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朱自清散文集【多篇】

朱自清散文集【多篇】

朱自清的作品 篇一

1、《雪朝》(詩集)1922年,商務;2.《蹤跡》(詩與散文)1924年,亞東圖書館;3.《背影》(散文集)1928年,開明,(被選入國中課本);4.《歐遊雜記》(散文集)1934年,開明;5.《你我》(散文集)1936年,商務;6.《倫敦雜記》(散文集)1944年,開明;7.《國文教學》(論文集)1945年,開明;8.《經典常談》(論文集)1946年,文光;9.《詩言志辨》(詩論)1947年,開明;10.《新詩雜話》(詩論)1947年,作家書屋;11.《標準與尺度》(雜文集)1948年,文光;12.《語文拾零》(論文集)1948年,名山書屋;13.《論雅俗共賞》(雜文集)1948年,觀察社;14.《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年,開明;15.《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上下冊)1981年,古籍;16.《朱自清序跋書評集》(論文集)1983年,三聯;17.《朱自清散文選集》1986年,百花;18.《朱自清全集》(1-3卷)1988年,江蘇教育(未出齊)。

其中《匆匆》被選入國小6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書第二課、國小5年級上冊冀教版語文書第六課、國小五年級魯教版,《背影》被選入中學8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書、山東教育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書、上海教育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書。《春》被選入國小六年級下冊教科版語文書第四課。《春》被選入蘇教版七年級語文書。《春》被選入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書第十一課。

文學貢獻 篇二

散文

朱自清的散文一是以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實爲主要內容的一組散文。二是敘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具有濃厚的'人情味。第三,則是以寫自然景物爲主的一組借景抒情的小品文,是其代表佳作,伴隨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樂。後兩類散文,是朱自清寫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他是新文學初期繼冰心之後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文作家,以他“美文”創作的實績,打破了復古派認爲白話不能作“美文”的迷信;他在古典文學的礎石之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創造了具有中華民族特性的散文體制與風格;尤其是他具有極高藝術成就的散文作品,爲白話美文提供了典範,爲培養文學青年和繁榮散文創作提供了寶貴的藝術經驗。

朱自清散文,追求一個“真”字,以真摯的感情,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藝術效果。“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藝術核心。講真話,寫真情,描繪實景,是他散文藝術的最高成就。

1928年到1931年這一時期,朱自清的散文着力於揭示社會的黑暗、軍閥的暴行和帝國主義的罪惡,對被壓迫者、被損害者充滿了熱愛和同情,表現出他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思想、愛國主義的熱情、人道主義的精神和正直誠實的性格。朱自清寫得更多、也最爲人們稱道的則是寫景抒情的篇什。這一類散文在藝術上呈現出多樣而又統一的風格。記述秦淮河風光的《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抒寫靜夜裏獨自漫步池邊的 《荷塘月色》,是文情並茂、膾炙人口的絕佳名篇。這些滿貯着詩意的散文,於新異獨得的觀察和委婉有致的描寫之中,寄寓着大革命失敗後他在黑暗現實面前悵然若失的寂寥和鬱悶。

《背影》則以樸實無華的文字,真摯強烈的感情,描寫了家庭遭到變故,父親到車站送別遠行的兒子這一極富情味的動人場景,“做到了文質並茂,全憑真感受真性情取勝”(葉聖陶《朱自清新選集序》)。朱自清以其散文的嫺熟高超的技巧和縝密細緻的風格,顯示了新文學的藝術生命力,被公認爲新文學運動中成績卓著的優秀散文作家。

朱自清經典語錄 篇三

1、只剩飄飄的清風,只剩悠悠的遠鍾。眼底是靡人間了,耳根是靡人間了——朱自清《獨自》

2、學習文學而懶於記誦是不成的,特別是詩。一個高中文科的學生,與其囫圇吞棗或走馬觀花地讀十部詩集,不如仔仔細細地背誦三百首詩。——朱自清

3、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盒進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着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牀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的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子又開始在嘆息裏閃過了。——朱自清

