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關於漢服的國中說明文多篇

關於漢服的國中說明文多篇

關於漢服的說明文 篇一

“讓一讓,讓一讓……”舞臺上的大幕還沒有拉上,臺上顯得有些混亂,人們都在擺放道具。我看了一眼候臺的同學,大家都穿着漢服,手中拿着筆墨紙硯。臺下的觀衆交頭接耳,驚歎連連。“哇!那個就是漢服吧!……”“這衣服太好看了……”大家的眼中滿是羨慕。

看着眼前的一切,我不禁想起在北京旅遊時見到的一幕。那天傍晚,我吃完飯出門散步,不知不覺竟走到了一條斑駁的小巷裏。前面有一個小女孩,穿着馬面裙,領口上面有繡花,下半身是儒裙,模樣很可愛。我愣了一下,這就是傳說中的漢服?隨即,一個陰陽怪氣的聲音傳入我的耳中,“這是什麼奇裝異服?這年頭,還有人穿這個,真丟人。”小女孩握緊了雙拳,也許是因爲生氣,臉都紅了,小聲卻鏗鏘有力地回了一句:“這是漢服,是我們中國人的服裝,我們自己的‘文化衫’!”

“下面請欣賞《寄明月》。”報幕的聲音響起。隨着舞臺上的燈光忽然亮起,我從回憶中回過神。候場的人陸續上場。頭上的髮簪像是飛舞的花蝴蝶,上下飄揚,前奏用古箏,舒緩輕快,讓人放鬆,中間穿插琵琶,激揚頓挫。舞臺中/央是飄飄霓裳,一顰一笑都美得驚心。他們隨着中國傳統曲目起舞,裙裾飛揚,在聚光燈下光彩奪目。觀衆的歡呼聲此起彼伏。

一曲終了,他們緩緩走下舞臺。臺下的觀衆一擁而上,生怕晚了沒有位置。“你這是哪裏買的啊?太好看了……”問題一個接着一個。我站在一旁,心中不禁暗歎:曾經的人們西裝革履,卻忘記了自己的衣裳;曾經的人們都去學習鋼琴,卻冷落古箏、揚琴,可它們明明與鋼琴同宗啊!

漢服是我們中國人的衣服,是我們的“文化衫”!現在我們可以穿着漢服,拿着團扇,大大方方走在街上,不僅不會收到打量的目光,聽到反對的聲音,還有可能受到讚美。它在慢慢被人所接受。從漢服開始,炎黃子孫在慢慢將自己遺忘的東西找回來!

漢服的興起,不是爲了讓滿大街的人都穿它,而是讓人們瞭解它,認同它。漢服如此,京劇、國畫、書法……亦是如此,這些都是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今天,我們不僅要了解、認同傳統文化,更要不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吸收其中優秀的文化元素,與現代社會融合,創新發展。願我們能更好地傳承國粹,將其發揚光大!

關於漢服的說明文 篇二

我有一個寶貝,是一件美麗的、長袖的漢服,還是長到地的。

那件漢服是在大理古地買的哦,我發現這件漢服很受人們的喜愛,每家賣漢服的店都有,都掛在外面,很容易看到,我還見到很多人都穿這件,開心得想:“看來我選對衣服了。”

那是一件有桃花的漢服,上面可以看到一些雪,可見是雪下桃花景,袖子有50~60釐米長,袖子邊上有各一十條白色綢帶,上面有兩隻鳳,和一隻龍,還有一些祥雲,我和九個太陽,下面的裙子是橙色的,還是到地的,最後還有一條腰帶,潔白的,如同雪,又如同一條棉花,在腰間。

那漢服不方便處是,袖子太長了,吃飯不方便,裙子太長,不好穿鞋子。

好處是:1、漂亮2、有點加棉,秋天還可以穿,3、袖子太長,可以藏很多東西4、袖子太長,圍上我,手就不冷了。

不過,上學不能穿,穿的話,龍校長會在校門口抓,在校長辦公室站一節課,又被校長照相發給老師,後果只有一個——被老師罵死去。

我很喜歡這件漢服,因爲是長袖的,還是拖到地的,很美,很可愛。

啊,漢服,我愛你一生一世,永不變心,麼麼噠!

關於漢服的說明文 篇三

豈日無衣,與子同袍。

——《詩經·秦風·無衣》

小的時候便知道藏族人有藏袍,苗族人有苗服,滿族人有旗裝,也問過我們漢族人的民族服飾是什麼,父母也不知,只好答:大概沒有吧。直到後來,一次巧合我才知道,漢族的民族服裝叫漢服。《左傳》中記載道:“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故華服又稱漢服,系漢族之服飾。

喜愛漢服的時日不算多,與漢服一起走過的日子卻讓我有了甚多收穫。漢服,不僅讓我領略了華夏一族的服飾之美,更讓我深刻地明白何謂民族大義。滿清的“剃髮易服”讓這樣一件美麗的事物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裏,如今爲數不多的人仍在堅守着,在堅持着,努力守住祖先們留下的絢麗一筆。有多少人知道呢?這樣一件快要被人們遺忘的衣服,曾有人用生命去守護過。

在繁華一時的大宋年間,中原的土地也被金人踐踏過,有一支軍隊征戰沙場,北方的敵人說,有岳家軍在,我們打不了勝仗。那樣的軍隊也曾馳騁沙場,領隊的將軍也曾意氣飛揚。然,能人遭忌,英雄命短,可笑的是,爲國效忠的武士沒有戰死沙場,卻亡在同族手中。一顆丹心,一縷忠魂,消散在西湖之畔。歷史長河中,我清晰地看見,那深深插在泥土中的,是將軍用過的紅纓槍。所幸,那個漢家男兒用生命去守護的東西,而今安在。

