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幼兒園教育隨筆【精品多篇】

幼兒園教育隨筆【精品多篇】

幼兒教育隨筆 篇一

新生入園可謂是幼兒園門前的一大景觀,哭的、拽的、笑的、鬧得,真所謂是千姿百態。

儘管如此,大多數孩子還是順利的從家長手裏接過了孩子,當班主任老師們陸續的帶領孩子們走進自己的活動室後,園門口接待的任務自然留給了我,這樣,“認生”的孩子就是了一大難題。

朱辛子豫是剛入園的一個男孩子,第一天入園就出奇的安靜,沒有哭鬧,誰知道當別的孩子停止哭鬧後,他卻一反常態的來了,當孩子的奶奶送到門口後,打過招呼後,“子豫讓奶奶來送的,來,朱老師帶你去教室。”誰知,孩子一扭身子,竟然抱着奶奶的腿,嘴裏還不停的唸叨着:“找胖老師,找胖老師。”——教孩子的老師身材胖點。隨後,子豫的奶奶接着說:“孩子就認他的胖老師。”聽到家長和孩子的對話,我沒有多說什麼,而是笑着對家長和孩子說:“好,那你們等着,我去叫他老師來。”

看到張老師出來後,孩子跟隨老師進入活動室。

針對此情況,我與家長進行了簡短的交流,讓家長明白了到了幼兒園,並不是一個老師,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解除家長大腦中的老思想,誰教我的孩子,我就只認誰的觀念。於是,從孩子在園表現,一直到入園前的分離,再到這個階段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等等,進行了探討。當看到家長不住點頭的神情時,我覺得時機也差不多了。因此,我與家長達成共識,明天早上入園時,讓我來接待孩子。

第二天早上,我在園門口接到了這位家長和孩子,雖然孩子比較勉強,但孩子沒有哭鬧,最後還是把小手給了我,當我牽着孩子的手時,我首先微笑着對孩子的表現給予了讚揚。“今天子豫真棒,能跟着朱老師進教室了。明天我相信,子豫就能自己走着進教室了。一會見到小朋友們,自己跟他們說一說,讓小朋友們也學一學子豫。好不好?”就這樣,在邊說邊走中,孩子忘記了人生,順利了走進了教室。

第三天。我還是一如既往的地等待着,“老師,我奶奶送我來了”……看到孩子盪漾着微笑的小臉,我也笑了……

通過這個孩子身上發生的事情,讓我更進一步明確了,與家長溝通交流的重要性,也讓我們更明白了教育的責任不光是孩子,還有家長的認可與期!

幼兒教育隨筆 篇二

孩子爲何會這麼大嗓門地說話呢?天生這樣嗎?遺傳的因素固然有,但更多的是受外界環境的影響。這段時間有幾個孩子在共同討論一個話題,大家都有很強的表現欲,都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於是爭先恐後,互不相讓,你一言我一語。而這時候,有的孩子爲了引起同伴的注意,往往會採用大聲嚷嚷的方法,以爲只要自己大聲地喊,就能超過別人的聲音,就能被大家所聽到。你的聲音這麼大,我的聲音比你還要大。這樣就造成了“一浪高一浪”的現象。仔細反思,孩子中間產生這種現象,作爲老師的我們,其實也有着不可推卸是責任。活動中,我們往往會忽視很多個體的存在,無視他們的反應,無視他們的心理,更無視他們的語言。其實,就在某個角落裏,有一雙充滿期望的眼睛正在看着你。就因爲老師的忽視,而使他們失去了表現自我的機會,剝奪了他們表達的權利。這個時候,那些表現欲強烈的孩子往往會大聲地把自己的想法喊出來。因爲,在他看來,只有這樣,才能引起老師的注意,纔會讓大家聽到自己的聲音。而我們的老師,爲了維護自己的“主導”地位,爲了維持“你是學生,我是老師”的師幼關係,則會用更高分貝的音量來壓倒孩子,穩定局面,覺得只有這樣做纔不失老師的尊嚴。殊不知,下面有着一雙雙天真無邪的眼睛在注視着你,你的一言一行都將成爲他們效仿的對象。

