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好看又簡單的數學小報多篇集多篇

好看又簡單的數學小報多篇集多篇

數學奧祕 篇一

時光如梭,轉眼間,新年快要來臨了。各大商場的衣服越賣越火,爲了爭奪客人,店家打出了許多令人眼花繚亂的廣告,促銷五花八門。價格自然是低了,但如何才能選到稱心如意又便宜的衣服呢?這不,我和媽媽在商場裏就挑花了眼,不知買什麼好。

我倆東挑西選,每家店都有一兩件讓我們滿意的衣服,但怎麼能買到最實惠的呢?就要開動我的“數學腦袋”了!

我把4個店分別標爲A、B、C、D。B店和A店衣服一樣價,都是200,A店打8折200×0。8=160(元);B店是滿100減20,200——20×2=160(元),兩店價格一模一樣。C店衣服是199元,是滿50減20;而D店衣服標價是200,滿20減7。到底哪個店的衣服比較便宜呢?經過我嚴密的計算才得出結果:C店是199元,通過它的促銷方法,我發現,如果衣服是200元,200是50的倍數,所以打折後是120元,而199元不是50的倍數,除後商3,199——20×3=133(元),自然減的少,這是商家玩的小把戲;而D店的衣服是200元,是20的倍數,200——200÷20×7=130(元),就減的多。所以儘管D店看起來價格和促銷金額不如C店看起來誘人,但比C店要便宜。

拿着新買的衣服,我和媽媽對望着,不約而同地笑了。媽媽誇我道:“我兒子真聰明,幫媽媽省了錢呢!”我聽了喜上眉梢,又不禁感嘆:“生活中的數學真是無處不在,我以後一定要多多應用!”

數學小報五年級上冊 篇二

1、2和6是12的因數。12是2的倍數,也是6的倍數。因數和倍數的描述: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

2、注意:爲了方便,在研究因數和倍數時候,我們所說的數指的是整數(一般不包括0)

3、一個數的最小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它本身。

4、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

5、一個數的最小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

6、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7、五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第二單元因數和倍數:因數或=它本身、倍數或=它本身、最大的因數=最小的倍數=它本身

8、個位上是0、2、4、6、8的數是2的倍數。

9、自然數中,是2的倍數的數叫偶數(0也是偶數),也就是個位上是0、2、4、6、8的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奇數。也就是個位上是1、3、5、7、9的'數。

10、自然數分成偶數和奇數,最小的偶數是0,最小的奇數是1。

11、個位上是0或5的數,是5的倍數。

12、個位上是0的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13、奇數+、-偶數=奇數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偶數=偶數。

14、一個數各位上的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15、既是2和5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的最小三位數是120。

16、同時滿足2.3.5的倍數,實際是求235=30的倍數。

17、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

18、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至少3個因數)

19、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20、最小的質數是2,最小的合數是4 。

21、按因數的個數劃分爲:自然數分爲質數、合數、1和0 。

22、按2的倍數劃分:自然數分爲偶數、奇數

23、100以內找質數、合數的技巧: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數,是的就是合數,不是的就是質數。

24、20以內的質數:2、3、5、7、11、13、17、19 。

25、100以內的質數: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

27、每個合數都可以由幾個質數相乘得到,質數相乘一定得合數。

數學小報內容3:三招助你學好數學 篇三

1、數學的一大特點就是理論的嚴謹性,所以對教材上的點點滴滴都應熟透,是毫無疑問的。

尤其對於考研來說,把教材搞透還不夠,還應當按考研大綱的要求補充一些知識。故最好選擇一本好的輔導書很重要!

2、一般數學考題有概念題、計算題、證明題、綜合題跟應用題。當然大部分是計算題。因此,特別要加強計算能力的訓練,要練到做基本的計算題時,要求又對又快。“凡是會做的題都要不錯”。

而證明題在高數中不多,但是考研的最難的題往往會是高數證明題,而在線性代數中,證明與計算是並重的。因此,心理上不要跟證明題“對立”。

但由你的特點,先應把那些簡單的證明題,及處理證明題的基本思路、方法弄懂。可以先繞過難的證明題,等計算基本功跟概率統計熟了之後,再回過頭去看看證明題,“熟能生巧”,說不定有些不太難的證明題漸漸會了,對“特難”的題就是計算題也可先繞過去。