4、從此我不再仰臉看青天,不再低頭看白水,只謹慎着我雙雙的腳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腳印!——朱自清

5、東風裏,掠過我臉邊,星呀星的細雨,是春天的絨毛呢。——朱自清《細雨》

6、這年頭人們行樂的機會越過越多,不在乎等到逢年過節;所以年情節景一回回地淡下去,像從前那樣熱狂地期待着,熱狂地受用着的事情,怕只在老年人的回憶,小孩子的想象中存在着罷了。——朱自清

7、我以爲藝術的女人第一是有她的溫柔的空氣;使人聽着蕭管的悠揚,如嗅着玫瑰花的芬芳,如躺着在天鵝絨的厚毯上。她是如水的密,如煙的輕,籠罩着我們;我們怎能不歡喜讚歎呢?這是由她的動作而來的;她的一舉步,一伸腰,一掠鬢,一轉眼,一低頭,乃至衣袂的微揚,裙幅的輕舞,都如蜜的流,風的微漾,我們怎能不歡喜讚歎呢?——朱自清

8、教育者須對於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對於他的上帝一樣……我斥責那班以教育爲手段的人!我勸勉那班以教育爲功利的人!我願我們都努力,努力做到那以教育爲信仰的人。——朱自清《教育的信仰》

9、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過去。我覺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着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牀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裏閃過了。——朱自清

10、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和水裏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朱自清

1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裏呢?——朱自清

12、因爲人生有限,我們若能夜夜有這樣清楚的夢,則過了一日,足抵兩日,過了五十歲,足抵一百歲;如此便宜的事,真是落得的。至於夢中的“苦樂”,則照我素人的見解,畢竟是“夢中的”苦樂,不必斤斤計較的。——朱自清

13、區區一衣帶水,卻分開了兩般人。但輪到藝術,兩岸可是各有勝場,我們不妨說整個兒巴黎是一座藝術城。從前人說“六朝”賣菜傭都有煙水氣,巴黎人誰身上大概都長着一兩根雅骨吧。你瞧公園裏,大街上,有的是噴水,有的是雕像,博物院處處是,展覽會常常開;他們幾乎像呼吸空氣一樣呼吸着藝術氣,自然而然就雅起來了。——朱自清

14、一個在歐洲沒住過夏天的中國人,在初夏的時候,上北國的荷蘭去,他簡直覺得是新秋的樣子。淡淡的天色,寂寂的田野,火車走着,像沒人理會一般。無盡頭處偶爾看見一架半架風車,動也不動的,像向天揸開的鐵手。——朱自清

15、春餘夏始,是北京的日子。我重翻這詩稿,溫尋着舊夢,心上倒想有幾分秋意似的。——朱自清

16、一張小小的圓臉,如正開的桃李花;臉上並沒有笑,卻隱隱地含着春日的光輝,像花房裏充了蜜一般。——朱自清

17、熱鬧的是他們,我什麼都沒有。——朱自清

18、在歐亞兩洲的交界處,有一段路頗有些中國意境,綿延不斷的青山與悠然流着的河水,在幾里路中只隨意曲了幾曲。山高而峻,不見多少峯巒,如削成的一座大圍屏。車在山下沿着河走;河岸也是高峻,水像突然掉下去似的。從山頂到河面,是整整齊齊的兩疊;除曲了那幾曲外,這幾里路中都是整齊的。整齊雖已是西方的好處,但那高深卻還近乎中國的山水詩或山水畫。河中見一狹狹的小舟,一個人坐着緩緩地划槳,那船和人都灰暗的顏色;這才真是中國畫了。——朱自清

19、生命真太賤了!生命真太賤了!——朱自清《生命的價格——七毛錢》

20、北來以後,不知怎樣,夜夜有夢,而且不一其夢。但我究竟是新升格的,夢儘管做,卻做不着一個清清楚楚的夢!成夜地亂夢顛倒,醒來不知所云,恍然若失。最難堪的是每早將醒未醒之際,殘夢依人,膩膩不去;忽然雙眼一睜,如墜深谷,萬象寂然——只有一角日光在牆上癡癡地等着!我此時決不起來,必凝神細想,欲追回夢中滋味於萬一;但照例是想不出,只惘惘然茫茫然似乎懷念着些什麼而已。雖然如此,有一點是知道的:夢中的天地是自由的,任你徜徉,任你翱翔;一睜眼卻就給密密的麻繩綁上了,就大大地不同了!——朱自清

