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山東三孔的導遊詞精品多篇

山東三孔的導遊詞精品多篇

介紹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一

各位團友,大家好!今天我將帶領大家遊覽靈巖寺。它地處長清縣萬德鎮東北七公里的靈巖山,位於泰山北麓主峯四十里處,是泰山的十二支脈之一。現在我們的遊覽車已進入了靈巖山,這裏羣山環抱,峯巒清幽,松柏蒼翠,泉水清冽,風景十分秀麗。明代詩壇領袖王世貞曾讚美這裏是“泰山背最清幽處”。靈巖山原名方山、玉符山。

因山的主峯頂部高大雄偉,方方正正,很像將軍印而得名。至於靈巖這個名字的由來,則與朗公的故事有關。朗公是東晉高僧,山東地區的佛教領袖,他常騎一頭毛驢四處宣揚佛法,人們只要聽到他的驢叫,即“從者如流”。傳說朗公來方山說法時,聽衆達千人之多,不僅人聽得入迷,而且“猛獸歸伏,亂石點頭”。聽衆把這一異狀告訴朗公,朗公說:“此山靈也,不足怪!”於是方山改名爲靈巖山,靈巖寺也由山得名。至今寺東面的朗公山上還有一塊高約十丈的奇石,遠看像一位老僧拄杖而行,後面的幾十棵松樹,像弟子隨侍於後。據說,這石頭就是朗公的化身。

靈巖寺的始建人叫法定,傳說他於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來此開闢山場,引泉建寺。那時的寺建在今天靈巖寺的北面,名叫神寶寺,隋代已有名氣。唐太宗貞觀年間(640年前後),在惠崇的主持下遷到此處,成爲我國佛教神宗的據點,與浙江天台國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蘇南京棲霞寺合稱爲天下寺院“四絕”,而靈巖寺更被稱爲四大名剎之首。唐高宗與武則天去泰山封禪時,就曾在此住宿,清乾隆皇帝也在這裏建過行宮。相傳,靈巖寺鼎盛時期殿閣有四十餘處,禪房五百多間,僧侶八百餘人。禪宗提倡飲茶,從此飲茶盛行,是北方人開始以茶爲飲料的原因之一。

靈巖寺有證可考的歷史是自唐代惠崇開始,直至清代,而以宋代最爲鼎盛。靈巖寺風光優美,殿宇崢嶸,佈局宏偉,其中有極負盛名的千佛殿、闢支塔、墓塔林等,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自古就是遊覽勝地,前人有“登泰山不至靈巖不成遊”之說。

現在大家看到的石坊是靈巖寺的第一道山門,建於清乾隆26年(1762年)。上面的“靈巖勝境”四個字就是乾隆皇帝御筆所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寺院廣場上的“大靈巖寺碑”是由元人文書訥題寫的。

石坊南面這座山叫明孔山,山上峭壁上有一個天然的車輪大小,南北相通的圓形洞孔,光線透過,不論晴天、陰天都像一輪明月高懸天上,人稱“明孔洞”,也是傳說中法定禪師的面壁處。

這是在靈巖寺中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最負盛名的主體建築——千佛殿。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當時叫大雄寶殿。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明代嘉靖年間重建的。大殿是木結構建築,闊七間,深四間,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單檐廡殿頂,檐角向上伸出,像振翅欲飛的大鳥。殿前的多棱石柱,古樸莊嚴,,雕琢精美,是唐代原物,也是現存不多的文物精品。

殿內四周牆壁上原有數以千計的,高約30釐米的木製小型佛像,故稱千佛殿。佛像表現的是分身釋迦牟尼集會講法的熱烈場面。但現在保存下來的不足半數。殿中央供奉着三尊大佛像,藤胎髹漆,塑於宋英宗治平年間(1064年-1067年),東邊的是藥師佛,銅鑄,造於明憲宗成化13年(1477年),西邊是釋迦牟尼佛,也是銅鑄,造於明世宗嘉靖23年(1543年)。

殿內最引人注目,爲歷代稱道的是兩邊神座上的40尊宋代彩色泥塑的羅漢坐像。像高大約在101—120釐米左右。羅漢身上妝鑾均用天然礦物質顏料塗飾,故而永不褪色。人物形態、氣質刻畫細緻傳神,表情動作無一雷同。或怒上心頭,或喜上眉梢,或托腮沉思,或慷慨激昂,個性鮮明,栩栩如生。連衣服上的皺褶,手臂上的青筋都分明可見。衣着打扮與人物性格十分貼切和諧,顯示了精湛的雕刻藝術。從泥塑的貼近現實的藝術風格上看,基本上是宋代作品。近代學者梁啓超稱它是“海內第一名塑”。當代藝術大師劉海粟於1983年11月23日參觀後題寫了“靈巖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碑文。它是我國泥塑遺存的藝術珍品,是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也是研究我國佛教史的珍貴資料。

千佛殿東西兩側老幹龍鍾的漢柏下是蘇軾的詩碑,字跡龍飛鳳舞,爲寶剎增色不少。其實,蘇軾並未來到過靈巖寺,這首詩是他在徐州登雲龍山時而作。

孔導遊詞 篇二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孔子的故鄉——曲阜。我姓趙,是此次行程的導遊,我將陪同各位遊覽孔廟、孔府和孔林。

