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端午節微信軟文(精品多篇)

端午節微信軟文(精品多篇)

端午節微信軟文 篇一

我愛吃香噴噴的糉子,也看過別人包糉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纔算是大開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爲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我一定會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能把糉子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放上幾顆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極了,沒想到包糉子比想象中還順利;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淘氣的小孩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倒出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糉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爲奶奶包的糉子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比較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糉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糉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種各樣的糉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隻都包不好,不行,我不能退縮,不能氣餒。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許多像樣的糉子。

當我們坐在一起,嘗着自己親手做的糉子時,覺得今天的糉子特別甜。因爲,這是我勞動的收穫!

端午節微信軟文 篇二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一個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民俗節日“端午節”,走過了浩瀚歷史的煙雲,傳承着一種歌唱民族和愛國詩章的文化氣息,在風風雨雨的歲月洗滌中,如一道絢麗的彩虹,映照着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最早記載於《荊楚歲時記》,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爲“端陽節”。端午節還有很多的別名,如“浴蘭節”、“女兒節”、“菖蒲節”、“天中節”等,都是和民間習俗有關的一些生活細節而來。

而“端午節”能在泱泱華夏流傳至今,最大的因素卻是因了一位受人民敬仰的偉大詩人——屈原。他的愛國憂民的情懷,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與意志,使他成爲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他首開新詩體——《楚辭》,後人將其與《詩經》並稱“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他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一部部文學瑰寶在源遠流長的文化長河中如日月輝映,流光溢彩。在他有限的一生中,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爲念,以楚國走上富強的道路爲己任。當他的祖國面臨滅亡的時候,他悲憤難捱,於農歷五月初五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歷代的文人墨客,到了端午節都要寫詩作賦,以表達對屈原的緬懷。“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文秀《端午》詩歌讓人在節日的扼腕嘆息中多了一份懷念。唐代褚朝陽也有“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的詩句,深切地表達了人們對一代愛國詩人的尊敬與紀念。

而民間的紀念活動更加豐富多彩,逐漸形成了一種遍佈全國的文化習俗。流傳至今的主要有“賽龍舟”,“吃糉子”等紀念活動。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江河盪舟是爲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故稱“賽龍舟”。而“√本站★√吃糉子”,則是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糉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爲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糉葉包米代替竹筒,演變爲現在的每逢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也。

“賽龍舟”和“吃糉子”,說明了中國人民對屈原的道德觀念和人生理想有着高度認同。因此“端午節”也是中華民族表達對優美詩歌、偉大詩人崇高敬意的一個節日。

感時懷古,撫今猶嘆!偉大的詩人雖然在行走在遙遠的古代,但他的從“小我”走向“大我”的思想及人生理念,他那壯麗輝煌的詩篇,卻穿越的時空,以一個濃郁的民族節日的形式,與我們相連千秋萬代。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穿越千古的荷風又吹過屈原故里,田野,麥黃杏熟,河畔,棕葉飄香。一個與詩歌有關的節日——“端午節”,又在疏疏的“黃梅時節家家雨”中向我們走來。

端午節微信軟文 篇三

——題記

青青艾香飄端午,濃濃情思糉是情。此情此景九州同,萬家歡樂樂萬家。

端午時節梅雨紛飛,龍舟競渡江河湖海。急鼓聲聲震天響,萬水千山“糉”是情。一年一度的龍舟節,糉子節,在中國神州大地各處沿襲上演。端午趣事,還是童年時最爲好玩,我的思緒又隨着糉香,回到了歡樂的兒時記憶深處。那裏有我可愛的家鄉,歡樂的童年往事。艾葉青青門前掛,糉香濃濃四處飄。憶起童年家鄉事,幾多歡樂幾多情。

每到端午,在我們家鄉,那天,家家戶戶都是要在門前掛上青青的艾葉菖蒲和別的叫不出名來的青藤避邪祈福。我們小孩子們最爲高興,因爲可以名正言順地爲家裏做點事啦,我們成羣結隊,興高采烈地上山採青,把那一簇簇綠色青翠的散發着草木清香的艾葉菖蒲等青藤採下來,順手用一根青藤綁起來,紮成一小捆,拿一根樹枝或竹枝穿插着,兩小夥伴一組,快樂得像只小白兔般,一蹦三跳地往家中趕。然後把摘來的艾葉等青藤分了,因爲不夠高,拿上個小板凳墊在腳下,把採摘的艾葉菖蒲掛在自家的門前,那綠色青翠的艾葉,散發着濃濃的植物天然香味,好聞極了。我們小孩子家家串門,看在眼裏,喜上心頭,也爲那些獨居老人家門前掛上一把青青的艾葉,以表節日的祈福。