21、第二天傍晚過貝加爾湖;這是一個大大有名的湖,我所渴想一看的。記得郭沫若君的詩裏說過蘇武在貝加爾湖牧羊,真是美麗而悲涼的想象。在黯淡的暮色中過這個寂寞的湖,我不禁也懷古起來了。——朱自清

22、從此我不再仰臉看青天,不再低頭看白水,只謹慎着我雙雙的腳步,我要一不一不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腳印!——朱自清

23、有湖,有懸橋;湖裏鵜鶘最多,倚在橋欄上看它們水裏玩兒,可以消遣日子。周圍是白金漢宮,西寺,國會,各部官署,都是最忙碌的所在;倚在橋欄上的人卻能偷閒鑑賞那西寺和國會的'戈昔式尖頂的輪廓,也算福氣了。——朱自清

24、踮着腳,伸着頸,只知道“等待”的人!他們事事都等待“明天”去做,“今天”卻專作爲等待之用;自然的,到了明天,又須等待明天的明天了。——朱自清

25、艙前的頂下,一律懸着彩燈;燈的多少,明暗,彩蘇的精粗,豔晦,是不一的。但好歹總還你一個燈綵。這燈綵實在是最能鉤人的東西。夜幕垂垂地下來時,大小船上都點起燈火。從兩重玻璃裏映出那輻射着的黃黃的散光,反暈出一片朦朧的煙靄;透過這煙靄,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縷縷的明漪。在這薄靄和微漪裏,聽着那悠然的間歇的槳聲,誰能不被引入他的美夢去呢?只愁夢太多了,這些大小船兒如何載得起呀?——朱自清

26、南方這一年的變動,是人的意想所趕不上的。我起初還知道他的蹤跡;這半年是什麼也不知道了。他到底是怎樣地過着這狂風似的日子呢?我所沉吟的正在此。我說過大海,他正是大海上的一個小浪;我說過森林,他正是森林裏的一隻小鳥。恕我,恕我,我向那裏去找你?——朱自清

27、平常想到西伯利亞,眼前便彷彿一片莽莽的平原,黯淡的斜陽照着,或者凜冽的北風吹着,或者連天的冰雪蓋着。相信這個印象一半從《敕勒歌》來,一半從翻譯的小說來;我們火車中所見,卻並不如此驚心動魄的——大概是夏天的緣故罷。荒涼誠然不錯,但沿路沒有童山,千里的青綠,倒將西伯利亞化作平常的郊野了。只到處點綴着木屋,是向所未見。我們在西伯利亞七日,有五天都下雨;在那牛毛細雨中,這些微微發亮的木屋是有一種特別的調子的。——朱自清

28、古語說,“一生一死,乃見交情”;他之於無隅,這五年以來,有如一日,真是人所難能的!——朱自清

29、這邊沿岸一帶,相間地栽着桃樹和柳樹,春來當有一番熱鬧的夢。——朱自清

30、我尋了二十三年只有影子只有影子啊近近近,眼前遠遠遠,天邊脣也焦了足也燒了心也搖搖了我留淚如噴泉伸手如乞丐我要我所尋的卻尋着我不要的因爲誰才能從撒旦手中奪回那已逝的花呢。——朱自清《自從》

31、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裏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朱自清《匆匆》

