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徐志摩的歌詩歌 徐志摩的詩歌《歌》精品多篇

徐志摩的歌詩歌 徐志摩的詩歌《歌》精品多篇

徐志摩的歌詩歌 徐志摩的詩歌《歌》 篇一

徐志摩及其作品賞析

學院: 專業: 班級: 姓名: 學號: 指導老師:

中國·重慶 2012年6月

徐志摩及其作品賞析

專業: 班級

姓名:

學號

摘要: 徐志摩是第一個十年的文學階段中的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他的“康橋信仰”的主要內容是:在中國實現資產階級的民主、文明和自由。正因爲他的信仰與當時的中國社會主旋律不符,而且他的詩歌過分抨擊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再加上與陸小曼的那段感情被貼上了道德標籤,在上世紀的文學史里根本沒有這位浪漫詩人的一席之地。他的詩歌既有追求時的興奮狂喜與憂鬱煩惱,也有既得後的失落與沮喪悲觀。雖然徐志摩的康橋理想與社會主義社會格格不入,但他的抒情詩歌還是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準。

關鍵詞:徐志摩

理念

修辭藝術

個人資料

愛情歷程

文學活動

詩學

徐志摩個人資料: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 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硤石鎮,按族譜排列取名徐章垿,字槱森,因其父屬猴,名申如,得子亦是屬猴,故又取小字幼申。筆名有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國留學時他父親給另取的名字。說是小時候,有一個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過頭,並預言“此人將來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龍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是徐家的長孫獨子,自小過着舒適優裕的公子哥的生活。沈鈞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瓊瑤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學歷:1 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1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愛情:1915年,與張幼儀結婚,後於1922年3月在柏林離婚。與林徽因的感情沒有結果,而後遇到了陸小曼。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就在牛郎織女相會的那天,1926年在北京北海公園進行了一場人們議論了很久的婚事。與陸小曼結婚,胡適做介紹人,梁啓超爲證婚人。詳細的愛情歷程: 與張幼儀

1915年,由政界風雲人物張君勵爲自己的妹妹張幼儀提親,徐志摩把從未謀面的新娘娶進了門。張幼儀端莊善良,具有中國傳統的婦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賢淑穩重,善操持家務。婚後生了兩個兒子,能相夫教子。然而,徐志摩在張幼儀生完第二個兒子正虛弱的時候,遞上了離婚協議書。與林徽因

林徽因遊歷歐洲,在英倫期間,結識了當時正在英國遊學的徐志摩。當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徐志摩被林徽因出衆的才華與美麗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並不惜與髮妻張幼儀離婚。但林徽因經過理智的思索,和父親一起提前回國了,而且是與志摩不辭而別……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詩是這樣寫的:“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這是徐志摩對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見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這就是世俗所難理解的一種純情。

與陸小曼

徐志摩留學後回到北京,常與朋友王賡(一個軍官)相聚。王賡的妻子陸小曼,對徐志摩影響甚大。徐志摩和陸小曼在北京交際場相識相愛。徐志摩與陸小曼在剛結婚的前段日子裏,雖然徐父徐母對陸小曼依然心有不滿,但是兩人也過得浪漫、愜意。只是到了後期,由於陸小曼的病,由於徐申如的拒絕接納,由於鴉片的侵蝕等諸多原因,陸小曼變得越發嬌慵、懶惰、貪玩,渾然沒了當初戀愛時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個有靈性的女人。她每天過午才起牀,在洗澡間裏摸弄一個小時,然後吃飯。下午作畫、寫信、會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聽戲。徐志摩爲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遷就她。雖然在口頭上常常婉轉地告誡陸小曼,但效果不大。後來,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出於對陸小曼極度不滿,在經濟上與他們夫婦一刀兩斷。徐志摩要從父親處拿錢是不現實的,因此,他不得不同時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大夏大學三所學校講課,課餘還趕寫詩文,以賺取稿費。1929年,徐志摩辭了東吳大學、大夏大學的教職,繼續在光華大學執教,1930年秋起又在南京中央大學教書,併兼任中華書局編輯、中英文化基金會委員。上海南京兩地來回跑,1930年秋,即陸小曼29歲那年,徐志摩索性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以掙家用,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兩地來回奔波了8次。當時,人均的年薪爲五塊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掙到幾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滿足不了家庭的花銷。在即將去聽林徽因演講的前一天,在陸小曼與徐志摩說錢不夠用後與陸小曼吵了一架。這也是他們最後一次吵架,徐志摩在從南京乘飛機去北平的路上,因飛機失事遇難。年僅三十五歲。

徐志摩生平與文學活動:

1921年開始創作新詩。1922年返國後在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文。1923年,參與發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評論》 週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1925年赴歐洲、遊歷蘇、德、意、法等國。1926年在北京主編 《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影響到新詩藝術的發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1927年參加創辦新月書店。

次年《新月》 月刊創刊後任主編。並出國遊歷英、美、日、印諸國。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爲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辦《詩刊》季刊,被推選爲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霧在濟南附近觸山,機墜身亡。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雲遊》,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小說散文集 《輪盤》,戲劇《卞昆岡》(與陸小曼合寫),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譯著《 曼殊斐爾小說集》等。他的作品已編爲《徐志摩文集》 出版。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爲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閒話》等都是傳世的。徐志摩詩學理念: 很多人都知道徐志摩是個詩人,但不知他還是個詩學家。徐志摩在追求藝術必須是藝術的同時,也非常重視藝術中所迸發的思想火花,爲思想的靈魂搏造適當的軀殼,實踐其詩歌“精神”與“形體”和諧統一的詩歌策略。這些詩學理念的形成,究其原因,源自於中國傳統文學的影響、歐美大家思想的注入、康橋文化的薰陶。

一、追求完美的詩歌藝術

在中國現代文學的詩歌殿堂裏,徐志摩是最注重突破語言的束縛、追求表現方式多樣化的詩人之一,他相信“完美的形體是完美的精神之唯一表現” ①。新詩形式開拓的成就,是他被冠以“技巧專家”的美譽,爲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儘管這一“形式”論招致了不少的批評和指責,我們卻有理由相信,正是這種對詩藝的刻意追求,纔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徐志摩詩歌強大的生命力。