首先,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孔子的生平。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誕生於曲阜尼山。春秋末期,他在魯都闕里聚徒講學,傳授“六世”(禮、樂、射、御、書、數),並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論。

現在我們前往孔廟。孔廟是後人爲祭祀孔子而修建的廟宇,始建於孔子死後第2年。面積有327.5畝,仿皇宮之制,分九進院落,左右對稱排列,南北長約1公里。孔廟大門東牆外面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的碑刻,過去,任何官員至此,武官要下馬,文官要下轎,以表示對孔子的尊重。

孔府即“衍聖公府”,孔府與孔廟毗鄰,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府第,三路佈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築463間,加上後花園,共佔地240畝。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庭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位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佔地三千餘畝。

孔子創立的儒學及儒家思想,統治和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到曲阜來尋找歷史,曲阜歡迎你的到來!

孔景區導遊詞 篇三

山東的曲阜,是孔子的故鄉。這裏有一座巨大的宮殿式建築──孔廟,有中外歷史上罕見的世襲了七十多代的貴族府第──孔府,有一片比曲阜縣城大一倍的園林墓地──孔林。孔廟、孔府、孔林簡稱爲“三孔”,是我國,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遊覽勝地。

孔廟

(孔廟大成殿)

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在中國,幾乎是每一個省府或縣城,都有一座孔廟,但是規模最大的一座在曲阜。全廟南北長1公里多,佔地327畝,共有廳堂殿廡400多間,包括三殿、一閣、一罈、三祠、兩廡、兩堂、兩齋、十七亭、五十四門坊,前後共9進庭院,佈局嚴謹,氣勢雄偉,是我國規模僅次於故宮的古建築羣。

孔廟的主體建築爲大成殿。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闊45.78米,深24.89米,殿高24.8米,殿基佔地1836平方米。是我國現存巨大的古建築之一,可與故宮的太跟殿媲美。這個殿最引人注目的是正面十根石柱,每根柱上雕刻兩條巨龍,飛騰於雲彩之中,兩龍之間有一寶珠,故名之曰二龍戲珠。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氣勢磅礴。殿內有巨大的孔子塑像,像高3.3米,神采奕奕,威而不猛。孔子像兩側是顏回、曾參、孔及、孟軻“四配”的塑像,身高2.6米。另有“十二哲”塑像,身高2米。

孔廟裏共碑碣3000餘塊,被人們視爲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寶庫。最爲珍貴的是22塊漢魏六朝石刻。

孔府

(孔府大門)

又稱衍聖公府,位於孔廟的東側。孔府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的地方,漢元帝封孔子十二代孫孔霸爲“關內侯,食邑八百戶,賜金二百斤,宅一區”。這是封建帝玉賜孔子後裔府第的最早記載。宋至跟二年(1055年)封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爲“衍聖公”,宋徽宗時封爲世襲“衍聖公”,孔府也稱“衍聖公府”。現在的孔府基本上是明、清兩代的建築,包括廳、堂、樓、軒等463間,共九進院落,是一座典型的中國貴族門戶之家,有號稱“天下第一人家”的說法。事實上目前世界上還找不到子孫持續七十七代更久的人家。

孔府有前廳、中居跟後園之分。前廳爲官衙,分大堂、二堂跟三堂,是衍聖公處理公務的場所。衍聖公爲正一品官階,列爲文臣之首,享有較大的特權。前廳另設知印、掌書、典籍、司樂、管勾跟百戶廳等六廳辦事機構,爲孔府服務。

中居即內宅跟後花園,是衍聖公及其眷屬活動的地方。內宅的前後樓是府上老爺、太太、少爺跟小姐的住房,現陳列着當年的生活用品;如古老的紅木傢俱跟新式的沙發。孔子第七十七代孫、末代衍聖公孔德成的房間內擺設着當時結婚時用的中西結合的傢俱。

最後一進是花園,又名鐵山園。園內假山、魚池、花塢、竹林以及各種花卉盆景等一應俱全。尤爲難得的是一“五柏抱槐”奇樹,一棵古老的柏樹派生出5個分支,內中包含一株槐樹,爲世所罕見。

孔府現在還保存着不少歷代珍貴文物,如商周銅器、元明衣冠、古代書畫、名人墨跡以及竹雕玉琢、瓷器琺琅等藝術珍品。此外還有大批明清以來的文書檔案。整個孔府宛如一座珍藏無數的博物館。

孔林

是孔子及其後裔的墓地。坐落於曲阜城北,佔地3000餘畝。它是我國規模最大、持續年代最長、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氏族墓葬羣跟人工園林。

(孔子墓)