32、我覺得我是一張枯葉,一張爛紙,在這個大時代裏——朱自清《論無話可說》

朱自清的散文 篇四

昨晚兒子放學回來說:“在學校沒吃飽,有點餓”。

我爲兒子下了一碗肉絲麪,送到兒子屋裏。

看着兒子狼吞虎嚥的吃着麪條,我順手在書桌上拿了一本書,是朱自清的散文集。

我翻看了幾頁,《荷塘月色》映入我的眼簾,好熟悉的句子,再次捧讀老先生的這篇抒情散文,心裏竟然感到頗爲不平靜,是那樣的親切動情。

思緒不由得飄回了從前……

——題記

第一次讀《荷塘月色》是,國中的一節語文課。

我的語文老師是位美女,身材苗條,皮膚白皙細膩,戴着一副眼鏡,聲音非常甜美。

聽着她富有感情和韻味的朗誦,看着書中的文字,只是覺得寫得很美!對文中作者內心深處的感受不是十分明瞭,卻迷迷糊糊地,久久地,沉醉於那幽靜,神祕,優美的荷塘月色當中。

那時我沒有見過荷花,怎麼也想象不出荷花是什麼樣子,是老師形象的描述和繪聲繪色的講解,讓我有了淺淺的認識並喜歡上了散文。

以後我又讀了不少朱自清的作品,如《春》、《綠》、《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和《匆匆》等等,我對《荷塘月色》更是傾慕不已,由此種下了深深的情結,這也正是我喜歡散文之所在吧!我渴望有一天能到清華園看荷花,一睹作者筆下的荷塘月色。

生平介紹 篇五

朱自清在私塾讀書,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他1912年入高等國小,於1916年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2月出版他的處女詩集《睡吧,小小的人》,1920年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1921年參加文學研究會,是“五四”時期重要的作家之一。至1925年去清華大學任教前,出版了詩集《蹤跡》和詩集《雪朝》第一集。其中《送韓伯畫往俄國》《光明》《羊羣》《贈A·S》等,暴露了社會的黑暗,表現了作者對光明的嚮往和對革命的讚美。

1931年8月,朱自清留學英國,進修語言學和英國文學;後又漫遊歐洲五國;1932年7月回國,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與聞一多同事一起論學。

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發動內戰,鎮壓民主運動。特別是1946年7月,朱自清的好友李公樸、聞一多的先後遇害,都使他震動和悲憤。於是他不顧個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舉行的李、聞慘案追悼大會,並報告聞一多生平事蹟。

1946年10月,他從四川回到北平,於11月擔任“整理聞一多先生遺着委員會”召集人。

在反飢餓、反內戰的實際鬥爭中,他身患嚴重的胃潰瘍,但仍簽名於《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麪粉宣言》,並囑告家人不買配售麪粉,始終保持着一個正直的愛國知識分子的高尚氣節和那可貴的情操。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患嚴重的胃病,(嚴重的胃潰瘍導致的胃穿孔)不幸逝世,享年僅50歲。臨終前,朱自清用顫抖的手抓住妻子陳竹隱斷斷續續地說:“要記住,我是在拒絕美援麪粉的文件上籤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美國麪粉。”朱自清先生在簽名前體重已下降到77.6斤,迫切需要營養和治療,但他仍舊拒絕這種“收買靈魂性質”的施捨,表現了一位中華民族優秀知識分子的尊嚴和氣節。

毛澤東曾稱讚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背影 篇六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1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親奔喪2回家。到徐州見着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澹,一半爲了喪事,一半爲了父親賦閒。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唸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爲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裏一個熟識的茶房8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得向腳伕行些小費纔可過去。他便又忙着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裏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裏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託他們只是白託!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我現在想想,我那時真是太聰明瞭。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着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硃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過一會兒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裏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着我,惦記着我的兒子。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船中的文明 篇七

第一次乘夜航船,從紹興府橋到西興渡口。

紹興到西興本有汽油船。我因急於來杭,又因年來逐逐於火車輪船之中,也想“回到” 航船裏,領略先代生活的異樣的趣味;所以不顧親戚們的堅留和勸說(他們說航船裏是很苦的),毅然決然的於下午六時左右下了船。有了“物質文明”的汽油船,卻又有“精神文明”的航船,使我們徘徊其間,左右顧而樂之,真是二十世紀中國人的幸福了!