(一)追求言盡而意無窮的審美感受

徐志摩,作爲一個唯美主義的詩人,對語言文字的美有特殊的偏愛,他用哲學家冷靜和理智的態度,指出語言本是一種具有缺陷的交際工具。他說:但雖則真消息與真意義是不可以人類智力所能運用的工具——就是語言文字——來完全表現,同時我們又感覺內心尋真求知的衝動,想偵探出這偉大的祕密„„”②

這一觀念貫穿了徐志摩的一生。爲了突破語言自身的缺陷,追求“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的效果,徐志摩更加重視修辭,堅持着“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執着精神,他把弗羅貝爾當做修辭的榜樣:“你們知道法國有哥大文學家弗羅貝爾,他有一個信仰,以爲一個特殊的意念只有一個特異的字或字句可以表現,所以他一輩子艱苦卓絕地從事文學的日子,只是尋求唯一適當的字句來代替唯一的意念。他往往不吃飯不睡覺,呆呆的獨坐着,絞着腦筋地想,想尋出他稱心愜意的表現,有時他煩惱極了,甚至想自殺,往往想出了神,幾天寫不出一個句子。試想象他那樣偉大的天才,那樣豐富的學識,尚且要下這樣的苦功,方製成不朽的文學,我們看了他的榜樣不應當感動嗎?”③這可以看作是一種唯美主義的修辭理想,這也正是徐志摩詩的修辭的最高綱領。

(二)“三美”的語言模式

“三美”理論出自新格律詩派主將聞一多的《詩的格律》,它是新格律詩派追求詩美和創造詩歌新格律的理論主張,他強調:“詩的實力不獨包括音樂的美(音節),繪畫的美(辭藻),而且還有建築的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棋不能廢除規矩,詩也就不能廢除格律。”“三美”理論的提出,糾正了當時詩歌創作語言近乎白話,形式近乎散文的不良現象,對新詩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作爲新月派的代表詩人,徐志摩不僅是“三美”主張的遵循者,還是一位改革者。他發現聞一多的“三美”已經近乎古板,《死水》中那些劃一的詩行、均齊的音律恰恰與其自由的現代意識構成了深刻的矛盾,特別是徐志摩的性情不屬於理智型,而是情緒型的人。他有沒完沒了的獨立創新意識,這樣不僅形成了他們詩歌理論上的不同性質,就是在詩歌創作上也體現出聞一多有所不同。

“三美”包括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

詩歌,音樂,舞蹈原本是三位一體的混合藝術,後來三者逐漸分立,但並沒有截然分離,三者之間詩歌與音樂的關係更爲密切。在徐志摩詩歌的音樂世界中,人們感受着詩人的浪漫,享受着天籟之聲,在這兒靈魂得到昇華,性情得到陶冶,空靈高雅襲入人們的肺腑,給人以美的享受。

“詩自有其美,去詩中覓畫,何如直接看畫展?詩的繪畫美,是指似的意象美。”④錢鍾書先生說詩人以“心眼”視物,正與古人以“詩眼”解說意象相關。而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中提倡的繪畫美就是辭藻,指的是詩人應該多用表示形體和色彩的語言,把詩情傳達爲含有繪畫因素的意象。縱觀聞一多的詩作,他所創作的意象形象凝練,構圖清晰,色彩絢麗,視覺效果強烈,具有西洋油畫的美感特徵。

徐志摩在繪畫美的藝術追求上則與聞一多相悖。他不像聞一多那樣,用熱烈的語言直露的抒發自己火辣辣的心懷,而是以詩人特有的敏感,捕捉生活瞬間豐富的然而微妙的意象,用平穩、素淨的語言抒發內心的情懷。

所謂建築美,就是指詩歌排列要按照一定的組織結構,使節勻稱、使句均齊,要求詩行、詩節整飭美觀,屬視覺方面的美感。早在1922年,聞一多就在《律詩的研究》中指出:“中國藝術中最大的一個特質是均齊,而這個特質在其建築與詩中尤爲顯著。中國這兩種藝術底美可說就是均齊底美。”⑤他說的“均齊”實際上就是整齊,“句的均齊”就是指詩句的字數相等相近,“節的勻稱”就是在詩句字數相同、相近的前提下,節的行數相等。徐志摩遵循聞一多的倡導,也講究詩行和章法的“均齊”,他的詩多以四行一節式爲主,有的是式,有的是梯式,還有的採用混合式等。但從整體上看,節式、章法、句法、韻腳都各有變化,不太拘泥。講究詩行而能不爲其束縛,整飭中有變化,呈現出靈活多樣的體式。

二、精神與形體的完美結合

徐志摩爲什麼能從胡適、郭沫若、田間、聞一多等詩人羣中卓然而出併爲21世紀的當代人所接受呢?這不只在於徐志摩的傳奇生平,更在於其詩歌獨特的藝術魅力。徐志摩的詩歌既尊重現代漢語的表述習慣,又有對現代漢語語言習慣的某些突破;在語法規範上,既有中國古典詩詞的浸潤,又有英詩的某些影響;在新詩音律化的過程中,既有對聞一多“三美”主張的有效融會,又有他自己的獨到意會。他是根據自己“真純的詩感”在創造、在發現,努力實踐着自己的詩歌策略——詩歌“精神”與“形體”的和諧統一。因此,他在詩學理論上所做的探索,對現代漢語詩歌的藝術發展來說,其貢獻是其他新月詩人不可能取代的。

徐志摩詩歌的修辭藝術

徐志摩詩歌的藝術魅力是與他的語言功力分不開的,也就是說,徐志摩的修辭公功力是他的詩作產生如此強烈的藝術魅力的重要因素。他很重視句式的洗煉與和諧,重視語詞的色彩效果,也十分注重辭格的巧妙運用以及詩歌的篇章組織。他總是運用多種的修辭方式,力求使詩歌的內容與形式達到完美和諧的統一,從而使詩歌達到詩意蔥蘢、風格明麗的境界。特別是其中影響很大的抒情詩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平。

