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風景區導遊詞(精選17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7篇《風景區導遊詞》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風景區導遊詞》相關的範文。

風景區導遊詞(精選17篇)

篇1:風景區的導遊詞

八里河風景區主園區位於潁上縣八里河的南湖公園內,包括“世界風光”、“錦繡中華”、“碧波遊覽區”三個部分,佔地面積3600畝。步入“錦繡中華”門,來到蘇式園林,這裏綠柳婆娑,繁花竟放;人工堆砌的假山,巧奪天工;依臨荷花池建設的迴廊,跌宕有致。來到這裏真懷疑是到了素有天堂之稱的蘇州。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此話用來形容位於錦繡中華園內南側的“九天瀑布”同樣宏偉壯觀。九天瀑布長90米,高20米,加上9。9米高的觀世音像及底座,約高32。9米,立體框架1750米。遠遠望去,奔流飛瀉的瀑布氣勢磅礴,撼人心魄。高9.9米的觀士音像,立於假山之上,堪稱一絕。相信李白來到這裏也會詩興大發。“不到長城非好漢”,在這裏你同樣能登上“長城”。“張公山”臨湖矗立,巍巍“長城”盤旋而上,富有塞外風光的神韻;登上烽火臺,儘可包攬南湖公園的卓越丰姿。“錦繡中華”還有九龍壁、白雀寺等景點,集東方建築藝術之特色,融中國傳統文化之精華,觀後令人回味不絕。

走出“錦繡中華門,來到“碧波遊覽區”。3000畝的湖面上,錯落有致地分佈着12個小島,由軟、硬橋連接。穿過既刺激又讓人心驚膽顫的步雲橋,便到達環湖堤。三十餘間小木屋和部分動物之家,點綴在環湖島上。堤上孔雀拖着豔麗的尾翼在悠閒地散步;湖中成羣的黑天鵝浮在水面上,似乎在欣賞自己的倩影,野鴨和鴛鴦在戲水玩耍;湖心的鳥島上,林木茂盛,百鳥翔集,雁鳴鶴舞,真是鳥類的樂園。據導遊小姐介紹,這裏每年都吸引大批南方來的候鳥,由於環境、氣候、水質都不錯,它們也不會飛走。在另一小島上還有鳥語林,用膠織網覆蓋,飼養鳥類近百種,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綠孔雀、白尾海雕等;二級保護動物鴛鴦、紅腹錦雞等。

環湖堤的西面從南往北分別是海豹島、野馬島、和河馬島,北靠辦公區的是龜蛇島。湖東兩島,南面是野豬島,北面是鹿島。在海豹島,海豹在水中翻滾嬉戲,遊人中不時有人爲它們矯健的泳姿叫好;而在河馬島,一隻大河馬一天要吃300多斤的草,讓人咋舌。

八里河風景區,恰似桃源聖地,蓬萊仙境,給久居喧囂都市的人們一方淨土。

煙波浩淼的湖水,景色錦繡的公園,百鳥競飛的鳥語林,以及連心橋、度假村、無不如詩如畫。中西建築交相輝映,創意精妙,佈局嚴整,美不勝收。八里河風景區不僅有風景園林,還盛產武昌魚、桂魚、甲魚、銀魚、鰻魚等三十多種水產品。它既是136種鳥類、水禽棲息地,皖北重要的珍稀漁品生產基地,也是阜陽水資源保護區,省級溼地自然保護區。八里河鎮94年被聯合國授予環境保護“全球五百佳”。

八里河風景區是大自然的恩賜,八里河風景區是八里河人民的智慧結晶。佔地3600畝的主園區原是一片沼澤地,勤勞智慧的八里河人在鎮黨委書記張家旺的帶領下,經過多年艱辛的努力,使荒灘變綠洲,窪地成公園。

黑龍江大孤山風景名勝區導遊詞

各位團友,吼山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紹興城東12公里處的皋埠鎮,是紹興的一個著名的石文化園林景觀,它由吼山核心景區和宋六陵景區組成。

吼山門口蕭牆上的壁畫,是古越文明的圖騰,是古越石文化發源地的寫照和縮影,看那粗獷、樸實的線條,讓我們感受到久遠的古越民族的生生息息。展示在我們面前的“吼山勝境”四個,是中國書協主席沈鵬先生題寫的。我們的“吼山勝境遊”就從這裏開始。整個遊程需要120分鐘,現在請大家隨我入園。

這上面的亭子叫試劍亭,邊上有一塊試劍石。春秋時期,當時最爲著名的鑄劍人歐冶子,就在離此處不遠的日鑄嶺爲越王勾踐鑄成“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五把寶劍。據傳有一天,越王勾踐來這裏選犬準備去獵南山白鹿,進獻給吳王夫差。歐冶子知道這個消息後,把鑄好的五把寶劍中最後一把送了過來,此劍能“風吹斷髮、削石如泥”。勾踐是一個擊劍行家,看到寶劍心中大喜,隨手舞了起來,爲了一試寶劍的鋒芒,竟舉劍劈向巨石,只聽“嚯”的一聲,巨石裂爲兩半,勾踐不禁大喊一聲“巨闕”,於是此寶劍就得名爲“巨闕”。這試劍石成了吼山門口的一大勝跡。

這裏是“越宮神犬”景觀。現在有一個問題,請大家猜猜看,這座山爲什麼叫吼山?七條狗以北斗七星星座之象,圍着一條大神犬,其狀似在大聲吼叫。“越宮”是越國王城的稱爲,明朝時,大文學家袁宏道來吼山時,就把這裏疑爲越王城。吼山的來歷,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是整座山勢似一條臥狗,故名狗山,日久轉音便成“吼山”;第二種說法與位置有關,因爲此山是會稽山脈中最北的一座小山,它的南面是會稽羣山,幹巖競秀,連綿不斷;而它的北面則是水鄉田園,一望無際,一直延伸到錢塘江邊,這樣看起來,諸山皆朝向此山。“吼”、“嚯”近音,爲互致問候的意思。還有一種說法與佛教有關,獅子在佛教中有無畏獅子吼的說法,而邊上的曹山有青獅白象同處一山,青獅狀如大吼,所以此山稱爲吼山。不管吼山之名出於何種說法,但主要的出典來源於越王勾踐曾在此養狗,從而得名。因此我們可以遙想當年滿山遍野皆是警覺的獵鹿之狗。而此地的許多山石,又確實顯露出形態各異的狗的形象。這裏有幾條狗?請大家找一找,對!這裏有五條並排的狗,我們稱它爲“五犬迎賓”,它們熱情地歡迎各位的光臨。吼山的石狗數不清。到目前爲此,還沒有全部尋找和統計出來,希望大家細心找一找。您在這座山中能找出多少狗?如果您找到我們沒有發現過的狗,您將會得到一份精美的禮品。當年越王勾踐在此養狗獵鹿,而石匠來此山採石後,又留下許多石狗,整座山勢又似一條臥狗。這樣吼山就成了一大奇蹟,一大謎。

這裏就叫曹山,山不高卻名聲顯赫,因爲這裏曾經是歷代衆多名人仰慕的地方。陸游、徐文長、袁宏道、鄭板橋、李慈銘、蔡元培、魯迅等都來過這裏。明代文人陶望齡在這山上曾築有石簣山房,在此居住讀書。還有被稱爲小品文鼻祖的明代文學家張岱在這裏著書立說。曹山有“江南小桂林”之稱,又是難得的風水寶地,青獅白象同落一山,獅肖其首,象狀其鼻。我們在此位置上,便可看到青獅與白象。這水池,我們當地人稱爲水石宕,是千年採石而形成,如果把池水抽乾,我們能看到像龍遊石窟一樣的奇蹟。在古代,吼山寺庵鼎盛時期,張岱的外公陶允嘉把這水石宕改名爲“放生池”,善男信女將活魚蝦投放入池,可謂成千上萬。由於池水深幾十米,所以池中的魚越來越大。張岱在他的著作中就描述過當時的情景。他說:他小時候跟母親到吼山做佛事,用竹籮裝了四隻西瓜,浸入池內,一會兒一條大魚衝出水面,頂翻三隻小船,一口氣吞沒了四隻西瓜。放生池內備有烏篷船,坐船走水路可以直達桃園景區和雲石景區。在船上悠遊,另有一番情趣,能把多幅古代名家題刻看得更清晰,產生遊目騁懷的感覺;還能領略我們這裏“江南武陵源”粗獷、凝重的獨特風采。坐船的客人請下船,其餘的客人跟我走,我們在桃園景區會合。

這裏是桃園景區。吼山的桃園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開創的,並引種桃中珍品蟠桃,至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整個桃園,面積20多公頃,有桃樹品種30餘個,主要有花桃、一點紅、大紅桃、夏白桃和蟠桃等。歡迎各位客人春季前來觀賞漫山緋紅的桃花,夏季即可品嚐桃子的美味。

上面兩塊奇特的石頭,一塊叫雲石,一塊叫棋盤石,這兩塊石頭歷來是吼山的主石景。清朝《康熙會稽縣誌》裏記載的吼山八大景,首景就是“犬亭雲石”。雲石上粗下細,上頂飄逸的巨石一塊,似雲朵從天外飛來,故稱雲石。雲石又名火炬石,永不熄滅的火炬象徵當年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堅忍不拔的精神,它激勵着越鄉人民生生不息和無往而不勝的氣概。棋盤石崔嵬離奇,相傳有兩位仙人乘黃鶴經此,被景色所迷,在石上對弈,且石形又酷似棋盤,所以棋盤石之名沿襲至今。

明代文壇公安派首領袁宏道,來此看望隱居讀書的友人陶望齡,看了這裏的石景,寫了《吼山觀石壁》一首詩,對兩塊奇石的來歷和險峻作了這樣的描繪:“知不是天造,良工匠意成。千年雲氣老,七日渾沌生。精祟虛無出,猿猱嘆息行。道旁應借問,恐是越王城。”清代詩人平度也寫有《吼山雲石》一首:“獅子林開峭壁前,吼來驚倒野狐禪。盤陀削就凝雙碧,彷彿飛雲落九天。”既寫到對雲石形態的讚美,又描述了這裏曾經有過寺廟。這一口井稱爲“雲泉”,泉雖小,但它終年保持水位不變,水味甘甜,據說喝了雲泉水,能讓讀書人聰穎進取。當年魯迅先生小時候在皋埠鎮的小皋埠村親戚家裏住過半年,因此常來吼山,都說他非常喜歡喝這裏的泉水。這棋盤石下的大棋盤也是江南絕無僅有,國內罕見,每枚棋子有44公斤重。你們不妨試一下。這雲石底部的空地,原有一座小庵,稱爲“萬寂庵”。

