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2022立秋有哪些傳統習俗

2022立秋有哪些傳統習俗

立秋有哪些傳統習俗

1、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2、躺秋

“躺秋”在有些地方也叫做“臥秋”或者“睡秋”。例如在江淮一些地方,人們在立秋這一天,會選擇一個陰涼的地方躺一躺,表示夏天即將過去,暑熱難當無法安眠的日子即將過去,天氣慢慢轉涼,可以好好安睡了。另外也寓意着在夏天繁忙辛苦的生產已經過去,到了秋天了,可以稍微鬆口氣歇一歇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夏天多會“夏瘦”,秋天到來,多躺一躺,有利於把夏天瘦掉的肉長回來。

3、摸秋

江蘇鹽城北部地區有一個“摸秋”的習俗。在立秋前一天晚上,人們可以在公共或私人果園裏隨意摘取各種水果,而無論損失多少主人都不會生氣。有些果園主人甚至還會專門爲晚上來摸秋的客人準備許多成熟的水果。

4、啃秋

“啃秋”,也稱爲“咬秋”。在立秋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着啃,就是啃秋了。其實在入秋時節多吃果蔬,也可以起到防秋燥的效果。

5、秋忙會

秋忙會是爲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其目的是爲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規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雜貨市等,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6、秋社節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

7、洗秋澡

立秋這天,還有洗秋澡習俗。有的地方要在太陽出來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陽曬過的水洗,洗秋澡的目的是防止生秋痱子。因爲立秋之後還會熱上一段時間,盛夏的一些疾病如痱子等還會存在。

8、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並和立夏時體重對比。因爲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飯食清淡,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稱爲“苦夏”。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兒好的,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所謂“以肉貼膘”。

9、稱水

舊時,老百姓分別在立秋前後用同樣大小的容器裝滿水,然後稱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後的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漁民也有立秋稱水之習,根據水質輕重,推測秋水漲落。

10、吃餃子

立秋吃餃子是因爲有“立秋貼秋膘”的說法。立秋作爲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在北方地區民間普遍流行“貼秋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鴨或紅燒魚等。伏天人們胃口普遍較差,食慾不振,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瘦了當然就要“補”,而“補”的辦法就是到立秋這天“貼秋膘”,吃美食佳餚,首選吃肉,“以肉貼膘”。吃餃子也是其中的一種方法。

立秋後天氣還熱多久

立秋後天氣還會熱半個月左右,不同地區具體時間不一樣。

一般立秋只是代表天文上秋天的到來,並沒有到氣象意義上的秋天,但是立秋後我國的北方地區氣溫會明顯下降。

在我國西部及東北等地會感到秋風送爽,中部地區會在8月下旬會感受到絲絲涼意,浙江、江蘇地區進入10月纔會感到有秋風吹入,廣州及海南等地11月上半旬纔會感受到秋意的來臨。

在氣候學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下降到22C以下的始日作爲秋季開始,而我國地域廣大、幅員遼闊,緯度、海拔跨度都很大,這就決定了全國各地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秋季。

從其氣候特點看,立秋由於盛夏餘熱未散,秋陽肆虐,一時暑氣難消,故民間古來就有“秋老虎”之說。

氣象資料顯示,這種炎熱的氣候,一般要持續到9月的中下旬,天氣纔開始真正涼爽起來。雖說立秋之後,暑氣餘威仍在,但總的趨勢是天氣漸漸涼爽。氣溫的日較差變化開始明顯,通常是白天很熱,而夜晚比較涼爽。

立秋的含義是什麼

在我國的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三個節氣就是立秋了,也是秋季第一個節氣。 [7]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爲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的節氣。中國古人將立秋分爲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立秋”是中國重要的歲時節日,早在3000年前,古人就有“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的儀式,且習俗衆多。時至今日,中國民間仍有在立秋這天“貼秋膘”“咬秋”等習俗一直被我國的部分地區沿用至今還依然保留。

標籤:傳統習俗 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