到了晚上,媽媽便要把白天摘來的艾葉、柚子葉、長命草等我不知名的葉子煲成水,用來給我們一家人洗澡以驅邪。在那時只覺得用這些葉子水洗澡很好玩味道很香,可沒想到可以驅邪什麼的,只是晚上倒是沒有那麼多蚊子咬我那稚嫩的皮膚了,哈哈,睡覺也香甜了。這種傳統,到今天媽媽每逢過年過節的,都會像以前那樣,到青草涼茶鋪買來給我們弄葉子水來洗澡。只是現在遠離了鄉土,沒有了以前的那種採摘的樂趣了。童年端午樂趣,也唯有在夢裏依稀了。

端午節還有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包糉子了,那時我們家鄉人包的糉子,不像今天那麼多種類,只有那種純純的家鄉口味,唔,特別的香,是用山上的一種叫“蚊驚”的植物燒成的灰做成的灰水和在做糉子的材料裏。做成的糉子,味道獨特,輕咬一口,滿齒噙香,透着自然的草木清香,這是家鄉的味道,愛極了。如果你偏愛吃甜點,則可剝了糉子,輕沾白沙糖,又是別有一番風味。

包糉子時,我們小孩子們是最高興的,哈哈,因爲不在包只在吃,那時的我們確實是好吃的,在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平時沒有什麼好吃的,逢年過節的,就最高興了,因爲有好吃的在等着我們了。不像現在的小孩子,吃什麼都是長不好,也不知吃什麼叫滋味,像童年的我們,吃嘛嘛香,多簡單多快樂的童年啊,嘿嘿……

還記得我奶奶,最愛吃這個糉子了,那時,我們一家圍着奶奶團團坐着,嘴裏邊吃着香甜美味的家鄉糉子,邊聽奶奶絮叨着南湖老家鄉的往事。奶奶也懷念舊時往日,只是老家鄉南湖,因築了水庫,已成了泱泱的水之國。據我奶奶說,她的媽媽,也就是我們的太婆婆了,一到端午,也是忙裏忙外的,給兒孫們包上美味的糉子。居然還有鹹蛋肉糉子,我爸爸小時候吃過,據說可香了。輕嘆一聲,奶奶輕咬一口手中的糉子,眼光微微閃着淡淡的幸福,彷彿在吃着太婆婆當年香香的,無可替代的糉子了,引得我們也直流口水。糉子還是糉子,只是吃在嘴裏,心裏憶念着已故去的親人,那永留人世的血脈親情,在這個糉香飄飄的端午節,有着濃濃的思緒飄着,天上人間糉(總)是情。

奶奶也會給我們講端午節的故事,說農曆五月五端午節也叫端陽節,我們家鄉習慣叫五月節。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是爲了記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據說,屈原是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終生憂國憂民,卻屢遭排擠陷害。一紙《離騷》,滿腹經綸,終化泡影。最後,詩人竟魂歸汨羅江。後來,爲記念屈原,端午節也叫“詩人節”。

猶記得前些年,和父母同住的時期,一到端午節前,家門前那條清清的新豐江水,就會隔水傳來,那鼓聲陣陣,吆喝聲聲,“咚咚,一二,咚咚,一二”的齊聲同氣的劃漿聲勢。那漂流在江河上紅的,黃的色彩鮮豔的龍舟隊伍,在記憶的長河中,永遠難忘記。有一年賽龍舟,天空飄灑着龍舟水,爸爸帶着我們,奔走在沿江路,追着龍舟跑。龍舟在水上,我們在岸上,觀衆無數,都在隔岸吶喊助威。儘管天空還飄灑着雨,我們亦不管不顧,只爲這一年一度熱鬧的端午龍舟賽。