比如從不少讀者的問題中我們看到,有些輔導書上有大量積分的計算難題,幾乎是不可能在考研中出現的,可以不理它。

3、看數學書一定要邊看邊推導,即要動手又動腦才行。尤其動手,不要以爲書上的看懂了就行了,要推開書自己推導出了纔算初步懂了。

另外要反覆,每讀完一章要小結,對書上的例題要把它當作習題去做,而不要當例題去看!要做一定的題,但不要認爲做得越多越好!而主要是“精”。

一道題不做而已,做就反覆練,練熟練透,直到

數學讀書小報 篇四

在這次數學考試中,我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總結起來,是由以下幾方面造成的:沒有複習到位,在考試前我對考試內容複習不夠仔細,導致有很多知識點沒有看到,結果考試出現題目了,做題不夠認真。

在犯錯的題目中,有好幾道題不是自己不會,而都是因爲馬虎大意導致過程計算錯誤而分,這是讓人無法原諒的難題作答不好。這說明自己對於難題的掌握還有很多缺陷,需要進一步學習。

通過這次考試,讓我再一次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我一定認真仔細,做好複習,並積極功課難題。

數學讀書小報 篇五

我的媽媽一點也不胖,卻整天喊着要減肥。這不,吃飯吧,只吃一點“貓飯”;上樓吧,好端端的電梯不乘,偏要爬樓梯,要明白我家可住在14層啊。

今日,媽媽又要爬樓梯了。“你媽媽從1層爬到2層用了10秒,那麼,她從1層到14層需要多少時間呢?”爸爸考我。我一聽,便脫口而出:“14x10=140(秒),太簡單了。”

“你上當了!你媽媽每爬一層,即一個間隔是10秒沒錯,從1層到14層到底有多少個間隔呢?你再好好想想。”爸爸輕輕拍着我的腦袋。

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便扳起了手指頭:1層到2層,1個間隔;再從2層爬到3層,又一個間隔;再從3層到4層,又一個間隔……原先從1層到14層僅有13個間隔。應當是13x10=130(秒)。

“噢!是130秒,不是140秒。因爲1層不用爬,所以從1層到14層僅有13個間隔。”我尖叫起來。

“對了,層數-1=間隔數,你可要記住了。”爸爸哈哈大笑。

原先,上樓梯也有學問。

數學讀書小報 篇六

一天,媽媽神祕兮兮地在桌子上擺了3只杯子,然後讓我觀察它們,我不知道媽媽的意圖,但還是照做了。

我細細比較了一番後,然後我說:“媽媽,這3只杯子大小一樣,裏面裝的水也一樣多。”

媽媽搖了搖頭,她讓我閉上眼睛,過了一會兒,再讓我睜開眼睛。

我發現3只杯子的下面部分被遮擋住了,而杯子中水的高度卻不一樣。媽媽故作神祕地對我說:“我在杯子中分別放了玻璃球、油桃和魔方。你若能猜中每個杯子中放了什麼東西,魔方就歸你了。”

哈哈,原來媽媽準備送我一個夢寐以求的魔方,卻又故意出一個題來考我。

望着這三隻杯子,我思考起來:三樣東西的體積相比較,玻璃球最小,油桃次之,魔方的最大。將它們放進水量相同的3只杯子裏,水量上升得最少的自然是玻璃球,反之,上升最多的則是魔方······

當我將自己的思考結果向媽媽彙報後,媽媽揭曉了答案。哈哈,我的猜測完全正確,魔方終於歸我了。

數學小報資料內容:計算課,數學思維不能缺席 篇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5年版)》指出:“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重視學生獲得知識技能,而且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獨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數學的基本思想,引導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積累基本經驗,幫助形成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筆者以爲,國小階段的計算教學,在關注學生獲得基本計算技能的同時,更應該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經歷計算方法的探索與創造,在比較分析中整合並優化算法,體驗發現的愉悅與成功,不斷地幫助和支持學生積累觀察、比較、思考和抽象的數學活動經驗,感悟數形結合、優化選擇等基本的數學思想。趙薇老師和盧琴老師在《兩位數減一位數》的教學設計中,都能關注兒童的數學學習起點,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引發兒童主動思考的積極性,鼓勵兒童利用已有的知識儲備在操作中嘗試,在嘗試中比較,在比較中選擇,不斷積累數學的活動經驗,學會有條理地思考、有選擇地優化,循序漸進地發展數學素養。具體設計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爲理解而教——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激活學生思維的生長點