現在我們到了盡覽亭,在這裏我們可以盡情觀賞整個會稽山脈的雄姿和江南水鄉的秀麗風光,真可謂稽山鑑水,盡收眼底。

紹興的地勢是從西南向東北傾斜的,我們看南面連綿不斷的山峯就是浙東的會稽山,溫潤的氣候,蔥蘢的草木,一年四季給人以青翠、淡雅的感覺。紹興的歷史,可以說先是大禹治水到紹興,“會諸侯、計有功”,使紹興有了第一個地名——會稽。後來出了個越王勾踐,吳越相爭,越國敗給吳國,但越王明大義,採納了范蠡大夫的建議,爲保越民的安全,從長計議,忍辱求和,從這會稽山中走出到吳國作人質三年,歷盡幹辛萬苦。回越國以後,又採用范蠡建設新都的高見,越國都城一改過去狀態,從原會稽山的深處而進入平原,成了現在的紹興城。各位團友,請往下看,這是一條通往宋六陵景區的水道,古代稱御河。在這南面的山中有南宋七位帝王的陵墓羣——攢宮。攢,就是臨時的意思。當時南宋的都城叫臨安,也有臨時的意思,意在收復中原後重回河南。但最終南宋復國無望,攢宮由此也化爲青冢。所以在歷代陵墓史上,南宋陵墓一直是一個空白。但南宋六陵作爲江南最大的皇陵,它的旅遊開發價值,還是相當高的。

我們現在拾級而上,大約要登150個階梯,去吼山壽寧禪寺。大家可要一氣呵成,方見心誠則靈。

壽寧禪寺是南宋愛國大詩人陸游的二祖父陸傅於1123年所建,取名東山禪寺。當年陸游在佛祖前許願:“一統中原,佛裝金身”,遂改名壽寧禪寺,意爲國家長治久安。壽寧禪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可惜在1941年,壽寧禪寺被日寇所毀,現寺爲1996年重建。

由於陸游祖上的住處和墳墓全在吼山,所以陸游也經常從紹興鑑湖到吼山來祭祖和小住,後來,老年退隱吼山。

說起重修壽寧禪寺,有許多神祕的現象,也許是偶然的巧合:1996年移建時,當佛教界著名人士一錘定音,選中寺址,開始奠基,剛剛是下着中雨的天氣,霎時天空晴朗,並射出道道金光,直照基碑。還有,在寺院的開光吉日,萬里無雲、風和日麗,空氣清新暢快,上山朝聖的香客近兩萬人次,而吉日的前後兩天都是陰雨天氣。這種現象,真使當地鄉民輿論譁然。更令人稱奇的是,每當吼山山體以外呈現藍天白雲時,整座吼山、特別是在壽寧禪寺附近,卻經常有云氣升騰之象,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接下去,我們去遊覽剩水蕩和煙蘿洞景觀。在途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神仙浴池”和“神犬護山”等景觀。

這裏就是剩水蕩。“剩水”兩出自張岱的詩句“誰雲鬼刻神鏤,竟是殘山剩水”而得名,這裏雖然是採石後的殘山剩水,卻如同是鬼刻神鏤。看水中獨立石筍,中流砥柱,刀劈斧砍一般的崖壁,所以,這裏有“小東湖”之稱。再看崖壁上的瀑簾,簡直是把人帶入了“秀水繞奇石,瀑前伴碧潭,青山花果茂,洞府幽又幻”的人間仙境。

這裏是煙蘿洞,這個洞是明朝吏部尚書陶大臨之子陶允宜命名的。陶允宜是紹興陶堰人,進士出身,官至兵部員外郎。你們看,煙蘿洞由陡壁環抱而成,面積有7000多平方米,洞內小氣候獨特,冬暖夏涼,是休閒避暑的好去處,屬吼山的勝景之一。難怪當年陶允宜在這裏靜心讀書,專心寫作《鏡心堂稿》16部,是有他的道理的。這裏還有越王勾踐雕像,一洞天、龍涎水,也有茶室,大家可以遊憩、喝茶、聊天。

古人說“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是人生大樂趣。而吼山的一年四季都值得遊,值得樂,它會使你的人生得到充實。歡迎各位再次光臨吼山。

篇2:陝西風景區導遊詞

香溪洞光景名勝區位於陝西康健鄉北郊3公里處,北依巴山,南臨漢水,山有敘觀,相傳曾是呂洞賓建煉會仙之地,始修於亮成化初年,面積10仄方千米。

景區總面積10餘仄方千米,光景區周圍山環峯繞,層巒疊嶂。山下溪流蜿蜒,如遇水漲急流,懸序掛布,蔚爲壯觀。山谷間野花香草,色彩絢麗。此中有花名:“香團刺”,葉狀如商,花間黃利劍。陽春三月,花香遠播,漫谷飄香,故名香溪。溯溪而上,谷狹山峭,懸石夾敘。相傳呂洞賓曾在此建敘成仙。後人在此架橋築樓,鑿巖合洞,名之“香溪洞”。

製作景觀有香溪、鏡女湖、烏龍泉、蒼今旱柳、今柏凌霄等數十處,人文景觀有:純陽樓、煉丹爐、駕雲橋、凌霄亭、玉皇閣、溪園、得月軒、望江樓以及“香溪八洞”,是一處融人文製作於一體的園林式景區。

香溪洞光景區總面積10餘仄方千米,分香溪洞、三天門、蜈蚣山、牛蹄嶺五個景區,有50多個景點。叢林覆蓋率85%以上。

遊香溪洞,從山底洞盤山小路曲折而上,經3個“天門”。停立“天門”遙瞰漢江一帶,康健鄉廓樓舍錯綜,風帆點點,煙樹整齊,遠山如薰。三天門上

修有石壁青瓦小屋1間,門上橫額石刻“往天五尺”4個大字。再上有純陽洞。洞內亂爭有百祖塑像1尊,壁間有石刻“交來大千須半日,金州北畔有柴扉”,“神仙已乘升龍往,羽士還信化鶴去”,“今洞深深碧嶂前,遺蹤共說有仙人。東風香送桃花雨,晚日晴薰玉樹煙”等詩句。這些詩文沒有僅繪聲繪色地刻畫了呂祖的傳說故事,也對香溪洞的美好景色做了認僞進微的描畫。除此之外,另有藥王洞、龍王洞、龍泉、八仙洞、下棋亭、架雲橋、通天梯、玉皇閣等名勝奇蹟。

香溪洞始修於盛唐,鼎盛於亮初。從亮清起即爲陝北敘教行爲場所,相傳爲呂洞賓建煉會仙之地。山上刺花(七里香)滿谷飄香,山下溪溝流水潺潺,山腰八洞騰空懸崖。有呂洞賓建行的純陽樓以及煉丹爐,有孫思邈採研的藥王洞。

香溪洞景區位於康健鄉北3千米新鄉幹事處境內亂爭,總面積6萬多仄方米。據園內亂爭碑文載始修唐代,亮萬曆庚子年(1600年),清雍正九年(1731年)二度重建,昔稱“今洞仙蹤”,基礎知識,系康健八景之最。

近二年去,香溪洞景區立足創修,成果卓然。今朝,已取得“陝西省仄安劣秀景區”、省市區級“衛生先輩雙位”、省市區級“青年文亮號”、市級“巾幗文亮崗”、市級“文亮景區”、區級“文亮雙位”等榮譽稱號。同時,連年被秦東聯防委評爲“護林聯防先輩雙位”,被康健市旅遊局評爲“創佳評差最佳雙位”以及“單創事情先輩雙位”,被漢濱區修設局評爲“先輩雙位”以及“先輩黨組織”,孫世福局長小我榮獲漢濱區“第八屆勞動範例”以及康健市“第四屆勞動範例”色澤稱號。

篇3:陝西風景區導遊詞

我們沿着小徑來前往,媽媽一邊走一邊繪聲繪色地給我講八仙”“傳說””,讓我浮想聯翩,陶醉此中。入進裏邊,奇蹟佳境比比皆是,讓人目沒有暇接。我們向北拐,首先映進眼簾的便是架雲橋。走過架雲橋,等於著名景點--天梯。天梯是今老的修建之一。企盼此梯,如插雲端。媽媽對我說:“走,咱們爬天梯。”我單手攀着鐵鏈,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最後終於登上去。

登入地梯,,就去到了凌宵亭,此亭六角亭頂,雕樑畫棟,置身於此僞有身臨雲霄之感。從凌宵亭向上登,便是去到最高景點——玉皇閣。玉皇閣氣勢壯觀、金筆光輝。殿內亂爭有栩栩如生、莊寬肅穆的神像雕塑,殿外是蔥翠鬱郁、沁香撲鼻的花草樹木。

此處山勢高峻,視野合闊,站在這裏,香溪美景盡發眼底。坐落在東環山之鼎,與玉皇閣遙相對應的望江亭,也是香溪景色使人入神的一處。高峻的階梯從山下直通此亭。此亭修建工藝精細,內亂爭有階梯,順梯而上,可近覽香溪勝景,遠眺浩蕩的漢江。

游完了美好的香溪洞,我們搭車返回,望着窗外的香溪風景,我情沒有自禁地說:“別了,讓人樂不思蜀的香溪洞。願您古後加倍迷人!”

篇4:黃山風景區導遊詞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安徽旅行社的導遊王兵,你們可以叫我小王或者王導。很榮幸爲大家服務。今天,將由我帶領大家遊覽安徽著名景點黃山。朋友們,現在離目的地還有15分鐘接下來就由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黃山的歷史吧。

黃山,位於中國安徽省南部,屬中國南嶺山脈的部分,全山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黃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世界地質公園。黃山在中國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的意思,因爲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給它起這樣一名字。傳說咱們華夏族的先祖軒轅黃帝在完成中原統一大業、開創中華文明之後,來到這裏採藥煉丹,在溫泉裏洗澡,因而得道仙。唐朝的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這個說法,就在天寶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詔書,將黟山改名黃山。意思是,這座山是黃帝的山。從那以後,黃山這個名字就一直到現在。

各位遊客,我們到了,希望大家下車時,不要擁擠,讓老人和小朋友先下。OK,現在我們向山上出發。 這次旅行我們遊覽的重點就是黃山的四絕。大家都知道黃山的四絕是哪四絕麼?這位遊客回答的非常正確。那就是奇鬆,怪石,雲海,溫泉。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坐索道到達了玉屏樓景區,在大家正前方的就是迎客鬆,是黃山鬆的代表,同時也是黃山的標誌性景觀。各位遊客有沒有覺得迎客鬆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遊覽。那麼大家知道黃山鬆爲什麼會生長在岩石上麼,那是因爲黃山泥土很少,但花崗岩中肉紅色的長石中含有鉀,夏天雷雨過後空氣中的氮氣變成氮鹽,可以被岩層和泥土吸收,進而爲松樹的根系吸收,松樹根系不斷分泌一種有機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礦物鹽類分解出來爲己所用。花草、樹葉等植物腐爛後,也分解成肥料,這樣黃山鬆就能在貧瘠的巖隙中存活、生長。現在迎客鬆已經成爲中國與世界人民和平友誼的象徵。現在大家可以上前去留影紀念,但是要注意安全。

各位遊客們,現在在我們對面的山峯就是天都峯,我們可以看到有許許多多的.怪石。這些怪石有的是龐然大物,有的奇巧玲瓏;有的獨立成景,有的是幾個組合或同奇鬆巧妙結合成景。大家看到有個很像桃子的石頭了麼?那就是“天都仙桃”。

想必遊玩到現在他家已經很累了吧,我們先休息一下,大家可以自由活動或者拍照留念一下。但是請大家注意安全,我們二十分鐘後也就是四點半的時候在這裏集合,再繼續我們的旅途!

