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全國211中醫藥大學排名【新版多篇】

全國211中醫藥大學排名【新版多篇】

中醫學專業就業方向 篇一

傳統職位:醫師

進入醫院或者其他醫療機構成爲一名醫師是中醫學專業小夥伴們最對口的工作,但是現在這個行業人才趨於飽和,大中小城市的公立醫院一般都要求碩士學歷,而私立醫院發展一般,城鎮醫院的人才需求也已經很小。不只是咱們專業,很多臨牀醫學專業的本科同學們也很難在這些單位找到工作。

不過,這幾年咱們國家的農村、社區醫療事業逐漸發展起來,小夥伴們可以考慮在一些社區、街道醫院或基層醫療工作單位做全科醫生。這些單位對醫療資源的需求相對較大,並且當地人對於中醫更爲信服,非常適合中醫學專業的小夥伴們。

全科醫生的工作較爲繁瑣,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內、外、婦、兒等臨牀診療任務,雙向轉診任務及院前急救與轉診任務;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組織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工作;組織社區健康人羣與高危人羣的健康管理;社區護理、社區康復、社區計劃生育指導等項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等等。

由於全科醫生需要對病人各個系統的健康狀況做全面的評估,所以咱們需要提前進行系統的全科訓練纔有能力勝任這一崗位。建議想要從事全科醫生工作的小夥伴們在畢業之前就做好準備,可以自己拓展全科臨牀方向的知識,也可以補充自己所不擅長的專業知識。

藥劑師

除了做醫生,小夥伴們也可以做藥劑師,在製藥廠、社區基層醫療機構、醫院藥房、醫藥公司和零售藥店裏工作。

藥劑師的工作不僅僅是取藥、整理藥房這麼簡單,還需要指導和參加藥品調配工作;負責藥品檢驗鑑定和藥檢儀器的使用保養,保證藥品質量符合藥典規定;配合臨牀研究,製作新藥及中草藥提純;檢查毒、麻、限、劇、貴重藥品和其他藥品的使用、管理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研究處理,並向上級報告;按照處方爲顧客配藥,並且向顧客說明如何服用等相關事項;回答病人和其他專業醫務人員的諮詢。

在製藥廠及一些大型醫院工作的藥劑師負責研究、開發並參與醫藥產品的生產製作工作,負責新藥產品的醫效實驗和生產質量監控等一系列工作。

小夥伴們剛畢業,可以先從藥劑師的崗位開始,在工作中熟悉各種藥物的特性與用法,無論是將來繼續從事藥劑師工作,還是轉行做醫生都很有益處。

健康管理與諮詢

現在線上醫療諮詢與服務工作越來越火熱,小夥伴們可以向醫療服務方向發展,在一些涉及醫療的投資管理公司、電子科技公司等從事網上醫療服務諮詢工作,同樣也可以發揮自己所學知識。

這類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優化健康管理系統評估模型,在疾病改善方面提供專業知識的支撐;針對數據分析優化處方;定期跟蹤客戶和用戶的使用、執行及改善狀況,並提供分析報告;收集整理客戶及用戶的使用習慣,提升用戶體驗;對用戶諮詢進行答疑和互動;負責健康管理系統涉及的相關醫學基礎知識的培訓和健康管理系統的使用培訓。

對線上健康管理具有濃厚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嘗試這類工作,在紮實的醫學知識基礎上,首先要學會熟練使用相關軟件,善於分析用戶需求,對用戶體驗進行研究,還要具有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在行業競爭壓力逐漸增大的形勢下,創新能力強,具有良好邏輯思維的小夥伴們可以更好地適應這份工作,更容易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

中醫養生

現在很多人逐漸注重養生,中醫養生因爲溫和持續所以受到人們的青睞。中醫養生就是通過中藥理論進行養生,包含穴位經脈和藥物兩方面內容。因此,擅長針灸的小夥伴們從事這項工作很有優勢。中醫養生工作需要通過舌診、脈診和手診辯證顧客體質,制訂調理方案;建立顧客檔案,實時跟進顧客身體狀況;針對顧客身體情況,制訂相應療程。

