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決戰脫貧攻堅推進產業革命典型事蹟

構建政府大服務 換來產業大發展

決戰脫貧攻堅推進產業革命典型事蹟

——鄉鎮決戰脫貧攻堅推進產業革命典型事蹟

茶葉9300畝、核桃6000餘畝、花椒5300畝,年種植烤煙6000畝、天麻4萬平米以上,肉牛存欄5300餘頭、出欄生豬8800餘頭,這組看似簡單的數據卻飽含着德江縣沙溪鄉5年來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艱辛與堅實,成爲全鄉1.27萬人實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硬核支撐。

沙溪鄉,北距德江縣城20公里,國土面積12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87米,最高海拔1534米,素有德江的“屋脊”之稱,全鄉有耕地3.9萬畝、林地10.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0%,是黔東北區域的避暑之地。

近年來,沙溪鄉緊緊圍繞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發展目標,確立“生態立鄉、產業富鄉、旅遊活鄉”的發展路徑,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藉助脫貧攻堅、綠色攻堅的政策優勢,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創新構建政府大服務工作新格局,以做大做強茶葉、核桃、天麻、肉牛等綠色產業爲核心,始終做到在服務中監管、在監管中創新,穩步促進各大產業抓細抓實並初顯成效,實現了全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800多元,成爲受人點讚的“沙溪速度”。

政府服務解難題

“我們的官林玫瑰紅在網上銷得火得很,預訂的單子都有600多萬,夠我們忙碌一年的了。”走進德江縣沙溪鄉官林貢茶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鄧平興高采烈地向記者介紹。

官林玫瑰紅是官林貢茶公司創立的企業新品茶,獲得了國家相關部門的質量認證,連續兩年在國內市場走俏,網絡訂單不斷,供不應求。

“要不是沙溪鄉黨委政府爲我們擔保融資,不知道今天會是什麼樣的景象。”創業成功的鄧平在欣喜之餘還是隨時銘記當地黨委政府的好。

原來,在2016年春,鄧平和他的公司遇到了資金斷鏈的難題,雖與縣供銷社已談成了100萬元的資金借貸事宜,但由於找不到擔保部門事情一直處於擱淺狀態。

“我們把最後一絲希望寄託在鄉黨委政府的身上。”鄧平說:“其實我們當時也沒有抱多大的希望,只是試一下。但鄉黨委政府個半小時開會研究作出的擔保決定,讓我們在絕望中蹦發了希望。”

“我們最終決定爲貢茶公司擔保,不是我們膽子比別人大,而是看準了他的產業潛能,從產業發展‘八要素’角度來看,他們就差資金注入這一個環節。”鄉黨委書記王雄遠回想當時的情況說。

雲霧茶葉翠綠滿山天

政府服務要敢於擔當。近年來,沙溪鄉在產業發展中正是以勇於擔當的氣魄給企業發展解難題。沙溪鄉農業服務中心的樊興無是縣裏政策帶頭從事茶產業發展的幹部,2017年他與羣衆共同經營多年180畝成林茶園,由於資金斷檔面臨功虧一簣的境地。

“抓好冬季管護,春季來臨就能見效益,同時還會帶動二三十名羣衆就業。”王雄遠帶着信用社的幹部實地查看茶園後再次協調貸款10萬元,讓面臨斷氣的茶園得到了重生。

如今,樊興無與羣衆組建的沙溪金山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茶業基地壯大發展630畝。新春時節,茶山吐露新芽,青山正變爲金山。

沙溪鄉除了敢於解難題外,還不斷創新產業發展獎補資金方式,確保資金一分一釐如實用在產業上。2018年春,沙溪鄉根據各個茶產業專業合作社急需茶苗擴大產業規模的情況,將產業獎補資金統一採購優質茶苗按需分配到各專業合作社。

值得一提的是,鄉黨委政府作出規定,茶成活率達80%以上的合作社不需支付苗款,苗款由產業獎補資金支付。但如果成活率低於80%則由合作社按採購價自己承擔。

同樣,2018年冬季,沙溪鄉用產業獎補資金組建產業管護服務隊,對全鄉即將投產的茶業進行統一管護,實現羣衆得收益、產業得管理、企業得扶持。沙溪雲霧山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田維齊對此評價說:“這種方式讓產業獎補資金真正用在了刀刃上。”

