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新年元旦的由來多篇

新年元旦的由來多篇

春節舞龍舞獅的習俗 篇一

舞龍

舞龍,又名「耍龍燈」、「龍燈舞」,是漢民族傳統的舞蹈形式之一。每逢喜慶節日,各地都有舞龍的習俗。

舞龍起源於漢代,經歷代而不衰。舞龍最初是作爲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種儀式,後來逐漸成爲一種文娛活動。到了唐宋時代,舞龍已是逢年過節時常見的表現形式。

關於舞龍的來歷,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一天,龍王腰痛難忍,龍宮中的所有藥物都吃了,仍不見效。只好變成老頭來到人間求醫。大夫摸脈後甚覺奇異,問道:「你不是人吧!」龍王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於是大夫讓他變回原形,從腰間的鱗甲中捉出一條蜈蚣。經過撥毒、敷藥,龍王完全康復了。爲了答謝治療之恩,龍王向大夫說:「只要照我的樣子扎龍舞耍,就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件事傳出後,人們便以爲龍能興雲佈雨,每逢乾旱便舞龍祈雨,並有春舞青龍、夏舞赤龍、秋舞白龍、冬舞黑龍的規矩。

舞獅

舞獅,也叫「耍獅子」、「獅子舞」,它與舞龍一樣,是我國的傳統舞蹈形式,也是一種流行很廣的民間體育活動。又會在春節或慶典活動舞獅。

舞獅開始於南北朝。在我國,舞獅的形式多種多樣,大致可以分爲北方舞獅和南方舞獅兩種。北方舞獅的外形與真獅很相像,全身獅披覆蓋,舞獅者(一般兩人合舞一隻大獅子)只露雙腳,不見其人。北方舞獅有雌、雄之分,還有文獅、武獅、成獅、崽獅之分。

南方舞獅主要流行在廣東。這種舞獅由一人舞獅頭,一人舞獅尾。獅子的造型、式樣、顏色多與北方獅不同。舞獅者穿各種燈籠褲,上穿密妞扣的唐裝燈籠袖衫或背心,可見舞獅者全身。舞獅要使出渾身解

人們爲什麼特別喜歡在春節時舞獅呢?相傳明代初年,廣東佛山出現一頭怪獸,每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踏莊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後來,有人建議用獅舞來嚇唬怪獸,果然奏效,那怪獸逃之夭夭。當地百姓認爲獅子有驅邪鎮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所以每逢春節便敲鑼打鼓,挨家挨戶,舞獅拜年,以消災除害,預報吉祥之意。

中國新年的由來 篇二

無論是過年過節,還是結婚嫁娶,進學升遷,以至大廈落成、商店開張等等,只要爲了表示喜慶,人們都習慣放鞭炮來慶祝。

這個習俗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荊楚歲時記》曾經這樣記載,正月七年級,雞叫頭一遍時,大家就紛紛起牀,在自家院子裏放爆竹,來逐退瘟神惡鬼。

當時沒有火藥,沒有紙張,人們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以驅逐瘟神,這當然是迷信,但卻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願望。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們稱爲“爆竿”,大概是將一支較長的竹竿逐節燃燒,連續發出爆破之聲。南昌詩人來鵠的《早春》詩句:“新曆纔將半紙開,小亭猶聚爆竿灰。寫的就是當時春節燃燒竹竿的情景。

後來,煉丹家經過不斷的化學試驗,發現硝石、硫黃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燒和爆炸,於是發明了火藥。有人將火藥裝在竹筒裏燃放,聲音更大,使得火燒竹子這一古***俗發生了根本變化。北宋時,民間已經出現了用捲紙裹着火藥的燃放物,還有丹響和雙響的區別,改名“爆仗”,後又改爲“鞭炮”。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柺杖,臂搭袋囊,銀鬚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着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着紅紙,院裏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着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爲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中國新年的由來 篇三

大家知道新年是怎麼來的嗎?讓我們大家一起走進這個問題吧!