航船中的乘客大都是小商人;兩個軍弁是例外。滿船沒有一個士大夫;我區區或者可充個數兒,——因爲我曾讀過幾年書,又忝爲大夫之後——但也是例外之例外!真的,那班士大夫到哪裏去了呢?這不消說得,都到了輪船裏去了!士大夫雖也擎着大旗擁護精神文明,但千慮不免一失,竟爲那物質文明的孫兒,滿身洋油氣的小頑意兒騙得定定的,忍心害理的撇了那老相好。於是航船雖然照常行駛,而光彩已減少許多!這確是一件可以慨嘆的事;而 “國粹將亡”的呼聲,似也不是徒然的了。嗚呼,是誰之咎歟?

既然來到這“精神文明”的航船裏,正可將船裏的精神文明考察一番,纔不虛此一行。但從那裏下手呢?這可有些爲難,躊躇之間,恰好來了一個女人。——我說“來了”,彷彿親眼看見,而孰知不然;我知道她“來了”,是在聽見她尖銳的語音的時候。至於她的面貌,我至今還沒有看見呢。這第一要怪我的近視眼,第二要怪那襲人的暮色,第三要怪—— 哼——要怪那“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瞭。女人坐在前面,男人坐在後面;那女人離我至少有兩丈遠,所以便不可見其臉了。且慢,這樣左怪右怪,“其詞若有憾焉”,你們或者猜想那女人怎樣美呢。而孰知又大大的不然!我也曾“約略的”看來,都是鄉下的黃面婆而已。至於尖銳的語音,那是少年的婦女所常有的,倒也不足爲奇。然而這一次,那來了的女人的尖銳的語音竟致勞動區區的執筆者,卻又另有緣故。在那語音裏,表示出對於航船裏精神文明的抗議;她說,“男人女人都是人!”她要坐到後面來,(因前面太擠,實無他故,合併聲明,)而航船裏的“規矩”是不許的。船家攔住她,她仗着她不是姑娘了,便老了臉皮,大着膽子,慢慢的說了那句話。她隨即坐在原處,而“批評家”的議論繁然了。一個船家在船沿上走着,隨便的說,“男人女人都是人,是的,不錯。做秤鉤的也是鐵,做秤錘的也是鐵,做鐵錨的也是鐵,都是鐵呀!”這一段批評大約十分巧妙,說出諸位“批評家”所要說的,於是衆喙都息,這便成了定論。至於那女人,事實上早已坐下了;“孤掌難鳴”,或者她飽飫了諸位“批評家”的宏論,也不要鳴了罷。“是非之心”,雖然“人皆有之”,而撐船經商者流,對於名教之大防,竟能剖辨得這樣“詳明”,也着實虧他們了。中國畢竟是禮義之邦,文明之古國呀!—— 我悔不該亂怪那“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瞭!

“禍不單行”,湊巧又來了一個女人。她是帶着男人來的。——呀,帶着男人!正是;所以才“禍不單行”呀!——說得滿口好紹興的杭州話,在黑暗裏隱隱露着一張白臉;帶着五六分城市氣。

船家照他們的“規矩”,要將這一對兒生刺刺的分開;男人不好意思做聲,女的卻搶着說,“我們是‘一堆生’的!”太親熱的字眼,竟在“規規矩矩的”航船裏說了!於是船家命令的嚷道:“我們有我們的規矩,不管你‘一堆生’不‘一堆生’的!“大家都微笑了。

有的沉吟的說:“一堆生的?”有的驚奇的說:“一‘堆’生的!”有的嘲諷的說:“哼,一堆生的!”在這四面楚歌裏,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婦者,服也”,這原是她的本行呀。只看她毫不置辯,毫不懊惱,還是若無其事的和人攀談,便知她確乎是“服也”了。這不能不感謝船家和乘客諸公“衛道”之功;而論功行賞,船家尤當首屈一指。嗚呼,可以風矣!

在黑暗裏征服了兩個女人,這正是我們的光榮;而航船中的精神文明,也粲然可見了——於是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