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部編七上歷史教學計劃多篇

部編七上歷史教學計劃多篇

部編七上歷史教學計劃篇1

一、關於大學聯考複習的整體構想

本屆高三歷史班共有學生76人,其中應屆學生70人,復讀生6人,應屆學生中有藝術類學生15人,班級的人數和藝術生的人數超乎正常,教學和管理難度很大。復讀生中只有2人是歷史類的復讀生,另4人由物理科轉爲歷史科。就大學聯考成績看,600分以上者2人,600分以下者4人,最低分爲501分,整體勢力較差。

本屆專業班人數多,底子差,落後面較大,學生的日常管理和大學聯考指標的完成都有相當難度。針對以上狀況,20xx屆教學工作的主體構想是認真領會和貫徹執行校園和級組關於20xx屆大學聯考的目標和任務,針對學生的基本狀況和大學聯考變化的新特點,認真研究教學和備考工作,力爭在大學聯考中有新的突破。

二、高三歷史教學工作的主要設想:

1、認真領會《考試說明》精神實質,明確考試資料和潛力要求。

20xx年大學聯考歷史《考試說明》着重強調考查學生對各學科知識整體把握,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潛力;突出學科知識結構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資料;強調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強調學以致用,理論聯繫實際;突出對和學習潛力的考查,倡導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爲此,我對本屆高三歷史專業班的教學工作做如下設計和構想:

從考試目標與要求來看,歷史學科考試資料在持續前兩年基本穩定的前提下有一些新變化,其明顯的變化能夠用“增、減、挪”三個字概括。

“增”是指中國史增加了東漢豪強地主、唐朝的安史之亂、藩鎮割據、第二次鴉片戰爭、早期的民族資產階段和無產階級、北洋軍閥政權的建立、帝國主義侵略和加劇、軍閥割據局面的構成、護法運動、近代前期的思想、科技和教育、近代前期的文學、藝術和史學、毛澤東《論持久戰》的發表、日本帝國主義在淪陷區的殖民統治。世界史增加了意大利統一、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三國軸心的構成等。

“減”是指新刪掉了幾次農民起義運動、商文化的世界地位、江南經濟的發展、西歐國家殖民的擴張、亞洲國家的民族獨立運動、亞洲經濟的發展等。

“挪”是指原有教材某些資料調整了順序,給人更強烈的印象。例如,《考試說明》中世界近代現代史部分以生產力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爲主線編排,即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資本主義手工工場時期的世界、進入工業資本主義時期的世界、壟斷資本主義構成時期的世界。美國的霸權政策調整後的順序爲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德國的分裂和北約組織的構成、美國在亞洲進行的局部戰爭。

2、探索建立知識整體結構的最佳方法,尋找知識考查的切入點。

大學聯考歷史強調對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和靈活應用,因此在高三歷史複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自覺尋找適合自己實際狀況的最佳複習方法,牢固掌握和靈活應用學科知識並進行學科知識的聯想、拓展和遷移潛力的自我訓練。由於各學科特點不同,複習方法側重點也不同。歷史學科側重歸納、比較和概括歷史知識,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事物,揭示其本質,闡述歷史發展的規律,以史鑑今,注意史論結合。可將現行教材和新教材公共交點的最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資料,運用圖導法建立知識整體結構。採用相關知識統整表、知識結構圖解、知識結構螺旋形等方法將知識重組、整合,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以期在知識的交融、各種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過程中,產生更爲深刻的思想內涵。

3、加強對專業的點撥和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科思維潛力。

訓練是對基礎知識的拓寬和延伸,也是對學習質量的檢測,更是調控學習過程的手段。教師要多進行學習方法和答題方法的指導,幫忙學生學會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在讀書和思考中聯繫實際,提出並解決問題。我想師生首先要重視對《考試說明》上所帶給的題例和樣卷、重視近兩年大學聯考文綜試題的研究,從中體會大學聯考“怎樣考”(出題思路),從其參考答案中體會“怎樣答”(解題思路、答案組織、文字表述等)。研究大學聯考試題(典型的、適量的)是探索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題潛力的重要途徑。其次,選用綜合性的練習題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對題目中各種信息(文字、圖片、表格、地圖等)的判讀和分析,訓練學生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以提取有效信息,有針對性的解題。第三,我們要求學生課外選取材料編制一些試題,並寫出命題角度,考查的知識和潛力範圍,答題的切入點和思路並擬定答案要點。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試題思路的把握,構成科學的思維方式。第四,注重培養學生的審題、解題、答題思路和方法。在審題過程中,指導學生要審題型和要求、審關鍵詞、審時空範圍,然後確定解題思路和答題方法,組織答案時還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規範表達。要用規範的歷史語言回答問題,培養

