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趙一曼的英雄事蹟故事(多篇)

趙一曼的英雄事蹟故事(多篇)

趙一曼人物簡介 篇一

趙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2日),原名李坤泰,學名、又名李一超,字淑寧,四川省宜賓市白花鎮白花場村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烈士。趙一曼出身於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時期接受進步思想,反抗封建禮教,謀求婦女解放,衝破封建地主家庭束縛,走上爭取人民解放的道路。

1923年趙一曼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6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6年6月30日晨,趙一曼被追敵二度捉捕,受到殘酷的刑訊;

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敵殺害。她留有著名詩篇《濱江述懷》等,其故里四川宜賓有“趙一曼紀念館”,相關電影有《趙一曼》、《我的母親趙一曼》等。

2010年趙一曼被評爲“100位爲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趙一曼英雄事蹟有感 篇二

一身粗布紅衣、一把手槍,騎着一匹白馬冒着槍林彈雨衝鋒在如火如荼的戰場……

這是當年東北抗日聯軍中一位女戰士真實的形象。她,就是威震敵膽,被譽爲“白山黑水”民族魂的抗日女英雄——趙一曼。

距這個最早燃起抗日烽火的戰場數千公里之外,大後方的四川宜賓市翠屏山半山腰上,坐落着家鄉人民爲趙一曼建立的紀念館,館裏保存着新中國開國將領陳毅元帥的題詞:“生爲人民幹部,死爲革命英雄。臨敵大節不辱,永記人民心中”。

趙一曼,本名李坤泰,1905年10月27日生於宜賓縣一個地主家庭。在家鄉求學時期接受“五四”進步思想,反抗封建禮教,謀求婦女解放。21歲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在黃埔軍校、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23歲的趙一曼從莫斯科中山大學回國,先後在宜昌、上海、江西等地從事地下工作。

1931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中國共產黨派往東北地區領導革命鬥爭。她曾任哈爾濱總工會代理書記、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一師第二團政治委員等職務,領導哈爾濱電車工人大罷工,組織農民建立抗日自衛隊開展游擊戰爭。1935年秋,趙一曼在與日軍作戰中爲掩護部隊突圍,身負重傷被俘。

一份塵封的日本檔案,記錄了趙一曼犧牲前的遭遇:“七月二十六日對趙一曼女士的電刑,操作準確,新式電刑器具功能發揮正常,給了趙一曼女士超負荷的最大壓力。在長時間經受高強度電刑的狀態下,趙一曼女士仍沒招供,確屬罕見,已不能從醫學生理上解釋。”

1936年8月2日,趙一曼被日軍殺害,年僅31歲。她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實現了抗擊日寇、保家衛國的錚錚誓言。在英勇就義前,趙一曼留給唯一的骨肉一封家書:“寧兒,母親對於你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爲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永遠沒有再見的機會了……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字裏行間透露着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思念與愧疚。

歷經歲月更迭、時代變遷,女英雄趙一曼彷彿從未離去,她留給後人無盡的精神財富。

抗日女英雄趙一曼的故事 篇三

1926年夏,趙一曼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組織幫助下,進入宜賓女子中學。她積極參加黨領導的“抵制仇貨”的愛國運動,成爲當地學生運動的領導者之一。同年11月,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

大革命失敗後,趙一曼按照黨組織安排轉移到上海。9月,被派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回國,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進行黨的祕密工作。

“九一八”事變後,被黨組織派往東北地區發動和組織羣衆進行抗日鬥爭。1932年秋到哈爾濱,任滿洲總工會祕書、組織部長、代理書記,曾參加領導1933年的哈爾濱電車工人大罷工。1934年,任中共珠河(今尚志)中心縣委特派員、鐵北區委書記,組織領導當地工人農民成立反日遊擊隊,與日僞軍進行鬥爭。

1935年11月,在與日軍作戰中,趙一曼爲掩護部隊腿部負傷後在昏迷中被俘。日軍爲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審訊。

在獄中,日本人動用酷刑,她沒有吐露任何信息。趙一曼忍着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箇中國人保衛民族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貞不屈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1935年12月13日,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爲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趙一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董憲勳與女護士韓勇義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受到教育的兩人決定幫助趙一曼逃離日軍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憲勳與韓勇義將趙一曼背出醫院送上了事先僱來的小汽車,經過輾轉後,趙一曼到了阿城縣境內的金家窩棚董憲勳的叔叔家中。1936年6月30日,趙一曼在奔往抗日遊擊區的途中不幸被日軍追上,再次落入日軍的手裏。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後,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電刑等酷刑。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沒有吐露任何實情。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珠河縣處死“示衆”。

1936年8月1日,日軍將她押往珠河。8月2日,日軍將其綁在大車上,在珠河縣城“遊街示衆”。此時,趙一曼犧牲之前,面對敵人的屠刀,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當趙一曼昂首走到小北門外的草坪中央時,幾個軍警的槍口對準她。一個日軍軍官走到趙一曼跟前問:“你還有什麼話要講嗎?”趙一曼怒視着,把手中的紙卷遞過去說:“把這些話傳給我家鄉的兒子!”日軍官看過字條,向軍警們猛一揮手,罪惡的子彈射進趙一曼的軀體,犧牲於珠河縣(今黑龍江省尚志縣)小北門外,年僅31歲。