基層服務強保障

站在沙溪鄉舒家村的獼猴桃產業園基地裏,550多畝藤蔓正在架上萌發新芽,架下的工人鬆土、除草、施肥,用春天的勞動孕育着秋天的收穫。

沙溪鄉舒家村加強獼猴桃基地產業管理

“我建這個基地村支兩委幹部下了不少力,要不是他們鼎力支持絕對沒有今天的格局。”基地負責人任廷學如實以告。2016年春,任廷學作爲雁歸人員從貴陽回到家鄉創業發展獼猴桃產業,村支兩委一直很給力。

任廷學知道,發展現代農業必須要有相對集中的土地,採取自願有償辦法讓羣衆把土地使用權流轉出來,這項工作沒有村支兩委基層組織支持是完全無法實現的。

“第一年210畝的土地流轉整整花了3個月時間,村支兩委和駐村幹部作羣衆思想工作每天搞到深夜一兩點鐘。”任廷學回憶說:“當時,有些人好說歹說就是不願意”。

70歲的朱應嬋做了一輩子農活,說起土地流轉她家的6畝地無論如何都不願意,任廷學和村幹部幾次登門和她商量,連門都沒得進。

最後,看在他們跑得特勤的份上給了他們一次機會,通過算收入對比帳的方式試租兩年,結果她每年勞務費都在1.2萬元以上,比自己種划算得多。

隨着農村產業的發展,勞動力越來越成了“香餑餑”。去年,沙溪鄉農忙時節出現了各大產業爭相“搶人”狀況。烤煙移植要人、春茶下樹要人、辣椒移栽要人,任廷學的獼猴桃產業園也要人,出現了無序加價的“用工荒”局面。

對此,村支兩委組織在家勞動力進行開會商議,與任廷學達成優先用工協議,目前村裏有12戶農家與任廷學建立了優先用工關係,確保了勞動用工保障。

沙溪鄉空山村是全市排在前列的深度貧困村,產業發展幾經探索都沒有取得預期的成效,羣衆按期脫貧一度告急。駐村第一書記王明標與村兩委一起,把引進能人發展產業作爲第一要務來抓。

“脫貧不抓產業就是空架子假把式,產業發展必須依靠有技術有資金的能人帶動。”有着長期豐富農村工作經驗的王明標認準這個理。

幾經輾轉,他們從湖北引入能人張國民到村發展優質核桃1035畝,花椒950畝,實現了空山產業不再空,留守在家婦女老人有務工增收的機會。

這些天,沙溪鄉覃壩村的幹部來回奔波,心裏卻樂呵着。受疫情影響,好幾個長期在外務工的人決定留在家裏發展烤煙生產。但烤煙不是想做就能做的產業,必須先有指標籤訂合同。

爲此,幹部們立即與烤煙生產部門對接,爭取生產指標、流轉規劃土地、聯繫配套物資、採購農機具等,駐村幹部們在一手抓疫情防控的同時,一手把村裏的烤煙種植面積增加到了2000畝。

“產業發展不易,要成功發展更離不開村級基層組織的跟進服務,這是發展產業的重要保障。”在採訪中,鄉黨委副書記吳聰智很有心得対記者說。

能人服務助增收

“我種200畝烤煙雖然很辛苦,但是解決了附近十幾個六七十歲的老人長期吃飯增收的問題,這是我的驕傲,是我對全村脫貧攻堅的貢獻。”採訪中,沙溪方覃壩村下寨組的郭澤明很自信地說。

郭澤明是幹部都認爲有點“犟”的一個人,但多年來他一直是村裏的烤煙種植大戶,每年解決村裏十五個留守老人的就業,除了一日三餐外支付勞務用工費在20萬元左右。

最初的發展只是爲了自己過上好日子,但真正發展成功才知道自己有卸不下的社會責任。這是記者多年對能人採訪所發現的一個普遍規律。

“他們都是看着我們長大的老人,生活在一個地方,如果我不種烤煙了他們生活怎麼辦,收入從拿個地方來?”郭澤明的言語中有着一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