(大家想去體驗一下黃山的第四絕――溫泉嗎?溫泉有很好的療養功能,溫泉熱浴不僅可使肌肉、關節鬆弛,消除疲勞;還可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人體新陳代謝現在讓我們一起去體驗一下吧、雲海的最佳觀賞時間――4。5月份)

篇5:黃山風景區導遊詞

遊客們,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世界遺產黃山風景名勝區,很高興爲大家做這次的導遊!我叫夏澤浩,大家就叫我小夏就可以了。

各位遊客們有沒有聽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這句話呀!聽過的在聽一次沒聽過的你這次就聽過了。現在我再問一兩個問題,大家有沒有聽過黃山的奇鬆怪石呀!今天我就帶大家來看看黃山的奇鬆。

現在我們來到了黃山松樹長的最多的地方。大家注意看,黃山的松樹能在岩石縫中生存,它們的生命力多麼頑強啊!它們形狀衆多,姿態各異:有黑虎鬆、有龍爪鬆、有連理鬆、還有迎客鬆等松樹,松樹們都是因爲它們自己的形狀才得名的呢!迎客鬆是黃山有名的風景之一,它有名的重點就是它特別的外形:它的樹幹長有7.6米有5個我這麼高,它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多像一位好客的主人,它粗壯的樹枝就像有力的肩臂一樣,歡迎着每一位上山的遊客。等一會兒我們可以盡情的照相,作爲紀念。

篇6:宜昌風景區導遊詞

雙休日,爸爸媽媽準備帶我到宜昌的兒童公園裏去玩,我高興極了。

今天,我們都早早的起了牀。梳洗好了,吃了早點,就出發了。我和爸爸媽媽坐了一個小時的車,終於到了宜昌,我和爸爸媽媽一下車就看到了寬廣的停車場,裏面停着大大小小的汽車,走到停車場外,我看到了寬寬的馬路,馬路邊擺放着美麗的鮮花、整整齊齊的,人行道上沒有一點垃圾,乾乾淨淨的。

我們來到兒童公園的大門前,公園的正中央擺着許許多多的鮮花,五顏六色,非常漂亮;兩旁栽着我叫不出名字的樹木,長得十分茂盛,鬱鬱蔥蔥。

走到公園,我一眼就看到了鴿子,有白色的,有黑色的,有粉色的……看着好多小朋友在那兒喂鴿子,我也躍躍欲試。爸爸見了,買了包玉米遞給我,我從玉米袋子裏拿出幾粒,放在手裏,幾隻鴿子朝我走來,用尖尖的嘴啄着玉米粒兒,我感覺到手癢癢的,真好玩。

喂完了鴿子,我們朝前走着,突然,我看到了又高又大的摩天輪,我對爸爸媽媽說:“我想玩摩天輪,你們可以陪我一起玩嗎?”

“可以呀”爸爸說。

媽媽買來三張票,我們走到了摩天輪前,有工作人員把我們送到了車箱裏,我們坐在車箱裏,車箱慢慢地升高了,我從窗戶往外望,“好高啊!”我叫了起來,我又從上往下望,看到了草坪,許多人在草坪上玩耍,車箱升到了最高外,我簡直不敢往下望了,心都快掉出來了,我緊緊拽住爸爸的手,生怕掉下去,還好,車箱又慢慢地下降了,我們走出車箱,我都有點站不穩了,頭暈暈的,不過我覺得很好玩。我想:如果再來的話,我還會玩摩天輪。

我們還玩了沙畫、打汽球、碰碰車……公園裏還有很多很多好玩的呢!

一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傍晚,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公園。

今天真是快樂的一天。

篇7:宜昌風景區導遊詞

今天,我和媽媽來到了宜昌。

首先,我們住進了龍泉山莊。這裏的風景可真好,對面就是長江和下勞溪、西陵 峽。

第二天,我們去了葛洲壩。我來介紹一下長江葛洲壩: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是在我國第一條大河——長江干流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電工程。這項工程及其永久設備全部由我國自行設計、施工、製造和安裝。

葛洲壩工程位於長江三峽出口、湖北省宜昌市境內。長江出三峽南津關後,豁然開闊,江面由三百米驟然展寬至2200多米。江水被江中的葛洲壩和西壩兩個小島分爲三股,從右到左分別稱爲大江、二江和三江。大江是長江的主河道,常年通航,二江和三江只在洪水期過水。葛洲壩水利樞紐就修建在這。

葛洲壩工程主要由船閘、發電廠、泄水閘、衝砂閘及其擋水建築物組成。

大壩全長2595米,最大壩高47米,控制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總庫容15億8千萬立方米。整個工程需開挖回填土石方1.113億立方米,澆築混凝土一千一百一十三萬立方米,安裝金屬結構7.75萬噸。

葛洲壩工程在三江和大江共興建三條船閘,年單向通過能力近期爲2千萬噸,遠期可達5千萬噸。二、三號船閘上閘首設活動橋。壩頂設公路和鐵路。在大江和二江修建徑流式電站各一座,共裝21臺,總容量爲271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141億度。在二江修建一座泄水閘,三江和大江各修建一座衝砂閘,全部開啓後,可安全宣泄長江歷史上最大洪水11萬立米。

葛洲壩施工分兩期進行。

葛洲壩水利樞紐一期工程在三江和二江上興建。一期工程包括二江的發電廠、泄水閘和三江的二、三號兩條船閘、衝砂閘等五大建築物及其它擋水建築物。

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的建設,不僅爲華中地區的工農業生產提供強大的電力,而且有效地改善川江峽谷航道,同時爲興建我國最大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積累驗,提高技術,鍛鍊隊伍。

第三天,我們又參觀了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

三峽工程主要有攔河大壩、水電站、船閘等三大部分組成的。

我們參觀了長江三峽工程目標圖和三峽工程原始地貌圖才明白三峽壩址中堡島爲“堅硬的花崗岩體”,是修建高壩最理想的壩址。

我還看了三峽工程夜景圖,三峽的夜景很美麗!

我們人類真偉大,連波濤洶涌的長江都能控制住。

篇8:青城山風景區導遊詞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青城山景區參觀遊覽!我是各位今天的導遊小×,很高興能陪伴大家旅行,在今天的遊覽過程中,請您全程緊跟團隊,注意安全,祝您旅途愉快!

作爲川中名山的青城山,背倚莽莽蒼蒼的千里岷山,面對一馬平川的成都平原,坐落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距離成都僅68公里,地理位置極爲優越。早在漢代,這裏就已經成爲我國道教發源地之一。青城山與偉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相距僅12公里,這一山一水相映成輝,並於20xx年,同作爲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爲“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之旅的精華景區。

青城山又稱“赤城山”,因爲傳說中“赤城”乃是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道教創始人張陵當年在青城山一帶創教傳教,以青城山爲道教祖庭的所在地。唐玄宗時力主道教,使青城山的道教宮觀有了空前的發展,最鼎盛的時候全山有道觀七十餘座,現保存下來的有天師洞、上清宮、祖師殿等幾座較大的宮觀。青城山全山有三十六峯,峯巒如聚,林木茂盛,終年四季常青,狀似綠樹包圍的巨大城池,故名爲“青城山”。在蜀中衆多名山裏,青城山更是以其“幽”獨樹一幟,不管是參天古木還是通幽小徑,無不與宮觀樓閣相映成趣,幽中見奇,幽中見秀,難怪世人皆道“青城天下幽”。於是這一道一幽,就巧妙地構成了我們探訪青城山的線索,讓我們走進青城山,拜讀道教文化,感悟幽深清靜。

遊客朋友們,我們一路走來,不知您是否在已感受到青城山獨特的清涼幽靜了呢?現在,我們來到了海拔1260米的老宵頂,而您眼前所看到的就是位於青城山第一峯絕頂之上的老君閣。

老君閣原爲“呼應亭”,有“登高一呼,衆山皆應”之意,後改亭建閣,而得名“老君閣”。老君閣基寬四百平方米,共六層。下方上圓.寓意天圓地方;層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觀呈塔形,頂接三圓寶,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青城山所有的道教建築,都依自然地理環境而建造,上下重疊錯落有致,並都以“三”爲建築構思,體現了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乾坤概念。建築上佈滿了繪畫和浮雕裝飾,表達了道家清靜無爲,健康長壽的思想。老君閣選擇在青城絕頂上而建,上接天下連地,也正是對道教崇尚天人合一的最好詮釋。當我們登閣遠望,岷邛羣山和天府平川盡收眼底,即使是山霧繚繞時,也能感受到天地間仿似仙境,有攀雲登日之感。在20xx年的汶川大地震中,老君閣曾遭受重創,好在修復及時,才讓這絕世之作今天還能呈現在大家眼前。

老君閣的由來,是因爲閣內所供奉的太上老君騎青牛巨像,請大家隨我走進老君閣,一睹太上老君的風采。大家可以隨我手指方向看去,眼前這座就是老君閣鎮閣之寶——太上老君騎青牛像。老君像高13.6米,連牛身通高16米,以徐悲鴻當年在青城的遺作《紫氣東來》爲藍本,經許多學者精研,並由青城山道友繪製、塑造而成。造像過程按古典建築規範,用鋼筋水泥澆鑄,精銅包裏,金光炫目,栩栩如生,堪稱是自古及今絕無僅有的老君塑像。

老君即“三清”中的“太清道德天尊”,其原型便是道家創始人老子。據傳,周昭王22年,老子對周王朝的衰敗感到無力,不得已的情況下準備離開家鄉,去四處遊歷。待他走到函谷關的時候,函谷關的總兵尹喜將他攔了下來,因爲尹喜在城關上眺望時,看到一團紫氣從東方冉冉漂移而來,接着,風骨非凡的老子就騎着青牛出現,所以尹喜認爲老子是貴人,想要挽留。但是老子去意已決,尹喜想要留下他,於是想了一個爲難老子的辦法,讓老子留下自己的一篇文章,如果老子寫不出來,那麼就不放他出關。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老子僅僅花了非常短的時間就將一篇文章寫給了他,於是輕鬆地出了函谷關。而他留下的這篇文章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道德經》,文章中闡明“道”即是宇宙之源,是萬物生化規律,具有清靜無爲自然的本性。老子出函谷關後,不知所蹤,據說是羽化成仙。後來,老子出關的故事被人們津津樂道地傳說和演繹着,而老子出關時的“紫氣東來”更是成爲了中國文化中的一個基因。其後,張陵創建道教,拜老子爲教主,以《道德經》爲經典。有趣的是,老子出關所乘坐的青牛也成爲道家文化中的一個著名的意象,青牛成爲後來神仙道士的坐騎。

講到這裏,想必大家已按捺不住想要等閣遠眺,衆覽青城羣山,一嘗飄然成仙之感了吧?接下來我們在此作短暫的自由活動,請大家一定注意腳下安全。

篇9:青城山風景區導遊詞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到四川青城山。我是你們這次旅行的導遊小導。

青城山位於都江堰市西南,乘車前往大約需要20分鐘,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時間,給諸位介紹一下青城山的概況。

