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七年級新學期體育教學計劃【精品多篇】

七年級新學期體育教學計劃【精品多篇】

七年級體育教學計劃 篇一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身體發育正處於青春期的高峯時期,心理、生理的發育波動強。從身體素質方面來看男生力量素質差,但是靈活性和反應能力強。女生也是力量差,但是柔韌性好。對於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較薄弱,對鍛鍊方法模糊,不知如何合理的進行體育鍛煉。因此,這學期應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選擇多樣的教學內容,多通過集體遊戲來提高凝聚力,滿足學生參與活動和學習的需要。同時要因勢利導,培養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

二、教材內容分析

新的課程標準上課程安排有一定的條件限制,尤其是教材上安排的游泳類運動,對於農村學校來說是個無法完成的項目。所以對教材進行適當的修改,主要以發展學生速度、耐力、力量、柔韌、協調等素質爲前提,把理論知識、跑步、跳躍、投擲、素質訓練、體質測驗等做爲必修內容,將各種球類、韻律體操和舞蹈、跳繩作爲選修教材。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把速度、耐力、靈敏等測試內容安排到教學中去完成。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自己的身體和掌握鍛鍊身體的知識及方法,學會一些體育衛生保健和安全常識,培養認真鍛鍊身體的態度。

2、學習田徑、跳躍、力量、球類等項目的基本技術,掌握簡單的運動技能,進一步發展身體素質,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

3、培養學習各項基本技術的興趣,培養勇敢、頑強、自覺遵守規則、團結協作等優品質。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田徑項目學習及訓練、球類運動熟悉及強化、體育知識的豐富與認識

教學難點:田徑項目學習及掌握、各類球感的培養及體育認識的提高

五、教學措施

1、課堂中引導學生自動練習,培養學生樹立鍛鍊身體的主動性和關心自身健康的社會責任感。

2、運用體育對學生特有的影響,培養學生的美感和文明行爲,逐步提高,培養遵守紀律,尊重他人,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等集體意識和良好作風。

3、在提升學生團隊合作,增強體育素質的同時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勇敢、頑強、朝氣蓬勃和進取向上的精神,注意能力的培養,啓迪思維,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

六、進度安排

XX

七年級體育教學計劃 篇二

一、學情分析

作爲剛剛步入新學習環境的七年級新生,由於他們來自各間校風不同、師資要求有異、體育風氣有別、場地器材條件有差異的國小,這就自然形成了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深淺不一、基礎不一、身體素質有差距等因素。另外學生對新的學習環境還不是很適應。感情豐富而強烈,表現爲情緒波動性大、不穩定,不成熟。因此,在進行七年級的體育教學時,應深入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預先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及主要措施,循循善誘地幫助學生統一認識,打好基礎,使原來體育素質較較好的同學能樹立新的拼搏目標,而對於體質較差的“困難戶”能在新的環境下樹立自信,發揮長處,增強體質。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有:體育基礎知識(體能常識等);基本活動(跑、跳、擲、墊上、槓上運動);籃球;武術及其他選擇基礎學習內容。

三、教學目標

1、發展速度、耐力、靈敏和力量等體能,認識和理解青春期體育鍛煉的作用,促進身體生長髮育,提高健康水平。

2、基本掌握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理解並運用體育健身技能,有自我鍛鍊的習慣,初步具備體育觀賞和評價能力,探究並實踐健身方法。

3、具有自我鍛鍊的意識、樹立自信心,在活動中敢於展示自我,表現出堅強果斷和敢於戰勝困難的良好品質。

4、自覺遵守體育健身行爲準則,能主動合作,關心他人,有集體榮譽感,基本形成在不同環境中積極鍛鍊的適應能力。

四、教學方法與措施

1: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在課中應體現,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爲每個學生提供同等的學習機會;關注學生掌握體育與健身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重視學練過程中的體育環境創設和體育文化薰陶,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意識,使知識、技能的學習與身心健康的意識,使知識、技能的學習與身心健康發展相協調。

2:優化教學策略,改善學習方式

體育與健身課程,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重視選擇適宜的學習內容,採用多種組織形式和有效的教學方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應重視教學策略的優化和教學藝術的運用,發揮學生能動作用,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着手,設計以激發和保持學生運動興趣爲基礎的鍛鍊課程,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3:突出以動爲主,增強健身實效

