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歌 北朝民歌

原文翻譯: 篇一

  敕勒(chìlè)川: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現在的甘肅、內蒙一帶。川:平川、平原。

  陰山:一條山脈的名稱,在內蒙古自治區的北部,又叫“大青山”。

  穹廬(qióng lú):蒙古包。

  籠蓋四野(yǎ):籠蓋,籠罩;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蒼蒼:蒼,青,天蒼蒼,天藍藍的。

  野茫茫:草原無邊無際。

  見(xiàn):顯露,露出來。[1]

相關資料: 篇二

  賞析一

  敕勒歌,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遊牧民族的生活。

  首兩句“敕勒川,陰山下”,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着兩句“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氈制的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這種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見到。

  最後三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一幅壯闊無比、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陣風兒吹彎了牧草,顯露出成羣的牛羊,多麼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裏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景象。全詩寥寥二十餘字,就展現出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

  這首詩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風格,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宋詩人黃庭堅說這首民歌的作者“倉卒之間,語奇如此,蓋率意道事實耳”。因爲作者對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點,不必用力雕飾,藝術效果就很好。

  鑑賞二

  敕勒歌,雖然僅有三十個字,卻具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它歌詠了北國草原的富饒、壯麗,同時抒發了敕勒人對養育他們的水土,以及對遊牧生活無限熱愛之情。

  “敕勒川,陰山下”,詩歌一開頭就以高亢的音調,吟詠出北方的自然特點,無遮無攔,高遠遼闊。這簡潔的六個字,格調雄闊宏放,透顯出敕勒民族雄強有力的性格。從中我們也可以強烈地感受到歌中表達的,那種不可抑制的由衷讚美之情。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兩句承上面的背景而來,極言畫面之壯闊,天野之恢宏。同時,抓住了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徵,歌者以如椽之筆勾畫了一幅北國風貌圖。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天”、“野”兩句承上,且描繪筆法上略有疊沓,蘊涵着詠歎抒情的'情調。作者運用疊詞的形式,極力突出天空之蒼闊、遼遠,原野之碧綠、無垠。這兩句顯現出敕勒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最後一句是全文的點睛之筆,描繪出一幅殷實富足、其樂融融的景象。

  這首民歌從語言到意境可謂渾然天成,它質直樸素、意韻真淳。語言無晦澀難懂之句,淺近明快、酣暢淋漓地抒寫了敕勒人的豪情。

作品賞析: 篇三

  陰山腳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藍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滾着綠色的波瀾,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羣羣的牛羊時隱時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