孔林神道長達1000米,蒼檜翠柏,夾道侍立,龍幹虯枝,多爲宋、元時代所植。林道盡頭爲“至聖林”木構牌坊,這是孔林的大門。由此往北是二林門,爲一座城堡式的建築,亦稱“觀樓”。四周築牆,牆高4米,周長達7000餘米。林牆內有一河,即著名的聖水──洙水河。洙水橋北不遠處爲享殿。是祭孔時擺香壇的地方。殿前有翁仲、望柱、文豹跟角端等石獸。享殿之後,正中大墓爲孔子墳地,墓前有巨碑篆刻“大成至聖文宣王墓”。東邊爲其子“泗水侯”孔鯉墓;前爲其孫“沂國述聖公”孔子思墓。據傳此種特殊墓穴佈局稱之爲“攜子抱孫”。

孔子墓前東側有三亭,是宋真宗、清聖祖跟清高宗來此祭孔時停留之處,叫作“駐蹕亭”。

孔林中除孔子墓外,氣派較大、墓飾規格也高的,要數第七十二代孫孔憲培妻子的墓──於氏坊。這位於氏夫人原來是乾隆皇帝的女兒,因當時滿漢不通婚,皇帝便將女兒過繼給一品大臣于敏中,又以子女名義下嫁給衍聖公,故稱於氏坊。

孔林裏還有一位名人之墓,那是清代戲劇家孔尚任,他因著《桃花扇》一書面名盛一時。他的墓穴位於內圈外側的東北角。墓碑上刻有:“奉直大夫廣東清吏司員外郎東塘先生之墓。”孔尚任曾爲康熙皇帝導遊孔廟跟孔林,由於他學識淵博,講解生動而深得皇帝的賞識。

孔導遊詞 篇四

山東曲阜是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孔林是我國曆代紀念孔子的聖地,統稱“三孔”。孔夫子生前在此開壇授學,首創儒家文化,而其子孫後代也在此生活繁衍,傳承着孔子的文化思想。1994年,“三孔”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山東曲阜“三孔”中的孔廟、孔府都坐落在市中心,孔林則位於城北。孔廟是國內最大的祭祀孔子的廟宇,它是在孔子的故居上改建而成的,可謂全世界孔廟的始祖;孔府曾是數百年來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地方,它的規模在國內僅次於故宮;孔林則是孔子及其家族後裔的墓地。

孔廟,公元前478年始建,後不斷擴建,至今成爲一處佔地327公頃(1公頃=10^4平方米)的古建築羣,包括三殿、一閣、一罈、三祠、兩廡、兩堂、兩齋、十七亭與五十四門坊,氣勢宏偉、巨碑林立,堪稱宮殿之城。

孔府,建於宋代,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之地,西與孔廟毗鄰,佔地約16公頃,共有九進院落,有廳、堂、樓、軒463間,舊稱“衍聖公府”。

孔林,亦稱“至聖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林牆周長7千米,內有古樹2萬多株,是一處古老的人造園林。

孔景區導遊詞 篇五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爲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裏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衆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爲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羣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跟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羣。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宏大、保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

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爲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爲“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於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是說,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爲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爲“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爲明欽差所寫,乾隆爲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於明代,爲表達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鍾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爲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讚揚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聖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爲“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

“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繫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跟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跟”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跟,人間之元氣。“太跟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棱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說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聖時門。三門並列,四道臺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於孟子,對古代四位聖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聖人的聖蹟歸納爲四句話: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跟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聖時”極贊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聖時門;歷代“衍聖公”出生時打開“聖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啓。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爲快之意。是說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爲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讚揚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說,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贊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說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裏亭子裏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衛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跟文字有重要價值。

金水橋,這道橋,同故宮前的橋同名,稱金水橋,又叫碧水橋,三孔排列,綠水盪漾。

弘道門。過金水橋是明代皇帝欽定的“弘道門”,取“論語”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孔子是個普通文人,爲什麼成爲聖人?贊孔子總結了先賢先聖的經驗,尤其弘揚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人能弘道,說人能指揮創造一切,非道弘人,並不是一切指揮人,這是讚揚人的主觀能動性。”弘道門下有兩塊石碑,東邊的四棱碑是“曲阜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沿革變遷的歷史,元代所立,史料價值很高,西邊的是“處士先生墓誌”,具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大中門。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大門,稱“中跟門”,意爲用孔子的思想處理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擴建廟改稱“大中門”,贊孔子的學問是集人類知識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離開中者,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門。是說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爲中庸。大中門東西兩頭有角樓兩座是守衛孔廟用的。

同文門,四大名牌,孔廟圖。進入大中門裏左右有四塊大碑。西邊的明弘治碑,講的綱常倫理。弘治碑右側有明代才子湖南長沙李東陽繪製的“孔廟圖”價值很高。 成化碑,是明代成化皇帝朱見深所立。有兩個情況引起歷代大家名人的注意。一是成化碑正楷字寫的好、規範化、標準化,精湛引人,字體筆法有“著稱於世”的評語;二是對孔子評價最高,歷代皇帝對孔子都有評說,評價最高的是成化皇帝,他把孔子的思想、辦法比作吃飯、穿衣、花錢,一天也離不開,有了孔子的道理跟辦法,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力,不然亂套啦。說有孔子之道則有天下,沒孔子之道則無天下,反孔子之道則失天下。如碑文稱:“朕唯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無焉,有孔子之道則綱常正而倫理明,萬物各得其所矣。.。,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天生孔子縱之爲聖,生之安行仁義中正,師道興起,從遊三千,往聖是繼。”