體育與健身課程,依據動作技能形成和身體鍛鍊的基本規律,給學生創設更多的身體練習環境、條件和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實踐,自主鍛鍊,合作交流;倡導體腦結合、身心協調、健體益智、適度有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注重縱向評價和綜合評價,指導學生正確評價鍛鍊行爲,檢測鍛鍊的效果,使評價成爲改進和反思教與學的有效手段,切實提高體育健身實效。

4:探索多種途徑,實現整合培養

應充分重視課堂教學的主體渠道作用,發掘課程、教材的德育內涵,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因素,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良好的合作意識和進取的競爭精神。融合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拓展教學時空,引導學生既專注課堂中的“學得”,更珍視課外的“習得”,在學校、家庭、社會體育實踐中實現健身參與和價值取向的和諧統一。

七年級體育教學計劃 篇三

一、教材分析

根據義務教育國中階段的培養目標《中學體育教學課標》以及本校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傳授基本的體育衛生保健知識和體育技能,並在傳授中滲入思想道德教育,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1、使學生認識自己的身體和掌握鍛鍊身體的知識及方法,學會一些體育衛生保健和安全常識,培養認真鍛鍊身體的態度。

2、學習田徑、跳躍、力量、球類等項目的基本技術,掌握簡單的運動技能,進一步發展身體素質,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

3、培養學習各項基本技術的興趣,培養勇敢、頑強、自覺遵守規則、團結協作等優品質。

三、主要工作:

1、認真備課上好每一堂體育課。充分貫徹課改精神,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提高課堂效率。

2、抓好學校田徑隊的建設和訓練工作,爲本學年舉辦各類比賽做好充分準備。

3、廣泛開展學校羣體活動,上好大課間活動,本學期將進行班級間的各項體育比賽,如:跳繩比賽、拔河比賽、長跑比賽、各種球賽等。

四、具體安排

1、抓好基本身體素質的提高。

2、抓好基本技術的練習。

3、結合大課間體育活動,認真抓好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

4、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根據考試成績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的小組。以好的學生幫助老師組織、輔導、督促素質較弱的學生進行練習。素質較弱的學生可消除自卑感和心理壓力,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競爭慾望。

5、學生練習一段時間進行模擬考試,及時掌握學生的練習情況。

6、根據學生不同情況進行專項練習。

五、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樹立鍛鍊身體的主動性和關心自身健康的社會責任感。

2、運用體育對學生特有的影響,培養學生的美感和文明行爲,逐步提高,培養遵守紀律,尊重他人,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等集體意識和良好作風。

3、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勇敢、頑強、朝氣蓬勃和進取向上的精神,注意能力的培養,啓迪思維,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

七年級體育教學計劃 篇四

一、基本情況

1、學生情況:七、八年級共兩個班,每班約四十人左右,大多數學生身體健康,無運動技能障礙。

2、技能情況:七年級學生喜歡跑、跳、投擲、籃球、足球、遊戲等活動,但動作不太協調。

二、教材分析

根據義務教育國中階段的培養目標《中學體育教學課標》以及本校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傳授基本的體育衛生保健知識和體育技能,並在傳授中滲入思想道德教育,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1、使學生認識自己的身體和掌握鍛鍊身體的知識及方法,學會一些體育衛生保健和安全常識,培養認真鍛鍊身體的態度。

2、學習田徑、跳躍、力量、球類等項目的基本技術,掌握簡單的運動技能,進一步發展身體素質,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

3、培養學習各項基本技術的興趣,培養勇敢、頑強、自覺遵守規則、團結協作等優品質。

七年級體育教學計劃 篇五

一、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任務

通過本學期的課堂教學,能夠達到以下教育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瞭解體育鍛煉對促進青少年生長髮育和人體健康的好處,並能將學習的體育知識在體育鍛煉和日常生活中運用;

2、初步掌握本學期新學的的各項運動技術、技能,促進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發展;

3、培養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逐步養成習慣,在羣體活動和比賽中能夠以公正、團結、協作的態度與同學友好相處。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的教材包括:1.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發展你的體能;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的關係2.田徑;跳躍3.體操:體操技能在生活中的應用4.球類:籃球和排球5.武術:太極拳6.健美操。

