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古代名言警句經典多篇

古代名言警句經典多篇

古代名言警句 篇一

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人學始知道,不學亦徒然。

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

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

勸君作福便無錢,禍到臨頭使萬千。

善惡關頭莫錯認,一失人身萬劫難。

積德若爲山,九仞頭休虧一簣;容人須學海,十分滿尚納百川。

爲惡難逃,爲善最樂。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國清才子貴,家富小兒嬌。

士爲知己用,節不歲寒凋。

不因漁父引,怎得見波濤。

但知口中有劍,不知袖裏藏刀。

春蠶到死絲方盡,惡語傷人恨難消。

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

世間公道惟白髮,貴人頭上不曾饒。

無求到處人情好,不飲隨它酒價高。

書畫是雅事,一貪癡便成商賈;山林是勝地,一營戀便成市朝。

情慾意識屬妄心,消殺得妄心盡,而後真心現;矜高倨傲是客氣,降伏得客氣平,而後正氣調。

因風吹火,用力不多。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吉人之詞寡,躁人之詞多。

黃金未爲貴,安樂值錢多。

兒孫勝於我,要錢做什麼;兒孫不如我,要錢做什麼。

會使不在家豪富,風雅不用著衣多。

強中更有強中手,惡人自有惡人磨。

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

世間好語書說盡,天下名山寺佔多。

積德多年元氣厚,讀書三代雅人多。

上爲父母,中爲己身,下爲兒女,做得清方了平生事;立上等品,爲中等事,享下等福,守得定纔是安樂窩。

一念常惺,才避得去神弓鬼矢; 纖塵不染,方解得開地網天羅。

富貴是無情之物,你看得它重,它害你越大;貧賤是耐久之交,你處得它好,它益你必多。

謙恭待人,忠孝傳家。

不學無術,讀書便佳。

男以女爲室,女以男爲家。

根深不怕風搖動,表正何愁日影斜。

能休塵鏡爲真鏡,末了僧家是俗家。

成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水推沙。

池塘積水堪防夏,田地深耕足養家。

講學不尚躬行,爲口頭禪;立業不思種德,如眼前花。

一段不爲的氣節,是撐天立地之柱石;一點不忍的念頭,是生民育物的根芽。

早起三光,遲起三慌。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世路**,煉心之境;人情冷暖,忍性是場。

爽口食多終作疾,快心事過必生殃。

湯武以諤諤而昌,桀紂以唯唯而亡。

量窄氣大,髮短心長。

善必壽考,惡必早亡。

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

富貴定要以本分,貧窮不必枉思量。

福不可邀,養喜神以爲招福之本;禍不可避,去殺機以爲遠禍之方。

家醜不可外傳,流言切莫輕信。

下情難於達上,君子不恥下問。

芙蓉白麪,不過帶肉骷螻。

美豔紅妝,盡是殺人利刃。

讀書而寄興於吟詠風雅,定不深心;修德而留意於名譽事功,必無實證。

一人非之便立不定,只見得有是非,何曾知有道理;一人不知便就不平,只見得有得失,何曾知有義命。

智生識,識生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人各有心,心各有見。

有鹽同鹹,無鹽同淡。

人間私語,天若聞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

一毫之惡,勸人莫作;一毫之善,與人方便。

終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段。

難合亦難分,易親亦易散。

口說不如身行,耳聞不如目見。

只見錦上添花,不聞雪中送碳。

傳家二字耕與讀, 防家二字盜與奸, 傾家二字淫與賭, 守家二字勤與儉。

作種種之陰功,行時時之方便。

不汲汲於富貴,不慼慼於貧賤。

素位而行,不憂不怨。

先達之人可尊也,不可比媚;

權勢之人可遠也,不可侮慢。

祖宗富貴,自詩書中來,子孫享富貴而賤讀書;祖宗家業,自勤儉中來,子孫得家業而忘勤儉。

以孝律身,即出將入相,都做得妥妥亭亭;以忍御氣,雖橫禍非災,也免脫千千萬萬。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有不報,日子沒到。