中醫養生工作雖然和醫生不一樣,但也是在運用醫學知識幫助病人恢復健康。只要咱們謹慎對待每一個病人,認真鑽研病症,幾年之後也會積累豐富的臨牀經驗,可以繼續向着行業上層發展,或者轉向醫院,或者在藥店裏當坐堂醫生,也可以自己開診所,前提當然是要拿到執業醫師資格證。

隨着畢業生的大量增加,傳統的就業渠道早已趨於飽和,中醫學專業的小夥伴們想要找到工作就一定要打開思路,跟隨時代的潮流,尋找臨牀工作的機會。只要小夥伴們有了豐富的臨牀經驗,還怕轉不到心儀的工作崗位上嗎?一切只是時間問題。

關於中醫學專業的更多介紹,如中醫學專業描述、就業前景、就業方向、主要課程、專業排名等,請繼續下拉查看推薦閱讀。

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 篇二

什麼是精、氣、神?

俗話說: 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 爲什麼說精、氣、神是人的三寶呢?這裏我們就具體解釋一下。

精,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精具有多種功能:1.促進生長髮育:精是構成形體各組織器官的主要物質基礎,並是促進胎兒生長髮育的物質;2.滋養作用:水谷之精輸布到五臟六腑及其他組織器官起着滋養作用,以維持人體的生理活動。3.生殖作用:生殖之精是生命的原始物質,具有生殖以繁衍後代的作用。

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人的生命活動,需要從“天地之氣”中攝取營養成分,以充養五臟之氣,從而維持機體的生理活動。人的五臟、六腑、形體、官竅、血和津液等,皆有形而靜之物,必須在氣的推動下才能活動。當氣的運動失衡時,就會引發疾病。因此中醫治療的目的就在於恢復氣機升、降、出、入的平衡。

神,是人的精神、意識、知覺、運動等一切生命活動的集中表現和主宰者。神的物質基礎是精。神在生命之初就生成了,當胚胎形成之際,生命之神也就產生。神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依賴於後天的滋養,所以只有水谷精氣充足,五臟和調,神的生機才能旺盛。人的神與形體是不能分離的,因此人的身體狀況必定會反映在神。當身患疾病時,神受到侵害,就會出現種。種異常狀況,如目無光彩、語言失常、昏不知人等。所以臨牀觀察病人的神,可以判斷病情的輕重安危。

精、氣、神三者,中醫稱爲三寶,認爲它們是可分不可離的。精可化氣,氣可化精,精氣生神,精氣養神,而神則統馭精與氣。 鑑於三者間的互相關聯,任何一個的失調都會影響其它二者,只有當三者和諧穩定時,人才能保持健康。

全國211中醫藥大學排名 篇三

1、北京中醫藥大學(211)

北京中醫藥大學是一所以中醫藥學爲主幹學科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唯一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藥院校,也是國家“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直屬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學校現任校長徐安龍。

北京中醫藥大學始建於1956年,前身爲北京中醫學院,是國務院批准最早創辦的高等中醫藥院校;1960年,被中央確定爲全國重點高校;1971年,與中國中醫研究院合併;1977年,兩院分開,恢復獨立辦學;1993年,更名爲北京中醫藥大學;1996年,入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與北京鍼灸骨傷學院合併,組建新的北京中醫藥大學;2011年,入選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學校現有3個校區,分別爲和平街校區、望京校區和良鄉校區。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秉承“勤求博採、厚德濟生”校訓,倡導“人心向學、傳承創新”理念,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宗旨,弘揚“追求卓越、止於至善”精神,彰顯特色、強化優勢,是我國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中醫藥人才的教育基地、高等中醫藥教育改革的示範基地、中醫藥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研究基地、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難疾患的醫療基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基地、推進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國際交流基地,爲人類健康事業發展和文明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已經成爲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集教學、科研、醫療於一體的著名中醫藥高等學府。

學校現有教職工4481人,專任教師1179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佔62.68%,具有碩士以上學位者佔80.58%,有博士生導師397名。學校有“國醫大師”5人,“首都國醫名師”9人,現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4人,“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8人,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25人,形成了一支以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和國內有影響的中青年教授爲主的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0596人,其中本、專科生6635人,碩士研究生3281人,博士研究生680人,研究生佔37.39%,境外學生佔10.02%。另有繼續教育學生3042人,遠程教育學生15655人,目前全校各類在校生達29293人。