同文門。取“人同心”字同文之意。是說同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幹好事業;文字要統一,有統一的文字才能記載歷史傳播經驗,隨意造字會亂套。同文門是奎文閣前的重要屏障。

奎文閣,原爲藏書樓,是收藏御賜書籍的地方。建於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金章宗重修時改爲“奎文閣”。這座獨特雄偉的建築,完全是木質結構,在中國樓的建設上稱孤例。經過幾次地震,奎文閣沒有震毀。清康熙5年地震“十間房子倒者有九,存者有一,奎文閣巍然不動”。明代吏部尚書李東陽專寫了“奎文閣賦”,贊奎文閣的建築研究價值。是廊下東頭這塊碑。

樓閣前這東西兩院稱:“齋宿”,是祭祀人員齋戒、沐浴的地方。東院是衍聖公齋宿所,清康熙、乾隆祭孔時都在東齋宿盥洗。西院是從祭人員的齋宿。孔子七十一代孫孔昭薰將廟內宋、元、明、清五朝代拜孔廟碑130多塊集中鑲嵌在院牆上,故西齋宿又稱碑院。

十三碑亭。這是孔廟的第六進院落,亭內立有55塊碑,是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所立,其內容都是皇帝、欽差拜孔、對孔子的追諡、評價,歷次修孔廟的記載,有漢、滿、蒙、八思巴文等文字。南八北五,所以稱十三碑亭,因爲都是經皇帝批准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東起前排第三、六兩個亭子是金代所建,是我國現存不可多見的建築。凡是用贔屭馱的碑都稱“御碑”。“贔屭”是吉祥物,傳說龍王有九子,它是第8子,它愛“文”,善於負重,石碑有文字而沉重適合其特點,形象應爲龍頭、龜身、鷹腿、蛇尾。

東起北邊這第三個亭子是康熙皇帝立的碑。北京西山採的石頭經大運河,經濟南又運到這裏。專家計算這幢碑13萬斤重,從濟寧沿途潑水凍了,在冰上滑過來的,有時一天只走臥牛之地。曲阜本有好石頭不用,要從北京運來,以示皇帝對孔子的重視。這院東南、西南各有一片碑碣都是王公大臣們修廟、拜孔的記載,書法價值很高。

這個院東西對襯各有一門,東爲“毓粹門”,西是“觀德門”。俗稱東華門、西華門。

孔廟由這裏起分爲三路佈局,這一道五門,中爲“大成門”,左邊是“金聲門”,右邊是“玉振門”,再往西爲“啓聖門”,再往東爲“承聖門”。大成門的建築結構是“犬牙交錯,勾心鬥角”。中間插進爲“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頂爲“鬥角”。大成門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筆。贊孔子是集先聖先賢之大成,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

先師手植檜。大成門裏左邊這棵挺拔蒼勁的檜樹,是孔夫子手植的。據記載:孔子在這裏裁過三棵檜樹,金貞佑二年(公元1214年)毀於兵火,樹枯而又發新枝,曾“三枯三榮”,有“檜樹日茂孔氏日興”的說法。明萬曆年間才子楊光訓題寫了“先師手植檜”五個大字。

兩廡長廊。這兩側的對等兩排房子,共80間,稱“東西廡”,是供奉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子號稱弟子三千,身通六藝文武全才的七十二人,供奉在東西廡。歷代帝王都有封的配享先賢。如董仲舒、韓愈、王明陽、諸葛亮、寇準、岳飛等等。

到民國年間已封到156名。最後一位先賢是梁啓超先生。原有塑像,牌位,後一律改爲木製牌位。東西廡現在陳列的是收集的宋代以前的中貴石刻。周公訓子、蝙蝠行醫等,最爲珍貴的國寶有漢魏朝碑刻22塊,書法價值特高的“禮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張猛龍碑“、米芾碑”等都是罕見的珍品。西廡陳列了100多塊“漢畫石刻”,都是久負盛名的藝術珍品,是研究漢、魏等歷史社會生活難得的珍貴資料。東廡北端陳列着584塊石刻,是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涑寫的玉虹樓法貼。 杏壇。這是爲紀念孔子講學建的。孔子當初是在土臺上大杏樹下給弟子們講學。宋代公元1018年,孔子45代孔道輔監修孔廟時,將正殿後移擴建,在正殿舊址建亭,環植以杏,名曰“杏壇”。杏壇二字,是金代著名文人党懷英篆書。亭內有乾隆皇帝御筆“杏壇贊”,這是他第一次來曲阜寫的。乾隆題寫的匾、對聯、條幅等在曲阜有50多處。