水不緊,魚不跳。

年年防飢,夜夜防盜。

禍福無門,惟人自招。

好義固爲人所欽,貪利乃爲鬼所笑。

賢者不炫己之長,君子不奪人之好。

受享過分,必生災害之端。

舉動異常,每爲不詳之兆。

救既敗之事,如馭臨巖之馬,休輕加一鞭;圖垂成之功,如挽上灘之舟,莫稍停一棹。

窗前一片浮青映白,悟入處竟是禪機;階下幾點飛翠落紅,收拾來無非詩料。

種麻得麻,種豆得豆。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見官莫向前,做客莫在後。

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

大事不糊塗,小事不滲漏。

內藏精明,外示渾厚。

佳人傅粉,誰識白刃當前;螳螂捕蟬,豈知黃雀在後。

天欲禍人,必先與微福驕之, 所以福來不必喜,要看會受;天欲福人,必先與微禍儆之, 所以禍來不必憂,要看會救。

算什麼命,問什麼卜。

欺人是禍,饒人是福。

大儉之後,必有大奢;大兵之後,必有大疫。

天眼恢恢,報應迅捷。

人欺不是辱,人怕不是福。

人親財不親,人熟禮不熟。

古代名言警句 篇二

1.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2.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興》

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歐陽修《吊僧詩》

4.自得方爲貴,衣鉢相傳豈是真。——金·王若虛《論詩詩》

5.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唐·賈島《戲贈友人》

6.縱橫正有凌雲筆,俯仰隨人亦可憐。——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7.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晉·陶淵明《移居二首》

8.天籟自鳴天趣足,好詩不過近人情。——清·張問陶《論詩十二絕句》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聽陳言只聽天。——宋·楊萬里《讀張文潛詩》

10.莫將死句入詩中,此訣傳來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遺山論詩》

11.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12.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清·趙翼《論詩五絕》

13.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題》

14.天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宋·陸游《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

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里。——唐·劉禹錫《董氏武陵集記》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唐·李白《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17.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爲鄰。——唐·杜甫《戲爲六絕句》

18.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唐·賈島《題詩後》

19.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謝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20.爲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21.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清·黃遵憲《雜感》

22.須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隨人腳後行。——宋·戴復古《論詩十絕》

23.論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闕。——清·黎志遠《漢陽舟次》

24.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唐·盧延讓《苦吟》

25.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宋·陸游《示子聿》

26李杜在,光焰萬丈長。——唐.韓愈《調張籍》

27.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唐·杜牧《讀韓杜集》

28.作詩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後難摹。——宋·蘇軾《臘日遊孤山訪惠勒思二僧》

古代名言警句 篇三

1、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壽

2、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爲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爲朋 。 -(宋)歐陽修

3、人生樂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4、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 -(明)馮夢龍

5、於患難風豪傑。 -(清)魏禧

6、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 。 -(清)曹雪芹

7、換我心,爲你心,始知相憶深。 -(宋)顧夏

8、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 -《漢書》

9、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鮑溶

10、君子上交不謅,下交不瀆。 -《周易》

11、若知四海皆兄弟,何處相逢非故人。 -陳剛中

12、朋友,以義合者。 -(宋)朱熹

13、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漢樂府》

14、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 。 -(宋)歐陽修

15、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史記》

16、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晉)陶淵明

17、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高適

18、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 -(清)蒲松齡

19、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春秋)孟子

2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晉)付玄

21、人生貴相知,何用金與錢。 -(唐)李白

2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23、嬰其嗚矣,求其友聲 。 -《詩經。小雅》

24、樂莫樂兮新相知。 -(戰國)屈原

25、刎頸之交。 -《漢書。諸葛豐傳》

26、知音世所稀。 -(唐)孟浩然

27、一貴一賤交情見。 -(唐)駱賓王

28、禮尚往來。 -《禮記。曲禮》

29、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論語。顏淵》

30、以財交者,財盡則交絕;以色交者,華落而愛渝。 -《戰國策》

31、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後知松柏之茂也。 -《淮南子》

32、以權利合者,權力盡而交疏。 -《史記》

33、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元曲選。爭報恩》

34、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 -(唐)杜甫

35、交心不交面,從此重相憶。 -(唐)白居易

36、人生結交在終始,莫爲升沉中路分。 -(唐)賀蘭進明

37、今日樂相樂,別後莫相忘。 -(三國)曹植

38、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明)馮夢龍

39、少年樂相知,衰暮思 故友。 -(唐)韓愈

40、朋友切切思思。 -《論語。子路》

古代名言警句 篇四

1、生當作人傑,死亦成鬼雄。——李清照

2、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

3、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5、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