青城山距離成都市區63公里,因景區青山環列,林木繁茂,終年幽靜清涼,歷來是川西著名的遊覽和避暑的勝地。又因這裏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東漢以來歷經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基地,影響廣及全國,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說到這裏,大家可能已經聽出青城山的基本特點了;那就是離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遠流長的風景名勝地,而且還要加上六個字:保護相當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國務院公佈爲第一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1999年青城山與都江堰景區聯名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來的專家充分肯定。當然,“眼見爲實”,一會兒大家親臨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虛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說青城山有陰陽36峯環狀排列,峯銳崖陡,林木蔥籠,宛如一座綠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種說法是說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點水偏旁,因古代神話說“清都、紫微,天帝所居”,這裏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後來,道教創始人東漢的張陵張天師創立天師道以清城山爲基地,道教主張“清虛自持”“返樸歸真”的教義,與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無變化。唐初佛教發展很快,清城山上發生了佛道間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裏,唐玄宗信道,親自下詔書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道家勝利了。可是詔書把清城山的清字寫成了沒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藉助於皇帝親判的威力收回地盤,也就將清城山改稱青城山了。

這個故事並非傳說,山上保存的唐碑詔書全文具在,足以作證。

——道教文化——

據地質考察,青城山形成於1億8千萬年前的一次造山運動,山體擡升時受強烈擠壓,岩層破碎。起伏較大,褶皺明顯,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絕壁深壑,斷崖裂石,處處顯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傳青城山區有36峯、8大洞、72小洞、共108景。一百單八是一個吉祥數字,表示景點很多,但人們更向往的是這裏滿布山嶺的古木森林和蜿蜒山路上那無盡的清涼幽意,以及歷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保護完好的宮觀建築藝術。

說到道教文化,由於道教在青城山兩仟多年的存在和發展,特別是歷代高道的主持和經營,青城山一直作爲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護。可以說,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築、古遺址、歷史傳說、飲食習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滲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發展也有幾個起落。遠在東漢順帝漢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邛崍山系的鶴鳴山(今大邑縣境)修道的張陵,來到青城山赤城崖創立道教。因張陵被其弟子尊爲“天師”,所創道教也叫“天師道”。天師道經過張陵及其子孫歷代天師的創建和發展,逐漸擴及全國,晉隋時期,天師道有北天師道和南天師道的興起和地區教派的產生。青城山所傳屬於南天師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來青城山,天師道傳統乃與上清道結合。上清道宣稱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舊天師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後來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祿大夫尚書戶部侍郎,封上柱國蔡國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書立說,對道教的發展影響很大。

到南宋時,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創清微派,以行雷法爲能事,將內丹術與符咒術相結合,稱“可以驅邪,可以治病,可以達帝,可以嘯命風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爲“雷淵廣福真人”,一時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興旺起來。明代,青城山道教所傳屬於全真道龍門派。全真道與原來的天師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張修道者要出家投師,住庵當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葷腥,創立了一套養身習靜的修練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對宮觀的維護,山林的栽培就更爲重視。明朝末年,戰亂不斷,青城山道士逃走,直到清康熙八年,武當山全真道龍門派道士陳清覺來青城山主持教務,又使局面重新改觀。後來陳在四川官員的幫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欽賜御書“丹臺碧洞”,並封他爲“碧洞真人”。

從此,青城山道系屬於全真道龍門派丹臺碧洞宗。新中國成立以後,青城山吸收了各地道士,原來丹臺碧洞宗的格局有所改變,但其在道教中仍是很有影響的一支。1957年,“中國道教協會”成立,青城山道士易心瑩被選爲副會長兼副祕書長。其後,傅元天道長也被選爲中國道協副會長,1992年當選爲會長,併兼任中國道教學院院長。所以,研究道教文化的人是不可不來青城山的。

——山門——

各位貴賓,現在已到青城山前,眼前那座古典輝煌的山門和後面青翠入雲的山林,總是讓每一個來客感到—股濃濃的幽意,急於走進這清幽世界的心情也油然而生。請不要着急,讓我們先看看山門旁的建福宮。

建福宮,在丈人峯下,始建於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丈人洞,宋時朝廷賜名“會慶建福宮。”丈人峯因寧封得名,相傳寧封是黃帝時的製陶官員,能履蹈烈焰,隨煙上下,又能駕御風雲,寧封幫助黃帝學會“龍蹺飛行”之術,打敗了蚩尤,統一華夏,被黃帝封爲統領五嶽的“五嶽丈人”。宋時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觀九天丈人、儲福定命真君。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寧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今建福宮是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進行過大規模的維修和補建。

建福宮建築面積1196平方米。前建亭樓映襯,後有丹臺翠林,門額建福宮三字是1940年林森所題,前殿叫“長生殿”,供的是晉代高道範長生。正殿是寧封和杜光庭塑像。後殿三尊塑像,中間是太上老君,被尊爲道教教主,左是東華帝君,即神話中的東衛公,爲全真道的第一位祖師,右爲道教全真派創立者王重陽。殿堂板壁上有張三丰祖師的詩。楹柱上掛的394字的“青城長聯”,寫景說典,有興趣的可以一讀。

——索道——

進山門,我們右行去月城湖坐索道上山。這條林間山道首先進人眼簾的是路旁並立的雨亭和翠光亭。

青城山的遊山道上散佈着許多的橋、亭和牌坊,與林相配,因山取勢,形成意趣不同的風景圖畫。山亭多取枯樹爲柱,以樹皮蓋頂,樹根爲凳,枯枝古藤爲裝飾,符合道教的清靜無爲,迴歸自然,與青幽的山景渾然一體。亭型也隨景而異,有隨路轉折形成的三角亭怡樂窩;有半倚山崖的方亭泠然亭;有佇立峯頂的八角亭息心亭;還有山路穿過而減柱的臥雲亭,有隨山勢而成弧形的凝翠橋,這些山亭都應景造型,命名切景,又配有貼切的楹聯,更富有詩意。各位在遊程中將會不斷看到。

月城湖到了。這裏原有一股甘泉,名叫“丈人泉”。1985年人們在此築壩攔水,形成湖泊。我們過湖乘索道纜車直達上清宮。從高處往下走,比步行登山省時省力,也就有更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遊覽了。索道全長980米,採用安全舒適的循環式吊椅載客,遊人凌空觀景,眼界開闊,別有情趣。

各位朋友,現在順路下山。我們今天看到的青城山比它以往的任何時候更青幽、更美麗,到此旅遊的中外遊客也比任何時期更多。這是因爲,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青城山的自然面貌和宮觀亭閣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充分保護,1999年,都江堰——青城山景區正式申報自然文化雙遺產,政府又投入大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使青城山煥發了青春,更加靚麗。

大家就要離開青城山了,如果有的朋友想帶土特產回去饋贈親朋好友,我介紹四樣青城山有名的特產:白果燉雞、洞天乳酒、青城貢茶、洞天泡菜。謝謝大家!

篇10:楠溪江風景區導遊詞

各位團友:

大家好,很高興能夠在今天和大家一起遊覽美麗的楠溪江景區。楠溪江景區位於浙江省南部的永嘉縣境內,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與雁蕩山風景區相毗鄰,南距溫州市區23公里。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爲4A級旅遊區,景區總面積625平方公里,共分爲巖頭中心景區(楠溪江及沿江農村文化)、大桅巖、石桅巖、北坑、水巖、陡門、四海山七大景區,景點共八百多個,悠悠楠溪江融天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於一體,以水秀、巖奇、瀑多、村古、灘林美而聞名遐邇,是我國國家級風景區中唯一以山水田園風光見長的景區。

楠溪江主流長139。8公里,有36灣72灘。悠悠楠溪江沒有大江大河的恢弘,也沒有富春江水的優柔嫵媚,更缺少了浙西山水的那份湍急飛瀉的激情。然而她卻以她那獨特的姿態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形成了一幅趣野天成的水墨畫長卷。溫州職業技術學院  旅遊管理0802班   徐健偉

來到楠溪江我們就不得不瞭解一下這裏的溪水,據專家認證,楠溪江的水含少量每立方米爲萬分之一克,PH值爲7呈中性,所以這裏的水水質特別的好,達到國家一級飲用水標準。也因爲這裏的水質好,這裏的人也顯得比我們長壽。後來據專家們一至認定將這裏的水帶上了“天下第一水”的帽子。水質好壞我們看看的話也看不出,不過等一下大家可以在水中尋找“水母”的蹤跡,水母就是水質好的標誌。如果等一下大家覺得楠溪江的水質好的話可以帶點回家留做紀念。溫州職業技術學院 旅遊管理0802班 徐健偉

當然來到楠溪江並不是簡單的瞭解一下這裏的水質,更重要的是來了解一下這裏所帶給大家的財富。

那麼到底有什麼財富呢?下面就由我來爲大家慢慢講解。

楠溪江作爲甌江的一條支流理所當然她是以溪流景觀爲主體,而且她也融入了山水田園風光和農耕文明遺蹟。

溪流景觀呢,等一下我將帶大家去漂游,在楠溪江漂游會有與其他地方漂游所帶來的不同感受。溫州職業技術學院 旅遊管理0802班 徐健偉   比如說: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的美在於泛舟遊於江上,讓人有“人在畫中游”的感覺,那麼楠溪江所帶給大家的就有一種不同的美,泛舟遊於楠溪江上我們可以近觀鬱郁灘林,遠眺綿綿羣山,俯視澄碧江水,讓我們心曠神怡。

然而楠溪江的精華並不是漂游,而是這裏的耕讀文化,那麼什麼叫做耕讀文化呢,耕讀文化就是邊耕作邊讀書。下面我就簡單的介紹下這裏的文化。

早在5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甌越先民在這裏繁衍生息,並在這裏創造了燦爛的甌越文化,這裏至今仍保留着新石器時期的文化遺址及宋、明、清的古塔、古橋、古亭、古牌樓等名勝古蹟。楠溪江沿岸的古村落、古建築,選址講究,規劃嚴謹,風格古樸,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融,是中國四大民居之一。較爲突出的有巖頭、楓林、蒼坡、芙蓉、花坦等村,均爲浙江省歷史文化保護區。

神奇的楠溪江山水造就了無數的傑出人物和燦爛文化。從唐朝至清朝,永嘉一共有過604位進士,也有人說有711位、725位。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裏確實出過許多歷史文化名人,像陳虞之、李仲等等,兩宋時期,曾經出現輝煌的“永嘉學派”, 永嘉學派所提倡的“利義並舉”至今還被溫州人所利用,溫州人的賺錢方法就是從這個思想裏來的,所以喜歡溫州經濟發展模式的朋友,不妨研究一下這四個字。除此之外在宋代這裏還出過“永嘉四靈”,四靈在中國文化史上有着顯著的地位。喜歡崑曲的朋友都知道,2001年我國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授予“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稱號,永嘉崑劇作爲崑曲中的重要代表,成爲全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

這裏也是名人聚集的地方。歷史文化名人王羲之、顏延之、謝靈運等曾爲永嘉郡守,相當於現在的溫州市長。除此之外,像陶弘景、張子容、孟浩然、陸游、葉適、徐照等也都曾遊歷過楠溪江,並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溫州職業技術學院 旅遊管理0802班 徐健偉

