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2022中秋節放假時間確定(精品多篇)

2022中秋節放假時間確定(精品多篇)

2022中秋節高速路收費站免費嗎 篇一

2022中秋節高速不免費,因爲中秋節不屬於高速免費的節假日,正常情況下,中秋節高速是收費的,除非遇到中秋國慶恰好同在一個假期內,否則就沒有免費通行的待遇。

也就是說,根據國家安排,2022年中秋節屬於正常收費的範圍,上高速需要繳納高速通行費用。

國家規定中秋放幾天假 篇二

2022年國家規定中秋放3天假,也就是9月10日至9月12日。中秋節法定假日只有中秋節當天一天時間

中秋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 篇三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衆,後立她爲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2022中秋節放假安排 篇四

9月10日-9月12日,無調休共3天。

法定節假日上班工資怎麼算 篇五

加班是用人單位在法定工作時間以外安排勞動者繼續從事原工作。國家之所以對勞動者的法定工作時間進行限制並要求用人單位在法定工作時間外安排勞動者繼續工作的,應當支付相應加班工資,其目的是爲防止長時間的持續勞動對勞動者身體健康帶來傷害。根據《勞動法》、《上海市企業工資支付辦法》的相關規定,將加班費的支付分爲三種情形:

(1)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150%的工資報酬;

(2)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200%的工資報酬。對於在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情形,用人單位可選擇以安排補休的方式代替支付加班工資;

(3)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300%的工資報酬。

三種形式的加班都是佔用勞動者的休息時間,但勞動者延時、休息日進行加班與法定節假日加班的意義是不完全一樣的。

法定節假日是指根據各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或紀念要求,由國家法律統一規定的用以進行慶祝及度假的休息時間。我國法定假共計11天,分別爲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這些節日享有其不可替代性的重要紀念意義。

在法定假安排加班,不僅影響到勞動者的休息,更重要是影響到勞動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其他社會活動,是通過補休、調休所也無法彌補的,因此法定節假日加班不僅不能安排補休,還應當給予更高的工資報酬。這種理念在工時制度中關於加班費的規定也可以體現出來,現行工時制度分爲標準工作時間制度、綜合計算工時制度以及不定時工時制度,不論是何種工時制度下,勞動者存在節假日加班的情形,用人單位都需要支付節假日加班費。

2022中秋節放假時間 篇六

2022中秋節9月10日~9月12日無調休,共放假3天。

高速免費的節假日 篇七

高速免費的節假日: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免費時段從節假日第一天00∶00開始,節假日最後一天24∶00結束。

春節——放假7天(農曆除夕到正月初六)

清明節——放假1天(農曆清明當日)

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

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介紹 篇八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爲中秋。早在唐時中秋就正式成爲節日,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千餘年曆史。

中秋節的命名來源於中國的農曆,農曆中一年分爲四季,每季又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爲它的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爲“八月節”、“八月半”;又因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亮,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以“月”爲內容的,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等等。中秋節這一天的月亮格外晶亮、圓潤,被人們看成是閤家團圓的象徵,因此,又被人們叫做“團圓節”。

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孃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台州、舟山,這與方國珍佔據溫、臺、明三州時,爲防範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爲元宵、八月十六爲中秋”有關。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興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名爲“追月”。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