6、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文嘉

7、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陸游

8、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韓嬰

9、江海不與坎井爭其清,雷霆不與蛙蚓鬥其聲。——劉基

1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1、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12、不爲外撼,不以物移,而後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呂坤

13、業精於勤,荒於嬉。——韓愈

14、雲構山林盡,瑤圖珠翠煩。——陳子昂

15、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王守仁

16、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羣鶯亂飛。——丘遲

17、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18、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9、愛生而敗仁者,其下愚之得歟?——王通

20、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21、以學自損,不如無學。——顏之推

22、乃知事貴奮,形勢非所拘。——歸莊

23、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爲春。——俞文豹

24、短不可護,護短終短;長不可矜,矜則不長。——聶大年

25、夫琴大弦爲君,小弦爲臣,大小異能,合而成聲,無相奪倫,陰陽乃和。——劉基

26、前門拒虎,後門進狼。——趙雪航

27、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劉基

28、一個夫越敢於擔當大任,他的意氣就是越風發。——班生

29、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歐陽修

30、讀書勿求多,歲月既積,卷帙自富。——馮班

31、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蔭。——陸機

32、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33、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34、丈夫貴獨立,各以精神強。肯如轅下駒,低頭傍門牆。——袁枚

35、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杜弼

36、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

37、滿盈者,不損何爲?慎之!慎之!——朱舜水

38、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史記

39、貧不足羞,可羞是貧而無志。——呂坤

40、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41、歸舟歸騎儼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王勃

42、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魏徵

43、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蓋棺。——陸游

44、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

45、百金買駿馬,千金買美人;萬金買高爵,何處買青春?——屈原

46、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47、天下之是非,自當聽之天下。——顧憲成

48、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

49、羨子年少正得路,有始扶桑初日升。——歐陽修

50、羣賢畢至,少長鹹集。——王羲之

51、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荀子

52、曲則全,枉則直。——老子

53、九月九歷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王勃

54、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

55、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56、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

57、爲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先於讀書。——朱熹

58、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陸游

59、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蜀志

60、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古代名言警句 篇五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陳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觀衆器者爲良匠,觀衆病者爲良醫。(宋?葉適)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廣賢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古詩詩話)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杜甫)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老子》)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資治通鑑》)

見兔而顧犬,未爲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爲遲也。(《戰國策》)

見義不爲,非勇也。(論語)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劉基)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爲春。(蘇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孔子)

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曲?爭報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羅梅坡)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劉禹錫)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舊唐書)

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王安石)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

前車之覆,後車之鑑。(漢書)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司馬遷)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周易》)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莫等閉,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杜荀鶴)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爲鬼雄。(屈原)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無涯。(莊子)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宋?羅大京)

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後漢書)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後漢書》)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修》)

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鮑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士爲知己者死。(史記)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白居易)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盂郊)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禮記》)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孔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水滸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天下事有難易乎,爲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爲,則易者亦難矣。(彭端叔)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苟子》)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李商隱)

玩物喪志。(書經)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

爲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禮記)

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白居易)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韓愈)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譚嗣同)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陸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劉備)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易經)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

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魯迅)

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老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書)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學然後知不足。(禮記)

學無止境。(荀子)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魯迅)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毛詩序)

《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後漢書》)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管於》)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孫昭遠)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秦觀)

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

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香(劉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陸游)

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

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

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爲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禮記》)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禮記》)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兵法)

知識就是力量。(培根)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蘇洵)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至長反短,至短反長。(呂氏春秋)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古代名言警句 篇六