一、辭格的運用

(一)比喻

閱讀徐志摩的詩歌,它會把你帶到美妙的比喻的海洋,讓你流連忘返。徐志摩詩歌中有很多由形傳神的比喻。這是一個“自然天授”的過程,它是發話主體對生活主觀情感認識的形象描繪。徐志摩最喜歡最常用的喻體有花、鳥、明星、水晶等等。徐志摩藉助這些意象的晶瑩璀璨,得體的表現出對純粹美得深愛,清亮柔和的色調和質感使本體的眼、光明以及魂靈帶有可觸摸性,染上了具體可感的色彩,因此體現出詩歌中詞語和心靈的緊密融合,營造出一個浪漫清純的氛圍。

(二)比擬

比擬對客體的描寫,不是外在客體的感性現實化,而是浸染着主體情感的內在心象的物態化。它的產生經歷了現實化的自然到情感化自然地轉化過程,完成了物象向意象的飛躍。客觀事物不是作爲客體的外在物象,而是成爲主體內在心象。發話主體以自我的精神去接近客體,在對客體的精神滲透中,偏離了 客體的物質規定性,重新調整客體的存在形式。徐志摩把大自然稱作“偉大的先生”,認爲世上一切全是個性的表現,總是忍不住把大自然中的萬物賦予生命。徐志摩不僅在詩歌中善用比擬,而且在《春風》《雁兒們》《杜鵑》《雲遊》等詩中,整首詩都採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徐志摩詩歌中的擬人不僅用的多,更是用得妙,更襯出其陰森、咄咄逼人的氣勢。

(三)象徵

象徵是現代主義詩歌常用的手法。象徵的基本含義是用某種知覺或想象的具體圖像,表現或暗示某種不可見或難以言喻的意蘊。徐志摩在抒情方法上吸納了現代主義的意象呈現、暗示象徵的藝術技巧,表現了含蓄美的藝術特點。徐志摩詩歌象徵性意象主要有兩類:勁舞的象徵性意識和人物的象徵性意象。景物的象徵性意象數量最多。徐志摩通過象徵性意象來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充分展示了他感情的波濤,心靈的激動。

參考文獻:①徐志摩﹒詩刊牟言﹒晨報副刊,1926年4月1日

②徐志摩﹒話﹒見:韓石山編。徐志摩全集第三卷·散文﹒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97﹒

③加藤阿幸﹒徐志摩語言觀﹒揚州大學學報﹒1998,(2)

④章亞昕﹒中國現代朦朧詩賞析﹒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107

⑤聞一多﹒律詩的研究﹒聞一多全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徐志摩的歌詩歌 徐志摩的詩歌《歌》 篇二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徐志摩,一生都在追逐愛情。林徽因與陸小曼,誰是他心頭的硃砂痣。我們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認,愛情的繾綣與浪漫成就了徐志摩,成就了浪漫詩歌的傳奇,下面跟隨小編去他的詩文中、他的辭藻裏,去感受民國別樣的美吧。

徐志摩優美詩歌大全

1、我有一個戀愛

我有一個戀愛;——

我愛天上的明星;

我愛他們的晶瑩:

人間沒有這異樣的神明。

在冷峭的暮冬的黃昏,在寂寞的灰色的清晨。

在海上,在風雨後的山頂——

永遠有一顆,萬顆的明星!

山澗邊小草花的知心,高樓上小孩童的歡欣,旅行人的燈亮與南針:——

萬萬裏外閃爍的精靈!

我有一個破碎的魂靈,像一堆破碎的水晶,散佈在荒野的枯草裏——

飽啜你一瞬瞬的殷勤。

人生的冰激與柔情,我也曾嘗味,我也曾容忍;

有時階砌下蟋蟀的秋吟,引起我心傷,逼迫我淚零。

我袒露我的坦白的胸襟,獻愛與一天的明星,任憑人生是幻是真

地球在或是消派——

大空中永遠有不昧的明星!

2、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在夢的輕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她的溫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甜美是夢裏的光輝。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她的負心,我的傷悲。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在夢的悲哀裏心碎!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黯淡是夢裏的光輝。

3、偶然

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有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4、我來揚子江邊買一把蓮蓬

我來揚子江邊買一把蓮蓬;

手剝一層層蓮衣,看江鷗在眼前飛,忍含着一眼悲淚——

我想着你,我想着你,啊小龍!

我嘗一嘗蓮瓤,回味曾經的溫存:——

那階前不卷的重簾,掩護着同心的歡戀:

我又聽着你的盟言,“永遠是你的,我的身體,我的靈魂。”

我嘗一嘗蓮心,我的心比蓮心苦;

我長夜裏怔忡,掙不開的惡夢,誰知我的苦痛?

你害了我,愛,這日子叫我如何過?

但我不能責你負,我不忍猜你變,我心腸只是一片柔:

你是我的!我依舊。

將你緊緊的抱摟——

除非是天翻——

但誰能想象那一天?

5、雪花的快樂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裏瀟灑,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

飛揚,飛揚,飛揚,——

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悽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悵——

飛揚,飛揚,飛揚,——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裏娟娟的飛舞,認明瞭那清幽的住處,等着她來花園裏探望——

飛揚,飛揚,飛揚,——

啊,她身上有硃砂梅的清香!

那時我憑藉我的身輕,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6、雲遊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際雲遊,自在,輕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你的愉快是無攔阻的逍遙,你更不經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澗水,雖則你的明豔

在過路時點染了他的空靈,使他驚醒,將你的倩影抱緊。

他抱緊的是綿密的憂愁,因爲美不能在風光中靜止;

他要,你已飛渡萬重的山頭,去更闊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他在爲你消瘦,那一流澗水,在無能的盼望,盼望你飛回!