這裏也是謝靈運的魂歸之地,廣州被害後,他的後裔帶着他的靈柩到楠溪江蓬溪村定居。從此,一個東晉豪門巨族融入這片山水,在這裏生息繁衍,過着耕讀的生活。

溪江流域也是革命老根據地,這裏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中心策源地和浙南革命活動的中心。紅十三軍軍部舊址已成爲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楠溪江風景名勝區是山水文化與古村文化的高度結合,溫州職業技術學院 旅遊管理0802班 徐健偉  耕讀文化與宗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人類生活與自然環境的無限默契。由於楠溪江特殊魅力,先後被中國作家協會和攝影家協會命名爲“全國文學藝術創作基地”和“攝影創作基地”。

關於奇特的岩石和衆多的.瀑布,等一下到景點後我將會爲大家一一講解。

篇11:楠溪江風景區導遊詞

楠溪江位於浙江省溫州市北部的永嘉縣境內,是國家AAAA級景區,素有“天下第一水”之稱。 楠溪江東臨雁蕩,南距溫州,西連仙都,北接仙居,被譽爲“中國山水畫搖籃”。它的美美在於原始古樸、野趣天然;在於純淨柔和、絕無污染。溪流清榮峻茂,秀麗多姿,隨江倒影,水清見底,游魚碎石,歷歷在目。

楠溪江爲樹狀水系,水量豐富,河流曲折擺盪,有所謂“36灣72灘”,流水暢而不滯,緩急有度,常年不枯。在楠溪江中坐竹筏靜靜的漂流,遠眺青山,近看灘林,俯賞江水,令人心曠神怡。 江中、下游的古村落至今仍保持着比較完整的歷史風貌和許多傳統文化遺蹟。在這裏,不但可以瞭解到中國古代社會耕讀文化、宗族文化演變情況,而且可以感受到村寨建築藝術的動人魅力,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欣賞價值。

楠溪江是我國國家級風景區當中唯一以田園山水風光見長的景區,山水文化與古村文化的高度結合,耕讀文化與宗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構成了層次豐富、動靜有致的獨特景觀。 楠溪江劃分爲七大景區,共有800多處景點,其中較爲著名的有:石桅巖,蒼坡村,芙蓉古村,獅子巖,麗水古街等。

到楠溪江位於楠溪江位於浙江省溫州市北部的永嘉縣境內,交通便利。

1。火車: 乘火車到永嘉站下,坐永嘉城鄉巴士,即可到達楠溪江景區,約一個小時。

2。飛機: 乘飛機到溫州龍灣國際機場後,打車到安瀾亭碼頭,再坐輪渡到甌北後,在碼頭邊上的小型客運站乘巖頭方向的中巴到楠溪江景區。

3。。客車: A:從溫州出發 乘客車到到安瀾亭碼頭,再坐輪渡到甌北後,在碼頭邊上的小型客運站乘巖頭方向的中巴到楠溪江景區。 B:從杭州、上海出發 乘客車到永嘉縣城,再換乘城鄉巴士到達楠溪江景區。從杭州出發約4小時,從上海出發約7小時。

楠溪江內部,有鄉村中巴往返穿梭於各主要景點和主要的城鎮之間。

篇12:五龍潭風景區導遊詞

前面我們看到的由峯叫玉泉峯,它是天井山五座山峯中最奇最秀的一座山,當地百姓稱它爲狗頭頸,說它長得像狗的脖頸。還有人稱它爲疊龍吟,說它像幾條龍頭上下相疊,仰頸長吟。最上面的一個石頭是龍的犄角,各位遊客你們看看它像什麼呢?

傳說龍觀五條神龍分別爲青龍、黑龍、白龍、赤龍,除了龍母娘娘因爲長壽成了黃龍以外,其它兄妹也分不清誰是白龍、誰是黑龍了,現在我們到了第三井龍潭,也就是龍母娘娘的寢宮黃龍潭,黃龍主鎮中央,稱爲中央黃帝,當地人認爲祈福黃龍可以長壽,因此將此潭祭爲“壽”潭,宋徽宗大觀二年,即公元1108年十月,黃龍神被封爲孚應王。宋理宗開慶初年即公元1259年敕封第三井龍潭爲廣澤應惠侯,文惠宗至正十六年即公元1366年皇帝封它爲廣濟潤澤侯。

四龍潭是五個龍潭中最美的龍潭,四周巖壁溼滑,一條白練垂掛,簡直就像天宮中的寶盆。相傳此潭住着白龍,又叫白龍潭,白龍主鎮西方,稱爲西方白帝。當地人認爲白龍掌管人間富貴運道,這個潭被祭爲“財”潭。五龍神皆封爲王爵的時候,白龍神被封爲義濟王,宋理宗敕封爲龍神和澤候。元惠敕被封爲廣惠利澤候。四龍潭深不見底,下通大海,舊時寧波百姓在天旱時請龍祈雨、年祭龍都到這裏,於是這裏有許多禁忌,不能捕魚,不有洗手先腳,更不能下水游泳,也不能往潭裏丟棄污物等等。傳說第四潭還是龍王的行宮,龍王從東海上岸到西邊去巡視,必定先在這裏歇息一晚,因此這裏必須保持絕對清潔。一旦受污,龍王無法居住,便要颳風下雨,沖刷龍潭,這叫“洗龍潭”。龍觀人記憶中的“洗龍潭”發生過兩次,一次是天大旱,禾苗枯死,請龍求雨無效,一個老和尚心生一計,跳進四龍潭溺死。惹的住在這裏的小白龍大怒,爲洗龍潭行雲布雨,整整下了三天雨,這樣一來旱情解除了。還有一次是鄞江一個女子,因與丈夫吵架,一氣之下跳進了四龍潭。百姓將她屍體撈起來的時候,天空還是豔陽高照,萬里無雲,忽然間就是陰雲密佈大雨瓢潑,天井山洪暴發,這也是一次龍太子洗龍潭。

篇13:五龍潭風景區導遊詞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我是你們的導遊熊一帆,您可以叫我小熊。歡迎大家來到濟南市五龍潭公園!五龍潭公園,南臨趵突泉,北接大明湖。因內有五龍潭而得名,他還另有泉池26處。

大家隨我從南門進入,迎面看到的是五龍壁,五條巨龍盤繞飛舞。從這裏往東面看,依次是古溫泉、東流泉、月牙泉、洗心泉等。古溫泉因泉水溫度較高,且歷史悠久而得名,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古溫泉水也是溫的。我們向北穿過一個小廣場就來到玉泉,玉泉水花飛濺,像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玉珠子,它也因此而得名。

從玉泉向北來到海棠園,再向西就來到了五龍潭。潭的邊沿是用石頭砌成的,周邊的石頭上長滿了青苔,潭水裏倒影着柳樹的影子,使潭水呈現出滿潭綠色。傳說此潭由秦瓊化身的龍守護着,潭水常年不枯、深不見底,因此它又叫龍居泉。龍潭觀魚是它的一大特色。大家請看,潭中的魚兒五顏六色,漂亮極了,它們遊得自由自在,很多客人也願意來這裏欣賞這些小魚。

五龍潭西側是名士閣,登上閣樓可以欣賞五龍潭的全貌。

從五龍潭西側向北走,會看到清泉石上流,泉水潺潺從石縫流出,恰好沒過腳丫,在炎熱的夏季,這可是孩子們玩耍戲水的好地方。

各位遊客,從這裏我們沿着石路向北前行就是秦瓊故宅舊址。秦瓊祠的建築爲唐代風格,四合院佈局。分爲正殿、東廊、西亭廊和大門。院內有一個2米高的三足大鼎,外壁鑄有“忠、孝、義、勇、信”五個大字。正殿裏面是3米多高的秦瓊塑像,塑像威武莊重。牆壁上懸掛着識別方位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圖形。

大家繼續向北走到北門,正對門口的是五龍噴泉,象徵着爲百姓降雨的五龍王。

今天的行程到此結束,希望大家喜歡這個由潭、池、溪、港等景觀構成的園林水景公園。歡迎您常來泉城玩,欣賞五龍潭。

篇14:琅琊山風景區導遊詞

琅琊山導遊詞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來到琅琊山風景區遊覽。此刻我們站的地方,就是琅琊山的大門,這個山門是牌樓式的建築,雄偉壯觀,門額上有蘇東坡的墨寶“琅耶山”,三個楷書大字。大家此刻不免感到奇怪,“琅琊山”爲何叫“琅耶山”?很多人認爲有可能是“琊”和“耶”字在古代是通用的,也就是所說的通假字,也有人認爲是當年蘇東坡寫錯了。在2015年時,江淮晨報的一位合肥讀者致電江淮晨報熱線反映,他去琅琊山風景區遊玩的時,發現大門上的牌匾上書寫的是“琅耶山”詢問這是不是個錯誤,江淮晨報記者對此分別採訪了琅琊山風景區管委會和安徽大學中文系古漢語專業徐在國教授。據記者稱,琅琊山風景區管委會有關同志說“耶”和“琊”可能是通假字,而徐在國教授認爲“耶”這個字在古代的的確是“琊”的通假字,而據相關史書記載,東漢許填以前首先編纂了中國第一本文學專著《說文解字》,也是記錄中國罕見期漢字的一部字典。上面無“琊”或“玡”,只有“琅”和“邪”,漢語大字典中“琅琊”詞條這樣解釋“琅琊”也做“琅邪”,也就是說“琅琊山”最初的名字應當叫“琅邪山”,之後加了“王”字旁,清代樸學大師段玉裁在《說文注》中作了

註解:“按漢碑琅邪字加“玉”旁,俗字也!”是說後人在”邪”加了玉(玉與王通假),久而久之,“邪”字寫成了“琊”,同時段玉裁解釋了“琅邪山”到“琅耶山”(邪)近人隸書從耳做耶,由“牙”,“耳”相似,“原先也是後人誤寫,漢隸書中,“牙”和“耳”很相近,所以漢唐人誤把“邪”寫成了“耶”,以至後代“邪”和“耶”通假。所以當時蘇軾把“琅邪山”寫成“琅耶山”在他那個朝代是無可厚非的。

古人稱之爲兼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的皖東八名勝境,被譽爲蓬萊之後無別山。琅琊山風景區在1985年被評爲國家森林公園,1988年被國務院評爲我國第二批國家風景名勝區,2000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爲首批4a級旅遊風景區,全山森林覆蓋率達79.3%,僅喬木樹種就有近300多種,另外,山面還棲息了131種鳥類,其中受中日候保護協定中,保護的鳥類達54種,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爲國內珍稀物種,並分佈着我國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度帶石灰岩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區內有泉眼50多處,泉水清涼甘美、晶瑩剔透、較著名的有讓泉、紫薇泉、濯纓泉等,統稱9洞11泉。琅琊山古稱摩駝嶺,1700多年前,西晉末年八五亡亂時,琅琊王司馬睿避亂來到滁州,這之後他渡長江到了南京,在公元317年司馬睿建立東晉,稱元帝,他認爲滁州是他的福地,於是將自己當年的封地山東琅琊郡的琅琊兩字,賜予了這片山嶺,據史料記載,“琅琊”兩字是郡名,秦朝所設,舊址在今山東省膠南境內,二是山名,一座在今山東省膠南境內,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遊登此,建琅琊臺和石碑,一就是我們此刻所處的這座山。此刻我們滁州的琅琊山更加出名,主要是得益於歐陽修,琅琊王等名人和名文的效應。琅琊山國家森林公園面積約