大成殿。這是孔廟的主殿,它跟北京的故宮太跟殿、泰安岱廟天貺殿並稱東方三大建築,又稱東方三大殿。價值高歷史長的是大成殿。殿高24.8米,闊45.7米,深24.89米。四周環有28根用整個石頭雕成的龍柱,工藝精湛,造詣很深。尤其殿前廊10株深浮雕的滾龍柱實爲世之罕見,10棵柱子20條龍,上下對翔,升騰盤繞戲一顆珠子,神態各異,無一雷同,越看越有動意,躍然石上栩栩如生。這是徽州工匠的傑作。皇帝來曲阜朝孔時,孔家都用黃綾把龍柱裹起來,不讓皇帝直接看到龍柱,因爲超過了金鑾殿,怕皇帝不高興,加以責怪。其餘18根柱是八棱的淺浮雕龍柱,一個棱面刻九條龍,每根柱子八個棱,八九72條龍共計雕刻1296條龍。這是罕見的石刻藝術瑰寶。總覽大成殿雄偉壯觀。

五聖十二先哲。大成殿內供奉着17尊像。

五大聖人。至聖孔子,意爲聖人中的聖人,至高無上。孔夫子在中央,頭戴十二旒之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持震圭,威嚴肅穆,使人肅然起敬。兩側爲四配:東邊是復聖顏子,述聖子思;西邊是宗聖曾子,亞聖孟子。東頭六位,西頭六位,稱十二先哲,有子貢、子路、冉求等11位孔子的弟子,有一位是宋朝朱熹,著名理學家,五經四書解釋的好,被封爲先哲。“生民未有”的匾,是孟子贊孔子,說“生民未有盛於孔子也”。有人類以來,還沒有全面超過孔子的人,所以叫“生民未有”。“萬世師表”是康熙題寫,封孔子爲“萬世皇帝之師,千古人類之表,皇帝的老師,做人的。表率。”“斯文在茲”是光緒寫的,意爲天下的文化都在這裏。

寢殿。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殿。是孔廟第三大建築。亓官氏宋國人(河南商丘),19歲嫁孔子,後生子孔鯉,賢妻良母,早孔子7年去世,被封“至聖先師夫人”,同孔子一樣享受祭祀。寢殿周圍28根石柱上雕鳳凰,每條柱子刻鳳凰72只,同龍的數量一樣,叫龍鳳呈祥。

聖蹟殿。以石刻連環畫的形式記載了孔子的事蹟。有120塊文圖並茂的石刻,是孔子後代同明代巡撫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由吳郡著名畫工章草繪畫刻石,鑲在殿內牆上。是我國第一部人、文兼有的完整的連環畫。有很高的歷史跟藝術價值。殿正面“萬世師表”爲康熙御筆,正中孔子大司冠像是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畫的。殿東頭是康熙朝孔的御碑,西頭有晉代名畫家顧愷之畫的孔子行教像,習稱“夫子小影”最接近孔子的面貌特徵。還有宋代大家米芾的贊孔子的小篆:“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子以前既無孔子,孔子以後更無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明確的說,孔子偉大啊!無與倫比,空前絕後!

孔廟西路是祭禮孔子父母的地方。其父叔梁紇,母顏徵在,皇帝封爲啓聖王跟啓聖王夫人,建有啓聖王殿、寢殿、金絲堂等建築。

孔廟的東路,前後兩部分,前院是孔子故宅,有“孔宅故井”,孔子九代孫孔鮒藏書的地方名“魯壁”,現在看到的經書,立頭功的應爲“魯壁”。爲紀念孔子教育其子讀書建了“詩禮堂”,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字禮無以立”,意爲不學詩不會講話,不學禮不懂得如何立身事。詩禮堂內有著名雕刻家石可先生刻制的仿漢畫石刻“聖蹟圖”。後院是崇聖祠、五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祠堂。 各位先生,孔廟似歷史的、知識的學堂,因時間有限,咱們只看了主要的,我是厄要介紹的。孔子是聖人,也是偉大的旅遊家,周遊列國14年,宣傳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收集了寶貴的資料。有關聖人的遺蹟很多,很值得一看。我們相處時間雖短,可友誼長存,盼望各位有機會再來曲阜觀光,我們一定很好地服務。

孔廟看到這裏,謝謝大家的合作,歡迎您再來。

孔導遊詞 篇六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爲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裏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衆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爲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羣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羣。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宏大、保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爲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爲“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於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爲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爲“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爲明欽差所寫,乾隆爲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於明代,爲表達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鍾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爲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讚揚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聖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爲“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繫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棱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說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聖時門。三門並列,四道臺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於孟子,對古代四位聖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聖人的聖蹟歸納爲四句話: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聖時”極贊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聖時門;歷代“衍聖公”出生時打開“聖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啓。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爲快之意。就是說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爲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讚揚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說,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贊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說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裏亭子裏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衛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金水橋,這道橋,同故宮前的橋同名,稱金水橋,又叫碧水橋,三孔排列,綠水盪漾。