1、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秦觀

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3、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爲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禮記》

4、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5、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劉備

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7、至長反短,至短反長。——《呂氏春秋》

8、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羅大京

9、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禮記》

10、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論語》

11、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2、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孫昭遠

13、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14、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

15、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

16、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7、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18、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9、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20、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古代名言警句 篇七

《荀子儒效》。

聽說過而沒有親眼見到,雖然聽得很多,必定會有許多是錯誤的;見到了而不能理解,雖然記住了,必定會有許多是虛妄的;知道了而不去施行,雖然知識豐富,也必定會遇到困擾。

在古人看來,耳聞、目見、心知、力行,是認識事物的四個途徑,但以力行最爲重要。因爲力行不僅可以檢驗通過前三種途徑所獲得的知識,而且還可以進一步促進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把握。

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徵於人。

《荀子性惡》。

善於談論古代的人必然要在現今尋找依據,善於談論天道的人必然要在人事上尋找證明。

無論說什麼話,如果想要讓別人相信自己,那就必須有充分的證據。而證據往往表現出事物的關聯性,所以,一定要用發展的、辯證的眼光看問題。

謹於言而慎於行。

《禮記緇衣》。

說話要嚴謹,行動要慎重。

這句話告誡人們,一個有修養、有道德的人應該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所以,在言行之前都要深思熟慮,切不可憑一時衝動而魯莽行事。

君子強學而力行。

揚雄《法言修身》。

有道德的人勉勵自己學習並且努力去行動。

強學和力行,都要求一個人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努力讀書學習,需要有毅力鑽研進去,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同時要縝密思考,把所學和所用有機結合起來。所以,學習不是最終目的,學以致用纔是更重要的。

實事求是。

《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

從客觀事實中去研究,得出規律。

河間獻王劉德,是漢武帝的弟弟。他一生好學,不愛虛誇。平生的最大嗜好是收藏古書,遇到民間送上善本書,他都找人來謄寫一遍,然後把抄好的書給人家,自己保留原本。唐朝人顏師古評論他這種行爲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是指他所珍藏的古書都是真正的好本子,所得古書中所講內容也都符合古代事實。這就是實事求是的原意。後人把這句話引申爲對一切事都應當尊重事實,從實際出發,憑事實說話。

百聞不如一見。

《漢書趙充國傳》。

聽別人說一百次,不如自己親眼看一次。

雖然耳聞與目睹都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但在許多情況下耳聞的真實性卻值得懷疑,因爲經常會被傳言所矇蔽,只有自己親眼所見才更爲確實。耳聽爲虛,眼見爲實,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漢書董仲舒傳》。

站在深潭邊上希望得到裏面的魚,還不如回去趕快編織漁網。

憑空想像而不去實踐,正如想品嚐魚的美味卻不想去編織漁網,而僅僅站在水邊羨慕,是沒有意義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向理想的目標邁進,腳踏實地去爭取,最終才能達到目的。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論語爲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纔是明智的態度。

古人要求做人誠實,表現在學習方面,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而且,這種誠實更是智慧,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種進步。如果以不知爲知,不僅不誠實,而且會影響自己的進步。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論語憲問》。

君子以說得多、做得少爲恥辱。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一致,如果只是誇誇其談,而在行動上一事無成,那就會被別人視爲言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士雖有學,而行爲本焉。

《墨子修身》。

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是親身實踐纔是根本。

在先秦的諸子百家中,墨子是最講究實際行動的。他和他的弟子,都在實踐中推行墨家的施政思想。自古以來也有許多思想家、學問家在知與行的問題上作了有益的探索。李時珍走遍了南方許多省,收集民間藥方,逐一加以驗證,寫成了不朽的藥學名著《本草綱目》。僅僅靠書本知識而缺乏實踐的人,是很難成爲大學問家的。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爲不成。

《荀子修身》。

路程雖近,不走就達不到目的地;事情雖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任何一項事業都要靠實踐去完成。成功的路就在自己的腳下,如果不能腳踏實地去走,永遠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中,那隻會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