久而久之,這一切都將成爲一個惡性循環。孩子的聲音越大,老師也就越想壓過他們。而老師的聲音越大,孩子也會試圖用更大的音量來引起老師的注意。

我覺得“蒙氏”教育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一“靜”字。孩子各得其所而又各得其樂,他們自由,但又不會影響同伴,他們活動,但又如此的井然有序、有條不紊,絲毫沒有喧譁的場面。特別之間的交談都是輕輕的、“溫柔”的。當然,我們不能盲目推崇任何一種教育方法,但是“蒙氏”所營造的這樣一種氛圍,是不是值得我們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他們的孩子爲什麼就能做到這樣?是天生的?不是!孩子的天性都一樣。那麼,既然孩子的差別不是主要問題,那老師的方法就值得探討了。“蒙氏”認爲,教師的職責並不在於教導孩子,而是爲孩子準備一個豐裕而不受干擾的學習環境。假若教師身體力行,師師、師幼之間的交談都是輕輕的、溫柔的,那麼,我們的孩子還能大聲喊叫嗎?

幼兒教育隨筆 篇三

前段時間曾經思考了“影響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因素”,今天就這個話題談談自己的不成熟的幾點建議:

1、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生活經驗的積累是幼兒語言的源泉,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是豐富幼兒語言內容的根本,範文《寫幼兒教育隨筆範文6篇》。教師要充分利用幼兒生活周圍的人與物,爲幼兒提供說話的材料,培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如班級裏有小朋友生病了,可組織幼兒自制玩具和教師去探病,並對生病的幼兒講幾句話。有了這種生活經驗後,幼兒談起同伴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事就不會無話可講了。

2、培養幼兒說話的興趣

在成人中,有的人生活經驗很豐富,但不善於表達,這不能說不是一種遺憾。顯然,幼兒階段,培養幼兒語言興趣是發展口語表達能力的前提。語言是抽象的,要使幼兒對之產生興趣,必須將語言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相結合。如:幼兒對老師委派的人物很感興趣,可委派幼兒去ⅹⅹ老師處借音樂磁帶,幼兒爲了得到老師的好感,會盡量把誰要向誰借什麼東西表達清楚。多次獨立交往,會使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同時,幼兒對語言的興趣也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起來。

3、創設幼兒說話的機會

在幼兒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並對語言產生一定的興趣後,教師必須爲幼兒創設有利於說話的環境。首先對膽怯的幼兒,要爲其消除心理障礙,教師要與其親近,讓幼兒感到幼兒園和家庭一樣自由自在。這樣,幼兒就會敢說話。其次,充分利用一日活動中的各個環節,讓幼兒進行語言交往。此外,應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隨機教育。幼兒對周圍的事物都充滿了新鮮感,有着強烈的表達慾望,利用幼兒這一心理,教師可用新穎的玩具請幼兒講段話,如,飛進教師的小鳥,一陣雷雨,天空中漂浮的雲朵等都可成爲誘發幼兒語言表達的材料。

4、改進語言教育方法

在語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各種教學手段的交互作用,充分發揮幼兒語言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適當增加幼兒自由討論的時間,讓幼兒的思維和語言處於積極狀態,鼓勵幼兒用多種語言形式表達同一內容。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 篇四

孩子們對建構區最情有獨鍾。他們總會動足腦筋、花盡心思去搭建他們認爲滿意的作品。但活動結束,音樂響起時,這些作品將在頃刻間被“爆破”,孩子們近一個小時的心血頓時化爲泡影。

又一次活動時,幾個孩子精心搭起了一座“歐式花園”:小橋、尖角城堡、長方形的游泳池、旋轉樓梯……擺放得很精緻,他們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連我也被吸引了。這時,曉朋擡起頭來,用近似懇求的聲音說:“老師,你能用照相機幫我們拍下來嗎?”這讓我想起上學期的一個情景:那是一節數學課,孩子們在認真、細心地幫“豆寶寶”排隊,碰巧我的數碼相機在身邊,於是就採擷了幾個鏡頭,拷貝在電腦裏,空閒時播放給孩子們看。他們一個個興奮的樣子讓我難以忘懷。在以後的操作中,孩子們的神情似乎更加專注了,隱約中我感覺到他們都充滿着期待,期待着我能把他們更好的表現拍下來。

“老師,可以嗎?”他的再次發問打斷了我的思緒,我輕輕地撫摸着他的頭說:“對不起,老師今天沒有帶照相機。”他遺憾地說:“那下次你一定帶來,我們再搭一個更好看的,好嗎?”“行!”我爽快地答應了。那次點評時,曉朋繪聲繪色地講述了自己作品的設計意圖,但終究因爲作品沒有保留,沒能給大家一飽眼福。那天,他還悄悄地告訴我,他長大了就想當一名建築工程師呢!