由於太極拳、排球和健美操都是新授內容,作爲本學期教學的重點內容。並且學生對排球和太極拳的接觸的比較少,因此,把排球和太極拳的教學作爲難點來對待。

三、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是速度、爆發力發展的敏感期,學生活潑、好動,體育活動參與意識、競爭意識、集體意識強,特別是女生正處於身體發展快速期,伴隨着“月經”的出現,部分同學開始出現害怕上體育課的問題,應該適時的作好指導。在上學期學習的基礎上,本學期重點作好學生速度和爆發力的素質的練習。

四、本學期預期學科教育目標

1、運動參與:具有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與行爲;激發學生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興趣;並能養成自我鍛鍊的習慣;認真上好體育課。

2、運動技能:學會太極拳,並學會應用到生活中;掌握籃球、排球基本技術,並能夠在比賽中運用。明白各種遊戲時所要求的具體動作。

3、身體健康:發展柔韌、靈敏、力量、速度等身體素質;知道自己身體的變化。

4、心理健康:正確理解體育活動與自尊自信的關係;瞭解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的作用;對體育活動能表現出快樂與傷心的情緒;形成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品質;形成互幫互助的友愛精神。

5、社會適應:能夠體驗集體活動能和個人活動的區別;按順序輪流使用同一運動場地或設備;在遊戲中能夠幫助他人、尊重他人和關心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

五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具體措施

1、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充分推行“三段六部”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結合體育大課間和課外活動,關注學生自主鍛鍊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3、確立“體委輪流制——學生組織能力”研究課題,提高每個學生的組織表達能力。

4、充分發揮體育骨幹的模範帶頭作用,形成良好的傳、幫、帶氛圍。

5、將遊戲和比賽,穿插到每一節課中,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七年級體育教學計劃 篇六

一、指導思想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

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與健康行爲。

3、重視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爲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

4、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都受益。本學期我將通過教學實踐,確實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增強體質,使學生掌握走、跑、跳、投擲以及球類等運動項目的基礎知識和運動技能,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習慣,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和體育運動技術水平,同時加強思想教育,確實完成教學任務,以達預期的教學效果。使他們好學、了學、愛學,快樂健康成長。

二、學生情況分析

作爲剛剛步入新學習環境的七年級新生,由於他們來自各間校風不同、師資要求有異、體育風氣有別、場地器材條件有差異的國小,這就自然形成了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深淺不一、基礎不一、身體素質有差距等因素。另外學生對新的學習環境還不是很適應。感情豐富而強烈,表現爲情緒波動性大、不穩定,不成熟。因此,在進行七年級的體育教學時,應深入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預先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及主要措施,循循善誘地幫助學生統一認識,打好基礎,使原來體育素質較較好的同學能樹立新的拼搏目標,而對於體質較差的“困難戶”能在新的環境下樹立自信,發揮長處,增強體質。

三、教師情況分析

本人基本功紮實,理論水平較高,工作態度認真,曾多次獲鎮級以上優質課,教學能手,教學工作先進個人,學科帶頭人等。教學經驗豐富。但也有不利的因素:教改意識不濃厚,學術知識較淺薄。

四、各單元教材分析

隊列隊型單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內容是隊列隊形變換,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是一項深受學生喜愛的基本活動教材,隊列隊形教材,選擇了一些簡單的、實用性較強的變換方式,通過這些教材練習,促進學生身體各部分的肌肉及內臟器官和上下肢力量、靈敏與協調素質的發展。進一步提高基本活動能力,培養學生勇敢、果斷、堅韌不拔,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充分發揮學生的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

(二)、教學目標:

知識:掌握隊列隊形的變換方法、步驟和要領。

技能:通過講解示範讓學生懂得如何進行隊列隊形變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進行模仿練習,開發想象力,激發表現慾望。

2、培養克服困難,互相合作的心理品質。

(四)、教學方法: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通過語言描述、實物演示,音樂的渲染等手段創設課堂的教學情景,初

一學生們大都具有很強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對較差,通過豐富的情感體驗和社會實踐經驗,使學生大膽的表現自己、認識世界,我嘗試採用如下教學法。

(1)表現法:通過感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角色體驗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大膽的表現對事物的瞭解。

(2)實踐法:通過教師有效的引導和親身的體驗,讓學生通過感悟去親身實踐。

(3)探究法: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實踐生活中更好的去體驗。

廣播操教學單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廣播操是七年級新生結束國小生活,開始中學生活的標誌,是每個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的。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能瞭解已教操和新授操的內涵和動作路線,並能注意動作節奏