學校現設有中醫學院、中藥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鍼灸推拿學院、管理學院、護理學院、人文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國學院、國際學院、臺港澳中醫學部、第一臨牀醫學院、第二臨牀醫學院、第三臨牀醫學院、第四臨牀醫學院、第五臨牀醫學院、第七臨牀醫學院、研究生院、遠程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體育教學部等教學機構。學校致力於構建面向未來的以高層次教育爲主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設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藥製藥、藥學、鍼灸推拿學、康復治療學、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藥事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護理學、英語、法學(醫藥衛生)12個本科專業。

學校是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學科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設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均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囊括4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學科授予點,並有45個碩士學位學科授予點。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涵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48個;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8個;重點學科建設在全國中醫藥院校中保持領先地位。

學校現有省部級以上科研基地48個,其中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1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1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6個,北京市教委工程研究中心1個,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6個,北京中醫藥文化研究基地1個。

學校現有東直門醫院(第一臨牀醫學院)、東方醫院(第二臨牀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第三臨牀醫學院)、棗莊醫院(第四臨牀醫學院)、深圳醫院(第五臨牀醫學院)、孫思邈醫院(第七臨牀醫學院)6所直屬附屬醫院。學校有國家臨牀重點專科1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35個。建設國醫大師傳承工作室5個,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和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42個,北京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名醫傳承工作站37個。另有臨牀教學基地36所,承擔着全校學生的臨牀教學、見習、實習工作。

自建校之初,學校在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率先接收外國留學生,已爲世界91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2萬餘名中醫藥專門人才,並先後與30個國家和地區的117所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建立了北京中醫藥大學聖彼得堡中醫中心、北京中醫藥大學澳大利亞中醫中心、北京中醫藥大學美國中醫中心,與日本法人兵庫醫科大學合作建立了中醫藥孔子學院。

學校主辦有國家級學術期刊《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現代中醫臨牀》、《中醫教育》和《中醫科學雜誌》(英文),是中醫藥學術交流的重要園地。

面對高等教育和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新常態,學校正加快發展步伐,主動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堅定不移地走教育創新和內涵發展之路,爲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鬥。

中醫藥法五大亮點 篇四

一、明確了中醫藥事業的重要地位和發展方針。規定中醫藥事業是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實行中西醫並重的方針。

二、建立了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管理制度。在中醫診所、中醫醫師准入、中藥管理等多個方面對現有的管理制度進行了改革創新,包括允許醫療機構根據臨牀需要,憑處方炮製市場上沒有供應的中藥飲片,或者對中藥飲片進行再加工等。

三、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的扶持力度。包括明確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將中醫藥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中醫藥管理體系,將中醫藥事業發展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爲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條件保障。

四、堅持扶持與規範並重,加強對中醫藥的監管。明確國家制定中藥材種植養殖、採集、貯存和初加工的技術規範、標準,加強對中藥材生產流通全過程的質量監督管理,保障中藥材質量安全。加強中藥材質量監測,建立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和進貨查驗記錄制度。鼓勵發展中藥材規範化種植養殖,嚴格管理農業投入品的使用,禁止在中醫藥種植過程中使用劇毒、高毒農藥等。

五、加大對中醫藥違法行爲的處罰力度。針對中醫診所和中醫醫師非法執業、醫療機構違法炮製中藥飲片、違法配製中藥製劑、違法發佈中醫醫療廣告等違法行爲規定了明確的法律責任,加大對危害中藥材質量安全行爲的懲處力度,保證人民羣衆用藥安全。

廣州中醫藥大學 篇五

廣州中醫藥大學創辦於1956年,是新中國首批建立的四所中醫藥高等學校之一,先後直屬國家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領導,2000年轉由廣東省人民政府管理,現爲廣東省“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單位。經過六十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整體辦學水平、醫療服務能力和國際影響力均位居全國中醫藥院校前列。

學校秉持嶺南人特有的開放和務實精神,大力推進中醫藥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學校現有二級學院16個,本科專業26個,橫跨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教育學7個學科門類。擁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碩士點4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博士點19個。全日制在校生18520人,其中本科生13769人,專科生857人,碩士研究生3274人,博士研究生620人。