後來,我如約帶來了照相機,把他們一件件心愛的作品拍攝下來,拷貝在電腦裏。在一次次的點評、一次次的改進中孩子們提高了建構能力。

一個偶然的念頭,一次懇切的請求,一張美麗的照片,顯示、錄着孩子們成長的足跡。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將孩子平時值得珍藏的點點滴滴錄下來,做成長檔案時又何須行色匆忙呢?這樣既能提高孩子們各方面的能力,又能真實錄他們成長的過程,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爲呢?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 篇五

通過最近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我們託班裏有幾個孩子有點兒小情況,他們不太愛上幼兒園,從這幾個孩子的表現完全就能看出來!有的孩子表現就是早上來園時哭鬧,還有點不哭不鬧,但在家裏就跟爸爸媽媽說我不想上幼兒園。

甚至有點孩子在做夢的時候都說不想上幼兒園。

其實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情況比較普遍,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不習慣羣體生活。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只是父母和親屬,一旦入學後,面對這麼多的小朋友,他們往往感到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樣與他們交往。

二是不習慣新的生活方式。和家庭中比較起來,幼兒園中要遵守的規則較多,孩子會感到很不自由,自然會不習慣;

三是不習慣新的環境。從校園、教室的環境,到老師、同學,一切都很陌生,而和孩子最親近的父母又不在身邊,孩子當然不會願意呆下去。

那麼,應當怎樣解決這個難題呢?首先,在孩子沒有入幼兒園前,就讓他多瞭解一些與之有關的情況,使他有一定的思想準備,比如在路過幼兒園時,可與孩子一起駐足觀看,觀察小朋友們在校園內快樂玩耍的情景;其次,切勿以老師來恐嚇孩子,相反,要告訴孩子幼兒園是一個另人開心的地方,老師會幫助孩子解決許多問題等,家長還要注意多與老師聯絡,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並與老師配合解決出現的問題。

幼兒教育隨筆 篇六

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思索多考量

開學才幾星期光景,有好幾個糾結的畫面時不時地浮此刻我的腦海裏,讓我心境變得很壓抑。

畫面一:週二早上,一家長在小3班大鬧,說自我的兒子被班裏某個孩子打了,腦袋上有很大一個包,經過教師細心詢問,查看,發現“被打孩子”頭上是一顆瘡而非一個包,教師安撫家長的情緒,不管怎樣安撫還是大聲嚷嚷,說必須要查不出來是誰打的,還要打打還的架勢。“被打孩子”在一邊怯怯地站着,拉着媽媽的衣角,叫媽媽別罵了。我也是一個孩子的媽,真有點鄙視這位媽媽的做法。同時我也是一名教師,站在這個角度,我真想說:阿姨,你兒子的求學路還很長,你這樣不分青紅皁白,在衆人面前大吵大鬧,不說別的,你讓你的孩子情何以堪呢!

畫面二:我值周那天早上,一奶奶護送孫女上學,孩子早飯沒吃好,在啃一飯糰,奶奶見她吃得這麼慢,就開始破口大罵。出於對孩子保護的心理作用,我趕緊對孩子說:小朋友早飯去教室用吧,別在這站着了,太冷。此時的孩子已經眼淚汪汪了。站在孩子的角度,奶奶你應當爲孩子想想吧。這麼小的年紀也不適合吃飯糰,而你作爲家長卻給她準備了這樣的早餐,又嫌她吃得太慢。不管大人小孩進餐講究細嚼慢嚥,我們成人都做不到,何況一個孩子呢!

畫面三:在微信上,一朋友發了他孩子寫數字的照片,在那個本子上已經密密麻麻寫了整整一頁紙了,練習紙的格子很小,也不是正規得練習寫數字的本子,且那個孩子纔剛讀中班啊,有必要這樣做嗎?對於孩子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很重要,而不是一味地強求孩子幹不願意幹的事情。作爲孩子的教師,孩子的父母應當明白我們的孩子需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