2、過程與方法:80%以上的學生能連貫的完成所教動作

(三)、重點難點及突破:

1、重點:學生能瞭解這套操的內涵

2、難點:節奏感和協調性

(四)、教學方法:

講解法、示範法

武術單元教學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武術是一項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體育項目,深受學生的喜愛。已經學習了武術的基本手型、步型和動作組合爲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本套五步拳短小精悍,集踢、打、拿爲一體,動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配合起伏跳躍和造型優美的定勢動作,給人以美感。開展此項活動時,不受年齡、性別、體質、場地、器材和氣候季節等條件的限制,簡單易行,既能增強體質、又能防治某些慢性病,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科學性。

2、第一套組合拳的練習手段和方法比較單一,爲了提高學生的興趣,在教學設計上,做到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因材施教,注意情緒的變化,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注重抓好武術基本動作規格和質量以及抓好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用頑強的意志品質去克服練習中出現的枯燥感和疲勞感。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和套路動作教學的特點,結合制定目標:

1、運動參與目標:通過本課學練的過程,激發全體學生能積極參與本課內容學練,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2、運動技能目標:指導學生練習武術的基本技術和自學武術五步拳,幫助學生掌握自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使98%以上的學生對武術的基本技術的練習方法、動作質量有較大的提高,95%以上的學生掌握五步拳的動作技術、自學方法和練習方法。

3、身體健康目標:發展學生速度、靈敏、力量、協調和柔韌等身體素質,經常練習得以強身健體之功效。

4、心理健康目標: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技術、技能來調節自我情緒,增強自信心。

5、社會適應性目標:學會獲取武術和健身的有關知識和方法,培養學生和諧的人際關係,勇敢、頑強的優良品質,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具有強烈的正義感。

(三)、重點難點

掌握各個動作和名稱,做到手眼相隨,動作連貫。

(四)、教法學法

七年級學生正處於12、13歲,他們好動、好奇心強,對武術的學習充滿了嚮往。因此,我大膽運用創新教學,一改以往先示範後講解再練習的常規教學模式,以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爲主線。首先採用情緒激勵法和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教師整合學生情況,採用整體教學法。對於難度教大的單個動作,採取分解教學法、講解示範法。在教學中,可多采用鼓勵教學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學法主要採用:嘗試學習法、自主學習法、探究學習法、合作學習法。

短跑單元教材分析

(一)、教學指導→←思想:

1,以學生爲主,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運動技能、社會適應、運動參與、心理健康爲主要目標,着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

2,學生通過遊戲練習和自選型活動,培養自主學練能力,發展身體素質,充分發揮個體鍛鍊的能力和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3,通過學生自主練習,形成適應自己體能的短跑起跑技術,從而提高自己短跑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內容爲七年級年短跑起跑技術和綜合性活動,前者爲新授課,後者爲活動課,短跑起跑技術在國小教材中有介紹過,主要是學習起跑的後蹬動作,中學短跑起跑技術教學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在自我練習中能構建形成適應自己個體的起跑方式。本節課通過對當前較爲流行的站立式和蹲距式起跑的介紹,讓學生通過自主練習,結合自身條件確立適合自己的短跑起跑技術。

綜合性活動項目是利用學校現有的體育器材資源,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通過自由組織,積極參加活動,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培養自我鍛鍊的能力。

(三)、學情分析:

本課授課對象爲七年級年學生,對體育非常愛好,但身體和心理正處發育期,屬於情緒不穩定階段,加上國小對體育與健康技能技術的教學屬於基礎的瞭解性質,大部分學生對短跑起跑技術並不瞭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考慮讓學生更多的自我練習來建立和形成適應自己技能的起跑方式,並通過自選型活動來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在自我鍛鍊中得到技能、技術的提高。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 A、起跑時的快速判斷反應能力與後蹬腿的快速後蹬能力

B、起跑後的加速能力

2、難點:學會通過體育活動調控情緒

前滾翻單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前滾翻是一項深受學生喜愛的技巧類項目,能發展學生的協調、靈敏、柔韌等素質,前滾翻的來源在於生產和格鬥中的自護,後來更多的應用到生活中的自併成爲專門的動作練習,用以發展這種能力和進行身體素質的練習,前滾翻從技術動作來講,是由一系列的身體動作組合而成的較爲複雜的動作,其中關鍵的動作爲低頭、提臀、蹬腿、團身,滾動(圓)。國小的前滾翻是以最基礎的滾動滾翻動作爲主,活動形式接近生活,有自我保護的實用價值。