趙一曼英雄事蹟有感 篇四

抗戰期間,有一位女游擊隊員,她勇敢、善戰,她的名字讓敵人聞風喪膽。一次激戰中,她不幸中彈被俘,審訊她的日本軍官用盡手段折磨她,可她至死都沒有說出和部隊有關的任何信息,她就是趙一曼。

趙一曼,四川省宜賓人,原名李坤泰。她在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後,就在學生中積極從事革命活動。

1935年秋天,趙一曼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二團政治委員。第三軍主力轉移後,她率領第二團留守在珠河根據地,繼續開展游擊戰爭,以牽制敵人的兵力。部隊在濱綏鐵路北邊的一個山溝裏作戰時被敵人包圍。

趙一曼和戰士們經過一整天的血戰,擊退敵人多次進攻,但終因寡不敵衆,彈藥不足而失敗。趙一曼身負重傷,被敵人俘虜。由於她傷勢很重,敵人怕她很快死去,便連夜進行審訊。敵人問不出口供,就用馬鞭子抽打她的傷口,但她堅強不屈,怒斥敵人,毫不動搖。

1936年6月28日,她與護士和看守一起逃了出來,不幸又被敵人追捕回去。日軍爲了從她口中獲取情報,對她的用刑不斷升級。

日軍用竹籤釘她的十指,又把燒紅的鋼針釘進她的手指和腳指。日軍隨後又給她灌摻有小米和汽油的辣椒水,還用燒紅的烙鐵燙她的乳房,最後用刀剝她的肋骨。

日軍折磨了趙一曼幾個月,都無法撬開她的嘴,決定把她押解回她曾經工作過的珠河。在從哈爾濱開往珠河的火車上,趙一曼給自己的兒子寫下了遺書。

1936年8月2日,在黑龍江省珠河(現尚志縣),趙一曼犧牲前,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隨後,被日軍開槍打死,年僅三十一歲。

中國人民會永遠牢記女民族英雄趙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蹟。新中國成立後,朱德爲趙一曼題寫了“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哈爾濱市將她戰鬥過的一條主街命名爲一曼大街。

趙一曼《濱江述懷》原文 篇五

誓志爲人不爲家,

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兒豈是全都好,

女子緣何分外差?

未惜頭顱新故國,

甘將熱血沃中華。

白山黑水除敵寇,

笑看旌旗紅似花。

賞析

第二句一說“跨江渡海走天涯。”,以筆者粗淺的文學知識來看,涉江和跨江相比,前者着重體現詩人的艱難處境,徒步跋涉過江水都要爲國鬥爭,跨江則着重表現詩人的豪邁。

從語境分析,感覺前者“涉江”較爲妥當。全詩前半段在於體現詩人的艱難處境,後半段着重體現詩人巾幗不讓鬚眉的氣概。

趙一曼英雄事蹟有感 篇六

趙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10月生於四川省宜賓縣一個封建地主家庭。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趙一曼開始閱讀《嚮導》、《新青年》、《婦女週報》等革命書刊,接受革命新思想。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後任村團支部書記,在家鄉積極組織“婦女解放同盟會”。1926年夏,趙一曼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組織幫助下,進入宜賓女子中學。她積極參加黨領導的“抵制仇貨”的愛國運動,成爲當地學生運動的領導者之一。同年11月,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

大革命失敗後,趙一曼按照黨組織安排轉移到上海。9月,被派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回國,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進行黨的祕密工作。

“九一八”事變後,被黨組織派往東北地區發動和組織羣衆進行抗日鬥爭。1932年秋到哈爾濱,任滿洲總工會祕書、組織部長、代理書記,曾參加領導1933年的哈爾濱電車工人大罷工。1934年,任中共珠河(今尚志)中心縣委特派員、鐵北區委書記,組織領導當地工人農民成立反日遊擊隊,與日僞軍進行鬥爭。

1935年11月,在與日軍作戰中,趙一曼爲掩護部隊腿部負傷後在昏迷中被俘。日軍爲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審訊。

在獄中,日本人動用酷刑,她沒有吐露任何信息。趙一曼忍着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箇中國人保衛民族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貞不屈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紀念趙一曼的詩歌 篇七

趙一曼紀念館題詩

《深切緬懷抗日巾幗英雄——趙一曼》

誓爲民族求解放,白山黑水戰兇狂。

國難當頭赴國難,山河破碎鑄銅牆。

紅槍颯颯殺倭寇,白馬蕭蕭驅豺狼。

錚錚巾幗英雄骨,薰得青史陣陣香。

郭沫若送詩1962年4月9日

蜀中巾幗富英雄,石柱猶存良玉蹤。

四海今歌趙一曼,萬民永憶女先鋒。

青春換得江山壯,碧血染將天地紅。

東北西南齊仰手,珠河億載漾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