弘道門。過金水橋是明代皇帝欽定的“弘道門”,取“論語”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孔子是個普通文人,爲什麼成爲聖人?贊孔子總結了先賢先聖的經驗,尤其弘揚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人能弘道,說人能指揮創造一切,非道弘人,並不是一切指揮人,這是讚揚人的主觀能動性。”弘道門下有兩塊石碑,東邊的四棱碑是“曲阜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沿革變遷的歷史,元代所立,史料價值很高,西邊的是“處士先生墓誌”,具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大中門。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大門,稱“中和門”,意爲用孔子的思想處理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擴建廟改稱“大中門”,贊孔子的學問是集人類知識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離開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門。就是說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爲中庸。大中門東西兩頭有角樓兩座是守衛孔廟用的。

同文門,四大名牌,孔廟圖。進入大中門裏左右有四塊大碑。西邊的明弘治碑,講的綱常倫理。弘治碑右側有明代才子湖南長沙李東陽繪製的“孔廟圖”價值很高。

成化碑,是明代成化皇帝朱見深所立。有兩個情況引起歷代大家名人的注意。一是成化碑正楷字寫的好、規範化、標準化,精湛引人,字體筆法有“著稱於世”的評語;二是對孔子評價最高,歷代皇帝對孔子都有評說,評價最高的是成化皇帝,他把孔子的思想、辦法比作吃飯、穿衣、花錢,一天也離不開,有了孔子的道理和辦法,就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力,不然就亂套啦。說有孔子之道則有天下,沒孔子之道則無天下,反孔子之道則失天下。如碑文稱:“朕唯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無焉,有孔子之道則綱常正而倫理明,萬物各得其所矣。.。,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天生孔子縱之爲聖,生之安行仁義中正,師道興起,從遊三千,往聖是繼。”

同文門。取“人同心”字同文之意。是說同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幹好事業;文字要統一,有統一的文字才能記載歷史傳播經驗,隨意造字就會亂套。同文門是奎文閣前的重要屏障。

奎文閣,原爲藏書樓,是收藏御賜書籍的地方。建於宋天禧二年(公元1020xx年),金章宗重修時改爲“奎文閣”。這座獨特雄偉的建築,完全是木質結構,在中國樓的建設上稱孤例。經過幾次地震,奎文閣沒有震毀。清康熙5年地震“十間房子倒者有九,存者有一,奎文閣巍然不動”。明代吏部尚書李東陽專寫了“奎文閣賦”,贊奎文閣的建築研究價值。就是廊下東頭這塊碑。

樓閣前這東西兩院稱:“齋宿”,是祭祀人員齋戒、沐浴的地方。東院是衍聖公齋宿所,清康熙、乾隆祭孔時都在東齋宿盥洗。西院是從祭人員的齋宿。孔子七十一代孫孔昭薰將廟內宋、元、明、清五朝代拜孔廟碑130多塊集中鑲嵌在院牆上,故西齋宿又稱碑院。

十三碑亭。這是孔廟的第六進院落,亭內立有55塊碑,是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所立,其內容都是皇帝、欽差拜孔、對孔子的追諡、評價,歷次修孔廟的記載,有漢、滿、蒙、八思巴文等文字。南八北五,所以稱十三碑亭,因爲都是經皇帝批准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東起前排第三、六兩個亭子是金代所建,是我國現存不可多見的建築。凡是用贔屭馱的碑都稱“御碑”。“贔屭”是吉祥物,傳說龍王有九子,它是第8子,它愛“文”,善於負重,石碑有文字而沉重適合其特點,形象應爲龍頭、龜身、鷹腿、蛇尾。

東起北邊這第三個亭子是康熙皇帝立的碑。北京西山採的石頭經大運河,經濟南又運到這裏。專家計算這幢碑13萬斤重,從濟寧沿途潑水凍了,在冰上滑過來的,有時一天只走臥牛之地。曲阜本有好石頭不用,要從北京運來,以示皇帝對孔子的重視。這院東南、西南各有一片碑碣都是王公大臣們修廟、拜孔的記載,書法價值很高。

這個院東西對襯各有一門,東爲“毓粹門”,西是“觀德門”。俗稱東華門、西華門。

孔廟由這裏起分爲三路佈局,這一道五門,中爲“大成門”,左邊是“金聲門”,右邊是“玉振門”,再往西爲“啓聖門”,再往東爲“承聖門”。大成門的建築結構是“犬牙交錯,勾心鬥角”。中間插進爲“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頂爲“鬥角”。大成門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筆。贊孔子是集先聖先賢之大成,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

先師手植檜。大成門裏左邊這棵挺拔蒼勁的檜樹,是孔夫子手植的。據記載:孔子在這裏裁過三棵檜樹,金貞佑二年(公元1220xx年)毀於兵火,樹枯而又發新枝,曾“三枯三榮”,有“檜樹日茂孔氏日興”的說法。明萬曆年間才子楊光訓題寫了“先師手植檜”五個大字。

兩廡長廊。這兩側的對等兩排房子,共80間,稱“東西廡”,是供奉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子號稱弟子三千,身通六藝文武全才的七十二人,供奉在東西廡。歷代帝王都有封的配享先賢。如董仲舒、韓愈、王明陽、諸葛亮、寇準、岳飛等等。到民國年間已封到156名。最後一位先賢是梁啓超先生。原有塑像,牌位,後一律改爲木製牌位。東西廡現在陳列的是收集的宋代以前的中貴石刻。周公訓子、蝙蝠行醫等,最爲珍貴的國寶有漢魏朝碑刻22塊,書法價值特高的“禮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張猛龍碑“、米芾碑”等都是罕見的珍品。西廡陳列了100多塊“漢畫石刻”,都是久負盛名的藝術珍品,是研究漢、魏等歷史社會生活難得的珍貴資料。東廡北端陳列着584塊石刻,是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涑寫的玉虹樓法貼。