學校擁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擁有一級學科廣東省重點學科3個,其中廣東省攀峯重點學科1個,廣東省優勢重點學 29584科2個;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25個;是擁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的'兩所中醫藥高校之一,也是擁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的唯一一所省屬高校。根據2012年教育部公佈的學科評估結果,一級學科中醫學全國排名第二、中藥學全國排名第三(並列)、中西醫結合全國排名第四。湯森路透2016年7月15日數據顯示,學校臨牀醫學學科已進入ESI全球前1%行列,表明學校在關鍵研究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廣泛的學術影響。

“重經典、強臨牀”是學校本科教學最鮮明的特色,也是學校辦學六十年最重要的經驗總結。八十年代中期,學校率先啓動經典迴歸臨牀的教學改革,把四大經典作爲必修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實施“院系合一”的管理體制,促進醫教協同發展。“‘重經典、強臨牀’高素質中醫人才特色培養模式”獲得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02年、2008年學校兩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成績均爲“優秀”。近五年來,學生參加全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成績突出,通過率始終名列全國中醫藥院校前茅。

在總結七年制辦學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學校於2015年被教育部確定爲首批實施“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和承擔“中醫拔尖創新人才模式改革試點項目”高校,繼續引領中醫藥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

學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始於1978年,是全國首批獲得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研究生招生規模長期居於全國中醫藥院校前列,培養質量和學位論文質量受到社會的高度評價,在2015年中國期刊網《中國博碩學位論文引證報告》中,學校研究生學位論文總被引用頻次居全國醫藥衛生類院校首位。學校現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是全國唯一連續兩屆獲得中醫學全國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高校。

學校堅持突出特色,彰顯優勢,以開展嶺南醫學研究爲己任,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的科研成果。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牽頭的“脾虛重症肌無力的臨牀和實驗研究”於1992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終身教授王建華領軍的“脾虛證辨證論治的系列研究”獲得200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其標誌性成果“脾虛理論及其應用研究傳承與創新”於2016年入選《中國中醫藥重大理論傳承創新典藏》;袁浩教授領銜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及其相關疾病的研究”獲得200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在中醫藥防治重大傳染性疾病中,學校勇於擔當,主動作爲。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擔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抗非典中醫專家組組長的國醫大師鄧鐵濤主張中醫藥早介入,廣東也因此病死率全球最低,搶救成功率全球最高,得到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的 3B710認可,並被推廣到全國。學校作爲主要成員單位參加了國家“523”防治瘧疾項目,在臨牀上證實了青蒿素抗瘧功效,爲青蒿素的發明作出了重大貢獻。李國橋教授團隊研製的青蒿素複方抗瘧藥被確定爲國際抗瘧疾一線用藥,其系列研究成果先後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學校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大力實施特聘教授、“杏林學者”、“青年英才”、教師出國訪學、“薪火計劃”等五項人才提升計劃,迎來了人才輩出、名家薈萃的生動局面。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304人,其中正高職稱369人,副高職稱467人。

學校立足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廣東中醫藥強省建設。學校現有五所直屬附屬醫院,年門診量超過1200萬人次,相當於1/10廣東省常住人口,年出院總量達18萬人次,醫療綜合服務水平在全國中醫藥行業首屈一指。附屬醫院注重發揮中醫藥特色,大力加強專科專病建設,形成了以50個國家重點專科爲龍頭的專科專病技術羣,輻射和帶動了廣東省乃至華南地區醫療綜合服務水平的顯著提升。

第二附屬醫院(即廣東省中醫院)是全國年服務患者人數最多的中醫院,連續三年位居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中國中醫院競爭力100強排行榜”榜首,連續12年4次被評爲“全國文明單位”,被譽爲“全國衛生系統的一面旗幟”。第一附屬醫院是全國首批三級甲等中醫院和全國示範中醫院,也是全國年門診量超300萬人次的三所中醫院之一,其無償救治“好軍嫂”韓素雲的事蹟享譽全國。

