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張飛穿針的歇後語是什麼多篇

張飛穿針的歇後語是什麼多篇

張飛是個怎樣的人 篇一

爲了故事情節的需要,小說人物大都刻畫到極處,這能讓我們留下更加深刻地印象。粗魯和莽漢多用來描述張飛,那麼張飛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接下來爲大家詳細介紹張飛是個怎樣的人。

在三國演義中,他被描寫成一個粗暴魯莽、天不怕地不怕的大男子主義形象。張飛講義氣卻不動腦子,我們都知道他們結義三兄弟感情好,曹操就想離間他們之間的感情。關羽曾被曹操抓住,曹操就喜歡關羽這樣的人,非常想把他收爲自己的部下。關羽大義凜然地說:“要殺便殺,想讓我不顧結拜之義投靠你曹操,這比讓我死還要痛苦。”

曹操見關羽這麼說,無可耐何,但是又十分地喜歡像他這樣的人,不忍心讓他死,就放了關羽。不過曹操還是心有不甘,放了關羽的同時放出關羽已經投靠他的消息。頓時,所有人都知道關羽已經另投他主,這讓關羽的處境非常地糟糕,張飛也有氣憤難嚥,看到關羽二話不說就要殺。關羽的解釋只讓張飛覺得他是在弄虛作假,因爲張飛這一爆燥的性格,使得這件事情引出出了不少波折。後來事情搞清楚,張飛又後悔莫及,大罵自己不相信拜把子的兄弟。

張飛的性格還有可愛的一面。他和關羽比力氣,那比什麼呢?關羽指着地上的稻草說就拿這個比吧,說完撿起地上的一根稻草給張飛,讓他仍到河對岸。張飛無論怎麼用力都扔不出幾米,這個時候關羽拿起地上的一把稻草輕而易舉地就扔到河對岸,張飛看後自愧力氣遠遠不如關羽。

張飛穿針歇後語 篇二

一是說,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另一說是,張飛穿針——粗中有細。關羽張飛穿針的典故出自於《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張飛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武將,因爲他的性格和舉止,後人便認爲張飛是魯莽之人。

早年間,張飛曾拜王養年爲師父,王羊年看張飛是可塑之才,既教他習武又教他認字讀書。但是,張飛做事魯莽性急,爲了改掉張飛性急的毛病,王養年便讓張飛每天穿繡花針。張飛天天拿着繡花針,大眼瞪小眼的不知從何處下手,心裏萬般着急。師父王養年在一旁告訴張飛說,做任何事都不能性急,只有耐下性子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都要多留一個心眼。

張飛聽從師父的教導,慢慢地在穿針引線中,學會了粗中有細的道理。張飛曾經在閬中擔任縣令一職,當時,有兩位婦人在縣衙門前擊鼓鳴冤。張飛便升堂處理案件,原來是兩位婦人爲了爭奪一名孩子的撫養權。張飛觀察到一名婦人文靜柔弱,一名婦人強悍粗暴,張飛立即決定讓兩位婦人各拉小孩的一個手臂,如果誰能把小孩扯到自己那邊,那麼這位小孩就歸誰所有。張飛一聲令下,兩位婦人都使勁的拉扯小孩,小孩被扯疼了,哭的十分傷心。那位柔弱的婦人也留下了兩行熱淚,隨之便鬆了手,而那位悍婦面露兇狠之色,只顧槍孩子,根部不顧孩子的感受。

張飛怒斥悍婦,不顧親情,只想得到孩子,如此沒有憐憫之心,怎能養育好孩子。隨後,張飛認定柔弱的女子擁有了孩子的撫養權。從這個故事中,體現了張飛粗中有細的特點。

張飛拆橋歇後語 篇三

後人在讀張飛後,從這些故事中總結了很多歇後語,“張飛拆橋——不留後路”就是其中一個歇後語。這一歇後語在《三國志張飛傳》中有所體現。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大隊兵馬南下進行討伐,劉琮得知曹操率領大軍來襲時,趕緊投靠了曹操。

劉備知道以自己現在的實力,還不敢和曹操正面對抗,劉備便領軍向南方逃走。數以十萬的百姓們得知劉備向南走後,紛紛跟隨劉備逃亡。曹操知道劉備已經率軍逃亡虎,急忙派遣手下將士曹純率領精兵前去追擊劉備。曹純帶隊追擊了一天一夜,在長阪坡看見了劉備軍隊。曹純率領的虎豹騎有非常高超的軍事作戰能力,加上曹操訓練有素,兩軍交戰一段時間後,劉備軍隊敗於曹純虎豹騎兵下。劉備擔心自己軍隊被曹純全部擊滅,便率領趙雲、諸葛亮、趙雲等大將騎馬前行。曹純將劉備丟棄的車馬全數收回。趙雲一看劉備的妻兒已於亂兵中走散,全然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將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和劉禪找到。劉備擔心曹操軍隊再次殺來,便讓張飛回去斷後。

張飛挑選了數十位英勇起兵,立馬返回。張飛到了當陽橋上時,看見曹軍大軍降至。情急之下,張飛和士兵拆掉了橋,和曹軍隔水相望。張飛在曹營中也有很大的名聲,他大喝一聲:“我就是張益德,可以來決一死戰!”曹軍都害怕張飛,沒有一個人前去對戰張飛。劉備軍隊因此獲得了安全。

關於張飛的歇後語: 篇四

【解釋】一:張飛本人是長的五大三粗,而且眼睛也是很大像個銅鈴一樣,當他拿到針要穿線時,大家想想會是個怎樣的情景,這麼小的洞,張飛怎麼穿得進去呢,於是只有瞪着一雙大大的眼睛,看着針的小孔了。

二:從字面上來看,張飛長的是人高馬大,而且看起來也是個粗心大意的人,但每個人都有另外的一面,從這個字面就可以看去,張飛也會穿針,就可以看出,然來張飛也是個細心之人。

所以張飛穿針歇後語答案一就是:粗中有細。

示例】別看他平時毛手毛腳的,可是幹起正事來還真是張飛穿針——粗中有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