7、沙揚那拉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象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裏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徐志摩的歌詩歌 徐志摩的詩歌《歌》 篇三

徐志摩詩集讀後感

(一)在轉瞬即變的時空裏,在人生無以反覆的過程中,徐志摩打敗了時間的文字、聲音和表情,創造無數經典,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喚醒了我們曾經的那份純真和對世間的幻想‥‥‥

初識徐志摩還是那首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時的我還是一個不懂世故的懵懂小男孩,望着如此灑脫的詩句,內心也不禁泛起漣漪,那是一種天性的思想氾濫,使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如今再次觀賞這部作品,卻發現那時的徐志摩少了份糾纏,多了些許奔放,淺露離別的憂傷,顯現了濃濃的浪漫情愫,他把濃郁的離愁深埋心底,用寥寥幾筆點化得淡雅、飄渺,全詩顯得飄逸而空靈,激起我對大學生活的深刻懷念,對職工生涯的無限憧憬。如果你覺得徐志摩對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貢獻僅此而已的話,那麼只能說明你眼界低見識短了。

前不久,在空暇時間有幸拜讀了徐志摩的《偶然》一詩,全詩短短几十字,深切的表達了詩人對偶遇之人的喜愛,卻又無可奈何而引發感嘆。由於受英國浪漫主義詩風的薰染,所以徐志摩的浪漫純正而不輕佻,高雅而不低俗,他的詩歌柔美、清麗、音韻和諧,表達了他對愛情、自由和美的追求。每每讀起他的這首詩歌都會激起我對美的無限追求,對偶遇的深切渴望。對於二十歲正直青春年少的我們而言,正處於抉擇的時段,這就要求我們學會發現美,只有擁有發掘美的眼睛,才能發現美,追求美,才能,感受美。對美的發現與創造源於對生活的嚮往與熱愛,徐志摩面對憤怒,沒有咆哮,沒有慷慨高歌,甚至沒有希望和恐懼,有的只是淡然灑脫的文字、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靜視和對自然的依戀。用他的才能與行動告訴我們面對不如意的事需冷靜,樂觀,要豁達。

徐志摩的作品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對我而言,還是偏愛他的詩歌,他的浪漫主義,每每翻閱他的作品都會有不一樣的心境和感受,無論是他的爲人還是作品都足以給我上一輩子的人生哲學。

徐志摩以彼之細膩的心理捕捉,賦我纏綿的情感體會;

以彼之行雲流水的寫作風格,賦我酣暢淋漓的心靈洗禮;

以彼之坦誠的語句,無畏的吶喊,賦我對人類精神的深刻思考。

‥‥‥

可惜,天才的詩人只在人世間短暫的停留,他的出現雖似一顆倏然劃過的流星,輕輕的來,又悄悄的走,但卻折射出奇異的光芒,留下爲之動容的作品,留下令人陶醉的浪漫主義情懷,叫人懷念,令人難忘,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 ,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 ,不來不去‥‥‥

徐志摩詩集讀後感

(二)徐志摩的詩既沒有郭沫若的奔放,亦沒有聞一多的深沉,有的是飄逸、空靈,如潺潺溪水,如清風明月。他的大部分詩作沒有憤怒,沒有吶喊,沒有慷慨高歌,甚至也沒有希望和恐懼,有的只是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靜視和對自然的依戀。他追求的就是一種寧靜、和諧、無衝突的美的境界,表達的就是經過理性篩選、過濾了的情感。他總是將那種濃得化不開的情感給以稀釋,以防其“殺”了詩的美感。如《再別康橋》,詩人將那種濃郁的離愁點化得淡雅、縹緲,將離別時那種沉重的心緒藏於心底,使全詩顯得飄逸而空靈。“再別”本包容着十分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但這種複雜的情感化爲詩時,則從頭至尾表現出對自我的壓抑,對情感的剋制。如“輕輕的”一連用了三個,含蓄委婉地將詩人心頭的沉重、依戀曲折地表達出來。在整個詩中,沒有因難以割捨的別情而潸然淚下,更沒因理想的破滅而號啕痛哭,瀰漫全詩的只是淡淡的憂傷,悠悠的惜別,內含不盡之意。這正是情感經過理性的洗禮後所能達到的一種詩歌境界,所以有着永久的生命力。

徐志摩的詩歌比較含蓄,但不流於晦澀。從總體上看,儘管徐志摩在詩歌中反覆吟唱其單純的信仰:愛、自由與美,但他並非對此進行赤裸裸的、粗暴的吶喊,而是將之寄託於對雪花、康河、嬰兒等美好形象的禮讚中。《黃鸝》中第二節:“等候它唱,我們靜着望,/怕驚了它。但它一展翅,/衝破濃密,化一朵彩雲;/它飛了,不見了,沒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熱情。”實寫黃鸝,虛寫詩人的感覺:感嘆春光、火焰,熱情,一閃即逝。把展翅飛走的黃鸝與春光、火焰、熱情聯繫起來,顯得含蓄而又深沉。《山中》寫“我”在庭中月下思念山中的戀人,但詩人卻不直接去抒寫對戀人的思念,而從對山中光景的關心寫起;不直寫“我”想去見戀人,而是化一陣清風,將針葉青松吹落在情人的窗前,輕輕地不擾亂她的睡眠。這種構思含蓄地將對戀人無微不至的體貼、甜蜜的思戀全都表現出來了。《再別康橋》中,詩人不直言自己對康橋的無限深情和依戀,而只是恣意渲染康河的美景,只說自己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水草。”真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徐志摩詩集讀後感

(三)很久以前,就喜歡上了志摩的詩。

記得那是一個青春萌動的季節,一個人坐在家裏的樓頂上看書,看到了這樣的一段: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裏有甜蜜的憂愁

--紗揚娜拉。

就是在那個瞬間我愛上了這首小詩,也是在那時開始,知道了志摩,知道了他的詩集。

讀者眼中,志摩只是執着於愛情。我不否認,志摩的詩有太多的愛情,就如前面的《紗揚娜拉>>.但這並不是他的全部。打開《徐志摩詩集>>,你會發現,一樣有許多的詩不是愛情的。《破廟>>中“千年萬年應該過了,只記得那兇惡的神道,忘了,我現在的破廟”傳出了志摩對祖國的憂對當權者的恨。而《望月》卻表達出了他對生活的思考。

品讀志摩的愛情詩,能夠一起品味志摩那豐富而細膩的感情。在他的愛情詩中,我們的感情隨着他時而的激情澎湃,時而的婉轉流長。也是在讀了他的愛情詩後,我的感情觀脫離了高中的幼稚,才能更好的理解愛情的意義。

