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元宵節吃湯圓還是元宵【多篇】

元宵節吃湯圓還是元宵【多篇】

元宵節吃湯圓還是元宵? 篇一

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者燈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很重要的一個節日。正月又稱爲元月,古人將“夜”稱爲“宵”,所以將一年中的月圓之夜稱之爲“元宵節”。

關於元宵節,最早的記錄是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據傳,漢武帝在正月裏舉行了一次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的神),被後人視爲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例!司馬遷創建“太初曆”之時,就已經將正月十五定爲元宵節,而且還確定爲重大節日……

咱們大家對元宵節的記憶,大概都是從童年的那場焰火盛會開始的,鑼鼓聲,煙花聲,吶喊聲,聲聲入耳!一次次煙花表演,點亮了新一年的時光,一場場舞龍舞獅的Party,舞動着新春的祝福!透過一場場煙花表演,將元宵節的氣氛推到高潮、雖然現在已經禁放煙花,但每每想起兒時的情形,總深感幸運,畢竟都是親身經歷!

最能代表元宵節的美食就只有元宵了!不過,有的小夥伴可能就不願意了,明明吃的是湯圓嘛,爲什麼叫元宵呢?呃,它倆不是長得一個模樣嗎?爲啥還有這兩個名字?難道只是叫法不一?還是……

剛開始的時候,我也以爲元宵和湯圓是一種食物,直到後來才弄明白嗎,原來二者是不同的。那麼,元宵節,到底是吃元宵還是湯圓?

1:做法不同:

元宵:是滾出來的!將固體的餡料做成小塊,放在糯米粉中搖啊搖,一邊灑水一邊搖,慢慢地就成圓圓的形狀了。

湯圓:是包出來的!糯米粉用水和成麪糰,再放進自己喜歡的餡料包起來,搓成圓形的。

2:餡料不同:

元宵:多以甜口爲主,像傳統的黑芝麻,豆沙等等。

湯圓:餡料大部分都是鹹甜的!除了傳統的五仁,山楂,豆沙以外,還有水果口味的,梅菜扣肉口味的,香菇餡的等等。

3:吃法不同:

1:元宵,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炸着吃。元宵煮好以後,湯汁會很渾濁,煮制時間也比較長。

2:湯圓,多數煮着吃,也有部分炒着吃的。煮好的湯圓,湯汁比較清澈,煮制時間也比較短。

4:保存方法不同:

1:元宵,保質期比較短,冷凍時容易開裂!一般多出現在我國北方地區,邊製作邊煮制,過節的氣氛比較濃郁。

2:湯圓:可以冷凍,保質期較長!一般一年四季都能買到,部分南方地區過年,過冬至,過小年的時候,都會吃湯圓。

元宵節吃餃子還是湯圓? 篇二

元宵節是可以吃湯圓和餃子的,因爲南北地區不同,元宵節吃的食物也會不一樣。大年過完後又迎來了一個重要的節日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爲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爲元宵節。

湯圓:過元宵,怎麼少得了湯圓呢。南方人喜吃湯圓,主要是爲了祈求全家團團圓圓。現在的人,吃湯圓也就是去超市買包湯圓回家煮一下,然後大家一起吃吃。真正親手去做的湯圓的已經很少了。但是,元宵吃湯圓這個慣例還保存了下來。水煮湯圓是最簡單的做法,也是最健康的一種吃法。

吃餃子:在元宵,南方人喜吃湯圓,而北方人有吃餃子的習慣,如河南。所以,餃子也是元宵經常吃的一種食物。餃子,是我國曆史悠久的民間食物,深受老百姓的喜愛。當然,餃子不是元宵節獨有的食物了。

元宵節的美食有哪些? 篇三

1、餃子

在我國北方沒有什麼事是一頓餃子解決不了的,更何況是這麼隆重的節日!其實在古時,就有元宵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河南還有“十五扁、十六圓”的元宵節習俗,十五這天吃餃子,十六這天吃元宵。寓意團圓吉祥,扁扁圓圓又一年!

2、油茶

我國有些山區,則有“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的說法,扁食指的就是水餃,而打油茶則是類似於一種加了菜、水果的鹹粥或甜粥類麪食小吃。過年期間,人們天天大魚大肉,到了元宵節,估計沒有什麼比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油茶更讓人心曠神怡的了。好喝又暖胃,特別是過年期間容易上火、厭食,吃飯沒胃口,看什麼也膩,這時候一碗油茶是最治癒的。

3、生菜

在我國廣東,元宵節有“偷”摘生菜的習俗,並拌以糕餅煮着吃,在老廣人眼裏,這種食品代表着吉祥!再就是因爲生菜和“生財諧音,因此也被看作是吉祥富貴,財源滾滾的七喜慶之物!

4、棗糕

作爲曾經的宮廷點心,棗糕以麪粉、棗泥、紅糖爲主料,烤制而成,流落到民間後便成了元宵節的傳統點心。棗糕雖然沒有其他傳統點心那般細膩精緻,但是馥郁醇厚的棗香味,只一口,便成了人們喜歡的味道,這也是棗糕這麼多年來一直受熱捧的重要原因。

5、元宵茶

在陝西等地有吃元宵茶的風俗,就是在熱湯麪中放進各種菜和水果,很像古時的“元宵粥”。此茶增加了纖維素、礦物質及維生素的攝取,且不像普通元宵那麼油膩,對於由於節日多食動物性食品而呈現的酸性體質有中和作用,也使元宵的營養更爲全面,並且這種食物老少皆宜,不像吃元宵的時候禁忌那麼的多,老人孩子還必須少吃一點。

6、麪條

在我國江北地區,流行着這樣的說法:“上燈元宵,落燈面,吃了以後望明年”。意思就是說人們過元宵節期間,吃完了元宵之後賞花燈,遊玩了一晚上,肯定餓了。賞完花燈,等摘下花燈後就要吃碗麪條,也寓意長長久久、順順妥妥,這纔有了“吃了以後望明年”之說。

7、豆麪團

昆明人喜歡吃豆麪團,做法跟元宵差不多,是將豆炒熟後磨面,團成丸子後用水煮熟即可,口感不錯。

8、油錘

元宵節的應節食品,在南北朝時澆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這項食品主要用來祭祀,還談不上是節日食品。到了唐朝鄭望之的《膳夫錄》才記載了:“汴中節食,上元油錘。”油錘的製法,據《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說》中一則《尚食令》的記載,類似後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爲“油畫明珠”。

9、糟羹

台州流傳着這樣一句諺語,“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調”。都曉得,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吃湯圓,鬧花燈。月圓,吃湯圓,寓意全家團團圓圓。而台州偏增加一天,十四、十五,兩天都過,而真正的元宵夜是正月十四。

過元宵,台州人一般不吃湯圓,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糟羹。糟羹是用山粉勾芡的,所以又叫山粉糊。老話講,先苦後甜,鹹羹講究味道,突出“鮮”味,先嚐爲好,把“甜”放在後面,於是,十四夜吃鹹羹,十五夜吃甜羹。

10、湯糰

江浙滬地區更多的將元宵節的節食成爲湯糰,而非湯圓。上海的湯糰主要有兩大流派:一是本地的大湯糰,二是寧波湯糰。

本地湯糰,個頭有乒乓球大小,比一般的湯糰要大不少,所以叫大湯糰。幹糯米粉作皮,餡心主要是鹹口味,如鮮肉或者菜肉,也有甜口味的,如豆沙、芝麻等,但還是以鮮肉或者菜肉更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