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堅持史論結合。第五,在試卷分析時要結合教材抓住主幹歷史知識,理清線索,對基礎知識進行重組,理清因果關係和背景及好處,提升理性認識,構建較完整的歷史知識網絡。因此,試題分析時不僅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確與否)、知其所以然(即該答案正確的原因是什麼),還要知其所以不然(該題之所以錯的原因),最後還要把每個選項對應到教材中相應的歷史階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礎上根據選項資料重新組題,以到達做一道選取題要得到多道題所能反映出來的信息量。第六,在複習中教師應用心創設出一些新情境的好題讓學生在全新視角中觀察歷史問題,以活化學生的歷史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潛力。

三、本學期教學的基本任務

1、綜合科完成中國歷史上下冊的教學,並適當進行相應的單元知識串講。

2、專業班的歷史教學本學期完成中國古代史的新課教學和中國近現代史上下冊的第一輪複習,其中下冊因時間關係不能完成的部分在下學期開學後一個月之內完成。

3、培養學生的自學潛力、閱讀理解潛力、辯證思維潛力以及對歷史事物認知和分析評判的潛力,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專業班全面強化基礎,狠抓落實,同時全面加強歷史思維潛力的培養和大學聯考的針對性訓練。

5、抓好專業班的培優工作,確定典型,重點突破和提高。

四、主要措施和方法

1、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發揮課堂教學效果。調動學生的學習用心性;採取啓發式教學方法,引導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潛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

2、適當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課堂練習、課外作業以及質量跟蹤檢測,及時批閱和評講,做好教學的反饋工作。

3、很抓學生個案,個性注意加強對尖子生的輔導和後進生的提高。

五、輔優補差

1、學生來源:優生:各班歷史科成績前10名;

後進生:每班後5名,總人數約60人左右,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確定名單。

2、輔導教師:優生輔導:蔣長征

後進生輔導:孫敏

3、時間安排:下班輔導時間和週六下午,其中專業班優生輔導時間由級組統一安排。

4、主要方式:集中輔導和個別輔導相結合,分班跟蹤質量檢測,定期反饋學習狀況,及時整改。

六、羣衆備課時間:

每週二上午或晚上

七、檢測安排:

綜合科:每週五下午兩節3:00—5:00

專業班:週二下午或週五上午的歷史連排時間

部編七上歷史教學計劃篇2

一、指導思想

以新的學科課程標準爲依據,求真務實,探究適合我校學生的教法與學法,落實好新課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礎夯實與能力培養爲核心目標,爭取在20xx年大學聯考中取得好的成績。

二、複習依據

1、內容

高三歷史學科的教學要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20xx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說明(湖北卷)文科綜合》考綱、人教版教材爲依據。課程標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歷史新課改賴以進行的綱領性文件;歷史教材是歷史教學主要素材;考試大綱是備考複習的重要依據。三個依據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題

新課改下的大學聯考是正確引導中學實施素質教育,體現高中新課程改革精神與理念,反映高中新課程的特點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

20xx年是湖北省新課改後的第一年大學聯考,因此應認真研究其他新課改地區的大學聯考試題(特別是寧夏、海南等地),通過“新材料、新情景”的創設與運用,利用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知識,引導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知識,倡導研究性學習,強調“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史學原則,從而在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達到有機的統一。

部編七上歷史教學計劃篇3

教好中國歷史很重要,所以這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是這樣的:

一、教學知識目標及能理培養目標:

1、要求學生了解從鴉片戰爭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這段歷史事件。

2、理清這段時期的歷史脈絡,掌握重要的歷史時期的有關知識。

3、培養學生學會用運所學的歷史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和處理問題。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中國歷史教學內容共分爲七個單元,敘述從鴉片戰爭代到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的歷史,共需22課,每課教學1課時,複習課需要2課時。

三、背景分析依據: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貫徹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爲指導,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以課改內容爲樣板,以考試改革爲突破口,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在全面貫徹歷史課程標準規定的知識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以及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幾點:一、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二、增強趣味性和生動性。三、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整體情況分析:學生從七年級升入八年級,表現爲:好奇、好動、上進心強、學習的積極性高;但是不會聽講和自學、不會做筆記、個別學生不交作業、課堂吵鬧、學習習慣差。各個班級在班風、學風上存在着差異,許多學生不重視歷史課的學習。雖然絕大部分學生上課時能圍繞着老師思路轉,但仍有學生回答問題跑調。由於學習態度不端正,習慣又較差,認識又不足,故要達到100%的合格率目標較難,整體看來不願讀書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從起始年級就要抓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嚴格管理和規範學生的行爲,在教學中必須加大力度備好課,做好每一個課件,及時鞏固消化,力求每一節課都能有實際成效。