在古時候有個名叫“年”的怪獸經常出來禍害人間,人們很害怕!“年”在海下生活,他頭上長着長長的腳,有獅子般強壯的身體,龍一樣的面容,鷹爪般的腳,長長的毛茸茸的大尾巴,很是兇猛。

這天桃花村的人們正急急忙忙上山避難,可是這時一個乞討的老人來到了這裏,他的衣衫不整滿頭銀髮,身後還有一隻小狗跟隨,大家都在收拾東西上山去,卻沒人理會這個老人。一位老奶奶從家中走出來給了老人一些吃的,焦急地對老人說:“快去山上避難吧,晚上怪獸兒會來的。”老人說:“讓我們在這裏住一個晚,我會把‘年’趕走的。”老奶奶同意了。

夜晚“年”果然進了村子,只見老奶奶家門貼大紅紙房子裏燭光閃爍,明亮的很,突然響起了鞭炮聲噼裏啪啦、震耳欲聾,“年”獸看到了驚慌失措,跑回了海里,大家從山上下來看到老頭兒把“年”趕走了,大家很感謝老人廣泛流傳至今。

所以在新年這天我們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吃年夜飯、放鞭炮、貼紅紙,開開心心過大年,每年的這天我們大家都叫它“新年”。

中國新年的由來 篇四

說起新年,何人不曉,誰人不知。新年在我們心中是最重要的,它象徵着美好的開始,所以關於新年的風俗也很多。

迎春講究六要,分別是掃、貼、請、守、拜、耍。掃即掃塵,新年嘛!家裏怎能髒兮兮的呢!貼即貼春聯,把舊的春聯弄下來,貼上新的上去。新年新年,講究的就是新嘛!請即請竈神,請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守即守歲。拜即拜年,逢人便得說:“恭喜發財,”“新年快樂。”耍即耍龍火,以祈求龍的保佑。

過年,爲什麼要叫“過年”呢!據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怪物叫“年,’’它每到臘月底,都會從山上下來害人,奪牲畜,搶糧食。它無惡不作,百姓們對它恨之入骨。但事情逐漸發生了轉機,人們漸漸發現“年”怕紅色和響聲,所以人們便在門上貼紅紙,敲鑼打鼓來預防“年。’’“年”害怕的逃走了。因此,就稱之爲“過年。’’

在過年的前一天晚上,叫除夕,爲什麼叫“除夕”呢?據說,在很久以前,有一種和“年”一樣的怪物,它也四處作惡,但是,它不怕紅色和響聲,百姓們無可奈何,但有一個年輕的小夥子發現了——“夕”無論到哪裏,都會捂着脖子。這勇敢的年輕人,乘“夕”喝醉了,割下了“夕”的頭顱,誰知,“夕”的頭到哪哪兒就着火。這壯烈的人,抱着“夕”的頭滔滔江水之中。因此,人們把這一天就叫做“除夕。”

過年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活動:守歲,可爲什麼要叫“守歲”呢?傳說,臘月底,有一個怪物叫“祟,”它喜歡搞惡作劇,特別是喜歡摸小孩子的頭。但凡被“祟,”摸過的,都會變得又笨又癡,傻笑不停。但是如果小孩子醒着,它就不會遭此厄運。一戶人家生了一個可愛的兒子。當到了臘月底,這戶人家害怕了,圍着孩子,給了孩子八枚銅錢,不讓孩子睡覺。可孩子還是睡着了,夜裏“祟’’果然來了。就在“祟”要摸孩子頭時,那八枚銅錢發出了一陣光芒,原來那八枚銅錢是八仙所變,特來降服“祟”的。所以,長輩給晚輩的就叫“壓祟錢,”諧音“壓歲錢。”寄託了長輩對晚輩的疼愛。

大年七年級早上,每個人家的會給自己的長輩送去早茶。早飯後全家一起去親友家串門。一到,親友們便會拿出好茶,好煙,糖果來招待,相互之間的客套話就不用說,聊聊日後的打算之類。

新年的風俗數不勝數,其他國家也有不同的慶祝方式,如:日本是敲鐘一百下、緬甸是潑水嬉戲、泰國是擡着宋乾女神遊行、尼泊爾是朝拜神像、韓國是放風箏,玩跳板、加納是節日桌上燒公雞、朝鮮是送魔鬼,迎吉星、印度尼西亞是檢查過錯,請求原諒、土耳其是借宿過年端······

迎新年,慶新年,它永遠都會給不同的人帶來不用的希忘!

中國新年的由來 篇五

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新年”。這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商朝時期。按照我國農曆,正月七年級,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爲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標籤:由來 多篇 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