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元宵節來歷及風俗簡介【精品多篇】

元宵節來歷及風俗簡介【精品多篇】

元宵節的風俗 篇一

1、吃湯圓

元宵節當天吃湯圓,是我國一項非常重要的傳統習俗。湯圓又名元宵,每到元宵節來臨之際,家家戶戶都歡天喜地的忙着製作元宵來慶祝節日。雖然現在很少有人親手製作湯圓了,但是元宵佳節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湯圓還是十分溫馨美好的慶祝元宵節的方式。

2、放煙花

從古至今,燃放煙花一直是我國的一項必不可少的慶祝節日的助興活動。當煙花被點燃後,飛向天空綻放開來的那一刻,雖然這份美麗只有一剎那,卻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永恆的美好記憶。賞煙花也是元宵節到來時,人們非常喜歡的一項傳統習俗。

3、舞獅子

在有些地方,每到元宵節來臨的時候,人們喜歡通過舉辦舞獅子舞龍等活動來慶祝元宵節,因此舞獅子也是元宵節期間的傳統習俗。

4、賞花燈猜燈謎

每到元宵節,很多地方都會舉行廟會,廟會上總是會有各種各樣座絢麗璀璨的花燈,也會有很多有趣的猜燈謎活動,賞花燈猜燈謎從古至今都是元宵節格外重要的傳統習俗。

元宵節來歷及風俗簡介 篇二

元宵節的習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爲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爲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2、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爲老鼠常在夜裏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於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裏還邊唸唸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

3、迎紫姑

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象對待親姐妹一樣,拉着她的手,跟她說着貼心話,流着眼淚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動,真實的反映了勞苦民衆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4、走百病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爲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元宵節來歷及風俗簡介 篇三

元宵小常識

1、輕輕捏:下鍋前,用手輕捏元宵,使其略有裂痕,這樣煮出來的元宵,裏外易熟,軟滑可口。

2、開水下:要用旺火將水燒開,然後將元宵下鍋,用勺背輕輕推開,讓元宵旋轉幾下,就不粘鍋底。

3、文火煮:元宵入鍋煮至浮起後,要迅速改用文火,此時若還用旺火煮,元宵不斷翻滾就會破裂。若元宵不斷翻動,受熱不均勻,也易外熟內硬不好吃。

4、點冷水:元宵入鍋後,每開一次應點入適量的冷水,使之保持似滾非滾的狀態,開兩三次後,再煮一會兒,即可撈出食用。這樣煮出的元宵質軟不硬,香甜可口。

5、勤換湯:元宵煮過兩三鍋後,湯變稠,大大束縛了水分子的活動,應換水再煮。不然的話,就會熟得慢,易夾生。

元宵節來歷及風俗簡介 篇四

元宵節的文化價值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適應了中國社會廣大民衆在物質、精神、倫理和審美等方面的綜合需要。在物質生活層面,中國的傳統節日具有許多不同節日獨特的食品。元宵佳節,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圓,“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着團團圓圓,和睦相處。

元宵節的文化價值在於它是全民的狂歡節,人人蔘與,樂在其中。古代元宵節由於開禁,人流如織,男女相遇,易於產生愛情。千百年來,在元宵節上演的兩情相悅的愛情故事,舉不勝舉。

元宵節主要活動是大衆娛樂,但是其社會文化意義卻不僅僅是娛樂。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動,祈求神靈保佑。元宵節也是求子的佳節良辰。宋代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十二《偷燈盞》解釋當時人在元宵節偷燈的原因時說:“一雲,偷燈者,生男子之兆。”這裏“燈”諧音“丁”,就是男丁。這樣一來,偷燈就象徵着生育兒子,偷燈就是祈求子嗣綿延。根據同樣的道理,觀燈也具有求子的涵義。於是,古代婦女出門觀燈有了這個理由,就名正言順了。

節日文化是沒有國界的,春節如此,元宵節也不例外。億萬國人的熱情、奔放、張揚,可與巴西、德國等國的狂歡節比肩。

關於元宵的古詩 篇五

1、《正月十五夜》

(唐)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2、《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裏開芳宴,蘭紅豔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3、《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着詞聲。

4、《詩曰》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閒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5、《詩曰》

(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採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6、《詩曰》

(宋)姜白石

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

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元宵節來歷及風俗簡介 篇六

元宵節簡介

元宵節,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爲每年農曆正月十五。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爲“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爲主。

元宵節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爲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爲法定之事。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游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元宵節來歷及風俗簡介 篇七