杏壇。這是爲紀念孔子講學建的。孔子當初是在土臺上大杏樹下給弟子們講學。宋代公元1020xx年,孔子45代孔道輔監修孔廟時,將正殿後移擴建,在正殿舊址建亭,環植以杏,名曰“杏壇”。杏壇二字,是金代著名文人党懷英篆書。亭內有乾隆皇帝御筆“杏壇贊”,這是他第一次來曲阜寫的。乾隆題寫的匾、對聯、條幅等在曲阜有50多處。

大成殿。這是孔廟的主殿,它和北京的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天貺殿並稱東方三大建築,又稱東方三大殿。價值高歷史長的是大成殿。殿高24.8米,闊45.7米,深24.89米。四周環有28根用整個石頭雕成的龍柱,工藝精湛,造詣很深。尤其殿前廊10株深浮雕的滾龍柱實爲世之罕見,10棵柱子20 條龍,上下對翔,升騰盤繞戲一顆珠子,神態各異,無一雷同,越看越有動意,躍然石上栩栩如生。這是徽州工匠的傑作。皇帝來曲阜朝孔時,孔家都用黃綾把龍柱裹起來,不讓皇帝直接看到龍柱,因爲超過了金鑾殿,怕皇帝不高興,加以責怪。其餘18根柱是八棱的淺浮雕龍柱,一個棱面刻九條龍,每根柱子八個棱,八九 72條龍共計雕刻1296條龍。這是罕見的石刻藝術瑰寶。總覽大成殿雄偉壯觀。

五聖十二先哲。大成殿內供奉着17尊像。

五大聖人。至聖孔子,意爲聖人中的聖人,至高無上。孔夫子在中央,頭戴十二旒之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持震圭,威嚴肅穆,使人肅然起敬。兩側爲四配:東邊是復聖顏子,述聖子思;西邊是宗聖曾子,亞聖孟子。東頭六位,西頭六位,稱十二先哲,有子貢、子路、冉求等11位孔子的弟子,有一位是宋朝朱熹,著名理學家,五經四書解釋的好,被封爲先哲。“生民未有”的匾,是孟子贊孔子,說“生民未有盛於孔子也”。有人類以來,還沒有全面超過孔子的人,所以叫“生民未有”。“萬世師表”是康熙題寫,封孔子爲“萬世皇帝之師,千古人類之表,皇帝的老師,做人的表率。”“斯文在茲”是光緒寫的,意爲天下的文化都在這裏。

寢殿。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殿。是孔廟第三大建築。亓官氏宋國人(河南商丘),19歲嫁孔子,後生子孔鯉,賢妻良母,早孔子7年去世,被封“至聖先師夫人”,同孔子一樣享受祭祀。寢殿周圍28根石柱上雕鳳凰,每條柱子刻鳳凰72只,同龍的數量一樣,叫龍鳳呈祥。

聖蹟殿。以石刻連環畫的形式記載了孔子的事蹟。有120塊文圖並茂的石刻,是孔子後代同明代巡撫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由吳郡著名畫工章草繪畫刻石,鑲在殿內牆上。是我國第一部人、文兼有的完整的連環畫。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殿正面“萬世師表”爲康熙御筆,正中孔子大司冠像是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畫的。殿東頭是康熙朝孔的御碑,西頭有晉代名畫家顧愷之畫的孔子行教像,習稱“夫子小影”最接近孔子的面貌特徵。還有宋代大家米芾的贊孔子的小篆:“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子以前既無孔子,孔子以後更無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明確的說,孔子偉大啊!無與倫比,空前絕後!

孔廟西路是祭禮孔子父母的地方。其父叔梁紇,母顏徵在,皇帝封爲啓聖王和啓聖王夫人,建有啓聖王殿、寢殿、金絲堂等建築。

孔廟的東路,前後兩部分,前院是孔子故宅,有“孔宅故井”,孔子九代孫孔鮒藏書的地方名“魯壁”,現在看到的經書,立頭功的應爲“魯壁”。爲紀念孔子教育其子讀書建了“詩禮堂”,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字禮無以立”,意爲不學詩不會講話,不學禮不懂得如何立身事。詩禮堂內有著名雕刻家石可先生刻制的仿漢畫石刻“聖蹟圖”。後院是崇聖祠、五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祠堂。

各位先生,孔廟似歷史的、知識的學堂,因時間有限,咱們只看了主要的,我是厄要介紹的。孔子是聖人,也是偉大的旅遊家,周遊列國20xx年,宣傳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收集了寶貴的資料。有關聖人的遺蹟很多,很值得一看。我們相處時間雖短,可友誼長存,盼望各位有機會再來曲阜觀光,我們一定很好地服務。