115平方公里,主景區約8平方公里,有琅琊墨苑(也叫野芳園),醉翁亭,歐陽修紀念館(視爲同樂園),深秀湖,琅琊寺,南天門這六大景區。

此刻大家看到的是“野芳園”是進入琅琊山勝境的第一個風景區,此園的建築風格按照蘇州園林的風格綜合規劃,建有賞心齋,擁霞軒,晨曦堂,盆景廊等,飛檐翹角,白璧漏窗,馬頭牆,小青瓦,淡雅和-諧,園的總面積4200平方米,那裏也叫“墨苑”,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原名“盆景園”20世紀80年代,曾在那裏拍攝過電視連續劇《西廂記》片段,裏面收集、鐫刻的名人珍貴詩文和書畫墨寶,共有200多幅。其中有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全國人大代表會委員長喬石,著名書法家沈鵬,範曾,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等人的書法作品。大家請看“墨苑”西面有一大-片草坪,每年春暖花開的日子,很多人都過來坐在草坪上休閒娛樂,但是此刻這邊在修路了,以前在這路邊豎一塊大石,形同賣肉的案板,滁州人把它稱爲“張飛賣肉處”[歇後語張飛賣肉-——光說不割,張飛以前把豬肉掛在井裏面再用石磨蓋上,說:只要有人能夠搬動石墨就能夠盡取其肉,之後石墨被關羽搬下來了,並把肉分給了圍觀的百姓,張飛明白後心裏不爽,過來找關羽打架,被劉備勸解,之後是三國結義了]但這塊石頭“_“被毀。我們繼續前進,呈此刻我們眼前的是“醉翁潭”,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築壩將玻璃溪的溪水截住,構成山中自然湖泊,水面約一千平方米,水

深約3米,備有遊船,遊人可泛舟,垂釣於水面,翠巒倒映,如置畫中,在岸邊還有一座小亭,名爲“聽泉亭”,就是爲了聽到“讓泉”潺潺的流水聲而建的。

《醉翁亭記》中寫到:“山行六七裏,見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讓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在這之前,我們先看到的是“薛老橋”,是滁州人民爲了紀念當年全椒人薛時雨而命名爲“薛老橋”,它是醉翁亭景區的古老建築,大約建於元代,拱形結構,青磚砌築,橋面青石鋪就,寬約5米,咱們過薛老橋沿玻璃沼上行,此刻看到的是用青石板砌成的兩個方池,池方約三尺,池深約2尺,那裏有2個泉眼,終年交替,只有一個泉眼流水,終年不涸,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長久以來推崇的謙虛禮讓的傳統美德,這就是著名的讓泉,除了剛纔的說法以外,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讓泉讓泉,讓出自己的權力,大家都明白歐陽修是被貶來滁州的,自己在中央沒有權力,所以歐陽修也就主動讓出自己的權力,與世無爭。大家看泉上豎的楷書“讓泉”碑刻,是清代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

滁州知州王賜魁手節的,大家再往上走,這“千年醉翁亭”五個大字,是在紀念歐陽修一千年誕辰的時候,滁州政府邀請時任全國人大會委員李瑞環爲歐陽修題字,於是李瑞環便揮毫寫下了“千年醉翁亭”五個大字。

在它身旁的這條小溪是玻璃沼,又名玻璃泉,源頭始於摩馱嶺東,大豐山上的“雙峯絕頂”,經醉翁亭門前,入醉翁潭,最後流出山外鳳凰壩。在北宋時期,滁州知州章衡命名爲“玻璃沼”清光緒八年,章家棕寫玻璃沼碑記。薛時雨在重修醉翁亭記碑中稱此水‘旁有石泓,泉流而涌,甘如醍醐,瑩如玻璃’

好了,此刻大家在玻璃沼這邊看到的這幾棵樹就是咱們滁州特有的醉翁榆了,它僅分佈於滁州琅琊山。山生於海拔100m以下的山麓落葉闊葉林中或溪溝旁。國家三級保護瀕危種。因爲生長在醉翁亭身旁,所以把它命名爲醉翁榆。它是3、4月份開花,是醫藥和輕、化工業的重要原料,一般能夠用作製作農具,傢俱,器具。此刻我們來到的是醉翁亭大門前,也被稱爲歐門,中間有醉翁亭三個字,以前在門口還有副楹聯,“山行六七裏,亭影不孤,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寫這副對聯的作者是薛時雨,剛剛過“薛老橋”的時候也提到他,薛時雨是滁州全椒人,清代光緒年間醉翁亭的修復者,薛時雨自幼苦讀,才華出衆,尤爲仰慕歐陽修的道德文章。少年時,曾不顧路途遙遠,經常從鄉下獨自步行五十多裏,來醉翁亭拓印歐文蘇字碑,薛時雨35歲進士中舉,開始在嘉興做知縣,之後又升爲杭州知府,他做官時,處處以歐陽修爲榜眼,寬簡愛民,剛直敢言,因爲經常爲民請命,違逆上司,官做不下去了,就去教書,大力興辦教育。先後在杭州崇文書院,江寧尊經書院,南京惜陰書院任主講,55歲以後還鄉,晚年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整理刊印了《儒林外史》,二是募集巨資修復了已經成爲一片廢墟的醉翁亭和豐樂亭。所以滁州人對薛時雨十分感激。

此刻我們就往裏面走,此刻大家看到的白色粉牆有着徽派風格,鏤空的的花牆,又能體現江南園林的特色,“有亭翼然”,大家站在我這個角度能夠看到,我們的亭子那個角度就像鳥兒展翅飛翔一樣,此刻我們繼續走,此刻我們來到的這座院落,是不是有種坐井觀天的感覺呢,那裏叫天井,它在建築學裏起過渡建築物的作用。大家看那裏有塊碑刻是著名文學家沈思曉得作品《解酲閣記》,酲字給大家解釋一下,咱們中間的男士想必都有過醉酒的經驗,酒意有十分,當你喝到七八分時,那種似醉非醉,飄飄欲仙的狀態就稱之爲“酲”解酲也就是接觸這種迷醉的狀態,此刻我們來到的是醉翁亭了,這“醉翁亭”是全國四大名亭之首,天下第一亭,大家都明白其他三座名亭是什麼嗎?北京陶然亭,蘇州滄浪亭,長沙愛晚亭。滄浪亭取自北宋著名詩人蘇舜卿取自古詩句“滄浪之水清兮,能夠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能夠

濯我足”中的滄浪二字,亭子建成之後,歐陽修應邀作《滄浪亭》長詩,詩中以“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題詠此事。自此,“滄浪亭”名聲大振。而在此刻的滄浪亭有一副對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就是源自那裏。愛晚亭清代學者畢沅取名於著名詩人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詩句,因而得名。陶然亭取之於白居易的《與夢得沽酒閒飲且約後期》中的“更詩菊黃家釀熱,與君一醉一陶然。”四大名亭除了這一種說法以外,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浙江杭州西湖的湖心亭代替蘇州的滄浪亭,但無論哪種說法,醉翁亭都是四大名亭之首,有兩個原因,第一,建亭最古老,醉翁亭始建於公園1046年的北宋慶曆六年,滄浪亭基本上於醉翁亭同時建成,只是稍晚一些,而愛晚亭和陶然亭則是清代的建築,晚了四五百年,另一個原因就是《醉翁亭記》在文學造詣上比其他幾個亭子更具有價值,這座醉翁亭是歇山頂式建築,歇山頂共有九條屋脊,即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因此又稱九脊頂。由於其正脊兩端到屋檐處中間折斷了一次,分爲垂脊和戧脊,彷彿“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頂。飛檐翹角體現了中國古建築的特色,是宋代建築的代表,不僅僅在外觀上增

加了立體感,給人一種展翅欲飛的感覺,同時又有實用價值,飛挑的屋檐起御力的作用,既能緩解雨水沖刷在屋頂的力

度,用能保護地基不受雨水的澆淋。大家能夠看到這座亭子共有16根立柱分立四方,亭兩邊設有茶几,這是歐陽修在亭中處理政務,並且與賓客把酒言談,吟詩作賦之用,16立柱的構造和亭中所設的茶几在其他的亭中是不可多見的,當年歐陽修被以宰相呂夷簡爲首的保守勢力誣陷,貶謫滁州財、政事之餘,常來琅琊山,與寺僧智仙飲酒暢談,很是投機,智仙爲使歐陽修能常來山中飲酒,賞景暢談,故而建了此亭,《醉翁亭記》中也交代了這件事: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此刻我們來看下亭中的楹聯,這是由著名的書法家,歐陽修的後人歐陽中石書寫的,大家來讀一下:“飲既不多緣何能醉,年猶未邁奚自稱翁”意思是:“酒喝的並不多,怎樣就醉了呢!歐陽修自己也在《醉翁亭記》中說過”飲少輒醉“一般人認爲是,歐陽修在政治上受打擊,情緒低落,所以借酒消愁愁更愁,也有一種說法,歐陽修在滁州情緒是很好的,歐陽修在滁州寫詩近百首,其中有關飲酒,交友的資料可佔一大半,所以酒是不可缺少的寄託和媒介。歐陽修出於身體的原因,慣有消渴症(糖尿病),儘管酒逢知己千杯少

,“頹手其問”,年齡不到老邁的程度,爲什麼稱自己爲老頭呢?歐陽修當年只有38歲,正值年富力強的中年時期,他在《贈沈遵》的詩句中就說的很明白,“我年四十猶強力,字號醉翁聊戲客”這邊還有一幅當地書法家吳伯初書寫薛時雨的楹聯“翁昔醉飲時,想溪山入畫,禽鳥親人,一官遷謫何妨,把酒臨風,指範希文素心可證;我來憑眺處,悵琴操無聲,梅魂不返,十畝籬萊重闢,捫碑剔蘚,幸蘇子瞻墨跡長存。”歐陽修當時在琅琊山以山爲友,比肩范仲淹的爲感,表達“歐公”“不以物喜,不以己”的人生境界,我站在那裏遠眺,撫琴無聲,梅魂不返,重新修建,幸好當年蘇軾寫下來《醉翁亭記》的書法供後人瞻仰。

再往裏走,是“二賢堂”,“二賢”是指北宋時都在滁州擔任過知州的王禹爯和歐陽修,滁州人爲祭祀這兩位父母官,而興建五間平瓦房。大家就應都明白歐陽修,但是對王禹爯可能不是很熟悉,他是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鉅野(今山東省鉅野縣)人,晚被貶於黃州,世稱王黃州。王禹偁爲官清廉,關心民間疾苦;秉性剛直,遇事直言敢諫,不畏權勢,以直躬行道爲己任。一生中三次受到貶官的打擊(第一次被貶商州,今陝西商州區,第二次被貶滁州,第三次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市黃州區),乃作《三黜賦》,申明“屈於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謫而何虧;吾當守正直兮佩仁義,期終身以行之”,表現了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王禹偁在政治上主張改革,曾向朝廷提出許多推薦,在《端拱箴》、《三諫書序》、《御戎十策》以及知揚州時作的《應詔言事疏》等著作中,他提出了重農耕、節財用、任