(二)教學目標

本着遊戲性的原則,進行各種滾動動作的學習與練習,讓學生能夠做出前滾翻的動作,對動作完成的效果不做過多要求,讓學生在滾翻中對身體的空間變化進行感知,並對身體在運動中的姿態有所瞭解和理解。技術要點抓好蹬伸和低頭,保證學生能夠安全翻過去。

1、能瞭解連續前滾翻的動作要領及技巧。

2、學會連續前滾翻的方法,發展身體靈敏性,柔韌性,協調性,平衡性。

3、能對連續前滾翻動作發生興趣,並且能主動練習,互相觀摩。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滾動時團身要緊,滾動圓滑。

難點:兩個前滾翻銜接好,動作協調。

排球教學單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排球運動是通過發、墊、傳、扣、攔等動作組成的。是在快速、激烈、的情況下通過接發球,二傳、扣球來完成的一項綜合性的體育運動,具有集體性、競爭性強、趣味性濃等特點。通過排球運動,可以發展學生跑、跳等基本活動能力,提高靈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和動作的準確性、協調性,增加內臟器官的功能。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等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是一項有很高鍛鍊價值的運動項目。

(二)、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是以“終身體育”和“快樂體育”爲指導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終身意識,使學生在快樂中掌握鍛鍊手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身心健康。

1、認識目標:通過排球墊球的練習,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爲。

2、技能目標:使學生基本掌握墊球技術,發展學生的靈敏性和協調能力。使85%以上的學生能學會排球墊球技術的基本動作。能自主學習與鍛鍊,提高和他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認真練習,通過遊戲培養學生勇敢、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三)重、難點

分析墊球的動作結構,把墊球技術分爲:姿勢、擊球點、身體與手臂的協調動作幾個環節。要想把球墊好、準確,關鍵是姿勢和擊球點。

教材的重點:正確的擊球點和正面墊球的姿勢。

難點:身體與手臂的協調動作。

(四)、教法:

教學是教師傳授知識與學生學習知識的互動過程。課的教法與學法應根據學情和教材的特點制定,本課的教法與學法主要以下幾種:

1、多媒體演示法: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給予學生真實的、動態的、正確的動作形象和概念,讓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2、啓發教學法:通過啓發讓學生更好的瞭解排球的基本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分解法:讓學生從簡到難的學習,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技術。4、遊戲法:通過遊戲活躍課堂氣氛,鞏固技術,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

(五)、學法:

1、嘗試法:發展學生創造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2、展示法:通過展示有利於學生進創造性的學習。

3、遊戲法:提高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鞏固技術。

4、評價法:通過評價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啓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長跑教學單元教材分析

中長距離跑包括中距離、長距離跑。中距離跑對速度耐力要求比較高,長距離跑是以耐力爲主。其共同的特點是身體長時間進行肌肉活動,以一定的跑速,堅持跑相對較長的距離。中長距離跑對發展和提高心血管系統功能,增強體能,培養人的意志品質具有積極作用。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認知中長距離跑對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性。

2、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跑的技術,發展跑的能力,增強體能。

3、培養學生自我調控能力和吃苦耐勞、堅毅頑強的良好意志品質。

“課程標準”規定了通過多種練習提高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提高田徑運動的技能水平。在練習中長跑中,應首先引導學生認知中長距離跑對身心健康發展的意義,並通過中長跑技術學練,發展體能,培養提高調控情緒和能力,鍛鍊意志品質。

(二)、教材分析

中長距離跑的完整技術一般包括:起跑和起跑後的加速跑、途中跑、終點跑等三個部分。但由於跑的距離不同,所採用的技術也不盡相同,而且還有全程跑的體力合理分配或者正式比賽中戰術的運用情況等,都將直接影響中長距離跑的運動成績。由於中長距離跑的時間和距離較長,所以既要講究動作的實際效果,更要節省體力。對於中長距離跑的各個技術過程,始終要貫徹這樣的要求:動作輕鬆、自然,幅度較小;重心高且平穩;跑的節奏感要強,跑速要控制,全程計劃分配體力;呼吸要有一定的節奏和深度。