部編七上歷史教學計劃篇4

九年級的歷史面臨會考,可以說九年級歷史是整個國中歷史教學的重中之重。本期學校安排我繼續任教九年級年級6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打好九年級歷史會考這場攻堅戰,爭取在會考時取得一個理想的成績。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從現在開始就要積極備戰歷史會考。爲了能給今年的歷史會考打好基礎,特制定九年級歷史本學期的工作計劃,具體內容如下:

一、深度挖掘教材

九年級是新課改,新教材和老教材相比,在知識的處理上,有許多不同的地方,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備課,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度挖掘教材,鑽研教材,深刻領會新課改的精髓,以便能更好的適應會考的靈活多變性。

二、認真、全面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尤其是九年級的歷史。面對國中日益靈活的歷史會考,備課是一定要深度挖掘教材,全面吃透教材,靈活傳授教材,對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要精打細算,認真設計好課堂的沒一個環節。備好教材的同時,還一定要備好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備課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這個時期學生的心理,充分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

三、狠抓課堂效率,注重知識的落實

九年級的學生,課業負擔很重,課餘不可能有時間背歷史,這就要求上課時保證課堂效率,當堂的知識爭取當堂掌握。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們力爭:講課內容少而精,線索簡單而清晰,課堂給同學一定的時間當堂消化本節課的知識

四、充分利用課外輔導,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國中生對於知識多數是死記硬背,不求甚解,這就更要求我們要不斷的在他們面前提醒,重複,也就是說我們要加大檢查力度,使學生的腦子裏始終都裝着歷史。將各班分成興趣小組,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提問,教師利用自習時間進行抽查。

五、加強與同一班級其他任課教師的聯繫

九年級的學生由於學習壓力較大,情緒比較容易波動。對此,我們應和其他任課教師聯繫,時刻掌握着每個學生的狀況,並且及時的對症下藥,爭取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部編七上歷史教學計劃篇5

一、指導思想

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啓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爲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爲。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瞭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古代史部分,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爲單位。課本按歷史時期或學習主題編寫了“單元回眸”,梳理基本線索,小結重要內容。書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習題以及“暢想天地”等欄目,旨在啓發思維,提倡各抒己見,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學措施:

1.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

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宏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繫。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真正立足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通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通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通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通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

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爲主導,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六、教學進度安排:

七年級《歷史》課程設置爲2課時/周,全學期約40課時,現將教學進度安排如下:

九月份:第一、二單元

十月份:第二單元

十一月份:第三單元

十二月份:第四單元

一月份:複習迎考

部編七上歷史教學計劃篇6

爲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落實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完成教學大綱所提出的教學任務,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特制定計劃如下:

一、學生基本情況

八年級學生,思維比較敏捷,有的學生也喜歡刨根問底,也有的學生對歷史這門學科是置之不理,提不起興趣來,學習目的不明,缺乏主動性,綜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紮實。本期我擔任八年級七個班的歷史教學,各個班整體水平不一樣,很多同學的學習方法和態度還有待提高。

二、本學期教學任務及要求

通過對歷史學科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並讓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全面的評價自己。在教學的過程中,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使之由“學會”變爲“會學”,並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鍛鍊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學生能夠理解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教材分析

教科書內容結構由單元和課組成,每一個單元爲一個學習主題,每一學習主題下分若干課。本教材總共分五單元,25課,講述的是從鴉 片戰爭到解放戰爭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夕的歷史。每節課後還設計了“每課一得”、“材料閱讀”、“自我測評”、“活動建議”等內容,旨在啓發學生思維。

1、特點:政治思想性強,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可讀性強、重點突出;圖文並茂,趣味性強;啓發性和生動性結合;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重點及難點:如何認清中國近代史的發展,瞭解國情,提高認識、培養歸納綜合能力。

四、教學方法、措施

1、作爲教師,首先要認真學習,研究並深刻領會思想歷史教學大綱,吃透教材,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在教材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精心備課,做到既備教材,又備學生,對教學的各個環節精心設計,不斷提高課堂效率。

3、講究恰當的學習方法,精講多練,採用多種方式,鞏固練習。

4、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優化課堂結構,做到在愉快和和諧的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

5、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開拓視野,激發學習興趣。

6、分期搞好單元測驗。以使對學生基本情況有所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