吃元宵小知識

1、早餐不宜食用

元宵屬於高熱量、高糖分的食品,還含有油脂,但卻缺乏營養素,除了熱量和糖外並沒有太多其他營養。這樣的食品首先是不適合當早餐吃。除了缺乏營養外,還因爲人早起時胃腸道功能是最弱的,而元宵外皮的部分都是糯米的,黏性高,不易消化。因此早餐吃元宵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而導致泛酸、燒心等情況,影響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2、每頓一二兩足矣

什麼時候吃元宵還有很多講究。最好別把元宵當正餐,早飯後九十點鐘或者下午加餐的時候吃點兒元宵還可以,但每次吃個一二兩(50~100克)也就足夠了。在吃元宵的同時,不能再吃其他含糖高的食品;還要減少其他主食的攝入,一般來說是吃三個元宵就要減去半兩(25克)主食。夜宵如果和睡覺的時間離得比較近,最好也別吃元宵。這類食品不好消化、排空慢,也會加重胃腸道負擔。一些胃腸功能弱的人在吃了元宵後就會出現泛酸、燒心等胃食管反流問題。因此,元宵不能吃得太飽,吃完後也不要馬上就躺着,最好活動兩小時以上再睡覺。

3、喝點兒湯促消化

元宵也並非“一無是處”,一些微量元素、營養素溶解在煮元宵的湯裏。吃了元宵最好再喝湯,這可以促進消化吸收,即民間常說的原湯化原食。不過喝湯一定要注意別在湯裏再加糖。如果吃的是鹹湯圓,可以在湯裏放些小蝦米及蔬菜,補充營養,但最好不要再放油脂或調味料。

無論是吃元宵還是喝湯要注意不能太燙,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吃,否則很可能燙傷口腔和食管黏膜。有的人吃元宵時一被燙了就很快把元宵嚥下去,這種習慣危害更大。

元宵節來歷及風俗簡介 篇八

元宵節日由來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開燈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開始“試燈”,十五日夜爲‘“正燈’,民間要點燈盞,又稱“送燈盞”,以進行祭神祈福活動。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習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動意義,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爲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着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後來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南北朝時,元宵張燈漸成風氣。梁武帝篤信佛教,其宮中正月十五大張燈火。唐朝時,中外文化交流更爲密切,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爲法定之事。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當隨着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在國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爲人所知。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中國人素有賞花燈、吃湯圓、吃元宵、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元宵節的禁忌有哪些 篇九

1、忌丟失財物

在中國的一些傳統觀念裏認爲,如果在小正月這天丟失了財物,可能會影響一整年的財運,因此建議大家在元宵節出門時,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財物和貴重物品哦。

2、忌洗頭髮剪頭髮

在老一輩的舊思想裏認爲,正月十五這一天是不宜剪頭髮和洗頭髮的,爲什麼呢?

據說人們認爲剪頭髮的“發”和發財的“發”是同一個字,如果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剪頭髮可能會剪掉一整年的財運,如果在這一天洗頭髮,可能就會將自己的財運給洗掉了。

3、忌空米缸

由於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具有喜慶吉祥的寓意,因此人們會在這一天開始之前,將家裏的米缸裝的滿滿的,這樣預示着一整年都不會斷糧。

因爲在古代時,很多人都生活的非常艱辛,經常吃不飽穿不暖,在元宵節開始之前將家裏的米缸裝滿,其實是寄予了人們希望新的一年能夠吃飽穿暖衣食無憂的美好願望。

4、忌借錢給別人

每當到了正月十五的時候,很多老人都會說這一天一定不要借錢給別人,因爲他們認爲如果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借錢給別人,會同時將自己的財運借出去了。

因此每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不管是關係多麼親近的親朋好友,建議大家儘量避免在這一天借錢給別人。

5、忌穿破衣服

正月十五這一天最好不要穿破衣服,也儘量避免將衣服弄破。

因爲相傳正月十五是天官大帝的生日,如果在這一天穿破舊的衣服,會破壞了喜慶的節日氛圍。如果因此惹怒了天官大帝,可能會破壞了一整年的好運勢。

元宵節的來歷 篇十

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於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大臣東方朔決心幫助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動難,唯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作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 ,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武帝準湊,“元宵姑娘”終於見到家人。此後,便形成了元宵節。

關於元宵節習俗的形成,說法頗多,但一般變爲在漢代就初具雛形。史載漢武帝的時候,漢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據稱泰一是當時相當顯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並有恩於漢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較隆盛。相傳另一位漢室皇帝漢文帝也和元宵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