在教學中,中長距離跑的技術教學不可忽視,要結合學生速度、時間等運動本體感覺的培養,提高學生中長距離跑的各項技術,發展學生跑的能力,鍛鍊學生的身體並對其進行良好品質的培養和教育。

途中跑是中長距離跑全程中距離最長的一段,因而途中跑的技術,將對全程跑的成績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

教科書中,主要是進一步明確了途中跑的技術要點。其中,中長距離跑的途中跑包括直道和彎道途中跑兩種形式,但教科書中只對直道的途中跑做了提示,原因主要是高中學生中長距離跑途中跑速度還不夠快,直、彎道途中跑的技術區別不十分明顯。

中長距離跑的全程跑應看作是中長距離跑的綜合性素質和能力,其主要切入點就是體力的計劃分配,在注意起跑和起跑後的加速跑、途中跑、終點跑等技術要點的同時,要按照個人的速度感覺,計劃分配全程體力,較好克服“極點”反應,完成全程跑。

(三)、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

途中跑技術是中長跑技術教學的重點。它是起跑後加速跑結束到終點之前的這段距離,中長跑技術途中跑距離最長。正確掌握併合理地應用途中跑的技術是極其重要的。

後蹬階段是途中跑技術的主要環節。後蹬動作應迅速而積極,後蹬結束時,髖、膝、踝三關節充分伸直,特別是迅速伸直踝關節,最後用腳趾蹬離地面。當一條腿後蹬的同時,另一條腿前擺。前擺時小腿自然放鬆,依靠大腿的前擺動作,膝部並帶動髖部向前上方擺出。後蹬腿離地後,人體即進入騰空階段。蹬離地面的腿積極放鬆,依靠後蹬反作用力的慣性和大腿的向前運動,使小腿折向大腿,形成膝關節彎曲,大小腿摺疊的動作。當擺動腿前擺結束時,大腿開始向下動作,膝關節隨之自然伸直,用前腳掌在身體重心投影點前較近的位置着地。前腳掌地後,膝關節稍彎曲,進入垂直支撐時,再過渡到全腳掌着地。中長跑時,上體正直或稍前傾,胸部正對前方,整個軀幹自然而不僵硬。擺臂時,以肩關節爲軸,前後自然擺動。前擺時稍向內,後襬時稍向外,肘關節的角度不是固定不變的,臂處於垂直部位時的角度比向前擺時的角度大一些。

近些年來,長跑技術有縮短騰空時間和支撐時間,特別是縮短騰空時間,從而使步頻加快,步長相對縮短的趨向。

2、教學難點

蹬與擺的配合、中長跑的呼吸是中長跑技術教學的難點。

1、後蹬與前擺的配合

在一個跑的週期中,當身體重心移過支撐點以後,既開始後蹬與前擺的動作。這時擺動腿膝關節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擺出,同時支撐腿在擺動腿積極配合下,快速有力地伸展髖、膝、踝關節,最後通過腳掌過渡到腳趾蹬離地面,形成了擺動腿與支撐腿協調配合。

前擺技術是小腿自然放鬆與大腿自然摺疊,以大腿帶動小腿積極擺出。後蹬技術是首先伸展髖關節,再迅速伸展膝關節和踝關節。前擺與後蹬方向相反,後蹬是推動人體向前位移動力,但必須有機體各部位的協調配合,特別是擺動腿積極有力地前擺,才能取得好的後蹬效果。

2、中長跑的呼吸

合理跑的技術取決於正確的呼吸。呼吸肌的工作與保證跑的動作的肌肉工作有密切關係。中長跑能量消耗大,機體要產生一定的氧債,爲了保證機體對氧氣的需求,呼吸必須有一定的頻率和深度,還必須與跑的節奏相配合。一般是跑2~3步一呼氣,跑2~3步一吸氣,隨着速度的加快和疲勞的出現,呼吸的頻率有所增快,此刻應着重將氣呼出,只有充分呼出二氧化碳,才能吸進更多的氧氣。

在跑的途中,經常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四肢無力、產生難以堅持跑下去的感覺,這種現象稱爲“極點”。產生“極點”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氧氣供應落後於機體活動的需要,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極點”的反應程度與訓練水平高低,運動強度大小、準備活動是否充分等有密切關係。訓練水平高的運動員,內臟器官和神經系統適應性強,“極點”現象出現的晚,程度輕,持續時間短。跑的強度大,“極點”出現就早,準備活動充分,能緩和“極點”的反應程度,當“極點”產生時,一定要以頑強的毅力堅持跑下去。要加強呼吸的深度。適當調整跑速,這樣,“極點”現象就會緩解,“極點”的克服不僅是提高訓練水平和鍛鍊效果的過程,也是培養頑強意志和克服困難的精神的過程。