讀志摩的憂國詩,我能明白那時的中國,明白那時的世界的情形。他沒有直接把祖國寫出了,但他用暗喻的方法,寫出了當權者的黑暗,寫出了百姓的流離心酸。對祖國的愛,對家鄉的戀,志摩沒有用最通俗的文字表達,而在那些看似沒有關聯的詞語中,卻有着他濃烈的情節。

而讀志摩的生活哲思詩,我們又能看出一個對生活觀察細膩,對生活充滿希望和矛盾的詩人。從他的詩中,我們能看到一棵小草的悲喜,能看到一條小河的清純。是他的詩,讓我更加註意生活中的細節,讓我用一顆更成熟的心去生活。

詩,許多的人不喜歡,更有許多的人不理解。我不敢說我很懂詩,但我很喜歡詩。無論古詩還是現代詩,我喜歡詩中簡潔而優美的語言,喜歡他處出透出的哲理。詩,能改變一個人的性格,能陶冶一個人的情操。如果可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樣,看詩,品詩,從詩中學會生活,從詩中學會爲人,甚至,從詩中學會愛國。

徐志摩的歌詩歌 徐志摩的詩歌《歌》 篇四

徐志摩經典詩歌1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詩歌吧,詩歌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什麼樣的詩歌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徐志摩經典詩歌,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徐志摩經典詩歌1

雪花的快樂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裏瀟灑,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

飛r,飛r,飛r――

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悽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悵――

飛揚,飛揚,飛揚――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裏娟娟地飛舞,認明瞭那清幽的住處,等着她來花園裏探望――

飛r,飛r,飛r――

啊,她身上有硃砂梅的清香!

那時我憑藉我的身輕,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融,消融,消融――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①寫於1924年12月30日。發表於1925年1月17日《現代評論》第一卷第6期。

徐志摩經典詩歌2

童真的夢境!

靜默,休教驚斷了夢神的殷勤;

抽一絲金絡,抽一絲銀絡,抽一絲晚霞的紫曛;

玉腕與金梭,織嫌似的精審,更番的穿度——

化生了彩霞,神闕,安琪兒的歌,安琪兒的舞。

可愛的梨渦,解釋了處女的夢境的歡喜,像一顆露珠,顫動的,在荷盤中閃耀着晨曦!

鄉村裏的音籟

小舟在垂柳間緩泛——

一陣陣初秋的涼風,吹生了水面的漪絨,吹來兩岸鄉村裏的音籟。

我獨自憑着船窗閒憩,靜看着一河的波幻,靜聽着遠近的音籟,——

又一度與童年的情景默契!

這是清脆的稚兒的呼喚,田場上工作紛紜,竹籬邊犬吠雞鳴;

但這無端的悲感與悽婉!

白雲在藍天裏飛行;

我欲把惱人的年歲,我欲把惱人的情愛,託付與無涯的空靈——消泯;

回覆我純樸的,美麗的童心;

像山谷裏的冷泉一勺,曉風裏的白頭乳鵲,像池畔的草花,自然的鮮明。

徐志摩經典詩歌3

沙揚娜拉一首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裏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①1924年5月29日,徐志摩陪泰戈爾一行前往東京講學。在訪日期間,他寫了長詩《沙揚娜拉十八首》,收入在中華書局1925年8月版的詩集《志摩的詩》中。

徐志摩經典詩歌4

生活

陰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生活逼成了一條甬道:

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手捫索着冷壁的粘潮,在妖魔的臟腑內掙扎,頭頂不見一線的天光

這魂魄,在恐怖的壓迫下,除了消滅更有什麼願望?

①寫於1928年5月29日,初載1929年5月10日《新月》月刊第2卷和3號,署名志摩,後收入詩集《猛虎集》。

徐志摩經典詩歌5

北方的冬天是冬天,滿眼黃沙漠漠的地與天:

赤膊的樹枝,硬攪着北風先——

一隊隊敢死的健兒,傲立在戰陣前!

不留半片殘青,沒有一絲粘戀,只拼着精光的筋骨;凝斂着生命的徐志摩經典的詩歌集錦,耐,耐三冬的霜鞭與雪拳與風劍,直耐到春陽征服了消殺與枯寂與兇慘,直耐到春陽打開了生命的牢監,放出一瓣的樹頭鮮!

直耐到忍耐的奮鬥功效見,健兒克敵回家酣笑顏!

北方的冬天是冬天!

滿眼黃沙茫茫的地與天;

田裏一隻困頓的黃牛,西天邊畫出幾線的悲鳴雁。

徐志摩經典詩歌6

偶然

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有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夜半松風

這是冬夜的山坡,坡下一座冷落的僧廬,廬內一個孤獨的夢魂;

在懺悔中祈禱,在絕望中沉淪;——

爲什麼這怒叫,這狂嘯,金鼓與金鉦與虎與豹?

爲什麼這幽訴,這私慕,烈情的慘劇與人生的坎坷——

又一度潮水似的淹沒了,這彷徨的夢魂與冷落的僧廬?

徐志摩經典詩歌7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樹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沉澱着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爲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①寫於1928年11月6日,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

徐志摩經典詩歌8

雲遊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際雲遊,自在,輕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你的愉快是無攔阻的逍遙,你更不經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澗水,雖則你的明豔

在過路時點染了他的空靈,使他驚醒,將你的倩影抱緊。

他抱緊的是綿密的憂愁,因爲美不能在風光中靜止;

他要,你已飛渡萬重的山頭,去更闊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他在爲你消瘦,那一流澗水,在無能的盼望,盼望你飛回!

①寫於1931年7月,初以《獻詞》爲題輯入同年8月上海新日書店版《猛虎集》後改此題載同年10月5日《詩刊》第3期,署名徐志摩。

徐志摩經典詩歌9

她是睡着了

她是睡着了--

星光下一朵斜依的白蓮;

她入夢境了--

香爐裏嫋起一縷碧螺煙。她是睡熟了--

澗泉幽抑了喧響的琴絃;

她在夢鄉了--

粉蝶兒,翠蝶兒,翻飛的歡戀。停勻的呼吸,清蒼滲透了她的周遭的清氛;

有福的清氛,懷抱着,撫摸着,她纖纖的身形!