舒家村的任廷學算了算,去年獼猴桃產業園的生產管理村裏羣衆勞務工資共計34萬元,解決了當地20多戶人家的增收脫貧問題。

“我們爲全鄉產業發展做了大量的服務工作,各大產業能人是最受益的。”沙溪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蔡華說:“但沒有這些能人的創業發展帶動羣衆就業增收,我們脫貧攻堅就不可能取得勝利。所以,能人的創業是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服務。”

沙溪鄉黨委政府正是基於這樣一種深刻的認知,更加全力做好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服務,讓政府服務與能人服務形成雙向互助相得益彰,成爲加快產業發展促進羣衆增收的強大內生動力。

萬壩社區的陳文秀是沙溪鄉逸鬆牧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肉牛常年存欄在70頭以上,公司發展得到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流轉土地200多畝種植飼草。

面對今年全鄉鞏固脫貧成效的較大壓力,她主動承擔起產業結構調整任務500多畝,與鳳岡勤邦惠民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簽訂訂單生產,發展野山椒500畝。

“每畝勞務我預計在1300元左右,就務工收入要比羣衆種植傳統玉米強多了。”陳文秀介紹說:“按15畝一個人算,我又將帶動30多個人就業增收。”

空山村的劉永蘭,去年在村脫貧攻堅隊的支持下發展辣椒200多畝,不僅自己實現純收入12萬元,更重要是給村裏羣衆帶來了30多萬元的務工收入。

這些天,天氣回暖、雨潤大地,他又開始了新一年的忙碌,200畝辣椒生產的目標不變任務不變收入不變。

據統計,在沙溪鄉像任廷學、鄧平、陳文秀、郭澤明、劉永蘭這樣從事山地農業創業發展的能人在100人以上,正是他們的創業發展成爲沙溪鄉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最爲堅固的基石。

採訪手記:

走在沙溪採訪,深切地感受到肉牛、花椒、茶葉、天麻等農特產業正興、羣衆正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願景正漸漸走來,這其中給我們一些什麼樣的啓示呢?

黨的政策好是前提。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始終是我們黨不變的初心,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人民爲中心的理念得到深入的貫徹落實,城鄉教育、醫療、住房等一系列的保障政策相繼出臺並得到很好落實,廣大農村的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得到切實完善,農村產業發展在衆多優惠政策的扶持支助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局面,鄉村振興戰略快速推進。

政府服務好是關鍵。“黨的政策好關鍵在落實,落實好纔是真的好。”這是羣衆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這說明政策出臺到政策落實還有一段距離,如果只印在紙上說在嘴上羣衆是不會認可的。走在沙溪鄉,處處是方興正艾的產業,可見政策的落實是擲地有聲的。

我們常說,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羣衆出門沒有路政府就要建,羣衆生活沒有喝政府就要引,羣衆搞產業缺技術政府就要培訓。總之,人民有所盼,政府就要有所幹。說政府是黨的政府,是因爲各級政府必須始終堅持在黨的領導下開始工作,要把黨的各項政策貫徹好落實落地,讓廣大羣衆從政策中及時得到實惠實效。

基層協作好是保障。服務好羣衆必須緊緊依靠羣衆,這是我們黨的羣衆路線的經驗總結。黨的基層組織是羣衆生產生活的組織者協調者,包括農村產業發展在內各項工作都離不開羣衆,離不開村支兩委基層組織的組織、協調和參與。採訪中,沙溪鄉各村以村黨支部爲核心,在利益共享的前提下發揮村級組織的能動性,建立健全利益連接投機,解放思想、引進能人因地制宜推進綠色產業、生態產業、高效產業快速發展,這既是動因又是發展的保障。

羣衆共享好是目標。農業產業發展離不開羣衆承包的土地,產業發展利益必須堅持與羣衆共享,這產業發展的基本前提和最終目標。沙溪鄉的獼猴桃產業園今年見成效後,每年在土地流轉金上增加50元;沙溪鄉官林貢茶公司向當地10年以上工齡的退休工人發放退休工資。這些都是新的共享成果的新機制,只有發展成果充分共享才能激發廣大羣衆的能動性,更加贏得羣衆支持和參與。

我國還將在一定時期內,堅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長期不變,農村的任何產業發展必須堅持好、建立好、完善好與羣衆實行好利益共享機制,比例各佔多少完全可以按生產要素多少進行平等協商、達成一致,充分實現農村羣衆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利益共享。