(四)、教法

(1)明確學習目的,講解鍛鍊價值和意義。講解應有鼓動性,具有教育意義,簡明扼要,結合具體生動的示例加以說明。

(2)教學的重點應放在發展體能上,如心肺功能、有氧耐力和肌肉耐力等。要求學生能夠掌握跑動中的放鬆和節奏感以及正確的呼吸方法。

(3)結合中長距離跑中的終點跑和“極點”的生理反應,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拼搏精神,勇於吃苦、敢於挑戰自我、不甘落後等優良品質。

(4)通過示範、講解,明確中長距離跑途中跑的技術特點,要求跑得輕快、放鬆、自然,重心平穩且較高,擺臂、大腿前擺的幅度、步幅等適宜,保持中等或偏下的速度,頭和上體約保持正直。

(5)既要挖掘中長距離跑教學的潛在功能,又要注意教學方法的多樣化,並與其他運動技能的教學相結合,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6)中長距離跑教學時要注意安全。不僅注意傳授安全的運動方法(如自然地形跑、公路跑的注意事項),還要注意根據學生身體的個體差異和身體狀況區別對待。

(五)、學法

(1)合作學練。通過學前檢測,使學生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指導學生設置小組和個人的學習目標,並和同學互幫互助,探究適合個人的適宜運動強度。

(2)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的進步,加強成功的運動體驗,如經過一段時期鍛鍊後,身體發生的適應性變化、前後兩個時期自己所能承受的運動負荷的變化等。

(3)提高自主學練能力,指導學生形成課外中長距離跑鍛鍊的自我醫務監督習慣,控制好運動負荷,根據靶心率控制運動強度,運動量的大小依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來說,以不影響正常的文化學習,運動當天不累,第二天沒有疲勞感爲宜。

(4)指導學生採用多種練習手段,改進和提高中長距離跑技能水平。

①學習、改進中長距離跑途中跑技術。

1)中等速度勻速跑80~100米(直道)練習,中等速度勻速跑80~100米(彎道)練習,體會途中跑(直、彎)道技術;

2)中等速度跑150~200米(直道+彎道)的練習,使學生體會中長跑途中跑的技術動作。

②以重複跑的形式,進一步改進途中跑技術。

1)進行200米或400米的分段跑練習;明確此練習中的“200米或400米”是全程跑中的一個“200米或400米”,要求跑速中等,均勻,步子輕快,體會跑速與所用時間的關係;

2)重複跑400~600米(男生)、300~500米(女生)練習。

3)變速跑或跑走交替等,提高一般耐力。採取的形式可大致爲:100米中速跑+100米慢跑(或走)、200米中速跑+100~200米慢跑(或走)等。變速跑的總量一般控制在男生1 600米~2 000米、女生1 200~1 500米的範圍內。

4)定時(定距)跑,發展一般耐力,改進途中跑的技術;男生跑5~7分鐘(1 200~1 500米)、女生跑3~5分鐘(600~1 000米)。

③進行中長距離跑的全程跑練習。

結合分段報時,進行中長距離跑的全程跑練習;要求學生不僅跑得姿勢正確,動作合理,還要跑得輕鬆、自然,進行有節奏的呼吸,有計劃、合理地分配體力。

(5)提醒學生在越野跑和公路跑時注意安全,避免長期在硬地或柏油馬路上跑,以免造成脛骨和關節的損傷。

(6)指導學生個人或與他人合作,根據自己身體狀況制訂鍛鍊計劃,利用節假日進行鍛鍊。

五、教學目標

總體目標:

(一)、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培養學生的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和拼搏進取精神。

(二)、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能夠做到:

1、能自覺參加體育與健康課的學習,積極參與課外各種體育活動;

2、知道合理安排鍛鍊時間的意義;合理安排鍛鍊時間,運用掌握脈搏測定等常用方法,測量運動負荷;

3、瞭解所學項目的簡單技、戰術知識和競賽規則;

4、通過技能練習,發展運動能力和運動技術,增進身體健康;