奢侈的光陰!靜,沙沙的盡是閃亮的黃金,平鋪着無垠,波鱗間輕漾着光豔的小艇。醉心的光景,給我披一件綵衣,綴一罈芳醴,折一枝藤花,舞,在葡萄叢中,顛倒,昏迷。

徐志摩經典詩歌10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在夢的輕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她的溫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甜美是夢裏的光輝。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她的負心,我的傷悲。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在夢的悲哀裏心碎!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黯淡是夢裏的光輝。

徐志摩經典詩歌11

火車擒住軌

火車擒住軌,在黑夜裏奔:

過山,過水,過陳死人的墳:

過橋,聽鋼骨牛喘似的叫,過荒野,過門戶破爛的廟;

過池塘,羣蛙在黑水裏打鼓,過噤口的村莊,不見一粒火;

過冰清的小站,上下沒有客,月臺袒露着肚子,象是罪惡。

這時車的呻吟驚醒了天上

三兩個星,躲在雲縫裏張望;

那是幹什麼的,他們在疑問,大涼夜不歇着,直鬧又是哼,長蟲似的一條,呼吸是火焰,一死兒往暗裏闖,不顧危險,就憑那精窄的兩道,算是軌,馱着這份重,夢一般的累墜。

累墜!那些奇異的善良的人,放平了心安睡,把他們不論

俊的村的命全盤交給了它,不論爬的是高山還是低窪,不問深林裏有怪鳥在詛咒,天象的輝煌全對着毀滅走;

只圖眼着過得,裂大嘴打呼,明兒車一到,搶了皮包走路!

這態度也不錯!愁沒有個底;

你我在天空,那天也不休息,睜大了眼,什麼事都看分明,但自己又何嘗能支使運命?

說什麼光明,智慧永恆的美,彼此同是在一條線上受罪,就差你我的壽數比他們強,這玩藝反正是一片湖塗賬。

①對於1931年7月19日,初載同年10月5日《詩刊》第3期,署名志摩。此詩原名《一片糊塗帳》,是徐志摩最後一篇詩作。

徐志摩經典詩歌12

黃鸝

一掠顏色飛上了樹。

“看,一隻黃鸝!”有人說。

翹着尾尖,它不作聲,豔異照亮了濃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熱情,等候它唱,我們靜着望,怕驚了它。但它一展翅,衝破濃密,化一朵彩雲;

它飛了,不見了,沒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熱情。

①寫作時間不詳,初載1930年2月10日《新月》月刊第2卷第12號,屬名徐志摩。

徐志摩經典詩歌13

多謝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蕩,這天藍與海青與明潔的陽光,驅淨了梅雨時期無歡的蹤跡,也散放了我心頭的網羅與紐結,像一朵曼陀羅花英英的露爽,在空靈與自由中忘卻了迷惘:——

迷惘,迷惘!也不知來自何處,囚禁著我心靈的自然的流露,可怖的夢魘,黑夜無邊的殘酷。

甦醒的盼切,只增劇靈魂的麻木!

曾經有多少的白晝,黃昏,清晨,嘲諷我這蠶繭似不生產的生存?

也不知有幾遭的明月,星羣,晴霞,山嶺的高亢與流水的光華……

辜負!辜負自然界叫喚的殷勤,驚不醒這沈醉的昏迷與頑冥!

如今,多謝這無名的博大的光輝,在豔色的青波與綠島間縈迴,更有那漁船與航影,亭享的粘附

在天邊,喚起遼遠的夢景與夢趣:

我不由得驚悚,我不由得感愧

(有時微笑的嫵媚是啓悟的棒槌!)

是何來倏忽的神明,爲我解脫

憂愁,新竹似的豁裂了外籜,透露內裹的青篁,又爲我洗淨

障眼的盲翳,重見宇宙間的歡欣。

這或許是我生命重新的機兆;

大自然的精神!容納我的祈禱,容許我的不躊躇的注視,容許

我的熱情的獻致,容許我保持

這顯示的神奇,這現在與此地,這不可比擬的一切間隔的毀滅!

我更不問我的希望,我的恫悵,未來與過去只是渺茫的幻想,更不向人間訪問幸福的進門,只求每時分給我的不死的印痕,——

變一顆埃塵,一顆無形的埃塵,追隨著造化的車輪,進行,進行,……

徐志摩經典詩歌14

《毒藥》

今天不是我歌唱的日子,我口邊涎着獰惡的微笑,不是我說笑的日子。

我胸懷間插着發冷光的利刃;

相信我,我的思想是惡毒的因爲這世界是惡毒的,我的靈魂是黑暗的因爲太陽已經滅絕了光彩,我的聲調是象墳堆裏的夜鴞因爲人間已經殺盡了一切的和諧,我的口音象是冤鬼責問他的仇人因爲一切的恩已經讓路給一切的怨;

但是相信我,真理是在我的話裏雖則我的話象是毒藥,真理是永遠不含糊的雖則我的。話裏彷彿有兩頭蛇的舌,蠍子的尾尖,蜈鬆的觸鬚;

只因爲我的心裏充滿着比毒藥更強烈,比咒詛更狠毒,比火焰更猖狂,比死更深奧的不忍心與憐憫心與愛心,所以我說的話是毒性的,咒詛的,燎灼的,虛無的;

相信我,我們一切的準繩已經埋沒在珊瑚土打緊的墓宮裏,最勁冽的祭餚的香味也穿不透這嚴封的地層:

一切的準則是死了的;

我們一切的信心象是頂爛在樹枝上的風箏,我們手裏擎着這迸斷了的鷂線;

一切的信心是爛了的;

相信我,猜疑的巨大的黑影,象一塊烏雲似的,已經籠蓋着人間一切的關係:

人子不再悲哭他新死的親孃,兄弟不再來攜着他姊妹的手,朋友變成了寇仇,看家的狗回頭來咬他主人的腿:

是的,猜疑淹沒了一切;

在路旁坐着啼哭的,在街心裏站着的,在你窗前探望的,都是被姦污的處女:

池潭裏只見些爛破的鮮豔的荷花;

在人道惡濁的澗水裏流着,浮荇似的,五具殘缺的屍體,它們是仁義禮智信,向着時間無盡的海瀾裏流去;

這海是一個不安靜的海,波濤猖獗的翻着,在每個浪頭的小白帽上分明的寫着人慾與;