英國數學家、教育家懷特海說:“就教育而言,填鴨式灌輸的知識、呆滯的思想不僅沒有什麼意義,往往極其有害。”並強調指出,“不能讓知識僵化,而要讓它生動活潑起來——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問題”。兒童的運算能力不僅表現爲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能夠正確地進行運算,還表現爲能根據具體情境主動尋求合理簡潔的運算途徑和方法來解決問題,不斷地積累數學計算的經驗。趙老師和盧老師在設計《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一課的。教學時,非常重視“讓計算生動活潑起來”,即讓學生感受到思維生長的力量,設計中始終關注:問題由學生髮現,算法由學生嘗試,算理由學生探究。學生在觀察、操作中思考,在比較、優化中選擇,在應用、拓展中感悟。

(一)引發自主發現問題的意識

問題意識是指成爲學生感知和思維的對象,從而在學生心裏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兩位教師呈現了課本主題情境圖後,都通過“從圖上你能知道哪些數學信息”和“你能提出用減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嗎”的引導,鼓勵學生提出了用減法計算的三個問題,並列出三道算式,即34―30、30―8、34―8,激發了探索退位減法的主動性。

(二)參與主動建構算法的過程

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引導下主動發現、自主探究的建構過程。例如,在探究30―8和34―8的算法過程中,兩位教師都讓每一個學生嘗試參與,充分調用原有的計算基礎和思維經驗,想到可以有擺小棒、撥計數器和直接口算等方法來計算。尤其是34―8的算法探究,學生結合直觀操作演示,想到了三種不同的計算方法:一是“先算10-8=2,再算24+2=26”;二是“先算14―8=6,再算20+6=26”;三是“先算34―4=30,再算30―4=26”。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理解了算理,在經歷探究中明晰了算法,原本枯燥乏味的計算過程因有了學生的主動建構而變得“生動活潑起來”。

(三)關注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

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誌。數學活動經驗要在“做”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中積澱,是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逐步積累的。我們知道,數學活動經驗具有很強的遷移性和認同性、主體性和實踐性的特徵,讓學生親歷數學活動,就是幫助學生存儲和激活、擴展和完善認知結構,從而不斷豐富數學活動經驗。例如,在30―8和34―8的教學中,兩位教師通過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即在“擺一擺、算一算”“比一比、說一說”“問一問、想一想”中,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操作、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運算的經驗不斷應用,比較的方法不斷豐富,探究的能力不斷培育,思考的品質不斷提升。這樣的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在體驗中內化,在感悟中提升的過程。

二、爲思維而教——滲透基本數學思想,催生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數學思想蘊含在數學知識形成、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計算課,學生的數學思維不能缺席。在探究算理、明晰算法的過程中要逐步滲透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觸摸數學思想方法的精神內核,完善認知結構,培養思維品質,形成數學觀念。

(一)充分思考,觸摸思想

“有益的思考方式和應有的思維習慣應放在數學教育的首位。”(波利亞語)數學教學中要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在思考中生長數學思想的力量,感受思維脈搏的跳動。兩位教師的教學設計中很好地滲透了抽象的思想,引導學生探究退位減法時,經歷“直觀操作—圖式表象—形成算法”的過程,將怎樣想的過程用小棒擺出來,將怎樣算的在計數器上撥出來,將動手操作的過程說出來。擺小棒、撥算珠和圖式、算式融爲一個整體,在直觀的操作中學生逐漸明晰算理、有序思維,智慧之花在手指尖上自然綻放。

(二)優化整合,催生思維

算法的選擇與優化是實際教學中比較難把握的策略。算法優化是指國小數學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積累的運算經驗、以及學生擅長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強化某種思維方式,從而使學生獲得一種基於自身個性的優化算法,它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趙老師呈現了34―8的三種算法以後,通過“同學們想出了幾種不同的思考方法”和“這些方法,你喜歡用哪一種”的啓發提問,讓學生的思維在背景中豐富起來。而盧老師則通過“剛纔所有擺小棒的計算過程中都有哪一步?爲什麼要拆開一捆”“比較30―8和34―8計算過程有什麼相同處” 等問題,讓學生的思維鑲嵌在比較的數學活動中,從而獲得更生動而鮮明的理解。