5、瞭解心理健康對身體健康的意義,樹立自尊、自信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學會正確評價自己運動能力,和與同伴合作練習的能力;在體育運動中表現出適宜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競爭意識;

具體目標:

(一)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

1、體育與健康課程解說,中學體育教學常規要求;

2、田徑運動簡介與規則介紹

3、體育鍛煉對促進健康的價值

4、常用運動負荷的測量與方法運用

(二)、運動技能

1、隊列與體操:原地隊列,行進間隊列,第二套中學生廣播體操,徒手體操,前滾翻。

2、快速跑技能:各種跑的練習,不同距離的快速跑,接力、追逐跑遊戲等,建立正確跑姿;

3、耐久跑技能:正確的呼吸方法,不同距離的自然地形跑;定時跑,定距跑;800米至1000米跑;發展耐力速度;

4、發展跳躍能力與跳高技術:建立正確的縱向跳躍概念;各種發展彈跳的練習,助跑縱

跳摸高;跨越式或其它過杆技術的介紹和練習;

5、球類:排球

(三)、發展體能

1、發展速度素質:結合快速跑技能,運用各種跑的形式進行;

2、發展耐力素質:結合耐力跑技能,運用不同距離的耐力跑練習,跳繩等;

3、發展跳躍素質:結合跳高技術,運用不同形式的跳躍練習;

4、力量素質:遊戲(推小車接力)的健身練習;

五、教學措施

(一)教學改革

1、認真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轉變體育教學觀念。

2、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3、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4、開展民主教學,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5、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改革評價制度。

6、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

1、引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開展課外體育活動,養成進會場鍛鍊身體的習慣。也可豐富學生課餘文化生活,充分發展其個性和才能,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堅持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

3、堅持班級體育鍛煉,廣泛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

4、培養學生良好的鍛鍊習慣,發展學生的個性,堅持自覺經常鍛鍊身體。

(三)激勵機制。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特別是新的課程標準的頒發,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傳授,還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受到情的感染、愛的激勵,美的享受,讓他們在興奮中發揚成績,在微笑中認識不足,在激勵與期待中增強信心,不斷激發前進的力量。

(四)開展探究索性學習。給學生一定的自由度,讓其去探索、去發現,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用以獲取知識、領悟健康的思想觀念、領悟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包括觀察、發現、學習、練習、小組合作交流等。學生通過探究學習理解動作概念,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能力。

七年級體育教學計劃 篇七

下學期體育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體育與健康教育”新課標,把“生活教育”的理念滲入到新課程中。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爲目標,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他們終身體育的意識。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創造力,以學生髮展爲中心;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位同學受益。

1、教材分析

A、從學生需要出發,不受運動技術系統的制約,即以學生爲主,進行遊戲和發展基本活動能力爲主的鍛鍊活動。

B、教材內容生活化,更好地貼近生活,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如模仿兔跳,蛙跳等,更多的採納遊戲教學。

C、整本教材以發展學生基本素質,即跑、跳、投、爬的能力爲宗旨,通過不斷的練習來提高他們的靈敏、反應、協調能力。

D、藉助很多遊戲讓學生感受到集體和個人的區別,能與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二、教學目標

①培養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掌握簡單鍛鍊方法。

②發展身體基本素質跑、跳、投,提高運動能力。

③掌握簡單技術動作,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④養成上體育課的良好習慣,提高自我約束力

⑤體驗到集體活動的樂趣,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三、教學方案

①正確把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進行教學

②備好每一堂課,營造一個寬鬆生動的課堂氣氛來;在課前和課後進行反思。 ③採取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如分組教學(異質分組、隨機分組等),分段教學等。

④在課間多展開授課內容的評比、競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在競爭的氣氛中更好的掌握動作技巧。

⑤積極培養體育骨幹,更多的注重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突出他們的主體地

位。

⑥將遊戲貫穿於整個課堂中,並儘量做到與學生玩在一起,在娛樂同時學到知識,加強與集體的聯繫。

四、評價工作安排

通過考試和平時表現來評價。每項內容分三個層次:好;一般;還應努力。 ① 體能與技能:練習和學習的動作掌握得好不好

② 學習態度與行爲:是否認真上好體育課,積極學習和鍛鍊。

③ 交往與合作精神:能否正確處理與同伴的關係,合作得好不好。

五、教研課安排

爭取上一堂區級的公開課,以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六、學科實踐活動安排

組織好大課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