孔廟就看到這裏,謝謝大家的合作,歡迎您再來。

介紹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七

“八大關景區”位於匯泉東部,是我國著名的風景療養區,面積70餘公頃,十條幽靜清涼的大路縱橫其間,其主要大路因以我國八大著名關隘命名,故統稱爲八大關。解放前,這裏是官僚資本家的別墅區。解放後,人民政府對八大關進行了全面修繕,使其爲我國重要的療養區之一,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及重要的國際友人,曾在這裏下塌。

“八大關”的特點,是把公園與庭院融合在一起,到處是鬱鬱蔥蔥的樹木,四季盛開的鮮花,十條馬路的行道樹品種各異。如韶關路全植碧桃,春季開花,粉紅如帶;正陽關路遍種紫薇,夏天盛開;居庸關路是五角楓。秋季霜染楓紅,平添美色;紫荊關路兩側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寧武關路則是海棠……從春初到秋末花開不斷,被譽爲“花街”。近年在八大關東北角又新植了一片桃林,成爲春季人們踏青的又一好去處。西南角則綠柏夾道,成雙的綠柏隔成了一個個“包廂”,爲許多情侶們所鍾愛,因此這裏又被稱爲“愛情角”。

“八大關”的建築造型獨特,匯聚了衆多的各國建築風格,故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這裏集中了俄、英、法、德、美、丹麥、希臘、西班牙、瑞士、日本等20多個國家的各式建築風格。西部是線條明快的美國式建築“東海飯店”;靠近第二海水浴場,是解放後新建的匯泉小禮堂,採用青島特產的花崗岩建造,色彩雅緻,造型莊重美觀;再加上一幢幢別具匠心的小別墅,使八大關有了“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美譽。

風格多樣的建築使這裏成爲電影外景的最佳選擇,如《家務清官》、《苗苗》、《13號魔窟》等40多部電影和20多部電視劇都在此拍攝,現在的很多歌星的MTV外景也選在這裏,比如葉倩文、林子祥的《選擇》、《重逢》就是在八大關拍的外景。

孔導遊詞 篇八

各位朋友,在中國,在東方這片有着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土地上,你也許讀不懂青銅器上的銘文,也許不理解人頭獸身表現什麼,象徵什麼。但是,當你走進中國人民的生活,行走在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勞動創造的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觸到中國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來的儒家文化的氣息,你便能由此體驗到中國人民與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和理想道德的差異。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哪個層次去探究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品格,都不難發現儒家文化的基因,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儒家文化幾乎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代名詞。而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就是孔子。

孔子,春秋時代魯國人,也就是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享年73歲。孔子3歲時,父親叔梁紇去世,16歲時,母親顏徵在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兒,開始了他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獨自謀生、學習和奮鬥的一生。

孔子少年發奮自學,勤而好問,青年時代便掌握了參與貴族政治必須熟悉的禮、樂、射、御、書、數六藝,進而掌握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的內容,爲創立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礎。

孔子30歲設學授徒,開始了漫長的教育生涯,他首開中國私人講學、面向民衆,提倡“有教無類”之風,成爲中國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51歲時,才做了中都縣令,後來曾在魯攝相事,然而時間不長,他便辭了官,離開魯國開始了他長達20xx年的周遊列國之行。

孔子在68歲時回到魯國,他把幾乎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學和文獻整理上,一直到死。孔子的一生是顛沛流離,飽經憂患的一生,是艱苦卓絕、激勵奮發的一生,是春風化雨,培育英才的一生,是著書立說,濟時救世的一生。如今,他的軀體雖已灰飛煙滅,但他的思想,卻潛入每個東方人的心靈,他熔鑄了中華民族的個性和品格,隨着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孔子還將引導着人類,跨向21世紀。

曲阜的文物古蹟和旅遊景點很多,大部分與孔子和孔子文化有關。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曲阜明故城的正南門外,城門的北面是被稱爲中國三大古建築羣之一的孔廟。城門的正上方有“萬仞宮牆”4個大字。“仞”是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約等於8尺。據說,有人稱讚孔子的弟子子貢很有學問,子貢聽說以後,就說:“人的學問好比宮牆,我的學問只有牆頭這麼高,人們一看便會看見牆內的一切,而我的老師孔子的這道牆有數仞,不找到它的門是不能看到牆內宗廟之美麗、房舍的多種多樣”。後人爲表達對孔子的敬仰,明代胡纘宗就寫了“萬仞宮牆”4個字鑲在城門上,清代乾隆皇帝爲了顯示自己對孔子的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換上了自己寫的“萬仞宮牆”4個大字。這就是“萬仞宮牆”的來歷。

孔廟是後人爲祭祀孔子而修建的廟宇,始建於孔子死後第2年。面積有327.5畝,仿皇宮之制,分九進院落,左右對稱排列,整個建築羣共有五殿、一閣、一罈、兩廡、兩堂、17座碑亭、54座門坊共466間,南北長約1公里。孔廟恢宏壯麗,面積之大,歷史之久,保存之完整,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唯一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