歷史本是輪迴,兜兜轉轉。當梅香飄滿嶺上,又是一年嚴冬,清軍已兵臨城下。他迎風立於城頭,寒風灌滿了寬大的衣袖。清人說,請他做新朝的臣子。面對武力,一介書生,無力抗爭,卻也絕不妥協!於是他登上高大的城樓,看着即將淪陷的揚州城,他笑,笑無力的自己,笑軟弱無能的大明。最終,縱身一躍,全城響起悲鳴。民族,是史可法一生的信仰。

最初的我,愛上的是那寬袍廣袖的衣裳,穿在身上時,才覺無比沉重,那是歷史的重量,承載了五千年的歷史,五千年的光陰,五千年的惆悵。

在異國的街頭,有位女子,身着漢家衣裳,一支竹笛奏出樂音悠揚,那樣一個滿是金髮碧眼的國度,唯有她似乎格格不入,卻又像毫無違和。後來才知,那位名爲璇璣的女子,也不過是個留學生而已,卻以微薄之力努力做着漢文化的宣傳,她說,漢服復興就是要讓全世界都知道漢服。

在杭州西塘,有個文人提筆寫下漢韻墨香,指尖一朵青花幽然綻放,他來自寶島,卻活躍於內地,只因內地有更多的人可以去分享。方文山不只是詞人,也是漢服運動的倡導者,他寫下獨具中國風的詞,留一段青史,承載月光。

漢服似乎不再只是一件衣服而已。它因先人的匠心而獨特,因歷史而沉重,因文化而意蘊深長。

有人立於江頭,着交領右衽,寬袍廣袖,迎風低吟淺唱:

豈日無衣,與子同袍。

關於漢服的說明文 篇四

我喜愛漢服,它又稱爲華服,是漢族的傳統民族服飾,傳承五千年,歷史悠久。相傳漢服起源於黃帝時代,出現了原始的農業與紡織業,人民便開始用麻布做衣裳,後來人們又發明了養蠶和絲紡,他們的衣冠服飾逐漸完善,再加上黃帝時代冕冠的出現,服飾制度也就逐漸形成了。

漢服與我們現代服裝最爲不同的地方就在於袖子。現代人的袖子是細長的,而古代人的袖子則是寬大的。據我觀察,古代人的服飾猶如一塊大布,腰間再繫上腰帶就行了。古時候的人袖子只做一如此寬大,是因爲他們要把隨身物品放在袖子裏,猶如我們現代人的口袋。

淡粉色的漢服顯得人十分活潑、可愛;淡藍色的漢服顯得人斯文又帶有一絲絲寒意;大紅的的漢服則給人一種尊貴、高高在上的感覺;綠色的漢服又是給人一種文靜、好相處的感覺。

我看着電視中的漢服,想象着自己穿上漢服的樣子,有時覺得遙不可及,有時又彷彿近在眼前。我開始一步步走向漢服,快了,就快了,我馬上就可以觸摸到它了。

關於漢服的說明文 篇五

據報道,4月5曰零時,有人在天涯社區、漢網、秋雁文學社區等二十餘家知名網站聯合發佈倡議書,建議北京2019年奧運會採用我國傳統的服飾—“深衣”作爲北京奧運會禮儀服飾,並將漢族傳統服飾“漢服”作爲中國代表團漢族成員的參會服飾。

20__年北京奧運禮服採用充滿民族特性的服裝並無不妥,和不倫不類、明顯是頂着唐朝馬甲而實際是清朝股飾變種的“唐裝”相比。更具民族性。“深衣”起源於軒轅黃帝,結束於明朝,寬袍博帶的“深衣”傳承了數千年,是華夏諸族的共同服裝。期間雖有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但是“舒廣袖”、“峨髙冠”的“深衣”一直長盛不衰。故而,說其印有深刻文化印痕是千真萬確的。再看日本和服和韓國韓服,那形制、那樣式,無不是漢服的改裝影子。清代,“辮子軍”革了“深衣”的命,民國西學東漸,“深衣”成了斷代幽夢。但仍和滿服有割不斷的聯繫,最後演變成長袍馬褂。新中國成立,全國同此顏色的中山裝盛行,國家衣着一片灰暗。濡染上無盡的政治意識形態色彩。

改革幵放以來,天下服裝趨同,中國人的服飾潮流開始猛趕西方時尚潮流。明亡300餘年,中華的傳統服飾“深衣”就這樣杳然。

奧運賽場如果重現“深衣”,不亞於復古的時尚返潮,作爲一種策劃,這種禮服秀並無不可。不妨將奧運賽場當做全世界最大的t形臺,讓體育健兒們權作一次時裝模特,將湮沒於歷史長河的“深衣”進行一次浩大的時裝展示。而且,“深衣”逸如風的流動性也契合奧運的動感。將“深衣”之古同奧運之現代雜糅,也能體現中國人靈性的創意。

“深衣”作爲奧運禮服,可以看作是一種文化的展示,是展示中國策劃奧運水平的一種特別的方式。因而。我理解的“深衣”作爲奧運禮服更像是一種服裝表演,是展示中國奧運風采的一種服裝道具,是奧運秀。

“深衣“已經湮滅於歷史的長河中,這是一種歷史的必然選擇。這種必然性決定了其不可能重回現代生活。但是作爲一種文化道具,作爲一種歷史的憶念,讓其在影視劇中重現,在奧運這樣的特定活動中充當禮服,發揮其個性魅力,依然是個不錯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