賢能、抑豪強、謹邊防、減冗兵冗吏、淘汰僧尼等有利於國計民生的主張,雖大多數未被太宗、真宗採納,卻爲宋仁宗時范仲淹等人的“慶曆變法”開了先聲。王禹偁在政治上這種進取精神和用心態度,正是他在文學上所以能堅持優良傳統的重要原因。他詩法白居易,之後更有意發揚了杜甫、白居易的現實主義傳統。“本與樂天爲後進,敢期子美是前身”,代表了他對杜、白的尊崇。因此,我們能夠說,他不僅僅是一位卓有實績的北宋詩_新運動的前驅者,而且還是體察民情、關心人民疾苦,胸懷報國大志的封建文人。宋哲宗紹聖二年(公元1095年),滁州知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後人曾肇,作文祭祀,堂內現塑有兩尊二賢塑像,玻璃櫃內存放着有歐陽修手跡照片和不同版本的歐陽修全集。兩邊山牆懸掛着今人寫的“醉翁亭記”,和“朋黨論”,木質條幅,那裏也有副楹聯:“謫往黃岡,執周易焚香默坐,豈消遣手,貶來滁州,闢豐酌酒述文,非獨樂也。”左歐陽修,右王禹爯。

“寶宋齋”位於醉翁亭西側,爲一間狹小的平瓦房,是明代天啓二年(公元1622年)南太樸寺少卿馮若愚所建,房子建好後,該起個什麼名字呢?馮若愚在(寶宋齋記)中說:“宋世所重者,晉字,故蓄字多者,有‘寶宋齋’,至我朝則文與字兼學宋,於元無起焉。宋碑文字之最者,莫如歐公滁二碑。”安徽無爲縣就有“寶晉齋”,爲米芾所建。內牆壁鑲嵌有兩塊

巨石碑刻,這就是歐陽公文作文,蘇軾所書的《醉翁亭記》,被後人譽爲“歐文蘇字碑”,成爲宋代珍寶,實爲古蹟中金石之瑰寶,那裏還存有“寶宋齋記”和“魚修醉翁亭記”碑刻,之後滁州人爲了紀念和感謝馮若愚馮元飈父子保護“歐文蘇子”碑有功,於“寶宋齋”西側建磚木結構瓦屋三間,命名爲“馮公祠”,祠堂坐北朝南,南北兩門相通,現闢爲“旅遊紀念品展銷部”,遊客朋友們,你們能夠進去觀賞,現隨我出南院門,門額有全椒人薛時雨於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九月書題的“晴嵐墨翠”四字,門兩旁還有篆書對聯一副。

大家在跟我來觀賞“菱溪石”,“菱溪石”三字是滁州著名書法家吳伯初書寫的,菱溪石高約1.5米,石上有孔,孔孔相通,這塊石頭是歐陽修視察農村時,在滁州東邊菱溪村塘邊發現的,動用三牛駕車運回州城,先置於“豐樂亭”內,後人將此石移至那裏,供遊人觀賞,因在菱溪村發現的,故取名“菱溪石”,歐陽修還專題撰寫了《菱溪石記》與《菱溪大石》詩文記載,其實這是塊太湖石。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長時間侵蝕後慢慢構成的,分有水石和幹石兩種。水石是在河湖中經水波盪滌,歷久侵蝕而緩慢構成的。幹石則是地質時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紅壤的歷久侵蝕下而構成。形狀各異,姿

態萬千,通靈剔透的太湖石,其色澤最能體現“皺、漏、瘦、透”之美,其色澤以白石爲多,少有青黑石、黃石。尤其黃色的更爲稀少,故個性適宜佈置公園,草坪,校園,庭院旅遊景色等。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太湖石”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英石、太湖石、靈璧石、黃蠟石),因盛產出於太湖地區而古今聞名,是一種玲瓏剔透的觀賞石頭。我們對面的是“意在亭”,原名“皆春亭”,系明代嘉靖四十年,(公元1603年)滁州知州盧洪夏重建,建亭時是按晉代書聖王羲之在《蘭亭集序》的描繪“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爲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仿照其中的流觴曲水建造的,鑿石引水,彎曲繞亭,渠寬約一尺,深約八尺。大家都明白古代文人的娛樂活動很少,於是就把就酒杯放在這中間,任酒杯隨着水漂流,文人們就坐在這身旁,酒杯漂到誰面前,誰就得寫詩作賦了,寫不出來就得罰酒了。亭內放置有石桌石墩,他們之前經常在那裏飲酒,體會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雖然沒有蘭亭集序中的環境,但也是能獲得一番另外的感受的。

在(醉翁亭記)中有這樣一句話: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衆賓歡也。其中的“射”“弈”“籌”“喧譁”,都是酒令的不同形式。弈,就是下棋,歐陽修很喜歡下圍棋,他字號六一居士,其中一個億就是指下棋,輸棋的人是要喝酒的。射有三種解釋。一是射箭,二是射覆,就是猜謎語;三是投壺,就是用一種帶羽毛的箭投到一種陶壺的壺口,射中者爲勝。喧譁,既是大喊大叫的熱鬧場面,也能夠理解成划拳。出“意在亭”西行十幾步,拾級而上,石砌矮牆院內,四方池中建有四方亭,亭名曰“影香亭”,有青條石小橋連接,此亭建於明代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原名“見梅亭”,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滁州知州王賜魁,依據坐在此亭中既能望見亭北古梅的倒影,又能聞到梅花的香味,所以把此亭易名爲“影香亭”。又有一說,“影香”二字,取意宋代著名隱逸詩人林逋(bu)的《山園小梅》:“衆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兩句中的第二字組成,與王賜魁所看所感十分的貼合。林逋是北宋早期詩人,一生避世高蹈,“以梅見妻,以鶴爲子。”所以明代人在那裏攝取林逋的詠

梅句坐創意見影香亭。影香亭的造型創意全取自“方”意:周圍水池是正方形的,亭基石壁是正方形的,石桌是正方形的,但是在那裏石凳卻是圓的,“方正”是儒家追求的人格道德取向,表示剛烈正直。在那裏就表示‘做人要正直,做事要靈活‘。諸位請看,亭柱上的楹聯就是這兩句詩,是安徽宿州蕭縣著名書法家閻梓昭所書。大家跟我進這個圓門,這就暗喻古人“內方外圓,方圓互見”理念,哲理深刻,別有意趣。兩側院牆壁上鐫刻着兩個碑石,大家請看:上首“翠積清香”,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滁州知州王賜魁書立,下首“寒流疏影”,是吳興尹夢壁題,“影香”

二字也嵌在其中,請大家再看:兩側有三株古龍柏,樹幹稍有彎曲,形似青龍,守衛着院門。入院內,我們看到的這株是一棵梅樹,大家看我們前面這個亭子上面3個字,怎樣讀《古梅亭》“梅”是象形字,相傳這課古梅是歐陽修親手栽植的,故有稱爲“歐梅”,或稱“壽星梅”,另據《琅琊山志》載,“咸豐年間亭院毀爲廢墟,此梅系後人補栽,即使是補栽,也已經歷幾百年風霜雨雪,卻仍挺拔茂盛,年年花開。古梅現高7米多,離地面六七十釐米便分成四枝,每枝幹粗70多釐米,這株古梅品種稀有,花期不搶臘梅之先,也不與春梅爭豔,獨伴杏花開放,故名曰“杏梅”。每年二、三月間滿樹銀花,繁花重疊,幽香宜人,映襯在滿山初綠之間,鮮豔無比。在五、六月份的時候還結青色的果子,酸甜味苦,很多遊人都會有幸嚐到,大家在看這邊有“花中巢許”四個大字,是由清順治九年(1625年)孟夏,幹邱李嵩陽題刻時,那裏有一段故事,“巢許”是掐上古隱士巢父和許由。相傳堯在考察繼位人才時,十分注重接-班人的羣衆基礎,堯聽說陽城(今山西洪同)的巢父和許由是大賢者,便前去拜訪,初見巢父,巢父不受,繼續訪問許由,許由也不理解禪讓,於是就在洪同的九箕山中過着農耕生活,堯執意讓位,緊追不捨,再次尋見許由時,懇求再

當九州長。許由覺得王位固且不受,豈有再當九州長之理,頓感蒙受大辱,遂奔至溪邊,清洗聽髒的耳朵,這時候巢父牽着牛在河邊飲水,就問了緣由,許由自是高潔,然巢文更勝許由一籌,你許由不理解王位,隱匿起來不吭聲則罷了,還大談洗耳的原由,是另一種沽名釣譽,我下游放牛,你上游洗耳,豈不有意髒我牛口,許由聽之後感覺十分慚愧,之後他倆就一齊隱居了。這四個字也暗喻了這顆梅樹和歐陽修的品格。

遊客朋友們,如果有興趣的話,西北山坡綠林中有重建的“六一亭”,東北山坡處有“玄帝行宮”,可去觀賞一番。所謂“六一”,是歐陽修晚年的尊號,他自稱:藏書一萬卷,金石遺聞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置酒一壺,加上一位老人,“豈不爲六一乎”“六一亭”旁山崖刻有陸鶴題來書“六一亭”三字。“玄帝行宮”,每逢春節前後,祈禱者,焚香參拜,香火旺盛。玄帝是指古代神話中的“北方之神”,道教奉爲“玄武大帝”。明代滁州人,遵照宣武帝曾路經此地的傳說,建造了這座玄帝行宮。此刻宮外還有明崇禎三年(1630年)石質雕花香爐一尊。

我們再回到醉翁亭院內,去觀賞“寶宋新齋”,寶宋新齋,是1981年仿古新建築,藏有重新複製的古代拓片歐文蘇宇《醉翁亭記》石碑四塊,齋額有原中央滁縣地委書記,後任安徽,全國政協王鬱昭書寫“寶宋新齋”四字,這邊是“醒園”與“解醒閣”解醒閣門前西首山牆上,鑲嵌鐫刻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全國人大會委員長喬石手書行草碑一枚,筆試流暢雄勁。並排有歐文蘇字《豐樂亭記》碑刻四塊,堪稱一寶。

篇15:琅琊山風景區導遊詞

各位遊客早上好,我是這天你們的導遊,大家能夠叫我小王或者王導,這天我們將前往滁州琅琊山風景區,我身邊的陳師傅是我們本次旅途的司機,因爲陳師傅是這一旅遊線路的老師傅了,所以大家能夠安心乘坐他的車,好了此刻我預祝大家旅途愉快。

這天我們遊覽的琅琊山風景區,在去琅琊山之前,有人肯定想問:“它爲什麼叫琅琊山呢?”其實琅琊山古稱摩駝嶺,後何以名琅琊,歷來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東晉琅琊司馬睿曾在此居住,而稱琅琊;另一種說法是,西晉鎮東大琅琊王司馬釉曾率數路大軍“出途中”滅吳,吳主孫皓投降於此,因而山稱琅琊。

