走了,以後代代相傳,便形成了過年熱鬧的習俗。

春節的來歷 篇三

立春節氣的來歷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爲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節,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其農業意義爲“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黃河中下游農業生產與氣候關係的全過程。

中國幅員遼闊,地理條件複雜,各地氣候相差懸殊,四季長短不一,因此,“四立”雖能反映黃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立”的具體氣候意義卻不顯著,不能適用全國各地。

黃河中下游土壤解凍日期從立春開始;立春第一候應爲“東風解凍”,兩者基本一致,但作爲春季開始的標誌,失之過早。中國氣候學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上的始日劃分爲春季開始,它與黃河中下游立春含義不符。

2月下旬,真正進入春季的只有華南。但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實際。立春後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

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爲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再過五日,河裏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着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爲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爲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

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了春,但是華南大部分地區仍是很冷“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這些氣候特點,在安排農業生產時都是應該考慮到的。

人們常愛尋覓春的信息:那柳條上探出頭來的芽苞,“嫩於金色軟於絲”;那泥土中躍躍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風吹又生”;而爲着奪取新豐收在田野中辛勤勞動的人們,正在用雙手創造真正的春天。

立春養生要點

民間諺語說:“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這種養生方法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早在《黃帝內經》中就載:“春三月,此謂發陳,大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也就是說,立春以後的睡眠,應遵循“晚睡早起,與日俱興”的原則。但晚睡也要有個度一般不能超過23點,起牀時間可比冬季稍晚些。

立春一到,有些人便急着脫去厚厚的冬衣,這也是不可取的。因爲在立春後的一段時間裏,大氣乍暖還寒,氣溫忽高忽低,防風保暖仍是此時養生的重點。

諺語說:“春捂秋凍,百病難碰”。“春捂”要恰到好處。一般日平均氣溫未達到10℃時就需要“捂”,捂的重點部位應是背、腹、足底。“捂”背部可預防感冒的發生;“捂”腹部可以保護脾胃,預防消化不良和腹瀉;“捂”腳可預防“寒從腳卜起”,保護人體陽氣。防止腳冷除了要加強腳部的保暖以外,還可多采用泡腳的方法。足爲腎之根,泡腳可溫腎陽。

另外,立春養生還應注意保健防病。因爲大氣剛剛轉暖,各種致病細菌、病毒的生長繁殖加快,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流腦、麻疹、猩紅熱、肺炎也多有發生和流行,爲了避免春季疾病的發生,應儘量保持室內空氣清新,要勤開窗、常通風。

立春養生適合吃什麼食物

吃紅棗:有助養脾

我國古代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認爲春季爲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

而人們在春天裏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

吃蜂蜜:清肺解毒

中醫認爲,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春季氣候多變,天氣乍寒還暖,人就容易感冒。由於蜂蜜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還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補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飲用1~2匙蜂蜜,以一杯溫開水沖服或加牛奶服用,對身體有滋補的作用。

韭菜

韭菜性溫,具有補陽的作用。冬春之交,氣溫還偏低,吃點韭菜可以幫助我們祛陰散寒。

“一月蔥,二月韭”,韭菜是非常適合春季食用的蔬菜。春季人肝氣盛,脾胃功能受到影響,韭菜中含有一種特殊的氣味,可以增進人的食慾。

韭菜雖好,但在食用時也要注意幾下幾點:不要過熟或過生,不要與酒或蜂蜜同食。

春筍

春筍被譽爲春天的“菜王”,有着“嚐鮮無不道春筍”的說法。春筍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春筍的纖維素含量也十分豐富,能夠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

春筍具有健脾補氣,化痰止咳的作用,春季吃春筍可以做成油燜春筍,如果想吃的清淡還可以做成春筍豆腐湯。

春節的由來200字 篇四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爲“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爲月,一年劃分爲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爲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爲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七年級被稱爲“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爲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爲元旦,農曆的正月七年級稱春節

春節的來歷 篇五

⑴前言

農曆正月七年級就是春節,那麼春節的來歷是什麼?

⑵研究方法

從電腦上查找資料

⑶研究情況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

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柺杖,臂搭袋囊,銀鬚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

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

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着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着紅紙,院裏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着餘光……

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爲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⑷結論

原來,春節的來歷是一個關於怪物“年”的神話啊

一、調查目的

瞭解中國春節有哪些習俗,這些習俗的由來,感受人們過春節時的喜悅心情和歡樂氣氛。

二、調查時間

20xx年春節期間

三、調查方式

1、利用談話的形式,詢問長輩。

2、跟爺爺奶奶準備、幹活,親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來。

3、查閱資料,瞭解春節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