(三)傾聽交流,提升品質

學會數學交流,可以啓迪數學思考的深刻性。兩位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34―8多樣化的算法時都爲學生的交流提供了豐富的學習素材,學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不同觀點,傾聽他人的想法,理解別人的算法,形成初步的計算策略。不同的算法在師生的追問和傾聽中互動交流,學生在交流中慢慢學會合作,學會分享,學會互相欣賞,個性在交流中得到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也一起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這樣的平等對話,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意味着主體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生命成長的過程。

三、爲自由而教——分享個性化地表達,發展學生思維的多樣化

德國數學家康托爾說:“數學的本質在於思考的充分自由。” 而“積極、富有創新精神的思維習慣,只有在充分自由的環境下才能產生”。(懷特海語)在數學教學,尤其是計算教學中,這種“充分自由的環境”需要教師首先要爲兒童應在營造一種安全、愜意、享受的學習場所,還需要教師能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尊重學生的思維狀態,讓學生充分敞開心靈、放飛思維,富有個性地參與操作與創造、體驗與感悟。

(一())尊重選擇,倡導自我建構

提倡算法多樣化,其實質是尊重學生的自我構建和自我理解,倡導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與思考。兩位教師在教學中都能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每個學生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想法,感受算法的多樣化與靈活性,並比較不同方法的特點。

(二)關注差異,拓寬思維空間

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研究表明,由於學生的興趣、需要、先前經驗的不同,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是存在個體差異的,這種差異既有對同一問題在觀點上的激烈爭論,也有在解決問題方式方法上的不同選擇;既有不同學習風格的體現,也有獨特優勢潛能的挖掘;既有個體認知思維能力的高低不同,也有個體興趣、情感、態度等體驗上的獨特性……所有這些差異都構成了課堂教學資源的豐富性,教師和學生利用這種差異資源不斷生髮新的觀點,不斷生長新的思維,不斷迸發新的問題。兩位教師的教學設計充分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差異,有效整合多元化的思維方式,讓學生憑藉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充分的探索。尤其是趙老師的設計,在鞏固應用部分,通過題組對比練習、變式拓展練習、遊戲激趣練習、實際應用練習等,培養學生思維的變通性、靈敏性和批判性,學生的思維在多元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生長,多樣化思維的策略在比較選擇中逐步延展。

在實際的教學中,有些老師簡單地將“算法的多樣化”與“算法的優化”相對立,認爲強調多樣化就排斥了優化,認同優化就摒棄了多樣化。其實,算法的多樣化本身包含着優化的過程,優化的過程也是算法多樣化的一個持續生成,兩者互補共生,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筆者在此有一個建議:我們在設計本節課的教學時,還可以進一步讓學生自由敞開心靈,豐富學生多樣化的思維:如關於34-8的計算探索,可以提供更開放自由的學習環境,充分鼓勵學生多樣化地探求解決的方法,有學生會用倒着數數的方法,即33,32,31,30,29,28,27,26,算出34-8=26。事實上,學生在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時,會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適合的方法來計算。例如,計算40-1時,倒着數數的方法也是很便捷的計算,而學生能合理選擇適當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是數學教學應該培養的一種素養。

上樓梯的學問 篇八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臨平第一國小205班 沈依諾

我的媽媽一點也不胖,卻整天喊着要減肥。這不,吃飯吧,只吃一點“貓飯”;上樓吧,好端端的電梯不乘,偏要爬樓梯,要知道我家可住在14層啊。

今天,媽媽又要爬樓梯了。“你媽媽從1層爬到2層用了10秒,那麼,她從1層到14層需要多少時間呢?”爸爸考我。我一聽,便脫口而出:“14x10=140(秒),太簡單了。”

“你上當了!你媽媽每爬一層,即一個間隔是10秒沒錯,從1層到14層到底有多少個間隔呢?你再好好想想。”爸爸輕輕拍着我的。腦袋。

我是丈二與尚摸不着頭腦,便扳起了手指頭:1層到2層,1個間隔;再從2層爬到3層,又一個間隔;再從3層到4層,又一個間隔……原來從1層到14層只有13個間隔。應該是13x10=130(秒)。

“噢!是130秒,不是140秒。因爲1層不用爬,所以從1層到14層只有13個間隔。”我尖叫起來。

“對了,層數—1=間隔數,你可要記住了。”爸爸哈哈大笑。

原來,上樓梯也有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