中國的端午節,有着濃濃的歷史文化,神州大地上,在端午節前後,便有着濃郁的傳統節日風味。端午節對於我,也有着別樣的情懷。懷念家鄉,懷念親人,似乎總是在特定的節日裏更加的浮現在眼前,鑲嵌在心裏。

飄雨的端午,飄香的端午,在今天,又飄來了端午時節的快樂往事,原來美好的事物在我記憶深處從不曾失落,就像那串掛在家鄉門前的艾草青青還有那家鄉獨特的糉子飄香……在我的記憶長河裏永遠都是鮮活的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艾草青青,糉香濃濃。情思飄飄,思憶綿綿!最是一年端午香!在這個飄香的節日,每座城,每顆心裏,都溢滿了濃濃的端午節味道,在此,祝福親朋好友們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微信軟文 篇四

端午節,在農家一直與吃有關。主角是糉子,配角更豐富。咱們來嘮叨一下,看看與自己故鄉是否相同。說實活,我不會做,美食家也論不到我。但故鄉會吃的`品種我知一二,能上餐桌的就不說了,只撿本地幾種上不了檯面的告訴你。

端午節,家鄉地裏洋芋(土豆)熟了,當年品種多的很,洋洋芋、紅洋芋、烏洋芋、脫毒洋芋……。現在地裏種的,不曉得叫啥名了,反正產量高,個頭大。喔,說岔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洋芋地裏柳生(野生)的一種菜,當地叫灰綠苗。

莖呈灰綠色,以嫩爲主流,最高約二尺,大多半尺高。葉綠色,每株肥瘦都一樣,頂端近中心葉呈粉紅色。手摸似有細顆粒感,能抹下,少時,抹粉紅色塗臉上自化妝,叫紅臉兜兜,扮可愛。這野菜在洋芋成熟時,它剛好也成熟。水靈通透,手掐葉帶嫩尖莖,不洗自然乾淨。從沸水中一過(家鄉人叫膽一下),莖葉變軟,呈碧青色。直接上佐料涼拌,叫涼拌灰灰菜。好了,這道菜是配角,注意顏色哈。

洋芋呢,自然少不了它。它是農家人手中的千變妖精。主流做法也不說,單說非主流。將之切成絲條,粘上面,加個雞蛋。油鍋一炸,叫洋芋巴巴,也稱洋芋饃饃。金黃色,巧媳婦兒炸的巴巴,能透過巴巴看見對面人吃的正上勁。吃時用一手接在嘴下,怕掉了,可惜了噻。不能忘了,端午節黃膳正肥,用洋芋慢火燜,專等揭鍋蓋的那一刻。唉喲喂,撲鼻香!那味道有誰能忘記?

白黃色洋芋蛋蛋中,有小段麻色的黃膳條,這時,洋芋已完全被黃膳滲透,失去了本色。神仙也吃不出哪爲黃膳,哪爲洋芋。此時,你就盡情流口水吧,假若在桌上你還裝清高的活。

房前地坎邊,農家種花少,隨手栽幾叢佐料很常見。這邊先掐幾把川芎吧,用清油(菜花油)炸它一豆腐籃子,裝上七八碟子太容易了,吃不了,可以兜着走哇。

到房屋則邊,再掐幾把小霍香,同樣工序,同樣的結構。只是川芎呈葉狀,小霍香莖脈更清哳,特顯葉脈精神,全是黃青色。

黃金葉涼粉上來了,深灰色,色澤透亮,模樣光滑。用筷子好象不易夾穩,用力夾,斷了。這是道柔軟與力道相結合的菜,薄片片,不可能用勺子吧,那樣有失大雅。你就呼吸調均勻,如太極高手,柔剛相濟,它就順勢滑入口中,再滑入喉嚨,直達你胃。忘了嚼,沒關係,留下那千轉百回的味兒,就大功告成。

該主角上桌了,剝開青色包裹,白色糉子自是高傲地。人們一年一次的追捧,哪能不拿個派頭呢。農家人眼中冒似沒有高低貴賤的念想,用濃稠的蜂蜜往白糉子身上一澆。不好意思,黃中透白,白上裹黃。眼裏盡見流着的黃,嘴角只留甜死個人的蜜,糉子的真本全輸給了這甜。不服氣,莫法的事總會發生的。

該上湯了哈,黃色,青色,綠色,白色。剩下就是圍桌兒的人,個個呈飢餓色,雅相少哦。哪裏記得,那個美人兒白娘子喝了今天的雄黃酒,壞了大事?