學校充分發揮學科人才優勢和科技資源優勢,重點打造中國中醫科學院廣東分院、廣東省中醫臨牀研究院、華南中醫藥協同創新中心、華南針灸研究中心、國際中醫藥轉化醫學研究中心、現代南藥工程技術中心、嶺南醫學研究中心等七大平臺,努力構築中醫藥科技創新高地。目前,學校擁有包括國家中醫臨牀研究基地、國家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平臺在內的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57個,爲服務廣…本站 …東中醫藥強省建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學校積極推進協同創新,與廣藥集團、華潤三九、康美藥業、復星醫藥等著名醫藥企業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由學校研發的胃乃安、骨仙片、消渴丸、金佛止痛丸、滋腎育胎丸等系列中成藥成爲廣東醫藥企業的核心產品並暢銷全國。學校與省內外15個市縣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在全省指導建立了16個以“南藥”爲特色的中藥材規範種植基地,種植面積達20多萬畝,在幫助農民脫貧奔康、促進山區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學校大力挖掘和弘揚中醫藥文化,在全社會塑造了中醫藥行業特有的人文環境。由學校建設的廣東中醫藥博物館,是全國高校首批國家二級博物館,自建成以來接待了世界各地的參觀者30餘萬人次,並與第一附屬醫院、第二附屬醫院一起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爲首批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成爲廣東傳播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窗口。學校組織力量編寫出版了《通俗中醫藥叢書》、《嶺南中醫藥文庫》等一批大型圖書,成爲“中醫中藥中國行”活動重點推薦的書目。此外,學校還與廣東省中醫藥局、廣東廣播電視臺聯合制作了12集大型紀錄片《懸壺嶺南》。

學校充分發揮地緣和人文優勢,主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學校自1974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目前在校境外學生達2300多人,就讀本、碩、博各個層次,規模居全國同類院校前列。歷年來,學校爲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近2萬名中醫藥高級人才。海外中醫藥社團的負責人很多都是本校校友,如澳大利亞中醫管理局局長薛長利、美國中醫公會會長黃憲生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多年來,學校一直與東南亞國家、非洲國家合作開展抗瘧研究。由李國橋教授團隊研製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4代青蒿素系列複方抗瘧藥,被列爲廣東省中醫藥強省建設重點項目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對外合作項目,更是被當作“國禮”贈送給許多非洲國家。至今,青蒿素已取得包括美國在內的38個國家的國際專利保護,29個國家的商標註冊,在22個瘧疾流行國家上市銷售。宋健平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在科摩羅國合作實施青蒿素複方快速清除瘧疾項目,有效地遏制了當地瘧疾流行,實現了該國曆史上第一次瘧疾零死亡,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充分肯定。

第一附屬醫院與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簽署了中醫藥防治免疫性疾病研究的合作協議。第二附屬醫院與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簽署了中醫藥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合作協議,與美國麻省總醫院簽署了在珠海橫琴建設麻省總醫院中國醫院的合作協議。2015年底,學校與深圳市人民政府、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正式簽約合辦深圳生命健康工程學院。此外,學校還主動承擔了外交部中國東盟合作基金項目,與東盟國家就傳統醫藥高等教育展開合作。

征程萬里雲鵬舉,敢立潮頭唱大風。學校將以建校六十週年爲新的起點,緊緊抓住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以及廣東省建設高水平大學的重大機遇,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中醫藥大學建設,爲發展中醫藥學術、弘揚中醫藥文化、建設健康中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中醫學專業就業前景 篇六

目前來說中醫學的就業前景也是比較好的,現在很多的醫院對於中醫學的畢業生需求也是比較的旺盛的,再加上最近幾年國家大力發展中醫學專業,對於這塊的就業前景也是比較樂觀的,中醫藥要運用平臺、大數據進行管理,把病人的治癒率、好轉率、好評率、性價比率、病情控制率、病情發病率,費用回報率等等作爲大數據對醫生、醫院進行考覈。管理現代化是中醫騰飛的根基。

中醫學專業的小夥伴們的就業方向單位包括各級中醫醫療機構、綜合醫院、社區醫療中心、藥店、康復治療機構、製藥公司、保健機構以及投資和醫療科技企業,可以從事中醫治療、藥劑師、健康管理與諮詢以及中醫養生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