到處是姦淫的現象:

貪心摟抱着正義,猜忌逼迫着同情,懦怯狎褻着勇敢,侮弄着戀愛,暴力侵凌着人道,黑暗踐踏着光明;

聽呀,這一片淫猥的聲響,聽呀,這一片殘暴的聲響;

虎狼在熱鬧的市街裏,強盜在你們妻子的牀上,罪惡在你們深奧的靈魂裏……

徐志摩經典詩歌15

殘破

(一)深深的在深夜裏坐着:

當窗有一團不圓的光亮,風挾着灰土,在大街上

小巷裏奔跑:

我要在枯禿的筆尖上嫋出

一種殘破的殘破的音調,爲要抒寫我的殘破的思潮。

(二)深深的在深夜裏坐着:

生尖角的夜涼在窗縫裏

妒忌屋內殘餘的暖氣,也不饒恕我的肢體:

但我要用我半乾的墨水描成一些殘破的殘破的花樣,因爲殘破,殘破是我的思想。

(三)深深的在深夜裏坐着,左右是一些醜怪的鬼影:

焦枯的落魄的樹木

在冰沉沉的河沿叫喊,比着絕望的姿勢,正如我要在殘破的意識裏

重興起一個殘破的天地。

(四)深深的在深夜裏坐着,閉上眼回望到過去的雲煙;

啊,她還是一枝冷豔的白蓮,斜靠着曉風,萬種的玲瓏;

但我不是陽光,也不是露水,我有的只是些殘破的呼吸,如同封鎖在壁椽間的羣鼠

追逐着,追求着黑暗與虛無!

①寫於1931年3月,初載1931年4月《現代學生》第1卷第6期,署名徐志摩,後收入《猛虎集》。

徐志摩的歌詩歌 徐志摩的詩歌《歌》 篇五

徐志摩偶然詩歌3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詩歌吧,詩歌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詩歌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徐志摩偶然詩歌,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徐志摩偶然詩歌1

《偶然》徐志摩

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偶爾投映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這首《偶然》,很可能僅僅是一首情詩,是寫給一位偶然相愛一場而後又天各一方的情人的。不過,這首詩的意象已超越了它自身。我們完全可以把此詩看作是人生的感嘆曲。人生的路途上,有着多少偶然的交會,又有多少美好的東西,僅僅是偶然的交會,永不重複。無論是纏綿的親情,還是動人的友誼,無論是偉大的母愛,還是純真的童心,無論是大街上會心的一笑,還是旅途中傾心的三言兩語,都往往是曇花一現,了無蹤影。那些消逝了的美,那些消逝的愛,又有多少能夠重新降臨。時間的魔鬼帶走了一切。對於天空中的雲影偶爾閃現在波心,實在是“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更何況在人生茫茫無邊的大海上,心與心之間有時即使跋涉無窮的時日,也無法到達彼岸。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方向,我們偶然地相遇,又將匆匆地分別,永無再見的希望。那些相遇時互放的“光亮”,那些相遇時互相傾注的情意,“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詩人領悟到了人生中許多“美”與“愛”的消逝,書寫了一種人生的失落感。這就是這首詩深含的人生奧祕與意蘊。詩人的感情是節制的,情態是瀟灑的。把最難以割捨、最可珍貴的東西消逝後,而發生的失落感,用了貌似不經意的語調予以表現,使這首詩不僅在外觀上,達到了和諧的美,更在內在的詩情上,特別地具有一種典雅的美。詩的上下兩段中的中間兩句,“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與“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蘊涵了非常曲折的心態,非常細膩入微的情意。一方面,有克里絲荻娜·羅塞提(1830—1894年,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女詩人)在《記住我》中所寫的“我情願你忘記而面帶笑容,也不願你記住而愁容慼慼”之韻味;另一方面,也可體會到一種在命運面前無可奈何的、故作達觀的苦澀情調。這兩方面,構成了一個立體的、模糊的審美體,不斷的思索、體會,不同側面的觀賞、玩味,都會有新鮮的感悟。顯示了相當典雅的情趣。徐志摩在這樣短短的小詩中,用了那麼單純的意境,那麼謹嚴的格式,那麼簡明的旋律,點化出一個朦朧而晶瑩,小巧而無垠的世界。我們漫步在這個世界之中,生髮出多少人生的慨嘆,多少往事的追懷,多少往事的回味,……但,並不如泣如訴,更不呼天搶地。我們只是緩緩而有點沉重地漫步,偶爾擡頭仰望,透過葡萄架或深藍的雲彩,恰有一朵流星飛逝而過,我們心中,升起了縷縷淡淡的哀傷。但仍然漫步,那緩緩而又有點沉重的足音,如一個“永恆”,駐留在夜的天空。不失輕盈,不失飄逸,卻總是掩飾不住現實的悲傷,情感深處隱伏着一絲淡淡的失落。詩人對於美,對於人生,並不是看得可有可無的,而是懷着深深的眷戀,執着的追求,只是“美”抑或人生的其他,都像天空中的雲影,黑夜海上的光亮,在瞬間都無影無蹤。他有憧憬,同時又無法擺脫一絲淡淡的哀傷。“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似乎達觀,超脫。但在審美心理上,卻並非如此,“最好你忘掉”,其實是最不能忘掉。沒有一點超脫,沒有一點可有可無。有的是現實的哀傷,是一個真實的人,執着於生活的人,執着於理想的人,在屢遭失意中唱出的歌。憧憬與絕望,悲哀與瀟灑,奇妙地交織在一起。是一個純詩人的哀感。他的瀟灑與飄逸,也多半是他爲了追求典雅的美,節制自己的感情而來的。

徐志摩處在一個貧困的國度最黑暗的年代,他滿懷着“美”的希望,在時代的夾縫中苦苦追尋着理想的光芒,但都如海灘上的鮮花,一朵朵在瞬間枯萎。他的歌喉,在“生活的陰影”逼迫下,最後變得暗啞、乾澀。即使早期一些詩,如“我不知道風在哪一個方向吹”等,雖然那麼輕柔,那麼飄逸,但仔細體味,也無不讓人感傷。寫於1926年的《偶然》,也是一樣,詩的深層信息中盪漾着淡淡的哀傷。詩人無意投身時代火熱的鬥爭,也無意於表現所謂的“時代本質”,但時代的苦難,也同樣曲曲折折地映射在一個真純詩人的心靈深處。