仿若桌邊圍觀羨慕的貓,仰望着人們不停的嘴,誰記得它喲,你等哈。那個狗兒不叫不吵,躲在桌下,不停吃人們落下的美食,狗是聰明的。那些雞就招人厭了,擠在腳邊,啄呀啄,一開心就咕咕高唱,切!少不了人們吼:老鷹拖的,滾!這下好,雞飛起來,灰也來了。好在全是自家人,用手揮一揮,再罵一通挨刀的雞,繼續吃。菜入味了,這些都是小事,過節嘛,高興就好哇。

湯,就是門前小河裏的麻魚,和落下的樹葉子一個顏色,叫木葉魚,幾輩子也長不大,天生嬌小。這是真的魚,不是縣城滿世界叫賣的假魚。河中抓魚,農家人老老小都會抓。嚴格講叫撈魚。河淺水清,什麼也不要,用撮箕在臨樹的淺潭向前一撮,一端。哈哈,撮箕中活蹦亂跳的魚就有了。三撮二撮,二三斤大乍長的木葉魚堅決沒有問題。這些小魚兒,除燒鮮美的魚湯外,又炸。

你說,還想來點什麼,才配這個端午節?

如果你沒意見,那就迅速的來,太陽快偏西喂,不能等你太久。

端午節微信軟文 篇五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

小時候對端午節的理解,僅僅停留於香噴噴的糉子。而本地的人們,似乎也不大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尤其是我母親,既不懂得端午節的內涵,也不記起在門口插上菖蒲、艾枝避邪,倒從未忘記用一雙巧手爲一家人包上幾個肉糉和涼糉。在母親的潛意識裏,她是要用一份心意,撐起一片家人團圓其樂融融的天空。我們稚嫩的心,年年都爲糉子的清香和家人團聚的溫馨而陶醉。

漸漸長大,我才知道,端午節其實是爲了紀念二千多年前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屈原出生於湖北秭歸,他自小就樹立了濟世救民的遠大理想。當他目睹民不聊生的社會景象後,決心救人民於危難之中。於是,他乘一葉扁舟,踏着西陵峽的滾滾波濤,走進了自己立志爲國的那座聖潔殿堂。然而君主昏聵,佞臣當道,他實在迴天乏力;雖然他知道要實現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遠兮”,雖然他也決心“吾將上下而求索”。然而在那樣的環境下,他難以力挽狂瀾。面對現實,他只能發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嘆息。他只能將他的滿腔憂憤訴諸筆端,爲後人留下《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後,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許這就是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的縮影吧。但他愛國憂民的胸懷情操,卻隨着端午的習俗千古傳承;他堅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照耀着湘楚大地的巍峨羣山,照耀着楚江的驚濤駭浪,也照耀着中華大地,成爲後世典範。

如今,糉子的清香分明已沁入心脾,我對自己說,好好享受那一份祥和愜意吧!我在想,假若屈原大夫能夠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處處繁榮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會懷才不遇,定然不會屢遭排擠屢遭陷害,他也斷不會以如此壯烈的方式飲恨楚江吧!

假若他能來到天等,眼見天等政通人和,處處和諧,他一定會倍感欣慰,他也一定忍不住爲天等的發展出謀劃策的。不,如果屈大夫目睹天等人才濟濟,能人雅士共同努力讓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健康穩定,他也下決心不再從政,那麼我們不妨尊重他的意願。假如願意,他可以在風景秀麗的龍角小天池邊築屋而棲,於端午朗日,面對一池碧波,盡抒詩興;也或者,他來到巍巍四城嶺中結棚而居,於端午佳節,手提一壺美酒,穿過幽靜的八角林,來到山腳下我的家中做客,用天等辣椒醬蘸着品嚐母親親手精做的肉糉,不時與我舉杯暢飲,那是多麼溫馨的場景呀!

然而,很快的,我發現了自己的可笑:斯人已逝,忠魂渺渺,屈大夫是永遠也回不了繁華的今世了!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儘量避免屈原悲劇再次上演,同時好好過端午佳節,靜靜懷念屈大夫,細細品味生活的每一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