琅琊山在1985年被評爲國家森林公園,1988年被國務院評爲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2000年又被國家旅遊局評爲首批4A級旅遊風景區,琅琊山古稱摩陀嶺,相傳西晉末年八王之亂時,琅琊王司馬睿避亂來到滁州,這以後他過了長江到了南京,成爲東晉的開國皇帝,他認爲滁州是他的福地,於是將自己當年的封地山東琅琊郡的琅琊二字,賜予了這片山嶺。現有醉翁亭,野芳園,琅琊寺,深秀湖等景區,各位團友下面我們即將前往醉翁亭景區。

好了給位遊客朋友們我們來看一下這邊。那裏有兩個泉眼,終年交替,有一個泉眼流水,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長久以來推崇的謙虛禮讓的傳統美德。所以它名爲讓泉。琅琊山上有很多泉眼,單單能說出名字的就有72口,這些泉水裏內含對人體有益的元素,所以我們滁州的百姓很多人喜歡拿着桶到山上取泉水回家飲用,期望以此到達延年益壽的效果。此刻我們來到的是醉翁亭的大門口,那裏也被稱作歐門,中間有醉翁亭三個字,讓我們一齊進入裏面一睹它的真面。這座醉翁亭是歇山頂式建築,飛檐翹角體現了中國古建築的特色。

我們此刻看到的醉翁亭就是宋代建築的代表,飛檐翹角不僅僅在外觀上好看,同時又有實用價值。飛挑的屋檐起卸力的作用,既能緩解雨水沖刷在屋頂的力度,又能保護地基不受雨水的澆淋。亭中間設有茶几,這是歐陽修在亭中處理政務,並且與賓客把酒言談,吟詩作賦之用,醉翁亭是我國四大名亭之首,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它建成於宋代,距今有900多年的歷史了,是四大名亭中最古老的。各位我想大家都明白我們醉翁亭的出名是源於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而之後他的得意弟-子蘇軾題寫了《醉翁亭記》並被雕刻爲石碑,而如今這塊石碑就保留在那裏,此刻這塊石碑但是價值連城的!就讓我們去觀摩下這塊石碑!

好了各位團友看完了醉翁亭我們繼續向前遊覽,此刻我們沿琅琊古道向前大約走400米就來到了琅琊寺。此刻遊客朋友們望見的所有建築大多數是清三十年重新修建的。琅琊寺以前叫寶應寺,直到一九八四年正式以“琅琊寺”命名的。琅琊寺景點有80多處,此刻可供觀賞的有大雄寶殿、藏經閣、明月觀等景點,在那裏導遊小王我就不帶領大家一一參觀了,我們自由參觀,等四十分鐘後我們在那裏集合,開始我們的返程。

各位遊客朋友們,到了要說再見的時間了。這天的遊覽將要結束了,我很高興大家十分支持配合我的工作,這短短的時光裏期望成爲你們永恆的記憶,期望下次還有機會爲大家服務,祝願大家在以後生活中天天開心,順順利利,再見!

篇16:小浪底風景區導遊詞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很高興在這樣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裏見到大家,首先我代表陽光旅行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我是大家此次行程的導遊員小牛,坐在我右手邊的這位呢,是我們的安全大使周師傅,周師傅具有多年的駕駛經驗和嫺熟的駕駛技術,我們的安全問題大可放心。希望大家把放心交給周師傅,把安心交給我,我們會一起努力把開心還給你。同時也請大家相互照顧相互配合,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麼問題或者要求,可以儘管提出,我們會盡全力爲您解決。最後祝願大家旅途愉快,也祝我們的行程圓滿成功。

接下來我把咱們今天的形成先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從鄭州出發,順着連霍高速一路向西,在孟津下高速後,就到達了今天的目的地--黃河小浪底風景區了。此刻圍繞在我們周圍的是鄭州市市區,我們來簡單認識一下鄭州,鄭州位於河南中部偏北,黃河的下游,這裏曾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承載着璀璨的千年文明。現在鄭州是河南省省會,也是河南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通信和金融中心,鄭州歷史悠久,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也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在這裏有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建築羣,軒轅黃帝故里,大河村遺址,名動天下的少林寺,二七紀念塔等,如

果有機會的話,大家可以多參觀幾個地方,相信鄭州一定不會讓大家失望的。給大家介紹了鄭州的好玩的,下面再給大家說說這裏有什麼好吃的吧。相信大家也有所耳聞,鄭州號稱燴麪之城,當地人一般都用燴麪招待親朋好友,燴麪是一種獨特的麪食,湯白味鮮,光滑有嚼勁,再加上點調料的話,味道更好,相信大家吃一口就會對它戀戀不捨,另外,蔡記蒸餃,燴羊肉等也是鄭州名吃的特色,喜歡美食的朋友可不要錯過呀!

接下來,我把咱們今天的目的地—古都洛陽給大家介紹一下,洛陽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著名的八大古都之一,據史料記載,先後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時間長達

1500多年。由於洛陽長期作爲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所以許多重大事件都發生在這裏,有許多重要人物活動也都在這裏。因此,歷史學家司馬光說‘若問古今天下事,請君只看洛陽

城’,洛陽像一顆燦爛的明珠閃爍在世界的東方。我們常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那麼洛陽便是這個搖籃的中心了。周易八卦發祥,老子在此著道德經,蔡倫改進造紙術,張衡發明地動儀,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等等。

而最能代表洛陽的就是洛陽的四寶了,第一寶就是洛陽牡丹,洛陽牡丹甲天下,牡丹雍容華貴,被譽爲花中之王,第二寶

就是當年貴爲國禮的唐三彩了,它以黃綠白爲主色調,可稱得上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第三寶是洛陽水席,它主要是以8種葷素不同的涼菜和16道熱菜組成,如行雲流水一樣的上

菜方式,上一道吃一道,吃一道撤一道,銜接筵席空缺。這第四寶就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大石窟之一的龍門石窟了,現在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了,成爲河南首個

世界文化遺產。而我們今天要去遊覽的黃河小浪底風景區,是河南以黃河中下游水利樞紐工、峽谷河流爲主要特色,體現河南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的大型山嶽湖泊型風景區,是開

展觀光、休閒、度假旅遊的最佳場所,它不僅是中國治黃史的豐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戰性的傑作。

好了朋友們,黃河小浪底風景區的停車場已經到了,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下車,一起參觀遊覽吧!

提起小浪底這個名字,大家覺得很好奇,許多遊客會問爲什麼叫“小浪底”?我在這裏給大家作一個簡單的解釋。由小

浪底大壩上溯25公里是名聞遐邇的黃河三峽,其中八里峽

河牀比較狹窄,水流湍急,浪花洶涌,掀起一個接一個的大

浪,但是呢出了八里峽,到了這裏,河牀相對寬闊,水流變緩,河面只能捲起小小的浪花。居住在這裏的先民們就把這裏稱之爲‘小浪底’意思是大浪到頭,小浪到底。 小浪底工程壩址就在黃河南岸的孟津縣小浪底村。按照我國水利水電工程俗定約成的命名習慣,大都以地域命名,所以,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也就由這個村莊而得名。

篇17:小浪底風景區導遊詞

小浪底工程分前期準備工程和主體工程建設階段。前期工程1991年9月1日開工。前期工程主要包括:徵地、移民、道路、橋樑、鐵路轉運站、供水、供電、通訊、生活設施及場地等。主體工程1994年9月12日開工。小浪底工程主要工程量爲土石方開挖3625萬立方米;洞石開挖280萬立方米;土石方填築5574萬立方米,砼澆築337萬立方米,金屬結構安裝3.26萬噸。機電設備安裝309萬噸;帷幕灌槳21.2萬立方米,固結灌槳34.7立方米;回填(接縫)灌槳24.75萬立方米.1997年10月28日上午10:28分黃河小浪底截流成功,2001年底主體工程全部完工,2003年竣工。

各位來賓,現在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中國水利建設史上最大的土石壩,這座大壩是黏土斜心牆堆石壩。大家是否會問,爲什麼不在這兒建砼壩呢?因爲壩址河牀有70多米深是砂礫石覆蓋層,若要把覆蓋層全部挖出來修上鋼筋混凝土壩,無疑造價太高,爲了減少工程投資,在古老沉積的河牀上填築土石壩既省時又最爲合算。爲填築這座大壩,建設者就地取材,挖掉了石門溝和李家坡兩座大山,堪稱“當代的愚公移山”。大壩所用填築材料,來自南岸蘊藏豐富的黏土山和石山以及大壩下游的河灘沙礫石。壩體中間採用粘土,兩邊是砂子、卵石和砂岩等17種填築料,一層一層填築、碾壓而成,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爲防止深厚覆蓋層滲漏,大壩中間澆築起一道中國第一的混凝土防滲牆,它長439米、厚1.2米、深81.9米。同時結合固結灌漿、帷幕灌漿技術措施,形成一道穩固的防滲屏障。大壩全長1667米,壩頂寬15米,壩底寬度864米,壩頂最大高度160米,系中國目前最高、規模最大的堆石壩,壩體填築量爲5073萬立方米,加上南北岸壩基開挖的770萬立方米,開挖、運輸、填築總量達5843萬立方米。

如果把它砌成一米見方的土石堤,可圍繞地球轉上一圈多。被人們譽爲當代的“愚公移山”。大壩施工採用了國際上一流的施工設備,其中推土機、裝載機、平地機、挖溝機爲美國產品,挖掘機爲日本產品,液壓自選式潛孔鑽機爲芬蘭產品,自卸載重汽車是意大利的佩爾利尼,載重量65噸。大壩用了6年時間提前13個月完工。

小浪底大壩開創了年開挖1600多萬立方米、月填築強度150萬立方米、日填築6.7萬立方米的新紀錄。起月開挖強度超過了世界第一高土石壩羅貢大壩和第二高壩努力克大壩,走在了世界開挖填築水平的前列。這座與南北岸緊密相連的海拔281米高的大壩,是治理黃河下游水患的一道堅強的防線;也成爲小浪底的主要標誌性水工建築物,是新世紀治黃史上的一座豐碑。

各位來賓,現在我們所在的這座山體屬於王屋山的餘脈。在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山體裏,我們修建泄洪工程,開鑿了108條洞室,包括交通洞、通風洞、吊物井等,把整個山體幾乎掏空,堪稱世界水工之最。建成後主要水工建築有6條引水發電洞、1條灌溉洞、3條多級孔板消能泄洪洞、3條排沙洞和3條明流洞,共有16條隧洞。孔板消能泄洪洞(簡稱孔板洞)是將完成導流任務後的3條導流洞改建而成的。3條孔板洞,均成“之”字形。孔板洞進口高程爲175米,在“龍擡頭”段,就是“之”字的橫折處與中閘室之間,每條導流洞都設有內徑小於洞徑的3段孔板環。其原理簡單地說,就是高速水流經過3級孔板環的一縮一張,使高速水流的能量在洞內大大消減。利用孔板消能技術在我國水利工程中尚屬首次。直徑爲14.5米的巨大孔板洞不僅是我國而且是當今世界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