徐志摩偶然詩歌2

作者: 徐志摩

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驚異,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賞析:

能把“偶然”這樣一個極爲抽象的時間副詞,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徵性的結構,充滿情趣哲理,不但珠潤玉圓,朗朗上口而且餘味無窮,意溢於言外——徐志摩的這首《偶然》小詩,對我來說,用上“情有獨鍾”之語而不爲過

詩史上,一部洋洋灑灑上千行長詩可以隨似水流年埋沒於無情的歷史沉積中,而某些玲瓏之短詩,卻能夠經歷史年代之久而獨放異彩。這首兩段十行的小詩,在現代詩歌長廊中,應堪稱別備一格之作

這首《偶然》小詩,在徐志摩詩美追求的歷程中,還具有一些獨特的“轉折”性意義。按徐志摩的學生,著名詩人卡之琳的說法:“這首詩在作者詩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卡之琳編《徐志摩詩集》第94頁)新月詩人陳夢家也認爲:“《偶然》以及《丁當-清新》等幾首詩,劃開了他前後兩期的鴻溝,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氣,用整齊柔麗清爽的詩句,來寫那微妙的靈魂的祕密。”(《紀念徐志摩》)。的確,此詩在格律上是頗能看出徐志摩的功力與匠意的。全詩兩節,上下節格律對稱。每一節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都是用三個音步組成。如:“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

殼,”每節的第三、第四句則都是兩音步構成,如:“你不必訝異,”“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音步的安排處理上顯然嚴謹中不乏灑脫,較長的音步與較短的音步相間,讀起來紆徐從容、委婉頓挫而朗朗上口。而我在這裏尤需着重指出的是這首詩歌內部充滿着的,又使人不易察覺的諸種“張力”結構,這種“張力”結構在“肌質”與“構架”之間,“意象”與“意象”之間,“意向”與“意向”之間諸方面都存在着。獨特的“張力”結構應當說是此詩富於藝術魅力的一個奧祕

所謂“張力”,是英美新批評所主張和實踐的一個批評術語。通俗點說,可看作是在整體詩歌的有機體中卻包含着共存着的互相矛盾、背向而馳的辨證關係。一首詩歌,總體上必須是有機的,具各整體性的,但內部卻允許並且應該充滿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張力。充滿“張力”的詩歌,才能蘊含深刻、耐人咀嚼、回味無窮。因爲只有這樣的詩歌纔不是靜止的,而是“寓動於靜”的。打個比方,滿張的弓雖是靜止不動的,但卻蘊滿飽含着隨時可以爆發的能量和力度

就此詩說,首先,詩題與文本之間就蘊蓄着一定的張力。“偶然”是一個完全抽象化的時間副詞,在這個標題下寫什麼內容,應當說是自由隨意的,而作者在這抽象的標題下,寫的是兩件比較實在的事情,一是天空裏的雲偶爾投影在水裏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徵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如果我們用“我和你”,“相遇”之類的作標題,雖然未嘗不可,但詩味當是相去甚遠的。若用“我和你”、“相遇”之類誰都能從詩歌中概括出來的相當實際的詞作標題,這抽象和具象之間的張力,自然就蕩然無存了 再次,詩歌文本內部的`張力結構則更多。“你/我”就是一對“二項對立”,或是“偶爾投影在波心,”或是“相遇在海上,”都是人生旅途中擦肩而過的匆匆過客;“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都以“二元對立”式的情感態度,及語義上的“矛盾修辭法”而呈現出充足的“張力”。尤其是“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一句詩,則我以爲把它推崇爲“新批評”所稱許的最適合於“張力”分析的經典詩句也不爲過。“你”、“我”因各有自己的方向在茫茫人海中偶然相遇,交會着放出光芒,但卻擦肩而過,各奔自己的方向。兩個完全相異、背道而馳的意向——“你有你的”和“我有我的”恰恰統一、包孕在同一個句子裏,歸結在同樣的字眼——“方向”上 作爲給讀者以強烈的“浪漫主義詩人”印象的徐志摩,這首詩歌的象徵性——既有總體象徵,又有局部性意象象徵——也許格外值得注意。這首詩歌的總體象徵是與前面我們所分析的“詩題”與“文本”間的張力結構相一致的。在“偶然”這樣一個可以化生衆多具象的標題下,“雲——水”,“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意象與意象之間的關係構成,都可以因爲讀者個人情感閱歷的差異及體驗強度的深淺而進行不同的理解或組構。這正是“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易·繫辭》)的“象徵”之以少喻多、以小喻大、以個別喻一般的妙用。或人世遭際挫折,或情感陰差陽錯,或追悔莫及、痛苦有加,或無奈苦笑,悵然若失……人生,必然會有這樣一些“偶然”的“相逢”和“交會”。而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必將成爲永難忘懷的記憶而長伴人生

徐志摩偶然詩歌3

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偶爾投映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這首《偶然》,很可能僅僅是一首情詩,是寫給一位偶然相愛一場而後又天各一方的情人的。不過,這首詩的意象已超越了它自身。我們完全可以把此詩看作是人生的感嘆曲。人生的路途上,有着多少偶然的交會,又有多少美好的東西,僅僅是偶然的交會,永不重複。無論是纏綿的親情,還是動人的友誼,無論是偉大的母愛,還是純真的童心,無論是大街上會心的一笑,還是旅途中傾心的三言兩語,都往往是曇花一現,了無蹤影。那些消逝了的美,那些消逝的愛,又有多少能夠重新降臨。時間的魔鬼帶走了一切。對於天空中的雲影偶爾閃現在波心,實在是“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更何況在人生茫茫無邊的大海上,心與心之間有時即使跋涉無窮的時日,也無法到達彼岸。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方向,我們偶然地相遇,又將匆匆地分別,永無再見的希望。那些相遇時互放的“光亮”,那些相遇時互相傾注的情意,“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詩人領悟到了人生中許多“美”與“愛”的消逝,書寫了一種人生的失落感。這就是這首詩深含的人生奧祕與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